㈠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在电力学中,谐振的概念如下:当激励电源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将达到峰值。在电子与无线电领域,谐振常用于目标电信号的选取。类似地,在电力系统中,谐振也应用于诸多领域。
本文以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谐装置为例,结合其工作原理,阐述在快速熄弧以及电压恢复等方面,谐振得到了怎样的应用。
一、自动调谐指标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通常需要加装消弧线圈,其目的在于确保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能够补偿流经故障点的电容电流,从而降低故障点出现电弧的可能性。
消弧线圈在加装自动调谐装置后,强化了补偿跟随与补偿精度两方面的功能。自动调谐装置会根据系统电容电流大小,自动调节消弧线圈档位,从而确保档位电流与电容电流相匹配;同时装置会按照预先设定的调谐指标,选取能够达到最优调谐效果的档位。
自动调谐指标如下:
(1)残流
定义: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之差:IC-IL
国网公司在《变电运维管理规定~消弧线圈运维细则》中指出,安装自动调谐装置的消弧线圈,正常运行条件下,残流应在10A以内。
规定10A的目的在于,考虑到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单相接地故障时,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数值(补偿后的电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残流特指过补偿状态下(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的数值。即,调谐装置既要保证系统处于过补偿状态,也要保证过补偿的程度不能过大。
(2)脱谐度
定义: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的差值与电容电流之比:(IC-IL)/IC。
同样地,guo网公司在《bian电运维管理规定~消弧线圈运维细则》中规定,安装自动调谐装置的消弧线圈,正常运行条件下,脱谐度应在5%~20%。
从脱谐度的取值范围可以看出,该指标整定时有两点考虑:
1)脱谐度不宜过小。脱谐度表征系统偏离谐振状态的程度。此处谐振特指消弧线圈与系统对地电容之间的串联谐振,该谐振会带来中性点过电压;因此过小的脱谐度增大系统发生串联谐振的风险。
2)脱谐度不宜过大。与根据残流整定原理类似,在脱谐度过大,补偿程度过深时,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后,电弧熄灭速度与系统电压恢复速度较慢,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
㈡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作用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避免电力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
电力系统常见的自动装置有:
1、发电机自动励磁-自动调节励磁。同步发电机为了实现能量的转换,需要有一个直流磁场而产生这个磁场的直流电流,称为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根据励磁电流的供给方式,凡是从其它电源获得励磁电流的发电机,称为他励发电机,从发电机本身获得励磁电源的,则称为自励发电机。
2、电源备自投(BZT)---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备自投是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使用装置的简称,应急照明系统就是一个备自投备自投的电源系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使用装置通常采用继电接触器作为蓄电池自投备的控制。当主电源故障,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触头自动闭合自动将蓄电池与应急照明电路接通。
3、自动重合-自动判断故障性质,自动合闸。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将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
4、自动准同期---自动调节,实现准同期并列。自动准同期是利用频差检查、压差检查及恒定导前时间的原理,通过时间程序与逻辑电路,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进行综合而成的,它能圆满地完成准同期并列的基本要求简称AS。
5、还有自动抄表,自动报警,自动切换,自动开启,自动点火,自动保护,自动灭火,等等。
(2)華工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扩展阅读:
电力系统中装设的反事故自动装置:
①继电保护装置:其功能是防止系统故障对电气设备的损坏,常用来保护线路、母线、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按照产生保护作用的原理,继电保护装置分为过电流保护、方向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和高频保护等类型。
②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用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出现系统振荡、失步解列、全网性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等灾害性事故。系统安全保护装置按功能分为4种形式:
一是属于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如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输电线路的自动重合闸等;
二是属于控制受电端功率缺额,如低周波自动减负荷装置、低电压自动减负荷装置、机组低频自起动装置等;
三是属于控制送电端功率过剩,如快速自动切机装置、快关汽门装置、电气制动装置等;
四是属于控制系统振荡失步,如系统振荡自动解列装置、自动并列装置等。
㈢ 电力系统与自动控制原理这两门课的联系 各有什么特点 并举例说明
电力系统是具体的行业范畴;所研究的对象是电力系统,就是高压输变电系统,研究系统的设计,运行等各种方面,目的是完全了解整个输变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合理的调度,以及良好的能源利用等。自动控制是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对象不限定,相对来说都是它的控制对象,比如如何控制一个电机运转,如何控制一整套相关的控制对象形成一套系统,当这些对象是断路器,隔离开关,各种装置组成的输变电系统时,那么就是这个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店里系统了,这就是他们的联系。
学电力系统必须学自动控制;
㈣ 什么是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一般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负荷大小的变化,如引起电力网的不稳定运行,即通过这些安稳装置切除部分负荷,保证大电网迅速回到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就是装在两个同步电网的联络线上,当两网不能保持同步时,执行自动解列的装置。还有自动切机功能,就是当电厂出口发生设备故障,导致输送能力低于电厂实际功率时,切除发电机组。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原动机供给发电机的功率总是等于发电机送给系统供负荷消耗的功率,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使上述功率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时,电力系统应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的作用过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状态运行。
(4)華工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扩展阅读;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的电力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保护装置。电力设备和线路短路故障的保护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再增设辅助保护。主保护是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后备保护可分为远后备和近后备两种方式。远后备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近后备是当主保护拒动时,是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异常运行保护是反应被保护电力设备或线路异常运行状态的保护。
㈤ 电力系统中的“备自投装置”是什么什么原理有什么作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在倍增,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供配电在各个领域也不断向自动化、无人值守、远程控制、不间断供电的目标迈进。有些电力用户尤其对不间断供电的要求显得更加突出。我国的电力供应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电网供电,电力缺口也在不断增大,尤其在用电高峰期缺电现象严重,为此很多大型企业便自建电厂或配备发电机,因此各种电源的相互切换,保证电源的不间断供电和供电的高可靠性成了现代配电工程中保护和控制回路的重要部分。在GB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中的第十一章也明确规定了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的具体要求。
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使系统自动装置与继电保护装置相结合,是一种对用户提供不间断供电的经济而又有效的技术措施,它在现代供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只对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两种备自投方式和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以下简称备自投)核心部分采用高性能单片机,包括CPU模块、继电器模块、交流电源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等构成,具有抗干扰性强、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其液晶数显屏和备自投面板上所带的按键使得操作简单方便,也可通过RS485通讯接口实现远程控制。装置采用交流不间断采样方式采集到信号后实时进行傅立叶法计算,能精确判断电源状态,并实施延时切换电源。备自投具有在线运行状态监视功能,可观察各输入电气量、开关量、定值等信息,其有可靠的软硬件看门狗功能和事件记录功能。
产品在不同的电压等级如110kV、10kV、0.4kV系统的供配电回路中使用时需要设定不同的电气参数,在订货时必须注明。在选择备自投功能时则一定不可以投入低电压保护,以免冲突引起拒动或误动。
由于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了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使得不间断供电的需求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在电力自动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尽管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的型号和外形不同,但其功能及原理大体相同。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使用者在二次控制原理图的设计过程中务必对照相应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中端子的功能接线。
备自投的条件:首先应该有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其次,当工作母线电压下降时,由备自投跳开工作电源的断路器后才能投入备用电源或设备;另外一种情况是工作电源部分系统故障,保护动作跳开工作电源的断路器后才投入备用电源或设备。第三个条件是备用电源的母线电压满足要求。 $ v; _, t2 A3 N2 z, `电压互感器应该安装在母线处。如果是双母线,都应该安装。在有的地方为了实现重合闸,在线路侧也安装电压互感器。
㈥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装置工作原理
因为每种的电力系统在降频之后,那么它的这个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去分别查询。
㈦ 什么是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属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如稳定控制装置、稳定控制系统、失步解列装置、低频减负荷装置、低压减负荷装置、过频切机装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自动重合闸、水电厂低频自启动装置等。
㈧ 电力系统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机电工程师谈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剖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近年来,为我国的电力工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特别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电力工程发展中的核心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电力工程的发展。近年来电力工程的效率逐年提高。基于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对自动化技术加大重视力度,遵循时代的发展,对其进行有效优化和更新,使其发挥最大价值。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电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青睐,并有效运用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为其运行效率夯实了基础。现如今,如何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为电力工程的关键环节,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讨论。根据这一现象,我国的电力企业要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改进自动化技术。
一、应用优点
虽然中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源,使其向成熟的阶段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原理,是立足于信息技术,电子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其有效作用于电网系统当中,帮助电力系统开展运行和维护的工作。通常, 作为电力工程中更常见的自动化系统,不仅需要加强控制和设备电源系统的有效应用,还需要在更新信息系统中进行科学表示, 并确保实施自动监测系统 。对于传统的电力运行模式,现代化的自动系统技术的优点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可以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使安全性落到实处。换句话来说,电子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电力系统完成基本操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力, 还规避了由于人为失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可以使电网系统的运行处于全面的监控当中,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二、发展概况
(一)变电站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系统自行化可以有效作用于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在开展实际的工作当中,首先,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变电站的基础信息进行全方面的掌握和了解,还要将其准确反映在设备当中,保障变电站运行效果符合预期目标。其次,技术人员要立足于变电站的运行原理,对其实际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探讨,从而对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调整,使其在变电站的运行当中发挥最大价值,实现变电站工作的优化升级。最后,技术人员要对变电站的信息引起高度重视,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使电网自动化可以有效作用于变电站的运行效果,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作业。
(二)配电系统
在现代化配电系统中,光纤技术受到广泛青睐。相比较于其他传统技术,光纤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突出表现了高速率和高稳定性的特点,被有效运用在电力系统当中。然而就目前的发展来看, 光纤技术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成本较高,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一种常见的现代化配电技术,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传输速率也可以和光纤技术相媲美,因此得到了电力企业的广泛青睐,并运用在配电系统当中。
三、实际应用
(一)仿真技术
作为电力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仿真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没有达到理想化目标,不仅会导致机动化技术功能无法有效体现,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仿真技术不仅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分析,还可以有效规避人为分析信息中的不足,对信息进行严格把控,使其体现准确定,从而避免决策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另外,仿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开展有效的资源分配,还可以遵循合理性的原则,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研究,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大化, 还可以保障其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状态。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掌握其运行效果,使稳定性得到充分反映。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问题处理的及时性,一旦发现弊端,工作人员根据仿真技术所得的数据,及时调整电力系统以稳定其工作状态。
(二)计算机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科学技术下发展的产物,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普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电力工程在早期发展阶段就将计算机技术融入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中,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凸显稳定性,推动了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并使得其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为其经济收益提供了保障。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对不同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还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流程进行由制约,使其在全方面的监控下运行,对其工作状态进行严格把控,保障电力系统的各项流程可以顺利开展。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减轻人员工作的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为失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整体的供电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智能保护技术
在特定的工作状态下,智能保护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析存储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库,还可以针对不同资源的应用途径,对其进行管理和开发。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保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在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稳定性,它还使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与此同时,智能保护技术还可以对电力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有效检测, 将其工作状态反馈给技术人员,保障反馈工作的实时性,使得设备维修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故障所带来的损失。技术人员在利用智能保护技术的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对其进行调整,使其可以维护电力系统的日常工作,帮助电力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四)PCL 技术
作为一项现代化的运行技术,PLC 技术在电力工程的运用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能源节约的理念加大了重视力度,而 PLC 有效运行在电力工程当中,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力系统电能消耗严重的弊端,使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落到实处。PLC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当中,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储存,可以对其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4]。PLC 技术不仅具有机电触碰控制技术,还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不仅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程序的编辑工作,使顺序性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夯实基础。PLC 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使得缓解电能消耗严重的问题,使节能减排的理念发挥最大价值,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中国的电力工程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但是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电力企业应当立足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不仅要把控变电站的有效作业,还要使配电系统的科学性落到实处。技术人员要对仿真技术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果,促使智能保护技术可以在电力工程当中发挥最大价值,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保障,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的整体建设。
㈨ 超调量在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中是什么意思
超调俗称过冲,对于控制系统而言一般指因系统本身存在的“调节惯性”而无法一内次调节到最佳容工况/参数的现象。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也是一个控制系统,超调的含义与上述基本含义是一致的。
啊呀呀,读书不要读死书哟。我说的内容跟你贴出的书上的定义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白话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