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受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现状是什么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受限空间内发生的大部分伤害事故都是由有害气体造成的,比重约占报道事故的90%。因此,气体检测成了所有受限闭空间安全作业程序和标准的重中之重。
㈡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国外的发展现状
目前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动态及其发展方向——气体传感器向低功耗、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
国外气体传感器发展很快,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安全意识增强,对环境安全性和生活舒适性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感器市场增长受到政府安全法规的推动。因此,国外气体传感器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据有关统计预测,美国1996年—2002年气体传感器年均增长率为(27~30)%。
目前,气体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集中表现为:一是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性能,降低功耗和成本,缩小尺寸,简化电路,与应用整机相结合,这也是气体传感器一直追求的目标。如日本费加罗公司推出了检测(0�1~10)×10-6硫化氢低功耗气体传感器,美国IST提供了寿命达10年以上的气体传感器,美国FirstAlert公司推出了生物模拟型(光化反应型)低功耗CO气体传感器等。二是增强可靠性,实现元件和应用电路集成化,多功能化,发展MEMS技术,发展现场适用的变送器和智能型传感器。如美国GeneralMonitors公司在传感器中嵌入微处理器,使气体传感器具有控制校准和监视故障状况功能,实现了智能化;还有前已涉及的美国IST公司的具有微处理器的“MegaGas”传感器实现了智能化、多功能化。
2国内现状与差距
气敏元件传感器作为新型敏感元件传感器在国家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其现状是:
(1)烧结型气敏元件仍是生产的主流,占总量90%以上;接触燃绕式气敏元件已具备了生产基础和能力;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有了试制产品;
(2)在工艺方面引入了表面掺杂、表面覆膜以及制作表面催化反应层和修隔离层等工艺,使烧结型元件由广谱性气敏发展成选择性气敏;在结构方面研制了补偿复合结构、组合差动结构以及集成化阵列结构;在气敏材料方面SnO2和Fe2O3材料已用于批量生产气敏元件,新研究开发的Al2O3气敏材料、石英晶体和有机半导体等也开始用于气敏材料;
(3)低功耗气敏元件(如一氧化碳,甲烷等气敏元件)已从产品研究进入中试;
(4)国内气敏元件传感器产量已超过“九五”初期的400万支。产量超过20万支的主要厂家有5家,黑龙江敏感集团、太原电子厂、云南春光器材厂、天津费加罗公司(合资)、北京电子管厂(特种电器厂),其中前四家都超过100万支,据行业协会统计,1998年全国气敏元件总产量已超过600万支。
总的看来,我国气敏元件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有了较快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产品制造技术、产业化及应用等方面的差距,与日本比较仍要落后10年。
㈢ 气体检测仪用在哪些行业
气体检测仪广泛应用在石化、煤炭、冶金、化工、市政燃气、环境监测等多种场所现场检测。 可以实现特殊场合测量需要;可对坑道、管道、罐体、密闭空间等进行气体浓度探测或泄漏探测。
㈣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及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
1、总体发展情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医疗行业品牌竞争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136.07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总产值也达2175.91亿元,同比增长12.1%。从近年来医疗器械和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来看,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医药工业。
2、产品结构情况
从近三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
3、竞争结构情况
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在绝大多数领域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中具有天然优势:如较低生产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享受国家政策的相对倾斜,对本地化渠道掌握的优势等,因此主要占据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中低端市场,一些细分行业出现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较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而在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医疗器械领域生产厂家较多,产品区分度低,行业集中度低。
4、总体概况总结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医疗器械监管起步较晚,医疗器械企业小、多、散和低水平竞争的现象尚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加速提高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医药器械研发的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而且,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来看,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虽然有2000余家获得出口认证的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品牌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又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出口只能以OEM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总体处于不利地位。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努力向高端市场突破。比如国内研发团队规模最大、综合开发能力最强的迈瑞已经在国内高端监护仪市场占有率达49%,五分类血球仪、全自动化仪和彩超等核心产品的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高端耗材产品龙头山东威高也正在通过与美敦力的合作提高技术和品牌,渗透高端市场。
随着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中国将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部分原先依赖进口的仪器设备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同时,国内已有不少省市把医疗器械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培育。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中小企业林立的局面未改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经过十多年的长足发展,但行业内中小企业林立的局面尚未改变,低、小、散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行业的发展还需依仗于生产技术的继续创新和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数以万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995家,其中大型企业不到2%,中型企业170多家,小型企业700多家,而规模以下企业更是不计其数。目前在销售规模和资产规模上,中小型企业都是医疗器械行业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2、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目前,我国的紧固件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行业中大量小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即使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产品质量和性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3、产品大量出口
当前,我国的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性价比高等优势,大量出口海外,近几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中低端医疗器械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对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4、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
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5、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6、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
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㈤ 癌症基因检测的现状
目前,化疗总体有效率在30%到40%,而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分子检测为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癌症治疗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目前,在国外,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强制要求用药前进行EGFR、KRAS等基因检测。另一权威机构NCCN(美国癌症综合治疗网络)已经将EGFR、KRAS、ERCC1、RRM1、HER2等基因检测纳入到癌症治疗指南中。目前癌症基因检测主要技术是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它具有准确率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高通量等特点。在国内,随着国际学术交流及政府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已经意识到此类检测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现在癌症基因检测主要针对一些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胆管胆囊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头颈部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黑色素瘤等。
㈥ 关于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你了解多少呢
1、HFPCY-Ex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采用自然扩散方式检测气体浓度,使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具有极好的灵敏度和出色的重复性;可燃气体检测仪采用嵌入式微控制技术,菜单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可靠性高,整机性能居国内领先水平。它适用于可燃气体泄漏抢险、地下管道或矿井等场所,能有效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侵害,生产设备不受损失。可燃气手持表的外壳采用高强度工程材料、复合弹性橡胶材料精制而成,强度高、手感好。
2、CY-Ex泵吸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采用内置吸气泵,可快速检测工作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泵吸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采用优质催化燃烧传感器,具有非常清晰的大液晶显示屏,声光报警提示,保证在非常不利的工作环境下也可以检测危险气体并及时提示操作人员预防。
3、HFTCY-Ex在线式可燃气检测报警器由气体检测报警控制器和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器组成,气体检测报警控制器可放置于值班室内,主要对各监测点进行控制,可燃气体检测器安装于气体最易泄露的地点,其核心部件为内置的气体传感器。可燃气体检测器将传感器检测到的可燃气体浓度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缆传输到报警控制器,气体浓度越高,电信号越强,当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控制器设置的报警点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可启动电磁阀、排气扇等外联设备,自动排除隐患。
㈦ 有关传感器的一篇论文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传感器的应用 [摘要]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利用传感器检测空气质量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传感器在空气质量检测方面的原理应用,分析了当前气体传感器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气体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空气质量 气体传感器 室内环境污染
一、空气对于人的重要性
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并通过吸入空气而获得氧。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吸入空气达6500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人的一生中有90%以上时间在室内度过,可见,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
二、室内环境污染背景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又出现了“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多种,致病病毒 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三、关于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服务的几点设想
1.着手调查国内家庭和办公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
2.了解并着手引进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3.进行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首先应由气象主管部门与环保主管部门联合建立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管理机制。
4.对国际环保部门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法规、技术标准、室内污染测定方法及对测定仪器等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四、空气检测仪的强力武器——传感器
检测技术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传感器是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传输与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下面将介绍六种在空气质量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传感器。
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利用被测气体的吸附作用,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通过电流变化的比较,激发报警电路。由于半导体式传感器测量时受环境影响较大,输出线形不稳定。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因其反应十分灵敏,故目前广泛使用的领域为测量气体的微漏现象。
2.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原理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检测可燃气体的原理之一,具有输出信号线形好、指数可靠、价格便宜、无与其他非可燃气体的交叉干扰等特点。催化燃烧式传感器采用惠斯通电桥原理,感应电阻与环境中的可燃气体发生无焰燃烧,是温度使感应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打破电桥平衡,使之输出稳定的电流信号,再经过后期电路的放大、稳定和处理最终显示可靠的数值。
3.定电位电解式传感器。定电位电解式传感器是目前测毒类现场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在此方面国外技术领先,因此此类传感器大都依赖进口。定电位电解式气体传感器的结构:在一个塑料制成的筒状池体内,安装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在电极之间充满电解液,由多孔四氟乙烯做成的隔膜,在顶部封装。前置放大器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在电极之间施加了一定的电位,使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气体与的电解质内的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对电极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电极的平衡电位发生变化,变化值与气体浓度成正比。
4.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的结构:在塑料容器的一面装有对氧气透过性良好的、厚10-30μm的聚四氟乙烯透气膜,在其容器内侧紧粘着贵金属(铂、黄金、银等)阴电极,在容器的另一面内侧或容器的空余部分形成阳极(用铅、镉等离子化倾向大的金属)。用氢氧化钾。氧气在通过电解质时在阴阳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阳极金属离子化,释放出电子,电流的大小与氧气的多少成正比,由于整个反应中阳极金属有消耗,所以传感器需要定期更换。目前国内技术已日趋成熟,完全可以国产化此类传感器 5.红外式传感器。红外式传感器利用各种元素对某个特定波长的吸收原理,具有抗中毒性好,反应灵敏,对大多数碳氢化合物都有反应。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6.PID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PID由紫外灯光源和离子室等主要部分构成,在离子室有正负电极,形成电场,待测气体在紫外灯的照射下,离子化,生成正负离子,在电极间形成电流,经放大输出信号。PID具有灵敏度高,无中毒问题,安全可靠等优点。
五、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4年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行业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2007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3078亿元,增长率高达28.5%;据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08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实现 1755.9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增长率高达3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是气体检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推动使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根据使用传感器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各自有适用气体及应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成为未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主流。
六、对未来空气质量检测的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艾.敏感材料与传感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晓蓉.传感器技术[M].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彭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元庆.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赵茂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㈧ 哪些场所必须设置可燃或者有毒气体检测装置
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适用于石油、燃气、化工、油库等存在可燃气体的石油化工行业。
有毒气体检测装置适用于地下管道具、矿井、冶金、电厂、化工、隧道、坑道等场所。
㈨ 肿瘤检验的现状与前景
肿瘤检验的现状与前景
肿瘤检验目前仍然是常规检验“一统天下”,在肿瘤的诊疗中目前起辅助作用的主要还是常规检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基因类分子诊断的研究也正蓬勃发展,但由于检测指标的成熟度及项目准入审批等原因,目前临床应用仍较少。但我们相信“精准医疗、精确检验”是未来重要方向,只要肿瘤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们今后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共同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肿瘤检验的现状与前景的知识,欢迎阅读。
肿瘤血液学检测分类
常规检验
骨髓形态学检查
血液肿瘤(白血病)的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穿刺形态学检查。骨髓形态学检查还可对部分淋巴瘤进行临床诊断,及对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进行评估。
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能帮助临床及时对早期肿瘤与高风险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肿瘤的发生概率。具有明确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进行基因测试,以确定是否携带胚系突变。
血清学诊断
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清或血浆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胚胎类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肿瘤标志物、酶类肿瘤标志物、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以及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依靠单一肿瘤标志物来诊断某一恶性肿瘤,其准确率和特异性往往不高;故临床上多采用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和动态观察的方法,以提高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临床常用诊断标志物及相关肿瘤类型见下表。
病原体检测
肿瘤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特别是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EB病毒(EBV)感染可引起淋巴瘤、鼻咽癌、胃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新的科研热点
肿瘤个体化治疗
肿瘤个体化治疗是目前癌症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它使癌症治疗从被动转向主动。肿瘤个体化治疗主要以分子诊断为基础。分子诊断以DNA、RNA或蛋白质分子为诊断材料,对肿瘤的基因结构、表达及表观遗传做出特异性诊断,提供肿瘤分子异常及抗肿瘤药物代谢的相关基因信息,从而帮助临床进行药物选择,疗效预测和毒副作用评估。
质谱技术的应用
质谱(MS)是临床检测生物大分子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质谱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使临床将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引入疾病的早期诊断成为现实。在临床应用中,质谱技术可以促进新肿瘤标志物的发现,能够进行组织成像以及对肿瘤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并且具有分析速度快、样本体积需要量少、敏感性高、结果稳定、应用方便、耗材廉价等优点。可以预测,质谱技术将推动肿瘤诊断的革命性飞跃。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因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癌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的转移是通过肿瘤细胞从原始肿块上脱落,进入血液或淋巴管中,播散至远处组织或在器官中定植而实现的。由于血液是重要的转移途径,所以在血液检测到CTC对肿瘤的诊断和判断肿瘤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CTC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能够帮助临床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了解肿瘤转移倾向以及进行预后判断。
循环肿瘤DNA
从肿瘤患者血浆中,可分离出一部分来自死亡的肿瘤细胞的循环肿瘤DNA(ctDNA)。临床研究发现,在肿瘤生长到可以被影像学检查发现之前,就能释放出可以检测到的ctDNA,并且血浆中ctDNA和肿瘤组织细胞DNA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可以反映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甲基化状态、拷贝数改变、杂合子丢失等特征,是可以帮助临床进行肿瘤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的有巨大潜力的生物学指标。
;㈩ 气体检测仪属于什么行业
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露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属于计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