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激光笔,光盘,气球,直筒杯怎样做科学实验看得见的声音
1、剪去直筒杯的底,使它成为两头透亮的空筒。剪去气球的颈部,并蒙在杯的一端。抓住气球的边,再用橡皮圈把它紧紧绷住(像鼓面一样)。
2、把光盘用胶水贴在紧绷的气球鼓面上,使镜面向外。
3、打开激光笔,照在镜子上,你会看到一个光点从镜面反射到墙上。如果墙上的光点不够清晰,可以用一张硬白纸当屏幕。
4、把杯体放在桌上,用书本等作支撑固定住,调整好手电、镜面与光点的合适角度。你在直筒杯的另一端大喊或唱歌,同时观看墙上的光点。嗬,光点晃动起来,“跳上舞”了。
『贰』 青少年科普中心里看得见的声音是什么原理
声音震动麦克风,形成强弱不同的电流,电流经过放大电路(功放)的放大,然后通过喇叭的线圈,电流通过喇叭里的线圈时,使线圈震动,带动线圈上的纸碗震动,声音就产生了
『叁』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
(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专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属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肆』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声音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闹钟,用抽气机抽气,在抽气过程中内,发现听到的铃声容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但有时还能听到声音,说明钟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或者是底座的固体传声.
故答案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钟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或者是底座的固体传声.
『伍』 失语患者可以通过脑机表达声音了
是的。8月6日,西安交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校机械工程学院使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成功让一位高位截瘫失语患者发声“说”出“你好”!
来自甘肃会宁的这位44岁男性患者,由于半个月前不慎从高处跌落,第5、第6颈椎脱位,导致高位脊髓受损。经过当地医院及时手术治疗,颈椎已成功复位,但目前四肢功能尚未恢复,外加气管切开状态伴随延髓麻痹导致患者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只能通过眨眼(“是”或“否”)来向医生表达自己的诉求。如何让这样的患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ICU医护人员。
近期,重症医学科王小闯主任、王岗副主任同机械工程学院徐光华教授就BCI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充分论证,并针对该患者制定出个体化实施方案。随后,王主任在主管医师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的基础上,就BCI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沟通。
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徐教授及其团队于8月6日上午带着整套设备来到科室,用BCI技术帮助患者说出他的心里话。
在科室赵玉杰医师和侯彦丽医师确认患者心电监护及气道插管安全后,责任护士和徐教授团队一起给患者带上了脑电帽。徐教授反复检查确保设备连接正常后,患者的第一次BCI测试正式开始,屏幕开始倒计时:5,4,3,2,1。
在程序简短的引导教学后,患者便可通过注视电脑屏幕“操控”设备。病床上的患者安静地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字符,不一会儿屏幕上就跳出了“你好”两个字。脑电帽采集到了患者的脑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分析,患者最终用BCI系统“说”出了“你好”。
(5)让声音看得见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BCI的原理
据介绍,BCI是一种利用各式电极采集大脑活动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解码运动、视觉等信号,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技术。根据采集信号的方法不同,BCI系统可分为有创BCI和无创BCI。
前者直接从大脑皮层表面采集脑电信号,需要手术植入芯片;而后者通过脑电帽等穿戴设备,从头皮上采集脑电波信号,记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EEG反应了大脑组织的电活动及大脑的功能状态,通过对脑电图的分析,可以探测和识别人的意图,并据此可实现对外部设备的直接控制。
『陆』 看到声音这个实验怎么做
答案:亲自试验一下,交流心得收获。
『柒』 一个关于声的实验
1、声音的产生(1)音叉实验做法:将悬吊着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 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钢尺实验做法:用一根长钢尺,压紧在桌面的边缘,适当调节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伸出桌面的端部, 钢尺能够发出声音,观察到钢尺在振动。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1)固体传声实验做法:用课桌做实验,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甲能听到乙敲桌的声音。结论:固体能够传声。(2)液体传声实验做法:将能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结论:液体能够传声。(3)气体传声实验做法:教师说话,坐在座位上学生可以听到。结论:空气能够传声。(4)真空响铃实验做法:把响铃的闹钟放在渐渐被抽出空气的玻璃罩内,人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结论: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音调做法:用一根长钢尺,压紧在桌面的边缘,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约为全长的1/3, 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它振动的快慢。 再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使它振动的幅度跟上次大致相同, 听它发出的声音跟上次相比有什么变化。发现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结论: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4、声音的响度做法:用一根长钢尺,压紧在桌面的边缘,适当调节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保持伸出长度不变,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使钢尺能够发出声音来,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 听声音的大小,发现当用力较大时,钢尺振幅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大。结论: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大,响度大.
『捌』 让物体发出声音可以看到的方法有哪四种
1将纸屑放在打开的喇叭上观察纸屑的跳动
2将击响的音叉触碰平静的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3将静止的乒乓球缓缓靠近击响的音叉观察乒乓球的摆动
4将发声的音摆(钟上的)末端系上铅笔迅速在白纸上划过观察铅笔的划痕
5拨动钢尺
(有图见下方
,本人为此特意草草画的,给个苦力分)
『玖』 哪一种技术可以让声音“看得见”
脑机接口技术(简称BCI)可以做到让声音“看得见”。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使用脑机接口技术,成功使一位高位截瘫的失语患者表达出“你好”。副主任王岗介绍,有了这项技术,患者可通过注视电脑屏幕“操控”设备表达自己,尚属国内外首例。
脑机接口是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通过这种通道,人就可以直接通过脑来表达想法或操纵设备,而不需要语言或动作,这可以有效增强身体严重残疾的患者与外界交流或控制外部环境的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涉及神经科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交叉技术。
(9)让声音看得见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BCI系统原理及概念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在大脑产生动作意识之后和动作执行之前,或者受试主体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其神经系统的电活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神经电活动的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检测出来,并作为动作即将发生的特征信号。
通过对这些特征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分辨出引发脑电变化的动作意图,再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把人的思维活动转变成命令信号驱动外部设备,实现在没有肌肉和外围神经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人脑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这就是 BCI 的基本工作原理。
『拾』 有一种传声的装置,就是放在空气里听不到声音,但用手接触并将手掌贴在耳朵旁,就可以听到声音,它像一个
难道是这个物理实验:一个密封的钟罩,放一个正在响的闹钟在里面,把里面空气抽去,这样就没声音了,但钟罩的底座是一种介质,所以手贴上去就能听见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