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塑料是谁发明的
从第一个塑料产品赛璐珞诞生算起,塑料工业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其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合成树脂阶段 这个时期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为特征。1909年美国人L.H.贝克兰在用苯酚和甲醛来合成树脂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第一个热固性树脂──酚醛树脂的专利权。在酚醛树脂中,加入填料后,热压制成模压制品、层压板、涂料和胶粘剂等。这是第一个完全合成的塑料。1910年在柏林吕格斯工厂建立通用酚醛树脂公司进行生产。在40年代以前,酚醛塑料是最主要的塑料品种,约占塑料产量的2/3。主要用于电器、仪表、机械和汽车工业。
1920年以后塑料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德国化学家Н.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链是由结构相同的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理论和不熔不溶性热固性树脂的交联网状结构理论,1929年美国化学家W.H.卡罗瑟斯提出了缩聚理论,均为高分子化学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当时化学工业总的发展十分迅速,为塑料工业提供了多种聚合单体和其他原料。当时化学工业最发达的德国迫切希望摆脱大量依赖天然产品的局面,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合成树脂制备技术和加工工业的发展。
第一个无色的树脂是脲醛树脂。1928年,由英国氰氨公司投入工业生产。1911年,英国F.E.马修斯制成了聚苯乙烯,但存在工艺复杂、树脂老化等问题。1930年,德国法本公司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路德维希港用本体聚合法进行工业生产。在对聚苯乙烯改性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以苯乙烯为基础,与其他单体共聚的苯乙烯系树脂,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1931年,美国罗姆-哈斯公司以本体法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造出有机玻璃。 1926年,美国W.L.西蒙把尚未找到用途的聚氯乙烯粉料在加热下溶于高沸点溶剂中,在冷却后,意外地得到柔软、易于加工、且富于弹性的增塑聚氯乙烯。这一偶然发现打开了聚氯乙烯得以工业生产的大门。1931年德国法本公司在比特费尔德用乳液法生产聚氯乙烯。1941年,美国又开发了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的技术。从此,聚氯乙烯一直是重要的塑料品种,它又是主要的耗氯产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氯碱工业的生产。
2. 终缩聚釜搅拌密封润滑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会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从而形成一层润滑功效的油膜。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零件的摩擦,而且还可以降低功率的损耗,确保发动机使用寿命的同时,还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工作状态。
润滑系统,是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一系列的给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润滑系统可分为五种,即循环润滑系统,集中润滑系统,喷雾润滑系统,浸油与飞溅润滑系统,油和脂的全损耗性润滑系统。润滑系统有下列五大作用有:
1、润滑作用机油可使运动零件之间构成油膜接触,减小摩擦阻力和动力损失,并减小机件的磨损。
2、冷却作用利用机油的流动性,带走发动机零件的部分热量,防止零件温度过高而烧损。
3、清洁作用循环流动的机油,将发动机在工作中磨下的金属微粒、从大气中吸人的尘土及燃料燃烧产生的一些固体物质带走,防止在零件之间形成磨料而加剧磨损。
4、密封作用利用机油的粘性,使机油附着于运动零件表面,提高零件的密封效果,减少漏气。
5、防锈作用:润滑油膜吸附在金属表面,把空气和水隔开,起到防锈和防腐蚀作用。
除此以外,润滑系统还有吸振作用。机油可吸收运动副间的振动,从而降低噪声,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 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在聚合反应中,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的分子,这样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所以这种聚合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的实质是缩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在生成高分子物质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小分子
4. 2009宁夏理综化学高考考试说明
化 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宁夏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供宁夏回族自治区使用)》(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宁夏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宁夏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有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认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合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撮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不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有: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具体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理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的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是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情理定律的含义。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⑧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弯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庆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很需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5.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途径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一)化学与技术
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离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它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氮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生产中的作用。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质性质。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三)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力,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贩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能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并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糠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点击查看更多福建招生考试网信息(http://www.fjzsksw.com)
5. 用线形缩聚反应在实验室小规模合成高分子,通常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都不是很高,原因
因为影响因素比较难控制 首先要等摩尔投料 小分子要不断提出 平衡常数最好越大 最重要的是等摩尔投料了哦 很难得
6. 乙二酸和乙二胺的缩聚反应产物叫什么名字具体实验反应条件是什么
HOOC-CH2-CH2-COOH+H2N-CH2-CH2-NH2——>HOOC-CH2-CH2-CONH-CH2-CH2-NH2+H2O
生成的是聚乙二胺
条件应该是高温高压
有催化剂
7. 缩聚反应是怎么回事啊 举个例子什么的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如H2O、HX、醇等)的化学反应。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其特征是:
缩聚反应通常是官能团间的聚合反应
比如说酯化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缩聚反应
反应中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如水、醇、胺等
缩聚物中往往留有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如 -OCO- -NHCO-,故大部分缩聚物都是杂链聚合物
缩聚物的结构单元比其单体少若干原子,故分子量不再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 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1]。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如H2O、HX、醇等)的化学反应。如:甲醛跟过量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酚醛树脂(线型)
在碱性和甲醛过量条件下,则生成网状高分子
再如: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含成聚酯树脂
缩聚反应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之一,在有机高分子化工领域有重要应用。
缩聚反应的特点是:
大多数为可逆反应和逐步反应,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单体的转化率却几乎与时间无关。根据反应条件可分为熔融缩聚反应、溶液缩聚反应、界面缩聚反应和固相缩聚反应四种;根据所用原料可分为均缩聚反应、混缩聚反应和共缩聚反应三种;根据产物结构又可分为二向缩聚或线型缩聚反应和三向缩聚或体型缩聚反应两种。
具体来说,缩聚反应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缩聚反应、缩合聚合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2)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3)线型缩聚反应:DLI polycondensation
4)体型缩聚反应:three 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
5)共缩聚反应、copolycondensation
6)混缩聚反应、mixed polycondensation
7)均缩聚反应、homogeneous polycondensation、homopolycondensation
性质:1) 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将许多相同的或不相同的低分子物质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物质,同时析出小分子,如水、醇、氨、卤化物等的反应。同种分子的缩聚(如氨基酸)反应称为均缩聚;不同种分子的缩聚称为共缩聚;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加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与苯酐反应或乙二醇与苯酐及顺酐反应,这种共缩聚有时称为混缩聚反应。缩聚反应按反应条件可分为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和固相缩聚四类;按产物的结构可分为线型缩聚反应与体型缩聚反应两类。
2)一种或几种含有二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化合成为聚合物同时析出低分子副产物(如水、氯化氢等)的过程。例如二元酸和二元胺经缩聚而成聚酰胺,同时生成水。缩聚反应的特点是:大多数为可逆反应和逐步反应,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单体的转化率却几乎与时间无关。根据反应条件可分为熔融缩聚反应、溶液缩聚反应、界面缩聚反应和固相缩聚反应四种;根据所用原料可分为均缩聚反应、混缩聚反应和共缩聚反应三种;根据产物结构又可分为二向缩聚或线型缩聚反应和三向缩聚或体型缩聚反应两种。
3)见二向缩聚。
4)见三向缩聚。
5)两种以上的双官能团化合物进行的缩聚反应。例如一种二元胺H2N(CH2)nNH2和两种二元酸HOOC(CH2)nCOOH、HOOC(CH2)mCOOH之间进行的缩聚。
6)带有两个官能团的两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例如一种二元胺H2N(CH2)nNH2和一种二元酸HOOC(CH2)nCOOH进行的缩聚。
7)由一种带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如某些氨基酸H2N—R—COOH的缩聚.
8. 求助化学达人(从第二开始详解)
(1)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是:①试管底部与烧杯接触;②起冷凝回流作用的玻璃管太短。
(2)试管上方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蒸发出的有机物冷凝回流。
(3)浓盐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
(4)此反应需水浴加热,不用温度计控制水浴温度的原因是:因为反应条件就是沸水浴。
(5)生成的酚醛树脂为:粉红色粘稠液态。
(6)实验完毕后,若试管用水不易洗涤,可以加入少量酒精浸泡几分钟,然后洗净。
(7)写出实验室制取酚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nC6H5OH + nHCHO → [C6H3OHCH2]n + nH2O
,此有机反应类型是缩聚反应。
9. 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提高缩聚物的聚合度
影响聚合度的因素
反应程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在任何情况下,缩聚物的聚合度均随反应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反应程度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可逆反应
原料非等当量比
条件<等当量
不可逆
利用缩聚反应的逐步特性,通过冷却可控制反应程度,以获得相应的分子量
体型缩聚物常常用这一措施
缩聚平衡对聚合度的影响
在可逆缩聚反应中,平衡常数对P和Xn有很大的影响,不及时除去副产物,将无法提高聚合度
>密闭体系
两单体等当量,小分子副产物未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