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生产测井自动寻向装置

生产测井自动寻向装置

发布时间:2022-12-14 11:41:46

㈠ 中地英捷系列测井仪

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

PSJ-2 型数字测井采集控制系统

PSJ-2 型数字测井系统是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成熟的主打产品,经过 5 年多的批量生产,该产品遍布我国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正在为我国的煤田、水文、金属及工程勘探等测井工作发挥重要作用。该产品还随我国施工队伍,进入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的资源勘探测井工程,以它价廉物美、稳定可靠的特点,倍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PSJ-2 型数字测井系统由野外作业的地面仪器、下井仪器和室内资料处理等三部分组成。地面仪器含采集控制系统和绞车系统,下井仪器(简称探管)含密度、声波、井斜等各种方法探管,室内资料处理部分包括计算机、专用软件、打印机或绘图仪。

PSJ-2 型数字测井采集控制系统包括给下井仪供电、控制、通讯的采集记录仪(简称采集面板)、控制绞车的绞车控制器、采集记录的便携电脑和实时打印机。该系统可以控制 30 多种探管,完成深度达 3000m的各种测井任务。采集面板由微处理器控制,在采集输出同时,还将数据存储在内部掉电非易失存储器备份,可以直接控制并口针式打印机实时打印曲线,该功能在交通不便的山地,可以省去便携电脑而独立完成测井任务。绞车控制器控制 500m、1500m、2500m、3000m等绞车,配Ф4.75mm、Ф5.6mm的 4 芯铠装电缆。提升速度可达 2000m/h,最大提升力 5000N。

基本参数

PSJ-2型数字测井绞车系统

测井绞车是数字测井系统中重要的提升和下放设备,负责下井仪器的提升和下放,所有下井仪器的供电及信号传输均要通过该系统完成。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的测井绞车,结构紧凑、功能齐全、控制灵活、操作方便。按载缆长度分为500m、1500m、2500m和3000m,用户根据需要还可以选择电缆的型号,一般为Ф4.75mm和Ф5.6mm的4芯铠装电缆。

该绞车具有4档机械变速,分别是高、中、低和空档,配合绞车控制器的无极调速控制,电缆的升、降速度在0~2000m/h范围可调。空档和手刹制动的设计,使得测井现场的操作更方便、灵活。该绞车的排缆功能,使得电缆在卷筒上整齐排布,既美观又能延长电缆的服务寿命。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基本参数(以2500m绞车为例)

PSMD系列密度三侧向组合测井仪

密度三侧向测井仪在煤田测井中被称为煤探头,是煤田测井中核心仪器之一。该仪器组合了补偿密度、聚焦电阻率、自然伽马和井径等四种参数,输出八条曲线,它们是自然伽马计数率、井径、聚焦电导率、聚焦电阻率、三侧向电压、三侧向电流、长源距计数率、短源距计数率。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根据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中等能量的伽马射线经地层散射后的射线强度的对数与地层密度成线性关系,这就是密度测井的测量原理。该仪器采用长、短源距双探测器贴井壁测量,长、短源距探测器受井壁和泥饼的影响基本相同,经刻度,即可消除钻孔对密度测量的影响,这就是补偿密度的测量原理。地层中煤与围岩密度差别大,用密度参数很容易划分出煤层。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生产有三种密度三侧向组合测井仪,它们适应不同的井径和井深,密度测量精度达0.03g/cm3。

基本参数

PSBZ-1补尝中子测井仪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中子测井是利用中子射线在物质中的减速、扩散和俘获特性,研究地层孔隙度的测井方法。同位素中子源发射的中等能量中子射线一般要经历减速、扩散和俘获三个过程。中子射线在减速过程中主要是弹性散射,氢是所有元素中最强的减速剂,这是中子测井方法的重要概念。快中子减速为低能的热中子后,速度不再降低,处于类似于分子的热运动状态。热中子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迁移运动,称为扩散。热中子在扩散过程中,很容易被原子核俘获,俘获中子的原子核,释放出伽马射线回到稳定的基态。补偿中子—中子测井,是利用两个不同源距的探测器探测中子的浓度,然后利用两个探测器的计数率比值,消除环境因素如泥饼、井径等的影响。该比值反映了地层内热中子密度随距离衰减的速率,与地层含氢量的对数有近似的线性关系。一般地层的模型为砂、泥、水,氢元素存在于空隙内的流体如水、油、气中,因此根据含氢量可以确定地层的孔隙度。

基本参数

PSV系列声速测井仪

声速测井是测量岩层表面滑行纵波的传播速度,从而划分岩层、判断岩性、计算岩石的抗压强度等。该仪器设有三只声波换能器,其中一只发射换能器,两只接收换能器。发射换能器在高压脉冲激励后,产生振荡,发射一列超声波。超声波经泥浆进入井壁岩层时,产生透射,当透射角等于90°时,透射波延井壁表面滑行传播叫做滑行波。滑行波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看作一个新的点振源,因此滑行波在泥浆中产生一簇平行的折射波。两只接收换能器测量折射波到来的时差,由此计算出岩层的纵波传播速度。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生产有三种声速测井仪,它们适应不同的井径。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基本参数

测量参数

PSCL-1电磁流量测井仪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时,在导体的两端产生感生电动势,其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其大小与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导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导电液体的流动可以看作是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因此,测量的感生电动势与液体的流速成正比。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为避免电解质液体被极化造成的误差,该仪器采用低频方波励磁,测量电路经相敏整流,得到与液体的流速成正比的电压输出,经内置微处理器处理后,以数字方式上传井上仪记录。由于仪器无活动部件,因此,测量精度高、范围宽,响应速度快,不受被测液体的温度、压力和粘度的影响。但不适宜低电导率液体,如石油的测量。

基本参数

PSXDWL系列连续孔斜组合测井仪

仪器内安装三个方向相互正交的磁阻传感器,测量地磁场在三个传感器的分量,通过坐标旋转,求得方位角,即井斜方位角。仪器内还安装两只加速度计,根据加速度计的输出信息可以求得它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夹角大小,即井斜顶角。该仪器还组合了井温、井液电阻率、自然电位和电极系。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基本参数

PS2521陀螺测斜仪

陀螺测斜仪是利用高速旋转陀螺的惯性,测量方位的测井仪器,它不受磁环境影响。该仪器采用了动调式绕性陀螺,自动寻北、低飘移是绕性陀螺较传统框架陀螺的优点。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基本参数

PSGZ系列固井质量检查测井仪

该仪器组合了自然伽马、首波幅度、单收时差、双收时差、磁定位接箍和全波列等参数,用于评价固井质量的优劣。自然伽马用于分层对比,磁定位接箍用于定位,声幅用于检测第一界面,变密度用于检测第二界面。声幅在自由套管波幅的30%以下被认为固井质量合格,全波列绘制的变密度图如果可以看到地层波,则认为第二界面合格。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生产有三种固井质量检查测井仪,它们适应不同的井径和井深。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基本参数

重要技术参数

㈡ 测井质量控制

取准测井资料或保证测井资料的可靠性,与测井数据的质量控制密切相关。衡量测井资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它的深度和幅度,即测井曲线上每一个采样点反映井下地层特性的具体位置和量值。由于测井信息的获取是一个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及对质量的控制都直接影响着原始测井资料的质量。这包括仪器本身的质量及其控制,测井过程中记录数据的质量及其控制,以及测井条件对测井资料影响的质量控制等。这里讨论几项决定测井质量的因素。

14.2.1 深度测量精度

目前,深度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电缆上自动或人工做深度记号,用安装在井口上的自整角机测出电缆的位移信号,再用特殊深度记号做校正;另一种是将深度测量系统安装在绞车上,当电缆穿过两个紧压电缆的深度测量轮时,由于电缆运行时产生的摩擦力,使测量轮转动并带动联接在轮轴上的深度脉冲发生器产生深度脉冲,同时还测量电缆张力信号用于深度校正。

影响深度测量精度的因素主要有电缆弹性拉伸、热拉伸、仪器遇阻、测量轮电缆打滑,以及深度置零计算错误和绞车操作速度不稳等。通过采取适当的校正方法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深度测量的误差。

不同测井方法多次下井进行测量时,各次测井曲线之间的深度会存在偏差。通常,以某一次测井曲线为准,对各次下井同时测得的自然伽马曲线进行相关对比,实现深度匹配。

14.2.2 测井仪器的刻度

测井仪器的刻度是利用一定的刻度装置,将测井获得的测量值(如电位值、每分钟脉冲数、脉冲时间间隔等)转换成实际反映地层物理参数的工程值(如欧姆·米、体积密度、孔隙度、声波时差等)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同一类型测井仪器,无论其型号、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不同,均有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

目前,用于仪器刻度的装置,根据其精确程度可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刻度。通常是专门建立的模型试验井。刻度时将测井仪器放入其中测量,通过刻度可建立测量值与实际地层参数之间的确切关系。如中子孔隙度测井的模型井由已知孔隙度的纯石灰岩、大理岩、砂岩和白云岩构成,可以将测得的脉冲数刻度成孔隙度单位。

二级刻度。通常由尺寸小于一级标准的室内模拟装置构成,如用来刻度密度仪器的铝块和刻度中子仪器的水罐,其量值由一级刻度装置传递而来。

三级刻度。是一种体积小,易于携带的井场刻度装置,如密度、中子刻度夹、感应测井刻度环等,其量值由二级刻度装置传递而来。

测井仪器的刻度是保证测井数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没有经过标准化刻度的仪器,其测量结果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而刻度不准也将给测井解释(特别是定量解释)和井间地层对比带来不利影响。

14.2.3 测速控制

不同的测井仪器有不同的测速要求。测速过高,会造成测井曲线畸变;而测速过低,又会影响工作效率。通常,电测井和一般的声波测井方法测速较高,如普通电阻率测井的测速可大于3000 m/h,侧向、感应测井的最高测速为1800 m/h;普通声波测井的最高测速为4500 m/h;放射性测井和极板型测井方法的测速较低,如自然伽马、密度、中子测井的最高测速为550~600 m/h,微电阻率测井为600~800 m/h等等。

测井资料的质量应在井场及时做出检查,并在必要时加以补救。通常,合格的原始测井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有合适的测前、测后刻度记录,且前后刻度值之差应满足误差要求。

2)在特征地层上(如泥岩、渗透层、致密纯地层和标准水层,特别是套管处)有正确的测井响应值。如致密纯地层处测得的声波、密度、中子测井读数应与相应的理论骨架值吻合。

3)当进行重复测量时,在井壁光滑的均匀层上,重复曲线的形状及幅值应与先前曲线一致。

4)有清晰、准确的深度记号记录,对于深度比例为1∶200的曲线,不得连续缺失两个或更多的深度记号。

㈢ 什么是生产测井绞车

测井绞车用于测量油井的斜度和深度,结构上采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操作方便,运转平稳,变速范围大,提升重量大,测量深度深,电器元件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防爆或非防爆装置,安全可靠。绞车配有计数器部件,显示测量深度,并能有效地保护油井测量设备,比国内同类产品有较大的优越性,是油田测井的理想设备。

㈣ 常用井下物理测井方法介绍

1.视电阻率测井

(1)视电阻率测井原理

在实际测井中,岩层电阻率受围岩电阻率、钻井液电阻率、钻井液冲洗带电阻率的影响,井下物探测得的电阻率不是岩层的真电阻率,这种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视电阻率测井主要包括三部分:供电线路、测量线路和井下电极系,如图4-6所示。

图4-6 视电阻率测井原理图

在井下将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组成的电极系A,M,N或 M,A,B放入井内,而把另一个电极(B或N)放在地面泥浆池中。当电极系由井底向井口移动时,由供电电极A,B供给电流,在地层中造成人工电场。由测量电极M ,N测得电位差ΔUMN。M ,N两点的电位差直接由它所在位置的岩层电阻率所决定,岩层电阻率越高,测得的电位差就越大;岩层电阻率越低,测得的电位差就越小。电位差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地层电阻率的变化。视电阻率测井实际上就是对电位差的连续测量,经过计算就可求得视电阻率。

(2)视电阻率曲线形态

视电阻率曲线形态与电极系的分类有关。当井下测量电极系为A,M,N时,称为梯度电极系;当井下测量电极系为M,A,B时,称为电位电极系。由供电电极到电极系记录点的距离称为电极距,常用的有2.5m梯度电极系和0.5m电位电极系。梯度电极系根据成对电极系(AB或 MN)与不成对电极系(AM或MA)的位置又分为顶部梯度电极系和底部梯度电极系。

实际测井中,底部梯度电极系曲线形态如图4-7所示。顶部梯度电极系曲线形态正好相反。

电位电极系曲线形态如图4-8所示,曲线沿高阻层中心对称,A表示异常幅度,A/2称为半幅点,岩层上下界面与半幅点位置对应。

图4-7 底部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形状

图4-8 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形状

(3)视电阻率测井的应用

1)确定岩性。一般纯泥岩电阻率低,砂岩稍高,碳酸盐岩相当高,岩浆岩最高。根据视电阻率曲线幅度的高低,可以判断地下岩层的岩性。但当岩层中含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时,其对应的视电阻率相应降低。由于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很多,曲线具有多解性,要结合岩屑、岩心等其他录井资料综合判断。

2)划分地层。实际应用中,以底部梯度电极系曲线的极大值划分高阻层的底界面,以极小值划分高阻层的顶界面,单纯用视电阻率曲线划分顶界面往往有一定误差,应结合其他曲线进行划分。视电阻率曲线确定高电阻岩层的界面比较准确,而对电阻率较低的地层则准确度较差。

2.自然电位测井

(1)自然电位测井原理

地层中有3种自然电位,即扩散吸附电位、过滤电位和氧化还原电位。扩散吸附电位主要发生在地热、油气井中,是我们主要测量的对象;过滤电位很小,常忽略不计;氧化还原电位主要产生在金属矿井中,这里不做研究。

在砂岩储层地热井中,一般都含有高矿化度的地热流体。地热流体和钻井液中都含有氯化钠(NaCl)。当地热流体和钻井液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直接接触时,由于砂岩地层水中的正离子(Na+)和负离子(Cl-)向井液中扩散,Cl-的迁移速度(18℃时为65×105cm/s)比Na+的迁移速度(18℃时为43 ×105cm/s)大,所以随着扩散的进行,井壁的井液一侧将出现较多的Cl-而带负电,井壁的砂岩一侧则出现较多的Na+而带正电。这样,在砂岩段井壁两侧聚集的异性电荷(砂岩带正电荷,钻井液带负电荷)就形成了电位差。

与砂岩相邻的泥岩中所含的地层水的成分和浓度一般与砂岩地层水相同,泥岩中高浓度的地层水也向井内钻井液中扩散。但由于泥质颗粒对负离子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一部分氯离子被泥岩表面吸附在井壁侧带负电,井壁的井液一侧将出现较多的Na+而带正电。这样,在泥岩段井壁两侧聚集的异性电荷(泥岩带负电荷,钻井液带正电荷)就形成了电位差。

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这种带电离子的聚集发生因地层岩性不同,在两种不同浓度溶液的接触(井壁)附近,形成自然电位差(图4-9)。用一套仪器测量出不同段的自然电位差,就可以研究出地下岩层的性质。

(2)自然电位曲线形态

在渗透性砂岩地层中,若岩性均匀,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与地层中点是对称的。异常幅度大小等于自然电流在井内的电位降。一般用异常幅度的半幅点确定地层顶底界面,如图4-9所示。

图4-9 井内自然电位分布与自然电位曲线形状

(3)自然电位测井的应用

A.划分渗透层

自然电位曲线异常是渗透性岩层的显著特征。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钻井液矿化度时(地热水多为此例),渗透层自然电位曲线呈负异常,泥岩层自然电位曲线呈正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钻井液矿化度时则相反。

划分渗透层一般以泥岩自然电位为基线,砂岩中泥质含量越少,自然电位幅度值愈大,渗透性愈好;砂岩中泥质含量越多,自然电位幅度值就愈小,渗透性就变差。

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用半幅点确定。但当地层厚度h小于自然电位曲线幅度Am时,自1/3幅点算起;地层厚度h≥自然电位曲线幅度5Am时,自上、下拐点算起。

B.划分地层岩性

岩石的吸附扩散作用与岩石的成分、结构、胶结物成分、含量等有密切关系,故可根据自然电位曲线的变化划分出地层岩性。如砂岩岩性颗粒变细,泥质含量越多,自然电位幅度值就降低,据此可划分出泥岩、砂岩、泥质砂岩等。

3.感应测井

(1)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是研究地层电导率的测井方法。井下部分主要测井仪器有: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电子线路,如图4-10所示。在下井仪器中,当振荡器向发射线圈输出固定高频电流(I)时,发射线圈就会在井场周围的地层中形成交变电磁场,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地层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I),感应电流又会在地层中形成二次电磁场(或叫次生电磁场),在次生电磁场的作用下,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地面记录仪将感应电动势的信号记录下来,就成为感应测井曲线。

图4-10 感应测井原理图

(2)感应测井曲线形态

由于感应电流大小与地层电导率成正比,所以,地层电导率大,感应测井曲线幅度高;地层电导率小,感应测井曲线幅度低。

(3)感应测井的应用

A.确定岩性

与其他曲线配合,可区分出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岩性。划分厚度大于2m的地层,按半幅点确定其界面;厚度小于2m的地层,因用半幅点分层较麻烦,实际中往往不用感应曲线分层。

注意的是,感应曲线上读的是电导率,其单位是毫欧姆/米(mΩ/m)。它的倒数才是视电阻率,单位是欧姆米(Ω·m)。

B.判断含水储层,划分界面

感应测井曲线对地层电阻率反应极为灵敏。由于电阻率的变化导致电导率的变化,水层电导率明显升高,分界面往往在曲线的急剧变化处。

4.侧向测井

(1)侧向测井原理

侧向测井是视电阻率方式之一,不同的是它的电极系中除有主电极系外,还有一对屏蔽电极,其作用是使主电流聚成水平层状电流(又称聚焦测井),极大地降低了钻井液、冲洗带和围岩的影响,能解决普通电极测井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在碳酸岩地层、盐水钻井液以及薄层交互剖面中提高解释效果。

侧向测井有三侧向、六侧向、七侧向、八侧向和微侧向。下面仅介绍常用的七侧向、八侧向、双侧向和微侧向。

(2)七侧向测井

1)七侧向测井是一种聚焦测井方法,其主电极两端各有一个屏蔽电极,屏蔽电极使主电流成薄层状径向地挤入地层,此时,井轴方向上无电流通过,七侧向测井曲线就是记录在不变的主电流全部被挤入地层时,所用的电压值。当地层电阻率较大时,主电流不易被挤入地层,所用的电压值就大;相反,当地层电阻率较小时,主电流容易被挤入地层,所用的电压值就小。在测井曲线上,对应高阻层,曲线有较高的视电阻率;对应低阻层,曲线有较低的视电阻率。

2)七侧向测井曲线的应用

七侧向测井曲线的特点是正对高阻层,曲线形状呈中心对称,曲线上有两个“尖子”,解释时取地层中点的视电阻率作为该高阻层的视电阻率值,取突变点作为地层的分界线,如图4-11所示。

七侧向测井可分为深、浅两种侧向。深侧向能反映地层深部的电阻率;浅侧向能反映井壁附近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对于热储层而言,它仅反映钻井液冲洗带附近的电阻率变化。根据七侧向测井的特点,将它们组合起来,就能较好地划分地层所含流体的性质。此外,还可以求出地层的真电阻率。七侧向测井常用于孔隙型地层测井中。

图4-11 七侧向测井曲线形状图

(3)八侧向测井

八侧向测井是侧向测井的一种,原理与七侧向测井相同,实际为一探测深度很浅的七侧向测井,只是电极系尺寸大小和供电回路电极距电极系较近,因此看起来很像一个八个电极的电极系,故名八侧向。八侧向探测深度为0.35m,应用地层电阻率范围0~100Ωm,且泥浆电阻率大于0.1Ωm(魏广建,2004)。因八侧向探测深度浅,纵向分层能力较强。它是研究侵入带电阻率的方法,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和感应测井组合应用,称为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是目前井下地球物理测井的主要测井项目。

(4)双侧向测井

双侧向电极系结构:由七个环状电极和两个柱状电极构成。

双侧向探测深度:双侧向的探测深度由屏蔽电极A1,A2的长度决定,双侧向采用将屏蔽电极分为两段,通过控制各段的电压,达到增加探测深度的目的。侧向测井由于屏蔽电极加长,测出的视电阻率主要反映原状地层的电阻率;浅侧向测井探测深度小于深侧向,主要反映侵入带电阻率。

双侧向纵向分层能力:与O1,O2的距离有关,可划分出h>O1,O2的地层电阻率变化。

双侧向影响因素:层厚、围岩对深、浅双侧向的影响是相同的,受井眼影响较小。

双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

1)划分地质剖面:双侧向的分层能力较强,视电阻率曲线在不同岩性的地层剖面上,显示清楚,一般层厚h>0.4m的低阻泥岩,高阻的致密层在曲线上都有明显显示。

2)深、浅侧向视电阻率曲线重叠,快速直观判断油(气)水层。

由于深侧向探测深度较深,深、浅测向受井眼影响程度比较接近,可利用二者视电阻率曲线的幅度差直观判断油(气)、水层。在油(气)层处,曲线出现正幅度差;在水层,曲线出现负幅度差。如果钻井液侵入时间过长,会对正、负异常差值产生影响,所以,一般在钻到目的层时,应及时测井,减小泥浆滤液侵入深度,增加双侧向曲线差异。

3)确定地层电阻率。

根据深、浅双侧向测出的视电阻率,可采用同三侧向相同的方法求出地层真电阻率Rt和侵入带直径Di。

4)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5)估算裂缝参数。

(5)微侧向测井

微侧向装置是在微电极系上增加聚焦装置,使主电流被聚焦成垂直井壁的电流束,电流束垂直穿过泥饼,在泥饼厚度不大的情况下可忽略不计,测量的视电阻率接近冲洗带的真电阻率。

由于主电流束的直径很小(仅4.4cm),所以,微侧向测井的纵向分辨能力很强。因此,应用微侧向测井曲线可以划分岩性,划分厚度为5cm的薄夹层、致密层,常用于碳酸盐岩地层测井中。

5.声波时差测井

(1)声波时差测井原理

声波时差测井原理如图4-12所示,在下井仪器中有一个声波发射器和两个接收装置。当声波发射器向地层发射一定频率的声波时,由于两个接收装置与发射器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初至波(首波)到达两个接收器的时间也不同。第一个接收器先收到初至波,而第二个接收器在第一个接收器初至波到达Δt时间后才收到初至波。Δt的大小只与岩石的声波速度有关,而与泥浆影响无关。通常两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0.5m,测量时仪器已自动把Δt放大了一倍,故Δt相当于穿行1m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又叫做声波时差,单位是μs/m (1s=106μs)。声波时差的倒数就是声波速度。

图4-12 声波时差测井原理图

(2)声波时差测井的应用

A.判断岩性

岩石越致密,孔隙度越小,声波时差就越小;岩石越疏松,孔隙度越大,声波时差就越大。因此,可以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判断岩性,从泥岩、砂岩到碳酸盐岩声波时差是逐渐减小的(泥岩252~948μs/m;砂岩300~440μs/m;碳酸盐岩125~141μs/m)。

B.划分油、气、水层

当岩层中含有不同的流体时,由于流体密度存在差异,声波在不同流体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沉积地层中的流体性质也影响声波时差,如淡水声波时差为620μs/m,盐水为608μs/m,石油为757~985μs/m,甲烷气为2260μs/m。同样,岩石中有机质含量也可影响声波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泥页岩中有机质含量越高,所对应的声波时差值越大(操应长,2003)。

实际应用中,气层声波时差较大,曲线的特点是产生周波跳跃现象。油层与气层之间声波时差曲线的特点油层小,气层大,呈台阶式增大;水层与气层之间声波时差曲线的特点是水层小,气层大,也呈台阶式增大。但水层一般比油层小10%~20%,如图4-13所示。

C.划分渗透性岩层

当声波通过破碎带或裂缝带时,声波能量被强烈吸收而大大衰减,使声波时差急剧增大。根据这个特征,可以在声波时差曲线上将渗透性岩层划分出来。

D.沉积地层孔隙度、地层不整合面研究

在正常埋藏压实条件下,沉积地层中孔隙度的对数与其深度呈线性关系,声波时差对数与其深度也呈线性关系,并且随埋深增大,孔隙度减小,声波时差也减小,若对同一口井同一岩性的连续沉积地层,表现为一条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但是,有的井声波时差对数与其深度的变化曲线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呈折线或错开的线段,可能就是地层不整合面或层序异常界面。

图4-13 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应用

6.自然伽马测井

(1)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在自然界中,不同岩石含有不同的放射性。一般地,岩石的泥质含量越高放射性越强,泥质含量越低放射性越弱。其射线强度以γ射线为最。

自然γ测井中,井下仪器中有一γ闪烁计数器,计数器将接收到的岩层自然γ射线变为电脉冲,电脉冲由电缆传至地面仪器的放射性面板,变为电位差,示波仪把电位差记录成自然伽马曲线。岩层的自然伽马强度用脉冲/分表示,如图4-14所示。

图4-14 自然伽马测井装置及曲线形状图

h—岩层厚度;d0—井径

(2)自然伽马曲线形态

1)自然伽马曲线对称于地层层厚的中点;

2)当地层厚度大于3倍井径时,自然伽马曲线极大值为一常数,用半幅点确定岩层界面;

3)当地层厚度小于3倍井径时,自然伽马曲线幅度变小,小于0.5倍井径时,曲线表现为不明显弯曲,岩层越薄,分层界限越接近于峰端,如图4-14所示。

(3)自然伽马测井的应用

A.划分岩性

在砂泥岩剖面中,泥岩、页岩自然伽马曲线幅度最高,砂岩最低,而粉砂岩、泥质砂岩则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并随着岩层泥质含量增多而曲线幅度增高(见图4-15)。

在碳酸盐岩剖面中,泥岩、页岩自然伽马曲线值最高,纯灰岩、白云岩最低;而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则介于二者之间,并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而自然伽马值也增加。

图4-15 应用自然伽马和中子伽马曲线判别岩性

B.判断岩层的渗透性

根据自然伽马曲线的幅度可判断泥质胶结砂岩渗透性的好坏,也可间接判断碳酸盐岩裂缝的发育程度,划分裂缝段。

C.进行地层对比

由于自然伽马曲线不受井眼、钻井液、岩层中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其他测井曲线难以对比的地层中,可用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地层对比。

D.跟踪定位射孔

由于自然伽马测井不受套管、水泥环的影响,所以,在下完套管之后的射孔作业中,将下套管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与裸眼测井曲线对比,确定跟踪射孔层位。

㈤ 上海地学测井系统

上海地学仪器研究所

JHQ-2D综合数控测井系统

该系统是在总结了20多年生产、研发数字测井设备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跟国际上数字测井技术发展新趋势,同时又结合我国国情而研发的新一代数控测井设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吸取了各家之长;充分考虑了各行业需求及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可测的地层参数有近30种,覆盖了金属矿、煤田、油田、放射性矿、水文、岩土工程等各种领域的用户需求,产品有非常高的性价比。

地面综合主机:一机可以与多种井下探管配接使用,故障自检,供电保护,调制解调,深度计量等多MPU协同工作。

各类探管:磁三分量、陀螺测斜仪等多达几十种井下探管,全部井下数字化,更换探管方便,确保高可靠、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

软件与PC主机:Windows-Xp或NT下运行的可视化软件,软件由采集处理、刻度标定、曲线剪接、分析滤波等多模块组成。

绞车与电缆:绞车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具有无磁、低感、轻便、自排缆耐用等显著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田、煤田、金属矿山等。

测井车后设备舱

仪器操作室

电动自排缆3000m绞车

地面仪

各种探管

钻孔平面投影图

钻孔倾斜剖面图

密度实时测量曲线

轻便数字测井系统

该系统是专为方便野外工作而设计的产品。使用单芯电缆传输,更加轻便,可在广大偏远山区使用。

主要配置有轻便电动绞车、地面仪及各种井下仪器。

DJ1031轻便绞车

地面仪

JCC3-2A型高精度磁三分量测井仪

JCC3–2A型磁三分量测井仪用于测量钻孔内磁异常。通过磁敏元件测得钻孔中沿井轴轴向或垂向方向的磁分量异常,来发现孔傍、孔底的磁性矿体,估算矿物品位和储量。本仪器定位采用高精度重力传感器,具有定位精度高、时间常数小等特点,仪器可以点测也可以连续测。

磁三分量曲线图

磁三分量矢量图

磁三分量曲线与柱状图

技术指标

1.探管尺寸:Ф40mm或Ф50mm×1250mm

2.磁敏元件:三轴巨型磁阻传感器

3.垂向元件:三轴重力传感器

4.磁分量灵敏度:40nT

5.磁分量精度:优于100nT

6.磁分量测量范围:2×105nT

7.倾角精度:优于0.1°

8.定位精度:优于0.5°

9.使用环境:40MPa,75℃

10.供电:90mA,200V

应用

铁磁性矿藏位置,盲矿规模及方位探测。

JCH-2型磁化率测井仪

JCH–2型磁化率测井仪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井中岩矿石的磁化率参数。岩矿石的磁化率主要取决于磁性矿物的含量和矿物颗粒大小、形状以及空间分布等因素,所以不同应用场合,磁化率测井结果可以用来分析推算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划分火成岩和划分某些变质岩。

特点

1.采用传感器贴紧壁方式测量,测量结果不受井径大小影响。

2.信号检测中采用了矢量测量方式,去掉了感应信号中的涡流分量的影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3.介质的电导率越小,测量效果越准确,故在干孔中使用效果更好。

连续磁化率曲线图

技术指标

1.仪器尺寸:Ф40mm×1280mm

2.传感器:长度为5mm的电磁传感器,采取定向、激励方式工作,安装在仪器下方,距仪器顶部1150mm;磁化率(Xm)

3.测量范围:10×10–4~10000×10–4(SI)

4.测量精度:5%FS

5.使用环境:25MPa,0~75℃

JTL-40GX光纤陀螺测斜仪

JTL–40GX光纤陀螺测斜仪是采用光纤陀螺作方位测量传感器。仪器可以自主寻找北极方向。不依赖地磁场和地面对北参考点。所以仪器具有方位测量无漂移,测量精度高的特点。由于采用了高品质的传感器及功能强大的单片机系统,仪器操作使用方便,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

地面仪

电动绞车

井下仪

井口滑轮深度测量(选配)

应用

方位测量要求高、铁磁干扰严重的环境,比如油田套管井,磁性矿区钻孔,城市工程钻孔,水利工程钻孔、冻结孔、注浆孔、随钻测量等。特点

1.自主寻北,方位以正北为基准。

2.方位无时间漂移。

3.高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

4.直径小,重量轻。

技术指标

1.顶角测量范围:0°~45°;精度:±0.1°

2.顶角分辨率:0.01°

3.方位角测量范围:0°~360°

4.精度:±2°(纬度0°~±45°)

5.寻北时间:≤2分钟

6.使用环境:井下仪–10℃~+70℃;耐压20MPa地面仪–10℃~+50℃;湿度≤90%

7.测量方式:点测

8.测井深度:2000m

9.深度分辨率:1/3600m

10.井下仪与地面仪之间数据通信方式:数字编码传输

11.外接电源:交流22V±15%;50Hz;电流≤1A

12.地面仪外形尺寸:330mm×280mm×150mm仪器外形尺寸:Ф40mm×1400mm

JJH-2极化率测井仪

JJH–2极化率测井在金属与非金属矿及水文调查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它采用变流技术,激发供电电流可以达500mA,增强了激发电流密度,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井液的影响。

技术指标

1.极化率测量范围:1%~100%(极化率),极化率测量精度:2%

2.视电阻率测量范围:0~4000Ω·m视电阻率测量精度:2%(10~4000Ω·m)

3.仪器尺寸:Φ50mm×2300mm

4.自然电位测量范围:±1200mV自然电位测量精度:2%

5.使用环境:井温≤80℃,压力20MPa

6.信号输出:双极性,二进制码

7.仪器电源:直流200V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测井系统部分行业应用

㈥ 海相层系油气勘探测井系列的优化

3.4.2.1 现代测井技术发展主要特点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性科技发展浪潮推动下,测井技术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主要标志是新一代成像测井投入商业性应用并日趋成熟。这一发展进程,大大提高了测井技术解决地质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在油气藏勘探和开发中的作用。现将其主要发展特点归结如下:

(1)形成四大测井技术系统:裸眼井测井、套管井测井、随钻测井和井间测井系统

1)裸眼井测井技术——新一代裸眼井测井技术是以阵列化、频谱、能谱化测量和二维及三维成像显示为主要特征,以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成像测井、阵列感应/阵列侧向成像测井为核心,包括偶极横波成像测井、综合岩性孔隙度测井、元素俘获测井、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等井下仪器所组成的新型测井技术。最近推出的具有三维测量功能的扫描成像测井仪系列——电阻率、声波、核磁三种扫描测井仪,标志着成像测井技术又有新的发展。新一代裸眼井测井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A.在技术上,成像测井实现了“地面采集成像化与多任务化,下井仪器阵列化与频谱、能谱化,数据传输遥测化,处理解释工作站化”。这样使得长期以来,作为表征地层地质特性的常规测井曲线,由原来把地层近似视为均质的平均化测量,发展为以“井”为对象的二维或三维空间测量,并对测量结果以具有三维模拟性质的二维可视图像进行显示,能对地层非均质性作出响应。

B.成像测井具有观测密度和方位覆盖率大的特点,有效信息大量增加,使得测井信息的反演更易接近目标。所提供的图像往往是地质现象的直观显示,大大缩短了测井信息与地质特性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分析地层非均质性能力、解释地质特征能力,以及人们有效理解、运用这些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C.方位成像测井。微电阻率扫描、井眼超声波成像以及方位电阻率成像等测井的应用,突破了测井数据处理两个传统的基本假设,能够在地层为非成层和不具有旋转轴对称的状态下,获得可信的反演结果,从而能够较好应对地层非均质性和水平井钻探的挑战。

D.成为研究地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应对复杂地层油气评价的有效手段,在裂缝性、砾岩体、低渗透、火成岩油藏与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和油气藏发现,以及精细分析油藏地质特性、地质构造和沉积相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2)套管井测井技术。套管井电阻率测井、储层饱和度(脉冲中子)测井、元素俘获测井、过套管动态地层测试器以及新型综合岩性孔隙度测井和组合式生产测井仪(如CPLT、Flagship仪等),是组成新一代套管井测井的主要技术。众所周知,进行生产测井和油井采收状况动态监测,解决油井钻采中的工程问题,如固井质量评价、油井套管技术状况分析等,是套管井测井传统应用领域。新一代套管井测井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套管井电阻率测井研制成功,配套的新型传感器利用,促使套管井测井进入了“地层评价”这一新的应用领域,它的技术功能和作用有了明显提升。这样就能够在下套管的新井中,进一步取全资料;对于无法录取裸眼井测井资料的意外事故井,可以通过套管井测井进行地层评价;可以对老井重新评价识别漏掉的油气层和储量;可以定期开展时间推移测井,更有效地监测油气藏流体界面和饱和度动态变化等。

在生产测井这一领域,技术也有明显进步。常规生产测井传感器只能用在近垂直井中测量简单的两相流动、反映垂直或近垂直井中有限范围的流动方式。新型传感器,如“泡”流动成像仪、水流成像仪以及利用GHOST进行三相持率(持气、持油、持水率)测量等,则能克服上述缺点,不仅能提高精度、解决多相流问题,而且可用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

3)随钻测井技术。随钻测井的早期是通过测量井斜、方位,为钻井提供几何导向,属于随钻测井的雏形,为随钻测量(MWD)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钻自然伽马和电阻率仪器的问世,随钻测井(LWD)主要用于简单的地质导向。随着随钻电阻率仪和孔隙度仪的发展,逐步提高随钻地层评价和地质导向的效果,即通过监测水平井与上、下界面的距离,控制水平井在油层中的钻进方向。随钻测井虽然分辨率没有电缆测井高,但能够获得钻进过程中地层的原始信息,因此能在泥浆侵入地层和井眼变得不规则之前,更确切反映地层特性。新一代传感器,如钻头电阻率成像仪、方位密度中子仪等的运用,标志着随钻测井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特点:

A.探头更趋近于钻头处或以钻头作为电极,增强探测和实时导向功能。

B.成像化。可进行井下倾角实时处理,进一步提高分析地层特性能力。

C.实现方位测量。可对地层参数进行方位测量和显示,以提高地质导向准确性。如方位密度中子仪,可对井眼中不同区间密度、中子测量进行平均,提供井眼上、下独立测量值。

D.配套化。具有测量多种电阻率、密度、中子、声波、自然伽马等配套功能,在困难地理条件下(如深海、沙漠腹地、沼泽),用以替代普通电缆测井。

4)井间测井技术——井间测井技术应用是当代测井技术的重大突破,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实现“井间”地层与油藏特性的直接测量,进一步解决在油藏研究中,“井孔”与“井间”信息不平衡问题,从而提高油藏研究和横向预测的有效性,并将从根本上改变测井技术横向探测能力不足的固有弱点。从而把发现油气藏与描述油气藏特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开发的井间测井技术主要是井间电磁成像系统(井间电阻率成像测井)和井间地震测井,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技术一旦达到实用阶段,将会引起油藏研究革命性变化。因为这就意味着测井技术的两个基本系列——电阻率与孔隙度系列,可直接运用于井间的测量。井间电磁成像系统是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置于两口井中,接收由发射器发射并经地层传播的电磁波。反演后获得有关井间地层电阻率的分布信息,从而实现井间电阻率直接测量。和井间地震相比,井间电磁测量结果对井间地层特性和流体性质的变化更为敏感。所提供的井间电阻率成像,可用于研究井间油藏构造、砂体展布和裂缝发育方向;能够比较清楚地描述井间的油、气、水层分布,指示水驱及热采波及前沿和方向,分析井间剩余油分布,从而可提高油田滚动勘探和开发调整中钻探高效井成功率;优化油田开发方案和提高采收率。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以及中东地区等投入现场应用,所提供的“油藏”规模下的井间电阻率,在追踪注水、注蒸汽(稠油热采)应用中均见到较好效果。1998年11月至2004年4月,胜利油田与EMI公司合作,分别在胜利油区孤岛、埕东油田的8对井中,成功地进行了16个井次系统现场试验。测量是在对于井间电磁技术很有难度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是地层为典型的低电阻率剖面,地层背景电阻率仅为1.5~2Ω·m;二是进行穿透一层和二层金属套管系统试验。取得在典型低电阻率剖面中、井间距分别达433.6m(裸眼井—裸眼井)和300m(裸眼井—金属套管井)、260m(金属套管井—金属套管井)重复性好、精度高的完整测量数据。反演得到的井间电阻率成像图,在分析井间油、水、气分布、砂体展布方面也见到较好地质效果。

(2)测井信息的采集逐步实现高集成度的阵列化、成像化、频谱化和网络化

应对各向异性、多元储集空间、裂缝、薄互层等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是推动成像测井发展和应用的动力。成像测井问世以后,逐步发展了一批具有阵列化、成像化、频谱化测量特点的井下仪器系列,实现如下的成像方式:

A.井壁成像(方位成像):利用旋转型探头进行扫描,获得井壁图像。

B.径向成像:利用多个探头组合(阵列及交叉阵列)的大信息量采集,获得有较强垂向分辨能力、不同探测深度的径向成像图,以了解储层在径向上的地质特性及各向异性,如分析储层沿径向方向的饱和度剖面。

C.井周分区成像:利用聚焦方法,探测井周不同扇体、不同径向距离的地层特性。

D.井间成像: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置于相邻的井中,反演后获得有关井间地质特性的分布信息。

E.谱分析成像:利用能谱、频谱、波谱等直观成像显示,描述地层特性。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升阵列化、成像化、频谱化仪器的集成度及其探测性能,并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3)从传统的一维测量向三维测量发展,开辟三维岩石物理学的研究时代

成像测井是对油气藏表征和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油藏表征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实质上是用随机技术来描述“确定性”油藏的概率性分析,包括建立一维“井”模型—二维“层”模型—三维“体”模型,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对地层非均质性的分析和对“不确定性”因素的预测。应该指出,制作油藏一维“井”模型,从本质上讲是三维问题。由于传统测井理论是建立在均匀无限空间、各向同性介质基础之上,只有在均质地层中才能服从地层是“呈层状并与井轴呈对称性分布”的基本假设,因而普通电缆测井则把这一问题的解决仅局限于一维和二维。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非均质储层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重要勘探目标,也进一步挑战了测井理论关于“地层呈层状并与井轴呈对称性分布”的基本假设。而成像测井系统的应用,特别新一代三维扫描测井仪系列的应用,不仅能重现井眼及其周围地层的三维特点,而且意味着“三维岩石物理”研究的起步。新一代成像测井精细分析油藏地质特性的能力,铸就它成为三维油藏表征与数值模拟的主体技术。

然而应该指出,现阶段投入应用的成像测井主体技术,还不完全是真正意义的三维空间测量,但三维空间测量必然是今后发展趋势,目前正在推出的电阻率、核磁共振、声波扫描测井系列以及井间测井技术,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因此可以预料,随着三维空间测量测井技术的实现,将预示着三维岩石物理学研究时代的到来,并进一步推动测井理论、方法的更新与发展。

(4)裸眼、套管与井间测井系统的有机组合,实现油气藏的“四维”动态监测

随着套管井电阻率测井的突破,以及储层饱和度测井、元素俘获测井、过套管动态地层测试器、组合式生产测井仪等新一代套管井测井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促使套管井测井技术由动态监测和解决油井钻采中工程问题的传统应用领域,进入了“地层评价”这一新的应用领域,技术功能和作用有了明显提升。这一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强化,特别是随着井间测井技术趋于成熟,将大大提高测井技术的空间探测能力,并与裸眼井测井技术形成三方面的有机组合,逐步实现油气藏动态地质特性、油气井采收状况和工程状态的“四维”动态监测:

A.油气藏静态—动态分析,包括二次和三次采油的油气藏描述和数值模拟。

B.水淹状况和饱和度的“四维”监测。

C.采收率的标定和动态监测。

D.油气井生产“四维”动态监测。

E.固井质量静态—动态监测。

F.油气井套管工程状态“四维”动态监测等。

(5)测井地质和工程应用覆盖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事实上,现代测井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油田勘探与开发的全过程,成为当今油气资源评价和油藏管理的关键技术手段,以及钻井和采油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评价的高效益技术手段。这一趋势又将随着今后测井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主要有:

A.油气资源评价:油气层评价、产能预测和储量计算。

B.地质研究:构造分析、沉积学研究、裂缝及其分布格局、地应力分析和横向预测。

C.油藏工程:油气藏静态与动态描述、不同开发阶段的油气藏数值模拟、水淹状况和剩余饱和度分析、采收率标定和动态分析以及油气藏管理过程的优化。

D.钻井工程:水平井与大斜度井的地质导向、确定和建立上覆地层压力,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梯度剖面、进行岩石的可钻性和井眼稳定性分析、为钻井与钻井液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井身质量监控、固井质量评价。

E.采油工程:岩石力学强度分析、优化油气井防砂与压裂设计、建立温度与压力剖面及其监测、油气井注入剖面与生产(产液、产气)剖面的动态监测、油气井套管工程状态动态监测、油气井管理过程的优化。

总之这一发展进程,正在改变人们对测井技术及其传统作用的固有概念,从内涵和外延大大丰富了对其现今作用的认识,并重新形成对其未来作用具有开拓性的设想。知识迅猛增长与快速更新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其结果将会造成领域专家知识的不足。因此随着测井技术的迅猛发展,石油工业上游领域的专家,特别是测井专家自身,都面临着一个再学习的问题,都有一个重新认识测井现今与未来作用的任务。而这一发展趋势,将推动90年代完成数控阶段的我国测井技术,向成像测井阶段发展。

3.4.2.2 新一代成像测井技术及其作用

(1)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是一种重要的井壁成像方法,它利用多极板上的多排纽扣电极向井壁地层发射电流,由于电极接触的岩石成分、结构及所含流体的不同,由此引起电流的变化,并反映了井壁各处岩石电阻率的变化,据此形成电阻率的井壁二维成像。斯仑贝谢公司的FMI是目前电成像系列中最先进的一种,该仪器有4个主极板和4个辅助极板(翼板),每一个极板和翼板有两排电极,每排有12个电极共计192个电极,在井眼中,井壁覆盖率达到80%,纵向分辨率为0.2 in(5mm),探测深度为1~2in。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主要应用于:

A.地质构造解释:确定地层产状、识别断层、不整合、牵引、褶皱等。

B.沉积学解释:识别层理类型、砾石颗粒大小、结构、判断古水流方向、识别滑塌变形、进行沉积单元划分、判断砂体加厚方向等。

C.裂缝识别和地层孔隙结构分析:识别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钻井诱导缝、节理、缝合线、溶蚀缝、溶蚀孔洞、气孔等,确定裂缝产状及发育方向,划分裂缝段,可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原生和次生孔隙的匹配程度。

D.地应力方向确定:根据井眼崩落和诱导缝的方向,确定现今主应力方向。

E.薄层解释:准确划分砂泥岩薄互层及有效厚度。

(2)核磁共振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的商业性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测井学科的一个重大技术成就。原子核的磁性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是核磁共振技术的物理基础。现代核磁其振测井则是以氢核作为目标核,通过调节核磁测井仪的工作频率,探测地层中氢核的核磁共振特性。目前主要是探测氢核的横向弛豫和扩散弛豫过程,通过测量揭示岩石的孔隙流体性质及其流动特性,定量提供地层孔隙度的组合和渗透率、孔隙尺寸分布等储层参数,以及有关孔隙流体性质的信息。其测井响应既取决于氢元素在地层孔隙中的赋存状态和丰度,又与地层的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有关,但一般不受岩石骨架矿物成分的影响。

核磁共振测井主要应用于:

A.提供准确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地层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自由流体、毛管束缚水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岩石物理参数。

B.分析储层的孔隙结构。T2分布的形态指示了储层孔隙结构分布、分析孔隙尺寸大小和复杂储集空间的类型等。

C.有效划分储层。核磁共振测井提供的有效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度、自由流体孔隙度,以及T2分布可以直观显示储层与非储层。

D.识别流体性质。利用双TW双TE测量方式和标准T2谱形态分布,有助于识别岩性和复杂储层的流体性质。

E.估算原油黏度和扩散系数。利用双TE测井资料的扩散分析方法,估算原油黏度和扩散系数。

(3)偶极横波成像测井

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技术是为了解决单极声波测井在软地层中无法测量横波这一难题,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而提出的。它是把新一代偶极技术与最新发展的单极技术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当今测量地层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的最好方法。只要在适当发射频率下,无论大井眼井段还是非常慢速的地层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测量结果,另外探测深度也相应有所增加。

偶极横波成像测井主要应用于:

A.岩性识别。主要是利用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等参数,确定地层的岩性。

B.识别气层和气-水界面。根据偶极阵列声波资料得出的纵横波速度比及其他岩石力学参数,可比较有效识别气层与气-水界面。

C.判断裂缝发育井段、类型,分析裂缝储层的渗流特性。利用纵、横、斯通利波的幅度衰减直观地判断裂缝发育带,分析裂缝有效性。

D.地层各向异性分析。在裂缝性地层或构造应力不平衡的非裂缝性地层中,根据快横波和慢横波的检测,可以分析地层的各向异性大小、方向及其影响因素,并确定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大小。

E.岩石力学参数计算,进行井眼稳定性分析和压裂高度预测等。

(4)阵列感应/阵列侧向成像测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各大公司吸收了几种新型感应/侧向测井仪的优点,研制出具有更优探测性能的阵列感应/阵列侧向成像测井仪。它们都具有高分辨率、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相匹配的特点;具有软件聚焦的功能;具有5~6个独立、探测深度依次递增的阵列组合,其中感应成像测井仪可提供垂直分辨率分别为1ft、2ft、4ft,探测深度分别为10in、20in、30in、60in、90in和120in的视电阻率数据。阵列侧向成像测井可以得到6条探测深度不同的视电阻率曲线,形成径向电阻率成像,大大提高了测井分析储层径向特性和求解地层真电阻率的能力。一般来说,阵列感应主要适用于低电阻率剖面,阵列侧向则适用于高电阻率剖面。

阵列感应/阵列侧向成像测井主要应用于:

A.划分渗透层。根据泥浆滤液侵入地层的驱替状况,划分渗透性地层和分析储层可采程度。

B.评价储层流体性质,确定受污染状况。

C.描述地层电阻率及侵入剖面径向变化。通过反演得到原状地层、侵入带电阻率、冲洗带与过渡带半径,描述地层电阻率径向变化和提供饱和度径向成像图。

D.薄层评价。准确地测量出薄层电阻率,有效识别层内的非均质性,有利于薄油气层的识别。

(5)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

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是新一代的电缆地层测试装置,改进的探测器采用模块化结构,以应对不同应用需求。特别是石英压力传感器,可快速、准确响应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泵排模块的应用,可采集原状地层的PVT流体样品;并能直接测量地层径向和垂向渗透率等,从而大大增强仪器直接测压、取样和分析储层特性的功能。

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主要应用于:

A.测量地层压力剖面,计算地层压力梯度、压力系数、流体密度等参数。

B.估算地层径向和垂向渗透率。

C.快速评价油气层,确定或预测气-油-水界面。

D.预测储层产能。根据压力测试和取样样品分析数据,估计油层生产能力。

E.地质与工程应用。在多井评价中可以研究油藏特征、井间连通性;在地质研究工作中用于沉积相分析和进一步认识构造;在开发区块进行油层动用情况和潜力分析;在钻井工程方面可以结合声波、密度测井资料合理确定安全的泥浆比重等。

(6)地层元素俘获能谱测井

元素俘获能谱测井(ECS)是用中子激发直接探测地层俘获伽马射线,从俘获伽马射线能谱中获得有关硅、钙、铁、硫、钛、钆等地层元素含量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地层中各种矿物的类型和含量。主要应用于:

A.岩性识别和储层评价。确定矿物和岩性,可准确计算岩石含量和特殊矿物。提供不受井眼影响的准确的泥质含量,为更准确计算孔隙度提供条件。

B.沉积相研究。准确识别石膏和钙质,为沉积相的判断提供指相矿物。清楚显示沉积旋回变化,为划分地层提供依据。

C.烃源岩研究。精确测出钙的含量,减少把薄互层钙质或膏质胶结层误判为烃源岩的可能性。准确提供无有机质影响的干岩石骨架体积,为利用综合体积法计算烃源岩提供重要参数。

总之,随着现代测井技术特别是成像测井技术的应用,塔河、东部及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实践以及海相层系前瞻性研究工作的开展,多方面提升了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具体表现在:纵向上可识别碳酸盐岩储集的主要类型;准确提供剖面的孔隙度数值;可对裂缝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标定孔隙的大小分布;分析裂缝与溶蚀孔洞分布关系;特别是在碳酸盐岩气藏的流体识别有了比较大的进展。

3.4.2.3 海相层系测井系列的优选

(1)优选测井系列的基本原则

分析了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海相储层地质特性、评价难度以及现代测井技术发展特点与作用,就能形成对测井系列选择与优化的更明确思路。

1)有针对性地分析常规测井系列。电阻率与孔隙度系列,在海相储层评价中的适应性,明确其功能和作用。核心是进一步明确各种常规测井技术在储层有效性评价和流体性质识别的能力和存在的局限性,为优化常规测井系列提供直接依据。

2)加强新一代成像测井技术的应用。加大现代测井技术应用力度,主要是加强成像测井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如微电阻率扫描、偶极横波、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等,有针对性在新区、新领域的探井、复杂油气藏的探井和开发井、油气藏研究和动态监测的关键井和观察井,取全取准配套测井资料,为单井精细解释和油气藏研究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

3)生产测井的早期介入。在勘探阶段应选择一定的探井或评价井,进行生产测井,搞清油气藏流体的产出剖面,并验证储层划分标准,提高复杂油气藏测井评价的可信度,为计算储量提供重要依据。

4)形成探井油气层快速评价的测井系列,提高海相探井的解释成功率。核心是解决海相复杂储层流体性质识别这一关键难题,主要是有针对性增加一些具有直观、快速显示储层流体性质的测井仪器方法,如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旋转式井壁取心器与现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相结合等,形成完整的疑难探井快速评价测井系列。即以常规和成像测井、岩心和录井资料,对储层有效性和油气水作出判识,优选目标层位,以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进行验证,快速评价油气层和油气藏类型,达到缩短发现油气藏的周期,提高勘探效率和效益。

5)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储层特点,提出优化、配套和规范的测井系列。

(2)优选测井系列的技术目标

1)提高单井解释可信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测井与其他“井筒”技术,搞清每一口探井主要地质特性,核心是正确识别和划分气、油、水层,尽量做到使每一口探井的完井决策不留遗憾。

2)通过一口或几口探井和评价井的精细解释,基本搞清油气藏基本特性,实现对储层和油气藏的整体评价。

(3)碳酸盐岩海相层系的测井系列

在探井和评价井中,形成以三电阻率、三孔隙度和自然伽马(或能谱)等常规测井为基础,微电阻率成像、核磁共振、多极子阵列声波、地层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和阵列侧向测井为核心的完整测井系列。

㈦ 成像测井系统的组成

成像测井系统主要包括地面硬件和软件系统、电缆遥传、系列井下仪器、成像测井解释工作站等四大部分。

6.1.1 地面硬件和软件系统

地面系统的主体是一个计算机测井局域网络,其系统软件采用多用户开放性较强的操作系统。当前,国外比较先进的地面系统有斯伦贝谢公司的MAXIS-500、阿特拉斯公司的ECLIPS-5700和哈里伯顿公司的EXCELL-2000(表6.1.1)。国内的西安石油勘探仪器厂于1998年开始研制ERA2000成像测井地面系统,现已推广应用。

表6.1.1 成像测井系统

续表

6.1.2 数据高速电缆遥传系统

数据高速电缆遥传系统包括传输和接口两部分。传输部分的功能,是完成计算机对井下仪器控制命令的下发和井下仪器采集数据向地面计算机的上传,下发命令的传输率高达40kb/s,上传数据的传输率达500kb/s;接口部分考虑兼容性,可以兼容数控测井系统的电缆遥传方式,同时解决数据格式问题。

6.1.3 井下仪器系统

成像测井井下仪器系统依据所测物理量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电、声、核三种。

6.1.3.1 电成像测井技术

1)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代表性仪器有斯伦贝谢公司的FMS、FMI,阿特拉斯公司的STARImager,哈里伯顿公司的EMI。仪器在2、4、6、8个极板上分别安装若干个间距很小的钮扣状电极(也称阵列电极),可以在井壁上进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随着极板个数的增加,阵列电极对井壁围地层的覆盖率也不断增加,甚至几乎可以覆盖全井眼。仪器纵向分辨率极高,能划分厚度为0.2in(5mm)的超薄层,径向探测深度为1~2in(2.5~5cm),获得的成像测井图像如实际岩心照片一样清晰、直观。

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可用于:确定地层倾角和方位;识别薄层;描述油气层的结构及其特征,如指示油气层孔洞和裂缝的产状及其方位,选择能获得高产油气的层位进行射孔和压裂;精确地确定油气层(特别是超薄层砂岩油气层)有效厚度;研究侵蚀面、化石层、断层位置和沉积环境等。

2)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代表性仪器有斯伦贝谢公司的AIT,阿特拉斯公司的DPIL。以AIT为例,它有一个发射线圈和8个接收线圈对,相当于具有8个线圈距的三线圈系。采用20kHz、40kHz2种工作频率,通常8组线圈采用同一频率(20kHz),其中6组同时采用另一较高频率(40kHz);这样8组线圈系实际上有14种探测深度的线圈系。另外,仪器采用软件聚焦的方式对测量信号进行处理,可以获得1ft(30.5cm)、2ft(61cm)、4ft(122cm)三种纵向分辨率的信号,同时每种纵向分辨率又可获得5种径向探测深度[10in(25.4cm)、20in(50.8cm)、30in(76.2cm)、60in(152.4cm)、90in(228.6cm)]的电阻率曲线,这些曲线经进一步处理后可得到井周地层电阻率、含油气饱和度及视地层水电阻率的二维图像。

阵列感应电阻率成像测井图直观地反映冲洗带、过渡带和原状地层油气饱和度的变化,能指示油气层,并能清楚地显示出层理、油气含量和侵入性质及其特征。实际上,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是一种横向感应电测井仪器,它能更加精确地确定冲洗带电阻率和原状地层电阻率;在非均质地层中,这两种电阻率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因此阵列感应电阻率测井也能准确地识别油气层。

3)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在双侧向测井仪的屏蔽电极A2的中部,安装12个不同方位的电极阵列,每个电极向外的张开角为30°,覆盖了井周360°范围的地层。这些电极与双侧向测井仪组合,构成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仪,能测量井眼周围12个方位上地层深部的电阻率。该电阻率反映供电电流穿过的路径,即在电极30°张开角所控制的范围内介质的电阻率,近似为三维测井。因此,当井周介质不均匀或存在裂缝时,这12个电阻率就会变化。另外,还可以将这12个方位电极的供电电流求和,得到高分辨率侧向测量(LLHR);仪器同时还保留了深、浅侧向的测量。仪器的纵向分辨率为6~8in(15.2~20.3cm),探测深度为30in(76.2cm)。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分辨率高于双侧向测井仪,可以获得井眼周围电阻率变化的图像;与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相比较,虽然其纵向分辨率稍低一些,但具有探测深度大和能与双侧向测井仪组合测井两大优点。

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可以用于:识别非均质地层;识别薄层,准确确定薄层电阻率;识别裂缝,评价天然裂缝的有效性。

6.1.3.2 声成像测井技术

1)井下声波电视(BHTV)。井下声波电视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成像测井技术,它记录从声源垂直入射到井壁上的脉冲-回波信号,产生井壁回波的幅度成像和传播时间成像。在裸眼井中,它能直观地发现油气层的孔洞及裂缝;在套管井中,它能直观检查射孔孔眼和套管腐蚀断裂情况。

2)超声波成像测井仪。超声波成像测井仪提供套管内径、厚度、腐蚀和高分辨率水泥胶结声阻抗方位成像测井图,可以探测油气井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的固井质量,精确地识别固井水泥中的裂缝,评价套管腐蚀程度和发现天然气层。超声波成像测井仪和井下声波电视都依据脉冲-回波法原理工作。

3)偶极子横波成像测井仪。偶极子横波成像测井仪使用定向偶极子声源,无论是在硬地层中还是在软地层中都可以接收到横波。因此,该仪器在任何地层中都能同时探测到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用来确定地层岩性、孔隙度、泊松比、岩石硬度、地层破裂压力以及识别裂缝和气层。其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6.1.3.3 核成像测井技术

1)阵列核成像测井仪。阵列核成像测井仪又称核孔隙度岩性成像侧井仪。该仪器使用中子发生器替代化学中子源,采用多探头探测超热中子孔隙度、中子慢化时间孔隙度、高分辨率中子孔隙度、地层热中子俘获截面(与中子孔隙度同时测量),以及采用锗酸铋探测器探测伽马源多道能谱地层密度,双源距光电吸收指数和无源双探头自然伽马能谱(铀、钍、钾含量),形成孔隙度岩性成像测井图,用于确定油气层岩石电阻率背景值、岩石矿物成分、黏土含量及其类型、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发现天然气层。

2)碳氧比能谱成像测井仪。过油管双探头碳氧比能谱成像测井仪可以监测套管外油气层饱和度的变化,并且能和小型生产测井仪组合使用,为油田合理开采提供成像测井监测图像。

3) 地球化学成像测井仪。地球化学成像测井仪是由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次生伽马能谱测井仪、铝活化黏土测井仪以及热中子或超热中子测井仪组成。以核能谱为基础的地球化学成像测井仪,能够探测更加复杂的岩石矿物成分,并能识别地层的矿物类型及丰度。它的主要用途是确定油气层黏土含量、阳离子交换能力、颗粒粒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以及沉积环境等。

4)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是利用原子核磁矩与外磁场相互作用的原理,在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思想指导下研制成功的。它能同时探测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地层参数,被国外石油界公认为是过去十几年中测井技术取得的最重大的进步。

6. 1. 3. 4 图像解释系统

成像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包括现场快速处理解释系统和图像解释工作站。

成像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硬件是一个计算机局域网络,典型的工作站软件主要包括系统核心、系统服务和解释应用等部分。

系统核心包括人机界面和数据显示界面、数据管理、应用管理、数据库和数据档案功能。人机界面和数据显示界面解决用户与计算机通信对话以及计算机与输出装置的连接问题。数据管理涉及存入哪些数据、数据格式与结构、存取地址及存取方式的设计与实施。应用管理包括调用应用模块和选取解释参数。

系统服务是各种数据处理服务,包括数据装入和卸出、数据传送、回放、制作硬拷贝及打印报告。

解释应用是完成解释,进行比较、综合和图像数据显示、检查。解释应用要根据需要建立一系列程序包,例如岩石物性程序包、地质程序包、地球物理程序包、油藏工程程序包、开发工程程序包和数据处理程序包等。

㈧ 地球物理测井概述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Well Logging),是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在井中进行勘查工作的总称。

将测井与地面地球物理相比,许多方法的基本理论大体相同。由于井下探测的特殊性,测井的探测环境、研究对象、数据采集,以及一整套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技术都与地面物探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正是由于它能直接面对被探测对象进行测量,因而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解决地下地质问题的能力和精细程度明显高于地面地球物理方法。也需要指出,由于测井探测范围的局限,所能提供的地球物理数据主要是井孔附近(探测器周围)介质的响应,即从宏观来看是一个井点的地层特征,从区域研究的角度,它又不如地面地球物理。

根据探测对象及研究任务的不同,测井细分为油气田测井(石油测井)、煤田测井、金属与非金属测井和水文与工程测井几个小的分支。无论哪一类测井,都是根据地下不同岩、矿石或探测对象所表现的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某种物理参数的测定来研究钻井地质剖面,确定目的层段,并对其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价。本篇主要讲述这一学科的一些基础理论、方法原理和资料处理解释技术。

地球物理测井的最初工作始于法国(1927年),七十多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测井技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电学、声学、核学为主体,结合热学、磁学、力学和光学的一整套测井方法、仪器设备及资料解释技术。目前,已有的测井手段可多达数十种,根据它们的物理基础和应用领域,可作如下分类。

13.1.1 按岩石物理性质分类

(1)电测井类

这是以研究岩石导电性、介电特性和电化学活动性为基础的一类测井方法。它利用某种井下装置或仪器,通过测量岩石的电阻率、介电特性和电化学特性来解决地下地质问题的,在各类矿产的勘探开发中应用最为广泛。属于这类的测井方法主要如下。

1)普通视电阻率测井。

2)侧向测井。包括深、浅侧向(或双侧向)、微侧向和微球形聚焦测井等。

3)微电阻率(或微电极系)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测井。

4)感应测井。包括深、中感应(或双感应)和阵列感应测井。

5)电磁波传播测井。

6)自然电位测井。

(2)声测井类

这是以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其速度、幅度和频率变化等声学特性为基础的一类测井方法。它广泛用于地震解释,确定地层孔隙度和储层裂缝分析等。属于这类的测井方法主要如下。

1)声波速度测井。包括普通声波测井和偶极声波测井。

2)声波幅度测井。

3)声波全波列测井。

4)井下声波电视。

(3)核测井类

这是以研究岩石核物理性质为基础的一类测井方法,也称放射性测井。它包括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两类,广泛应用于确定岩石性质与地层孔隙度,以及储层裂缝分析等。属于这类的测井方法主要如下。

1)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2)密度测井。包括补偿密度和岩性密度测井。

3)中子测井。包括补偿中子、中子寿命、次生伽马能谱和中子活化测井。

(4)其他类型测井

除了上述几个大的测井分类之外,还有一些测井手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们如下。

1)核磁测井。

2)磁测井。

3)重力测井。

4)地层倾角测井。

5)井径及井斜测量。

6)井温测井。

7)用于监控油气储层的流量测井和地层压力测井(电缆地层测试器)。

13.1.2 按地质应用的测井组合分类

不同测井手段由于其所测岩石物理性质和仪器结构设计等差异,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和侧重不尽相同。同时,也由于地下地质情况的复杂性,许多地质问题常常又需要多种测井方法共同配合去解决。因此,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有人又将测井按地质应用进行系列分类。因此,以下的分类组合只能理解为它的主要应用领域而不是全部。另外,有些测井方法还很难归类于某种地质应用之中。

(1)饱和度测井系列

目前,用于研究油气储层饱和度的测井方法主要是电阻率测井。这是因为组成储集岩石的矿物颗粒(骨架)和油气具有非常高的电阻率,其导电性主要与岩石孔隙中所含导电流体(水)的数量,即含水饱和度以及该流体的电阻率有关。因此,利用深、浅、微电阻率测井组合,如双侧向-微侧向(或微球形聚焦)组合,或深、中感应-微侧向组合,可以研究冲洗带含水饱和度和原状地层含水饱和度,进而确定可动油气和残余油气体积,这两类测井组合常称为饱和度测井系列。

此外,可用以研究油气储层饱和度的测井方法还有中子寿命测井和电磁波传播测井,但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

束缚水饱和度也是评价油气储层,特别是评价渗透率的重要参数,但所述这些测井方法均无能为力。核磁测井对确定这一参数有独到之处。

(2)孔隙度测井系列

目前,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测井方法主要是声波(速度)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

需要指出,在定量研究岩石孔隙度时,岩性资料必不可缺。不知道岩性,孔隙度也难以求准。这三种方法的组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岩性并同时确定孔隙度。因此,有时又将它们称为岩性孔隙度测井。

(3)岩性测井系列

有些测井方法虽不能用于研究岩石孔隙度和饱和度,但确定岩性的能力较强,我们把它归为一类,称为岩性测井。这些方法是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岩性密度测井,以及自然和人工伽马能谱测井等。后三种测井方法对于定量评价复杂岩性的岩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4)地层倾角测井系列

地层倾角测井最初主要用于测量井下岩层的倾斜角和倾斜方位,并由此研究地质构造、断层和沉积特征等。随着探测仪器的不断改进,相继发展了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和地层学地层倾角测井,这一测井方法的地质应用领域向着更精细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方向进一步发展。

(5)成像测井系列

成像测井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测井技术,它主要由电成像测井、声成像测井、核成像测井,以及数字遥传系统的多任务数据采集与成像系统组成。其中电成像测井有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和阵列感应成像测井等方法;声成像测井有偶极横波声波成像、超声波电视和阵列地震成像测井等方法;核成像测井有阵列中子孔隙度岩性成像、碳氧比能谱成像和地球化学成像测井等方法。这些成像测井技术,为复杂、非均质储层的地质分析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6)其他

还有一些测井方法,如井斜、井径测量及套管井声幅测井等常归为工程测井;中子寿命测井和碳氧比测井属于开发测井范畴;地层流量测量、压力测量以及井温、流体密度和持水率计测井等又属于生产测井等等。

㈨ 常规测井仪器一共有几种都包括哪些仪器啊有谁知道请回答

1.压力计(高精度、永久式、压裂式)。
2.超声波流量计。
3.五参数(温度、伽马、磁定位、流量、压力)。
4.产出测井仪(温度、伽马、磁定位、流量、压力、持水、密度、持气率)。
5.注入多参数(温度、伽马、磁定位、流量、压力)。
6.低压综合测试仪。7.示功仪。
8.测调仪(高效测调、边测边调)。
9.井径仪(16臂、18臂、24臂、40臂、60臂)。
10.测厚仪(磁测厚)。11陀螺仪(测斜仪)。12.电磁探伤。
13.声波变密度(声波仪)。14.智能配水器。15.过套管电阻率。16.高压物样取样器。17.电动除垢器。18.液压举升装置。19.电动封隔器。20.张力短节。 21旋转短节。
22.测内径、腐蚀、壁厚、方位、水泥胶结。
23.电缆头、滑套、扶正器、软连接。
24.碳氢比、中子密度、氧活化。25成像测井系列。
以上这些常规测井仪器,西安思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都生产。

㈩ 测井是做什么的

测井就是检测一下地下有没有值得开采的油气。测井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要掌握很多基础物理、化学知识才能学好。比较形象的说测井就是搞石油的工作者伸向地层深处的眼睛,地下有没有值得开采的油气都靠测井技术来实现了。


油井:


为开采石油,按油田开发规划的布井系统所钻的孔眼,石油由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通道。油井是通过钻井方法钻成的孔眼。一般油井在钻达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油井水泥,以维护井壁和封闭油、气、水层,后按油田开发的要求用射孔枪射开油层,形成通道,下入油管,用适宜的诱流方法,将石油由油井井底上升到井口。



阅读全文

与生产测井自动寻向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款思域后轮轴承怎么拆 浏览:40
天然气阀门井钥匙创新 浏览:702
什么地方卖吸氧器材 浏览:98
实验室化学反应装置图 浏览:793
铸造银条模具什么材质 浏览:413
轴承加工什么工艺 浏览:494
cad软件中怎么画阀门 浏览:3
骑车轴承为什么位置 浏览:320
起亚k5仪表盘怎么设置成码数 浏览:510
全铝家居哪些机械 浏览:478
托辊万向轴承总是坏掉什么原因 浏览:827
快消品用什么消防器材 浏览:129
购买维修工具箱请示 浏览:179
消防水管阀门怎么安装 浏览:83
铸造业造型线是做什么的 浏览:212
山工小传动轴承怎么卸 浏览:84
金德五金制品厂 浏览:559
轴承知识什么是防磁轴承 浏览:784
制氢氧化亚铁的实验装置原理 浏览:205
玻璃液位计阀门叫什么 浏览: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