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实验装置图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2-12-10 14:12:03

㈠ 生物必修一实验汇总

位置不够,给我邮箱,我给你发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 镜头长短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细胞数量
低倍镜 小 短 亮 小 多
高倍镜 大 长 暗 大 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研磨过滤 组织样液 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 摇匀
水浴加热 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 浸泡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 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 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 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 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 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
滴加碘液 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过程: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盐酸水解 冲洗涂片 染色 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实验四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
(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2)观察线粒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五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小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卵壳膜、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
扩散:某种物质的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
(二)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红墨水;250mL烧杯,长颈漏斗,铁架台,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东卵壳膜、透析膜),棉线。
(三)方法步骤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装置A 装置B
实验现象 蒸馏水颜色 变蓝 不变
长颈漏斗液面变化 下降 上升
结果分析 长颈漏斗中的铜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玻璃纸进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 水可以通过玻璃纸向漏斗内扩散,而蔗糖和红墨水的染料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
(四)讨论
如果将玻璃纸换成塑料膜,装置A、B中的蒸馏水的颜色将都不发生变化。原因是因为塑料膜不是半透膜。

实验六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常用的化学试剂:0.3g/mL蔗糖溶液。(试剂浓度越高,发生现象就越明显。但如果试剂浓度过高,则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滴入蔗糖溶液 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滴入清水 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
(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液 2 mL 2 mL 2 mL
2 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 60℃左右的热水中 沸水中 冰块中
时间 5min 5min 5min
3 注入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4 振荡摇匀保持各自的温度 5 min 5 min 5 min
5 加入碘液 1滴 1滴 1滴
6 观察颜色变化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二)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序 项目 试管
1 2 3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注入蒸馏水 1mL
3 注入5%氢氧化钠溶液 1mL
4 注入5%盐酸溶液 1mL
5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6 保温60℃时间 5min 5min 5min
7 注入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8 隔水煮沸 1min 1min 1min
9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无 无

三、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实验八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2产生情况。
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二、实验过程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2、检测CO2的产生
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
甲 乙

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CO2的产生;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装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锥形瓶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
装置乙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的目的是是空气中残余的O2消耗尽。
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3、检测酒精的产生
A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不变。
B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变灰绿色。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产生酒精,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实验九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剪碎叶片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目的是破坏叶表皮、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使研磨充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绿叶中的各种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各种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二、实验步骤
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研磨绿叶,同时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过滤得到色素滤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⑤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以免滤液挥发。④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目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二三次)。⑤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四、实验结果
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
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
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通常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说明: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的也是③叶绿素a;含量最少(色素带最窄)的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慢的是④叶绿素b;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①胡萝卜素和②叶黄素,最近的是③叶绿素a和④叶绿素b。

实验十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用含酚酞的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以紫红色出现的深度,模拟物质扩散进细胞的快慢。
二、方法步骤
将琼脂块切成三种正方形——用NaOH浸泡10min——观察各块切面上NaOH的深度。
三、实验结论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四、相关知识
制约细胞体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两者成反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越大。二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细胞中二者体积之比一般为1/3,细胞核所含遗传信息有一定限度,对细胞活动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三是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受细胞体积制约,细胞体积过大,会影响物质流动速度,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就不能灵敏地控制和缓冲。
《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
(一)走近细胞
一、 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较小(1—10um) 较大(10--100 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 植:根、茎、叶
细胞 组织 分泌 器官 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 病毒
系统(动) 个体 单细胞 种群 群落
泌尿、生殖 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 Ⅰ号
生态系统 生产者 生物圈
生物因素 消费者 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 细胞学说 2.1859年 达尔文 进化论 3.1866年 孟德尔 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 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 元素组成 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 氨基酸 (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 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 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 ○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 N 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1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M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 N×α-(N-M)×18 ;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 C、H、O、N、P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
碱基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糖类 C、H、O 单糖 核糖C5H10O5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脂质 C、H、O
有的 还有N、P 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 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鸡蛋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花生
还原糖 班氏(加热)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五、无机物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结合水4.5%
自由水95% 部分水和细胞中
其他物质结合。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小结

化合 有机组合 分化
化学元素 化合物 原生质 细胞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 : 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 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 基质: 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 细胞质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 细胞器 差速离心:美国 克劳德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植物和某
些原生动物 动植物 动物低等植物
形态 椭球形、棒形 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囊泡、扁平囊 网状 椭球形粒状小体
结构 双层膜,有少量DNA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 没有膜结构
嵴(T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 基粒(类体)、基质(片层结构)、酶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液泡膜、细胞液 蛋白质、RNA、和酶 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分泌,
成细胞壁 提供合成、运输条件 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 在核仁
形成

△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三、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 帕拉德
有机物、O2
叶绿体 线粒体
能量、CO2

基因调控 初步合成 加工 修饰
细胞核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胞外
氨基酸 肽链 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 + 细胞膜 + 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四、细胞核 = 核膜(双层) + 核仁 + 染色质 + 核液

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DNA 螺旋
○ + = 核小体(串珠结构) 染色质 30nm纤维
组蛋白 非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 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二、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对应 功能的存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1.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六、总结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 特性 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㈡ 急求 “家兔胸膜腔内压的测定”生理实验的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 呼吸运动的调节[目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各种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从而了解其作用机理。[原理] 呼吸运动能够有节律地进行,并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调节的结果。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作用于中枢和外周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血液中CO2分压、O2分压、H+浓度的改变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调节,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实验动物] 兔[器材及药品] Pclab多媒体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 (或呼吸换能器),保护电极、手术器械、兔手术台、注射器、铁支架、玻璃分针、气管插管、橡皮管 (50 cm长)。2%戊巴比妥钠(或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盐酸、碳酸钙、钠石灰、线。[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前准备 1.取家兔一只,称重,麻醉 (剂量同“实验十五”) 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剑突腹部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并穿线备用。 2.分离出气管,在2~3气管环处,作一“T”型切开,插入气管套管。 3.剑突软骨分离术:切开剑突部位的皮肤,并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 cm的切口,细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并暴露剑突软骨与骨柄,剪断剑突骨柄。(如图32所示) 注意:不能剪得过深,以免伤及其下附着的膈肌。此时剑突软骨与胸骨完全分离。提起剑突,可见剑突随膈肌的收缩而自由运动。 4.用缚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于剑突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则连至张力传感器的金属弹片上,线与腹部垂直,并使张力合适(如图33所示)。 5.张力换能器插头接在任一通道 (若呼吸、血压、心电同时测,则一道为呼吸,二道为血压,三道为心电,四通为刺激标记)。选择通道采样内容为“呼吸”,设定参数:显示模式:连续记录;输入方式:DC;触发方式:刺激器触发;刺激模式为单刺激;放大倍数:500~1000倍;采样间隔为2~5 ms。调节放大倍数及X、Y轴压缩、扩展比,呼吸曲线合适后,进入“写盘”状态。 二、观察项目(每一项需打标记,请按“标记”按钮逐一添加) 1.记录正常的呼吸运动曲线,分清吸气相和呼气相。 2.窒息:堵塞气管套管20秒,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3.增大无效腔:将长约50 cm的橡皮管接到气管套管上,增大无效腔,呼吸运动有何变化? 图32 游离剑突软骨的方法 图33 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装置 4. 缺O2:将与气管套管相连的胶管与装有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相连 (瓶内存有一定量空气),呼出的CO2被吸收,在PCO2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缺O2对呼吸的影响。 5. 增加吸入气中CO2浓度:将装有碳酸钙的广口瓶与气管套管相连,然后向瓶内滴人盐酸,使动物吸人过量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肺牵张反射:剪断右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再结扎并剪断左侧迷走神经的离中端,呼吸运动有何变化? 以不同刺激强度刺激该迷走神经向中端,呼吸运动有何变化? 7. 采样“停止”,注意换名存盘,并编辑、打印输出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1. 剪开气管进行插管时,应注意止血,并将气管内分泌物清理干净再插管。 2. 用保护电极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时,一定先检查刺激器的输出,并调整刺激强度。 3. 每项实验前均应有正常呼吸曲线为对照,各项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出现效应后立即停止实验十二 胸内压的测定[目的] 学习胸膜腔内压 (简称胸内压) 的直接测定方法,观察动物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内压的变化,了解其胸内压的产生机理。[原理]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吸气时增大,呼气时减小,但始终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主要由肺的回缩力所产生。胸内负压的存在是保证呼吸运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紧闭口鼻呼吸时,胸内压可高于大气压。穿刺胸腔,胸膜腔密闭性破坏,则胸内负压消失,形成气胸,肺组织萎缩。[实验动物] 兔[器材及药品] Pclab多媒体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或呼吸换能器)、保护电极、手术器械、兔手术台、注射器、铁支架、玻璃分针、胸内套管 (连一“U”形水检压计,内装有带颜色的水)、2%戊巴比妥钠(或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方法与步骤] 1. 利用做完实验十八的动物,于右侧腋中线与第4~5肋间隙交点处,沿肋骨上缘,剪毛切开皮肤,插入连有水检压计的胸内套管,当水检压计水柱随呼吸运动上下波动时,说明针头已进入胸膜腔,应停止进针,并固定在这一位置 (如图34所示)。 图34 兔胸内压测定装置 注意:穿刺时,胸内套管尖端应朝向头侧,首先用较大力量穿透肌肉,然后控制进针力量,用手指抵住胸壁,防止刺入过深。 (1) 观察胸内负压与呼吸运动变化的关系,记录平静呼吸时胸内负压的数值。 (2) 堵塞气管套管使呼吸运动加强,记录其胸内压的数值。 (3 自腹中线剖开,推开腹腔脏器,露出膈肌,观察膈肌随呼吸运动的变化。 (4) 剪开右前胸皮肤,切断肋骨造成人工开放性气胸,观察胸内压的变化。 (5) 打开胸腔,找到膈神经 (在心基部),电刺激膈神经观察膈肌运动情况。 [注意事项] 插胸内套管时,切口不宜太大,动作要迅速,以免空气漏人胸膜腔过多。若穿刺较深而未见水柱波动,应转动一下胸内套管或变换角度或拨出看套管是否被堵塞。

㈢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题

做七年级下册生物的实验练习题要认真,学会洒脱;出错要少,检查要多;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的实验题,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题目
1、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鱼肋骨经过煅烧后,剩余下的是__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_有关。

(2)骨的脱钙实验证明骨中含有___ 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有关。

2、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实验中,从纱布包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

质,此物质是 ,遇碘液变为 ;纱布中黄白色的胶状物质是 ;

挤压花生种子后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印迹,说明食物含有

4、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问题:

(1)探究时有玉米、花生和葡萄三种食物供选择,你认为应当选择______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

(2)探究时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探究过程中,除食物外,所有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______,排除 其它 因素的干扰.尽量减少能量损耗的目的是为了______,使得到的能量数值更准确.

(4)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需设置平行重复实验,取实验数据的______值.

5、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 ,会觉得有甜味。根据这种变化,某兴趣小组提出了有关馒头在口腔中消化的问题,并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馒头的消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做出假设: 。

制定计划:该小组对馒头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① 1号试管:馒头碎屑 + 唾液,充分搅拌;

② 2号试管:馒头碎屑 + 清水,充分搅拌;

③ 3号试管:馒头块 + 唾液,不搅拌。

3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请回答:

(1)探究“馒头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

色的试管是__ ____。 (2)探究“馒头的消化与唾液有关”时,应选取____ 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色的试管是__ 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支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其中的

淀粉已被 酶分解,

(3)将试管放到37~C温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

由以上两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结论:



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3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请

回答:

(1)探究“馒头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

色的试管是__ ____。

(2)探究“馒头的消化与唾液有关”时,应选取____ 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色的试管是__ 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支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其中的

淀粉已被 酶分解,

(3)将试管放到37~C温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

7、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2)实验中用湿纱布包住小鱼腮部的目的是 (3)右图是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图中a是

血管,b是 血管, c是 血管。

8、某同学为验证心输出量与运动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选取一名运动员和一名

普通人,在不同状态下测得脉搏如下表:

(1)该普通人在运动后的心率是 /分。 (2)该运动员在安静时的心动周期是 秒。

(3)若运动前两人的心脏每分输出量5600mL,运动后都达到了14000mL,测普通人运动后的每搏输出量是 mL,运动员运动后的每搏输出量是mL。

(4)通过比较可知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 来提高每分输出量。

9、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图中①模拟 ,③模拟 ,序号 模拟人的隔膜 模拟人体的胸廓。

(2)图1模拟的是人体的 过程,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

胸廓的 径增大;图1模拟的是人体的 过程,

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

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 径的变化。

10、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A、B两缸内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能少于5只).

c.在A缸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

d.保持A



B

两缸内水温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C设计的是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

(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5只”,是为了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预测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 (早或迟)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

比B缸 (长或短).

(5)根据预测可得出结论:甲状脉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11、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玉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作实验;

②向清水中加入食醋,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的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1)实验中小玉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做出的假设是:______.

(3)小玉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______.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______.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境中

(5)根据小玉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有人认为只要用-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______.

12、今春以来,我市近郊一养鱼专业村,村民们不断发现鱼塘里的鱼大面积集群死亡,为了弄清鱼的死亡原因,有人便拨打了晚间新闻热线,求助相关部门.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的原

因是鱼塘的水质变坏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这样的水质是否适合鱼的生存.

(1)若你提出的问题是: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

(2)你作出的假设是:

(3)你的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为 。

(4)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补充完整你将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

鱼盆,甲盆盛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

(5)你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6)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为:

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 .

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

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

13、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1)提出的问题: ?(2分)

(2)做出假设: 。(2分)

(3)实验方案:

①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②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③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④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交做好记录。

(4)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

②从实验结果能否得出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答: 。

③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等量的 。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设置 。

1、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鱼肋骨经过煅烧后,剩余下的是__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_有关。

(2)骨的脱钙实验证明骨中含有___ 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有关。

2、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实验中,从纱布包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

质,此物质是 ,遇碘液变为 ;纱布中黄白色的胶状物质是 ;

挤压花生种子后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印迹,说明食物含有

4、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问题:

(1)探究时有玉米、花生和葡萄三种食物供选择,你认为应当选择______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

(2)探究时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探究过程中,除食物外,所有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______,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尽量减少能量损耗的目的是为了______,使得到的能量数值更准确.

(4)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需设置平行重复实验,取实验数据的______值.

5、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 ,会觉得有甜味。根据这种变化,某兴趣小组提出了有关馒头在口腔中消化的问题,并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馒头的消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做出假设: 。

制定计划:该小组对馒头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① 1号试管:馒头碎屑 + 唾液,充分搅拌;

② 2号试管:馒头碎屑 + 清水,充分搅拌;

③ 3号试管:馒头块 + 唾液,不搅拌。

3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请回答:

(1)探究“馒头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

色的试管是__ ____。 (2)探究“馒头的消化与唾液有关”时,应选取____ 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色的试管是__ 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支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其中的

淀粉已被 酶分解,

(3)将试管放到37~C温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

由以上两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结论:



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3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请

回答:

(1)探究“馒头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

色的试管是__ ____。

(2)探究“馒头的消化与唾液有关”时,应选取____ 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色的试管是__ 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支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其中的

淀粉已被 酶分解,

(3)将试管放到37~C温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

7、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2)实验中用湿纱布包住小鱼腮部的目的是 (3)右图是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图中a是

血管,b是 血管, c是 血管。

8、某同学为验证心输出量与运动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选取一名运动员和一名

普通人,在不同状态下测得脉搏如下表:

(1)该普通人在运动后的心率是 /分。 (2)该运动员在安静时的心动周期是 秒。

(3)若运动前两人的心脏每分输出量5600mL,运动后都达到了14000mL,测普通人运动后的每搏输出量是 mL,运动员运动后的每搏输出量是mL。

(4)通过比较可知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 来提高每分输出量。

9、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图中①模拟 ,③模拟 ,序号 模拟人的隔膜 模拟人体的胸廓。

(2)图1模拟的是人体的 过程,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

胸廓的 径增大;图1模拟的是人体的 过程,

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

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 径的变化。

10、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A、B两缸内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能少于5只).

c.在A缸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

d.保持A



B

两缸内水温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C设计的是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

(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5只”,是为了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预测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 (早或迟)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

比B缸 (长或短).

(5)根据预测可得出结论:甲状脉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11、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玉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作实验;

②向清水中加入食醋,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的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1)实验中小玉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做出的假设是:______.

(3)小玉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______.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______.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境中

(5)根据小玉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有人认为只要用-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______.

12、今春以来,我市近郊一养鱼专业村,村民们不断发现鱼塘里的鱼大面积集群死亡,为了弄清鱼的死亡原因,有人便拨打了晚间新闻热线,求助相关部门.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的原

因是鱼塘的水质变坏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这样的水质是否适合鱼的生存.

(1)若你提出的问题是: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

(2)你作出的假设是:

(3)你的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为 。

(4)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补充完整你将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

鱼盆,甲盆盛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

(5)你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6)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为:

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 .

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

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

13、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1)提出的问题: ?(2分)

(2)做出假设: 。(2分)

(3)实验方案:

①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②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③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④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交做好记录。

(4)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

②从实验结果能否得出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答: 。

③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等量的 。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设置 。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题参考答案
1、(1)无机盐 硬度 (2)有机物 柔韧度(或弹性)

2、(1)灰白色 无机物(或钙盐) 脆硬

(2)气泡 有机物(或蛋白质) 柔韧

3、淀粉 变蓝 蛋白质 脂肪

4、(1)玉米、花生;利于燃烧;

(2)不同的食物所含能量不同;

(3)变量,减少误差;

(4)平均

5、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1)___①③________ ,__ ③ ____。

(2)___①②______ ,__ ② ____,_____ 淀粉未被分解,遇碘变蓝 ,

__ 唾液淀粉酶__。

(3)目的是 模拟口腔温度 。

得出结论:馒头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

6、(1)___①③________ ,__ ③ ____。

(2)___①②______ ,__ ② ____,_____ 淀粉未被分解,遇碘变蓝 ,

__ 唾液淀粉酶__。

(3)目的是 模拟口腔温度 。

7、(1)色素 (2)保证鱼的正常呼吸

(3)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血液流动的方向,总是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流向静脉。

8、(1)140;

(2)1;

(3)100;140;

(4)每搏输出量.

9、(1)气管 肺 ④ ② (2)吸气 收缩 上下 (3)左右径

10、(1)甲状腺激素;

(2)对照实验;A和B;

(3)偶然性;

(4)早;短.

11、(1)酸雨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吗?

(2)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3)没有

(4)A

(5)酸雨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6)不行 因为一粒种子在萌发、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偶然性,不能说明问题

12、(2)该村鱼塘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

(3)水质

(4)若干条健康的该村所养殖的鱼

(5)①取两个养鱼盆,在注入该村鱼塘水质的甲盆中放入若干条健康鱼,在注入适合鱼健康生活的水质的乙盆中放入等量的健康鱼,并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养殖。②观察鱼的生活状况。

(6)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13、(1)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㈣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讨论

方法】

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

(1)家兔呼吸运动(气道压力法)记录装置见图7-17-1。将呼吸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

(2)呼吸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第4通道(亦可选择其它通道)。

(3)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参数设置。

① 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呼吸”或“自定义实验项目”菜单中的“呼吸运动调节”。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10cmH2O(或12.5ml),采样频率800Hz,扫描速度 1s/div。连续单激激方式,刺激强度5~10V,刺激波宽2ms,刺激频率30 Hz。

② PcLab和MedLab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常用生理学实验”或“文件”

菜单“打开配置”中的“呼吸记录”项目。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通道放大倍数1000,直流耦合(下限频率DC),上限频率40Hz,采样间隔1ms;串刺激方式,波宽2ms,刺激强度5~10V,时程1s,频率30 Hz。

③ 呼吸换能器定标 在实验前,实验室已将呼吸换能器与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组成的记录测量系统进行了定标,如果没有定标,请按下列步骤对系统进行定标:吸换能器与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时间常数直流耦合方式,换能器的测压口用胶管与水检压计连接,用注射器从水检压计排气口向检压计水内注入空气,使水检压计的水柱上升至10cm水柱,用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压力线,调节灵敏度(或放大倍数),使信号有合适的幅度,在记录界面上选择压力线,打开定标(或单位修正)对话框,输入与压力线对应的压力数值,选择“单位”cmH2O,在“确定”后,系统的定标就完成了,在记录界面可通过测量工具直接读出记录的压力数据。流量定标(略)。

2.手术准备(参见第四章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第四节 实验动物手术)

(1)麻醉固定 家兔称重后,200g/L氨基甲酸乙酯按1g/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手术 用粗剪刀去颈前部兔毛于水盆中,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8cm,直至下颌角上1.5~2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两侧鞘膜内的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下穿线备用。用止血钳分离气管,在气管下穿两根粗棉线备用。

(3)气管插管 在环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形剪口,用棉签将气管切口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用一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野。

【模拟实验操作方法】

1.模拟实验窗口(图6-2-10) 家兔:家兔颈部气管插管,一通气口用胶管连接呼吸换能器,家兔呼吸运动用仿真记录仪显示。

2.手术刀 鼠标点击手术刀并拖动至家兔颈部释放,启动气管插管录像,录像结束,记录仪描记家兔气道压力变化曲线。

3.仿真二道记录仪 第一道记录家兔气道压力变化曲线,第二道记录实验项目标记。仿真记录仪面板设灵敏度、位移、纸速调节按钮,面板设数字显示框,分别显示记录仪第一道灵敏度、气道压力、呼吸频率、实验项目标记。

4.注射器 鼠标器点击注射器拖动至家兔耳部上方释放,向输入框输入药品剂量,点击确定,药品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入。呼吸运动因药物作用而发生变化。药品剂量:2%乳酸 2ml。

5.CO2气球、N2气球、胶管拖动至气管插管图气管插管开口处释放,呼吸运动发生变化。

6.鼠标点击手术刀并拖动至家兔颈部神经解剖图的神经上方释放,可先后切断二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发生变化。

7.测量按钮 按测量按钮,仿真记录仪显示所做实验项目的实验曲线,仿真记录仪面板按钮变为图标按钮,有放大、缩小、压缩、扩展、定位五个图标按钮,分别可使仿真记录仪内的实验曲线纵向放大或缩小,横向压缩或扩展,定位图标按钮可使所选记录曲线处的位置移到仿真记录仪左边框位置。

8.测量状态 在测量状态下,鼠标器在仿真记录仪内移动,可对实验曲线进行测量,并从仿真记录仪的面板数字显示框“压力”和“Time”中读出气道压力和呼吸周期时间。在曲线上点击,可测量相对值。拖动仿真记录仪面板上的滚动条,可使实验曲线左右滚动,显示前后实验数据曲线。

9.窗口内容和可操作控件均有提示。窗口提示栏右设置“返回”按钮,鼠标点击“返回”按钮,程序返回到模拟实验窗口。

图6-2-10 呼吸运动调节模拟实验窗口

【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呼吸曲线: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辨认曲线上吸气、呼气的波形方向(注意:下列每一实验项目前必须先等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

2.观察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长胶管接至气管插管开口处使家兔无效腔增大,观察与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3.观察缺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使用N2气囊,给动物吸入含有较高浓度N2气的空气以造成部分缺O2,观察与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4.观察吸入气中CO2 含量增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同上法用CO2气囊,使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CO2,观察与记录呼吸运动。

5.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 乳酸溶液2ml,使血液中[H+]增加,观察血液酸碱度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观察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分别观察和记录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和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变化。

㈤ 动物的运动性,记忆性试验怎么做

我有,要的话,留下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在非临床有效性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为学试验研究药物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人和动物的内部心理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刺激反应来推测脑内发生的过程,对脑内记忆过程的研究只能从人类或动物学习或执行某项任务后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他们的操作成绩或反应时间来衡量这些过程的编码形式、贮存量、保持时间和它们所依赖的条件等等。学习、记忆实验方法的基础是条件反射,各种各样的方法均由此衍化出来。目前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记忆研究的行为学方法,各有优缺点。现将常用的动物学习、记忆实验方法简述如下。
一、抑制性(被动)回避
在记忆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动物模型就是抑制模仿活动或学习习惯。被动回避实验通过动物学会去掉某种特定的行为而逃避某种讨厌的事情。
1. 跳台实验
原理:在一个开阔的空间,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边缘与角落里活动。在方形空间中心设置一个高的平台,底部铺以铜栅,铜栅通电。当把动物放在平台上时,它几乎立即跳下平台,并向四周进行探索。如果动物跳下平台时受到电击,其正常反应是跳回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多数动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铜栅上,受到电击后又迅速跳回平台。
观察指标:首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一定时间内受电击的次数(错误次数),24小时后受电击的动物数、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一定时间内的错误总数。
优缺点:简便易行,根据试验设备的不同,一次可同时试验多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既可观察药物对记忆过程的影响,也可观察对学习的影响。有较高的敏感性,尤适合于药物初筛。缺点是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如需减少差异或少用动物,可对动物进行预选或按学习成绩好坏分档次进行试验。
2. 避暗实验
原理:利用小鼠或大鼠具有趋暗避明的习性设计的装置,一半是暗室,一半是明室,中间有一小洞相连。暗室底部铺有通电的铜栅。动物进入暗室即受到电击。
观察指标:首次受电击的潜伏期、24小时后进入暗室的动物数、潜伏期、一定时间内受电击的次数。
优缺点:简便易行。根据需要设计反应箱的多少,同时训练多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以潜伏期作为指标,动物间的差异小于跳台法。对记忆过程特别是对记忆再现有较高的敏感性。缺点是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如需减少差异或少用动物,可对动物进行预选或按学习成绩好坏分档次进行试验。
3. 两室实验
原理:啮齿类动物在一个开阔的领域,喜欢进入墙壁内的任一凹陷处并藏在那里。将它们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盒子通过一个小口与一个小暗室相连,动物可以迅速发现暗室的入口并进入到暗室中,然后它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暗室中。记录动物呆在明室和暗室中的时间,第一次进入到暗室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并将动物从一个室进入到另一个室的次数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观察指标:动物在大室与小室内的时间。
优缺点:简便易行,适用于初筛药物。缺点是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
4. 向上回避实验
原理:许多种类动物都具有向上性,即将动物放在倾斜的表面时,动物有向高处定向移动的趋势。当把大鼠或小鼠一头朝下放在斜板上,它们一定会转过头,迅速地向上爬。
观察指标:潜伏期。
优缺点:向上回避实验为现有的抑制性(被动)回避方法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补充形式。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于药物或手术导致的感觉—运动协调能力减弱的动物,而其他的抑制性(被动)回避方法对这些动物可能都不适合。
二、主动回避实验
主动回避学习是一种基本的行为现象。正如在其他行为学仪器条件下动物通过对厌恶刺激前的条件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学会控制非条件刺激的应用。回避学习的第一步通常是逃避,由此成为终止非条件刺激的一个反应。研究者认为主动回避实验主要反应了动物的非陈述记忆的能力。
1.跑道回避
原理:在简单的回避环境条件中,加以有特征的使动物逃避危害的难度。直接的回避环境为一个固定的动物可以穿过的斜坡。动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安全区以后,就可以避免受到电刺激。
观察指标:动物在第一天训练和第二天测试的两天中到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未能到达安全区)。
优缺点:简单易行,但动物的反应差异性较大,只能用于初筛实验。
2. 穿梭箱回避实验(双路穿梭箱)
原理:与跑道回避相比,穿梭箱回避(双路穿梭箱)更加困难。由于在实验期间实验者不必触摸动物,因此穿梭箱更容易自动控制。
观察指标:动物在第一天训练和第二天测试的两天中到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未能到达安全区)。
优缺点:优点是在实验期间实验者不必触摸动物,因此穿梭箱更容易自动控制,从动物的反应次数也能了解动物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缺点是由于缺乏永久的安全区、缺乏单一的仪器反应,具有变化性的逃避程度及过多的情绪因素。
3.爬杆法
该装置由一竖着的木杆和电栅底板组成。电击为非条件刺激,某种信号为条件刺激,动物在电栅底受到电击一定时间内爬杆为逃避反应,给以条件刺激未受到电击前即行爬杆为主动回避反应,此法适用于大鼠或小鼠。
三、辨识学习
在以上所述的实验方法中,动物对于刺激条件无法选择,它们只能有一种条件刺激。以下介绍的方法描述了用于辨识不同刺激形式的特殊技术。这些实验既可以称为同时辨识模式,也可以称作连续辨识模式。
1. T型迷宫实验
原理:最简单的辨识学习是动物对两个对称刺激的区别,刺激强度不同可以引起对称刺激结果的不同。T型迷宫实验的方式很多。
观察指标:动物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每次探索和前一次不同臂的比例。
优缺点:优点是T型迷宫未提供奖惩条件,完全是利用动物探索的天性,因此能最大可能的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混杂因素。缺点是啮齿动物有天生的偏侧优势,即动物在T型迷宫中更偏向于一边走(左边或右边),而且这种现象存在种系差异以及性别差异。
由于动物每次转换探索方向时都需要记住前一次探索过的方向,因此T型迷宫实验能很好的测验动物的工作记忆,从而测定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和T型迷宫类似的还有Y型迷宫,其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方案和Y型迷宫都十分相似,只是把迷宫的形状由T型换成Y型。
2. Barnes迷宫实验
原理:动物利用提供的视觉参考物,有效确定躲避场所的臂所在的部。Barnes迷宫由一个圆形平台构成,在平台的周边,布满了很多穿透平台的小洞。平台的直径、厚度以及洞口宽度根据实验动物不同而不同。洞口数目由实验者习惯而定,一般为10到30个。在其中一个洞的底部放置有一个盒子,作为实验动物的躲避场所;其它洞的底部是空的,试验动物无法进入其中。实验场所和其它迷宫实验场所类似,要求能给实验动物提供视觉参考物。实验方案根据实验者的习惯以及不同的实验要求而定,每次训练后都用70%的酒精进行清洗,并变换正确的洞口,但洞口的空间位置不变,以防止动物通过嗅觉而找到洞口。Barnes迷宫一般采用强光、噪声以及风吹等刺激作为实验动物进入躲避洞口的动机。
观察指标:测定动物对于目标的空间记忆能力。实验时把实验动物放置在高台的中央,记录实验动物找到正确洞口的时间,以及进入错误洞口的次数以反应动物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也可以通过记录动物重复进入错误的洞口数来测量动物的工作记忆。
优点:不需要食物剥夺和足底电击,因此对动物的应激较小。实验对于动物的体力要求很小,能最低限度的减少因年龄因素所致的体力下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需时间较少,整个实验能在7~17 天内完成。能防止动物凭借气味来完成实验。
3. 放射状迷宫实验
原理:大鼠利用房间内远侧线索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有效地确定放置食物的臂所在部位。放射状臂形迷宫可以用于大鼠空间参照记忆和工作记忆的研究。参照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许多期间/天内都是有用的,并且通常在整个实验期间都是需要的。而工作记忆过程与参照记忆过程不同,它只有一个主要但暂时的信息,由于迷宫内所提供的信息(臂内诱饵)仅对一个实验期间有用,而对后续实验无用,大鼠必须记住在延迟间隔期内(分钟到小时)内的信息。在臂形迷宫中作出正确选择以食物作为奖赏。
优缺点:适合于测量动物的工作记忆和空间参考记忆,并且其重复测量的稳定性较好。但有些药物(苯丙胺),可以影响下丘脑功能或造成食欲缺乏,影响迷宫中所采用的食欲动机,因此动物就不能很好的完成迷宫实验。
4. Morris水迷宫实验
原理:一种小鼠、大鼠能够学会在水箱内游泳并找到藏在水下逃避平台的实验方法。由于没有任何可接近的线索以标志平台的位置,所以动物的有效定位能力需应用水箱外的结构作为线索。迷宫由圆形水池、自动摄像及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图像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主要由摄像机、计算机、图像监视器组成,动物入水后启动监测装置,记录动物运动轨迹,试验完毕自动分析报告相关参数。
检测指标:实验程序包括:(1)定位航行实验(place navigation),用于测量小鼠对水迷宫学习和记忆的获取能力。实验历时4天,上、下午各训练1次,共计8次。实验观察和记录小鼠寻找并爬上平台的路线图及所需时间,即记录其潜伏期和游泳速度。(2)空间搜索实验(spatial probe test),用于测量学会寻找平台后,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保持能力。定位航行实验结束后,撤去平台,从同一个入水点放入水中,测其第一次到达原平台位置的时间、穿越原平台的次数。
优缺点:Morris水迷宫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较为客观的学习记忆功能评价方法。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记忆学习能力。水迷宫与放射臂状迷宫相比较的主要优越性在于①在水迷宫中,动物训练所需的时间较短(1周),而臂形迷宫则需要几周的训练时间;②迷宫内的线索,例如气味可以被消除掉;③大的剂量-效应研究可以在一周内进行;④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图像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这就能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制成相应的直方图和运行轨迹图,便于研究者对实验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用来研究有关大鼠运动或动机问题;⑤动物在实验中可以不禁食。从理论上讲,水迷宫实验是一个厌恶驱动的实验而臂形迷宫实验是食欲驱动的实验。
四、结语
目前对于学习记忆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各种学习记忆的理论不断涌现。按照这些理论而设计的动物模型也不断出现。而各种先进实验技术如神经电生理技术的LTP、ERP和脑成像技术的fMRI都被应用于学习记忆的研究中,给学习记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如何把传统的行为学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技术相结合,为学习记忆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是今后进行学习记忆的行为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㈥ 给几个动物仿生学例子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白蚁不仅使用胶粘剂建筑它们的土堆,还可以通过头部的小管向敌人喷射胶粘剂。于是人们按照同样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块干胶炮弹。 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我国纺织科技人员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一种KEG保温面料,并具有防风和导湿的功能。 根据响尾蛇的颊窝能感觉到0.001℃的温度变化的原理,人类发明了跟踪追击的响尾蛇导弹。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人类根据鸡蛋的薄壳设计发明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房屋,人们又模仿袋鼠研制出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贝壳制成外壳坚固的坦克`````` 、平台建筑群:热带无刺蜂用蜂蜡建筑蜂巢,层层叠叠结合在一起,通常有40层,外表看起来就像是电影《星球大战》中的航天飞船,能够安置10万户"居民"。 7、带空调的古堡:白蚁能够通过一种匪夷所思的管道系统改善巢内的温度状况,白天制冷,夜里供暖。

阅读全文

与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1年捷达车空调不制冷怎么回事 浏览:878
用cad画五金制品难吗 浏览:799
广东直销美容仪器怎么样 浏览:95
人防密闭阀门套什么定额 浏览:537
老款思域后轮轴承怎么拆 浏览:40
天然气阀门井钥匙创新 浏览:702
什么地方卖吸氧器材 浏览:98
实验室化学反应装置图 浏览:793
铸造银条模具什么材质 浏览:413
轴承加工什么工艺 浏览:494
cad软件中怎么画阀门 浏览:3
骑车轴承为什么位置 浏览:320
起亚k5仪表盘怎么设置成码数 浏览:510
全铝家居哪些机械 浏览:478
托辊万向轴承总是坏掉什么原因 浏览:827
快消品用什么消防器材 浏览:129
购买维修工具箱请示 浏览:179
消防水管阀门怎么安装 浏览:83
铸造业造型线是做什么的 浏览:212
山工小传动轴承怎么卸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