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纸层析装置中U形扣作用

纸层析装置中U形扣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19 12:31:43

Ⅰ 滤纸的层析作用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和水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吸收22%左右的水,而且其中6~7%的水是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在一般条件下较难脱去,而滤纸纤维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甚弱,所以一般的纸层析实际上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沿纸经过样品时,样品点上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一部分样品随流动相移动,进入无溶质区,此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由流动相进入固定相(水相)。随着流动相的不断移动,各种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数不断进行分配,并沿着流动相移动,从而使物质得到分离和提纯。
滤纸(Filter Paper)是一种常见于化学实验室的过滤工具,常见的形状是圆形,多由棉质纤维制成。

Ⅱ 连接高位槽与层析柱之间的u型导管的原理

防止层析床液体流干。经查询凝胶层析官网信息得知,连接高位槽与层析柱之间的u型导管原理是有防止层析床液体流干的作用,层析柱是凝胶层析技术中的主体,正常情况下用玻璃管或有机玻璃管。

Ⅲ 层析缸中展开剂的作用

层析缸中展开剂作用是平衡剂起到使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是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薄层层析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层析方法。一般将柱层析用的吸附剂撒布到平面如玻璃片上,形成一薄层进行层析时一即称薄层层析。其原理与柱层析基本相似。

平衡溶剂的作用:

1、平衡剂起到使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是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2、防止或减少边缘效应的出现,使层析缸中变的更加平稳。

3、让层析缸中的空气被平衡溶剂饱和,避免流动相挥发损失。

Ⅳ 纸层析实验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氨基酸的纸层析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分析未知样品氨基酸的成分.二、 实验原理 用滤纸为支持物进行层析的方法,称为纸层析法,它是分配层析法的一种.纸层析所用的展层溶剂大多是由水饱和的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的—OH 基的亲水性基团,可吸附有机溶剂中的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它沿滤纸自下向上移动,称为上行层析;反之,使有机溶剂自上而下移动,称为下行层析.将样品点在滤纸上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即在二相中不断进行分配,由于它们各自的分配系数不同,故在流动相中移动速率不等,从而使不同的氨基酸得到分离和提纯.纸层析法主要是依据混合组分对二相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但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现象.氨基酸经层析在滤纸上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氨基酸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 表示.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只要实验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分、pH、滤纸的质量等)不变,Rf 值是常数,因此可做定性分析参考.如果溶质中氨基酸组分较多或其中某些组分的Rf 值相同或近似,用单向层析不宜将它们分开,为此可进行双向层析,在第一溶剂展开后将滤纸转动90度,以第一次展层所得的层析点为原点,再用另一种溶剂展层,即可达到分离目的.由于氨基酸无色,可利用茚三酮反应使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从而定性和定量.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层析滤纸、烧杯、剪刀、层析缸、培养皿、猴头喷雾器、微量加样器或毛细管、吹风机一个、直 尺、铅笔等.试剂 1.混合氨基酸溶液(水解后的氨基酸干粉) 甘氨酸溶液:50mg 甘氨酸溶于5mL 水中.蛋氨酸溶液:25mg 蛋氨酸溶于5mL 水中.亮氨酸溶液:25mg 亮氨酸溶于5mL 水中.氨基酸混合液:甘氨酸50mg,亮氨酸25mg,蛋氨酸25mg 共溶于5mL 水中.2.展层溶剂 碱相溶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 = 13∶13∶13(V/V) 酸相溶剂:正丁醇∶80%甲酸∶水 = 15∶3∶2(V/V),摇匀后放置半天以上,取上清液备用.3.显色贮备液:0.4mol/L 茚三酮—异丙醇∶甲酸∶水=20∶1∶5.4.0.1%硫酸铜:75%乙醇=2∶38,临用前按比例混合.四、实验步骤 (1)标准氨基酸单向上行层析法 1.画基线 戴上指套或橡皮手套,在长约20cm、宽约17cm 滤纸上,距短边2.5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线,即为基线.2.点样 在原线上,从距纸的长边4cm处开始,每隔3cm 用微量注射器或毛细管依次分别点上甘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点样点干后可重复点加1~2次.每一点的直径不超过2mm,点样量以每种氨基酸含5~20ug 为宜.3.展层 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筒形,滤纸两边不相接触,用线固定好,将原线的下端浸入盛有溶剂的培养皿中,不需平衡可立即展层.展层剂为酸性溶剂系统,在展层溶剂中加入显色贮备液(每10mL 展层剂加0.0.5mL 的显色贮备液)进行展层,基线必须保持在液面之上,以免氨基酸与溶剂直接接触.盖好层析缸,当溶剂前沿距纸端2cm 时(大约3h),取出滤纸.4.显色 滤纸取出后,吹干或在80℃左右烘箱内烘3~5min,即出现紫红色的氨基酸层析 斑点.用铅笔划下层析斑点,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2)混合氨基酸双向上行纸层析法 1.滤纸准备 将滤纸裁成约28cm2的正方形,在距滤纸相邻两边各2cm 处的交点上,用铅笔划下一点,做为原点.2.点样 取混合氨基酸溶液(5mg/mL)10~15μL,分别点在原点上.3.展层与显色 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半筒形,立在培养皿中,原点应在下端.取少量12%的氨水与小烧杯中,盖好层析缸,平衡过夜.次日,取出氨水,加适量碱相溶剂(第一向)与培养皿中,盖好层析缸,上行展层,当溶剂前沿距滤纸上端1~2cm 时,取出滤纸,冷风吹干.将滤纸转90o,再卷成半筒形,竖立在干净培养皿中,并于小烧杯中至少量酸相溶剂,盖好层析缸,平衡过夜,次日将加显色剂的酸性溶剂(每10mL 展层剂加0.0.5mL 的显色贮备液)倾入培养皿中,进行第2向展层.展层毕,取出滤纸,用热风吹干,蓝紫色斑点即显现.五、计算 单向层析的Rf 值,按 “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计量后计算.双向层析Rf 值,由两个数值组成,在第一向计量一次,第二向计量一次,分别与已知的氨基酸在酸碱系统的Rf 值对比,即可初步决定它为何种氨基酸的斑点,将它剪下,在同一张纸剪下一块大小相同的空白纸作为对照,用硫酸铜—乙醇溶液洗脱,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氨基酸的含量.

Ⅳ 纸层析的原理是什么,它怎么会分层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来,在纸层析中的流动相是指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层析液能不断由下向上流动。
由于纤维素上的亲水羟基使这部分水围绕在纤维素周围,不易扩散而形成固定相。在层析过程中,当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经色素滤液细线时,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就相继融入层析液,随着层析液上升,并发生分配,即有一部分色素从层析液分配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
由于分配系数的不同,与分子大小有关,那些分配系数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向上移动较快,形成的色素带集中在滤纸的上部,而分配系数小的色素分子,随层析向上移动较慢,形成的色素带集中在滤纸的下面。

Ⅵ 简述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纸层析是层析法的一种,要了解纸层法还得从层析法开始.层析法又称色层分析法或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例如:我们利用物质在溶解度、吸附能力、立体化学特性及分子的大小、带电情况及离子交换、亲和力的大小及特异的生物学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或称分配常数)不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层析法的最大特点是分离效率高,它能分离各种性质极相类似的物质。而且它既可以用于少量物质的分析鉴定,又可用于大量物质的分离纯化制备。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分离手段与方法,它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上。现在,它在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层析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分类,层析可以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其中纸层析是指以滤纸作为基质的层析。

Ⅶ 纸层析实验的详细内容及用途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纸层析法可分为一般纸层析法,圆形纸层析法、反相纸层析法和双向纸层析法。等
用途
通常可用于叶绿素的色素成分检验,氨基酸的鉴定及测定,橘皮精油成分检验及一些特定细胞筛查等实验。
原理
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试样经层析后可用比移值(Rf)表示各组成成分的位置(比移值=原点中心至色谱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之比),由于影响比移值的因素较多,因此一般采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照物质对比以确定其异同。作为单体鉴别时,试样所显主色谱斑点的颜色(或荧光)与供置,应与对照(标准)样所显主色的谱斑点或供试品-对照品(1∶1)混合所显的主色谱斑点相同。作为质量指标(纯度)检查时,可取一定量的试样,经展开后,按各单体的规定,检视其所显杂质色谱斑点的个数或呈色(或荧光)的强度。作为含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剪下洗脱后,再用适宜的方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测定。
色谱系统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编辑本段应用
操作方法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应用及实例介绍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在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
[1]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 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 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注意事项
纸层析法中所用的有机溶剂如丙酮等,一般有挥发性、并有一定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密封层析,避免吸入过多有害挥发物。
编辑本段实验
仪器药品
大试管 台天平 研钵(配带孔纸板,防止丙酮挥发) 量筒 烧杯 漏斗 软木塞 滤纸 丙酮(可用无水乙醇替代) 四氯化碳 无水硫酸钠 碳酸钙 石英砂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取准备好的滤纸条(2×20cm),将其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的窄条,并在滤纸剪口上方折叠出一条直线,作为画滤液细线的基准线。 3.用毛细吸管沾少许滤液在折线上描绘4~5次,注意要画得匀、直、细,每次画完细线要等其自然变干后再画第二根线。 4.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梍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即层析液)。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色素点要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盖紧软木塞,直立于阴暗处进行层析。 经过0.5—1小时后,观察分离后色素带的分布。最上端橙黄色为胡萝卜素,其次黄色为叶黄素,再下面蓝绿色为叶绿素a,最后的黄绿色为叶绿素b。[1]
普通高中相关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菠菜叶、青菜叶、大叶黄杨叶片 背景资料: 1、 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 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 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态,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 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 (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 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 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 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 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Ⅷ 纸层析的原理是什么,它怎么会分层

纸层析原理: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原因是由于纤维素上的亲水羟基使这部分水围绕在纤维素周围,不易扩散而形成固定相。

不同的物质因其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分配层析中应用最广泛的多孔支持物是滤纸,其次是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粉、淀粉和微孔聚乙烯粉等。



理论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点样后的滤纸一端浸没于流动相液面之下,由于毛细作用,有机相即流动相开始从滤纸的一端向另一端渗透扩展。

当流动相(有机相)沿滤纸经点样处时,样品点上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一部分样品离开原点随流动相移动,进入无溶质区,此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由流动相进入固定相(水相)。

随着流动相的不断移动,因样品中各种不同的溶质组分有不同的分配系数,移动速率也不一样,所以各种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数不断进行分配,并沿着流动相流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样品中各组分得到分离和纯化。


Ⅸ 简述纸层析的基本原理.如题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和水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吸收百分之22左右的水,而且其中百分之6到百分之7的水是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所以在一般条件下较难脱去。而滤纸纤维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很弱,所以一般的纸层析实际上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通常会利用此特性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例如在提取有关光合作用色素的实验中,就是利用纸层析法,将溶解度不同的色素提取出来。

Ⅹ 纸层析的问题

1.纸层析的话,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中所包含的水分,(你应该知道,做纸层析色谱的话,滤纸之前都是要经过处理的。用化学试剂浸泡什么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这里说的水并不来自展开剂。
展开剂中也不是必须包含水和有机溶剂。

2.要是在纸层析色谱上点样太大的话,跑样的时候,会拖尾的。要是只点很少的话,点又不容易观察,所以要多试几次确定点样量。

3.老实说,你这个问题有点纠结。
你是下了功夫的,可以看出。
那就请你想象一下哦,物质A共有10,在a点处流动相分配了7,在固定相分配了3;而流动相不断向上走(毛细效应),新的流动相在a点处又分配了原在固定相上的3中的0.7,即又分配走了2.1,现在固定相上就剩0.9了。同时,a点稍稍往上一点的b点,固定相就分配到了流动相跑过来7的0.3,即2.1。所以这个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往上爬行的。
同理,由于物质B和物质A的分配系数不一样,爬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当流动相到滤纸终点时候,A可能爬的快点,B爬的慢点,但是离原点就都有一定距离了。
这时候,拿尺子量一下物质A离原点的距离L1,再量一下流动相终点离原点的距离L2,Rf=L1/L2(Rf是比移值哦)

OK,明白了么?

阅读全文

与纸层析装置中U形扣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瓶装制冷剂怎么用 浏览:45
什么是半导体美容仪器 浏览:855
制冷剂r22指数是多少 浏览:955
浙江自动破窗器装置 浏览:751
地热的阀门怎么关 浏览:691
汽车仪表中油耗参数怎么调整 浏览:949
途观液晶仪表盘如何调整 浏览:225
超声波洗眼镜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浏览:225
云南进口电动工具大全图片 浏览:943
幕墙木索五金件 浏览:303
超声波消毒机对乐园有什么意义 浏览:464
塑料盖的轴承如何加润滑油 浏览:399
cad中阀门符号怎么找 浏览:21
轴承为什么会被烧坏 浏览:980
天然气管道阀门标准 浏览:457
自动水果采摘装置 浏览:412
继电保护装置做什么实验 浏览:220
江门兵器氧化设备哪里买 浏览:80
如何延长轴承寿命外文翻译 浏览:923
开一个什么机械焊接厂比较好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