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11-06 21:41:27

㈠ 如图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6个小格处,读作96℃;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1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从第10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
(3)图丙中的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气泡里面是水蒸气.
(4)在此实验中,属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定量探究,所以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可靠结论”.
(5)甲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丁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1)铁圈;(2)96;98;(3)a;水蒸气;(4)①;(5)甲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丁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㈡ 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由图乙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3)由图A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
(4)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①②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
故答案为:(1)96;A;(2)吸收;不变;增大;(3)98;低于;(4)②③.

㈢ 如何评价观察水的沸腾的试验装置

(1)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这是汽化现象; 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所以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因此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汽化;低. (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8个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0℃+1℃×8=98℃; 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水的沸点是98℃,所以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98;小于. (3)由分析可知:水的沸点是100℃(标准大气压下); 在水的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会再上升,显然甲、乙不符合上述要求,正确的是丙图; 分析该图象,由此可知液体沸腾温度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丙;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㈣ (8分)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

(1)96 A(2)98 5 (3)吸收不变(4)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或未加盖子 (5)石棉网上还有余热

㈤ 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1)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加热烧杯中的水到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太长,可能是水太多、或水初温太低、或火力不足等,解决的措施分别是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增大火力等.
(5)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温最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吸收热量,不断沸腾;但是试管中的水也能达到沸点,由于试管中的水和烧杯内的水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A;(2)98;(3)不变;(4)水的初温太低;提高水的初温;(5)不能.

㈥ 水的沸腾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是什么

【实验器材和材料】秒表×1,铁架台×1,大铁圈×1,小铁圈×1,酒精灯×1,石棉网×1,烧杯×1,温度计×1,中间带小孔的硬纸板×1,火柴,坐标纸,水。
【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装置图,按自下向上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
2. 在烧杯里加入适量的冷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上沿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3.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
4. 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
5. 实验过程中应边观察边记录,将时间和温度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6.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关系曲线。
7. 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实验现象】
刚开始给冷水加热时,不久,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而在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随着水的温度继续升高,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水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稳定了,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改变。如果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很快停止。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㈦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温度计的温度值为90℃+9℃=99℃.
故答案为:99.
(2)烧杯上方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放出热量专,温度降低,属变为小液滴,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故答案为:液化.
(3)根据公式Q=cm(t-t 0 ),要使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则应是m较小或t 0 较大,即水的质量较小或水的初温较高;
故答案为: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㈧ 我们做水沸腾的实验室有哪些四种仪器分别是什么

滤纸、玻璃棒、漏斗、烧杯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沿低于漏版斗边沿;过滤液边沿低于权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尖端紧靠滤纸三层处;烧杯嘴部紧靠玻璃棒;漏斗颈部紧靠烧杯内壁。根据具体实验的不同还有很多特殊的玻璃仪器。如:烧杯、烧瓶、试管、三角烧瓶、定碘三角瓶、酸碱滴定管、量筒、量杯、容量瓶、滴瓶、广口试剂瓶、小口试剂瓶、酒精灯、分液漏斗、刻度吸管、大肚吸管、三角漏斗、全玻蒸馏器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注意事项 1.烧杯中的混合物在过滤前应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进行过滤。 2.过滤后若溶液还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 3.过滤器中的沉淀的洗涤方法:用烧瓶或滴管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使水面盖没沉淀物,待溶液全部滤出后,重复2~3次。

㈨ 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化学

(1)根据所画的图象,横坐标轴是时间轴,那么就得需要秒表来记录时间;
(2)水沸腾时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有气泡生成,气泡由小变大,从而判断图丙正确;
(3)根据图象我们可以判断,水在第三分钟开始沸腾,故沸点为98℃,此时水温不变,而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此时98℃说明大气压强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4)做实验要讲究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随意改动数据,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故答案为 (1)秒表;(2)丙;(3)不变,98,<;(4)不对,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㈩ 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按图甲由______(选填“上至下”或“下至上”

(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得位置.又专因为使用温度计属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实验中需要测量水的温度,并且记录所用的时间,因此需要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
(3)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94℃.
(4)由图可见,水沸腾的特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5)为了减少加热所用时间,除了适当减少水量,还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提高水温.
故答案为:(1)下至上;酒精灯的外焰;
(2)温度计、秒表;
(3)94;
(4)温度不变;
(5)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小水的质量).

与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幼儿为什么机械记忆占优势 浏览:634
新装的暖气前两组热怎么调节阀门 浏览:169
新奇骏后工具箱软 浏览:65
烧结机柔性传动装置 浏览:277
制冷机温度低怎么处理 浏览:643
机械液压助力如何保养 浏览:717
轴承如何确定自由端与固定端 浏览:617
机械位移光电测量装置的设计 浏览:959
vb程序中控件工具箱 浏览:171
小丸工具箱怎么压水印 浏览:258
暖气楼道一户一阀门安装多钱 浏览:483
李比希有机物元素分析实验装置 浏览:997
换分离轴承怎么换 浏览:69
汽车仪表板怎么拆 浏览:720
乙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类型 浏览:742
拉链超声波焊接时间频率怎么调 浏览:50
sch轴承是什么意思 浏览:205
cdrx9显示工具箱 浏览:252
电气仪器油类都用什么灭火 浏览:977
机械节拍器发条是怎么卡住的 浏览:948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