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雷是怎么发射出去的
鱼雷的发射一般有两种:
一、自航式发射。顾名思义,自航发射,是通过鱼雷自身的动力系统离开鱼雷发射管。
二、动力式发射。使用外力将鱼雷喷出鱼雷管,一般有两种方法,干式(使用压缩空气将鱼雷喷出去,在鱼雷离开发射管的瞬间再把压缩空气抽回来。)和湿式(先将发射管灌水,然后用活塞将鱼雷和海水一起喷出去。)
典型的鱼雷发射程序为:
1、锁定攻击目标(通过潜望镜瞄准或者通过声纳系统锁定)
2、下潜或上浮到攻击深度(水太深了水压太大,发射不了)
3、打开发射口耐压盖
4、确认攻击目标(这个程序一般是确认最后攻击的命令,一旦进入下个程序,99%就是真的要发射了)
5、发射管灌水/空气阀充气待命(这个程序一般意味着攻击开始)
6、发射!
7、下潜到安全深度躲避敌方反击(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战时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听爆炸声音,确定战果,躲避攻击,撤出战斗区域,准备二次攻击。
如果是使用线控鱼雷(使用光纤控制的),在发射完鱼雷后,还必须继续跟踪和指挥鱼雷攻击和选择目标。不会马上下潜。这种攻击一般使用于潜艇对潜艇的作战中,线控鱼雷,命中精度高,搜索能力强,可以依托潜艇本身强大的侦听声纳和强大的火控系统来打击敌方潜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 反潜武器。
2. 气动平衡器和气动葫芦的工作原理
气动平衡器
气动平衡器是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实现物体的无重力状态的机器。气动平衡器具有平衡物料重力的功能,可将重物提吊或悬浮在空中,操作者可轻松方便地对重物实现各种要求的搬运、装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在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作业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气动平衡器的操作简单,操作手柄简单易于控制,从而可以快捷的响应手柄输出的动作。气动平衡器安全保障,一般提升物料能力在20kg~800kg 。有着非常小的耗气用量,相当于气动葫芦的1/50。气动平衡器有内部润滑系统,清除空气的污染。
气动葫芦
气动葫芦是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实现物体的起吊、起重的机器。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煤矿、纺织、仓储、家用电器生产线、汽车制造生产线及船舶修造等行业中,是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设备。
气动葫芦分类有:环链气动葫芦、超低型气动葫芦(低净空气动葫芦)、迷你气动葫芦等。常用的气动葫芦有叶片式、活塞式和气缸式三种。起吊起重能力可根据葫芦的种类、大小、型号的不同,能达到从20公斤到30吨 的范围,能高效率起重与起吊物体。在突然断气情况下,可保证物体不下降、不掉落。
气动葫芦便于配合手拉小车或气动小车组成的移动式气动起重工具。来实现起吊重物的升、降、移动、定位功能。
气动平衡器与气动葫芦主要不同之处是:
1. 气动平衡器是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平衡,来实现在无重力状态下或减少重力状态下,对物体进行各种要求的水平位移、垂直起吊、搬运、装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的机器。
而气动葫芦主要是对物体实现垂直起吊、起重,的机器。
2. 气动平衡器,一般提升物料能力不大,在20kg~800kg 。
气动葫芦,提升、起重物料能力大,在20kg~30000kg 之间。
3. 气动平衡器,对物料选择定位非常方便、自由、且定位精度高。
气动葫芦,对物料选择定位非常不便、不自由、且定位精度低,范围不广。
4.气动平衡器,对物料的搬运、装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一般都是要有人手施力,直接操作来进行的工作。
气动葫芦,对物料的起吊、搬运、定位等,一般都是通过操作按钮、开关、操纵杆等操控,间接操作进行的。
3. 潜艇鱼雷是不是弄个铁锤屁股一锤敲去就发射出击然后充气加压!
鱼雷是海战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现在的鱼雷,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它的攻击目标主要是战舰和潜水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鱼雷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炸药和引信;中部为雷身,装有导航及控制装置;后部为鱼尾,装有发动机和推进器等动力装置。鱼雷的动力系统能源分别为燃气和电力等。
典型的鱼雷发射程序为:
1、锁定攻击目标(通过潜望镜瞄准或者通过声纳系统锁定)
2、下潜或上浮到攻击深度(水太深了水压太大,发射不了)
3、打开发射口耐压盖
4、确认攻击目标(这个程序一般是确认最后攻击的命令,一旦进入下个程序,99%就是真的要发射了)
5、发射管灌水/空气阀充气待命(这个程序一般意味着攻击开始)
6、发射!
7、下潜到安全深度躲避敌方反击(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战时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听爆炸声音,确定战果,躲避攻击,撤出战斗区域,准备二次攻击。
如果是使用线控鱼雷(使用光纤控制的),在发射完鱼雷后,还必须继续跟踪和指挥鱼雷攻击和选择目标。不会马上下潜。这种攻击一般使用于潜艇对潜艇的作战中,线控鱼雷,命中精度高,搜索能力强,可以依托潜艇本身强大的侦听声纳和强大的火控系统来打击敌方潜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 反潜武器。
4. 有知道气动平衡器是什么吗工作原理是什么
气动平衡器以气体为动力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平衡从而实现重物的吊装或移运,使重物达到悬浮状态,又称之为气动平衡吊。
它的原理如下:
气动控制系统在气源正常给气的情况下,气控换向阀处于接通状态。当空载起重时,气体依次经过气源、过滤器、汇流板到达空载平衡减压阀、梭动阀,最后到达执行气缸。执行气缸内的气体压力通过空载平衡减压阀控制。与此同时,气压到达微型储气罐、弹簧复位式换向阀、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具有一定的背压作用。此时,工作人员可全程上下拖动夹具或者吸盘,并准确停留在任意位置。
当负载起重时,按住按钮,弹簧复位式换向阀处于开启状态,则气体依次通过气源、过滤器、汇流板、弹簧复位式换向阀、精密减压阀、单向节流阀,最后到达微型储气罐和执行气缸。此时微型储气罐与气缸内的压力是呈线性上升的,同时气体经过单向节流阀后作用于先导式大流量精密减压阀的先导阀,将先导式大流量精密减压阀的输出压力设置成与先导阀的控制压力相等,先导阀的控制压力由储气罐决定。当物体上升时松开按钮,弹簧复位换向阀关闭,此时储气罐与执行气缸内的压力值与负载相平衡。储气罐具有一定的保压功能,当移动负载时,储气罐可以感知执行气缸内的压力变化,并及时地反馈给先导式大流量精密减压阀的先导阀,通过控制先导阀的压力间接控制先导式大流量精密减压阀的输出压力。此时操作人员可以用微操作力实现物体全程的上下搬运工作。
当卸载负载时,按下弹簧式复位换向阀的按钮,此时,执行气缸和微型储气罐内的高压气体会通过换向阀与排气节流阀排到大气中去。排气节流阀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快速放气造成机械臂的快速下落。
为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安装气控换向阀,当气源发生意外突然中断或送气不足造成气压急剧下降时,气控换向阀会及时关闭。微型储气罐内的保压气体会支持机械臂的缓慢下落,以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简单来说如下图所示
5. 气动不平衡鱼雷发射装置是如何工作的有何好处
http://jpkc.nwpu.e.cn/dzjc/yuleigl/wlkt/ch11/11.4/11.4.2a.html
这个网页专门介绍“潜艇气动不平衡式鱼雷发射装置的组成及部件动作原理”
优点:结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属、维修方便
缺点:
1. 非平衡式的发射装置,受发射深度的影响;
2. 大发射深度时,需要携带大量的压缩空气。
6. KHC气动平衡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KHC气动平衡器是运用的气体动力学原理,就是以气源为动力,利用重物的重力和气缸内压力达到平衡来实现重物的提升或下降。只需一个很小的外力就能实现重物的提升或下降,利用KHC气动平衡器的这个原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且气动平衡器结构简单,组成部分少,成本低,能适合在恶劣工况环境中使用
7. 潜艇的鱼雷是靠什么发射出去的
鱼雷是靠高压气体被弹射出去的 之后就靠尾部的叶轮了 潜射导弹也是这么发射的
8. 关于潜艇鱼雷的相关问题
潜艇的鱼雷发射装置及其原理要比水面舰艇来得相对复杂一些。它绝不是全世界的潜艇都用一样的发射方法那么简单的事,也不是自古以来只有一种方法那么简单的事,因此笼统地讲进水和不进水意义不大,还是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各国现今海军所拥有的潜艇种类繁多,其所配置的发射装置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自航式发射装置,气动不平衡式发射装置,水压平稳式发射装置, 气动冲压式发射装置,空气涡轮泵式发射装置。
一,自航式发射装置
自航式发射装置,其工作原理就是把鱼雷装填到一个框架式的圆筒形栅状管中,使其浸没在水中,只要打开鱼雷的扳机使鱼雷发动机工作,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就使鱼雷自动游出栅状管。此发射方式的鱼雷发射装置的鼻祖,一战前后各国海军潜艇上装备的大都是这种栅状管。通常配置在潜艇耐压壳外面的上层建筑中,有固定式和可转动式两中。这种结果简单的发射装置可保证发射过程无气泡,也不倾差。而且由于它没有向鱼雷提供能量的动力系统,所以很轻巧,使用简单。它的缺点主要是对鱼雷的要求较高,难以进行及时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自航式鱼雷发射装置固有的弱点,一是不能发射无动力的武器,二是不能发射热动力鱼雷(此种鱼雷是在发射离管后按要求延迟启动)三是由于潜艇的结构尺寸限制,发射管不能太长,这使得鱼雷增速不够就出管。这使得发射鱼雷时的潜艇航速受到限制。这种发射方式已经基本淘汰。
二,气动不平衡式发射装置
气动不平衡式发射装置,简称气动式发射装置。它是在栅状管式结构的自航式鱼雷发射装置之后出现的,为二战期间世界各国海军潜艇广泛采用的一型发射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既把鱼雷(水雷)装填在带有前盖和后盖的密封圆筒形发射管中,在发射前打开前盖,然后根据命令,打开发射开关,使贮存在发射系统的高压空气瓶(又称发射气瓶)中的压缩空气进入发射管里鱼雷的尾部,进入鱼雷尾部的压缩空气膨胀做功,把鱼雷和雷体附近及周围的海水一块挤出发射管。为了保证潜艇的隐蔽性,不允许高压空气泡溢出发射管外而暴露前潜艇在水下的位置。同时要求发射鱼雷(单射或齐射)后的潜艇姿态基本不变,根据这些要求,气动式发射装置通常由鱼雷发射管,空气发射系统,注疏水系统组成。
气动式发射装置可发射各种类型的鱼雷,也能布放无动力的水雷以及相应结构尺寸的水声干扰器材等。每根发射管和一套与其协同工作的发射系统等便构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发射装置。通常的中型潜艇艏配置4~8管,艉2~4管。气动式发射装置的最大发射深度为80~100米左右。要在增大,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据悉美国的气动发射装置最大发射深度为61米。前苏联在70,80年代建造的常规潜艇上仍使用此发射装置,为克服由于发射能量大引起舱室增压过大艇员无法承受等技术难题,采用遥控遥测等新技术和隔舱发射及控制发射过程中废气排放进舱内的速率等办法,研制出了гс-240型气动无泡式发射装置,配置在1982年建成服役的877型中型常规潜艇上。
三,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即液压式)
随着核潜艇的出现,潜艇的航速和潜深等性能大大提高,而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使得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对付这些潜艇,反潜和潜艇战成为各海军大国密切关注并抓紧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潜艇水下作战的需求,鱼雷向着高速,远航程,大深度,智能制导和大威力这些目标发展。因而鱼雷发射装置必须与所使用的鱼雷及所配置的潜艇相适应。美国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理,于50年代末期研制出能在水下300~600米深度发射鱼雷的新型鱼雷发射装置——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装置。随后不断的予以改进并提供给英国,日本及其其他盟国。1967年服役的美国“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装备了mk63型,1976年服役的“洛杉矶”级装备了mk67型。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苏联建造的“台风”级等核潜艇上也装备了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装置。
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是在气动不平衡式发射装置中增加了一个水压平衡系统,其功用就是让待发射的鱼雷后部也与舷外海水相同,使得在发射过程中当鱼雷向前运动时原来作用在雷头上的海水背压被作用在雷尾的背压抵消,这样一来,在发射过程中所需要的发射能量——压缩空气的压力和容积保持定值,不再随发射深度的增大而增多。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式发射”,也叫做“平衡发射原理”。
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装置是由气动不平衡式发射装置改进而成的。它的功能与后者相同,其组成和结构形式,则与所使用的武器的性能,结构密切相关,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中。通常该型发射装置大都配置在艏或艏的舱两侧,以便在艏部安放结构尺寸较大的声纳基阵。由于采用了平衡发射的原理,使得所消耗的发射工质的能量基本上保持定值,因而能在航行深度不大于600米的大中型潜艇上配置。该发射装置较好的解决了潜艇在水下大深度发射鱼雷等武器的技术难题。但由于采用了往复活塞式的工作原理,水缸和气缸的结构尺寸就比较庞大,其安装要求比较高。在100米以上的大深度发射时,由于气缸,水缸和发射管分别安装在不同的部位,艇体变形难免要影响发射过程的正常进行。
四,气动冲压式发射装置
气动冲压式发射装置由法国研制成功,首先装备于64~70年建造的“女神”级常规潜艇上,其型号为1h-55b和ed-65型,配置在艇首和艇尾。此两型发射装置由于发射之后不能装填备用鱼雷等原因,后经过改进而研制成iq-63a型发射装置,分别装备在72-78年建造的“阿戈斯塔”级常规潜艇和82年服役的“红宝石”级攻击核潜上。
气动冲压式发射装置比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每具发射管自有一冲压器,便于根据作战需要组织齐射,齐射间隔时间不受结构的限制。但该装置通过冲压器把发射推力集中加在鱼雷尾部,这就要求所发射的鱼雷等武器必须能承 受所作用的集中载荷。存在不平衡度,就限制了它在水下更大深度上的使用。此外,在发射管后盖上安装一个较长的冲压器不仅使得开关操作不便,而且所需的回转空间位置颇大,对潜艇总体布置和充分利用宝贵的空间也很不利。所气动冲压式发射装置发射装置仅有法国的潜艇使用。
五,空气涡轮泵式发射装置
空气涡轮泵式发射装置是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的改进和发展的产物。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的发射过程是高贮存在发射气瓶中的高压气体进入气缸中膨胀作功,带动与气缸活塞连为一体的水缸活塞运动,利用海水的不可压缩性使鱼雷出管离艇。
在发射的过程中,要求流入发射管里的海水量必须与待发射的鱼雷的排水量相同才行。这种发射装置自然比较庞大和笨重,而且安装要求颇高,仅适用于吨位较大的潜艇配置使用。
70年代末,英国海军部科学研究中心提出了对潜艇上所使用的往复活塞式水压平衡发射装置的改进要求。经过剑桥咨询公司的可行性研究,由英国史达臣.亨晓公司开发研制了空气涡轮泵式发射装置。
该发射装置的基本运动件是一台空气涡轮泵,它由一个程控发射阀控制。发射过程中,鱼雷(导弹,水雷)通过安装在靠近发射管后部的进水阀泵入到发射管里的海水推出。发射用的海水是由空气涡轮泵从舷外吸进的。舷外的海水的吸入使得水舱的海水增压。在发射时打开所选定的发射管上的进水阀让海水进入相应的发射管中。一台空气涡轮泵式供几个发射管共用。但为了贮备量和提供迅速齐射的能力,在大型潜艇上,通常配置两个独立的空气涡轮泵式发射系统。对于小型潜艇可以只配置一台空气涡轮泵式发射系统。发射过程的能量控制是靠程控发射阀(pfv)来完成。根据发射时间程控发射阀调节由高压空气瓶提供给空气涡轮的气流量。空气涡轮直接驱动海水泵,因而提供给它的空气量直接影响发射回路中水的流量和武器发射速度的分布。
该装置结构布置比较简便,省掉了结构尺寸庞大和笨重的气缸和水缸等组件,既节省空间,又可直接利用海水的静压力作为水泵的进口压力,这使得在发射过程 中作用在鱼雷头部和尾端的海水静压力基本相同,由于作用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 其结果就使发射武器所需的能量为定值,与发射深度无关。这就满足了潜艇在最大工作深度范围内的任意航行深度上根据作战需要,按艇长的命令立即发射鱼雷。
该型发射装置已配置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建造服役的美英最新一代潜艇上。如 美国的“俄亥俄”弹道导弹核潜艇,“海狼”攻击型核潜艇,“决心”级弹道导弹 核潜艇。空气涡轮泵式发射装置是现今已装备海军的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鱼雷发射装置 。
9. 鱼雷是怎么发射出去的
鱼雷发射装置的种类较多,原理各不相同,但主要可分为不平衡式和平衡式。内
不平衡式发容射装置——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发射能源,发射式将压缩空气送到发射管的后部,气体在管内直接作用在雷尾上,将鱼雷推出发射管。发射气体在鱼雷出管前收回,将气排到潜艇舱内,以免形成气泡暴露发射艇位置。当鱼雷发射出去后,鱼雷发射管内外的压力不等,潜艇下潜得越深,内外压差越大,要求发射装置提供的发射能量(即压缩空气)越多,所以一般在小深度上发射,核潜艇一般不采用此种发射装置。
平衡式发射装置——原理与不平衡式正好相反,但也不是可以在任意深度发射,毕竟要受到潜艇最大下潜深度的限制,另外一般鱼雷发射装置的耐压能力也比潜艇的固壳(艇体)小,所以发射深度一般要小于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
平衡式发射装置又分为3种构造,一是液压平衡式,即用高压空气推动活塞,活塞推动水,水推动鱼雷;二是气动助推式,即用高压气推动一根直杆,直杆直接把鱼雷顶出去;三是自助式,即鱼雷依靠自己的动力从发射管自航出去。
10. 气动平衡器原理是什么
气动平衡器也叫气动平衡吊,隶属于平衡吊的一种,是以气体为动力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平衡,使物料达到无重力的悬浮状态,也就是让物料在空中“飘着”,在无重力状态或减少重力的状态下,对物料进行各种操作的机器设备。因为物料处于无重力状态下,操作者可轻松、方便、精准地对重物实现各种要求,如水平或倾斜位移物体、垂直起吊、搬运、装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在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作业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气动平衡器的原理解析,以常用气动平衡器为例(其他气动平衡器都以此为参考)。
气动平衡器一般由主机,悬挂构件,钢丝绳,手柄和夹具等组成,主机为控制中枢,手柄用来控制气体的进出从而实现物料的上升下降。主机如下图所示,由以下8个部分组成。
看到这里也就大致明白气动平衡器工作的基本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