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喷泉实验改进装置

喷泉实验改进装置

发布时间:2022-11-26 17:42:58

㈠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1)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气压变小;
A、HCl易溶于H2O,所以能使烧瓶中的气体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不选;
B、O2不易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S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2)图Ⅱ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
A、CaCO3与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生成二氧化碳比较少,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化不大,不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
B、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B错误;
C、锌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所以能形成喷泉,故C正确;
D、NaCl与稀HNO3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故答案为: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使其小于大气压,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使其大于大气压;
(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图Ⅱ原理相似,故答案为:图Ⅱ.

㈡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下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

(1)B(2) C(3)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图一圆底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大气版压,图二锥形瓶权内压强增大。(4)图二

㈢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形成压强差.(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中喷泉,A、C、D均可内形成喷泉容,而B中氧气不易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BD中热效应不明显,C中吸热,
故答案为:A;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则方法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㈣ 跪求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具体操作及视频

视频就没拉,资料就有

喷泉实验
【制作方法】

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胶塞。塞孔中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胶管
【使用方法】

用注射器从瓶内抽气若干次,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去掉弹簧夹,则见有水经胶管从玻璃管尖嘴喷出,形成喷泉

【参考资料】

若在瓶中装满烫水(70-100℃),倒出热水后,迅速塞紧带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并马上倒放过来,插入水槽的水中,同样可见喷泉现象。注意:过热的瓶子不能浸入冷水之中,以免瓶子炸裂。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

气体(a)
液体(b)
液体(c)
实验原理

NH3


NH3溶解度为1:700

HCl


HCl溶解度为1:500

C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S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NO2


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满)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一、根据实验装置和条件拓展

例如,2002年全国理综试题第29题给出如图2所示的装置,要求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通过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

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

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烧瓶潮湿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 (D)烧瓶内未集满HCl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

三、根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拓展

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日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结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烧匙中加入的物质是白磷。白磷与烧瓶内的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四、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

喷泉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

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

分析: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喷烟现象。若此时打开活塞c,则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

五、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

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仪器。

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

六、关于生成物浓度的计算拓展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烧瓶中分别 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分析:①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H3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发生喷泉现象后,烧瓶将充满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体积为V L,所以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②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O2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发生如下反应:3NO2+2H2O=2HNO3+NO,反应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由于剩余L气体,所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因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mol/L。所以答案选(C)。

七、根据实验原理反向思维拓展

通常的喷泉实验是设法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负压,使液体喷入烧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压强将液体压入烧瓶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①如图6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反应混合物压入烧瓶。也能形成喷泉。所以答案选(A)。

②如图7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使锥形瓶内的酒精部分气化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酒精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答案为(A)。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烧瓶外面的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

以上两例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人造喷泉和火山爆发的原理。

八、喷泉原理的迁移拓展

如图8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NaOH溶液

C
CO2
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分析: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因此,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个实验虽然没有产生喷泉现象,但它的原理跟喷泉实验原理是相同的

㈤ 喷泉实验的另一种装置 请告诉我它的原理!!大家快来!!

2(1).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B
要形成喷泉,则锥形瓶内中加的药品应使其压强增容大,把水压上去。
A项,铜不和盐酸反应。B,生成氧气,不易溶与水,可以。C,生成硫酸钙微溶,阻止反应进行。D,CO2可溶,压不上去。
原理:向锥形瓶内加入反应物,生成气体使下部锥形瓶压强大于上部圆底烧瓶压强

(2)硝酸铵。只有c项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其余三项都放热升温。
原理:升高锥形温度,使下部压强增大大于上部。

呼~~累死我了

㈥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以下报告中组成人员、分工等自己填入

课题名称:探究彩色喷泉

一、课题的提出: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氨气喷泉实验时,学生无不为其美丽而惊叹,虽然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初步明白喷泉实验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在短时间内烧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但是除了形成单一的红色喷泉,能不能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呢?如果可以要选用什么药品?能不能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

二、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

喷泉的颜色是由以下条件所决定

(1)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

如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向烧杯中的水溶液滴加酚酞,酚酞遇碱显红色,因此形成了红色喷泉。若改用紫色石蕊试剂,则会形成蓝色喷泉。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溶水呈酸性,向烧杯滴加紫色的石蕊试剂,石蕊遇酸变红色,因此形成了红色喷泉。

(2)由气体与液体反应后的生成物所决定的。

喷泉溶液的颜色还可通过瓶内气体与所选的特定溶液反应后得到的生成物的颜色决定的。

常见气体较易形成喷泉实验组合

气体

吸收液

喷泉颜色

HCl(SO2)

H2O+石蕊

红色

HCl

H2O+AgNO3

白色

NH3

H2O+酚酞

红色

NH3

H2O+FeCl3

红褐色

Cl2

NaOH+AgNO3

白色

NaOH+KI-(淀粉)

蓝色

NaOH+NaBr

橙色

CO2

NaOH+澄清石灰水

白色

材料二:

课本中利用氨气和滴有酚酞的水形成红色的喷泉,在惊叹其美丽的同时,却也因其颜色单一而感到乏味,于是通过查阅资料,有三种方案可以设计出多种颜色的喷泉。

第一种方案:烧瓶中由装一种气体改装两种或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互不反应,但却能与同一种液体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而形成彩色喷泉。

第二种方案:烧杯中由盛一种溶液改盛几种互不反应的溶液,而烧瓶中只盛一种气体,且这种气体能与上述几种溶液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而形成彩色喷泉。

第三种方案:用烧瓶装几种互不反应的气体,烧杯也装几种互不反应的液体,且这几种气体能与上述几种溶液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而形成彩色喷泉。

三、实验过程:

1、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2、本课题分为四个小组,选择HCl、NH3、Cl2、CO2做为原料气,再通过选择不同的实验溶液,达到彩色喷泉的效果。

3、实验步骤:

(1)先用一个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足够量实验用气体;

(2)用带有三根玻璃管(一端成尖嘴状,且尖嘴状一端应插入烧瓶内)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三根玻璃管的末端分别插入盛有实验需用的三种不同试剂溶液的酸奶瓶里;

(3)三位学生同时挤压酸奶瓶,由于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上述三种溶液中,使烧瓶内压强减小,酸奶瓶内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从而形成多种颜色的彩色喷泉。

(4)更换烧瓶内其他与酸奶瓶中溶液,达到更多的颜色喷泉。

实验的气体、溶液、颜色、变色原因如下表(其中颜色和变色原因由我们通过实验和查阅相关资料填写),装置如图

编号烧瓶中气体烧杯中的液体喷泉的颜色变色的原因

1HCl石蕊试液红色HCl的水溶液呈酸性,遇石蕊试液变红

硝酸银溶液白色产生了白色的AgNO3沉淀

氢氧化铜悬浮液绿色2HCl+Cu(OH)2=CuCl2+2H2O,在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CuCl4]2-和[Cu(H2O)4]2+两种绿色离子

2Cl2KSCN的FeCl2溶液红色Cl2氧化Fe2+变为Fe3+,使KSCN变红

KI的淀粉溶液蓝色Cl2置换出KI中的I2,I2与淀粉变蓝

KBr的CCl4溶液橙色Cl2置换出KBr中的Br2,Br2的CCl4溶液呈橙色

3NH3酚酞试液红色NH3的水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

石蕊试液蓝色NH3的水溶液呈碱性,遇石蕊变蓝

FeCl3溶液红褐色产生了红褐色的Fe(OH)3沉淀

4CO2酚酞NaOH溶液无色透明CO2与NaOH产生Na2CO3,使酚酞褪色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CO2的水溶液呈酸性,遇石蕊试液变红

澄清石灰水白色产生了白色碳酸钙沉淀

四、实验总结:

通过“探究彩色喷泉”的实验研究,我们知道了形成化学喷泉的各种原理,探索了喷泉实验装置及改进,成功的做成了多种颜色的化学喷泉,获得了学习的能力。

缺点是依赖老师的地方还比较多,以后要更多的自己动脑筋,做到自主学习,争取更大的收获。

㈦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C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D;
(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则B可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现象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故答案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

㈧ 喷泉实验装置原理是什么

根据克拉伯龙方程(也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

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

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

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

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

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实验过程

实验者用滴管把少量的水挤入一个充满了氨气的干燥容器中。氨气溶解在水中,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因此更多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另一个入口处进入,产生喷泉效应。这一演示实验可用于向初学者介绍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定律等基本概念。

其他在水中具有相对较高溶解度的气体,例如氯化氢气体或二氧化硫气体,可用于替代氨气使用。

改进

改进之一是加入酚酞或紫甘蓝作为指示剂,产生彩色效果;另一种方法则是将氨气换成液体蒸汽(如水蒸气)。在这种情况下,实验者需要加热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使之全部变为水蒸气,然后将容器快速降至室温。当其蒸汽压高于室温蒸汽压时,蒸汽会自发凝结为液态,从而产生相似的效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喷泉实验

㈨ 如图的装置怎么进行喷泉实验

由上面的胶头滴管挤入几滴水后,瓶子里的气体大量溶解于水,压强迅速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强将烧杯里的液体压入瓶子,产生喷泉。

㈩ 关于碳酸饮料的化学实验

薄荷糖的喷泉实验(见图)。实验仅需要一瓶2.25L的碳酸饮料和一盒薄荷糖,这在超市很容回易购买到。打开碳酸答饮料瓶子,把一盒薄荷糖迅速倒入其中,碳酸饮料就会立刻喷出来形成约1米高的喷泉。因为在薄荷糖里除了含白砂糖、葡萄糖,还含有一种让薄荷糖耐嚼的成分——阿拉伯胶,这种阿拉伯胶与水接触后使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很容易大幅度降低,释放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饮料中富含大量的二氧化碳,瓶内压强较外界低,打开瓶盖与外界接触后,外界大的压强使得CO2(l)=可逆符号=CO2(g)平衡右移,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迅速以气体形式释放出来,所以当薄荷糖接触到碳酸饮料后,在薄荷糖表面微小的凹点处的晶核形成点,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气泡,二氧化碳的瞬间增多,使得饮料瓶内原本就很低的压强更急速降低,外界压强突然间相对更大,于是瓶子里所有的液体受挤压立刻向上冲出,形成了很高的喷泉。这一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惊叹之余还能学到一些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等化学及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解释了打开啤酒瓶啤酒泡沫溢出的生活现象。

与喷泉实验改进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仪表白底都有什么车 浏览:753
大号工具箱图片价格 浏览:989
电学仪表读数的小数点位如何确定 浏览:446
汽轮机乌金轴承温度不能超多少 浏览:47
自动控制装置参数 浏览:169
拱热管道疏水阀门要多大 浏览:510
加工中心电柜空调怎么加制冷液 浏览:465
地下室全是暖气阀门 浏览:283
滚背的器材哪里有卖的 浏览:835
蒸馏和萃取实验装置特点 浏览:733
仪表上出现电源故障是什么情况 浏览:523
防雷装置检测怎么测 浏览:894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自动调节 浏览:457
怎么判断阀门国标 浏览:1000
机床里的程序怎么锁定 浏览:962
水满可自动关闭的装置 浏览:282
10KV防雷接地装置定期检测 浏览:324
机械停表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 浏览:124
两个三角形给水是什么阀门 浏览:774
机械硬盘装上后如何做 浏览:4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