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力的现象实验装置

力的现象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12-12 07:40:37

㈠ 如图所示为电磁学中重要的实验装置图:(1)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是______图所示的实验装

(1)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实验,也就是电动机原理实验,即是B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2)研究电流的磁效应的是奥斯特实验,即是A图所示的实验装;
(3)由于电磁感应现象中能产生电流,故该装置不需要电源,故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C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故B实验装置;
故答案为:(1)B;(2)A;(3)C;(4)B.

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 交流电,它们是每隔T=
1
f
=0.02s打一个点.
(2)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故B错误;
C、在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时,小车受到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及砝码盘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应用图象法处理加速度与质量关系实验数据时,为了直观,应作a-
1
m A
图象,故D正确;
故选D.
(3)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纸带(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由△x=at 2 可知,纸带加速度
a=
a 1 + a 2
2
=
s 3 - s 1 + s 4 - s 2
4 t 2
=
0.0830m-0.0706m+0.0892m-0.0768m
4×(0.1s ) 2
≈0.62m/s 2
(4)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平衡摩擦力;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小车所受重力平行于木板的分力大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在小车不受力时,小车已经具有一定的加速度,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因此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是C.
故答案为:(1)交流电;0.02;(2)D;(3)0.62;(4)平衡摩擦力;C.

㈢ 如图1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

(1)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可知道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说明摩擦力已经被平衡.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v 2 -
v 20
=2as可以求出:a=
v 2B
-v
2A
2L

带入数据解得:a=2.44m/s 2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图象如图所示:

v 2B
-v 2A 2L ,
(3)如图
(4)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传感器读数偏大

㈣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细线的拉力F(即

(1)实验复中认为砝码制和砝码盘的总重力G,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实验时将木板一端垫高为的是平衡摩擦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a
F
1
m
,故图象的斜率为小车质量的倒数;
(3)(3)另一位同学将本实验做了改动:每次实验时将小车上的砝码拿下放到砝码盘上,其他操作都与上面一样.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车的加速度等于a=
mg
M+m
,即小车的加速度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与砝码、砝码盘和小车总质量的比值,而
砝码、砝码盘和小车总质量不变.那么他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4)利用纸带计算小车的加速度时,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时存在误差;
故答案为:(1)平衡阻力;(2)小车质量的倒数,小车质量不再远大于悬挂物总质量;(3)是;(4)测量误差

㈤ 力的作用效果及示例

导语: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叫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下面是我为您 整理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及其示例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

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三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如放在水平面上的物理课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 射箭 时,拉弯了的弓等等都表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 说明:
(1)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这个物体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若受到了力(合力不为0)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两者都发生了改变。要根据题意判断是哪一种情况,不能盲目地下结论.

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就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例1: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1)、(2)、(3)、(4)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A.图(1)和(2)

B.图(1)和(3)

C.图(1)和(4)

D.图(2)和(3)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当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见图(1)和(2);当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点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见图(1) 和(3);当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见图(1)和(4),因此本题选C。

答案:C

例2: 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物体发生形变,小林把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细玻璃管上有刻度,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表明是由于手挤压玻璃瓶壁时,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要求只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

解析: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1,松手后细玻璃管内的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也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2,且h2小于h1。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㈥ 如下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装置.比较①③两步的操作现象,可以得出滑动摩

(1)①③实验,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同,所以两个实验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①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同,所以两个实验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两个是平衡力,所以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匀速直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才相等.

㈦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

(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小宇再内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容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木块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木块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
要避免这种现象要减小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用小车代替木块,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等.
(3)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下面挂的一个重物的重力10N;
因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即小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小车的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左右两边分别对小车的拉力为10N.因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其合力分别都是0N.
故答案为:
(1)匀速直线运动;
(2)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将木块换成小车,减小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3)10;0.

㈧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1)由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3.6N.
(2)A、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版大小,所以权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A项需要;
B、该实验中不一定需要OB水平,故B项不需要;
C、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两细线的力的大小,同时画出细线的方向即为力的方向.虽悬挂重物的细线方向确定,但大小却不知,所以要测重物重力,故C项需要;
D、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D项需要;
E、该实验中,改变拉力时,只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弹簧拉力的合力与M的重力等大反向,因此O点不用每次静止在同一位置,故E不需要;
F、该实验中AO与OB的夹角大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F不需要.
故选:ACD.
(3)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
故答案为:(1)3.6;(2)ACD;(3)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减小重物M的质量.

㈨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验证共点力的合成定则。
实验原理
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朗威DISLab、计算机、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实验器、钩码(5.76N)、小细绳等(见图4-1)。

图4-1 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实验器
实验装置图
见图4-2。

图4-2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1.将两只力传感器分别接入数据采集器,将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实验器通过十字转接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2.按照图4-2将两力传感器固定在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实验器的挂臂上,力传感器测钩指向实验器力矩盘的圆心,且与力矩盘中心垂线呈45°夹角,两力传感器测钩延长线相互垂直;
3.将两条细绳拴在测钩上,细绳的另一端在力矩盘的圆心处打结拴在一起;
4.观察软件中两个力传感器窗口,点击“调零”,使传感器窗口示数为0;
5.在细绳的打结处向下方引出另一细绳,并挂上钩码;
6.调整实验器的力矩盘,使挂钩码的细线与力矩盘下方的0°重合;
7.打开“计算表格”,定义变量“g”为常量5.76,定义变量“q”代表角度值,使用“点击记录”,记录所测数据;
8.顺时针转动力矩盘,在转动角度分别为10°、20°、30°、45°时,依次记录所测数据并输入对应的角度值;
9.点击“公式”,考虑到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关系,输入自由表达式“F5=g*Cos((45-q)*pi/180)”,表示“F1的理论值”;输入自由表达式“F6=g*Sin((45-q)*pi/180)”,表示“F2的理论值”;
10.比较实测值与理论值,发现二者接近(见图4-3),验证了力的合成定则。

图4-3 力的合成实验结果
建议:
1.在表格中输入实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计算公式,观察计算结果。
2.可以接入第三只力传感器替代钩码的重力,重新做上述实验。
3.调整力传感器在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实验器挂臂上固定方向,用实验器附带的滚轴替换测钩,使用配套的标准木块,即可进行力的分解实验(图4-4)。

㈩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

(1)由△x=aT2,有:
a=

x23?x12
T2
=
(3.68?3.52)×10?2
0.12
=0.16m/s2
(2)①根据表中数据,在表格中作出画出a-F图象如图所示专.12;
由题意可知,5个相同的砝码的质量为0.25kg,砝码盘质量m0=0.05kg;
因此小车的质量M=0.5-0.25-0.05=0.2kg;
故答案为:
(1)0.16;
(2)①a-F图象如上;②0.2.

阅读全文

与力的现象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餐厅纸巾生产设备需要多少钱一套 浏览:987
电冰箱制冷系数测量实验装置 浏览:472
电动车前工具箱怎么换 浏览:431
11年捷达车空调不制冷怎么回事 浏览:878
用cad画五金制品难吗 浏览:799
广东直销美容仪器怎么样 浏览:95
人防密闭阀门套什么定额 浏览:537
老款思域后轮轴承怎么拆 浏览:40
天然气阀门井钥匙创新 浏览:702
什么地方卖吸氧器材 浏览:98
实验室化学反应装置图 浏览:793
铸造银条模具什么材质 浏览:413
轴承加工什么工艺 浏览:494
cad软件中怎么画阀门 浏览:3
骑车轴承为什么位置 浏览:320
起亚k5仪表盘怎么设置成码数 浏览:510
全铝家居哪些机械 浏览:478
托辊万向轴承总是坏掉什么原因 浏览:827
快消品用什么消防器材 浏览:129
购买维修工具箱请示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