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缝实验是怎么回事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上下移动时,干涉条纹下上移动(移动方向与前者的相反)。
干扰必须第一相干光绕过障碍物(事实上,衍射),然后相互叠加,形成了光与暗的条纹。
双缝垂直,水平方向上,体积小,容易绕过去的光(衍射),位于左,右两侧;每个接缝,而垂直方向上的大小,是不容易的光绕过去,所以没有光上下。最终,每一个垂直缝左右两侧的光彼此叠加,形成明暗相间条纹,性质和平行的接缝。
(1)双缝衍射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假若光束是由经典粒子组成,将光束照射于一条狭缝,通过狭缝后,冲击于探测屏,则在探射屏应该会观察到对应于狭缝尺寸与形状的图样。可是,假设实际进行这单缝实验,探测屏会显示出衍射图样,光束会被展开,狭缝越狭窄,则展开角度越大。在探测屏会显示出,在中央区域有一块比较明亮的光带,旁边衬托著两块比较暗淡的光带。
2. 详细讲一下双缝实验的原理……
原理就是光的波动性
(1)双缝干涉
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涉的回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答束相干光,在光屏上相通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点出现亮条纹;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出现暗条纹.
A、对干涉图样的研究可知:相邻两条明条纹(暗条纹)中心距离 与屏到双缝的距离L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d成反比;与照射光的波长成正比.
B、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化、d不变),由于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所以红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紫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初步了解通过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原理.
C、用白光进行干涉实验,各种单色光在光屏中央均为明纹,中央亮纹是各色光复合而成,所以是白色的.各色光由于波长不同,在光屏上产生的其它各级亮纹的位置均不相同,所以其它各级亮纹是彩色的.
3. 双缝干涉实验怎么做啊!!急求!
1.
需要一个激光笔(发红色激光那种,玩具级的,有些地方俗称"红外线"),放大镜,纸张,头发,刀片。
双缝实验的话比较难做,因为比较难划出相距
0.5mm
或更小的双缝.
但是可以用一根头发来代替缝。用放大镜聚焦激光,在焦点附近放一根头发,就能在后面的屏看到干涉条纹了,通过条纹可以推算出头发的直径。除了头发,还可以用导线等等一切细的东西,其实纸也是可以试试的,只是我做的不是很成功,条纹很暗淡。另外不一定是要缝,只要是材料的边缘,就可以有干涉衍射现象,用放大镜聚焦的激光射向这些东西就可以看到了。做这些实验就是要自己试、玩嘛。
2.
电子....难度就高了,首先你需要能产生高压的东西,比如废旧的电视(要能用的,显像管式(CRT)的),里面有发生高压的电路(一般有1万伏以上),这应该是最为容易获得高压的方法了,其他的方法至少需要一个高压线圈(比如机动车的点火线圈)之类的;用起电机大概也是可以的,但我没见过卖的。有了高压源后你需要发射电子的装置,一般是个真空的玻璃管....话说刚才那个电视的显像管就是一个,其次就是用一些烧掉的白炽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白炽灯内部并不是真空的(特别是低压的小灯泡),这个一加高压看看就知道了,电子本身是看不见的,但是电子撞上里面的填充其他分子就可能发出辉光,从而被看到,否则可能根本看不到,或者只是在玻璃上有非常暗淡的绿光。电子本身没什么好看的,好看的是它引起的辉光...所以可以考虑近距离看看霓虹灯。发射电子还有一种手段就是用高温,日光灯就是这样,有个灯丝发热,然后加上数百伏特就能发射大量电子了。
关于辐射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这跟看电视受的辐射式同一级别的,......不过据说显像管的后部,辐射是比前部大许多的,但是你做实验这么几个小时,也不用担心。需要特别注意的倒是不要被电到了。
我也有时自己做做这些日常生活中就能完成的实验,Q408926096
4. 用激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单缝双缝应平行放置,若将单缝绕中心轴旋转(不超过90°)条纹将发生什么变化
你对光学的相干条件不清楚,光的干涉很难,要求两条光路的光程差一定要很小内很小,至少要容在0.1mm这个数量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即使不加单峰,也是可以看到干涉条纹的,但是能够干涉的光,一律来自双缝对称处的某一条单缝范围内(注意此时是没有放单缝的),其他地方的光因为和双缝的光程差太大而不能干涉,但是可以透过双缝形成背景光,导致条纹变暗。加上单缝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背景光。
假设放上的单缝其宽度刚好等于允许的最大宽度,如果现在旋转单缝,能够干涉的光就来自现在的单缝和之前的单缝相交的区域,你可以画个示意图,会发现此面积迅速减小,导致后面的条纹变暗,而单缝只影响条纹亮度,只影响到达双缝的光子数的多少,双缝影响条纹形状,所以条纹只与双缝平行,在教材上的杨氏双缝实验中,光路图只从双缝画起,根本和单缝无关。
5. 如何利用本实验装置测量未知双缝间距
利用本实验装置测量未知双方的间距的话,那么他这个是需要运用到这个专门的测量工具的测量工具的是非常专业的,如果是没有的算工资的话,他的测出来的数值的话,就有些是有所偏差的。
6. 问一个双缝干涉实验的内容!
双缝干涉实验
演示实验
①用J2508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
做本实验用的全部装置如图1所示,在可旋转式光具座导轨1的一端用滑块固定光源2,光源灯泡由J1201型低压电源的交流输出供电,3是光源用单缝,缝宽0.11mm,光具架4装在另一滑块上,4中间安装双缝5,缝宽0.016~0.020mm,缝距0.080mm,导轨另端用长滑块固定观察筒6.各光具的光轴要和导轨平行并大致共轴.光源灯泡是“12V 50W”卤钨灯,为了延长它的寿命,开始先用6V点亮,避免很大的冲击电流,然后根据实验所需的亮度逐渐升高电压,但不得超过12V.
实验前的调整:只装上光源2,在导轨另端装毛玻璃屏,转动光源,使射出的光束在屏的中央形成光斑.再装上光源单缝、光具架和双缝,单缝取竖直方向,双缝外环上的指示线对准光具架上的零刻线,双缝距离单缝5~10cm.此时顺着光的传播方向看,通过单缝的光形成的窄条形光斑应恰好落在双缝上,如偏斜则应转动光源和单缝使之对准.即单缝与双缝平行.再取下毛玻璃屏.装上观察筒,对准光具架稍加转动,就能由大透镜看到筒内毛玻璃屏上呈现不少于5条的彩色干涉条纹.观察筒入光口装有可平移的方形光栏,用以挡住环境中的杂散光的干扰,使视场中的干涉条纹清晰可见.如果干涉条纹形状不好或不出现条纹,可能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再仔细调节即可.在光源上加滤色片,可看到近乎单色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还可加不同颜色的玻璃,看到的干涉条纹间距离不同.使光源适当靠近双缝可增加干涉明条纹的亮度,使明暗条纹反差增大.使观察筒离双缝远些,干涉条纹间距离变大,但亮度要减弱.
这个实验在不太亮的教室中就能进行,转动光具座导轨,让全班学生在座位上轮流观察.
②用自制仪器:
按图2自制一个双缝,e是一块覆铜绝缘板(或较厚的平整铁片),按虚线挖一个长方孔,在覆铜面上用锡焊牢一根直径0.05~0.10mm的细铜丝ab,要绷直.再焊上两个刮脸刀片c、d,刀片的刃要平直并且和铜丝平行,距离尽量近但勿接触,形成的缝宽宜小于0.2mm,可在ab两侧先各贴放一根细漆包线,将刀片刃和漆包线贴紧,焊好后再取走漆包线.以上操作可在放大镜下进行.
用平面镜将日光反射到暗室中,先通过一个硬纸板做的单缝,缝宽约0.5mm,再投射到自制双缝上,双缝距单缝0.5~1m;在双缝后1~2m的白墙上就呈现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单缝前放三棱镜将日光色散,使单缝通过某一颜色的光,则得到单色干涉条纹,但亮度弱,宜投在毛玻璃屏上由屏后观察.
③用激光光学演示仪:
可得到真正的单色光的干涉图样.用氦氖激光照射仪器所附的双缝,可在不太亮的教室中几米远的白墙上形成间距相当大的干涉图样供全班同时观看.因激光束直径很小,故形成的干涉条纹很短,近似为点状.
7. 双缝实验 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观察和不观察电子或光子是从那条缝过去的我们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是的。
当我们观察电子或光束通过两道狭缝的过程和结果时,得出来的结果是:光子和电子是以一颗颗粒子的形式抵达侦测屏。侦测屏上显示的也只是两个亮区,这显示电子和光是粒子。
但当我们不去观察它们通过狭缝的过程时,侦测屏上显示的确实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即双缝实验中著名的干涉图案),表示干涉现象的发生,而这种现象只有波才能做到。也就是说,这时显示电子和光是波,不是粒子。
目前科学家还难以解释此现象,只是将其命名为波粒二重性。
详细资料:
http://ke..com/link?url=--4o_oyjNa
8. 恐怖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学过一个实验,名字叫做双缝实验,我们准备一个蜡烛,在蜡烛后面放置一块只有一条长缝隙的挡板,然后在后面放置一块有两条长缝隙的挡板,最后再放置一块黑色屏幕,屏幕上会产生明暗条纹。
9. 双缝衍射实验中,造成中心主极大偏离的原因有哪些
1、缝后透镜严格垂直于光线出射方向。
2、入射光线严格垂直于狭缝平面。
3、准直部分有无异常。
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不透明或透明的障碍物或者小孔(窄缝),绕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叫衍射图样。
媒质上波阵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波迹,就是该时刻新的波阵面。
(9)双缝衍射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使用双缝实验与各种不同衍生的变版来检试单独粒子的物理行为,这方法已成为经典的思想实验,因为它能够清楚地探讨量子力学的核心谜题,它演示出对于实验结果的理论预测能力所不可避免的基础极限。
观察者可以决定是否装置探测器于光子的路径。从决定是否探测双缝实验的路径,他可以决定哪种性质成为物理实在。假若他选择不装置探测器,则干涉图样会成为物理实在;假若他选择装置探测器,则路径信息会成为物理实在。
然而,更重要地,对于成为物理实在的世界里的任何特定元素,观察者不具有任何影响。具体而言,虽然他能够选择探测路径信息,他并无法改变光子通过的狭缝是左狭缝还是右狭缝,他只能从实验数据得知这结果。
类似地,虽然他可以选择观察干涉图样,他并无法操控粒子会冲击到探测屏的哪个位置。两种结果都是完全随机的。
10.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你说干涉条纹保持与双缝平行很不理解,可以这样认为:干涉现象首先须有相干光绕过障碍物(其实就是衍射),然后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设双缝竖直,每一条缝从水平方向看尺寸小,光容易绕过去(衍射),分布到左右两边去;而竖直方向尺寸大,光不容易绕过去,所以上下没有光。最终每条竖缝左右两边的光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自然与缝平行。当缝转动,条纹也转动。
也可以理解为每条条纹离双缝的波程差为一个定值,经分析,这些点必然全都分布在与缝平行的直线上,所以条纹与双缝平行。
你的第四段考虑的是移动单缝的问题,这对条纹分布没有影响。要知道双缝很窄,才相当于两个新的光源。而单缝仅仅是保证有光透过双缝而已,它对条纹的方向、宽窄均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