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自动上料装置研究目的

自动上料装置研究目的

发布时间:2022-11-06 07:48:24

Ⅰ 注塑机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 合模装置
合模装置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实现模具的可靠启闭;二是在注射、保压时保证足够的锁紧力,防止塑件溢边;三是实现塑件的脱模。合模装置是保证模具完全闭合和模具按工艺要求顺利启闭的装置。注塑机在注射过程中,模具在合模机构的作用下,在高压熔料进入型腔的状态下仍能可靠地保持闭合状态。
合模装置主要由合模机构、脱模机构、调模机构,模板、拉杆等组成。由四根拉杆把前后定模板联接起来,形成整体刚性框架。动模板则在前后定模板之间滑动。通常,脱模机构位于动模板的后侧。动模在开启模具时,可通过模具中的脱模机构从模腔中顶出塑件。在动模板或定模板上还装有调模机构,可调节模具的厚度,以适应不同厚度模具的要求。
由于注塑机的结构不同,生产控制的方式不同,塑件复杂程度的不同,目前大体上有三类合模装置:机械式、液压式、液压机械式。机械式一般是利用曲臂或以杠杆作动曲臂的机构来实现开模与合模,这种型式不太符合成型工艺的要求,现在已很少使用,本书将不作介绍。对合模的动作要求是:在合模前由快速变为慢速,塑件成型后慢速打开,再快速复位、以保护模具,?短成型周期。
(2) 注射装置
注射装置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使塑料均匀受热、熔融、塑化,并达到流动状态;二是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将定量的熔料注射到模腔中;三是在注射结束后,对模腔内的熔料进行保压,并向模腔中补料。为完成上述功能,注射装置主要由塑化机构、料斗、喷嘴、机筒等组成。
塑化机构为注塑机的重要工作部分,它使塑料均化和塑化,常用的塑化机构主要分两类:柱塞式和螺杆式。当塑料由料斗因自重进入机筒后,受到机筒外加热元件的加热和塑化机构对物料的摩擦生热,变成均一的熔料,然后经喷嘴进入模腔。
(3) 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使注塑机按工艺要求进行动作时提供所要求的动力;二是满足运动部件在运动时所需力和速度的要求。现在使用的驱动装置多为液压驱动装置。通常由控制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主回路和由各执行机构的分回路所组成。组成回路的元件主要有:泵、过滤器、流量阀、压力阀、方向闽、调速阀、行程阀、蓄能器、指示仪表、开关元件等。
注塑机采用液压驱动,工作稳定可靠,它与控制系统相配合,易于实现注塑机的自动化,液压元件可以安装在机体内,结构紧凑、外表美观。目前注塑机的机械结构改进不多,但在液压驱动及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使注塑机精度更高,工作更可靠,还节省能源。
(4)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注塑机的大脑,它控制着注塑机的各种动作,使它们按预先制订的程序,实现对时间、位置、压力、速度等参数的有效控制和调节。
目前使用较多的控制系统,仍是继电控制系统,少数巳采用微机控制。这种控制系统可以进行动作程序控制、温度控制、液压泵电动机控制等,主要由继电器、电子元件、检测元件、自动化仪表组合而成。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的有机组合,可对注塑机的工艺程序进行精确而稳定地控制。
而现代的先进注塑机则配备有计算机监控装置和各种数显仪表,有的还装有电子函数分析仪,中央故障诊断装置,油温自动预热和显示装置,模具低压保护装置,塑件脱模光电监控装置,自动上料装置和塑件取出机械手等,它们的有机配合,使注塑机的控制系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

Ⅱ 数控车床上增加全自动上料下料装置。

可采用重垂送料的方式实现。
首现,保证从机床左侧面可以通过主轴孔回看到另一头的刀答塔,如果可以,就可以自做一个送料架在机床左侧,一般做到3米即可,可做到2.5米的棒料,送料原理同自动车床。
如果采用的是普通3爪卡盘,最好是换成液压卡盘来保证加工的自动化。
改好后的加工步骤一般是:
1、挡料(可移动刀架任意一点到编程的0点,就用这一点挡料)。
2、液压卡盘开,重垂送料到位。
3、停0.5秒,卡盘合。
4、切削,完成一个产品的加工。
5、回到1。

Ⅲ 冲床自动送料装置结构图和工作原理

给你介绍下NCF系列滚轮送料机的工作原理吧
送料机与冲床联机时,需要至少2个信版号:送料权、放松(2个信号来自冲床凸轮)
送料机PLC根据设定的送料长度,在收到送料信号后,输出信号到伺服放大器,伺服放大器控制电机运转,电机运转的度数由编码器反馈回伺服放大器,二者配合完成设定的送料长度传送。
当冲床到达下死点时,送料机PLC接收到放松信号,此时PLC输出1个信号驱动电磁阀动作,此电磁阀控制送料机气缸,气缸活塞动作,使送料机构上滚轮松开。
这就是送料机的主要工作过程,如此循环动作,完成冲压过程。

Ⅳ 五金自动上料组装机国内外研究状况

这种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装置吧,上滑块上固定个螺丝,连接合适的线,一端接落料斗,抖动的程度调整线的长度就可以达到顺利出废料的效果。

Ⅳ 自动配料系统(微量配料秤)的作业原理是什么

自动配料系统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的日益复杂化而发展起来的,它融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一体,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应用灵活、运行可靠等优点,并且随着计量仪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配料系统控制更灵活,功能更强。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较理想的控制系统。
自动配料系统由除尘装置、解包投料装置、日储仓、给料装置、粉料秤及集料斗、设备机架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
在料仓下方安装给料装置和粉料称量秤及集料斗,以完成物料的输送及计量工作。物料由料仓落到螺旋给料装置,在给料装置上运行时,其重量信号和速度信号送到称重仪表。称重仪表将载荷重量电信号和速度信号经过运算和处理得出电子秤的瞬时流量和累计运料量,分别在称重显示器上显示。
智能称重仪表调节流量,仪表和变频调速器形成闭环控制。称重仪表内置的智能软件PID调节器对瞬时流量与设定流量进行实时比较后,输出一电流信号,用来控制变频器,进而控制给料机电机运行速度,从而达到调节至用户所设定的流量的目的。其调节过程如下:当物料增大时,流量增大,与流量成正比的调节输出控制电流减少(即反向调节),控制输出减少,给料量减少,反之亦然。如此形成一个低层闭环,反复调节并保持最佳控制状态。
工控机通过串行口与PLC进行通讯,工控机按配料工艺实际过程以动态画面的形式反映上料、配料、送料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根据运行数据作出控制状态分析,根据运行数据工控机可以下达配比,并真实反映配料状态。

Ⅵ 高炉炼铁中,什么是卷扬自动化

高炉炼铁的上料系统有皮带上料和料车上料之分。一般小于2500m3高炉可以采用料车上料,料车上料主要是使用交流(少数使用直流)卷扬机作为驱动装置。卷扬自动化就是通过PLC控制,达到自动上料之目的。

Ⅶ 来点机械制造加工和设计的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CA6140车床后托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此研究查阅的大量的资料,首先明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成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
为了能具体确切的说明过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加工出来,就得制定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作为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学习研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本课题研究目的。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1)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培养我们独立识图能力,增强我们对零件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autoCAD软件的能力。
(2)制订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误差分析等。在整个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 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铺垫。
(3)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率,夹具是加工工件时,为完成某道工序,用来正确迅速安装工件的装置.它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量有很大作用。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有着飞速的发展。比如,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因为特种加工的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其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通常很难用简单的解析式来表达。近年来,虽然各国学者采用各种理论对不同的特种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就,但离定量的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然而采用每一种特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 质量与加工条件参数间都有其规律。因此,目前常采用研究传统切削加工机理的实验统计方 法来了解特种加工的工艺规律,以便实际应用,但还缺乏系统性。受其限制,目前特种加工 的工艺参数只能凭经验选取,还难以实现最优化和自动化,例如,电火花成形电极的沉入式 加工工艺,它在占电火花成形机床总数95%以上的非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和较大尺寸的模具型腔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已有学者对其CAD、CAPP和CAM原理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工艺数据的缺乏,仍未有成熟的商品化的CAD/CAM系统问世。通常 只能采用手工的方法或部分借助于CAD造型、部分生成复杂电极的三维型面数据。随着模糊 数学、神经元网络及专家系统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这一技术 来建立加工效果和加工条件之间的定量化的精度、效率、经济性等实验模型,并得到了初步 的成果。因此,通过实验建模,将典型加工实例和加工经验作为知识存储起来,建立描述特 种加工工艺规律的可扩展性开放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并为进一步开展特种加工加工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和虚拟加工奠定基础。
同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夹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靠地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减轻了劳动的强度,夹具的设计过程中,应深入生产实际,(对工件的图纸,工艺文件,生产纲领等分析),精心调查研究,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制订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我们都知道减少停工检修期是提高生产力、使生产能力利用系数最大化的一项重要因素。然而零件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定位和装夹的重复精度也是改进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譬如柔性加工中心的产生就是为了减少产品循环周期。
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以前的我国制造业普遍使用刚性专机加工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导致改型和生产个零部件周期较长。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和各种各种零件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工设备和工艺也向着柔性化的方向转变。加工装备的柔性概念和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设备快速性和适应性的需求上,因此制造商不得不寻求柔性和产量之间的最佳组合。当然,在满足了柔性的条件下、也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模块化、可变换化、可重新配置化、在线兼容性等。不论采用哪种方案,使用高性能的液压夹具都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柔性专机、可重新配置的机床及专用加工中心的组合应用,使得发动机零件的加工变得越来越柔性化,具体情况取决于每个加工项目的产量配额
使用液压夹具的主要优势是能节省夹紧和松卸工件时所花的大量的时间。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液压夹紧相比机械夹紧节省90%~95%的时间,缩小了生产循环周期,从而增加了产量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成本。
当加工一长型铝合金零件时,刀具通过时旋转油缸可快速让开,刀具通过后可快速复位。液压夹具系统的第二项重要特点是可实现非常高的定位精度。关键在于夹紧力在定位和夹紧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从而确保了同一道工序下的加工质量一致性。由于变形造成的废品率将会微乎其微
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的方向发展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1、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
1、 制订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规程,关键是工序的划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在设计开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零件图,了解其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对箱体零件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仔细的分析,如箱体加工表面的平行度、粗糙度、垂直度,特别是要注意箱体零件各孔系自身精度(同轴度、圆度、粗糙度等)和它们的相互位置精度(轴线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轴线与平面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等要求),箱体零件的尺寸是整个零件加工的关键,必须弄清箱体零件的每一个尺寸。绘制零件图是一个重点,同时因为箱体零件比较复杂,所以也是一个难点。我们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零件图,一方面增加我们对零件的了解认识,另一方面增加我们对autoCAD软件的熟悉。
工序的划分
确定加工顺序和工序内容,安排工序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划分工序阶段,这项工作与生产纲领有密切关系,具体可以根据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机床设备等。生产条件确定工艺过程的工序次数;如批量小时可采用在通用机床上工序集中原则,批量大时即可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流水线生产,也可利用高生产率的通用设备,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生产。
定位基准的选择
根据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遵循基准统一、基准重合。由零件图具体分析可得:CA6140车床后托架首先以一个侧面和一个孔为粗基准,对底平面A进行粗加工,再以底平面A为基准加工孔。
2、夹具设计可能遇到的问题:
工件定位是否正确,定位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工件夹紧牢固是否可靠等等。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精度,主要与定位基准是否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基准与定位元件的配合状况等因素有关,可提高夹具的制造精度,减少配合间隙,就能提高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精度,夹具中出现过定位时,可通过撤消多余定位元件,使多余定位元件失去限制重复自由度的能力,增加过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的配合间隙等办法来解决。
夹紧必须可靠,但夹紧力不可过大,以免工件或夹具产生过大变形。可采用多点夹紧或在工件钢性薄弱部位安放适当的辅助支撑。夹具的设计必须要保证夹具的定位准确和机构合理,考虑夹具的定位误差和安装误差。我们将通过对工件与夹具的认真分析,结合一些夹具的具体设计事例,查阅相关的夹具设计资料,联系在工厂看到的一些箱体零件加工的夹具来解决这些问题.
上述即为遇到困难的解决措施
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和可行性分析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拟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途径),本课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的设计和夹具设计
制定工艺规程的研究途径和可行性分析
毛坯的选择:
根据生产纲领和零件结构选择毛坯,毛坯的类型一般在零件图上已有规定。对于铸件和锻件应了解其分模面、浇口、冒口位置和拔模率,以便在选择定位基准和计算加工余量时有所考虑。如果毛坯是棒料或型材,则按其标准确定尺寸规格,并决定每批加工件数。
毛坯的种类和其质量对机械加工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影响。CA6140车床后托架毛坯材料为灰铸铁(HT150),硬度范围在150~200HBS,承受中等载荷。采用砂型铸造方法,由于大批量生产故宜采用实体模样(金属模)进行两箱造型,这不仅简化了造型和合箱操作,还因型砂紧实度较为均匀,铸件的表面质量得到提高。在切削加工前进行石墨化退火处理,消除铸件表层和壁厚较薄的部位可能出现的白口组织(大量渗碳体出现)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拟订工艺路线:
表示零件的加工顺序及加工方法,分出工序,安装或工位及工步等。并选择各工序所使用的机床型号、刀具、夹具及量具等。拟订工艺路线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工人结合起来。常常需要提出几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再确定。
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及工时定额:
查阅《切削用量手册》等资料并进行计算确定。目前,对单件小批量生产不规定切削用量,而是由操作工人根据经验自行选定,但对于自动线和流水线,为保证生产的节拍,必须规定切削用量,并不能随意改变。计算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是要控制各工序的加工质量以保证最终加工质量。工时定额一般按各工厂的实际经验积累起来的统计资料来估算。随着生产的发展,工艺的改进,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工时定额应进行相应的修改。
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基本要求可归结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虽然有时互相矛盾,但只要把它们处理好,就会成为一个统一体。在三个要求中,质量是首要的。质量表现在机械产品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质量不能保证,根本谈不上数量;质量和生产率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不断地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满足生产量的要求。如果两者矛盾,则生产率要服从于质量,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解决生产率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节约耗费,减少投资,降低制造成本,这就是经济性。
因此,CA6140车床后托架的工艺规程研究途径应该体现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的统一,达到经济合理及可行的最优方案。
夹具设计的研究途径和可行性分析
CA6140车床后托架镗、铣、钻等工序使用的专用夹具,此类夹具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生产率高。
夹具设计最关键是要求对工件定位正确,且满足定位精度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得了解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然后采取措施解决具体的问题。如定位基准与定位元件的配合状况和影响定位精度,那么可以提高夹具的制造精度,减小配合间隙就能提高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精度。
除此之外,选择夹具的类型与结构型式必须与零件生产批量大小相适应,夹具结构与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从而保证夹具操作方便、夹紧可靠、使用安全、并有合理的装卸空间。

Ⅷ 配料系统的自动配料系统的工作原理

自动配料系统的恒流量控制采用PID调节,流量计量控制是计量偏差与变频调速的结合。依据系统工艺流程介绍了配料系统的流量控制方式和系统控制过程,详细讲述了PLC的选型及PLC配料系统变频控制中的硬件设置、参数设定和软件设计过程。
自动配料系统是精细化工厂生产工艺过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配料工序质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举足轻重。自动配料控制过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各条配料输送生产线严格地协调控制,对料位、流量及时准确地进行监测和调节。系统由可编程控制器与电子皮带秤组成一个两级计算机控制网络,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现场仪器仪表、控制计算机、PLC、变频器等智能程度较高、处理速度快的设备。在自动配料生产工艺过程中,将主料与辅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由电子皮带秤完成对皮带输送机输送的物料进行计量。PLC主要承担对输送设备、秤量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并完成对系统故障检测、显示及报警,同时向变频器输出信号调节皮带机转速的作用。
配料系统的软件组成:常规的配料系统软件部分是针对配料工段进行监控和自动化配料而设计开发的可视化电脑操作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强、人机界面友好、功能完备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饲料、粮食、制药、冶金、化工等需要电脑自动配料的行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高:上位机具有配方库管理功能;智能报表软件为生产管理提供大量数据信息,如配料结果列表、原材料消耗列表、生产量列表、配方使用结果记录等,可按时间、配方等生产班报、日报、月报和年报等统计及打印功能。同时提供两种用户自定义报表组件,一种是采用水晶报表进行二次设计;另外一种是把数据无缝嵌入到EXCEL报表中。另外,系统可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满足深层次的数据分析要求。上位将每次运行各路的累计量、配比、运行起止时间等参数存储,以便查询。配料系统的软件部分可自动完成系统配料工艺流程,计算机画面实时显示配料系统(工作流程,软件操作简单,画面逼真。同时具有如下特点:上位机软件设置运行密码和重要参数密码修改保护,且用户实现分级管理,可任意定义人员的权限。
该配料系统的核心硬件均采用进口或国产优质产品,其中控制仪表采用优质称重控制仪表,它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称重模块。称重模块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为系统长期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我们的配料系统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
1.自动配料系统的构成
自动配料系统由5台电子皮带秤配料线组成,编号分别为1#、2#、3#、4#、5#、,其中1#~4#为一组,1#为主料秤,其余三台为辅料秤。当不需要添加辅料时,5#电子秤单独工作输送主料。系统具有恒流量和配比控制两种功能。对于恒流量控制时,电子皮带秤根据皮带上物料的多少自动调节皮带速度,以达到所设定流量要求。以主秤(1#)系统工艺流程来分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自动配料系统加电后,皮带驱动电机开始旋转,微处理机根据当前操作控制电机转速。料斗中的物料落在落料区,经皮带运送到达称重区,由电子皮带秤对皮带上的物料进行称重。称重传感器根据所受力的大小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经变送器放大,输出一个正比于物料重量的计量电平信号。该信号送至上位机的接口,经采样后并转换成一个流量信号,在上位机上显示当前流量值。同时将此流量信号送至PLC接口,与上位机设定的各种配料给定值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调节运算,其控制量送至变频器,以此来改变变频器的输出值,从而改变驱动电动机的转速。调整给定量,使之与设定值相等,完成自动配料过程。
流量就是一定时间内皮带上走过的物料量。电子皮带秤称量的是瞬时流量,上位机给出的是设定流量,二者在实时计量中有所偏差。在流量实际控制中采用工业控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PID调节,根据流量偏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控制量输入和输出(误差)之间的关系在时域中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式中e(t)表示误差、控制器输入,u(t)是控制器的输出,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图2为系统流量PID闭环调节结构图。在生产过程进行自动调节时,以主料成分的流量计量为依据,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通过上位机设定出总流量及主、辅料配比参数,按配方比例掺杂其余辅料。流量计量控制是计量偏差与变频调速的结合,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和调整方便等优点。
当自动配料系统)开始工作时,启动配料生产线。首先系统程序进行初始化,通过上位机或触摸屏设置配料配比,检查料斗有无物料。若无物料,向料斗送料,启动配料生产线,由电子皮带秤进行称重并实时计量,CPU计算得实时流量及累计流量。若设定流量与实际流量有偏差,调节器根据系统控制要求比较设定值与实际流量的偏差,经PID调节改变输出信号以控制变频器对输送电机的速度调节,从而实现恒流量控制。根据配比各辅料同时混合计量,并按配方工艺要求添加。系统主程序控制流程如图:
自动配料系统)中主、辅料秤由可编程控制器(PLC)和上位机实现两级控制。现以1#~4#四台电子皮带秤的PLC控制分析为例,每一电子皮带秤有一台皮带驱动电机,两个料位传感器,一个速度传感器,一个称重传感器,一台变频器,它们构成了被控对象。电动机的启、停由开关量控制,PLC数字量输出信号作为变频器的控制端输入信号,经变频器调制输出高频脉冲给皮带驱动电机。料位传感器检测料斗有无物料,速度传感器测量电机的转速。系统需8个数字量输入信号,25个开关量输入信号和24个开关量输出信号,I/O点总数量为57。I/O点数量和类型如表1所示。
公司的SIMATICS7-/300,属于模块化小型PLC系统,各种单独的模块之间可进行广泛组合构成不同要求的系统。
根据系统被控对象的I/O点数以及工艺要求、扫描速度、自诊断功能等方面的考虑,选用SIEMENS公司S7-300系列PLC的CPU315-2DP。CPU315-2DP是唯一带现场总线(PROFIBUS)SINECL2-DP接口的CPU模板,具有48KB的RAM,80KB的装载存储器,可用存储卡扩充装载存储容量最大到512KB,最大可扩展1024点数字量或128个模拟量。根据统计出的I/O点数选择一个直流32点和一个16点的SM321数字量输入模块和一个32点SM322继电器输出模块。
3.2变频器选型及其功能设定
三菱公司提供了FR-A540系列变频器与该公司的标准电机相匹配时的技术参数。采用三菱的标准电机,1#皮带机额定功率2.2KW,2~4#皮带机额定功率为0.4KW,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5A,转速1420r/min,调速范围120~1200r/min。三菱FR-A540变频器自带有PID调节功能,根据自动配料系统生产工艺要求进行PID控制,需要检测设定的部分参数设定如下:
① Pr.1=50 Hz, Pr.2= 5 Hz,本系统Pr.18=120 Hz不变。
② Pr.19=9999,与电源电压相同
③ Pr.7=2s,加速时间(7.5K以下出厂设定值5s,0~3600s/0~360s)
Pr.8=2s,减速时间(7.5K以下出厂设定值5s,0~3600s/0~360s)
④ Pr.9 由电机额定值决定
⑤ Pr.14=0,适用恒转矩负载
⑥ Pr.79=3,外部/PU组合操作模式
⑦ Pr.183=8,实现RT开关=REX开关
⑧ Pr.128、Pr.129、Pr.130、Pr.131、Pr.132 、Pr.133、Pr.134根据现场PID调节具体要求来设定。
STEP7是西门子的S7-300系列PLC所用的编程语言,它是一种可运行于通用微机中,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编程的语言。通过STEP7编程软件,不仅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梯形图和语句表等形式进行离线编程,并通过转接电缆可直接送入PLC的内存中执行,而且在调试运行时,还可在线监视程序中各个输入输出或状态点的通断情况,甚至进行在线修改程序中变量的值,给调试工作也带来极大的方便。
STEP7将用户程序分成不同的类型块。程序块分为两大类:系统块和用户块。用户块包括:OB=组织块,FB=功能块,FC=功能,DB=数据块。主程序可以放入“组织块”(OB)中,而子程序可以放入“功能块”(FB或FC)中。
在本系统中,PLC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外部开关信号(按钮、继电器触点)和传感器产生的数字信号的输入,判断当前的系统状态以及输出信号去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电磁阀等器件,以完成相应的控制任务。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接受工控机(上位机)的控制命令,以进行自动配料控制。
自动配料程序共有OB1及FC1至FC6等7个“块”。OB1是主程序,通过6个“CALL”调用语句,依次调用FC1至FC6等功能模块,达到组织整个程序的目的。程序中6个功能块的任务分配如下所示:
FCl负责系统开始运行以及运行方式的设定;FC2负责对系统的停止;
FC3负责计量泵和计量泵配比控制;FC4负责故障、事故处理控制;
FC5负责对变频器的控制;FC6负责指示灯的显示控制。
5.结束语
PLC代替了传统的机械传动及庞大的控制电器,实现了电气的自动化控制。通过对皮带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达到节约能源和提高配料精度。
本文的创新点是:自动配料系统采用PLC控制方案,具有功能强大、方便灵活、可靠性高、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大大提高了配料精度,便于计量的微机化控制,实现网络化生产管理,通过投产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项目的经济效益为20万元。

Ⅸ 自动上下料车床装置是什么意思

数控车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是近年来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数控专行业的大势所趋。属

它是在原有的数控车床的基础上,增加桁架或龙门机构,借助机械手爪子,通过往复运动,在车床卡盘或夹头,与堆放工件的码盘或料仓之间,实现工件的装填、转移、码放的一整套系统。

也可以根据加工工件的特性,采取振动盘、推杆、推举料斗、溜槽、结合工件取料等组成简单的送料装置。

宁波宫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业内数控上下料自动系统的集大成者。该公司不仅有简单的送料装置,也有桁架式、龙门式的送料系统。无论是码盘、小型工位料仓、还是回转式大型料仓,都能很好的解决物料的自动加工问题。结合一体化设计,整套车床系统,外观规整美观,性能稳定,造价合理,后期维护方便。

数控车床一体机,料仓式

阅读全文

与自动上料装置研究目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通过qq查询设备 浏览:92
大众低配仪表盘怎么显示油耗 浏览:137
什么等机械在自行车上能找到 浏览:716
惠州五金制品企业黄页 浏览:956
中山市小榄头灯铝圈带牙五金制品厂 浏览:671
铸造用不锈钢用什么料 浏览:307
传送带设备哪个好 浏览:319
机械装置可以用什么清洗 浏览:74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装置的价格 浏览:523
手机k歌要哪些器材 浏览:689
南方轴承质量怎么样 浏览:152
幼儿为什么机械记忆占优势 浏览:634
新装的暖气前两组热怎么调节阀门 浏览:169
新奇骏后工具箱软 浏览:65
烧结机柔性传动装置 浏览:277
制冷机温度低怎么处理 浏览:643
机械液压助力如何保养 浏览:717
轴承如何确定自由端与固定端 浏览:617
机械位移光电测量装置的设计 浏览:959
vb程序中控件工具箱 浏览: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