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双曲线机械装置

双曲线机械装置

发布时间:2022-12-13 08:43:44

㈠ 双曲线冷却塔原理

冷却塔的工作原理: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的一种设备。基本原理是:干燥(低焓值)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分压力大的高温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高焓值)的水自播水系统洒入塔内。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一方面由于空气与不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汽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带到目前为走蒸发潜热,将水中的热量带走即蒸发传热,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冷却塔的工作过程:

圆形逆流式冷却塔的工作过程为例:热水自主机房通过水泵以一定的压力经过管道、横喉、曲喉、中心喉将循环水压至冷却塔的播水系统内,通过播水管上的小孔将水均匀地播洒在填料上面;干燥的低晗值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由底部入风网进入塔内,热水流经填料表面时形成水膜和空气进行热交换,高湿度高晗值的热风从顶部抽出,冷却水滴入底盆内,经出水管流入主机。一般情况下,进入塔内的空气、是干燥低湿球温度的空气,水和空气之间明显存在着水分子的浓度差和动能压力差,当风机运行时,在塔内静压的作用下,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成为水蒸气分子,剩余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便会降低,从而使循环水的温度下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蒸发降温与空气的温度(通常说的干球温度)低于或高于水温无关,只要水分子能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水温就会降低。但是,水向空气中的蒸发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当与水接触的空气不饱和时,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但当水气接触面上的空气达到饱和时,水分子就蒸发不出去,而是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蒸发出去的水分子数量等于从空气中返回到水中的水分子的数量,水温保持不变。由此可以看出,与水接触的空气越干燥,蒸发就越容易进行,水温就容易降低。

冷却塔的分类:

一、按通风方式分有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混合通风冷却塔。
二、按热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有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
三、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交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
四、按用途分一般空调用冷却塔、工业用冷却塔、高温型冷却塔。
五、按噪声级别分为普通型冷却塔、低噪型冷却塔、超低噪型冷却塔、超静音型冷却塔。
六、其他如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双曲线冷却塔等。

双曲线型冷却塔
hyperboliccoolingtower
火电厂、核电站的循环水自然通风冷却的一种构筑物。建在水源不十分充足的地区的电厂,为了节约用水,需设置冷却构筑物,以使从冷却器排出的热水在其中冷却后可重复使用。大型电厂采用的冷却构筑物多为双曲线型冷却塔。
英国最早使用这种冷却塔。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各国广泛应用,40年代在中国东北抚顺电厂、阜新电厂先后建成双曲线型冷却塔群。冷却塔由集水池、支柱、塔身和淋水装置组成。集水池多为在地面下约2米深的圆形水池。塔身为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双曲线形无肋无梁柱的薄壁空间结构,多用钢筋混凝土制造,塔高一般为75~110米,底边直径65~100米。塔内上部为风筒,标高10米以下为配水槽和淋水装置。淋水装置是使水蒸发散热的主要设备。运行时,水从配水槽向下流淋滴溅,空气从塔底侧面进入,与水充分接触后带着热量向上排出。冷却过程以蒸发散热为主,一小部分为对流散热。双曲线型冷却塔比水池式冷却构筑物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水量损失小,且冷却效果不受风力影响;它又比机力通风冷却塔维护简便,节约电能;但体形高大,施工复杂,造价较高。

了解了上述原理和分类后,就知道大型中央空调和火电厂的冷却塔常用的外形之一就是旋转单叶双曲面,它的优点是对流快,散热效果好。

㈡ 液压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1、概述

行走驱动系统是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作系统相比,行走驱动系统不仅需要传输更大的功率,要求器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寿命,还希望在变速调速、差速、改变输出轴旋转方向及反向传输动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于是,采用何种传动方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各种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的需要,一直是工程机械行业所要面对的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和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机械在市场需求大大增强的同时,更面临着作业环境更为苛刻、工况条件更为复杂等所带来的挑战,也进一步推动着对其行走驱动系统的深入研究。

这里试图从技术构成及性能特征等角度对液压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发展及其规律进行探讨。

2、基于单一技术的传动方式

工程机械行走系统最初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液力机械传动(全液压挖掘机除外)方式。现在,液压和电力传动的传动方式也出现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装置中,充分表明了科学技术发展对这一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

2.1机械传动

纯机械传动的发动机平均负荷系数低,因此一般只能进行有级变速,并且布局方式受到限制。但由于其具有在稳态传动效率高和制造成本低方面的优势,在调速范围比较小的通用客货汽车和对经济性要求苛刻、作业速度恒定的农用拖拉机领域迄今仍然占据着霸主地位。

2.2液力传动

液力传动用变矩器取代了机械传动中的离合器,具有分段无级调速能力。它的突出优点是具有接近于双曲线的输出扭矩-转速特性,配合后置的动力换挡式机械变速器能够自动匹配负荷并防止动力传动装置过载。变矩器的功率密度很大而负荷应力却较低,大批生产成本也不高等特点使它得以广泛应用于大中型铲土运土机械、起重运输机械领域和汽车、坦克等高速车辆中。但其特性匹配及布局方式受限制,变矩范围较小,动力制动能力差,不适合用于要求速度稳定的场合。

2.3液压传动

与机械传动相比。液压传动更容易实现其运动参数(流量)和动力参数(压力)的控制,而液压传动较之液力传动具有良好的低速负荷特性。由于具有传递效率高,可进行恒功率输出控制,功率利用充分,系统结构简单,输出转速无级调速,可正、反向运转,速度刚性大,动作实现容易等突出优点,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工程机械装备都能见到液压技术的踪迹,其中不少已成为主要的传动和控制方式。极限负荷调节闭式回路,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恒压,恒功率组合调节的变量系统开发,给液压传动应用于工程机械行走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纯机械和液力传动相比,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其调节的便捷性和布局的灵活性,可根据工程机械的形态和工况的需要,把发动机、驱动轮、工作机构等各部件分别布置在合理的部位,发动机在任一调度转速下工作,传动系统都能发挥出较大的牵引力,而且传动系统在很宽的输出转速范围内仍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并能方便地获得各种优化的动力传动特性,以适应各种作业的负荷状态。

在车速较高的行走机械中所采用的带闭式油路的行走液压驱动装置能无级调速,使车辆柔和起步、迅速变速和无冲击地变换行驶方向。对在作业中需要频繁起动和变速、经常穿梭行驶的车辆来说这一性能十分宝贵。但与开式回路相比,闭式回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维护都有较高的难度和技术要求。
借助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的结合,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而计算机控制的引入和各类传感元件的应用,更极大地扩展了液压元件的工作范围。通过传感器监测工程车辆各种状态参数,经过计算机运算输出控制目标指令,使车辆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实现自动化控制,机器的燃料经济性、动力性、作业生产率均达到最佳值。因此,采用液压传动可使工程机械易于实现智能化、节能化和环保化,而这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2.4电力传动

电力传动是由内燃机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使电动机驱动车辆行走部分运动,通过电子调节系统调节电动机轴的转速和转向,具有凋速范围广,输人元件(发电机)、输出元件(电动机)、及控制装置可分置安装等优点。电力传动最早用于柴油机电动船舶和内燃机车领域,后又推广到大吨位矿用载重汽车和某些大型工程机械上,近年来又出现了柴油机电力传动的叉车和牵引车等中小型起重运输车辆。但基于技术和经济性等方面的一些原因,适用于行走机械的功率电元件还远没有像固定设备用的那样普及,电力传动对于大多数行走机械还仅是“未来的技术”。

3、发展中的复合传动技术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于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中的基于单一技术的传动方式构成简单、传动可靠,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领域。而在大多数的实际应用中,这些传动技术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渗透和结合,如液力、液压和电力的传动装置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有机械传动环节,而新型的机械和液力传动装置中也设置了电气和液压控制系统。换句话说,采用有针对性的复合集成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传动方式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兼有调节与布局灵活性及高功率密度的液压传动装置在其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3.1液压与机械和液力传动的复合

(1)串联方式

串联方式是最为简单和常见的复合方式,是在液压马达或液压变速器的输出端和驱动桥之间设置机械式变速器以扩大调速的高效区,实现分段的无级变速。目前已广泛用于装载机、联合收获机和某些特种车辆上。对其的发展是将可在行进间变换传动比的动力换挡行星变速器直接安装在驱动轮内,实现了大变速比的轮边液压驱动,因而取消了驱动桥,更便于布局。

(2)并联方式

即为通常所称的“液压机械功率分流传动”,可理解为一种将液压与机械装置“并联”分别传输功率流的传动系统,也就是是利用多自由度的行星差速器把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分成液压的和机械的两股“功率流”,借助液压功率流的可控性,使这两股功率流在重新汇合时可无级调节总的输出转速。这种方式将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好和机械传动的稳态效率高这两方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既有无级变速性能,又有较高效率和较宽高效区的变速装置。

按其结构,这种复合式传动装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利用行星齿轮差速器分流的外分流式,其中常见的分流传动机构又可分为输入分流式和输出分流式两种基本形式;第二类为利用液压泵或马达转子与外壳间的差速运动分流的内分流式。

日本小松公司开发的这种复合方式的液压传动变速器,已经应用在装载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上。德国Fendt拖拉机生产的采用Vario型无级变速器装备的农用拖拉机,到2003年总销量超过了30000台。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传动装置已日益成为大中功率液力传动和动力换档变速器的有力竞争者。

(3)分时方式

对于作业速度和非作业状态下转移空驶速度相差悬殊的专用车辆,采用传统机械变速器用于高速行驶、附加液压传动装置用于低速作业的方式能很好地满足这两种工况的矛盾要求。机械——液压分时驱动的方式在此类车辆上的应用已很普遍,这一技术也已被应用于飞机除冰车和田间移栽机等需要“爬行速度”的车辆和机具上。

(4)分位方式

把液压马达直接安装在车轮内的“轮边液压驱动装置”是一种辅助液压驱动装置,可以解决工程机械需要提高牵引性能,但又无法采用全轮驱动方式,难以布置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的问题。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使以不同方式传动的驱动轮之间能协调同步,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一种功率分流传动:动力机的功率被分配到几组驱动轮上,经地面耦合后产生推动车辆运动的牵引力。目前,许多工程机械制造厂商将这一技术用于具有部分自走驱动能力的,诸如自走式平地机和铲运机这样的工程机械上。

3.2液压与电力传动的复合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的能力和速度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液压与电力传动在各自功率元件的特性方面各有所长。因此,除了现在已普遍存在的“电子神经+液压肌肉”这种模式外,两者在功率流的复合传输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由变频或直流调速电机和高效、低脉动的定量液压泵构成的可变流量液压油源,用集成安装的电动泵-液压缸或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构成的电动液压执行单元,以及混合动力工业车辆的驱动系统等。 < 本文由中国测控

㈢ 卢瑟福背散射实验的实验原理

现从卢瑟福核式模型出发,先求α粒子散射中的偏转角公式,再求α粒子散射公式。
1.α粒子散射理论
(1)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
设原子核的质量为M,具有正电荷+Ze,并处于点O,而质量为m,能量为E,电荷为2e的α粒子以速度 入射,在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的质量大得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前者不会被推动,α粒子则受库仑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的方向,偏转 角,如图3.3-1所示。图中 是α粒子原来的速度,b是原子核离α粒子原运动径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即入射粒子与原子核无作用时的最小直线距离,称为瞄准距离。
图3.3-1 α粒子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中路径的偏转
当α粒子进入原子核库仑场时,一部分动能将改变为库仑势能。设α粒子最初的的动能和角动量分别为E和L,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1)
(2)
由(1)式和(2)式可以证明α粒子的路线是双曲线,偏转角θ与瞄准距离b有如下关系:
(3)
设 ,则
(4)
这就是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
(2)卢瑟福散射公式
在上述库仑散射偏转公式中有一个实验中无法测量的参数b,因此必须设法寻找一个可测量的量代替参数b的测量。
事实上,某个α粒子与原子散射的瞄准距离可大,可小,但是大量α粒子散射都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由散射公式(4)可见, 与b有对应关系,b大, 就小,如图3.3-2所示。那些瞄准距离在b到 之间的α粒子,经散射后必定向θ到 之间的角度散出。因此,凡通过图中所示以b为内半径,以 为外半径的那个环形 的α粒子,必定散射到角 到 之间的一个空间圆锥体内。
图3.3-2 α粒子的散射角与瞄准距离和关系
设靶是一个很薄的箔,厚度为t,面积为s,则图3.3-1中的 ,一个α粒子被一个靶原子散射到方向范围内的几率,也就是α粒子打在环 上的概率,即
(5)
若用立体角 表示,
由于
则有
(6)
为求得实际的散射的α粒子数,以便与实验进行比较,还必须考虑靶上的原子数和入射的α粒子数。
由于薄箔有许多原子核,每一个原子核对应一个这样的环,若各个原子核互不遮挡,设单位体积内原子数为 ,则体积 内原子数为 ,α粒子打在这些环上的散射角均为 ,因此一个α粒子打在薄箔上,散射到 方向且在 内的概率为 。
若单位时间有n个α粒子垂直入射到薄箔上,则单位时间内 方向且在 立体角内测得的α粒子为:
(7)
经常使用的是微分散射截面公式,微分散射截面
其物理意义为,单位面积内垂直入射一个粒子(n=1)时,被这个面积内一个靶原子( )散射到 角附近单位立体角内的概率。
因此,
(8)
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公式。
代入各常数值,以E代表入射 粒子的能量,得到公式:
(9)
其中, 的单位为 ,E的单位为MeV。
1.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方法
为验证卢瑟福散射公式成立,即验证原子核式结构成立,实验中所用的核心仪器为探测器。
设探测器的灵敏度面对靶所张的立体角为 ,由卢瑟福散射公式可知在某段时间间隔内所观察到的α粒子总数 应是:
(10)
式中 为该时间 内射到靶上的α粒子总数。由于式中等都是可测的,所以(10)式可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由该式可见,在上方面内所观察到的α粒子数与散射靶的核电荷 ,α粒子动能及散射角等因素都有关。
对卢瑟福散射公式(9)或(10),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验证。
(1) 固定散射角,改变金靶的厚度,验证散射计数率与靶厚度的线性关系 。
(2) 更换α粒子源以改变α粒子能量,验证散射计数率与α粒子能量的平方反比关系 。
(3) 改变散射角,验证散射计数率与散射角的关系 。这是卢瑟福散射击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特征。
(4) 固定散射角,使用厚度相等而材料不同的散射靶,验证散射计数率与靶材料核电荷数的平方关系 。由于很难找到厚度相同的散射靶,而且需要对原子数密度 进行修正,这一实验内容的难度较大。
本实验中,只涉及到第(3)方面的实验内容,这是对卢瑟福散射理论最有力的验证。
3.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
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包括散射真空室部分、电子学系统部分和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部分。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如图3.3-3所示。
图3.3-3 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
(1)散射真空室的结构
散射真空室中主要包括有 放射源、散射样品台、 粒子探测器、步进电机及转动机构等。放射源为 或 源, 源主要的 粒子能量为 , 源主要的 粒子能量为 。
(2)电子学系统结构
为测量 粒子的微分散射截面,由式(9),需测量在不同角度出射 粒子的计数率。所用的 粒子探测器为金硅面垒Si(Au) 探测器, 粒子探测系统还包括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计数器、探测器偏置电源、NIM机箱与低压电源等。
(3)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在实验过程中,需在真空条件下测量不同散射角的出射 粒子计数率,这样就需要经常地变换散射角度。在本实验装置中利用步进电机来控制散射角 ,可使实验过程变得极为方便。不用每测量一个角度的数据便打开真空室转换角度,只需在真空室外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即可;此外,由于步进电机具有定位准确的特性,简单的开环控制即可达到所需精确的控制。 E.卢瑟福等人所做,又称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J.J.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内部结构后,1903年提出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认为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联系在一起均匀连续分布于原子范围,电子镶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
1909年卢瑟福的助手H.盖革和E.马斯登在卢瑟福建议下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 ,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孙模型说明。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α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卢瑟福的散射公式后来被盖革和马斯登改进了的实验系统地验证。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10-14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 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现象。

㈣ 液压传动技术在行走驱动中的应用

液压传动技术在行走驱动中的应用

1、概述

行走驱动系统是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作系统相比,行走驱动系统不仅需要传输更大的功率,要求器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寿命,还希望在变速调速、差速、改变输出轴旋转方向及反向传输动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于是,采用何种传动方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各种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的需要,一直是工程机械行业所要面对的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和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机械在市场需求大大增强的同时,更面临着作业环境更为苛刻、工况条件更为复杂等所带来的挑战,也进一步推动着对其行走驱动系统的深入研究。

这里试图从技术构成及性能特征等角度对液压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发展及其规律进行探讨。

2、基于单一技术的传动方式

工程机械行走系统最初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液力机械传动(全液压挖掘机除外)方式。现在,液压和电力传动的传动方式也出现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装置中,充分表明了科学技术发展对这一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

2.1 机械传动

纯机械传动的发动机平均负荷系数低,因此一般只能进行有级变速,并且布局方式受到限制。但由于其具有在稳态传动效率高和制造成本低方面的优势,在调速范围比较小的通用客货汽车和对经济性要求苛刻、作业速度恒定的农用拖拉机领域迄今仍然占据着霸主地位。

2.2 液力传动

液力传动用变矩器取代了机械传动中的离合器,具有分段无级调速能力。它的突出优点是具有接近于双曲线的输出扭矩-转速特性,配合后置的动力换挡式机械变速器能够自动匹配负荷并防止动力传动装置过载。变矩器的功率密度很大而负荷应力却较低,大批生产成本也不高等特点使它得以广泛应用于大中型铲土运土机械、起重运输机械领域和汽车、坦克等高速车辆中。但其特性匹配及布局方式受限制,变矩范围较小,动力制动能力差,不适合用于要求速度稳定的场合。

2.3 液压传动

与机械传动相比。液压传动更容易实现其运动参数(流量)和动力参数(压力)的控制,而液压传动较之液力传动具有良好的低速负荷特性。由于具有传递效率高,可进行恒功率输出控制,功率利用充分,系统结构简单,输出转速无级调速,可正、反向运转,速度刚性大,动作实现容易等突出优点,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工程机械装备都能见到液压技术的踪迹,其中不少已成为主要的传动和控制方式。极限负荷调节闭式回路,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恒压,恒功率组合调节的变量系统开发,给液压传动应用于工程机械行走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纯机械和液力传动相比,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其调节的便捷性和布局的灵活性,可根据工程机械的形态和工况的需要,把发动机、驱动轮、工作机构等各部件分别布置在合理的部位,发动机在任一调度转速下工作,传动系统都能发挥出较大的牵引力,而且传动系统在很宽的输出转速范围内仍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并能方便地获得各种优化的动力传动特性,以适应各种作业的负荷状态。在车速较高的行走机械中所采用的带闭式油路的行走液压驱动装置能无级调速,使车辆柔和起步、迅速变速和无冲击地变换行驶方向。对在作业中需要频繁起动和变速、经常穿梭行驶的车辆来说这一性能十分宝贵。但与开式回路相比,闭式回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维护都有较高的难度和技术要求。

借助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的结合,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而计算机控制的引入和各类传感元件的应用,更极大地扩展了液压元件的工作范围。通过传感器监测工程车辆各种状态参数,经过计算机运算输出控制目标指令,使车辆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实现自动化控制,机器的燃料经济性、动力性、作业生产率均达到最佳值。因此,采用液压传动可使工程机械易于实现智能化、节能化和环保化,而这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2.4 电力传动

电力传动是由内燃机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使电动机驱动车辆行走部分运动,通过电子调节系统调节电动机轴的转速和转向,具有凋速范围广,输人元件(发电机)、输出元件(电动机)、及控制装置可分置安装等优点。电力传动最早用于柴油机电动船舶和内燃机车领域,后又推广到大吨位矿用载重汽车和某些大型工程机械上,近年来又出现了柴油机电力传动的叉车和牵引车等中小型起重运输车辆。但基于技术和经济性等方面的一些原因,适用于行走机械的功率电元件还远没有像固定设备用的那样普及,电力传动对于大多数行走机械还仅是“未来的技术”。

3、发展中的复合传动技术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于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中的基于单一技术的传动方式构成简单、传动可靠,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领域。而在大多数的实际应用中,这些传动技术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渗透和结合,如液力、液压和电力的传动装置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有机械传动环节,而新型的机械和液力传动装置中也设置了电气和液压控制系统。换句话说,采用有针对性的复合集成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传动方式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兼有调节与布局灵活性及高功率密度的液压传动装置在其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3.1 液压与机械和液力传动的复合

(1) 串联方式

串联方式是最为简单和常见的复合方式,是在液压马达或液压变速器的输出端和驱动桥之间设置机械式变速器以扩大调速的高效区,实现分段的无级变速。目前已广泛用于装载机、联合收获机和某些特种车辆上。对其的发展是将可在行进间变换传动比的动力换挡行星变速器直接安装在驱动轮内,实现了大变速比的轮边液压驱动,因而取消了驱动桥,更便于布局。

(2) 并联方式

即为通常所称的“液压机械功率分流传动”,可理解为一种将液压与机械装置“并联”分别传输功率流的传动系统,也就是是利用多自由度的行星差速器把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分成液压的和机械的两股“功率流”,借助液压功率流的可控性,使这两股功率流在重新汇合时可无级调节总的输出转速。这种方式将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好和机械传动的稳态效率高这两方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既有无级变速性能,又有较高效率和较宽高效区的变速装置。

按其结构,这种复合式传动装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利用行星齿轮差速器分流的外分流式,其中常见的分流传动机构又可分为输入分流式和输出分流式两种基本形式;第二类为利用液压泵或马达转子与外壳间的差速运动分流的内分流式。

日本小松公司开发的这种复合方式的液压传动变速器,已经应用在装载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上。德国Fendt拖拉机生产的采用Vario型无级变速器装备的农用拖拉机,到2003年总销量超过了30000台。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传动装置已日益成为大中功率液力传动和动力换档变速器的有力竞争者。

(3) 分时方式

对于作业速度和非作业状态下转移空驶速度相差悬殊的专用车辆,采用传统机械变速器用于高速行驶、附加液压传动装置用于低速作业的方式能很好地满足这两种工况的矛盾要求。机械——液压分时驱动的方式在此类车辆上的应用已很普遍,这一技术也已被应用于飞机除冰车和田间移栽机等需要“爬行速度”的车辆和机具上。

(4) 分位方式

把液压马达直接安装在车轮内的“轮边液压驱动装置”是一种辅助液压驱动装置,可以解决工程机械需要提高牵引性能,但又无法采用全轮驱动方式,难以布置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的问题。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使以不同方式传动的驱动轮之间能协调同步,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一种功率分流传动:动力机的功率被分配到几组驱动轮上,经地面耦合后产生推动车辆运动的牵引力。目前,许多工程机械制造厂商将这一技术用于具有部分自走驱动能力的,诸如自走式平地机和铲运机这样的工程机械上。

3.2 液压与电力传动的复合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的能力和速度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液压与电力传动在各自功率元件的特性方面各有所长。因此,除了现在已普遍存在的“电子神经+液压肌肉”这种模式外,两者在功率流的复合传输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由变频或直流调速电机和高效、低脉动的定量液压泵构成的可变流量液压油源,用集成安装的电动泵-液压缸或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构成的电动液压执行单元,以及混合动力工业车辆的驱动系统等。

3.3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是通过对液压元件所进行的调节来实现液压能与机械能互相转换。一般来说,它的实现是以压力耦联系统为基础的,在一次元件(泵)及二次元件(马达)间采用定压力偶合方式,依靠实时调节马达排量来平衡负荷扭矩。目前,对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是对传动过程进行能量的回收和能量的重新利用,从宏观的角度对静液传动总体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改善其静液传动系统的控制特性。

为了使不具备双向无级变量能力的液压马达和往复运动的液压缸也能在二次调节系统的恒压网络中运行,出现了利用二次调节技术的“液压变压器”,它类似于电力变压器用来匹配用户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液压系统的功率匹配。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与传统静液传动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更便于控制,能在四个象限中工作,可在不转变能量形式情况下回收能量,进行能量的存储,利用液压蓄能器加速可大大提高加速功率,且系统中无压力峰值,由于一次元件和二次元件分开安装,可通过一个泵站给多个液压动力元件提供油源,减少了冷却费用,设备的制造成本降低,系统效率高。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与电力传动相比,具有闭环控制动态响应快、功率密度高、重量轻、安装空间小等优点。

由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具有许多优点,使它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国外已将其成功应用于造船工业、钢铁工业、大型试验台、车辆传动等领域。奔驰汽车公司已将二次调节技术应用于无人驾驶运输系统中的行驶驱动。

4、结束语

自2O世纪9O年代以来,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新结构和新产品不断涌现。随着微电子技术向工程机械的渗透,工程机械日益向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对工程机械行走驱动装置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近年来,液压技术迅速发展,液压元件日臻完善,使得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突飞猛进,液压传动所具有的优势也日渐凸现。可以相信,随着液压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紧密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㈤ 昆仑表的历史

1.品牌历史
品牌的成立始于RenéBannwart,凭着他的企业家精神与及其从各个顶级著名制表厂所累积得来的制表经验,令他得以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于1955年与叔父Gaston Ries成立独树一帜的制表品牌--昆仑表。
RenéBannwart非常喜欢“quorum”这个拉丁词汇,其意为指组织通过有效决定的最低法定人数,延伸为能让事物发挥效用的最基本元素。不过,RenéBannwart将其拼写简化为CORUM,并以此作为品牌的英文名字。
自1955年在拉绍德封创立时起,昆仑表就立志要站在瑞士腕表行业的最前沿。
品牌的标志是一把指向天空的钥匙,象征着了解神秘的事物、解开未知的谜团、探索全新的领域以及不懈的创新。它还代表全面掌握时间奥秘所需要的创造力、顽强毅力和勇敢精神。
1956年,首批昆仑表腕表面市,同时品牌也推出一系列新颖的制表概念并取得极大成功。其创新意念甚至得到业内同侪的肯定,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最具创意的品牌之一。
1966年,创始人的儿子Jean-RenéBannwart加入昆仑表制表公司,并创制昆仑表的成名之作Admiral's Cup海军上将杯系列表款。
2.昆仑表编年史
1957年,发行了Golden Tube系列,腕表的机芯嵌入金制筒状表壳之中。这款作品造就了著名的GoldenBridge金桥腕表(1980年),其内部搭载的第一款长方形机芯,体现昆仑表对技术和制表工艺的精湛掌握。
1958年,推出表圈酷似中国传统帽子斗笠的ChineseHat中国帽子腕表,引起大众对品牌的兴趣。
1960年,首款搭载方形表壳的海军上将杯腕表研发成功。这也是第一款具备防水功能的方形腕表。

1964年,昆仑表创制出无表背Coin Watch金币腕表,该腕表以面值20美元的双鹰金币搭载超薄机芯。该表款广受多位美国总统和名人的爱戴。
1965年,第一代大尺寸表款Buckingham白金汉腕表首次亮相,该腕表以超大比例设计独树一帜,在当时堪称极富创意之作。
1966年,小时数字镌刻在表圈而非表盘上的Romvlvs罗马刻字腕表诞生。
1970年,昆仑表推出以雀鸟羽毛点缀的Feather羽毛腕表。这项艺术及技术上的创举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实现,同时这款作品也为品牌创下使用极其娇贵的材质制作表盘的先声。
1976年,品牌第一次与尊贵汽车制造商联手合作,推出Rolls-Royce劳斯莱斯系列腕表,再一次表现出品牌的前卫本色。
1980年,品牌隆重推出Golden Bridge金桥系列腕表。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水晶镜面展现以人手雕刻的长方形机芯,体现了制表工艺的颠峰。
1983年,在Jean-RenéBannwart的领导下,著名的Admiral'sCup海军上将杯系列以全新设计示人,十二面国际航海旗帜充当小时刻度以配合十二边拱形表盘。
站在制表技术最前沿的昆仑表于1986年推出Meteorite陨星腕表,其表盘是以真正的陨星切割而成。

1991年,CORUM昆仑表船队在传奇的海军上将杯帆船赛中赢得胜利,海军上将杯系列腕表的探险之旅不断延续。
1993年,品牌推出海军上将杯Tides潮汐腕表。该腕表搭载昆仑表独家CO277型机芯,可显示月相、潮汐时间、浪潮强度、水位估算以及水流强弱等重要信息。
1997年,昆仑表推出Tabogan腕表。该腕表配备一个巧妙的机械装置,可以让腕表表壳竖立放置,从而将腕表变成座钟。昆仑表更为这项新发明申请了专利。
2000年,推出Bubble泡泡腕表。该腕表配备11毫米厚的蓝宝石水晶表镜,可产生放大镜的效果,这项设计也成为该系列表款的标志性特点。
2001年,昆仑表打造了散发着低调优雅的Trapèze秋千腕表。腕表的外表就如其名,像秋千一样,再加上大表壳设计,赋予腕表隽永的时代感。
2005年问世的Classical Vanitas腕表,表盘是由石块与大理石块切割拼合而成,印证着全球首度把镶嵌工艺用于表盘上。

2005年,为庆祝昆仑表50周年纪念,品牌将21世纪的活力注入源自80年代的表款,以极具现代感的设计重新诠释金桥系列。
2006年,品牌推出崭新演绎的Admiral'sCup海军上将杯系列。昆仑表在推出更具现代感、设计更大胆的腕表系列时,也继续延续其基本的美学特征:著名的十二边拱形表壳和航海旗时标。
2007年,传奇的Romvlvs罗马刻字系列再次重生,并以典雅、现代的风格诠释品牌的经典元素。系列永恒的独特设计,体现于雕刻在表圈上的罗马数字刻度,以及其双曲线表壳,配合弧形蓝宝石水晶镜面,形成椭圆形表壳的视觉效果。完美抛光的纵向条纹环绕“波浪形”表圈的整个周边。
2008年是昆仑表光辉的一年。品牌决心重新定位,把多年来的成就延续下去,一连推出了多个具代表性的款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海军上将杯Tourbillon 48陀飞轮腕表,以及Romvlvs Perpetual Calendar罗马刻字万年历腕表,再次肯定昆仑表在高级钟表领域的非凡技艺。
2009年,昆仑表再接再厉,展示其无穷的创意。在这一年里,昆仑表推出第二款自制机芯,为品牌历史上写下崭新的重要篇章。全新CO 007型机芯完全在品牌的工坊内设计、研发和组装而成,而Ti-Bridge腕表则是搭载这枚全新机芯的首个表款。
2010年,昆仑表隆重庆祝品牌诞生55周年、海军上将杯系列诞生半个世纪以及金桥系列诞生30周年。深厚底蕴与开拓精神的结合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2011年,昆仑表推出超卓长方形机芯的自动上链版,采用线性上链技术,并宣告这款传奇般的独特机芯迈入新的时代。
3.昆仑表—踏入21世纪的辉煌成绩
2000年,RenéBannwart荣获国际钟表博物馆授予工艺与设计类别GAIA大奖。国际钟表博物馆为表彰他对制表历史与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而向他颁发此荣誉大奖,他的成就同样反映了昆仑表的精神。
2000年1月,品牌新东主兼总裁SeverinWunderman正式上任。他是国际知名的制表业标杆人物,他的到来为昆仑表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他展现出独有的创意与才华,令公司焕发全新活力。
或许,我们可以将西元2000年定位为昆仑的新生年,在这一年,美国表界的风云人物Severin Wunderman买下了昆仑,重新构思一个接承传统,又充满新生的昆仑。
遗传自父亲的艺术气息以及母亲的管理能力,Severin Wunderman以从不熄灭的热情,不断创造奇迹。在入主昆仑之前,他将GUCCI的腕表由美国推上世界舞台,驰骋世界25年,奠定其表坛闻人的地位。带着如此的实力,2000年一月,Severin Wunderman购入昆仑,在他的主导下,开创昆仑的崭新面貌。
例如∶他以圆形为创始概念发想,所创造的Bubble系列。每个细节皆以圆形的方式表现,厚达11mm的半圆形表镜,与各式富有奇想的面盘图案,仿佛一个充满幻想故事的泡泡世界。而这款腕表,甫推出便获得国际专业腕表杂志评鉴为2000年“最佳表壳奖”之殊荣,其过人的创意巧思,令人称道。
凭藉Severin Wunderman的直觉与眼光,昆仑超越了颠峰,继续向另一个顶点迈进。
而除了热爱艺术的收藏,Severin Wunderman更成立Change a Life、Severin Wunderman Family等人道公益基金会,并赞助治疗不治之症的医学研究。同时,由于本身经历过二次大战的震撼,Severin Wunderman还发起The Children Speak to Children活动,以幸存者的见证,唤醒人们对战争的重视与过往受难者的关怀。他并结合其收藏的兴趣,为他所热爱艺术家Jean Cocteau成立博物馆,并捐出自己200多件收藏,为其推广。
在2004年12月,Severin Wunderman被封为爵士,并在2005年7月接受授勋典礼,用以向他对文化艺术贡献及充满人道救赎的精神致敬。2000年与父亲Severin Wunderman入主昆仑表,2004年接替父亲位置,成为昆仑表总裁。Michael Wunderman的目标,当然不是维持家族的成功,而是要承袭着昆仑一贯的信念,再开创出崭新的历史扉页。
正如Michael Wunderman曾说∶独特、大胆、创意与革新是昆仑表不变的理念。这也将是未来努力与坚持的唯一方向。
因为对于制表的热情。勇于大胆革新并创造趋势,让昆仑有独特的地位。而新任总裁,今年三十岁的Michael Wunderman,从十八岁开始正式接触至今,虽然已浸淫表界十多年,对于时计的热情并未变得制式,依然充满热情的想法。而这精神正符合了昆仑的家族经营模式。
因为是由单一家族所拥有及经营,反而有别于其他集团化的品牌,在设计考量上可能有的限制,昆仑在沟通上有着更大的自由度,这使得昆仑表能保有品牌的独立性与不受限的创作能量。于是,每一款出自昆仑的创作,都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或有着令人惊奇的灵感,只有具强烈独特风格的人能与之匹配。
以此为开端,Michael Wunderman希望昆仑表能够持续传达出大胆与惊喜的创意态度,并吸引所有坚持梦想,与众不同的人们,让昆仑表的强烈风格以及由内而发的积极态度,唤醒配戴者对于自身的自信与骄傲。
在Wunderman家族,前后两任的父子总裁的指导下,昆仑不只是个品牌,更是一种独特、大胆、创意与关怀的人文气息文化。
2005年,在Severin Wunderman的盛情邀请下,Antonio Calce加入昆仑表。他们联合制定了新战略,锐意征服新领域,同时忠实延续品牌赖以成功的先驱和独立精神。
2007年,Antonio Calce获提拔担任首席执行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战略家,他将肩负承前启后的使命,延续Severin Wunderman所开创的工作。
2008年6月25日,Severin Wunderman与世长辞,享年69岁。他是一位好善乐施的艺术家、文化人,凭借其大胆的作品在制表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他的言行仍受到家人崇敬,昆仑表将一如既往地延续他的使命。
2008年8月18日,昆仑表委任SergeWeinberg为新任董事会主席。他除了是已故Severin Wunderman的多年挚友,也是他的财务顾问。Serge Weinberg是投资公司Weinberg Capital Partners的创办人,他活跃于企业合并与收购领域,同时也积极开展房地产投资。他为公司带来了奢侈品行业的丰富经验。
2009年10月,昆仑表接管其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市场的分销代理商CORUM USA LLC,而Antonio Calce则获任命为这家新美国子公司的总裁。
2010年1月,在昆仑表刚迎来55周年之际,创办人RenéBannwart辞世,享年95岁。RenéBannwart以其崇高的人道价值观和美学价值观而闻名。其丰富的创意体现在昆仑表众多优异作品中,并已深深地扎根于品牌的基因之中。同年底,昆仑表的首家专卖店在香港开幕。分别位于瑞士日内瓦和中国上海的另外两家专卖店于2010年开幕。上述专卖店的开设完全符合昆仑表首席执行官Antonio Calce的经销战略,显示品牌注重选择高品质零售网络,并以分公司和代理商网络为强大后盾。
今天,品牌的首席执行官Antonio Calce将继续领导昆仑表向前迈进。Antonio Calce是一位坚定地以产品为导向、并且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凝聚力的领导者,他致力于长期推行公司于2005年所倡导的产品战略,同时以四个主要产品系列作为基础,这四个系列已成为推动品牌发展的四大台柱。通过突显品牌的历史底蕴并推出超卓非凡的产品,昆仑表的销售增长势头极其强劲。
最新消息:
2013年4月23日,中国海淀集团宣布在瑞士苏黎世正式签订合约,以8,600万瑞士法郎(约7.138亿港元),成功收购昆仑表(Montres Corum)的股权控股公司100%的股权。
“万物之表”腕上奇珍
用黄金制造手表并不新鲜,但用金币、金块制造却是昆仑表的独创。昆仑金币系列石英表“Gold Coin Quartz”全部采用未经使用的金币,种类极多,以美国金币为例,就有$2。5,$5,$10,$20共4种面额。而金块系列“Gold Lngot Quartz”更采用9999标准记重金块,有5GR、10GR、15GR共3种。除了对金币、金块的大胆尝试,1989年昆仑表厂又再一次令世人惊叹的采用探险家庇利在绿洲“Greenland ”发现的“开普约克”陨石“Cape York”为制表材料,研制庇利陨石表“Peary Meteorite ”,因材料数量有限,该系列表也限量制造,仅900只,每一只都有编号,表背还刻有铭文,显示该陨石地带的经纬度。除此之外,昆仑表厂甚至运用雀鸟羽毛制造出了手表。选材上的推陈出新将昆仑表推上另一高峰,其技艺之精湛,固然令人折服,然而其勇于尝试的精神,更可比作为钟表之造物主,无负“万物之表”的美誉。 1966年,昆仑表再度推出另一杰作--金罗马型表。此款在延用无数字表面的同时,又在表环上刻以罗马数字标志时刻,以方便阅读。这个设计再次引领潮流,成为同行纷纷仿效的典范。
其后,昆仑表陆续推出其他多种“不刻字表面”款式,均以外型独特见称,包括“海军上将型”、“金桥型”、“劳斯莱斯型”等。

㈥ 冷却塔为什么是双曲线型的

从结构上最稳定,强度高,构筑物可以采用薄壁结构,用相同的材料,能够获得最大的容积。气流顺畅,对流冷却效果好,造型美观。

冷却塔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

其冷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6)双曲线机械装置扩展阅读

冷却塔产品特点

1、可靠:外置式水轮机的独特、理性化设计,安装在冷却塔风筒外面,便于维护维修保养, 结构与传统冷却塔电机、减速箱相同,取消传统电机的机械噪音和故障率,运转平稳,可靠性高。

2、环保:外置式水轮机取代电机后,降低机械噪音和振动,减少用户能源。

3、节能:充分利用循环水系统的回水压力转换为机械能,外置式水轮机取代电机驱动,达到100%节能。

4、安全:从根本上杜绝了电机、电控和漏电烧毁损坏的故障,为安全持续运行提供了保障,可在任何需防爆的环境下安全运行。

㈦ 飞机传统导航的资料、、、材料

飞机导航系统 aircraft navigation system

图片:

feiji hang xitong
飞机导航系统(卷名:航空 航天)
aircraft navigation system

确定飞机的位置并引导飞机按预定航线飞行的整套设备(包括飞机上的和地面上的设备)。
发展概况 早期的飞机主要靠目视导航。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仪表导航。飞机上有了简单的仪表,靠人工计算得出飞机当时的位置。30年代出现无线电导航,首先使用的是中波四航道无线电信标和无线电罗盘。40年代初开始研制超短波的伏尔导航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见无线电控制着陆)。50年代初惯性导航系统用于飞机导航。50年代末出现多普勒导航系统。60年代开始使用远程无线电罗兰C导航系统,作用距离达到2000公里。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还研制出塔康导航系统,后又出现伏尔塔克导航系统及超远程的奥米加导航系统,作用距离已达到10000公里。1963年出现卫星导航,70年代以后发展全球定位导航系统。
导航方法 导航的关键在于确定飞机的瞬时位置。确定飞机位置有目视定位、航位推算和几何定位三种方法。
①目视定位:由驾驶员观察地面标志来判定飞机的位置,这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特别需要。
②航位推算:根据已知的前一时刻飞机位置和测得的导航参数推算当时飞机的位置。例如根据测出的真实空速和飞机的航向,在给定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利用航行速度三角形计算出地速(见飞行速度、仪表导航),再把地速对时间进行积分,代入起始条件——前一时刻的位置,即可得到当时的飞机位置。多普勒雷达能直接测出地速和偏流角,经过积分也可得到飞机的位置。惯性导航实质上也是进行航位推算,由惯性元件测得加速度,经过两次积分得到位置信息。航位推算是近代导航的主要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导航系统只依靠飞机上的仪器而与外界无关,且不易受无线电干扰,可进行全球导航。
③几何定位:以某导航点为基准确定飞机相对于导航点的位置,从而定出飞机的位置线(即某些几何参数如距离、角度保持不变的航迹)。再确定飞机相对于另一导航点的位置,定出另一条位置线。两条位置线的交点就是飞机所在的位置。图中示出三种位置线:相对方位角为恒值的位置线是一条通过导航点的直线;距离为恒值的位置线是以导航点为中心的圆周;到两个导航点的距离差为恒值的位置线是双曲线。也可用雷达来确定飞机的位置。

导航系统 飞机导航系统依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多种。
①仪表导航系统:利用飞机上简单仪表所提供的数据通过人工计算得出各种导航参数。这些仪表是空速表、磁罗盘、航向陀螺仪和高度表等。后来由人工计算发展为自动计算而有了自动领航仪。各种简单仪表也逐渐发展成为航向姿态系统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
②无线电导航系统:利用地面无线电导航台和飞机上的无线电导航设备对飞机进行定位和引导。无线电导航系统按所测定的导航参数分为5类:测角系统,如无线电罗盘和伏尔导航系统;测距系统,如无线电高度表和测距器(DME);测距差系统,即双曲线无线电导航系统,如罗兰C导航系统和奥米加导航系统;测角测距系统,如塔康导航系统和伏尔-DME系统;测速系统,如多普勒导航系统。作用距离在 400公里以内的为近程无线电导航系统,达到数千公里的为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1万公里以上的为超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全球定位导航则借助于导航卫星(见“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此外,利用定向和下滑无线电信标可组成仪表着陆系统。
③惯性导航系统:利用安装在惯性平台上的,3个加速度计测出飞机沿互相垂直的3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由计算机将加速度信号对时间进行一次和二次积分,得出飞机沿3个方向的速度和位移,从而能连续地给出飞机的空间位置。测量加速度也可不采用惯性平台,而把加速度计直接装在机体上,再把航向系统和姿态系统提供的信号一并输入计算机,计算出飞机的速度和位移,这就是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④天文导航系统:以天体(如星体)为基准,利用星体跟踪器测定水平面与对此星体视线间的夹角(称为星体高度角)。高度角相等点构成的位置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测定两个星体的高度角可得到两个大圆,它们的交点就是飞机的位置。
⑤组合导航系统:由以上几种导航系统组合起来所构成的性能更为完善的导航系统。

㈧ 科技馆双曲线槽的原理

双曲面可以由一转动直线绕定轴旋转形成,其经过一个截面上的交点连线为双曲线。本展品立板上所刻的就是双曲线,而且是直棒转动时在空中划出的双曲面被该板截取的双曲线,因此直棒才能正好巧妙地穿过它。

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

(8)双曲线机械装置扩展阅读:

耐火母线槽是专供消防设备的电源使用的,不能用做其他用途。因此种母线耐热性好、隔热,母线槽热能无法散发,所以不能长期满负荷使用。除耐火母线槽外,其他母线都不能长期满负荷运行。

耐火母线槽与防火母线槽的区别:耐火母线槽的外壳及隔热层采用耐高温≥1100℃的防火材料以及耐高温≥300℃的绝缘材料,该产品耐火时间有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种类,当温度达到920~1050℃的高温时才会燃烧,满负荷运行可达8小时以上。

非金属线槽所有非导电部分均应相应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做好整体连接。敷设在竖井内的线槽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线槽,按设计要求位置设防火隔堵措施。直线端的钢制线槽长度超过30m加伸缩节,电缆线槽跨变形缝处设补偿装置。

㈨ 大型机器链子含聂吗

含聂。大型机器链条是现代的链式传动装置,把一台机器所存的连接部位形成紧凑的整体,它是提高机械性能的关键部件。镀聂能够解决链条的腐蚀问题,大型机器的链子中是含有聂。大型机的链条作为一种常见得传动力的装置,通过双曲线弧的“链子”设计,减小摩擦力。

㈩ 机车车轮联动装置采用的是

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齿轮机构。在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点中,机车车轮联动装置采用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齿轮机构。机车传动装置是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上用于变换车轮和原动机的转速比和转矩比以传递动力的装置。车轮转速确定机车速度,车轮转矩产生机车牵引力。机车应充分利用原动机的最大功率以获得最大的牵引力。机车的理想牵引特性略呈双曲线关系。机车传动装置有三类:机械传动装置、液力传动装置和电力传动装置。

阅读全文

与双曲线机械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款思域后轮轴承怎么拆 浏览:40
天然气阀门井钥匙创新 浏览:702
什么地方卖吸氧器材 浏览:98
实验室化学反应装置图 浏览:793
铸造银条模具什么材质 浏览:413
轴承加工什么工艺 浏览:494
cad软件中怎么画阀门 浏览:3
骑车轴承为什么位置 浏览:320
起亚k5仪表盘怎么设置成码数 浏览:510
全铝家居哪些机械 浏览:478
托辊万向轴承总是坏掉什么原因 浏览:827
快消品用什么消防器材 浏览:129
购买维修工具箱请示 浏览:179
消防水管阀门怎么安装 浏览:83
铸造业造型线是做什么的 浏览:212
山工小传动轴承怎么卸 浏览:84
金德五金制品厂 浏览:559
轴承知识什么是防磁轴承 浏览:784
制氢氧化亚铁的实验装置原理 浏览:205
玻璃液位计阀门叫什么 浏览: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