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什么
试管,铁架台,导管,酒精灯——组成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水槽,集气瓶
——组成收集装置。一般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实验应该选择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Ⅱ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氯酸钾制取氧气是高中学过的一个最基本的装置,发生装置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也就是常说的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是指在实验化学中制取气体时的一种方法。在气体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时,用此方法。气体的密度明显比空气大
Ⅲ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什么
发生装置: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加热)
收集装置:水槽,导管,广口瓶(排水发)
Ⅳ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为: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方程式:
2KClO3=加热=2KCl+3O2↑(Mno2为催化剂)
Ⅳ 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
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为③或⑤.
故选C.
Ⅵ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是什么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是指在实验化学中制取气体时的一种方法。在气体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时,用此方法。气体的密度明显比空气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氧气等。密度小的则用向下排空气法。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注意事项
1、连接装置。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以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准备检查装置气密性。
2、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如果导管末段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装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应平铺在试管底部,有利于均匀受热。
4、固定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因为过一会要加热药品,所以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以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有利于空气的排出和氧气的导出。
5、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请注意,如果直接进行加热,试管底端有可能冷热不均引起炸裂,所以首先要对试管底部加热区域进行预热,再用外焰直接加热。
Ⅶ (1)实验室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加热,则发生装置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