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化学课本利用铜粉与氧气反应来测定含量的实验的原理是不是这样 高分悬赏!!!!!!!
注射器里面的气体,一部分是氧气,反应完了就不反应了。所以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是要大于反应的氧气的体积的
第一句话是对的,因为注射器的内外压强要一样, 而且移动会被看做是无摩擦的移动
❷ 某化学活动小组要做“铜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的实验,其操作如下:将一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放在酒精灯火
(1)综合两种猜测找到合理的假设可以得到另一种结论,即:黑色物质既有氧化铜,也有炭黑;
(2)因为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碳与硫酸不反应所以,为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可将表面变黑的铜片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通过不同的现象得到不同的结论;
(3)如果把铜片不直接与火焰接触进行加热,铜片表面仍然变成黑色,即可排除黑色物质为炭黑的可能,因此可将铜片放入试管或石棉网上加热以排除碳的干扰.
故答案为:
(1)黑色物质既有氧化铜,也有炭黑.
(2)
可能有的结论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将表面变黑的铜片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2分) | 溶液变蓝,黑色物质完全消失 | |
溶液颜色无变化,铜片表面黑色物质不消失 | ||
溶液变蓝,黑色物质部分消失 |
❸ 铜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
铜很稳定,一般是不会燃烧的,除非是很细的铜粉也仅仅会有轻微火花差生.铜在氧气中用火烧一般是直接变黑,生成氧化铜,火焰发绿中火焰是酒精灯火焰的颜色(焰色反应)。
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
铜元素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也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 铜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铜矿物与其他矿物聚合成铜矿石,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而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单质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
❹ 用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鲁教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我刚刚自己整理的,不一定都对,欢迎大家探讨
【实内验原理】2Cu+O2=2CuO
【实验装容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存有30mL空气。
② 给装有细铜丝团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③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中,读取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实验现象】① 紫红色的铜变为黑色;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铜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① 铜丝的量不足;② 加热的温度不够;③ 没有反复交替推动活塞;(前3项都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未被完全消耗)④ 温度未冷却至室温开始读数。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①中间的玻璃管太粗、太长;② 装置漏气
❺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装置图,结合图示探究有关问题.(1)用铜粉而不用碳粉的原因是______.
(1)铜粉加热消耗氧气生成的是固体,炭粉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测量消耗氧气的体积,因此用铜粉而不用碳粉;故答案为:炭粉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测量消耗氧气的体积;
(2)向硬质玻璃管其中注满水,两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后打开一端橡皮塞将水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就是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故答案为:向硬质玻璃管其中注满水,两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后打开一端橡皮塞将水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
(3)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为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应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故答案为:使空气中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4)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5mL?7mL |
15mL+25mL |
❻ 用加热铜粉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1)加热过程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可以看到红色的铜丝逐渐变为黑色;气体体积减少了约1/5.(2)为了使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能充分与铜丝反应,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可以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3)通过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而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与铜反应,气体体积将减少1/5,即剩余气体体积=30ml×(1-1/5)=24mL;通过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约含有1/5体积的氧气;(4)分析测定的数据剩余小于24mL气体,本应剩余24mL,主要原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时少量空气排出等.分析测定的数据剩余大于24mL气体,本应剩余24mL造成这种差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铜丝太少,反应时间不够,加热温度不够,未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加入的铜丝的量不足,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等;都可以造成数据的差异;故答案为:(1)(每空1分)红色的铜丝逐渐变为黑色;气体体积减少了约1/5(2)(2分)使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3)(每空2分)2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4)(每空1分)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时少量空气排出,铜丝太少,反应时间不够,加热温度不够,未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加入的铜丝的量不足,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等.答案合理即可
❼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铜粉,两端塞
()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④①③②⑤⑥或④①②③⑤⑥
(2)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