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制作一个滴水装置来记录时间,想一想该装置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稳定的水压,盛水的容器,固定的滴头,自动时间记录器。
㈡ 求简易滴水器的制作方法
一、制作简易净水器的方法如下:
1、材料,塑料瓶,鹅卵石,细沙,棉花,剪刀,吸管,活性回炭(木炭)答 。
2、将雪碧瓶子减去底部,同时在雪碧盖子上钻一个孔,孔的大小与吸管的大小相匹配,完成后备用。
3、将纱布用剪刀剪成圆形,圆形的大小与雪碧瓶子的内径相匹配,备用。
4、在雪碧瓶中填充所需物品,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净水器。
5、 使用时,将浑浊的水从瓶子的上部注入,这样,通过层层过滤,从吸管处流下来的就是清水了。
㈢ 2012安徽省合肥市中考化学实验具体有哪四个具体实验步骤是怎样的有详细的吗谢了,急用.
2012年合肥市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试卷及评分细则
实验1: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
要求:
1.测量前先举手示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仪器损坏、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
4.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数据记录:
天平的量程是 , 游标尺上的最小分度值是 。
量筒的量程是 , 量筒上的最小分度值是 。
金属块的质量(g) 量筒中水的体积(cm3) 放入金属块后量筒中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cm3) 金属块的体积(cm3) 金属块密度(g/cm3)
序号 考 查 评 分 点 分值 自评分
1 天平的称量范围及游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记录正确 1
2 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记录正确 1
3 将天平摆放在平整的水平台面上,取下保护垫圈 1
4 将游码移在标尺的“0”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能较好地判断天平平衡 1
5 把被测样品放在天平左盘,在天平右盘放砝码 1
6 放置和更换砝码、移动游码时用镊子 1
7 能正确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数据记录正确。 1
8 能正确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数据记录正确 1
9 金属块的密度计算正确(测量值与样品参考值符合) 1
10 整理好实验器材,将实验台面恢复到操作前状态 1
总 分 10
实验2: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要求:
1.实验前先举手示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仪器损坏、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按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4.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小灯泡L1、L2和干路中的总电流。
5.实验数据记录要有单位。
实验数据记录:
观察电流表量程是0.6A时的最小分度值 A
观察电流表量程是 3A时的最小分度值 A
通过L1的电流I1(A) 通过L2的电流I2(A) 干路中总电流I 总(A)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干路中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关系(写出表达式):__________
序号 考 查 评 分 点 分值 自评分
1 电流表量程是0.6A时最小分度值记录正确 1
2 电流表量程是3A时的最小分度值记录正确 1
3 电路连接正确,操作时,开关呈断开状态 1
4 连接导线不打结、不破线、不交叉 1
5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1
6 测L1支路电流时电流表量程选择、读数、记录正确 1
7 测L2支路电流时电流表量程选择、读数、记录正确 1
8 测干路电流时电流表量程选择、读数、记录正确 1
9 能根据测量数据得出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
10 断开开关,整理好实验器材 1
总 分 10
实验3: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电阻
要求:
1.实验前先举手示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仪器损坏、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按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4.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状态下的电压、电流并计算对应的电阻值。
5.实验数据记录和计算要有单位。
次数 电压 电流 电阻 提示
1 微弱发光
2 正常发光
问:电阻为什么不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考 查 评 分 分值 自评分
1 电路连接正确,操作时,开关呈断开状态 1
2 连接导线不破线、不交叉,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实验前电阻值处于最大位 1
3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1
4 实验1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数据合适、记录正确 1
5 实验1电阻计算正确 1
6 实验2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数据合适、记录正确 1
7 实验2电阻计算正确 1
8 实验3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数据合适、记录正确 1
9 实验3电阻计算正确 1
10 断开开关,整理好实验器材 1
总 分 10
实验4: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要求:
1.实验前先举手示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仪器损坏、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按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4.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电流并计算对应的电功率
5.实验数据记录和计算要有单位。
次数 电压 电流 电功率 提示
1 80%额定电压
2 额定电压
3 120%额定电压
序号 考 查 评 分 分值 自评分
1 电路连接正确,操作时,开关呈断开状态 1
2 连接导线不破线、不交叉,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实验前电阻值处于最大位置 1
3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1
4 实验1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数据合适、记录正确 1
5 实验1电功率计算正确 1
6 实验2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数据合适、记录正确 1
7 实验2电功率计算正确 1
8 实验3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数据合适、记录正确 1
9 实验3电功率算正确 1
10 断开开关,整理好实验器材 1
总 分 10
题目5: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要求: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学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向一支试管里加入2-3 mL澄清的石灰水;
3、在另一支试管里放入几小块碳酸钙,然后加入10-15mL的稀盐酸,立即用带有
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 。
将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里,观察现象:
反应方程式: 。
3、用集气瓶收集气体,过一会儿,用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火焰 ,
说明 。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的集气瓶。
4、把一支短蜡烛放在烧杯的铁架上,点燃。拿起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里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评分标准
序号 考 查 评 分 点 分值
1 连接气体发生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1
2 向一支试管里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 1
3 在试管里防入几小块碳酸钙 1
4 加入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 1
5 将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里,观察现象 1
6 用集气瓶收集气体,过一会儿,用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1
7 把一支短蜡烛放在烧杯的铁架上,点燃
5 收集一瓶CO2 1
8 拿起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里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1
9 正确回答问题 1
10 实验结束后,洗净仪器,整理桌面 1
总 分
10
题目6:配制质量分数为 5% 氯化钠的溶液
要求:
1、正确使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
2、学会培植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验步骤:
1、计算培植 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其中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倒入烧杯里。
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用 mL量筒量取 mL水。
4、把量好的水倒入小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得到50g 5%氯化钠溶液,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评分标准
序号 考 查 评 分 点 分值
1 调节托盘天平 1
2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放大小相等的纸, 1
3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 1
4 整理托盘天平 1
5 选用量筒 1
6 用量筒取所需的水
7 把量取好的水倒入小烧杯里 1
8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1
9 正确回答问题 1
10 实验结束后,洗净仪器,整理桌面 1
总 分
10
题目7:用一个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要求:
1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2.巩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步骤:
1、将托盘天平放好,调平。
2、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
将2根铁丝(或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丝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1= g。
3、取下烧杯,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观察现象: 。
反应方程式: 。
4、2分钟后,再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丝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 g。
5、m1 与m2的关系 。结论: 。
6、取下烧杯,洗涤;整理好天平。
评分标准
序号 考 查 评 分 点 分值
1 将托盘天平放好、调平 1
2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 1
3 用砂纸打磨铁丝,干净 1
4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丝一起称量 1
5 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观察现象 1
6 反应方程式 1
7 再将烧杯和铁丝一起称量 1
8 m1 与m2的关系,结论 1
9 整理好天平 1
10 实验结束后,洗净仪器,整理桌面 1
总 分 10
注意事项:
1.称量前,天平要调平;天平砝码用镊子取,不允许直接用手拿。
2.倾到液体时,眼睛要盯着容器口,试剂瓶口要紧挨试验用的容器口。
3.将烧杯取下时要轻拿轻放 。
题目8: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实验
要求:
1、正确量取溶液。
2、加深对碱溶液性质的认识。
3、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5mL稀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里。观察现象:状态 、颜色 、气味 。
2、用pH试纸测定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有显 性。
3、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溶液沸腾。
4、在一试管,加入2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一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向试管里慢慢逐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至溶液红色刚好褪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 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评分标准
序号 考 查 评 分 点 分值
1 选用10mL量筒 1
2 用量筒量取5mL稀氢氧化钠溶液 1
3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点滴在pH试纸上 1
4 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1
5 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1
6 至溶液沸腾 1
7 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加酚酞溶液 1
8 慢慢滴入稀盐酸溶液,振荡 1
9 正确回答问题 1
10 实验结束后,洗净仪器,整理桌面 1
总 分
10
实验9 观察植物细胞番茄果肉细胞
实验用品:番茄、清水、碘液、纱布、镊子、刀片、解剖针、滴管、吸水纸、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
【实验内容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要点 分值 评分细则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1.0分)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完备。 1.0 未检查实验材料及用品,扣0.2分;未经监考教师同意,即开始做实验,扣0.4分。
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
(3.5分) 用纱布正确擦拭盖玻片和载玻片。 0.5 擦拭方法不正确,各扣0.15分。
用滴管取一滴清水,置于载玻片中央。 0.5 使用滴管的方法不正确,水滴大小不合适,各扣0.15分。
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番茄果肉置于清水滴中。 1.0 挑取的材料大小不合适,过多、过少,各扣0.3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慢放下,避免气泡的产生。 0.5 装片中气泡较多或有明显气泡,扣0.3分。
操作规范,染色均匀( 用滴管滴一滴碘液在盖玻片一侧)。 0.5 染色方法不正确,扣0.3分。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玻片标本。 0.5 染色不均匀,扣0.3分。
3.观察
(3.5分) 1.正确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正确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4.转动反光镜,至看到明亮的视野,且亮度均一。 1.5 用手扳动物镜来转动转换器,扣0.3分;选择高倍物镜对光的,扣0.2分;光圈选择不当,扣0.2分;避开直射阳光,且不得移动镜座,视野亮度不均一,扣0.2分。
1.下调镜筒时,眼睛看着物镜,使用粗准焦螺旋;2.上升镜筒时,左眼睛看着目镜,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1.0 眼睛不从侧面看物镜,扣0.2分;物镜接触装片,扣0.2分;不使用粗准焦螺旋,而直接用细准焦螺旋找物像,扣0.2分。
1.双手移动装片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且物像正确、清晰、置于视野中央;2.能正确使用高倍物镜,且物像正确、清晰、置于视野中央。 1.0 必须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后,再换用高倍物镜,高倍物镜使用方法不正确,扣0.3分;物像不正确,扣0.2分;物像正确但不清晰,扣0.1分。
4.实验常规(1.0分) 1.显微镜按要求复原到休息状态(物镜、镜筒、反光镜置于正确的位置);2.将用过的器具清洁干净;3.把材料用具摆放整齐,桌面保持整洁。 1.0 物镜位置不正确,镜头未朝外呈“八”字形偏到两侧,扣0.1分;降镜筒,不能把显微镜送回镜箱,扣0.1分;光镜未立起来,扣0.1分;桌面不整齐、不清洁,扣0.1分;未经老师同意既离开考场,扣0.2分。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分) 1.科学探究(0.2分);2.严肃认真(0.2分);3.专心操作(0.2分);4.爱护器材(0.2分);5.遵守纪律(0.2分)。 1.0 不科学探究,扣0.2分;不严肃认真,扣0.1分;不专心操作,扣0.1分;不爱护器材,扣0.1分;不遵守纪律,扣0.1分。
合计 10.0
实验10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滴管,纱布。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操作过程和记录
1.制作临时装片
①用洁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镊子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置于清水中
④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正确盖上盖玻片
⑤用碘液正确染色
2.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①将临时装片正确安放在载物台上
②正确对光
③会用低倍镜观察,物象清晰,能观察和辨认被染色的结构
3.绘图与记录 ①正确绘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
②正确标明各结构名称
4.清洁实验桌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整理好放回原处,清洗、整理材料用具
㈣ 请教一下开尔文滴水起电的实验怎样才能做成
问题.1
开尔文滴水器
任何没有看到过“神秘的开尔文滴水器”工作的人都很难理解一个原始的“对称”装置可以仅仅靠它自己发展成很不对称的情形。毕竟,它的左边和右边看起来没有差别,可是实际上当看到火花时左边收集的水和右边收集的水有很大的电势差。简单的回顾之后至少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了,为了使两边的电势差较快增长,下落到左边杯子里的水必须携带相对于右边杯子里的水为负的电荷。一旦我们接受(理解)了这些,正如假定的,落到左边杯子里的水带负电,落到右边杯子里的水带正电。我们很快就会明白导体(B,D)系统所带负电荷和导体(A,C)系统所带正电荷不同,当累计达到放电的临界电位值(约为3*106V/m)时就会有电火花出现。留下来的疑问是水是怎样,又是从哪里得到电荷的。为什么水的流动会使装置一边带负电而另一边带正电?
主要的活动集中于水流出的出口处。为了说明在那里发生的事情,我们假设柱体A上部事件发生顺序如下:
1. 由于一些微小的扰动,柱体A得到一个微小电荷,我们假定它是正的。如果出口附近没有水,上部的电场看起来就会如(a)所示(注意,它们主要沿着柱口轴上行)。
2. 水中有OH-离子和H+离子。如果水是纯净的,则它的PH值为7,即每摩尔水有1/107将分解为OH-离子和H+离子,由于外加场(如图a)H+离子将会上升,OH-将会下降。这样就像外加场一样有了感应电荷,电荷的分布如(b)图。我们只画了一小滴,但是水流中分离的电荷的工作原理都和它是一样的。
3. 把水看成单独的水滴的总和。由图(b)可以看出当水滴下落打散后,上部的一些极化电荷(正电荷)将留在出口处。这样,分散的水滴就带上了负电荷。
4. 下一步就是圆柱B上正电荷的自动角微扰(下落的负电荷通过(B,D)到达D),B端微扰场的电场线的方向是逆向的(如图a)。圆柱B中分散下落的水滴将带正电荷(与A
中下落的水滴电荷相反),右边出口留下的电荷当然就是负的。
这就是一个靠外在控制而自己运行的过程。微扰越来越大,直到“灰尘相撞”(这里指空气被击穿)。这是一个成功利用了物理不稳定性的一个“活动的”例子(物理界有很多不稳定性的微扰:水斡旋,实验室利用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成功融合金属,太阳内部的不稳定性,地球核心的火花等)。
有时候看起来不稳定的增长好像会否定能量守恒定律,但这里肯定不是这种情况。能量的另一种形式是通过流动供给不稳定性增长所需。在“开尔文水滴”中它的重力势能给机器提供能量。
另外的两点用来完善这个故事:
1. 从给A一个正的微小电荷开始,至(A,C)系统带大量正电荷结束,假设初始微扰由负电荷引起,上述过程中不会有太大变动除了(A,C)和(B,D)交换。由于初始微扰的随机性,我们无法预知哪个容器里的是负电荷。但是一旦由负电荷开始,只要有水流,它将一直保持下去。因为火花并不改变系统的状态。可是,当第二天我们又开始时A就是带正电荷了。
2. 从两玻璃管下方流出的电荷流速是多少?由于它们的符号相反,故导管中的水不带电。但是导管的水中有电流。如果导管和液体绝缘性都很好,这个机器将无法工作,导管出口处剩余的电荷将无法移动(没有电流从导管的一个口到另一个口通过液体或导管)。液体中分立的电荷将会很快集中到一处(为什么)。所以,导管和液体都必须有导电性。
问题4.2
电流环路所受的力
教材27-12
如图,建立z轴,z轴正方向指向磁场上方。一段电线所受的磁场力可由教材Giancoli方程27-4(691页)计算。由于磁场垂直于电线,所以有: 方向如图所示
因为这是个水平面上的问题,故我们可以将电线回路看成一个整体,则只能得出z方向的力(任何其它方向的力都会与相反方向的一段所受的力的分量抵消)。所以要计算回路所受的力,只需将各部分在z方向的分量积分即可。由图可知,一段电线受力在z方向的分量大小 ,方向指向z负方向。故电线受到的合力为:
(最后一步利用几何知识消去θ)
问题4.3
电子所受洛仑兹力
教材27-20
一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可由洛仑兹定律(Giancoli教材692页方程式27-5a)求解。计算笛卡尔(直角坐标)坐标中分量的叉乘,有:
问题4.4
电子的螺旋运动
教材27-29
象教材Giancoli中的例题27-5(694页)一样,我们将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磁场分量和平性于磁场分量。45°方向速度磁场中的分量为
⊥v 使粒子在(教材中例子27-4(693页))圆运动中上升,因此我们可以求出运动圆周的半径:
运动一周所需时间由Giancoli方程式27-6(694页)给出:
电子在平行于磁场方向的速度恒定为v//,因此在T时间内它走过的路程为
问题4.5
电动机转子线圈的力矩
教材27-33
利用Gancoli方程式27-12(696页)求磁场的势能(用磁场的物理量表示):
(由N圈线圈围成的矩形回路(面积是a*b)中的电流是I,则磁矩μ=NIab)。
(a)
(b)
问题4.6
质谱仪
教材27-49
一个带电量为q的离子从静止开始,通过电压V加速后获得的动能K=qV,然后再进入磁场B区域,这时它受到一个与它速度垂直的力而做圆周运动,但它的速率和动能不改变。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了磁场中的粒子所受的力与它的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因此可得:qVB=mv2/R,将它与K=1/2mv2联立可得:K=q2B2R2/2m,由此可求得:m=qB2R2/2V。
问题4.7
氘核在回旋加速器的加速运动
教材44-10(1137页)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建议你们看一看Giancoli116页电子回旋加速器部分内容。)
(a) 在问题4.6中我们得出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动能的表达式:
离子只有一个质子,电荷为+e,它的质量可以在Giancoli教材附录D中查出(以原子质量为单位):
(严格的说,我们应该将归到氘核质量中的一个电子的质量减去,但对我们的工作没有影响)
我们希望粒子在出口半径为1.0时的动能为10MeV=1.6*10-12J,这样我们可以解出磁场强度:
(如果你用K=1/2mv2求出相应速度,你会发现cv1.0≈,其中c是光速。所以如果粒子能
量很高,我们应该应用课程中相对论理论中的能量和速度关系求解)
(b) 电压变化的频率就是电子回旋加速器的频率(参见教材1116页方程式44-2)
(c) 氘核带一个电子的电量,所以当它通过22KV得电压后,它得到22KeV的能量。在一次绕转过程中它两次通过该电压间隙,再由给出的粒子最后的能量10MeV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它软转的次数N:
(d) 每次扰转所需时间T=1/f(f是(b)中电子的频率)。因此氘核从开始进入到跑出来所需总时间是Δt=NT=N/f=4.6*10-5s。
(e) 氘核每一次完整的绕转之后获得的能量为ΔK=2*22KeV=7.0*10-15J。进入回旋加速器后的t时刻它将转过t/T=tf转。由于粒子在离开回旋加速器之前要在其中转很多圈,我们将它的能量近似为一个关于时间的光滑函数,而不是一个间隙跳跃的函数。这样,我们可得到以下的能量关系(其中氘核的速度是时间的函数):
为求出氘核在回旋加速器中的总路程,我们可以将速度在通过的轨道的总时间范围内积分获得:
消去t和f(K/K=N)可得到以下结果 ΔΔ
问题4.8
导线回路所受的力
教材28-14使用安培定律(28-4节及28-1节)
(为方便起见,我们用下图中的a,b,c,I,代替问题中的物理量)
由电流通过的导线回路所受的力由它上方无限长直导线的磁场决定。由Giancoli710页28-1和712页28-4部分可知磁场大小:
其中r是所求点到直导线的垂直距离。应用右手定则(参见Giancoli689页27-9(b)部分图表)可知:在矩形框内部的磁场方向指向纸面内部(如图),因此我们可计算矩形框所受的力:
(参见Giancoli691页方程式27-4)
对于导线上边线的一小段导线,B垂直纸面向里,Idl向右,因此dF的大小是IdlB。根据右手定则它指向上方,又由于导线上边线部分B的值大小恒定为,所以上边线所受的力:
(方向指向无限长直导线)
对于下边线,Idl指向纸内部,所以dF大小为IdlB,方向向下。B的值为,因此下边线所受的力:
(方向指向远离无限长直导线)
左右边线一起考虑。考虑两独立的Idl’,一个在左边线上,另一个在右边线上,长度一样,到无限长直导线的距离也一样。电流构成回路有一个好处是左边线电流方向向上,同时右边线电流方向向下(从直导线来看),所以左边线所受的力(向左)被右边线所受的力(向右))抵消,回路所受的合外力dF’为零。线圈总的合外力是
=2.6*10-6N
方向指向直导线
问题4.9
毕奥萨法尔定律的应用(Giancoli28-30)
如图,首先考虑圆弧上一小段dl,毕奥萨法尔定律(Giancoli719页方程式28-5)给出这一小段在C点的磁场:
对于两段圆弧(内弧和外弧),rˆ都是从小段指向C点的单位矢量,对于内部弧r=R1,Idl垂直于rˆ沿弧线指向左。所以弧上的这一小段对C点磁场的贡献是: ,
垂直纸面指向外(方向由右手定则判定)。 的表达式没有用这一小段所对应的角位置表示,为了得到内部弧对C点磁场的总的贡献,我么要对dl进行简单积分(总的弧长为R1θ)可得:
方向垂直纸面指向外
外部弧的分析与内部弧相似;R1R2,Idl沿弧线指向右。稍微改动上述结果可得: →
方向垂直纸面指向里
最后,考虑沿这任意直线边的一小段,Idl与指向C的位移矢量平行,故。这样弧线若变成直线则它对C点的磁场无贡献。 0ˆ=×rIdl
C点总的磁场强度(记着1/R1>1/R2): 垂直纸面指向外
㈤ 初中电学实验
电阻一定时,导体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㈥ 滴水起电机的装置结构
滴水起电机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上方水桶有两个孔用来滴水(或其他液体),每个孔流出水滴各自通过一个导电环流到相应的桶里。每个桶必须是相互和与周围其他物体电气相互隔离。左侧的桶通过电线与右侧的导电环相连接导通,同样右侧的桶通过电线与左侧的导电环相连接导通。重要的是,每个环放置于第一滴水滴过的位置附近。
如果桶是金属的,导线可以直接连接到水桶。否则,每条线的线尾要放到桶的底部,以保证接触到水。
㈦ ip54的测试方法
例:有秤或显示仪表标示为IP65,表示产品可以 完全防止粉尘进入及可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
IPxx等级中关于防水实验的规定。 方法名称:垂直滴水试验
验设备:滴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按试样正常工作位置摆放在以 1r/min 的旋转样品台上,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 200mm试验条件:滴水量为 10。5 mm/min
持续时间:10 min 方法名称:倾斜 15°滴水试验
试验设备:滴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使试样的一个面与垂线成 15°角,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 200mm 。每试验完一个面后,换另一个面,共四次。
试验条件: 滴水量为 30。5 mm/min
持续时间: 4×2。5 min( 共10 min ) 方法名称:淋水试验
试验方法:a。 摆管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摆管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选择适当半径的摆管,使样品台面高度处于摆管直径位置上,将试样放在样台上,使其顶部到样品喷水口的距离不大于 200mm ,样品台不旋转。
试验条件:水流量按摆管的喷水孔数计算,每孔为 0。07 L/min ,淋水时,摆管中点两边各 60° 弧段内的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 60°,共 120°。每次摆动( 2×120°) 约 4s
试验时间:连续淋水 10 min b。 喷头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手持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使试验顶部到手持喷头喷水口的平行距离在 300mm 至 500mm 之间
试验条件:试验时应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水流量为 10 L/min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 5 min 方法名称:溅水试验
试验方法:a.摆管式溅水试验
试验设备和试样放置:与上述 IPX 3 之 a 款均相同;
试验条件: 除后述条件外,与上述 IPX 3 之 a 款均相同;喷水面积为摆管中点两边各 90°弧段内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 180°,共约 360°。每次摆动 ( 2×360°) 约 12s试验时间: 与上述 IPX 3 之 a 款均相同 ( 即10 min )。
b.喷头式溅水试验试验设备和试样放置:与上述 IPX 3 之 b 款均相同;
试验条件:拆去设备上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其余与上述 IPX 3 之 b 款均相同;
试验时间:与上述 IPX 3 之 b 款均相同, 即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 最少 5min 方法名称:喷水试验
试验设备: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 6。3mm
试验条件:使试验样品至喷水口相距为 2。5m ~ 3m ,水流量为 12。5 L/min ( 750 L/h )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 最少 3 min 方法名称:短时浸水试验
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浸水箱。其尺寸应使试样放进浸水箱后,样品底部到水面的距离至少为 1m 。试样顶部到水面距离至少为 0。15m
试验时间: 30 min 方法名称: 持续潜水试验;
试验设备,试验条件和试验时间: 由供需(买卖)双方商定,其严酷程度应比 IPX 7 高。
注意:另外,许多户外用电子产品也在强调漂浮能力。
㈧ (2013黄浦区一模)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装置如图所示:(1)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
(1)水滴运动时间较短,故调节一滴水落地时,另一滴刚开始下落,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故答案为:④①②③或④①③②;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
h=
1 |
2 |
t |
n?1 |
2h(n?1)2 |
t2 |
2h(n?1)2 |
t2 |
1 |
2 |
1 |
2 |
㈨ 电气—防护等级
IP防护等级
IP(INGRESS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灯具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灯具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两个标示数字所表示的防护等级如表一及表二所示:
表一: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0 没有防护 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防护。
1 防止大于50mm的固体物体侵入 防止人体(如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灯具内部的零件。防止较大尺寸(直径大于50mm)的外物侵入。
2 防止大于12mm的固体物体侵入 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到灯具内部的零件防止中等尺寸(直径大12mm)的外物侵入。
3 防止大于2.5mm的固体物体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 或类似的细节小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灯具内部的零件。
4 防止大于1.0mm 的固体物体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的工具、电线或类似的细节小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灯具内部的零件。
5 防尘 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进入,但侵入的灰尘量并不会影响灯具的正常工作。
6 防尘 完全防止外物侵入,且可完全防止灰尘进入。
表二: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0 没有防护 没有防护。
1 防止滴水侵入 垂直滴下的水滴(如凝结水)对灯具不会造成有害影响。
2 倾斜15度时仍可防止滴水侵入 当灯具由垂直倾斜至15度时,滴水对灯具不会造成有害影响。
3 防止喷洒的水侵入 防雨,或防止与垂直的夹角小于60度的方向所喷洒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害。
4 防止飞溅的水侵入 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害。
5 防止喷射的水侵入 防止各自各方向由喷嘴射出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害。
6 防止大浪的侵入 装设于甲板上的灯具,防止因大浪的侵袭而进入造成损坏。
7 防止浸水时水的侵入 灯具浸在水中一定时间或水压在一定的标准以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
8 防止沉没时水的侵入 灯具无限期的沉没在指定水压的状况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
- 防水试验
1、范围
防水试验包括第二位特征数字为1至8,即防护等级代码为IPX1至IPX8。
2、各种等级的防水试验内容
(1)IPX1
方法名称:垂直滴水试验
试验设备:滴水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见2.11
试样放置:按试样正常工作位置摆放在以1r/min的旋转样品台上,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200mm
试验条件:滴水量为1 0.5 mm/min;
试验持续时间:10 min;
(2)IPX2
方法名称:倾斜 15°滴水试验
试验设备:滴水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见2.11
试样放置:使试样的一个面与垂线成15°角,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200mm。每试完一个面后,换另一个 .....面,共四次。
试验条件: 滴水量为3 0.5 mm/min;
试验持续时间: 4×2.5 min(共10 min);
(3)IPX3
方法名称:淋水试验
试验方法:
a.摆管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摆管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装置图形及其试验方法见本书2.14)
试样放置:选择适当半径的摆管,使样品台面高度处于摆管直径位置上,将试样放在样台上,使其顶部到样品喷水口的距离不大于200mm,样品台不旋转。
试验条件:水流量按摆管的喷水孔数计算,每孔为 0.07 L/min。 淋水时,摆管中点两边各60°弧段内的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60°,共120°。每次摆动(2×120°约4s 。
试验时间:连续淋水10 min 。
b.喷头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手持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装置图形及其试验方法见本书2.14
试样放置:使试验顶部到手持喷头喷水口的平行距离在300mm至500mm之间
试验条件:试验时应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水流量为10 L/min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5 min 。
(4)IPX4
方法名称:溅水试验;
试验方法:
a.摆管式溅水试验
试验设备和试样放置:与上述第(3)条 IPX3 之a 款均相同;
试验条件: 除下述条件外,与上述第(3)条 IPX3 之a 款均相同;
喷水面积为摆管中点两边各90°弧段内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两边各摆动180°,共约360°。每次摆动 (2×360° 约12s 。
试验时间: 与上述第(3) 条 IP
文字文字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和防水试验所依据的标准有:
1)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国际防护和防水试验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529 – 598
2)国标GB 700 – 86
3)GB 4208等。
IP防护等级实验室:目前能进行IP等级试验的实验室主要有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航天环境可靠性试验与检测中心等。
㈩ 制作一个滴水装置用来记录时间,该装置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用水测量时间教材分析:这是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三课。从教材编排看,本单元体现了人类测量时间从粗略到精准的过程,本课和下一课《我的水钟》处在用太阳光影测量时间和用钟摆计时之间,是人类计时发展史的认识的重要环节。本课和下一课共同构成这一环节,本课认识水钟计时的原理,下一课利用这个原理创造(设计、制作)一个水钟。本课教材陈引言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认识古代的水钟,以看图的方式认识;第二个活动对古人用水钟计时的原因的推测,(同时有学生的经验也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水钟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由此引出下一个环节。第二部分“滴漏实验”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反复滴漏一定量的水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滴漏一定量的水用的时间是相同的”;第二个活动推测并验证用同样的装置(和第一个活动一样)滴漏一定量的水(10ml、50ml)需要的时间,进一步认识第一个活动获得的认知;第三个活动推测推测、观察滴漏完全部300ml的水需要的时间。由第三个活动学生可以发现滴漏万的时间和我们的推测时间案有差异,并且,学生也会发现滴漏中的一些现象:水位高,滴得快;水位低,滴得慢。由此,可以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怎样控制滴漏的速度一样?这是教科书中54页“水钟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的答案,既可以作为遗留问题是学生思考、解答,以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古代水钟研究古人解决的办法,以产生对古人智慧的崇敬之情,我们做后一种处理,因为学生有强烈的了解古人解决方法的愿望。教材中56页最后两段是基于第三个活动能够的一个拓展,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滴漏一定量的水用的时间是相同的”,由于提供的材料不会产生水流的现象,所以可作为课外学生的一个兴趣探究,在课堂予以忽略。学生情况预计通过“太阳钟”的认识,学生已发现光影之所以能用来计时,是因为他们的运动时有规律的,学生已有初步的“有规律的运动的事物可以用来计时”的意识。并且,学生可能也会产生夜间计时方法的思考。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对水流和滴水有一定的认识,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知道水位高低会影响水流的速度或滴水的速度;滴漏孔大速度快,孔小速度慢。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仔细观察的能力,根据现象作出一定解释或推测的能力,试验的能力等,学生也具备测量水量的基本技能;这些将有助于学生认识用水计时的原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能装300ml水的塑料瓶子(瓶盖打孔:学生打孔可能存在孔过大的现象;统一打孔也可保持孔大小一致)、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秒表,毛巾一块。铁架台用于固定塑料瓶子,以消除手持瓶子不稳定对水滴漏的影响;烧杯用来盛装实验后的水,用后可再次倒入塑料瓶子,以减少实验用水量。不提供记录单,记录在书上相应位置,方便学生研究。教学中应例外提示学生的事项1、 固定瓶子的方法2、 实验后的水,用后可再次倒入塑料瓶子,以减少实验用水量。3、 秒表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滴漏实验认识水钟计时的原理教学难点:水位高低不同对滴漏速度的影响引起的学生的困惑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这节课是典型的学生产生问题,然后经由实验观察现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先由学生观察图片-古代的水钟,产生水钟用什么原理计时这一问题,然后由学生观察滴漏现象,认识水钟滴漏计时的原理。重点放在滴漏实验观察上。在滴漏实验观察中,可能会出现滴漏速度不一的情况,要求学生注意装置的一致性。学生在座300ml的实验中,会有疑问产生,这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学生讨论来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流程教师和学生活动意图关注引入教师:我们知道了利用太阳光和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但是夜晚没有阳光的时候人们也利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计时,比如用燃香、沙漏等办法,人们也利用水来计时。古人是怎样用水计时的呢?由教师的介绍引发对水计时的认知兴趣学生的课外经验和知识对意图的干扰看图认识古代的水钟教师:我们看看书上54页的三个水钟,想想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初步认识古代的水钟,对水钟的计时原理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和思考及学生的经验讨论:水钟计时的原理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的初步想法,也可提出自己产生的新的疑问。引出下一环节不可让讨论展开,适当控制。滴漏100ml水所需时间的观察A、教师:我们用实验来研究一下水钟是根据什么规律来计时的。B、介绍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1、介绍材料并介绍材料用途,详细介绍铁架台固定瓶子的方法和秒表的使用方法2、实验多做几次,每次都要求记录在书上55页上方图的左方,方法为:1: 2: 3: 。。。。。。3、一次实验后的水,再次倒入塑料瓶子,可保证各次实验一致,并且可以减少实验用水量C、学生实验、记录D、小组分析实验结果,初步得出规律E、全班交流得到的规律认识水钟的计时原理: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学生多次实验中装置的设置是否一致学生实验中计时的准确性预测及验证滴漏10ml、50ml水所需时间的观察A、教师:我们知道了在一定的装置里,100ml的水流完的时间是一样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推测用我们刚才实验的装置流完10ml、50ml所用的时间呢?B、学生推测C、教师: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介绍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和刚才测100ml流完的装置完全一样2、记录在教材55页中间空白处,方法为:10ml: , 50ml: , 逗号前计预测,逗号后记试验结果。D、学生实验并记录E、全班交流:和我们的推测一致吗?这说明什么?进一步认识水钟的计时原理: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学生实验中装置的设置是否和滴漏100ml一致;学生实验中计时的准确性预测及验证滴漏300ml水所需时间的观察A、教师:我们来推测一下漏完300ml水所需要的时间,并用刚才的方法验证一下,这次要求特别注意滴漏的过程。叶和刚才记录的方法记录在50ml的后方。B、学生实验、观察C、学生交流并尝试解释这种现象。E、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作讲解,可能会有学生说到孔的大小一个影响滴漏速度,此时应加以说明。F、教师:这该怎么解决呢?古人有是怎样解决的呢?建议大家在仔细看看古人的水钟。G、、简单交流学生的看法,也可根据学生情况作简单介绍。了解水位对水钟计时的影响及古人的解决之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由困惑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产生的困惑的解决小结教师:我们认识了水钟计时的原理,这种方法计时不仅可以计夜间的时间,而且,也比用太阳钟计时要准确,这是人类计时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它比太阳钟的出现晚了一百多年。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水钟呢?下次科学课我们就做一个水钟,大家可以设计一下自己的水钟。激起制作水钟的愿望学生是否有制作水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