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了研究电动势E、外电压U 外 、内电压U 内 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有稀硫酸的两个烧
(1)当开关S、S 2 断开、S 1 闭合时,电压V 1 的读数等于电源电动势;闭合所有开关,使滑动变阻器阻值逐渐减小时,外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V 1 的读数将变小. (2)电源电动势E=U 1 +U 2 =1.20V 按照所记录的实验顺次对照上述实验装置图可知,V 2 增大,总电流增大,所以总阻值减小,即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是向右方. (3)若在电路中如图接入一电流表,将开关S、S 2 闭合,S 1 断开,此时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分别为0.13V、0.50A, 由此可测得电源的内阻为r=
故答案为:(1)等于、变小;(2)1.20V、右;(3)0.26、偏小. |
㈡ 如图甲所示,是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装置.(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
(1)为保护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这是不合理的;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在电路中的作用除了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外,还可以保护电路.
(3)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造成的;由图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其示数为0.24A,则被测电阻的阻值:R=
U |
I |
2.4V |
0.24A |
㈢ (1)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在平衡摩擦力时,先取下砂桶,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
(1)①在平衡摩擦力时,先取下砂桶,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让打回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答,然后 轻轻推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1右所示,则应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隔均匀,平衡摩擦力才算完成. ②由图可知,五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1.00cm、3.00 cm、5.20 cm、7.60 cm、10.20cm,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 2 , a=
(2)①该同学选择×100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为了减小误差,重新选×10档测量 测量结果是12×10=120Ω. ②由于待测电阻与电流表的内阻接近,所以选择电流表外接法.故选乙图. 电源电动势是3V,为了读数减小误差,电压表应选A,电流表应选C, 滑动变阻器(10Ω,0.2A)不能满足实验,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F. 故答案为:(1)①交流电源,轻轻推动,减小,间隔均匀(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②5.00 (2)①重新选×10档测量,120, ②乙,A,C,F. |
㈣ 小明想设计一个能调节电动机转速的实验装置,他还需要的主要器材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什么
电动机转速与线圈的匝数和通过的电流有关。通过改变线圈的匝数内来改变电动机转容速不容易操作,通过改变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大小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容易做到,只需在电动机电路里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就可以了。因此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从而改变了通过电动机的电流,进而改变了电动机的转速。
㈤ 怎样制作简易变阻器
怎样制作简易变阻器:
3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电流流经小电珠、铅笔芯,最后回到电池负极。联接到铅笔芯上的导线,一端是一只鳄鱼夹,夹在铅笔芯上,另一端是一根探针,可以自由移动的。
把探针与铅笔芯接触,由于铅笔芯是导体,因此电路导通,小电珠里面有电流通过,开始发光。
改变探针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小电珠的亮度不同。让探针在铅笔芯上滑动,铅笔芯就成为一个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电阻也就越大,电珠亮度就越低;反之电珠就越亮。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中常用器件之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一般是熔点高,电阻大的镍铬合金,电阻杆一般是电阻小的金属,所以电阻丝越长,电阻越大,电阻杆越短,电阻越小。
电阻丝外面涂着绝缘层,绕在绝缘管上,它的两端连在A、B两个接线柱上。滑片P通过金属杆和接线柱C相连,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A、C两个接线柱间电阻丝的长度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一般的变阻器用电阻较大的导线和可以改变接触点以调节电阻线有效长度的装置组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调节作用,在限流和分压两种接法中得以体现。
㈥ 如图所示,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的实验装置,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
已知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约为0.4A,因此电流表的量程为0~0.06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说明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即右下方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中;从电源正极依次串联开关、电流表、灯泡以及滑动变阻器回到电源负极.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