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装置艺术的问题
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时髦,许多画家、雕塑家都给自己新添了“装置艺术家”的头衔。在西方已经有专门的装置艺术美术馆,例如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由1983年的一栋楼发展到2000年的四栋楼。纽约新兴的当代艺术中心,几乎就是一个装置艺术展览馆,在它的庭院中,修筑了露天装置艺术的专用隔间。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在英国,哈德斯费尔得大学已经设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学士学位。在西方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中,装置艺术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1969年至1996年期间,就举办了67次装置艺术展览。近年在美国美术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装置艺术家。
在艺术上,装置是对传统艺术分类的挑战。每个时期的艺术分类是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状态的产物。19世纪,美术家们试图用各种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有的以主体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器官或听觉器官来分类;有的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或时间艺术,有的把艺术分类成再现艺术或非再现艺术。这种探索艺术分类新方式的努力,首先说明在18世纪法国美术学家阿贝·马托的分类原则上所建立的艺术分类已不能系统地界定日趋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人们在不断从新的角度深究艺术的本质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正像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中所指出,现当代艺术“粉碎了每一种艺术已往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认可的那种传统尺度和界标。这一变化首先带来的是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传统标准的意义上对各种艺术进行分类,而不得不去重新研究各门艺术的特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进行对某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本质进行研究,或在此基础上转入对构成各种艺术的最共同的本质加以研究。”装置艺术自由使用各门类艺术手段,表明人类表达思想观念的艺术方式是无法用机械的分类来界定的。由于现代艺术表现手段和材料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依靠不断更新艺术分类原则,把规律化强加给无规律变化的艺术现象,不但无助于认识日日更新的艺术,到头来只会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不受限制地综合使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追求表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必然产物。
在展览和收藏方面,装置艺术藐视美术博物馆的权威。很多装置艺术最初都是在“非正式”的展览场所,即不是博物馆也不是画廊的地方展出。例如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就是由分散的一栋栋经过翻修的民房组成。在西方,博物馆的艺术基本上是中产阶级的艺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广大劳动阶层,去美术馆画廊的微乎其微。由于装置艺术把展览的场所搬到室外,移进翻修过的民居、废弃的厂房、简陋的仓库,以“平民化”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具有艺术普及的意味,把艺术带给那些几乎不进画廊、美术博物馆的劳动人民。同时,装置艺术还反对美术博物馆用象牙之塔把艺术与生活隔离。它不仅“平民化”,还直接进入生活。有的室外装置以声响雕塑组合的形式出现,有的建成奇异的园林,有的又像梦幻世界的建筑,有的则用来装饰大楼外墙,真正成为人们可观可游,可坐可卧的生活环境。但是装置艺术进入市民的生活环境,往往不是出于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而是经济原因。很多美国城市都有公共环境艺术基金,这些基金是装置艺术家的重要赞助资金来源之一。
装置艺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内。
2.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3.就像在一个电影场里不能同时放映两部电影一样,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4.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
5.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6.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7.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8.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9.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或重新组合。
自然,装置艺术本身也在变化,例如,当代装置艺术不再是对传统的博物馆展览的一种反叛,相反,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宠儿。最初以反对博物馆永久收藏为其宗旨的“环境艺术”(也就是装置艺术),也被“招安”,进入博物馆的永久收藏藏品名单。再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它举办的67次装置艺术展览中,有58件被博物馆收购,成为永久收藏品。
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因为,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曾于80年代来中国美术馆办了一次展览。由此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以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不仅为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民众所认识、理解、认可与接受。而且,"装置艺术在90年代前期的中国美术中,已作为极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形式,积极的、深刻的表现着世界之今日中国之今日以及个人之今日"。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方面,当代国际艺术的整体性发展对中国艺术家的刺激和推动。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的观念也呈现出工业或后工业社会的情势。所以,装置艺术在中国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装置艺术家在装置艺术探索中,分别对当下经验、文化迁徙、观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较有深度的挖掘与表现。而在艺术形式方面分别对分析的立体主义以来的,特别是针对后现代艺术中多元的形式进行探索,并将中国当代精神注入其中进行有机的媒合与升华。由此可见,在逐渐推进工业化发展的中国,在材料、特质越来越现代化并日趋丰富之同时,人们的观念变迁、文化取向、生活态度与方式必将日趋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化。为此,作为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度里,将艺术“走向物化”对于中国美术而言已不再遥远。同时,在一个创造物质、追求物质、享用物质的现状与前景中,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必将越来越快地取代中国探索性艺术中领衔主角之地位。如果是这样,那么,待到中国的经济与欧美的经济相近之期,首先与世界艺术直接交流与媲美的艺术形式,那亦必推动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因为,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不但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前景,对于世界美术发展同样具有前景。
装置艺术是自1910年马赛尔·杜尚(Marcel Duchamp )的现成品艺术以来不断演进、几乎可称主流性的当代艺术样式之一。中国自80年代中期部分前卫艺术家掀起装置艺术热以来,几经波折而持续未绝。进入90年代,也由模仿引进转入本土创造和融入社会、自出心杼的中国化新阶段。很难仍以80年代的眼光说今日装置艺术在中国仍然是机械移植、文化超前、无法与读者沟通的洋杂耍。例如,王天德将宣纸墨染后铺陈于桌、椅、笔砚、酒瓶等的“水墨菜单”,宫林将碗碟鞋子等裱糊以旧报纸组合而成的“媒体”等作品,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民间性、地域性、现代化和文化深度;而不啻为大型装置艺术的邸乃壮的“大地走红”1994年开始在许多大中城市公园巡展,旅美华人陈强主持的“黄河的渡过”综合艺术活动的各段水样陈列于山东的黄河水体工程纪念碑,这些又都佐证着装置艺术等综合艺术并非是与中国格格不入的洋摆设,而是有现实可接受度的。
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正是以对传统艺术的反诘与超越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超越艺术与客体世界;艺术与观众二元对立的弥和性;艺术家的设计、作品的自足、观众的参与三位一体的艺术活动性;意义阐释上超越有限生活意象的多义性;社会参与、反思与批判性等。装置艺术因多采取生活用品和工业品等而与大众生活意象相联系;以其对大众生活意象的反诘与超越而获得了大众化和贵族化的双重品格。但装置艺术也有着非艺术化、生活化、品味低俗的负面可能。杜绝肤浅,走向深沉与文化性,是作为观念化艺术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的应有取向。
② 装置艺术特点
装置艺术特点:
1、装置艺术的一个关键属性是它与观众进行身体互动的能力。虽然所有的艺术媒介都有吸引个人的能力,但大多数并没有让他们完全沉浸在互动体验中。
2、鉴于其互动性,大多数装置艺术作品都是大规模的。他们巨大的身材使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每一个比现实更大的环境中。在许多情况下,它甚至允许他们坐着、站着或走过它——这种独特的能力在更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并不常见。
3、与雕塑、绘画和类似的作品不同,装置通常是在特定地点进行规划的,从画廊和博物馆的房间到户外空间。鉴于其设计的战略性和环境的独特性,特定场所的艺术作品确保了独一无二的审美和体验。
③ 办公室设计的空间应该如何布局
好的办公环境可以令人愉悦心情,自然,好的格局也可使整个空间井然有序,令人神清气爽。办公室作为社会主要的办公场所之一,其装修的效果不仅反映着公司的企业文化,还影响着工作人员的状态。那对于办公室装修,我们要如何去布局呢?下面应科装饰公司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应科装饰
1、空间合理规划
因为每个办公室都有着不同的使用情况,有的是多人使用的、有的是单人使用的,所以在办公室装修的时候,就需要对办公室空间的布局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从而都可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空间的合理使用。
2、开放共享区域
开放办公区域,空间视觉比较开朗,而且这种设计很时尚,比较适合年轻人,既能活跃气氛,又能促进员工内部交流,还能增加人员的流动性和舒适性。另外,在设计时。可适当简约一些,运用一些几何线条或装饰元素,就能让办公室更有感觉。
3、空间简洁有序
空间简洁有序不仅可以营造一个干净清爽,大方有序的办公环境。在中小型办公室装修设计上,还可以去除冗余复杂的装饰,让其更有空间感。当然,在设计上也可使用工业风的装修方式,使空间内的上下间距更长,更空旷有质感。
4、企业文化和人文环境有效结合
装修要符合企业定位,突出企业的形象和公司的文化元素。企业要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注重这个角度的策划设计,就能塑造一个独特的办公环境,突出企业标签、团队力量和文化底蕴,可以做一些墙面设计,用一些个性化的造型设计,提高空间的逼格。比如说如果是科技公司,那么风格肯定要设计的现代简约一些、科技感强一些;如果是关于女性的公司,那么风格上可以设计得柔美一些、颜色也可以女性化一些,又或者是金融公司,可以设计的高端上档次一些,给不同的客户以不同的需求。
④ 深圳市榭里装置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榭里装置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2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商业空内间设计容、企业形象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美术设计、平面设计等。
法定代表人:王广才
成立时间:2014-11-2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1169927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坪环社区马峦山路段1号8栋
⑤ 装置艺术的构成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装置艺术的发展如同其它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
装置艺术简介
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时髦,许多画家、雕塑家都给自己新添了“装置艺术家”的头衔。在西方已经有专门的装置艺术美术馆,例如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由1983年的一栋楼发展到2000年的四栋楼。纽约新兴的当代艺术中心,几乎就是一个装置艺术展览馆,在它的庭院中,修筑了露天装置艺术的专用隔间。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在英国,哈德斯费尔得大学已经设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学士学位。在西方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中,装置艺术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1969年至1996年期间,就举办了67次装置艺术展览。近年在美国美术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装置艺术家。
装置艺术产生的原因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Anthony Janson)对后现代主义时期装置艺术如此引人注目是这样解释的,“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text),装置艺术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艺术家创造一个另外的世界,它是一个自我的宇宙,既陌生,又似曾相识。观众不得不自己寻找走出这微缩的宇宙的途径。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引发观众的记忆,产生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其结果是,‘文本’的写作,得到了观众的帮助。就装置本身而言,它们仅仅是容器而已,它们能容纳任何‘作者’和‘读者’希望放入的内容。因此,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最顺手的媒介,用来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者个人的内容。”。另一位评论家麦克(Michael Kimmelman)则指出,装置艺术在当代兴起,与它的文献记录功能有关。它在这方面的潜能,远远超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此外,装置艺术的兴起,也可以看作是对“极少主义”美术的反动。如果说“极少主义”几至虚无的直接和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工业社会对速度、效率的崇拜,那么,装置艺术的多多益善,则迫使观众放慢节奏。因此,装置艺术似乎满足了繁忙的当代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平衡。由于装置艺术中众多的艺术门类,以及众多实物的非逻辑,非再现的陈列,它们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无穷大的观念的“排列组合”关系。同时,装置艺术还充分反映变化中的世界,因为装置艺术中静止的物品并不是绝对静止的,它们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和社会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因此它们本身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
后现代社会的另一特征是摒弃极端,拥抱兼容。地球村的逐渐形成,意识形态的对立被经济合作所取代。折衷、含糊成为国际的主调。在瞬息万恋的时代,就像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他们的宣言中所说的,“试图使用逻辑来精微准确地解释一切,来解释其因果关系,是一种愚蠢的想法。因为我们周围的现实,互为牵连的事物向我们劈头袭来,它们契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混沌无序。”装置艺术正是这样一个说不清的世界--杂乱的实物,令人目不暇接的录像,昏乱怪异的声响,玄言断句,雕塑加绘画。这体现西方当代人迷茫而又无可奈何,不得不以自我为中心,放弃传统宗教,在神秘中寻求对不可知的答案。装置艺术解读的不确定性暗示这种神秘,承认人类的认知是相对的,而无法逾越的不可知才是绝对的。
与传统艺术的区别
在艺术上,装置是对传统艺术分类的挑战。每个时期的艺术分类是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状态的产物。19世纪,美术家们试图用各种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有的以主体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器官或听觉器官来分类;有的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或时间艺术,有的把艺术分类成再现艺术或非再现艺术。这种探索艺术分类新方式的努力,首先说明在18世纪法国美术学家阿贝·马托的分类原则上所建立的艺术分类已不能系统地界定日趋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人们在不断从新的角度深究艺术的本质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正像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中所指出,现当代艺术“粉碎了每一种艺术已往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认可的那种传统尺度和界标。这一变化首先带来的是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传统标准的意义上对各种艺术进行分类,而不得不去重新研究各门艺术的特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进行对某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本质进行研究,或在此基础上转入对构成各种艺术的最共同的本质加以研究。”装置艺术自由使用各门类艺术手段,表明人类表达思想观念的艺术方式是无法用机械的分类来界定的。由于现代艺术表现手段和材料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依靠不断更新艺术分类原则,把规律化强加给无规律变化的艺术现象,不但无助于认识日日更新的艺术,到头来只会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不受限制地综合使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追求表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必然产物。
在展览和收藏方面,装置艺术藐视美术博物馆的权威。很多装置艺术最初都是在“非正式”的展览场所,即不是博物馆也不是画廊的地方展出。例如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就是由分散的一栋栋经过翻修的民房组成。在西方,博物馆的艺术基本上是中产阶级的艺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广大劳动阶层,去美术馆画廊的微乎其微。由于装置艺术把展览的场所搬到室外,移进翻修过的民居、废弃的厂房、简陋的仓库,以“平民化”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具有艺术普及的意味,把艺术带给那些几乎不进画廊、美术博物馆的劳动人民。同时,装置艺术还反对美术博物馆用象牙之塔把艺术与生活隔离。它不仅“平民化”,还直接进入生活。有的室外装置以声响雕塑组合的形式出现,有的建成奇异的园林,有的又像梦幻世界的建筑,有的则用来装饰大楼外墙,真正成为人们可观可游,可坐可卧的生活环境。但是装置艺术进入市民的生活环境,往往不是出于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而是经济原因。很多美国城市都有公共环境艺术基金,这些基金是装置艺术家的重要赞助资金来源之一。
装置艺术的特征
装置艺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内。
2.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3.就像在一个电影场里不能同时放映两部电影一样,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4.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
5.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6.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7.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8.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9.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或重新组合。
自然,装置艺术本身也在变化,例如,当代装置艺术不再是对传统的博物馆展览的一种反叛,相反,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宠儿。最初以反对博物馆永久收藏为其宗旨的“环境艺术”(也就是装置艺术),也被“招安”,进入博物馆的永久收藏藏品名单。再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它举办的67次装置艺术展览中,有58件被博物馆收购,成为永久收藏品。
装置艺术在中国
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因为,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曾于80年代来中国美术馆办了一次展览。由此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以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不仅为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民众所认识、理解、认可与接受。而且,“装置艺术在90年代前期的中国美术中,已作为极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形式,积极的、深刻的表现着世界之今日中国之今日以及个人之今日”。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方面,当代国际艺术的整体性发展对中国艺术家的刺激和推动。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的观念也呈现出工业或后工业社会的情势。所以,装置艺术在中国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正如张晴所言:中国装置艺术家在装置艺术探索中,分别对当下经验、文化迁徙、观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较有深度的挖掘与表现。而在艺术形式方面分别对分析的立体主义以来的,特别是针对后现代艺术中多元的形式进行探索,并将中国当代精神注入其中进行有机的媒合与升华。由此可见,在逐渐推进工业化发展的中国,在材料、特质越来越现代化并日趋丰富之同时,人们的观念变迁、文化取向、生活态度与方式必将日趋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化。为此,作为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度里,将艺术“走向物化”对于中国美术而言已不再遥远。同时,在一个创造物质、追求物质、享用物质的现状与前景中,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必将越来越快地取代中国探索性艺术中领衔主角之地位。如果是这样,那么,待到中国的经济与欧美的经济相近之期,首先与世界艺术直接交流与媲美的艺术形式,那亦必推动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因为,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不但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前景,对于世界美术发展同样具有前景。
⑥ 改变空间的美国装置艺术家——Robert Irwin
Robert Irwin(生于1928年9月12日)是一位美国装置艺术家,他经常通过特定场地的建筑干预来探索感知和艺术条件,改变空间的物理,感官和时间体验。
Robert Irwin in the studio working on an early line painting, 1962 (© Marvin Silver, courtesy of Marvin Silver and Craig Krull Gallery) (click to enlarge)
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他作为画家的职业生涯,但在20世纪60年代转向安装工作,成为先锋,他的工作有助于定义西海岸光与太空运动的美学和概念问题。他的早期作品经常使用光和纱布来改造画廊和博物馆空间,但自1975年以来,他还将景观项目纳入了他的实践。Irwin在盖特中心(1992-98),Dia:Beacon(1999-2003)以及德克萨斯州Marfa的Chinati基金会(2001-16)等机构构思了超过五十五个特定场地项目。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于1993年首次回顾了他的作品; 2008年,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了另一个,他的职业生涯长达五十年。Irwin于1976年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1984年3月获得麦克阿瑟奖学金,并于200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成员。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生活和工作。
Robert Irwin, “Untitled” (1969), acrylic paint on shaped acrylic, 53 1/4 in. diam., installation view,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Washington, DC (artwork © 2016 Robert Irwi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Cathy Carver)
起点
Robert Irwin于1928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长滩,Robert Irwin和Goldie Anderberg Irwin。从1946年到1947年在美国陆军服役后,他参加了几个艺术机构:1948年至1950年在洛杉矶的奥的斯艺术学院,1951年在杰普森艺术学院,以及1952年至1954年在洛杉矶的Chouinard艺术学院。他花了未来两年生活在欧洲和北非。1957年至1958年间,他在Chouinard艺术学院任教。
Installation view of “Band in Boston” (1962), “Bed of Roses” (partial) (1962), and “Untitled” (partial) (1962), in ‘Robert Irwin: All the Rules Will Change’ at the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artworks © 2016 Robert Irwi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Cathy Carver)
工作
1977年,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写下了关于他自己的一些信息:“我开始作为一名画家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几乎没有问题......我的第一个真正的问题涉及我画作的任意性......我用我的画作作为一步一步的过程,每一系列新作品都直接回应了前一系列提出的问题。我首先质疑商标作为意义然后作为焦点;然后我将框架作为遏制质疑,边缘作为我看到的开始和结束...考虑到没有任何东西真正超越其直接环境的可能性......我试图直接回应我所处的每种情况的质量,而不是将其批量转变为新的或理想的环境,而是直接参与其如何的性质当它充满真实和触觉事件时,一个空间怎么可能被认为是空的呢?”(Robert Irwin,1977)Robert Irwin的艺术概念源于一系列经验感知。作为一个抽象的,思想开明的思想家,他首先将经验作为感知或感觉呈现。他的结论是,一种认识感或识别能力有助于澄清感知。例如,“我们知道天空的蓝色,甚至在我们知道它是“蓝色”之前,更不用说“天空”了。
Installation view of “Untitled (Acrylic Column)” (1969–2011) and “Untitled (Acrylic Column)” (1969–2011), in ‘Robert Irwin: All the Rules Will Change’ (artwork © 2016 Robert Irwi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Cathy Carver) (click to enlarge)
他后来解释说,抽象思想的概念是通过自我的概念在思想中发生的。然后,识别物理形式,将形式传达给社区。然后,客观化合物发生,描绘行为规范和艺术规范,变得可识别。然后边界和公理引入逻辑和推理,并且可以做出决定:归纳法或演绎法。形式主义随之而来,证明并说服了关于被感知对象的决定。Irwin所做的研究表明:“所有的想法和价值都源于经验,它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分开,并在功能和使用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这两者实际上都与条件保持相关,我们的主观和客观存在。”Robert Irwin的哲学将他的艺术观念定义为一系列美学探究,文化创新的机会,与社会的交流互动,以及复杂的历史发展。
劳伦斯·韦斯勒勒 ( Lawrence Weschler)在他的着作“ 看见忘记了一件事的名字”中记录了欧文作为南加州年轻人的早期过程,以及他作为后抽象艺术世界的领导者的出现。Weschler在他的书的封面说明中描述了这些作品的迷人和常常令人着迷的品质:
Larry Bell's "6 x 6 An Improvisation", 2014
1980年5月,罗伯特·欧文回到加利福尼亚威尼斯的市场街,到那里他一直保留着一个工作室,直到1970年,他完全放弃了工作室的工作。Melinda Wyatt在他以前的工作空间隔壁的大楼里开了一家画廊,并邀请Irwin创建一个装置。
Robert Irwin’s Excursus: Homage to the Square³ at Dia: Beacon, Dia Art Foundation, June 1, 2015 – May 2017
他清理了大的长方形房间,调整了天窗,将墙壁漆成了白色,然后将面向街道的墙面敲了一下,用一块透明的半透明白色平纹棉布代替。房间似乎改变了它的方面与过去的一天:人们来了,坐在对面的路边,看着,有时几个小时。
由于他作品的短暂性或微妙性,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而且对于许多艺术家和艺术学生来说,罗伯特·欧文的作品经历的主要方式。2007年,他告诉“纽约时报”的 Jori Finkel,人们仍然会在他的讲座上找他签名。在那篇文章中,曾任命欧文“设计我们的Dia:Beacon体验”的LACMA主任迈克尔·戈万表示,他相信这本书“已经说服了更多的年轻人成为艺术家而不是天鹅绒地下乐队创造了摇滚乐手”。
Similar to what Gabriel Dawe’s work, but no way related, here’s another series of colored string suspended to look like movement and reflection. Absolutely stunning and labor intensive, I would imagine.
绘画
欧文的早期作品始于绘画。1959年,他画了一系列手持物品,并作为个人参展商第二次在洛杉矶的Ferus画廊展出。次年,1960年,他被要求再次在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展出。到那时他开始了一系列连续的实验。1962年,他开始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学,并再次在Ferus画廊展出。那一年,他开始了他的线条画。他于1964年在Ferus画廊展出并展示了他的点画作。
Robert Irwin. Installation view, Sprüth Magers, Los Angeles, January 23 - April 21, 20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Photograph: Robert Wedemeyer.
在1966年至1967年间,他开始画铝盘。他被邀请作为纽约佩斯画廊的个人参展商。1968年,他开始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任教。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开始了他的工作,采用透明的亚克力圆盘,白色凸起结构固定在墙上,并用灯照亮。1970年,他开始研究“柱子”,这是一系列透明的丙烯酸柱。1972年,他开始研究西南地区的“视线”和“地方”。
Robert Irwin. Installation view, Sprüth Magers, Los Angeles, January 23 - April 21, 20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Photograph: Robert Wedemeyer.
光作品
欧文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使用荧光灯。他的场地条件装置Excursus:对Square3的敬意,对画家Josef Albers的冥想以及他对色彩关系的探索,于1998年至2000年间在Dia:Chelsea展出。它由18个小房间组成,被绷紧的纱布墙壁分开; 每个房间的灯光,其值取决于与窗户的距离,通过四个白色和彩色双荧光灯泡增强,每个灯泡垂直悬挂在每个墙壁的中心。 2015年,它在Dia:Beacon重新安装,并将在2017年继续展出。 2015年在纽约佩斯画廊举办的展览中,他安装了多排柱状灯,用彩色凝胶涂抹不同的灯管,改变光的传播。
Robert Irwin. Installation view, Sprüth Magers, Los Angeles, January 23 - April 21, 20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Photograph: Robert Wedemeyer.
安装
自1968年以来,Irwin通过在房间,花园,公园,博物馆和各种城市场所创建装置,专注于场地本身。尤其受约翰·麦克劳林,欧文和其他光与空间艺术家的绘画影响,对于推动艺术和感知的界限变得充满好奇,在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欧文离开工作室去追求直接涉及光的装置艺术和空间:视觉感知的基础,在室外和改良的室内场所。这些装置允许对艺术家和观众进行开放式探索,通过操纵环境的环境而不是保留个别艺术作品的范围来创造改变的体验。参与光与空间运动的其他艺术家包括John McCracken,James Turrell,Peter Alexander,Larry Bell,Craig Kauffman,Doug Wheeler,Maria Nordman等。
Light and Space, 2007
115 fluorescent lights
271 1/4 × 620 in
689 × 1574.8 cm
1970年,现代艺术博物馆邀请欧文创作装置。使用整个项目空间,Irwin悬挂了一块距离地面10英尺的白色平纹棉布,并在墙上贴上闪闪发光的不锈钢丝。1971年,沃克艺术中心委托艺术家为爱德华拉腊比巴恩斯设计的建筑的首次展览创作无题(倾斜/光/卷)。对于1974年在纽约佩斯画廊安装的软墙,欧文只需清洁并涂上一个长方形的画廊,并在其中一个长墙前面悬挂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白色剧院十八分之一的网格,创造出一种效果。空荡荡的房间,一面墙似乎永远失焦。在艾伦纪念艺术博物馆入口走廊的永久性墙壁装置,无题 (1980)的尺寸恰好重复了对面的深层窗户。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欧文被邀请作为合作艺术家参与设计迈阿密国际机场的复兴和改善。1997年,他在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拉霍亚分馆改造了一个俯瞰太平洋的房间。为庆祝其成立125周年,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委托欧文创作“光与空间III”(2008),从而成为第一个永久性室内装置艺术家的美国博物馆。对于这件作品,欧文在自动扶梯周围的墙壁上布置了不规则网格图案的荧光灯泡,两侧各有一层稀松布框架; 随着博物馆参观者在楼层之间上下移动,他们穿过这件作品。Trifecta(Joe's Bar&Grill)是位于印第安纳州Fort Wayne的 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的三层永久灯具,于2012年落成。
1º 2 º 3 º 4º, 1997
Apertures cut into existing windows
115 × 320 × 221 in
292.1 × 812.8 × 561.3 cm
2013年底,欧文的一个33英尺高的丙烯酸柱在圣地亚哥联邦法院大楼揭幕,艺术家在法院的户外广场上与他的长期朋友和合作者,建筑师Martin Poirer和景观设计师Andrew Spurlock合作。这座三层楼高的丙烯酸立柱建于几十年前,但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情况而从未给出适当的住所,当太阳穿过大厅时会折射光线和铸造颜色。柱子的制作和与材料有关的技术问题都由杰克布罗根执行,他是光与空间运动技术演变的核心人物。Brogan发明了将柱子抛光到所需透明度的挑战和技术,并且仍然是该领域的高水位标记。
Prism, 1971
Acrylic
143 7/10 × 5 9/10 × 5 9/10 in
365 × 15 × 15 cm
对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欧文创建了一个原始棕榈树的户外装置(Primal Palm Garden ,2008-2010)以及一个室内36英尺长的荧光灯雕塑,Miracle Mile (2013),它每天24小时在它们后面发光。
Untitled, 1969
Acrylic lacquer on cast acrylic
53 × 24 1/2 in
134.6 × 62.2 cm
自从21世纪初开始工作并重新设计他的想法为Chinati基金会创建一个巨大的装置后,Irwin在Marfa的装置-一个约10,000平方英尺的U形建筑-将于2015年初开始,并在公众面前完成并向公众开放。该装置位于原军营军营医院的建筑物内,将成为自2004年以来第一个加入Chinati基金会的主要装置,以及第一个由Irwin专门致力于他的工作。
Yellow Jacket, 2015
6 ft. single pin-14 tubes and 6 ft. double pin-1 tubes, fluorescent light, colored gels
72 × 95 1/5 × 3 1/2 in
182.9 × 241.9 × 8.9 cm
其他装置包括:碎裂光-部分平纹棉麻织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眼睛水平(1970-1971); 纽约惠特尼博物馆的黑线室部门+扩展表格(1977年); 华盛顿特区旧邮政局的48架影子飞机(1983年);升入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e d'Art Moderne de Ville)(1994年);和双钻石在法国里昂的当代艺术博物馆(1997-1998)。
Sculpture/Configuration 2T 3L, 2018
Acrylic
119 × 36 × 32 in
302.3 × 91.4 × 81.3 cm
景观项目
Irwin在开发了一个体验空间的风格之后转向了景观项目,将他所学到的线条,颜色以及最重要的光线投射到建筑环境中。自1975年以来,Irwin已经构思了五十五个网站项目。9空间9树(1980-3)最初由西雅图艺术委员会于1980年委托为公共安全大楼的屋顶; 它于2007年重新设想,并位于华盛顿大学的校园内。Irwin的Filigreed Line(1979)为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学院制作,由一条不锈钢线组成,沿着湖边的草脊延伸,在其中切割出一些叶状的图案。他的1983年作品“ Two Running Violet V Forms” ,两个穿越蓝色紫罗兰色的塑料涂层铁丝网,用高杆固定,是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校园内Stuart系列公共艺术品的一部分。对于位于帕萨迪纳市政中心区的 Sentinel Plaza(1990),Irwin选择了小型沙漠植物和仙人掌。他后来咨询了Dia:Beacon的总体规划,特别是创造了室外空间的设计和景观,以及入口建筑和窗户设计。
#4 x 8FT. FOUR FOLD, 2012
Light+shadow+reflection+color
96 × 17 1/4 × 4 1/4 in
243.8 × 43.8 × 10.8 cm
后来他在洛杉矶盖蒂中心设计并开发了中央花园,建于1997年。在中央花园,欧文将体验关系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的概念非常清晰。那些经验元素填补了空间。该项目因其设计和流程而受到广泛赞誉。134,000平方英尺(12,400平方米)的设计拥有天然的峡谷和绿树成荫的走道,引导游客体验景点,声音和气味。他选择了花园里的所有东西来突出光线,色彩和反射的相互作用。规划始于1992年,是盖蒂中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该中心于1997年开业以来,中央花园随着植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欧文的声明,“永远改变,永远不会两次相同”,刻在广场楼层,提醒游客这种生活艺术的不断变化的本质。令艺术家感到沮丧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FernandLéger雕塑被放置在花园的广场上。
Swiss Made, 2015
Fluorescent light, colored gels
72 × 95 3/10 × 3 1/2 in
183 × 242 × 9 cm
Irwin最近完成了2007年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安装原始棕榈园的第二阶段。棕榈园以“T”形排列,东西轴线介于两者之间。周围,广泛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和Resnick亭。南北轴线以日期手掌网格终止,作为艺术家Chris Burden的Urban Light装置的对位。欧文长期以来一直对棕榈树如何捕捉和反映南加州的光线感兴趣; 设计棕榈园为Irwin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同时掌握手掌的现象和文化观念。个别种类的棕榈树种植在Cor-Ten箱子中,现代和正式的普通木质育苗箱。雕塑容器参考传统上表示艺术品的基座。Irwin对棕榈树的使用考虑了棕榈树和洛杉矶图像之间无处不在的标志性连接。
⑦ 展厅需要如何设计和构思
首先我们搞清楚设计的对象,就如我们挑水要找准码头,找对主题。然后明确主题中你所服务对象,如何吸引顾客的目光而产生思想共鸣。
1.树立企业形象,定位产品;一般在大型的展销会上,都是同行专场,如何在同行当中脱颖而出,这就如何我们打造良好的整体色彩与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提倡的是个性化设计,而个性化的设计与企业的性质、产品功能、发展方向相结合,通过一切色彩、空间、媒体等艺术手法传达企业、产品等信息。
2.通过空间展示图片、视听新媒体,突出主题展台,一个好的骨架展台创意设计决定成败的关键,对整体视觉效果尤为重要,参观者是以第一印象通过远观从而获得视觉上的认同感或被吸引,设计师会将企业很多元素融合进来,例如;企业标志图形、产品的造型等进行抽象、概括、立体化的处理,这就看你如何去筛选,当然也要分行业的类别,也不能千篇一律。
3.以‘’色‘’诱人,以字服人,以 情感 人,色彩在所有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容易感染的,除了考虑色彩在季节变化、地域差异、灯光布置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展品本身的色彩关系,最好能做到简约、大气上档次 色彩最后在三种色彩以内解决,事实上国际性品牌在推广展柜设计都采用标志的原色,这样的色彩设计总让人感觉到视觉上震撼。通过文字的说明、图解、照片、背景等方式,更直接、简洁、易懂便于记忆 。
总之,我们在设计展厅时一定不能离开企业主题理念,任何宣传方式展示都是围绕着为企业本身来服务的,所以我们能了解企业的信息越多,就越能精确地把握方向,出来设计本身,我们更要多为企业考虑减少成本和拆卸和安装、运输调试的方便快捷,最好能做到在某种材料循环再利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提倡环保的设计构思。
关于部署展厅格局与设计和构思?
可以分以下几类去部署!
1.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例如:八一南昌起义,红军北上长征,抗日与解放二个战争,四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西藏与新疆和平解放等等。根据不同的年代岁月,烽火狼烟战役的背景情况下。进行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与非物古建筑物。设计与部署格局进行构思展开进行!
2.农业农村乡村文化展示馆,农民生活与春耕劳动工贝。综合性设计部署规划的展示厅!反映出六十至七十年代期间的特色生活与农用工具精品。
3.工匠精神一一手工雕刻,剪纸,刺锈,粘贴等等展示厅。
这就是文化和 旅游 综合一下,让天下游客走遍华夏大地区域。观,看,亲自体验一下,当年老一辈人及祖宗传承生活食贝和劳动工作。不忘初心,记住乡愁,留下影子的回忆![握手][握手][握手][摸头][摸头][摸头]这只是我的个人思路与设计规划构思,供作参考一下。[耶][耶][耶]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生活和装修知识的家居生活志。在这里,我会尽可能地把我所知道这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展厅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名信片,展厅的整体大小,色调搭配,设计手法都必须尽善尽美,符合竞争标准,才能使企业在本行业中脱颖而出。未来评价一个展厅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看它的展厅是不是很华丽、很奢侈,而是看它所表达的概念、功能性和展品本身的内涵,那么该如何构思呢?
企业展厅设计构思要点:
NO.
01
分析经营面积与要展示商品的数量关系。面积太大会没有足够的花色品种充满展示空间,面积过小使商品展示受到局限性,这就需要设计者精心规划展示空间。
NO.
02
NO.
03
分析商品外形的几何形态特征,确定商品与展柜点、线、面的几何图形的呼应关系,从而设计展柜、展架的规格及展示结构。
NO.
04
评估天花板与地面两个平面装饰的几何状态和建筑设施的关系。如楼梯踏步、坡道、几何型拐角处的地面,电气开关、消防卷帘门、消防栓、地插销电气等设施,以及顶部凸出的水泥梁、造型吊顶及顶棚高度等。
结合展厅的性质与规模,一般可将展厅空间作如下功能性的分类:
1.外围与导入空间
外围与导入空间广义上包括展区上部空间和展区周围地域空间两部分。展厅上部空间是展厅建筑形象的延伸与扩展,夜间的照明与灯光设计亦是其组成部分。展厅周围地域空间主要是指商业店面正门前的门头、入口、标饰等所占据的空间,是商业化展厅中最先接触顾客的部分,也是展示产品品牌特色和形象的最直观表达,顾客对产品的“第一印象”由此产生。
2.陈列空间
陈列空间即用来展示陈列主体产品的空间,是整体展示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因此其所占面积也是最大的。陈列空间主要侧重于各种展示道具装置与展品的结合,其目的在与突出展品魅力,传递展品信息。丰富多样的陈列手段亦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3.演示、交流与洽谈空间
演示空间的设计须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大型展厅的演示有时装表演。随着 科技 的发展与陈列手段的拓宽,现代展示陈列中的投影与多媒体逐渐成为演示交流的主角,既节约了空间又起到了互动交流的目的。
展厅空间布局原则
企业展厅不同于临时性的行业展会展厅,它是相对固定,长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展示空间。因此,在着手设计企业展厅时,首先必须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设计风格、工艺用材、展示内容以及费用预算等方面作全面的分析和定位,以便展厅设计公司更好地把握方向,满足企业需求。
企业展厅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企业展厅在企业内部所处的具体位置、空间造型、面积大小等客观因素,合理布局,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最理想的展示效果。在展厅空间布局创意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统一的原则
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处理,对空间的设计首先要做到大处着眼,细部着手,特别是大型的空间场所更是如此。空间布局首先要从一个项目的空间区域关系上进行总结和提炼,先明确一个空间布局大的方向,确定以后再对局部进一步深化。
2.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任何项目,任何创意的表达都离不开人的种种行为活动,都是为了人或者说是需要人的参与才存在。所以在空间布局时,不要离开“人”这个关键因素,在空间布局构思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不停的思考人的种种需求和由其所导致的心理变化。
3.遵循项目的功能、风格、标准定位原则
只有明确了项目的使用意图和标准后,我们才能对项目进行合理、符合实际、人性化的设计。例
首先必须从顾客的角度去考虑,抓住客户的心里需求,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
展厅的设计必须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既要很好展现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又要具有足够的功能模块来帮助产品展示,客户体验以及场景化的设计理念。因此 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元素,把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才是一个完美的空间!
其次展厅的设计还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工艺的不同,来规划好合理的流程动线,让消费者每走一步都有不同的感官体验,愿意停下来好好欣赏!
最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展厅还要在智能音响,灯光、视屏演示等方面加入新的设计亮点,保证整个展厅即 时尚 又充满 科技 感!让顾客难以忘怀!
展厅是一个企业的名片,展厅整体的大小、色彩搭配以及设计手法都得尽善尽美,这样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在未来,评价一个展厅优秀与否的标志不在于华丽与奢侈,而在于如何表达其概念、功能性以及展品自身的内涵。
那么,企业展厅设计该如何设计呢?下面这4个要点值得你去收藏。
1.面积
要详细分析一下经营面积与展示商品的数量关系。如果面积太大,但没有足够的展示商品,或者,面积过小使得商品的展示受到局限性,这样都是不行的,所以这就需要设计者对展示空间进行精心的策划。
2.展柜
3.商品
要分析商品的外观的几何特征,明确商品与展柜的点、线、面、之间的呼应关系,一次来设计展柜、展架的规格以及展示结构。
4.评估
评估天花板与地面两个平面装饰的几何状态以及和建筑设施间的关系。例如楼梯踏步、坡道、几何形拐角处的地面,电器开关、消防卷帘门、消防栓、地插销电气等设施,以及顶部突出的水泥梁、造型吊顶以及顶棚高度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在过去,客厅设计有自己的固有模式,“电视墙+沙发+茶几+电视”就是它的全部标配。而在讲究空间高度利用的当下,这样的设计显得刻板无趣又浪费空间。
随着设计理念的变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设计师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方式,而是将创意与功能主义相结合,融入到客厅设计中,让这个原本单调的会客区域呈现出多样
Open Living Room
开放式客厅
开放式客厅
开放式客厅,其设计核心是打破原有的设计模式,将多个功能区融合在一个空间,让原本单一的空间具备多重属性,以适应居住者的各种功能需求。
客厅+餐厨
将客厅与餐厅厨房这两个空间共连,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设计。凿开连着两个空间的墙壁,将两个功能区融合为一个空间,通透开阔,延伸视觉空间感,形成一种有序的交流。
选择这样的设计模式,需要考虑这几个空间在家具选配上的协调性,一致的色调和搭配能让这个开放空间拥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客厅+书房
在客厅中融入书房功能,以此来改变空间模式,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设计。无需硬性的隔断和划分,只需要简单的归置,就能实现两个功能区的互通。
客厅的闲置角落,和沙发旁的小区域,都是打造书房的绝佳之地。不需要大型的家具,只需要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几片隔板,就能创造出一个简易的书房。亦或是将电视背景墙打造成书柜的模样,也是一种极具创意的设计方案。
Tips :在这个开放式空间的设计中,其重点在于各个功能区之间的把控。在设计中,需要强调功能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规划,才能遵循设计的本真。
Raise The Living Room
挑高客厅
挑高客厅
挑高,是如今地产界的新名词,特指那些层高较高的户型。而挑高客厅就存在于这类型的户型之中。它的层高在3.8-4.9米之间,拥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落地窗营造整体视觉美感
在这类型的客厅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选择安装一扇足够大的落地玻璃窗,来打造一种空间与光景交相辉映的视觉效果,营造不一样的高级感。
层高的优势搭配上通透的玻璃,让阳光毫无阻碍的进入空间之中,光影婆娑之间,延伸了视觉空间感,让空间与自然温柔的交流。
局部隔断增加空间层次感
虽然挑高的客厅拥有极佳的透光性,但是容易有过空的感觉。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局部隔断的设计方式,来增加整个空间的层次感。
以平层的层高为基点,在此基础上隔出新的功能空间,下层作为正常的会客区使用,上层可以用来休闲、办公或者是休息,都是不错的选择。
Tips :挑高的客厅有天然的空间优势,要讲究空间利用和实用性规划,否则就是对这个空间的浪费。另外,在设计之中还需要对其动线规划,灯光的布局等做好细致的规划。
对于客厅设计而言,过分遵循传统的设计,会让整个空间的格调和使用率降低,适时转换角度,打破常规,才能给这个空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无限惊喜。
⑧ 装置艺术的产生原因
1.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内。
2.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3.就像在一个电影场里不能同时放映两部电影一样,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4.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
5.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6.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7.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8.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9.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或重新组合。 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因为,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曾于80年代来中国美术馆办了一次展览。由此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以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不仅为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民众所认识、理解、认可与接受。而且,装置艺术在90年代前期的中国美术中,已作为极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形式,积极的、深刻的表现着世界之今日中国之今日以及个人之今日。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方面,当代国际艺术的整体性发展对中国艺术家的刺激和推动。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的观念也呈现出工业或后工业社会的情势。所以,装置艺术在中国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装置艺术家在装置艺术探索中,分别对当下经验、文化迁徙、观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较有深度的挖掘与表现。而在艺术形式方面分别对分析的立体主义以来的,特别是针对后现代艺术中多元的形式进行探索,并将中国当代精神注入其中进行有机的媒合与升华。由此可见,在逐渐推进工业化发展的中国,在材料、特质越来越现代化并日趋丰富之同时,人们的观念变迁、文化取向、生活态度与方式必将日趋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化。为此,作为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度里,将艺术“走向物化”对于中国美术而言已不再遥远。同时,在一个创造物质、追求物质、享用物质的现状与前景中,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必将越来越快地取代中国探索性艺术中领衔主角之地位。如果是这样,那么,待到中国的经济与欧美的经济相近之期,首先与世界艺术直接交流与媲美的艺术形式,那亦必推动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因为,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不但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前景,对于世界美术发展同样具有前景。 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正是以对传统艺术的反诘与超越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超越艺术与客体世界;艺术与观众二元对立的弥和性;艺术家的设计、作品的自足、观众的参与三位一体的艺术活动性;意义阐释上超越有限生活意象的多义性;社会参与、反思与批判性等。装置艺术因多采取生活用品和工业品等而与大众生活意象相联系;以其对大众生活意象的反诘与超越而获得了大众化和贵族化的双重品格。但装置艺术也有着非艺术化、生活化、品味低俗的负面可能。杜绝肤浅,走向深沉与文化性,是作为观念化艺术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的应有取向。
发展到2013年中国国内的装置艺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较国内有了不同形式的延伸和发扬,换句话说了有中国特有的风格出现, 以铁艺零部件为素材去表现,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目前以北方权立坤先生,南方周峰老师为代表,呈现出了不少的佳作,如变形金刚系列、魔兽人物系列、抽象系列等。
⑨ 展示空间设计与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有何区别和联系
⑩ 装置艺术是什么
装置艺术是什么,或者补充一下灯光装置艺术是什么?艺术灯光装置在夜景照明上的体现属于公共空间艺术的范畴,涵盖的形式多种多样,是指设计者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在展示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运用各种灯光、彩光的发光效果及特殊材质对各种灯光的吸附、反射的变化,以特定的展示主题元素为媒介,营造出更新颖、更具特色的灯光装置设计,白天与夜晚都具有一定艺术性、思想性、景观性。
艺术灯光装置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的发展状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灯光自身的革新,或者灯光艺术装置创作中能运用到的新技术手段的出现,都能使灯光艺术装置的面貌耳目一新,给观者愉悦的视觉享受和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