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
气泡均匀放出 ,
用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试验 ,
量筒 ,
b 。
(3)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
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
a (4)
A ,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
2.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和②的名称长颈漏斗长颈漏斗,量筒量筒.(2)用一定质量的高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量筒;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量筒;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
K
2MnO
4+MnO
2+O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要通过排水量气法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集气瓶应为两个导管,一个进气,一个排水,可用G量取排出的水的体积,即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故答案为: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A→F→G;
(3)装置B可用来制取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气体,C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及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均可用此装置;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或CO
2.(合理均可)
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
(1)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故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选择C;则实验装置为BC;
(3)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4)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以防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故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答案为:(1)长颈漏斗;(2)BC,CaCO3+2HCl═CaCl2+H2O+CO2↑;(3)放在瓶口;
(4)防止CO2溶于水,测量不准确,无.
4. 如图1是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图.(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b是______.(2)装置E用于
(1)a是试管,b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
(2)用集气瓶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故答案为: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所以应选择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图中E有错误,所以不可用).
故答案为:A;C.
(4)①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生成物是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
②二氧化碳易溶于水,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所以最合理的量气装置是H;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将饱和碳酸氢钠压入量筒中,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导管口应伸到量筒的“b“处.
故答案为:H;“b”.
5. 如图是电解水六实验装置图,请根据w所了解六知识填空:(六)A为______极.甲量筒内产生六气体是______;
(1)甲量筒7d气体较多,所以A为负极.甲量筒内产生d气体是氢气;故填:负;氢气;
(一)甲管与乙管7产生d气体体积比是一:1;
(3)该实验7往往要在水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其目d是增强水d导电性;
(着)通过该实验可2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组成d;
(5)该反应d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
6. 如图所示为常见的实验装置.(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实验时用KClO3和MnO
(1)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①为集气瓶,②为量筒;故答案为:集气瓶 量筒; (2)实验时用KClO3和MnO2制取O2时,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 | .
7. 图2是研究甲烷取代反应实验装置图,具体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先后收集20mL CH4和80mL Cl2
(复1)实验室制取氯气用二氧化锰制氧化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 .
8.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目的:测定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的体积实验步骤:第
第一步: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版律配平即可,权还要注意不要漏掉反应条件.故答案为:2KMnO4 △ | .
9. 如图是研究甲烷取代反应实验装置图,具体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
(1)CH4与Cl2反应需光照条件下进行,故答案为:光照; (2)甲烷和氯气反应生专成油状取代物,消属耗氯气,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生成的HCl易溶于水,量筒内液面上升,故答案为:可以观察到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水面上升; (3)CH4与Cl2遇强光会发生爆炸,故答案为:爆炸; (4)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方程式为:CH4+Cl2 光照 |
10.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 0.25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
(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 故选:C; (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 故选:D; (3)3次温度差分别为:4.4℃,3.3℃,3.5℃,第1组数据无效,温度差平均值=3.4℃;50mL0.25mol/L硫酸与50mL0.55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2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56.8kJ/mol; 中和热为56.8kJ/mol,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 H 2SO 4(aq)= Na 2SO 4(aq)+H 2O(l)△H=-56.8kJ/mol; 故答案为:-56.8kJ/mol;NaOH(aq)+ H 2SO 4(aq)= Na 2SO 4(aq)+H 2O(l)△H=-56.8kJ/mol; (4)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 2SO 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温度差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不变,但温度差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cd.
与量筒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抓轴承
发布:2025-09-16 11:21:07
浏览:47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