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求铁与稀硝酸,浓硝酸反应式
铁遇浓硝酸在常温下会钝化,加热时反应:
少量铁: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过量铁:fe+4hno3(浓)=△=fe(no3)2+2no2↑+2h2o
铁和稀硝酸反应:
少量铁:fe+4hno3(稀)==fe(no3)3+no↑+2h2o
过量铁: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叁』 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硝酸过量: Fe + 4 H+ + NO3- = Fe3+ + NO↑ + 2 H2O
硝酸不足: 3 Fe + 8 H+ + 2 NO3- = 3 Fe2+ + 2 NO↑ + 4 H2O

(3)铁和稀硝酸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硝酸(nitric acid)分子式为HNO3,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酸酐为五氧化二氮。硝酸的酸性较硫酸和盐酸小(PKa=-1.3),易溶于水,在水中完全电离,常温下其稀溶液无色透明,浓溶液显棕色。
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在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严禁与还原剂接触。硝酸在工业上主要以氨氧化法生产,用以制造化肥、炸药、硝酸盐等。
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除Pt、Au外的金属均能与HNO3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室制NO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室制NO,常温下缓慢反应,加热反应较剧烈)
注意:a.常温下,浓HNO3使Fe 、Al等金属钝化;
b.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H2。
3Cu(s)+ 8HNO3(aq)——→ 3Cu(NO3)2(aq)+2NO(g)+ 4H2O(l)
Fe(s)+ 4HNO3(aq)——→ Fe(NO3)3(aq)+ NO(g)+ 2H2O(l)
3Zn(s)+ 8HNO3(aq)——→ 3Zn(NO3)2(aq)+2NO(g)+ 4H2O(l)
4Zn(s)+ 10HNO3(aq)——→ 4Zn(NO3)2(aq)+N2O(g)+5H2O(l)
4Zn(s)+ 10HNO3(aq)——→ 4Zn(NO3)2(aq)+NH4NO3(aq)+3H2O(l)
②与非金属反应:能氧化C、S、P等非金属。
C+4HNO3(浓)——→CO2↑+4NO2↑+ 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③与H2S、 HBr、 HI 、SO2、KI、 Na2SO3等物质反应。
6KI(aq)+ 8HNO3(aq)——→ 6KNO3(aq)+ 3I2(s)+ 2NO(g)+ 4H2O(l)
3H2S +2HNO3(稀)=3S↓+2NO +4H2O
3Na2S +8HNO3(稀)=6NaNO3+2NO↑ +3S↓ +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说明:a.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b.一般情况下:
浓HNO3NO2(还原产物)
稀HNO3NO(还原产物)
c.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王水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溶解Pt、Au等金属。
(注:一般我们认为浓稀之间的界线是6mol/L。这个只是一般的,不能说大于6mol/L的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2,不到6mol/L的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
『肆』 铁和稀硝酸1比3反应式
反应式如下:
Fe+4HNO₃(稀)===Fe(NO₃)₃+NO+2H₂O 硝酸过量
3Fe+8HNO₃(稀)===3Fe(NO₃)₂+2NO+4H₂O Fe过量
铁和硝酸比例2:8刚好反应。
小于1:4,硝酸过量,方程式不变。
大于1:4,铁过量,方程式变化,因为三价铁可以氧化单质铁生成二价铁。
2Fe(NO₃)₃+Fe=3Fe(NO₃)₂
总反应:3Fe十8HNO₃=3Fe(NO3)₂+2NO↑+4H₂O

(4)铁和稀硝酸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除Pt、Au外的金属均能与HNO₃反应。
Cu+4HNO₃(浓)=Cu(NO₃)₂+2NO₂↑+2H₂O(实验室制NO2)
3Cu+8HNO₃(稀)=3Cu(NO₃)₂+2NO↑+4H₂O(实验室制NO,常温下缓慢反应,加热反应较剧烈)
注意:
a.常温下,浓HNO₃使Fe 、Al等金属钝化;
b.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H₂。
3Cu(s)+ 8HNO₃(aq)——→ 3Cu(NO₃)₂(aq)+2NO(g)+ 4H₂O(l)
Fe(s)+ 4HNO₃(aq)——→ Fe(NO₃)₃(aq)+ NO(g)+ 2H₂O(l)
3Zn(s)+ 8HNO₃(aq)——→ 3Zn(NO₃)₂(aq)+2NO(g)+ 4H₂O(l)
4Zn(s)+ 10HNO₃(aq)——→ 4Zn(NO₃)₂(aq)+N₂O(g)+5H₂O(l)
4Zn(s)+ 10HNO₃(aq)——→ 4Zn(NO₃)₂(aq)+NH4NO₃(aq)+3H₂O(l)
②与非金属反应:能氧化C、S、P等非金属。
C+4HNO₃(浓)——→CO₂↑+4NO₂↑+ 2H₂O
S+6HNO₃(浓)——→H₂SO₄+6NO₂↑+2H₂O
③与H₂S、 HBr、 HI 、SO₂、KI、 Na₂SO3等物质反应。
6KI(aq)+ 8HNO₃(aq)——→ 6KNO₃(aq)+ 3I₂(s)+ 2NO(g)+ 4H₂O(l)
3H₂S +2HNO₃(稀)=3S↓+2NO +4H₂O
3Na₂S +8HNO₃(稀)=6NaNO₃+2NO↑ +3S↓ +4H₂O
3Na₂SO₃+2HNO₃(稀)=3Na₂SO₄+2NO↑+H₂O
说明:
a.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b.一般情况下:
浓HNO₃NO₂(还原产物)
稀HNO₃NO(还原产物)
c.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王水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溶解Pt、Au等金属。
(注:一般我们认为浓稀之间的界线是6mol/L。这个只是一般的,不能说大于6mol/L的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₂,不到6mol/L的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
『伍』 铁与硝酸反应全过程
1,铁在浓硝酸中会钝化,常温不反应
2,足量铁和稀硝酸,Fe+4HNO3==Fe(NO3)3+NO↑+2H2O
铁和足量的稀硝酸,3Fe+8HNO3==3Fe(NO3)2+2NO↑+4H2O
3,一般是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反应得到一氧化氮
4,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同,浓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表现在浓硝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无色(氧化漂白),而稀硝酸则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性)
『陆』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
(1)常温时,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和浓硝酸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所以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是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 4 +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 4 + ; (3)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棕色溶于变浅,有无色气体逸出,且该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应为可逆反应FeSO 4 +NO?Fe(NO)SO 4 (棕色)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Fe(NO)SO 4 (棕色)降低,所以溶液颜色变浅,故答案为:棕色溶液变浅(或绿),无色气体逸出,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FeSO 4 +NO?Fe(NO)SO 4 (棕色)△H<0正反应放热,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使硫酸亚铁溶液变成棕色,所以不能证明铁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NO生成,为排除生成的NO干扰,把浓硝酸换成稀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没有二氧化氮生成,则A中气体是无色的,且B中溶液变为棕色,则说明生成的一氧化氮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棕色,从而说明A中无色气体是一氧化氮, 故答案为:浓硝酸换成稀硝酸;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5)亚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是: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是:铁离子和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反应血红色溶液,故选cd. |
『柒』 铁与稀硝酸有这个反应吗
有的。有以下两个情况。
少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4HNO3= Fe(NO3)3 + NO↑+ 2H2O
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 + 8 HNO3 = 3 Fe(NO3)2 + 2 NO ↑+ 4 H2O

(7)铁和稀硝酸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物理性质
1.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硝酸溶液为无色液体;浓HNO3中因溶有HNO3分解产生的NO2而呈黄色。
2.硝酸沸点低(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而产生白雾。
3.通常使用的硝酸为68%的硝酸,发烟硝酸为硝酸含量约为86%~97.5%
化学性质
1.强酸性:HNO3=H++NO3-;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4HNO3=加热=4NO2↑+O2↑+2H2O
注意:①浓度越大,越易分解;
②硝酸应保存在玻璃塞(HNO3腐蚀橡胶)棕色细口瓶中,放于阴凉处。
『捌』 铁与硝酸反应
铁与浓硝酸常温钝化,加热反应: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Fe+4HNO3(稀)===Fe(NO3)3+NO↑+2H2O
铁与较稀的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二氮:8Fe+30HNO3===8Fe(NO3)3+3N2O↑+15H2O
铁与极稀的硝酸反应生成铵盐(实际上生成的是氨气,氨气又与酸反应生成的铵盐):8Fe+30HNO3(极稀)===8Fe(NO3)3+3NH4NO3+15H2O
『玖』 铁与稀硝酸反应
两种情况(1)稀硝酸与少量铁反应(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硝酸过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硝酸过量:Fe+4H+ +NO3-==Fe3+ +2H2O+NO↑
(2)稀硝酸与过量铁反应(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铁过量: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铁过量:3Fe+8H+ +2NO3-==3Fe2+ +4H2O+2NO↑
(如果铁粉过量最终生成亚铁盐:2Fe3++Fe=3Fe2+)希望能帮到你
匿名网友:
1.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问: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铁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
答:2Fe十8HNO3=2Fe(NO3)3十2NO↑十4H2O 看比例: 铁和硝酸比例2:8刚好反应. 小于1:4,硝酸过量,方程式不变. 大于1:4,铁过量,方程式变化,因为三价铁可以氧化单质铁生成二价铁. 2Fe(NO3)3+Fe=3Fe(NO3)2 总反应:3Fe十8HNO3=3Fe(NO3)2+2NO↑+4H2O 扩展...
3.铁和硝酸反应问题
问:足量的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什么? 铁和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什么? 足量...
4.铁和稀硝酸反应
答:稀硝酸与少量铁反应(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稀硝酸与过量铁反应(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5.铁与浓硝酸反应会被钝化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与...
答:铁和铝都能被浓硝酸钝化,条件是冷和浓。钝化得到的氧化物的成分复杂,一般不写方程式。稀硝酸和铁发生反应。当硝酸足量时的方程式是:Fe+4HNO=Fe(NO3)3+NO↑+2H2O
6.足量的铁和稀硝酸与铁和足量稀硝酸有什么区别
答:“足量的铁和稀硝酸”与“铁和足量稀硝酸”有什么区别的答案如下: 1、区别: 1)生成气体不同:前者生成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后者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化学方程式不同:前者方程式是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而后者方程式是Fe + HN...
7.铁与稀硝酸有这个反应吗
答:有三种情况 Fe少量, Fe+4HNO3=Fe(NO3)3+NO↑+2H2O Fe过量, 3Fe+8HNO3=3Fe(NO3)2+2NO↑+4H2O Fe适量, Fe+HNO3--->Fe(NO3)2+Fe(NO3)3+NO↑+H2O 条件是: 1/4
8.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为什么是归中反应?
答:你的题目不对。 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Fe+4HNO3=Fe(NO3)3+NO(气体)+2H2O;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但不是归中反应。 归中反应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向中间靠拢。 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分两步: 第一步:稀硝...
9.请问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还是二价铁?
答: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性的酸,都不会生成H2。 Fe和硝酸反应,生成的是三价铁还是二价铁主要看铁与硝酸的量 (1)在反应中如果硝酸过量,铁被氧化为最高价+3价。 Fe + 4 HNO3(稀) = Fe(NO3)3 + NO↑+ 2 H2O (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Fe + 6 H...
10.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量铁与稀硝酸反...
答:稀硝酸与少量铁反应(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稀硝酸与过量铁反应(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拾』 铁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当稀硝酸不足时,铁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8HNO3=3Fe(NO3)2+2 NO↑+4H2O。当稀硝酸足量时,反应方程式为:Fe+4HNO3=Fe(NO3)3 + NO↑+2H2O。
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铁少量:Fe + 4H+ + NO3- = Fe3+ +NO↑ + 2H2O
铁过量:3Fe + 8H+ + 2NO3- = 3Fe2+ +2NO↑ + 4H2O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写反应条件。一般的在等号上方标记Δ。配平系数大多不可以是可以是分数(相互之间可以约分除外)。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如加热)。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