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有机电专业,尤其是数控机床方面的实习报告(论文形式)啊需要参考文献等内容。大家帮帮忙忙了。
毕业论文
一,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史
1.我国从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少数机床厂起步进行数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由于受到当时国产电子元器件水平低,部门经济等的制约,未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2.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控技术才逐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经过“六五"(81----85年)的引进国外技术,“七五”(86------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91~一-95年)国家组织的科技攻关,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当时通过国家攻关验收和鉴定的产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华I型,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I型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蓝天I型,以及其他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试合格的国产数控系统如南京四开公司的产品。
3.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从1 9 9 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 9 9 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三,数控车的工艺与工装削
阅读:133
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与普通车床的加工工艺类似,但由于数控车床是一次装夹,连续自动加工完成所有车削工序,因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
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用户要根据被加工的材料、硬度、切削状态、材料种类、进给量、切深等选择使用的切削速度。
最适合的加工条件的选定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有规则的、稳定的磨损达到寿命才是理想的条件。
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刀具寿命的选择与刀具磨损、被加工尺寸变化、表面质量、切削噪声、加工热量等有关。在确定加工条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对于不锈钢和耐热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来说,可以采用冷却剂或选用刚性好的刀刃。
2. 合理选择刀具
1) 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2) 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3) 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 合理选择夹具
1) 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2) 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4. 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1) 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
2) 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
5. 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
目前,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需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
6. 夹具安装要点
目前液压卡盘和液压夹紧油缸的连接是靠拉杆实现的,如图1。液压卡盘夹紧要点如下:首先用搬手卸下液压油缸上的螺帽,卸下拉管,并从主轴后端抽出,再用搬手卸下卡盘固定螺钉,即可卸下卡盘。
四,进行有效合理的车削加工
阅读:102
有效节省加工时间
Index公司的G200车削中心集成化加工单元具有模块化、大功率双主轴、四轴联动的功能,从而使加工时间进一步缩短。与其他借助于工作轴进行装夹的概念相反,该产品运用集成智能加工单元可以使工件自动装夹到位并进行加工。换言之,自动装夹时,不会影响另一主轴的加工,这一特点可以缩短大约10%的加工时间。
此外,四轴加工非常迅速,可以同时有两把刀具进行加工。当机床是成对投入使用的时候,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常规车削和硬车可以并行设置两台机床。
常规车削和硬车之间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刀架和集中恒温冷却液系统。但与常规加工不同的是:常规加工可用两个刀架和一个尾架进行加工;而硬车时只能使用一个刀架。在两种类型的机床上都可进行干式硬加工,只是工艺方案的制造者需要精心设计平衡的节拍时间,而Index机床提供的模块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以高精度提高生产率
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于精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用G200车削中心进行加工时,冷启动后最多需要加工4个工件,就可以达到±6mm的公差。加工过程中,精度通常保持在2mm。所以Index公司提供给客户的是高精度、高效率的完整方案,而提供这种高精度的方案,需要精心选择主轴、轴承等功能部件。
G200车削中心在德国宝马Landshut公司汽车制造厂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厂不仅生产发动机,而且还生产由轻金属铸造而成的零部件、车内塑料装饰件和转向轴。质量监督人员认为,其加工精度非常精确:连续公差带为±15mm,轴承座公差为±6.5mm。
此外,加工的万向节使用了Index公司全自动智能加工单元。首批的两台车削中心用来进行工件打号之前的预加工,加工后进行在线测量,然后通过传送带送出进行滚齿、清洗和淬火处理。最后一道工序中,采用了第二个Index加工系统。由两台G200车削中心对转向节的轴承座进行硬车。在机床内完成在线测量,然后送至卸料单元。集成的加工单元完全融合到车间的布局之中,符合人类工程学要求,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并且只需两名员工看管制造单元即可。
五,数控车削加工中妙用G00及保证尺寸精度的技巧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如何高效、合理、按质按量完成工件的加工,每个从事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经验。笔者从事数控教学、培训及加工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技巧,现以广州数控设备厂生产的GSK980T系列机床为例,介绍几例数控车削加工技巧。
一、程序首句妙用G00的技巧
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教科书及数控车削方面的技术书籍,程序首句均为建立工件坐标系,即以G50 Xα Zβ作为程序首句。根据该指令,可设定一个坐标系,使刀具的某一点在此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Xα Zβ)(本文工件坐标系原点均设定在工件右端面)。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程序,对刀后,必须将刀移动到G50设定的既定位置方能进行加工,找准该位置的过程如下。
1. 对刀后,装夹好工件毛坯;
2. 主轴正转,手轮基准刀平工件右端面A;
3. Z轴不动,沿X轴释放刀具至C点,输入G50 Z0,电脑记忆该点;
4. 程序录入方式,输入G01 W-8 F50,将工件车削出一台阶;
5. X轴不动,沿Z轴释放刀具至C点,停车测量车削出的工件台阶直径γ,输入G50 Xγ,电脑记忆该点;
6. 程序录入方式下,输入G00 Xα Zβ,刀具运行至编程指定的程序原点,再输入G50 Xα Zβ,电脑记忆该程序原点。
上述步骤中,步骤6即刀具定位在XαZβ处至关重要,否则,工件坐标系就会被修改,无法正常加工工件。有过加工经验的人都知道,上述将刀具定位到XαZβ处的过程繁琐,一旦出现意外,X或Z轴无伺服,跟踪出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启后系统失去对G50设定的工件坐标值的记忆,“复位、回零运行”不再起作用,需重新将刀具运行至XαZβ位置并重设G50。如果是批量生产,加工完一件后,回G50起点继续加工下一件,在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修改工件坐标系。鉴于上述程序首句使用G50建立工件坐标系的种种弊端,笔者想办法将工件坐标系固定在机床上,将程序首句G50 XαZβ改为G00 Xα Zβ后,问题迎刃而解。其操作过程只需采用上述找G50过程的前五步,即完成步骤1、2、3、4、5后,将刀具运行至安全位置,调出程序,按自动运行即可。即使发生断电等意外情况,重启系统后,在编辑方式下将光标移至能安全加工又不影响工件加工进程的程序段,按自动运行方式继续加工即可。上述程序首句用 G00代替G50的实质是将工件坐标系固定在机床上,不再囿于G50 Xα Zβ程序原点的限制,不改变工件坐标系,操作简单,可靠性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金属加工在线
二、控制尺寸精度的技巧
1. 修改刀补值保证尺寸精度
由于第一次对刀误差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工件误差超出工件公差,不能满足加工要求时,可通过修改刀补使工件达到要求尺寸,保证径向尺寸方法如下:
a. 绝对坐标输入法
根据“大减小,小加大”的原则,在刀补001~004处修改。如用2号切断刀切槽时工件尺寸大了0.1mm,而002处刀补显示是X3.8,则可输入X3.7,减少2号刀补。
b. 相对坐标法
如上例,002刀补处输入U-0.1,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同理,对于轴向尺寸的控制亦如此类推。如用1号外圆刀加工某处轴段,尺寸长了0.1mm,可在001刀补处输入W0.1。
2. 半精加工消除丝杆间隙影响保证尺寸精度
对于大部分数控车床来说,使用较长时间后,由于丝杆间隙的影响,加工出的工件尺寸经常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时,我们可在粗加工之后,进行一次半精加工消除丝杆间隙的影响。如用1号刀G71粗加工外圆之后,可在001刀补处输入U0.3,调用G70精车一次,停车测量后,再在001刀补处输入U-0.3,再次调用G70精车一次。经过此番半精车,消除了丝杆间隙的影响,保证了尺寸精度的稳定。
3. 程序编制保证尺寸精度
a. 绝对编程保证尺寸精度
编程有绝对编程和相对编程。相对编程是指在加工轮廓曲线上,各线段的终点位置以该线段起点为坐标原点而确定的坐标系。也就是说,相对编程的坐标原点经常在变换,连续位移时必然产生累积误差,绝对编程是在加工的全过程中,均有相对统一的基准点,即坐标原点,故累积误差较相对编程小。数控车削工件时,工件径向尺寸的精度一般比轴向尺寸精度高,故在编写程序时,径向尺寸最好采用绝对编程,考虑到加工及编写程序的方便,轴向尺寸常采用相对编程,但对于重要的轴向尺寸,最好采用绝对编程。
b. 数值换算保证尺寸精度
很多情况下,图样上的尺寸基准与编程所需的尺寸基准不一致,故应先将图样上的基准尺寸换算为编程坐标系中的尺寸。如图2b中,除尺寸13.06mm外,其余均属直接按图2a标注尺寸经换算后而得到的编程尺寸。其中, φ29.95mm、φ16mm及60.07mm三个尺寸为分别取两极限尺寸平均值后得到的编程尺寸。
4. 修改程序和刀补控制尺寸
数控加工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程序自动运行后,停车测量,发现工件尺寸达不到要求,尺寸变化无规律。如用1号外圆刀加工图3所示工件,经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后停车测量,各轴段径向尺寸如下:φ30.06mm、φ23.03mm及φ16.02mm。对此,笔者采用修改程序和刀补的方法进行补救,方法如下:
a. 修改程序
原程序中的X30不变,X23改为X23.03,X16改为X16.04,这样一来,各轴段均有超出名义尺寸的统一公差0.06mm;
b. 改刀补
在1号刀刀补001处输入U-0.06。
经过上述程序和刀补双管齐下的修改后,再调用精车程序,工件尺寸一般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数控车削加工是基于数控程序的自动化加工方式,实际加工中,操作者只有具备较强的程序指令运用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技能,方能编制出高质量的加工程序,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
六,数控机床故障排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经常参加维修任务,有些维修经验,现结合有关理论方面的阐述,在以下列出,希望抛砖引玉。
一、故障排除方法
(1)初始化复位法:一般情况下,由于瞬时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可用硬件复位或开关系统电源依次来清除故障,若系统工作存贮区由于掉电,拔插线路板或电池欠压造成混乱,则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清除前应注意作好数据拷贝记录,若初始化后故障仍无法排除,则进行硬件诊断。
(2)参数更改,程序更正法:系统参数是确定系统功能的依据,参数设定错误就可能造成系统的故障或某功能无效。有时由于用户程序错误亦可造成故障停机,对此可以采用系统的块搜索功能进行检查,改正所有错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调节,最佳化调整法:调节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通过对电位计的调节,修正系统故障。如某厂维修中,其系统显示器画面混乱,经调节后正常。如在某厂,其主轴在启动和制动时发生皮带打滑,原因是其主轴负载转矩大,而驱动装置的斜升时间设定过小,经调节后正常。
最佳化调整是系统地对伺服驱动系统与被拖动的机械系统实现最佳匹配的综合调节方法,其办法很简单,用一台多线记录仪或具有存贮功能的双踪示波器,分别观察指令和速度反馈或电流反馈的响应关系。通过调节速度调节器的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来使伺服系统达到即有较高的动态响应特性,而又不振荡的最佳工作状态。在现场没有示波器或记录仪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即调节使电机起振,然后向反向慢慢调节,直到消除震荡即可。
(4)备件替换法:用好的备件替换诊断出坏的线路板,并做相应的初始化启动,使机床迅速投入正常运转,然后将坏板修理或返修,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排故办法。
(5)改善电源质量法:目前一般采用稳压电源,来改善电源波动。对于高频干扰可以采用电容滤波法,通过这些预防性措施来减少电源板的故障。
(6)维修信息跟踪法:一些大的制造公司根据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偶然故障,不断修改和完善系统软件或硬件。这些修改以维修信息的形式不断提供给维修人员。以此做为故障排除的依据,可正确彻底地排除故障。
二、维修中应注意的事项
(1)从整机上取出某块线路板时,应注意记录其相对应的位置,连接的电缆号,对于固定安装的线路板,还应按前后取下相应的压接部件及螺钉作记录。拆卸下的压件及螺钉应放在专门的盒内,以免丢失,装配后,盒内的东西应全部用上,否则装配不完整。
(2)电烙铁应放在顺手的前方,远离维修线路板。烙铁头应作适当的修整,以适应集成电路的焊接,并避免焊接时碰伤别的元器件。
(3)测量线路间的阻值时,应断电源,测阻值时应红黑表笔互换测量两次,以阻值大的为参考值。
(4)线路板上大多刷有阻焊膜,因此测量时应找到相应的焊点作为测试点,不要铲除焊膜,有的板子全部刷有绝缘层,则只有在焊点处用刀片刮开绝缘层。
(5)不应随意切断印刷线路。有的维修人员具有一定的家电维修经验,习惯断线检查,但数控设备上的线路板大多是双面金属孔板或多层孔化板,印刷线路细而密,一旦切断不易焊接,且切线时易切断相邻的线,再则有的点,在切断某一根线时,并不能使其和线路脱离,需要同时切断几根线才行。
(6)不应随意拆换元器件。有的维修人员在没有确定故障元件的情况下只是凭感觉那一个元件坏了,就立即拆换,这样误判率较高,拆下的元件人为损坏率也较高。
(7)拆卸元件时应使用吸锡器及吸锡绳,切忌硬取。同一焊盘不应长时间加热及重复拆卸,以免损坏焊盘。
(8)更换新的器件,其引脚应作适当的处理,焊接中不应使用酸性焊油。
(9)记录线路上的开关,跳线位置,不应随意改变。进行两极以上的对照检查时,或互换元器件时注意标记各板上的元件,以免错乱,致使好板亦不能工作。
(10)查清线路板的电源配置及种类,根据检查的需要,可分别供电或全部供电。应注意高压,有的线路板直接接入高压,或板内有高压发生器,需适当绝缘,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最后,我觉得:维修不可墨守陈规,生搬理论的东西,一定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开阔思路,逐步分析,逐个排除,直至找到真正的故障原因。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的发展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发展同步的,同时也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现在数控技术已经成熟,发展将更深更广更快。未来的CNC系统将会使机械更好用,更便宜。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张耀宗.机械加工实用手册编写组.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B.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C. 毕业论文怎么引用参考文献 如何正确引用参考文献
1、对于列出已发表的有影响的参考文献,一般不要引用未发表的数据、摘要、论文或其他间接材料。实在是需要引用这类材料的话,可以用括弧标注出来。如果是已被接收、将要发表的论文就可以引用,但要在将发表该论文的期刊名后注明/npress或Forthcoming(即将出版)。
2、投稿之前对照所引用文献的原始出处,认真检查参考文献那部分。投稿接受后,也需要对校样再做检查。
3、在检查的时候要确保在论文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确实列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也要确保列在参考文献部分的文章都确实在正文中被引用到了。
D. 参考文献如果是某产品的说明书 那参考文献的格式该怎么写
参考文献如果是某产品的说明书,可以找到说明书的电子版,以电子文档的格式写。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用投稿日期代替即可)]。获取和访问途径。
例:箫珏。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04-15)[2002-07-26].网址。
(4)自动投料装置参考文献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的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 版本(第1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 MandelBrot B. 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M]. New York: Freeman, 1982
[2] Qi Dongxu. Fractal and its computing generation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4:20-40 (in Chinese)
(齐东旭。分形及其计算机生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0-40)
2、专著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名[M]//编者。专著名,卷。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 薛社普。C-醋酸棉酚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M]//薛社普,梁德才,刘 裕。男用节育药棉酚的实验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7-73
[2] Tagg R C,Push M。Enzyme catalyzed cellular transaminations[M]//Round A F 。Advances in Enzymology,vol 1。3rd ed。New York:Academic Press,1954:125-147
E. 如何筛选高质量文献
在科研工作的完整生命周期里,筛选文献是费时同时也是可以省时的一环,筛选速度和效率对于做科研十分重要,需要快速了解全球热点,快速完成研究领域的调研,快速跟踪最新的科研进展。
面对成千上万篇检索文献,如何快速筛选出高质量的目标文献?下面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从五个方面为大家展示。
首先,打开寻知学术文献数据检索平台(http://www.kingbook.com.cn/xz.htm),在首页检索框输入检索式,即可检索出所有锂离子电池相关文献。
在一万多的文献中,接下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筛选有价值的高质量文献
1、综述文献(分面聚类项)
在分面聚类项中的文献类型一栏,选择Review,即可检索出所有综述类文章。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2、核心期刊/中科院分区(分面聚类项/图标标注)
利用分面聚类项的核心期刊和中科院分区,两者组合使用,可快速选出本领域的核心高质量期刊文献。如图,根据1区和核心期刊,精选出的5000篇文献,就是高质量的经典文献。
3、文献作者(分面聚类项)
每个领域内都有几个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作者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在分面聚类项文献作者一栏,根据作者发文量即可快速找出发文量较高的重要研究员,点击后其发表的文章即可筛选出来。
4、作者单位/基金资助单位(分面聚类项)
利用分面聚类项的作者单位和基金资助单位,可以发现活跃于该研究领域的高产机构,以及资助强度大的重要基金赞助单位,找出有重要基金资助的高产机构的重要文献。
5、引用排序和文献年份(分面聚类项)结合使用
先在排序框选择引用从高到底排序,然后在分面聚类项选择出版年,根据自己需要输入。如图,检索出了近5年多的高被引的经典文献。高引用次数的文章,通常也是高影响力的文章,同时也是该领域比较基础的研究成果。
利用以上方法或分面聚类项结合使用,就可以快速找到有价值的高质量文献,从而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后期我将继续给大家分享《如何筛选最新和热门文献》,敬请关注。
F. 焦化企业节能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的运用探讨论文
焦化企业节能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的运用探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焦化企业节能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的运用探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电气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也开始借助新技术来完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焦化厂在开展生产工作时开始将节能、减排理念融入到了实际当中。而本文便是在此背景下对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焦化厂节能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探讨与说明。
关键词:
节能工程;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
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各项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自动化技术作为行业连接的桥梁,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而我国在第一时间认识到绿色工业革命为日后社会发展的主流,开始积极号召焦化企业开展绿色、环保的生产流程,并将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入到焦化厂节能生产当中,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焦化厂的节能技术
焦化厂作为专门从事冶金焦炭生产及冶炼焦化产品、加工、回收的专业工厂,其在日常的生产及冶炼工序中借助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益,并有效降低了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消费,在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焦化厂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随着国家管理的日益严格,高能耗、重污染一度成为焦化的代名词,能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焦化行业所关注的焦点,焦化厂也意识到只有节能减排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显得尤为关键。而在这一趋势下,工业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焦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提高整个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2、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在节能技术的应用措施
2.1电气技术方面
为有效改善焦化厂环境改善同时提高设备节能效率,目前焦化企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
1)新技术。随着焦化企业大面积的使用中压变频器,提高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达到了高效节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变频器的作用发挥不是十分明显,多数都是手动进行固定频率设定,与设备的`联锁较难实现,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设备自动化控制增加了有力手段,比如出焦除尘的高低速联锁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进行联锁,筛焦除尘可以与下料口的操作实现联锁,高压水泵与用户端实现压力联锁控制等。
2)新设备。另外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节约大量电能,可以将目前成熟的节能型电力设备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生产现场照明全部选择LED照明,并在皮带通廊实现两地控制,做到"人走灯灭"达到节能目的;道路照明采用工业互联方式进行自动控制,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调整每个回路的电气负荷进行优化线路负荷,使得整个工业电气可以为生产提供高运行效率,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3)新管理。新工程从项目建设开始对于电机的选择严格按照国家绿色发展要求进行电机选择,尽可能选择一级能效电机,坚决杜绝选择国家禁止的高耗能电机;通过一系列的新管理实现节能目的。
2.2自动化技术方面
随着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将以前比较复杂的改造变得越来越简单,并在节能生产中发挥出不俗的效果,通过工艺优化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摸索、改造,在优化工艺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主要列举一下成功的案例:
1)除尘系统除灰刮板机的控制优化。按照原设计除尘系统刮板机是连续运行的设备,因焦化厂的除尘设备多,刮板机的耗能十分大,针对这个问题,工艺及技术人员通过自动化技术进行软件优化,在不增加硬件投资的前提下,对软件进行重新编制,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实现刮板机间歇运行,仅此一项焦化厂每年可节约电能30余万kWh,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2)全厂控制室的整合。以前多数焦化厂的控制室为分散性的控制室,根据生产工艺主流为:备煤及配煤控制室、炼焦控制室、化产控制室、运焦控制室以及生产调度室,优缺点十分明显,优点为:生产与点检联系方便,发生故障时反应较快。缺点为:人员配置多,设备管理难度大,无法实现全厂统一管理,根据这种情况,目前主流焦化企业大多已经在建或已建成全厂集中管控中心,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将全厂控制室进行整合,实现管控一体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过全部控制室的整合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员配置,操作人员可以减少50%,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企业的下一步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2.3生产工艺方面
近几年焦化行业工艺技术也取得了大幅提升,但是有效的将自动化技术在新工艺中加以优化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下面就工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在节能中的应用列举成熟的案例,希望同行业得到借鉴,达到共同进步。
2.3.1脱硫脱硝工艺与VOC工艺共用燃烧设备
随着焦化环保要求的愈来愈严格,近几年新的工艺在焦化厂遍地开花,在进行环保整治及工艺改造的同时,一定要全盘考虑,节约投资及运行费用,最好将新改造工艺的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全部链接,实现大网络、大数据的统一平台。在脱硫脱硝工艺设备配套包含了用于脱硝催化剂的再生燃烧系统,但是利用率很低,基本上两年才运行15天左右,新增VOC处理工艺对于气体的异味处理最好办法就是燃烧,两套工艺距离比较远,这样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就可以将两套控制系统很好的结合起来,两套工艺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燃烧系统的共用。实现节约投资及运行费用,最终实现节能目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
2.3.2干熄焦中压蒸汽在煤调湿工艺中的应用
目前焦化企业的干熄焦工艺愈来愈普遍,该工艺实现了利用焦炭余热进行发电,同时提高了焦炭质量,在发电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蒸汽,而煤调湿技术恰恰是利用蒸汽对焦化入炉煤进行间接加热,将炼焦煤装入焦炉前先进行水分的去除,并将煤的水分保持在9%左右的范围内,之后实施装炉炼焦操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干熄焦的蒸汽经过减温减压装置后,利用先进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干熄焦蒸汽压力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大量的用到煤调湿系统中,为保证生产运营安全,两套控制系统之间设置安全联锁系统,将蒸汽压力、流量、温度与煤调湿系统运行进行联锁,达到安全稳定连续运行,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得到工业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在节约焦炉加热煤气的同时也减少了剩余氨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装置的生产负荷。由此可见,这一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焦炭的应用质量、降低炼焦所消耗的资源,进一步贴合了节能环保的政策。
2.3.3上升管余热利用技术
焦化厂的炼焦过程中,从炭化室出来的荒煤气温度约为650~750℃,其热量约占焦炉输出总热量的36%左右。焦化厂因为工艺技术的影响而导致部分热量在上升管中流失,同时出现炉顶温度过高的情况,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上升管余热利用技术逐渐开始大范围的推广,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装置出口压力的稳定,可以实现工业连续化运行,回收的蒸汽在化产回收工序中进行应用,以此来提高焦化厂内部热量的应用效率,同时实现节能技术在焦化厂工业化中的应用。
2.3.4焦炉加热优化控制
焦炉的焦饼成熟以前全部靠时间进行判断,存在过烧与焦饼不成熟的情况,容易引发环保及质量事故,目前焦炉加热优化控制技术不断发展、更新,适应生产需求,实时调整加热煤气流量和分烟道气力,并可以通过火落管理自动预判焦炭成熟情况,实时监控高低温炉号和异常炉号,实时监测和指导调整加热高向均匀性、横排均匀性,在满足工艺的条件下大幅降低煤气消耗量,实现节能目的。
2.4其他方面
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功率会以热的形式散发出去,对于那些功率耗损较大的元器件尤为如此,比如,大功率晶体管、电阻及变压器等[3].此外,当电气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就不容易散发,致使设备的温度升高。比如,半导体器件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温度过高会导致器件工作点增益不稳定、信号失真、发生漂移以及噪音增大,更有甚者会导致热击穿。所以半导体器件自身的温度不能太高,所以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散热问题。尽可能的利用设备特点解决散热问题,不新增散热设备加大工艺能耗,尤其是对于中压变频器的散热尽可能的利用设备本身自带的冷却风机将热风通过风管抽到变频器室外,减少变频器室空调的配置,这样可以实现年节约电能2万余kW·h/台。
3、加强节约电能管理知识培训
在终端能源利用中,电力是主要能源形式之一,也是优良的能源载体。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工业化生产大都是基于电能的利用,电能在终端利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焦化厂也如此,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科学合理使用能源提供了有力手段,但是有些焦化企业节能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用能和节能管理理论和技术缺乏认知,再加上其作为技术设备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因此只有全面保障生产人员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才可进一步为提高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水平,进而实现为节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人员管理能力,需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提升培训,使其可以熟练掌握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与运用情况[5].确保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在安全、稳定运行。
4、结语
为了有效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应在焦化厂节能技术上的应用,必须全方位的考虑设备选择、技术选择、工艺优化以及管理维护等。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在大力开展新技术的应用的同时对旧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焦化厂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并为其日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伟斌.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J].矿业装备,2020(3):180-181.
[2]姜冬.节能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4):158-159.
;G.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H. 施工招投标的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10
3、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18
4、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23
5、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
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
处理规定---------------------------- -----------------------------------------2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配套规则草案--------------------------------------------27
7、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33
8、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35
9、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7
10、水运工程机电设备招标投标管理办法---------------------------------------------41
11、水运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46
12、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52
13、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58
14、综合评分评估法示范性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60
15、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61
1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67
17、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74
18、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82
19、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93
20、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94
2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96
2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100
23、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102
24、关于投标有效期的有关规定-----------------------------------------------------103
25、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施意见---------------------------------104
26、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110
2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114
28、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18
2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122
30、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126
31、《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131
32、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135
33、关于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137
34、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141
35、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144
36、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152
3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59
38、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68
39、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分包管理暂行规定-----------------------------------------177
40、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180
4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审计办法---------------------------------------------189
4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暂行规定-------------------------------------192
4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重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96
44、水运工程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