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机械传动装置是由传动箱或称增速箱
⑵ 坦克是由哪些设备和装置组成的
坦克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电气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武器系统包括武器和人力控制系统;推进系统包括动力、传动、行动和操纵装置;防护系统包括装甲车体和各种特殊防护装置、伪装器材;通信设备有无线电台、车内通话器等;电气设备有电源、耗电装置、检测仪表等。有些坦克还有潜渡、导向、通风、取暖等特种设备和装置。乘员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通信等任务。
坦克通常以发射常规炮弹的长身管坦克炮为主要武器(有的还可发射反坦克导弹)。坦克多采用高膛压的105~125毫米滑膛炮,其武器系统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这不仅可缩短射击反应时间,也可提高火炮首发命中率。坦克的推进系统多采用增压柴油机,有的安装了燃气轮机,配有带静液转向的动液传动装置和强度、韧性俱佳的扭杆式悬挂装置。在防护方面,坦克的主要部位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装甲,旨在增强抗弹能力。此外还配有性能好的三防、灭火、伪装、施放烟幕等特种防护装置与器材,以提高综合防护。
⑶ 坦克的传动装置有哪些类型
现代坦克传动装置的基本类型:按其能量传递的形式有机构传动和液体传动。能量全部由轴、齿轮、弹簧、摩擦件等机构元件传递的传动装置
⑷ 坦克有哪些结构
坦克种类繁多,所采用的系统、设备、装置和机构也不尽相同,但是任何坦克都是由几个必不可少的基本部分组成的。
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车体和炮塔、武器弹药、火控系统、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操纵装置、行动装置、电气设备和通信设备以及辅助装置等。
车体和炮塔是坦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装甲材料构成的坚固壳体。坦克乘员和一些机构、装置布置在这个壳体内,因而可以得到保护。
坦克的壳体内一般分为三个舱室: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传动室。驾驶室一般位于车体前部,室内配置有各种操纵部件和检测仪表。
战斗室是由车体中部和炮塔的内部空间组成的,供驾驶员以外的乘员进行活动,并在此配置坦克武器、火控装置和电气、通信设备等。
动力传动室一般位于车体后部,也有少数位于车体的前部,室内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等。
武器弹药和火控装置都位于战斗室内。坦克的主要武器是坦克炮。坦克的辅助武器一般采用7.62或12.7毫米机枪,也有装20毫米机关炮的。
坦克的火控装置包括各种昼夜观瞄器材、测距仪器、带有各种修正量传感器的火控计算机、火炮稳定器、火炮操纵系统等。坦克采用火控装置的目的在于控制武器的射击距离和射击方向,以保证准确地捕捉目标。
动力装置是坦克运动的动力源。它主要是由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组成的。早期的坦克采用汽油发动机,现代坦克大多采用柴油发动机,个别的已采用燃气轮机。
传动装置用来把发动机的动力分别传给坦克两侧的主动轮,并改变坦克速度、牵引力和行驶方向。它主要是由变速机构和转向机构等组成的。
变速机构用来改变传动比,以使坦克具有不同的速度。变速机构类型较多,传统坦克一般采用机械式固定轴齿轮变速箱或行星变速箱,现代坦克多采用液力机械传动,未来的坦克有可能采用液压和液压机械传动。
转向机构用来改变坦克两侧履带的速度,使两侧履带的速度不同或运动方向相反,以实现坦克的转向。
转向机构的类型也很多,传统坦克用转向离合器、行星转向机或差速器式转向机构,现代坦克开始采用液压转向机构,如前西德的豹Ⅱ坦克等。
操纵装置是用于驾驶坦克、开闭门窗的机构。一般由驾驶员控制和操纵,以使坦克处于所要求的状态。
驾驶员要操纵比较多的装置,如发动讥、变速机构、转向机构、制动系统、百叶窗、前机枪等。操纵装置有机械式、液压式和电液式三种,现代坦克多采用电液式自动操纵装置。
行动装置用来驱使坦克运动。它包括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履带推进装置一般是由履带、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托带轮、履带调整器组成的。
履带推进装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克莱斯蒂系统,即采用大负重轮,没有托带轮;另一种是维克斯系统,即采用小负重轮和托带轮。
至于悬挂装置,传统坦克多采用扭杆悬挂或螺旋弹簧悬挂,现代坦克有的已采用液气悬挂或可调式液气悬挂。
坦克的电气设备是指除通信设备外,坦克上所有利用电能工作的设备,主要包括电源、耗电装置和辅助电器。
坦克电源一般是由发动机驱动的直流发电机或交流整流发电机和蓄电池组成的。当发动机不工作时,耗电装置由蓄电池供电;当发动机工作时,则由发电机供电。
在一般情况下,发电机既向耗电装置供电,又为蓄电池充电,只有当耗电功率超过发电额定功率时,蓄电池和发电机才会同时供电。
有的坦克还有辅助电源,柴油或汽油发电机组。当主发动机不工作时,可用辅助发动机驱动的辅助电机供电。
坦克蓄电池一般为四块铅酸蓄电池。坦克的耗电装置很多,诸如火控装置、电动机、照明设备和仪表等。坦克的辅助电器包括各种配电装置、保护装置、开关和按钮等。
坦克的通信设备供坦克对外及乘员之间联络用。对外的联络是借助无线电台,乘员之间的内部联络是靠车内通话器。
此外,坦克还配有三防(防核武器、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灭火、潜渡及其他装置。
坦克具备上述基本组成部分后,就具有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三大性能。
⑸ M60系列主战坦克的传动装置由什么构成
M60系列主战坦克传动装置采用CD-850-6型带液力变矩器的十字驱动传动装置,主要由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机构和差速式转向机构等组成,可实现原位转向、动力换档并带有停车制动器。
该系列坦克操纵装置包手变速杆、方向盘和制动踏板等,坦克起趟、换档、转向及停车等都靠液压操纵。
⑹ 豹2式主战坦克采用什么样的传动装置
豹2式主战复坦克采用伦制克公司研制的HSWL345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它是联邦德国和美国联合研制MBT-70坦克的技术成果之一。该传动装置由可自控闭锁的液力变矩器、倒顺机构、行星变速机构、液力-液压转向装置、液力制动器和汇流行星排等部件组成。
液力变矩器为二级涡轮综合变矩器,最大变矩系数为25,可自控闭销。倒顺机构由3个锥形齿轮、2个行星排和2个制动器组成,由驾驶员操纵,实现车辆的前进或倒退行驶。
行星变速机构由3个行星排、3个制动器和1个片式离合器组成,与倒顺机构相配合,可以得到4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但仅使用2个倒档。转向装置是液力-液压复合的双流差速再生式机构,液力偶合器的作用是增加零轴上的转向扭矩,液压转向机构实现每个转向半径的无级调节。
挂空档时,发动员机功率全部经过液力-液压转向机构传递,实现原位转向。液力制动器具有5147千瓦的最大吸收功率能力,它与机械制动器共同构成豹2坦克的制动系统,最大制动力矩为24.5千牛/米,可以使55吨重的豹2坦克从65千米/小时的行车状态在3.6秒内制动停车。
⑺ T-34中型坦克的传动装置是由什么组成的
T-34中型坦克的传动装置由主离合器、变速箱、转向离合器及制动器和侧减速器等部件组成。
主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由主动部分、被动部分和分离机构组成,主被动部分都有11片摩擦片。
变速箱为机械固定轴式,由主动轴、中间轴、主轴以及齿轮系组成,可提供4个或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有两套结构完全相同的转向离合器及制动器分别安装在变速箱与两个侧减速器之间,用以结合、分离和制动两侧履带,为履带传递动力,实现坦克转向、减速和停车。
侧减速器为一级固定轴式减速齿轮对,位于车体尾部两侧的转向离合器与两侧主动轮之间。
主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变速箱排档的更换以及转向机构的分离与结合,均由驾驶员通过机械拉杆操纵。
⑻ 坦克传动装置有哪几种类型
现代坦克传来动装置的基本类型:自按其能量传递的形式有机构传动和液体传动。能量全部由轴、齿轮、弹簧、摩擦件等机构元件传递的传动装置,称为机械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中,有一个环节是靠液体元件来传递能量的传动装置,称为液体传动装置。如液体元件中靠液流的动能来传递能量的,称为液力传动装置;靠液流压力来传递能量的,称为液压传动装置。
⑼ 逊邱伦坦克的传动装置是怎样的
逊邱伦坦克发动机功率经离合器输入梅利特-布朗公司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为机械式,包括内变速机容构、差速转向装置和汇流行星排。
转向时功率从两条路线传递,一条路经变速机构传递,另一路经转向装置传递,最后功率从汇流排框架输出,传给侧传动装置;直线行驶时功率仅仅由变速机构传递。
变速机构可提供5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每个排档都有一个规定转向半径,最小转向半径为车宽的一半。
⑽ 坦克的行动装置是由哪些组成的
坦克的行动装置是由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组成的。
履带推进装置包括主动轮、履带、诱导轮及履带调整器、负重轮及托带轮。其主要功用是支承坦克,是把发动机经过传动装置输出的扭矩变成推动坦克运动的牵引力;并使坦克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要求坦克的履带推进装置能使坦克在困难路面有良好的通行力,在工作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防护性,而且重量要尽可能轻。
履带推进装置是如何产生牵引力来推动坦克前进的呢?由传动装置传给发动机的动力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齿便向后拉紧贴于地面的下支履带。
由于在坦克重量作用下,履带的凸出花纹嵌入土壤中,当主动轮向下拉下支履带时,接地履带便摩擦、挤压和切割土壤。根据牛顿的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履带给土壤作用力的同时,地面也给履带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地面的这个反作用力推动坦克运动,称之为坦克的牵引力。坦克牵引力是用来克服坦克行驶阻力的。如牵引力和行驶阻力相等,坦克作等速运动;牵引力大于行驶阻力,坦克加速行驶;牵引力小于行驶阻力,坦克减速行驶。
坦克行驶的道路是不同的,所以坦克在不同路面上产生的最大牵引力也不同。除发动机功率外,还决定于传动装置、路面状态、履带对地面的平均压力和履带结构。
现在大多数坦克发动机提供的力量,都大于各种地面给坦克履带的反作用力,保证坦克在各种路面上都能得到最大牵引力,以使其通过性能好。
悬挂装置是由平衡肘支架、支撑座、平衡肘、扭力轴、减震器、缓冲器等组成的。一般是指将车体和负重轮连接起来的所有部件和零件的总称。
目前提高坦克的最大行驶速度和平均行驶速度受到悬挂性能的影响和限制。坦克在一定路面以一定速度行驶时,车体的颠簸和振动的大小取决于悬挂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的好坏。
当坦克以高速行驶时,如果悬挂性能差,就会将冲击传给坦克的车体,使年内乘员个易操作而且很快疲劳,并使坦克车体内安装的机构及行动装时的零件因超载荷而损坏。
同时,车体的强烈振动,会影响坦克行进间的射击,使乘员观察困难并降低了工作能力。从而不得不降低车速,即使坦克装备了大功率的发动机,也不能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以道路阻力所能允许的速度行驶,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坦克的机动性和其作战能力。
因此要求坦克悬挂装置要保证坦克在各种路面上行驶平稳。保证坦克在恶劣条件下行驶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缓冲能力,也就是说要可靠耐用。同时要求悬挂装置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维修。
负重轮通过平衡肘和扭杆相连,而扭杆的另一端则固定于坦克车体另一侧。当负重轮受到地面冲击时,负重轮上升或下降,通过平衡肘使扭杆产生扭转变形并吸收冲击能量,不使坦克受到强烈撞击,从而可以保证乘员的正常工作和机件不致损坏。然而,扭杆的变形是有限度的,所以需用缓冲器来限位。
扭杆是弹性元件,由于它的变形所吸收的能量还要放出来,这就使车体震动,这种震动可使乘员疲劳,观察困难,还会导致射击精度的下降。
为使车体的震动迅速衰减,在左、右两边第一和最后一个负重轮处装有减震器,将坦克震动的能量变为热能,并且也起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坦克行驶的平稳性。
除上述扭杆式悬挂装置外,有的坦克上已经采用液气悬挂。液气悬挂是利用密封容器内的高压气体来作为弹性元件的一种悬挂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气室的浮动活塞右端由充气阀充入高压氮气,氮气的压力一般为150公斤/厘米2。浮动活塞的左端是油缸,它与主油缸的油腔相通,浮动活塞用来隔离油液与氮气。
当坦克前进时,负重轮驶上凸起物,主活塞向上运动,油液受压缩经高压软管到气室,通过浮动活塞压缩氮气,使氮气压力增大,体积缩小,氮气吸收能量而起缓冲作用。当负重轮行驶过凸起物后,氮气体积膨胀,气压减小,放出能量,推动浮动活塞把油压回油缸,油液推动主活塞向下运动。
如此往复运动,气室中的氮气时而吸收能量,时而放出能量,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可变刚性的弹性元件。
改变主油的油量,就可改变负重轮的位置。如果分别改变坦克左、右边或前、后部或全部主油缸的油量,便可以改变坦克车体左、右倾斜或前、后俯仰或车底距地高,也就是说可调节或改变车辆的姿态。
液气悬挂不仅能够同时起到吸震和减震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车辆姿态提高坦克的性能。具体来说,车体前后俯仰,可以增加火炮的高低射界;车体左、右倾斜,可以消除火炮安装耳轴倾斜对射击精度的影响。
当然,通过车体左、右高度的调整,整车上、下高度的调整,可以改善坦克的通过性和防护能力。
近年来,美国和德国都在研制各种型式的主动式悬挂。德国马克公司在为豹Ⅲ坦克研制的VT1-1型双炮无炮塔坦克样车上已经安了主动式悬挂。所谓主动式悬挂,是指能进行动态调节的悬挂装置,即等于自适应控制悬挂。
使用这种悬挂装置,能较大地提高行驶平稳性,提高行驶速度,改善乘坐舒适性,保持乘员持续战斗力,延长车内机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能提高武器的命中概率。
主动式悬挂系统的简单工作原理如下:在坦克车体前部安装一种探测器,用来探测车辙前面将要遇到的地形轮廊,并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车速进行计算后发出指令,控制悬挂装置作动缸的阀门开度和开放时间。
油泵不断地供油,使车轮根据地形轮廊的起伏主动升降,以避免车体受到扰动。
主动式悬挂的发展,意味着适应随机地形变化的车辆悬挂自适应控制技术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这是悬挂发展的新动向,会使坦克的机动性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