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航空发动机传动装置组件

航空发动机传动装置组件

发布时间:2022-12-13 17:43:59

⑴ 飞机动力装置的组成

飞机动力装置取决于所用发动机的类型,可由下面的全部或部分系统组成。
①发动机及其起动、操纵系统:发动机将燃油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带动螺旋桨加速外界空气产生推力或拉力(如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或者是直接向后排出燃气获得反作用推力(如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必须达到一定转速才能正常工作,起动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发动机加速到能工作的转速。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起动方式分为压缩空气起动、电动起动和小型内燃机起动。
②发动机固定装置:用于将发动机固定在飞机机体上。
③飞机燃油系统:用于存贮和向发动机的油泵供给燃油,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④飞机滑油系统:活塞式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减速器有许多转动机件,需要较多滑油用于散热和润滑。飞机滑油系统(或称外滑油系统)的功用是向发动机供给需用的滑油,并进行过滤和散热,保证一定量的滑油循环使用。滑油系统一般由带过滤装置的滑油箱、导管和空气滑油散热器组成。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传动机件简单,所需滑油数量和吸热量不大,发动机内部的少量滑油利用燃油散热已能满足要求,不需要在飞机上另设外滑油系统。
⑤发动机散热装置:活塞式发动机气缸需要散热。气冷式发动机直接利用飞行时迎面气流进行冷却。为了减少冷却空气流量,降低阻力,在汽缸后面加有挡流板,整个发动机加整流罩。在整流罩的进口或出口设置风门,根据散热需要调节冷却空气的流量。液冷式发动机的冷却方法类似于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或其他液体冷却发动机,而冷却液又通过蜂窝状空气散热器进行冷却。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和降低阻力,散热器通常装在精心设计的通道内。涡轮喷气发动机除尾喷管温度较高外,其他部分温度并不很高,发动机及其传动附件的散热比较简单,多从进气道引出少量空气,使其流过发动机和飞机体间的环形通道,同时起隔热作用。
⑥防火和灭火装置:包括防火墙、预警和灭火系统。防火墙实质上是设置在发动机舱周围的防火隔板。预警系统向驾驶员指示发生火情的部位,以便及时妥善处置。灭火系统能自动扑灭火情于萌芽状态,保证飞行的安全。
⑦进气和排气装置:包括进气道、排气管和喷口。

⑵ 航空发动机构造图什么样

我的帮助不需要回报,只希望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请你也能帮助他.
专业路过
---------------------------------------------------------------------------
蓝天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梦想是飞上蓝

天,享受蓝天。为自己的梦想而活,才是他们的最大的财富。

喷气式发动机研究群:33436108。欢迎志同道合的友人
---------------------------------------------------------------------------

⑶ 飞机发动机工作原理

飞行器发动机的主要功用是为飞行器提供推进动力或支持力,是飞行器的心脏。自从飞机问世以来的几十年中,发动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早期的低速飞机上使用的活塞式发动机,到可以推动飞机以超音速飞行的喷气式发动机,还有运载火箭上可以在外太空工作的火箭发动机等,时至今日,飞行器发动机已经形成了一个种类繁多,用途各不相同的大家族。

飞行器发动机常见的分类原则有两种:按空气是否参加发动机工作和发动机产生推进动力的原理。按发动机是否须空气参加工作,飞行器发动机可分为两类,大约如下所示:

吸空气发动机简称吸气式发动机,它必须吸进空气作为燃料的氧化剂(助燃剂),所以不能到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工作,只能作为航空器的发动机。一般所说的航空发动机即指这类发动机。如根据吸气式发动机工作原理的不同,吸气式发动机又分为活塞式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喷气式发动机和脉动喷气式发动机等。

火箭喷气式发动机是一种不依赖空气工作的发动机,航天器由于需要飞到大气层外,所以必须安装这种发动机。它也可用作航空器的助推动力。按形成喷气流动能的能源不同,火箭发动机又分为化学火箭发动机、电火箭发动机和核火箭发动机等。

按产生推进动力的原理不同,飞行器的发动机又可分为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两类。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是利用向后喷射高速气流,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来推进飞行器。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又叫喷气式发动机,这类发动机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冲压喷气式发动机,脉动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喷气式发动机等。

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是由发动机带动飞机的螺旋桨、直升机的旋翼旋转对空气作功,使空气加速向后(向下)流动时,空气对螺旋桨(旋翼)产生反作用力来推进飞行器。这类发动机有活塞式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涡轮螺旋桨风扇发动机等。而涡轮风扇发动机则既有直接反作用力,也有间接反作用力,但常将其划归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一类,所以也称其为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

活塞式发动机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是利用汽油与空气混合,在密闭的容器(气缸)内燃烧,膨胀作功的机械。活塞式发动机必须带动螺旋桨,由螺旋桨产生推(拉)力。所以,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时,发动机与螺旋桨是不能分割的。

(一)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组成
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机构、螺旋桨减速器、机匣等组成。
气缸是混合气(汽油和空气)进行燃烧的地方。气缸内容纳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头上装有点燃混合气的电火花塞(俗称电嘴),以及进、排气门。发动机工作时气缸温度很高,所以气缸外壁上有许多散热片,用以扩大散热面积。气缸在发动机壳体(机匣)上的排列形式多为星形或V形。常见的星形发动机有5个、7个、9个、14个、18个或24个气缸不等。在单缸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气缸数目越多发动机功率越大。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并通过连杆将这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用来连接活塞和曲轴。 曲轴是发动机输出功率的部件。曲轴转动时,通过减速器带动螺旋桨转动而产生拉力。除此而外,曲轴还要带动一些附件(如各种油泵、发电机等)。气门机构用来控制进气门、排气门定时打开和关闭。

(二)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活塞顶部在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位置叫上死点、最近的位置叫下死点、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叫活塞冲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大多是四冲程发动机,即一个气缸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在气缸内要经过四个冲程,依次是进气冲程、压缩冲程、膨胀冲程和排气冲程。

发动机开始工作时,首先进入“进气冲程”,气缸头上的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死点向下滑动到下死点为止,气缸内的容积逐渐增大,气压降低——低于外面的大气压。于是新鲜的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打开的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内。混合气体中汽油和空气的比例,一般是 1比 15即燃烧一公斤的汽油需要15公斤的空气。

进气冲程完毕后,开始了第二冲程,即“压缩冲程”。这时曲轴靠惯性作用继续旋转,把活塞由下死点向上推动。这时进气门也同排气门一样严密关闭。气缸内容积逐渐减少,混合气体受到活塞的强烈压缩。当活塞运动到上死点时,混合气体被压缩在上死点和气缸头之间的小空间内。这个小空间叫作“燃烧室”。这时混合气体的压强加到十个大气压。温度也增加到摄氏4OO度左右。压缩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汽油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限制在燃烧室这个小小空间里的混合气体的压强大大提高,以便增加它燃烧后的做功能力。
当活塞处于下死点时,气缸内的容积最大,在上死点时容积最小(后者也是燃烧室的容积)。混合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可以用这两个容积的比值来衡量。这个比值叫“压缩比”。活塞航空发动机的压缩比大约是5到8,压缩比越大,气体被压缩得越厉害,发动机产生的功率也就越大。

压缩冲程之后是“工作冲程”,也是第三个冲程。在压缩冲程快结束,活塞接近上死点时,气缸头上的火花塞通过高压电产生了电火花,将混合气体点燃,燃烧时间很短,大约0.015秒;但是速度很快,大约达到每秒30米。气体猛烈膨胀,压强急剧增高,可达6O到75个大气压,燃烧气体的温度到摄氏2000到250O度。燃烧时,局部温度可能达到三、四千度,燃气加到活塞上的冲击力可达15吨。活塞在燃气的强大压力作用下,向下死点迅速运动,推动连杆也门下跑,连杆便带动曲轴转起来了。

这个冲程是使发动机能够工作而获得动力的唯一冲程。其余三个冲程都是为这个冲程作准备的。

第四个冲程是“排气冲程”。工作冲程结束后,由于惯性,曲轴继续旋转,使活塞由下死点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仍旧关闭,而排气门大开,燃烧后的废气便通过排气门向外排出。 当活塞到达上死点时,绝大部分的废气已被排出。然后排气门关闭,进气门打开,活塞又由上死点下行,开始了新的一次循环。

从进气冲程吸入新鲜混合气体起,到排气冲程排出废气止,汽油的热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推动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带动螺旋桨旋转而作功,这一总的过程叫做一个“循环”。这是一 种周而复始的运动。由于其中包含着热能到机械能的转化,所以又叫做“热循环”。

活塞航空发动机要完成四冲程工作,除了上述气缸、活塞、联杆、曲轴等构件外,还需要一些其他必要的装置和构件。

(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辅助工作系统

发动机除主要部件外,还须有若干辅助系统与之配合才能工作。主要有进气系统(为了改善高空性能,在进气系统内常装有增压器,其功用是增大进气压力)、燃油系统、点火系统(主要包括高电压磁电机、输电线、火花塞)、起动系统(一般为电动起动机)、散热系统和润滑系统等。

冲压喷气发动机

冲压喷气发动机是一种利用迎面气流进入发动机后减速,使空气提高静压的一种空气喷气发动机。它通常由进气道(又称扩压器)、燃烧室、推进喷管三部组成。冲压发动机没有压气机(也就不需要燃气涡轮),所以又称为不带压气机的空气喷气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压缩空气的方法,是靠飞行器高速飞行时的相对气流进入发动机进气道中减速,将动能转变成压力能(例如进气速度为3倍音速时,理论上可使空气压力提高37倍)。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时,高速气流迎面向发动机吹来,在进气道内扩张减速,气压和温度升高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油(一般为煤油)混合燃烧,将温度提高到2000一2200℃甚至更高,高温燃气随后经推进喷管膨胀加速,由喷口高速排出而产生推力。冲压发动机的推力与进气速度有关,如进气速度为3倍音速时,在地面产生的静推力可以超过2OO千牛。


冲压发动机的构造简单、重量轻、推重比大、成本低。但因没有压气机,不能在静止的条件下起动,所以不宜作为普通飞机的动力装置,而常与别的发动机配合使用,成为组合式动力装置。如冲压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组合,冲压发动机与涡喷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组合等。安装组合式动力装置的飞行器,在起飞时开动火箭发动机、涡喷或涡扇发动机,待飞行速度足够使冲压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时,再使用冲压发动机而关闭与之配合工作的发动机;在着陆阶段,当飞行器的飞行速度降低至冲压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时,又重新起动与之配合的发动机。如果冲压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单独使用时,则这种飞行器必须由其他飞行器携带至空中并具有一定速度时,才能将冲压发动机起动后投放。冲压发动机或组合式冲压发动机一般用于导弹和超音速或亚音速靶机上。按应用范围划分,冲压发动机分为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三类。

一、亚音速冲压发动机

亚音速冲压发动机使用扩散形进气道和收敛形喷管,以航空煤油为燃料。飞行时增压比不超过 1.89,飞行马赫数小于 O.5时一般不能正常工作。亚音速冲压发动机用在亚音速航空器上,如亚音速靶机。

二、超音速冲压发动机

超音速冲压发动机采用超音速进气道(燃烧室入口为亚音速气流)和收敛形或收敛扩散形喷管,用航空煤油或烃类燃料。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推进速度为亚音速~6倍音速,用于超音速靶机和地对空导弹(一般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配合)。

三、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燃烧在超音速下进行,使用碳氢燃料或液氢燃料,飞行马赫数高达5~16,目前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正处于研制之中。 由于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入口为亚音速气流,也有将前两类发动机统称为亚音速冲压发动机,而将第三种发动机称为超音速冲压发动机。

脉动喷气发动机

脉动喷气发动机是喷气发动机的一种,可用于靶机,导弹或航空模型上。德国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曾用它来推动V-1导弹,轰炸过伦敦。这种发动机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的前部装有单向活门,之后是含有燃油喷嘴和火花塞的燃烧室,最后是特殊设计的长长的尾喷管。

脉动喷气发动机工作时,首先把压缩空气打入单向活门,或使发动机在空中运动,这时便有气流进入燃烧室,然后油咀喷油,火花塞点火燃烧。这时长尾喷管在燃气喷出后,由于燃气流的惯性作用,虽然燃烧室内的压强同外面大气的压强相等,仍会继续向外喷,所以在燃烧室内造成空气稀薄的现象,使压强显著降低到小于大气压,于是空气再次打开单向活门流入燃烧室,喷油点火燃烧,开始第二个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发动机便可不断地工作了。这种发动机由进气到燃烧、排气的循环过程进行得很快,一秒钟大约可达40~50次。

脉动式发动机在原地可以起动,构造简单,重量轻,造价便宜。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它只适于低速飞行(速度极限约为每小时64O~8O0公里),飞行高度也有限,单向活门的工作寿命短,加上振动剧烈,燃油消耗率大等缺点,使得它的应用受到限制。

火箭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是我国劳动人民首先创造出来的。早在唐代初年(约在七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南宋时代火药用来制造烟火,其中包括“起花”。大约在十三世纪制成火箭。我国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药。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现代的固体燃料火箭是一样的。

同空气喷气发动机相比较,火箭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是:它自身既带燃料,又带氧化剂,靠氧化剂来助燃,不需要从周围的大气层中汲取氧气。所以它不但能在大气层内,也可在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真空中工作。这是任何空气喷气发动机都做不到的。目前发射的人造卫星、 月球飞船以及各种宇宙飞行器所用的推进装置,都是火箭发动机。

现代火箭发动机主要分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发动机。所谓“推进剂”就是燃料(燃烧剂)加氧化剂的合称。

一、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固体推进剂有聚氨酯、聚丁二烯、端羟基聚丁二烯、硝酸酯增塑聚醚等。

固体火箭发动机由药柱、燃烧室、喷管组件和点火装置等组成。药柱是由推进剂与少量添加剂制成的中空圆柱体(中空部分为燃烧面,其横截面形状有圆形、星形等)。药柱置于燃烧室(一般即为发动机壳体)中。在推进剂燃烧时,燃烧室须承受25O0~35O0度的高温和102~2×107帕的高压力,所以须用高强度合金钢、钛合金或复合材料制造,并在药柱与燃烧内壁间装备隔热衬。

点火装置用于点燃药柱,通常由电发火管和火药盒(装黑火药或烟火剂)组成。通电后由电热丝点燃黑火药,再由黑火药点火燃药拄。

喷管除使燃气膨胀加速产生推力外,为了控制推力方向,常与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组成喷管组件。该系统能改变燃气喷射角度,从而实现推力方向的改变。

药柱燃烧完毕,发动机便停止工作。

固体火箭发动机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推进剂密度大,推进剂可以储存在燃烧到中常备待用和操纵方便可靠等优点。缺点是“比冲”小(也叫比推力,是发动机推力与每秒消耗推进剂重量的比值,单位为秒)。固体火箭发动机比冲在25O~300秒,工作时间短,加速度大导致推力不易控制,重复起动困难,从而不利于载人飞行。

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作火箭弹、导弹和探空火箭的发动机,以及航天器发射和飞机起飞的助推发动机。

二、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指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常用的液体氧化剂有液态氧、四氧化二氮等,燃烧剂由液氢、偏二甲肼、煤油等。氧化剂和燃烧剂必须储存在不同的储箱中。

液体火箭发动机一般由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组成。

推力室是将液体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变成推进力的重要组件。它由推进剂喷嘴、燃烧室、喷管组件等组成,见图。推进剂通过喷注器注入燃烧室,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等过成生成燃烧产物,以高速(25O0一5000米/秒)从喷管中冲出而产生推力。燃烧室内压力可达2O0大气压(约20OMPa)、温度300O~400O℃,故需要冷却。

推进剂供应系统的功用是按要求的流量和压力向燃烧室输送推进剂。按输送方式不同,有挤压式(气压式)和泵压式两类供应系统。挤压式供应系统是利用高压气体经减压器减压后(氧化剂、燃烧剂的流量是靠减压器调定的压力控制)进入氧化剂、燃烧剂贮箱,将其分别挤压到燃烧室中。挤压式供应系统只用于小推力发动机。大推力发动机则用泵压式供应系统,这种系统是用液压泵输送推进剂。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对发动机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工作程序包括发动机起动、工作。关机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按预定程序自动进行的。工作参数主要指推力大小、推进剂的混合比。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比冲高(25O~5OO秒),推力范围大(单台推力在1克力~700吨力)、能反复起动、能控制推力大小、工作时间较长等。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作航天器发射、姿态修正与控制、轨道转移等。

涡轮喷气发动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有的飞机都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这种发动机本身并不能产生向前的动力,而是需要驱动一副螺旋桨,使螺旋桨在空气中旋转,以此推动飞机前进。这种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的组合一直是飞机固定的推进模式,很少有人提出过质疑。

到了三十年代末,尤其是在二战中,由于战争的需要,飞机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飞行速度达到700-800公里每小时,高度达到了10000米以上,但人们突然发现,螺旋桨飞机似乎达到了极限,尽管工程师们将发动机的功率越提越高,从1000千瓦,到2000千瓦甚至3000千瓦,但飞机的速度仍没有明显的提高,发动机明显感到“有劲使不上”。

问题就出在螺旋桨上,当飞机的速度达到800公里每小时,由于螺旋桨始终在高速旋转,桨尖部分实际上已接近了音速,这种跨音速流场的直接后果就是螺旋桨的效率急剧下降,推力下降,同时,由于螺旋桨的迎风面积较大,带来的阻力也较大,而且,随着飞行高度的上升,大气变稀薄,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也会急剧下降。这几个因素合在一起,决定了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的推进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想进一步提高飞行性能,必须采用全新的推进模式,喷气发动机应运而生。

喷气推进的原理大家并不陌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喷气发动机在工作时,从前端吸入大量的空气,燃烧后高速喷出,在此过程中,发动机向气体施加力,使之向后加速,气体也给发动机一个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事实上,这一原理很早就被应用于实践中,我们玩过的爆竹,就是依靠尾部喷出火药气体的反作用力飞上天空的。

早在1913年,法国工程师雷恩.洛兰就获得了一项喷气发动机的专利,但这是一种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在当时的低速下根本无法工作,而且也缺乏所需的高温耐热材料。1930年,弗兰克.惠特尔取得了他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第一个专利,但直到11年后,他的发动机在完成其首次飞行,惠特尔的这种发动机形成了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础。

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结构

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组成,战斗机的涡轮和尾喷管间还有加力燃烧室。涡轮喷气发动机仍属于热机的一种,就必须遵循热机的做功原则:在高压下输入能量,低压下释放能量。因此,从产生输出能量的原理上讲,喷气式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是相同的,都需要有进气、加压、燃烧和排气这四个阶段,不同的是,在活塞式发动机中这4个阶段是分时依次进行的,但在喷气发动机中则是连续进行的,气体依次流经喷气发动机的各个部分,就对应着活塞式发动机的四个工作位置。

空气首先进入的是发动机的进气道,当飞机飞行时,可以看作气流以飞行速度流向发动机,由于飞机飞行的速度是变化的,而压气机适应的来流速度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因而进气道的功能就是通过可调管道,将来流调整为合适的速度。在超音速飞行时,在进气道前和进气道内气流速度减至亚音速,此时气流的滞止可使压力升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大超过压气机中的压力提高倍数,因而产生了单靠速度冲压,不需压气机的冲压喷气发动机。

进气道后的压气机是专门用来提高气流的压力的,空气流过压气机时,压气机工作叶片对气流做功,使气流的压力,温度升高。在亚音速时,压气机是气流增压的主要部件。

从燃烧室流出的高温高压燃气,流过同压气机装在同一条轴上的涡轮。燃气的部分内能在涡轮中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压气机旋转,在涡轮喷气发动机中,气流在涡轮中膨胀所做的功正好等于压气机压缩空气所消耗的功以及传动附件克服摩擦所需的功。经过燃烧后,涡轮前的燃气能量大大增加,因而在涡轮中的膨胀比远小于压气机中的压缩比,涡轮出口处的压力和温度都比压气机进口高很多,发动机的推力就是这一部分燃气的能量而来的。

从涡轮中流出的高温高压燃气,在尾喷管中继续膨胀,以高速沿发动机轴向从喷口向后排出。这一速度比气流进入发动机的速度大得多,使发动机获得了反作用的推力。

⑷ 谁能跟我讲解飞机上的各部件作用

超轻型飞机-蟋蟀
蟋蟀的原型机(注册号F-WTXJ)装有两台137cc的单缸二冲程Rowena6507J发动机,单台重6.5公斤,输出功率9马力。作为当时最小的双引擎飞机,蟋蟀的载重比是最高的,有效载荷达空重的1.7倍!由于特殊的设计使得整架飞机的拆装只要5分钟,其极小的尺寸和重量也便于运输。
蟋蟀的首飞是在1973年7月19日,是由有12000小时飞行经验的68岁老飞行员Robert Buisson试飞的,在15天的时间里共试飞了13个小时,动作包括了横滚、急上升转弯、半滚倒转、倒飞等特技动作!试飞中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20公里/小时。试飞得出飞机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飞行员不需要特殊的技术就可以驾驶。难得的是蟋蟀操纵起来象一架单发飞机,它的单发飞行性能特别棒,这主要得益于发动机装配很一致、座舱盖巧妙的避开了螺旋桨的滑流,而且尾翼的设计使得单发停车时不会带来危险的操纵问题(众所周知,双发飞机单发停车后的横侧操纵很麻烦)。当把一台发动机的油门收到最后,手脚松开杆舵,蟋蟀只会缓慢的进入柔和的转弯。
以下是蟋蟀的一些详细资料:
类型:
双发单座微型飞机,最大使用载荷+10g,-5g
机翼:
悬臂式矩形下单翼,翼型相对厚度21.7%(按弦长48厘米算,最大厚度在10.4厘米),机翼上反角4度,翼根安装角1度,翼尖-30秒,无后掠角。机翼为单梁盒型结构,主梁是两块缘条铆接在一块腹板上,均为AU4G铝制作,梁沿翼展方向带一定的扭转角,一端是类似滑翔机上的“叉舌”,用来和机身快速连接(只需2分钟)。翼肋是由Klegecell(一种聚胺酯泡沫塑料)切割而成,总共70块。蒙皮是单块的AU4G铝板,前缘是预成型的(直接蒙是很困难的),之后被粘接到翼肋和梁上。每块机翼的两端各是一个铝翼肋。在机翼的后缘连接了两块全展长的襟副翼(用作襟翼时上偏5度,下偏30度;用作副翼时上偏8度下偏5度),为无梁硬壳式结构,每块有4个金属翼肋(两端和两个连接处各一个),全展长填充了20%弦长的Klegecell泡沫塑料,每块襟副翼在根部都有一个球型连接用来和操纵系统相接。除了带翼尖副油箱的改型有一根铝输油管贯穿翼盒外,没有操纵刚索或连杆通过。
尾翼:
悬臂式T型尾翼,包括一块带后掠角的垂尾和一块平直矩形 全动平尾,结构都类似机翼结构,没有调整片;平尾是硬式连杆操纵,而方向舵则是软式刚索操纵。平尾的载荷感觉由一根弹簧绳提供。
机身:
简单的全金属盒型结构,分前后两段,后段的截面呈倒三角形,前段则是矩形,前后两段通过四个角片连接在一起;机身中粘接有Klegecell泡沫塑料的加强隔框;AU4G的骨架在机翼、起落架、尾翼、发动机支杆等连接处都有接头。
起落架:
不可收放的前三点式,前轮装在一个弹簧减震器上,并且与方向舵操纵系统相连。主轮装在玻璃钢制的悬臂式支柱上。主轮尺寸为210-70,前轮为200-50,刹车为炭片盘式。三个轮子都装有整流罩(原型机没有)。
动力装置:(适用MC-12)
两台单缸二冲程活塞发动机,单台排量120cc,最大输出功率12hp/5300rpm,重量9公斤,驱动一副双叶螺旋桨,薄膜式化油器准许飞机倒飞;油箱装在机身中。后来的改型装有各类发动机,甚至喷气发动机!
座舱:
巨大的透明座舱盖向右打开,左座舱壁上有通风口,没有加温装置。
尺寸:
翼展(有或没有副油箱): 4.90米
翼弦(包括襟副翼,等长): 0.63米
翼弦(不包括襟副翼,等长): 0.48米
机翼总面积: 3.10平方米
展弦比: 7.75
机长: 3.91米
机高: 1.20米
平尾展长: 1.55 米
主轮距: 1.10 米
前主轮距: 1.15 米
螺旋桨直径: 0.75米
螺旋桨中心距: 0.95米
座舱
长: 1.30米
最大宽度: 0.55米
最大高度: 0.82米
重量:
空重: 75公斤
最大起飞着陆重量: 180公斤
主油箱载油量: 20公升
副油箱载油量: 24公升
最大翼载: 58.1公斤/平方米
最大功载: 10.06公斤/千瓦
性能:
最大允许速度: 293公里/小时
最大平飞速度: 220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75%功率): 195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
襟翼放下: 77公里/小时
襟翼收上: 93公里/小时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 336米/分钟
单发海平面最大爬升率: 80米/分钟
升限: 4600米
起飞滑跑距离: 170米

⑸ 航空发动机起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一般分为起动电气系统及起动燃油系统两部分。
1.起动电气系统
对于小发动机,由电瓶、起动电机、高能点火器、电缆、电咀组成。
对于大发动机,先起动辅助动力装置(APU),然后由辅助动力装置(APU)产生的高压气体带动发动机起动,也有高能点火器、电缆、电咀等。
2.起动燃油系统(大、小发动机基本相同)
一般包括燃油调节器、燃油管路和燃油喷嘴等。

⑹ 飞机发动机的轴承靠什么带动

飞机发动机的轴承靠燃烧后的高温燃气推动涡轮,涡轮通过一根轴带动。
以航空发动机主轴承为例,主轴承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在高速、高温、受力复杂的条件下运转,主轴承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的指标之一就是高可靠性。要想保证可靠性,前提之一就是要保证发动机内的轴承具备长寿命——主轴承的寿命,军机航空发动机要求在3000小时以上,民机航空发动机要求更高,要达到数万小时。而航空发动机中轴承工作环境完全可以用“炼狱”来形容,它们不仅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长时间高速运转,还要承受着各种形式的应力挤压、摩擦与超高温。

⑺ 直升机有哪三大“动部件”

直升机的三大“动部件”:一:旋翼系统 旋翼是直升机上最显著的特征部件,旋翼又是直升机上最重要的气动部件,平衡重力的升力,使直升机前进的驱动力以及直升机改变姿态的操作力,主要源于它;旋翼系统是由旋翼轴、浆 和若干片桨叶组成,一般也将尾桨归到旋翼系统之中。旋翼对于改善直升机的飞行性能、飞行品质,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旋翼技术一直是引导直升机发展的主导技术。二:发动机 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也可以说是整个航空事业的心脏。航空发动机堪称最精密、最复杂的机械装置,有人将其比喻为“工业时代皇冠上的明珠”。直升机用的航空发动机主要有两种:活塞式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早期的直升机都采用活塞式发动机,存在振动大、功率重量小、功率体积比小、控制复杂等诸多问题。现在的直升机都采用涡轮轴发动机,它的最大特点是功率重量比大,使用维护也简单,因此已成为直升机最主要的动力形式;涡轮轴发动机最核心的是三大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直升机对发动机的一般要求是:功率重量比高、耗油率低、高度特性与温度特性好、起动容易、加速快、可靠性高、维修性好、振动与噪音小等。3: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的主体是由齿轮和轴承构成的。它是直升机特有的一个系统,是发动机驱动旋翼和尾桨旋转不可缺少的关键,它与发动机、旋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机械运动动系统,决定了直升机许多关键的技术、战术指标。传动系统的功能是将发动机的轴输出功率通过减速和换向,成为旋翼和尾桨能够使用的工具;传动系统通常有五部组成:主减速器、尾减速器、中间减速器以及主减速器与发动机之间的动力传动轴组件、尾传动轴组件。因其技术的复杂性和作用的关键性,与旋翼系统、发动机一起被称为直升机的三大“动部件”。

⑻ CFM56航空发动机的构造

结构和系统
(CFM56-2/3)
进 气 口环形、无进口导流叶片,流道外壁设置消声衬板,无防冰装置。
风扇单级轴流式。CFM56-2风扇叶尖带冠。CFM56-3和CFM56-5带叶中阻尼凸台。CFM56-2有46片叶片,CFM56-3有38片,CFM56-5有36片,盘与叶片材料为Ti/TA6V钛合金,盘后与增压级鼓筒相联,风扇轴由2个轴承支承。风扇机匣由17-4PH不锈钢制的3个圆环和12根支柱焊成,风扇出口导流叶片为实心铝合金锻件制成,风扇流道设置有复合材料的消声衬板。
低压压气机3级轴流式(CFM56-5C为4级)。3级转子为整体钛合金锻件制成,出口处沿圆周均布12个可调放气活门,可于低功率状态将部分空气放放风扇通道。最大允许低压转子转速CFM56-2/-2A/-2B/-3-B1/-3B-2为5280r/min,CFM56-3C-1为5490r/min,CFM56-5A为5100r/min,CFM56-5B为5200r/min,CFM56-5C3/-5C2为4800r/min,-5C4为4960r/min,CFM56-7系列为5380r/min。
高压压气机9级轴流式。进口导流叶片和前3级静子叶片可调,静子机匣为对开式,6~9级机匣为双层结构,外层机匣上设有5级空气引出口,内层机匣为低膨胀合金制成并在5级引出空气包围中,起到了控制压气机后面级间隙的作用。转子鼓筒1~2级为钛合金锻件惯性摩擦焊成,3级盘为钛合金锻件制成,4~9级为Rene95惯性摩擦焊成。转子叶片1~3级为钛合金制,4~9级为IN718制成,第1级转子叶片叶尖切线速度为400m/s,展弦比为1.49。1~3级叶片固定于轮盘的轴向燕尾槽中,4~9级固定于环形燕尾槽中。所有转子叶片可单独更换,各级均设孔探仪检查口。
燃 烧 室短环形。火焰筒由Hastelloy X锻环机械加工成,内外壁均有分段气膜冷却。火焰筒头部有20个高压空气雾化喷嘴,燃烧室机匣材料为IN718。CFM56-5B2采用降低污染的双环腔设计。
高压涡轮单级轴流式。导向器叶片和转子叶片均用压气机出口空气冷却,高压涡轮与高压压气机组成的高压转子由前后二个轴承支承,在所有系列中,其最大工作转速允许到15183r/min,由高压压气机第5级和第9级引来的空气对高压涡轮进行主动间隙控制。
低压涡轮4级轴流式(CFM56-5A为4.5级,CFM56-5C为5级),涡轮机匣引风扇后空气进行间隙控制,涡轮后机匣为12个支板结构,中心支承低压转子后支点,低压涡轮轴上4号中介轴承支承高压转子。
尾 喷 管固定面积收敛喷管。风扇流道内设置反推力装置。
控制系统采用带补充模拟电子输入的伍德沃德机械液压式燃油控制器,CFM56-5采用全权数字式电子控制器。
起动系统空气起动机装在传动齿轮机匣上(CFM56-5在附件齿轮机匣上)。

⑼ 谁能详细把飞机各个部分介绍下

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机体、起落装置、动力装置、飞行控制系统、机载设备,以及其它系统。作战飞机还有机载武器系统。

机体包括机翼、机身和尾翼。

机翼的功用是在大气中运动时产生升力,还装有副翼和扰流片;没有尾翼的飞机,机翼上装有纵向操纵装置(升降副翼),此外,机翼上还装有增升装置。

机身用于安置人员,装载设备、货物、武器、动力装置和燃料等。机翼、尾翼都固定在机身上,有的飞机的起落架支柱也固定在机身上。

尾翼分为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一般由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组成,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有的飞机将水平尾翼做成一个整体,可以操纵偏转,称为全动平尾。有些飞机没有水平尾翼,在机翼前面装有水平小翼面,称为前翼或鸭翼。水平尾翼保证飞机的俯仰稳定性、操纵性和平衡。垂直尾翼保证飞机的方向稳定性和操纵性,并与机翼、副翼或扰流片或差动平尾共同保障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

起落装置

用于保障飞机起飞、着陆、在地面(水面)上停放和滑行中支持飞机。它包括起落架、机翼增升装置、起飞加速装置和着陆减速装置,有的飞机还有拦阻钩等。

起落架在飞机飞行时一般可收起,一些老式飞机和低速飞机的起落架不能收起。起落架有轮式、浮筒、船身、滑橇等型式。

动力装置

航空发动机及保障发动机工作的各种装置和系统的总称。包括推进系统、起动系统、操纵系统、燃油系统、滑油系统以及发动机固定装置、推力方向控制系统和灭火设备等。

现代飞机最常用的发动机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螺旋桨风扇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只用于轻型飞机,火箭发动机用于试验飞机和加速装置上。

飞行控制系统

用以传递操纵指令、驱动舵面和其他机构以控制飞行姿态,有主操纵系统和辅助操纵系统之分。前者用于操纵飞行轨迹,包括驾驶杆(盘)、脚蹬、方向舵、连接升降舵(或全动平尾)和副翼的传动装置以及其它专门装置。后者包括调整片、襟翼、 减速板、可调安定面和机翼变后掠角的操纵机构。按控制指令的来源不同,飞机飞行控制系统又可分为飞机人工飞行操纵系统和飞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机载设备

包括驾驶导航仪表、发动机仪表、无线电通信设备、雷达、电气设备、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设备。军用飞机还装有电子对抗等特种设备。

作战飞机的武器系统包括武器和弹药、火力控制系统、武器装挂和发射装置等。

简史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的升限已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20000千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00吨。

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高飞机速度(有的国家正考虑研制高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和超音速飞行性能,提高飞机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改善维护保障性能和提高经济性(特别是降低全寿命费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跨大气层飞行器的研制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接着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

“对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威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玩意,经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当天晚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非常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吧!”

于是,弟兄俩个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干了起来。

“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做!”

弟兄俩个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起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个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划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

莱特兄弟非常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威尔伯有点怀疑。

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威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弟兄俩非常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能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知道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助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

弟兄俩非常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一定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威尔伯先飞。

威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

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

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

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达到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对呀!”威尔伯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威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威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威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达到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达到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进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个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⑽ 航空发动机的内部构造

发动机是一种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四行程发动机,还是二行程发动机;无论是单缸发动机,还是多缸发动机。要完成能量转换,实现工作循环,保证长时间连续正常工作,都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机构和系统。
(1) 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2) 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3) 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4) 润滑系统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5) 冷却系统
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6) 点火系统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7) 起动系统
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

阅读全文

与航空发动机传动装置组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款思域后轮轴承怎么拆 浏览:40
天然气阀门井钥匙创新 浏览:702
什么地方卖吸氧器材 浏览:98
实验室化学反应装置图 浏览:793
铸造银条模具什么材质 浏览:413
轴承加工什么工艺 浏览:494
cad软件中怎么画阀门 浏览:3
骑车轴承为什么位置 浏览:320
起亚k5仪表盘怎么设置成码数 浏览:510
全铝家居哪些机械 浏览:478
托辊万向轴承总是坏掉什么原因 浏览:827
快消品用什么消防器材 浏览:129
购买维修工具箱请示 浏览:179
消防水管阀门怎么安装 浏览:83
铸造业造型线是做什么的 浏览:212
山工小传动轴承怎么卸 浏览:84
金德五金制品厂 浏览:559
轴承知识什么是防磁轴承 浏览:784
制氢氧化亚铁的实验装置原理 浏览:205
玻璃液位计阀门叫什么 浏览: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