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依次检查C和浓H2SO4反应的产物
试验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无水CuSO4)→(品红溶液→过量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过量澄清石灰水)
第一个括号里:无水CuSO4检验水,变蓝则有水;
第二个括号里:第一个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KMnO4溶液除尽SO2,第二个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第一个品红溶液褪色,第二个不褪色则有SO2(第二个一定不能褪色,不然SO2会影响CO2的检验);
第三个括号里: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石灰水变浑浊则有CO2。
㈡ 碳和浓硫酸加热的反应实验装置顺序应该是怎样
(1)C+2H2SO4(浓)=2H2O+CO2↑+2SO2↑
(2)4213
(3)验证产物中SO2
将氧化吸收 溴水 确证产物中SO2已被B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硫酸铜 水蒸气
由于产物气体通过1、3会带出水蒸气,所以2必须在1、3之前
(5)澄清石灰水 CO2
(6)如果按照①②③的顺序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SO2、CO2
能检出的是 H2O
如果按照②③①的顺序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H2O
不能检出的是CO2、SO2;
如果按照①③②的顺序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SO2、CO2,
不能检出的是H2O
分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考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设计实验验证所有反应产物,特别在验证CO2和SO2时,需先验证SO2,然后除去SO2,检验SO2已经除尽,最后才检验CO2的存在。
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O2、SO2和水蒸气。CO2和SO2在化学性质上的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跟澄清的石灰水中的Ca(OH)2反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相互干扰鉴别。CO2和SO2在化学性质上的明显区别是SO2有漂白性和较强的还原性,CO2则没有。在SO2和CO2混合气体中,首先用品红检验SO2存在,然后将SO2氧化除去,再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是一种确认SO2和CO2共存的好方案。
由于对CO2和SO2的验证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所以应在确认CO2和SO2之前,验证H2O。与H2O发生作用并伴有明显现象的物质,就是无水CuSO4。白色的无水CuSO4与水反应生成 蓝色的CuSO4·H2O。无水CuSO4与CO2和SO2都不发生任何作用。
㈢ 碳和浓硫酸加热的反应实验装置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检验顺序
1,检验水,后续检验都有水参与所以第一步检验谁
2,检验SO2(SO2会干扰CO2)实验装置编号1第一个品红是为了检验SO2,高锰酸钾是为了去除SO2,第二个品红是
确定气体中已经没有SO2
3,检验CO2
答案
1:C+2H2SO4=加热=CO2↑+2SO2↑+2H2O
2: 4→2→1→3
3:检验SO2,去除SO2,可用溴水代替,检验SO2去除干净
4:硫酸铜粉末(或者无水硫酸铜) 验证水,理由其他产物检验都在洗气瓶中检测必然会有部分
瓶中的水带出
5:澄清石灰水,CO2
6:SO2和CO2,H2O(水可能是前面洗气瓶带出)
H2O和SO2,CO2(SO2也可以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和CO2,H2O(理由同1)
㈣ 设计一个实验,分别检验出C和H2SO4(浓)反应后的产物。 要求1、画图,用的药品。 2、实验现象以及制定。
先通过无水硫酸铜 变蓝 证明水
再通过品红溶液 褪色 检验二氧化硫
再通过酸性高锰酸价 (也褪色) 吸收二氧化硫
(再通过一次品红溶液 不褪色 证明二氧化硫被吸收完全)
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证明二氧化碳
㈤ 高中化学中具体有哪些除杂方法啊拜托各位了 3Q
1. 气体除杂的原则: (1) 不引入新的杂质 (2) 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2. 气体的除杂方法: 试剂 除去的气体杂质 有关方程式 水 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 / 强碱溶液(NaOH) 酸性气体,如:CO2、SO2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灼热的铜网 O2 2Cu+O2====2CuO 灼热的氧化铜 H2、CO CuO+H2===Cu+H2O CuO+CO====Cu+CO2 注意的问题: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杂装置与气体干燥相同。 典型例题 1.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选用试剂或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鉴别H2和CO2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考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除杂问题。 (1)H2、CO2的化学性质。 (2)SO42-的特性。 评析:①利用H2、CO2的性质不同,加以鉴别。 如H2有还原性而CO2没有,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加以鉴别。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气体分别点燃加以鉴别。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显酸性而H2难溶于水,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鉴别。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2不能。 ②属于除杂质问题,加入试剂或选用方法要符合三个原则:(1)试剂与杂质反应,且使杂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或气体而分离掉;(2)在除杂质过程中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3)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与H2SO4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将其除去,同时生成物是HCl,没有引入新的离子。 答案: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钡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2.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热氧化铜) 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达目的. B CO2与HCl都和NaOH反应,故不能达到目的. C O2和H2 混合二者体积比不知道,通过灼热氧化铜可能爆炸,不能达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为固体,除去O2,能达到目的. 回答除杂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杂质,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净化的气体)不变质。 答案: A D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但氯化钠晶体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设计一组实验,配制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提示:本题为除杂问题的实验设计,这样的问题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产生甲,但不能产生丁”的原则。 答案: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过滤,保留滤液在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得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为了除去杂质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两个实验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热(35℃以上)易分解成气态物质的特性,先加热氯化钠晶体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时除掉两种杂质,这种方法简便,“一举两得”,故优先选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 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 检验Ba(OH)2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几滴Na2SO4或稀H2SO4,如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则表示Ba(OH)2已过量。 ②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离子。过滤,保留滤液。 检验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HCl,如产生气泡则表示Na2CO3已过量。 ③在②之滤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就可得纯氯化钠溶液。 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氯化铁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值到4,应加入试剂是 A.氢氧化钠 B.氨水 C.氧化锌 D.氯化锌 E.碳酸锌 正确答案:CE 解释:本题为除杂题,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将Fe3+转化为Fe[OH]3以除去,所以应加入碱性物质,A、B、C、E均可满足条件,但除杂的原则是不能引进新杂质,所以A、B排除,选出正确答案。 5、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 盐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线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变大、不变、变小)。若1mol电子的电量为96500C,则用电流强度为100A的稳恒电流持续电解3分13秒,则在两极上共可收集到气体 mL(S.T.P)。若保证电解后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不变,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体脱水制无水MgCl2时,MgCl2·6H2O晶体在 气氛中加热脱水,该气体的作用是 ④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 气体中冷却。 A H2 B N2 C CO2 D O2 【参考答案】 ①B C D A或C B D A 该小题属离子除杂题。除杂原则是在除去Ca2+、Mg2+、SO42-时,不能带入杂质离子。所以,解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加入离子的顺序:①Ba2+必须在CO32-之前加入;②CO32-、OH-必须在H+之前加入,所以B、C不分先后,而D、A本身既分前后,又必须放在B、C之后才能满足条件。 ②2Cl--2e→Cl2 变大 4480 措施是向电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正极相连的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Cl--2e→Cl2,与负极相连的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H+不断消耗,使得溶液中[OH-]增大,pH变大。电解中外溢的是Cl2、H2,所以要确保原溶液浓度不变,只能向体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以补足损失的H、Cl原子。易错处是加入盐酸,使溶液浓度变小。 ③HCl 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进行 ④A 6、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有下列A、B、C、D四部分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要求,将各实验装置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序号连接起来:( )→()→()→() (2) 指出A、B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 A B (3)实验完毕后,加热和通入氢气同时停止,等试管冷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与理论上所得铜的质量相比较,将会----------(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装置的排列从左到右顺序一般是:(1)气体的发生装置(2)气体的除杂装置气体的干燥装置(4)主要实验装置(5)尾气的处理(气体无毒可直接放出) 答案:(1)D→A→B→C (2)A:吸收可能存在的HCl气体 B:吸收水得到干燥的氢气 (3)偏大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f9d3a0100096x.html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开心网 MSN 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10
㈥ 如何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检验C和浓H2SO4的反应生成物
先反应
C+2H2SO4=CO2↑+2SO2↑+2H2O
先通入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检验出H2O
再通入品红,褪色,检验出SO2
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除去SO2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出CO2
㈦ C和H2SO4怎么反应
有机物放在浓硫酸里会因为失水而碳化,当做把浓硫酸放入蔗糖这个脱水实验时,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这说明脱水后的碳和浓硫酸发生了反应,即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记得有上升符号),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㈧ c通入h2so4气体检验
三种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水.
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再通过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最后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在检验二氧化硫和 二氧化碳的装置中间应该还又一个高锰酸钾的装置用来除去二氧化硫,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二氧化硫也可使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
㈨ 木炭与浓H2SO4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 . CO2+2SO2+2H2O.为检验该反应的3种产物,某
(1)装置中仪器A为硬质试管,
故答案为:硬质试管;
(2)水蒸气能够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变蓝;
(3)装置B中有品红溶液,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联想是用来验证SO2,
故答案为: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SO2;
(4)根据图示装置可知,装置E由于检验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使用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CO2.
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①C与浓H2SO4在加
【实验探究】(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所以除了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外,还可以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然后观察,若四个洗瓶中长导气管末端均有气泡冒出,或移开酒精灯,导气管末端形成水柱均可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故答案为:
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四个洗瓶中长导气管末端均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导气管末端形成水柱.(其它合理的答案也可);
(2)由题意可知: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根据实验现象:品红溶液(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反应完毕,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
②中品红溶液(Ⅱ)不褪色,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推断生成物:无水CuSO4变为蓝色,说明生成水,品红溶液(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品红溶液(Ⅱ)不褪色,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C+2H2SO4(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