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卸船机全自动化后会减少员工不
会。卸船机全自动化后会减少员工,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卸船机是利用连续输送机械制成能提升散粒物料的机头,或兼有自行取料能力,或配以取料、喂料装置,将散粒物料连续不断地提出船舱,然后卸载到臂架或机架并能运至岸边主输的地方送机系统去的专用机械。
B. 请问前四后八自卸车每公里油耗约多少
通常来说,空载满载平均油耗按目前油价来算,8米箱以上的车,大概在每公里4块钱左右
C. 冷干机运行有什么优缺点
冷干机的制冷系统属于压缩式制冷,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并与压缩空气和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台湾dpc为您解答冷干机的运行优点
冷冻式干燥机耗电,但对于吸附式干燥机的耗气量来说,它的能耗相对较小,冷冻式干燥机工作可靠,维护简单,对配置的空压机无特殊要求,而且本身还具有一定的除油效果,因此可以相对降低对除油过滤器的配置要求,相对也降低了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冷干机的缺点
冷冻式干燥机运行时,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一般在超过38℃和低于0℃时,就无法有效运转。而且对于大容量的冷干机需要耗用大量的冷却水,对于缺水地区的使用将受到限制。特别是在额定负荷下长期运转时,应考虑冷媒压缩机的自动卸载装置,否则会对冷媒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
由于冷冻式干燥机采用的是制冷技术,管路容易产生冰堵,所以,冷冻式干燥的压力露点只能达到2℃以上,而在需要压力露点为-20℃以下的干燥空气时,吸附式干燥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用一句来概括:冷干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比吸干机方便,而且更节能。但是冷干机的工作质量(气体干燥程度)比吸干机要差,因此在一些对压缩气体干燥性要求非常高的场合就不适用。
D. 什么是浮式储油卸油装置(FPSO)
FPSO(Floating Pro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即浮式储油卸油装置,可对原油进行初步加工并储存,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
大型FPSO
FPSO是对开采的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动力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海上石油生产基地。与其他形式的石油生产平台相比,FPSO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广泛适合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已成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流生产方式。
FPSO装置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与水下采油装置和穿梭油轮(Shuttle Tanker)组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是目前海洋工程船舶中的高技术产品。同时它还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海洋工程特点。
FPSO俨然一座“海上油气加工厂”,把来自油井的油气水等混合液经过加工处理成合格的原油或天然气,成品原油储存在货油舱,到一定储量时经过外输系统输送到穿梭油轮。作为海上油气生产设施,FPSO系统主要由系泊系统、载体系统、生产工艺系统及外输系统组成,涵盖了数十个子系统。
FPSO上面安装了原油处理设备,有的FPSO有自航能力,有的则没有,采用单点系泊模式在海面上固定。FPSO通常与钻油平台或海底采油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采油、原油处理、储油和卸油系统。其作业原理是: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接收从海底油井中采出的原油,并在船上进行处理,然后储存在货油舱内,最后通过卸载系统输往穿梭油轮。
E. 冷水冷却系统控制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实现制冷系统自动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1)提高制冷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当负荷及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自动调整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其在相应的工况下稳定运转。为达到此目的的自动控制元件有温度式膨胀阀、蒸发压力调节阀及自动绘水阀等。
(2)保证制冷设备安全运转。系统运行时,经常出现吸气压力过低、排气压力过高、油压过低或油压消失以及供液不足、断水等不正常现象。自动保护装置可使其维持正常运转状态,出现紧急情况时,便自动停止运转。这类保护装置有压力缝电器,油压继电器及安全阀等。
(3)自动调节供液量,维持被冷却物体所需的低温。
(4)全自动系统可按程序启动,自动调节、自动记录,自动显示,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5)提高经济性,尽量避免制冷设备作不必要的运行,减少运转时间,减轻负荷口这类控制元件有。温度继电器、自动卸载装置等。
F. 试说明乳化液泵站上自动卸荷阀的自动卸荷过程
卸荷溢流阀由溢流阀和单向阀组成。当系统压力达到溢流阀的开启压力时,溢流阀回开启,泵卸答荷;当系统压力降至溢流阀的关闭压力时,溢流阀关闭,泵向系统加载。使泵卸荷时的压力称为卸荷压力,使泵处于加载状态的压力称为加载压力。
G. 国内波浪能发电取得了那些成就,在这方面存在那些不足
成就
我国沿岸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约1285万千瓦,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建立波浪能发电系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波浪发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微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小型岸式波力发电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于1989年在广东珠海建成了第一座示范实验波力电站,1996年又建成了一座新的波力实验电站,专家们通过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首座波力独立发电系统汕尾100千瓦岸式波力电站于1996年12月开工,2001年进入试发电和实海况试验阶段,2005年,第一次实海况试验获得成功。该电站建于广东省汕尾市遮浪镇最东部,为并网运行的岸式振荡水柱型波能装置,设有过压自动卸载保护、过流自动调控、水位限制、断电保护、超速保护等功能。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随着一大批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建成投产,我国的发电装机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新能源发电呈加速发展态势。我国波浪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清洁无污染,再生能力强,波浪发电产业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投资前景良好。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在山东、海南、广东各建1座1000千瓦级的岸式波浪发电站。
不足
波浪能的利用并不容易。波浪能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不稳定的能源,波浪不能定期产生,各地区波高也不一样,由此造成波浪能利用上的困难。利用波浪能发电要依靠波浪发电装置,但是由于海浪具有力量强、速度慢和周期性变化的特点,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提出300多种设想,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波浪能发电装置,但是普遍发电功率很小,而且效果差。
想要充分地利用波浪能发电,有几项难题需要解决。一是独立发电问题。最早的波浪能发电装置需要与柴油机并联工作,这样会造成污染。后来则需要依靠电网,先把波浪能转化的电能供应到电网上,然后才可以利用,这样又会受到电网覆盖范围的限制,造成发电成本高昂、发电功率小、质量差等问题。二是稳定性问题。由于受技术限制,波浪能发电装置只能将吸收来的波浪能转化为不稳定的液压能,这样再转化的电能也是不稳定的。英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采用昂贵的发电设施,仍无法得到稳定的电能。三是控制问题。由于波浪的运动没有规律性和周期性,浪大时能量有剩余,浪小时能量供应不足。这就需要有一种设备在浪大时将多余的波浪能储存、再利用。
尚未解决的问题
对于波浪能研究来说,目前存在以下主要技术问题:
1.材料问题——波浪能装置的材料应该具有(1)抗海水腐蚀的特性;(2)廉价;(3)较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不锈钢满足第1、3两条,不满足第2条;工程塑料在强度上已有了显著提高,但其耐久性和可靠性还未能满足要求。因此,现有的波浪能装置只是采用普通钢材,靠表面涂层提高抗腐蚀能力,耐久性差强人意。
2.工业产品系列太少——目前并不存在专门为波浪能利用而发展的工业产品,只能逐渐发展。但我国目前许多产品的系列太少,迫使在波浪能研究上改变设计,牺牲效率、合理性,用现有产品拼凑成波浪能。例如小型电机,明显缺乏低转速、功率100W以下的发电机,或低转速、100kW以上的大功率发电机。齿轮等机械,液压泵、液压马达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3.投入研发经费不足——我国从“七五”开始研究波浪能。从“八五”到“十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对波浪能研究开展了持续的支持,3个五年计划共支持了约1000万,用于研制20kW、100kW岸式振荡水柱波能装置各一座,8kW、30kW摆式波能装置各一座,5kW漂浮式波能发电船一座,50kW波浪能独立发电与制淡系统一座。这些研究使我国的波浪能研究水平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在波浪能转换效率、波浪能稳定输出和波浪能装置建造技术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相对国外的波浪能研究,我国的研发经费太少了。3个五年计划共支持了约1000万,研建了6个波浪能装置,全部加起来仅相当于英国近5年投入研究费用的1/60。上述项目均有较大缺口,需要部门、省、地方匹配才能完成。研究费用的欠缺,对我国波浪能研究进展有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我国的波浪能转换研究进步是明显的,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目前可以进入示范阶段,但尚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波浪能利用在技术上并未完全成熟,还需要国家进一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