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原则

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原则

发布时间:2022-11-03 00:01:43

㈠ 大电网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要求

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即通常所说的“四性”,这些要求之间,有的相辅相成、有的相互制约,需要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分别进行协调。

(l)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它又可分为可信赖性和安全性2个方面。可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异常或故障情况下,能准确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动作;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非设计所要求动作的所有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不动作。

(2) 选择性:是指在对电网影响可能最小的地方,实现断路器的控制操作,以终止故障或电网事故的发展。如对电力设备的继电保护,当电力设备故障时,要求最靠近故障点的断路器动作断开电网的供电电源,即电力设备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选择性除了决定于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外,还要求满足从电源算起,愈靠近故障点,其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启动值愈小,动作时间愈短;而对振荡解列装置,则要求当电网失去同步稳定性时,其所动作的断路器断开点,在解列后两侧电网可以各自安全地同步运行,从而终止振荡等。

(3) 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应以允许的可能最快的速度动作于断路器跳闸,以断开故障或终止异常状态的发展。继电保护快速动作可以减轻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提高线路故障后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并特别有利于故障后的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的稳定性。快速切除线路和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4)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对设计规定要求动作的故障和异常状态能够可靠动作的能力。故障时进入装置的故障量与给定的装置启动值之比,为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它是考核继电保护灵敏性的具体指标,在一般的继电保护设计与运行规程中都有具体的规定要求。

㈡ 倒闸操作时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倒闸操作时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使用原则是:
(1)设备不允许无保护运行。一切新设备均应按照DL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规定,配置足够的保护及自动装置。设备送电前,保护及自动装置应齐全,图纸、整定值应正确,传动良好,压板在规定位置。
(2)倒闸操作中或设备停电后,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不必操作保护或断开压板。但在下列情况要特别注意,必须采取措施:
1)倒闸操作将影响某些保护的工作条件,可能引起误动作,则应提前停用。例如电压互感器停电前,低电压保护应先停用。
2)运行方式的变化将破坏某些保护的工作原理,有可能发生误动时,倒闸操作前也必须将这些保护停用。例如当双回线接在不同母线上,且母联断路器断开运行,线路横联差动保护应停用。
3)操作过程中可能诱发某些联动跳闸装置动作时,应预先停用。例如,发电机无励磁倒备用励磁机,应预先把灭磁开关联锁压板断开,以免恢复励磁合灭磁开关时,引起发电机主断路器及厂用变压器跳闸。
(3)设备虽已停电,如该设备的保护动作(包括校验、传动)后,仍会引起运行设备断路器跳闸时,也应将有关保护停用,压板断开。例如,一台断路器控制两台变压器,应将停电变压器的重瓦斯保护压板断开;发电机停机,应将过电流保护跳其它设备(主变压器、母联及分段断路器)的跳闸压板断开。

㈢ 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所有一次设备均有保护,不允许无保护运行;保护是第一道防线,自动装置是第二道防线,稳控是第三道防线,因此保护相对动作时间要短,要灵敏,稳控动作将是大面积的停电

㈣ 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通用设计要求
4.1 结构设计要求
4.1.1 机床的外形布局应确保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使用机床时,不应存在意外翻倒、跌落或移动的危险。由于机床的原因不能确保足够稳定时,应采取固定措施。
4.1.2 应通过将维护、润滑和调整点设置在危险区外面,最大程度地减少进入危险区的需要。
4.1.3 除某些必须位于危险区的,如急停装置或示教盒等,手动控制装置应配置于危险区区域之外。
4.1.4 可接触的外露部分不应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锐边、尖角和开口。不可消除的,低于1.8米的设备尖锐易磕碰部分要加软防护。
4.1.5 易坠落的部件要有防坠落保护装置。
4.1.6 作业环境导致容易滑倒的作业地点,地面或脚踏板应采取防滑倒措施。
4.1.7 脚踏操作件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误操作。
4.1.8 机床的限位装置应尽量安装到无振动、不受影响的合适位置上,动作应可靠。
4.1.9 出现危害将造成不可承受影响的结构,应考虑设计双重保护。
4.1.10 运动中有可能松脱的零件、部件应设置防松装置。
4.2 控制设计要求
4.2.1 自动生产线、输送线等安全隐患不容易监控的设备,应采用安全继电器、安全PLC等专用安全器件进行安全防护设计。
4.2.2 除主电柜上主电源以外的区域电源必须使用钥匙电源开关锁,且带有挂牌后防止送电的连锁机构。
4.2.3 被保护装置触发功能引起停机后,机器的工作循环应该只有通过主控制柜启动方能再启动,而不应在危险消失后自动启动或在危险源附近就地启动。
4.2.4 所有具有相反动作不允许同时执行的,应具备互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同时发生动作。
4.2.5 不同的结构动作一旦同时发生,将造成设备或人员伤害的,应具备互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同时发生。
4.2.6 不同的结构动作必须遵循固定顺序,一旦紊乱将造成设备或人员伤害的,应具备连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紊乱发生。
4.2.7 所有涉及安全的连锁、互锁控制点,应保留硬件触点连锁、互锁控制,而不应只使用软件实现。
4.2.8 出现过载、欠电压、欠电流、过压力、欠压力、过流量等情况,将导致设备或人身安全隐患的结构,应利用敏感元件进行检测,并在接近危害时进行工作保护。
4.2.9 保护系统动作时,应具备可以同步启动的声光报警装置,提示作业人员采取措施。
4.2.10 安全保护电路引发的停止和报警应通过复位操作才能恢复。
4.2.11 220VAC电源的零线必须取自电力系统火线和中性线,或隔离变压器副边,不应利用有接零保护的机床外壳做零线。
4.2.12 设备停电、停气等能源供应中断时,应不发生任何可以预测的危险动作。如设备下沉、滑行、动作紊乱等,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性设计,防止危险发生。
4.2.13 恢复供电、供气等动能供应时时,设备不能产生自行起动等非操作才发生的动作。
4.3 其它
4.3.1 设备必须考虑可预见的误用、误操作造成的危险,并设计防护措施。
4.3.2 安全装置设计采用的零部件、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其可靠性和寿命不低于设备主结构的可靠性和寿命,以保证其在设备寿命周期内一直有效。
4.3.3 电气控制系统元件必须考虑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环境的要求,并按相关国家法规进行设计和制造。
4.3.4 有焊接、切削飞溅的场所裸露电缆要求使用防飞溅、阻燃铜芯软电缆。
4.3.5所有用做临时电源的插座,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㈤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有什么区别

继电保护:目的是保护,通过各种各样的继电器,如:过流,过压,过热,欠流,差动,等等发出信号,或切断负载。
自动装置:使整个系统,按数理关系,或逻辑关系,按工艺流程自动运行的装置

㈥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有什么区别

继电保护:目的是保护,通过各种各样的继电器,如:过流,过压,过热,欠流,差动,等等发出信号,或切断负载。
自动装置:使整个系统,按数理关系,或逻辑关系,按工艺流程自动运行的装置

㈦ 什么是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谈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1)可靠性:

指保护该动作时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就是既不能误动也不能拒动,确保切除的是故障设备或线路。

(2)灵敏性:

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

保证有故障就切除。

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地反应出来。

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1m。

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最大计算值是根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16》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系数K1m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

(3)选择性:

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避免大面积停电。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选择性就是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区外不动作。当主保护未动作时,由近后备或远后备切除故障,使停电面积最小。因远后备保护比较完善(对保护装置DL、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绝动作均起后备作用)且实现简单、经济,应优先采用。

(4)速动性:

指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快速切除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动作时间;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2、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

(1)四性的先后顺序:

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

(2)四性的矛盾性:

① 灵敏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

如果要满足灵敏性,保护动作定值就不能定的太高。但是保护定植如果太低,保护可能就不可靠。例如过负荷时,在受到扰动时保护就动作了。

② 选择性和速动性是相互矛盾的。

电流保护一般分为三段式保护,其中三段有个配合的问题,靠保护定植的不同和时间的不同来配合。这样就需要靠时间躲避保护区域交叉的问题,例如一段保护时间200ms,二段一般取500ms,当一段失灵的时候要靠二段来动作,500ms的时间无法满足速动性的要求。

(7)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原则扩展阅读:

1、继电保护可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2)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3)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4)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纵联保护、瓦斯保护等。

2、一般情况而言,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

(1)测量比较部分:

测量比较部分是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2)逻辑部分:

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是否动作及是否延时等,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

(3)执行输出部分:

执行输出部分根据逻辑传过来的指令,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承担的任务。如在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而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信号,以便值班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就会引起损坏或发展成为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地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而引起的误动。

(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㈧ 电气设备停、送电的一般原则和顺序是什么

答:(1)停电操作时,先停一次设备,后停保护、自动装置。送电操作时的顺序相反。保护、自动装置在一次设备操作过程中要始终投入(操作过程中易误动的除外)。

㈨ 五防是哪五防

一、电气五防:1.防止误分合断路器。2.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3.防止带电挂接地线。4.防止带接地线合断路器。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二、两票三制:1.工作票制度 2.操作票制度 3.交接班制度 4.定期巡回检查 5.定期试验切换

三、事故的三不放过原则:1.找不出事故原因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和广大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 3.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四、三不伤害原则:1.我不伤害自己 2.我不伤害别人 3.我不被别人伤害

五、电气设备的四种状态:1.运行 2.热备用 3.冷备用 4.检修

(9)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原则扩展阅读

设备的停、送电操作原则:

1.电气设备停、送电操作原则:停电操作时,先停一次设备,后停保护、自动装置;送电操作时,先投入保护、自动装置,后投入一次设备。电气操作过程是事故发生率比较高的阶段,要求事故时能及时断开开关设备,使故障设备退出运行,因此,保护及自动装置在一次设备操作过程中要始终投入(操作过程中容易误动的保护及自动装置除外)。

2.设备停电时,先断开设备各侧断路器,然后拉开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设备送电时,先合上设备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最后合上该设备断路器。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3.设备送电时,合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的顺序是从电源侧逐步向负荷侧;设备停电时,与设备送电时顺序相反。

参考资料网络——电气五防

㈩ 什么是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谈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即保护四性.
(一)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
当d1短路时,保护1、2动→跳1DL、2DL,有选择性
当d2短路时,保护5、6动→跳5DL、6DL,有选择性
当d3短路时,保护7、8动→跳7DL、8DL,有选择性
若保护7拒动或7DL拒动,保护5动→跳5DL(有选择性)
若保护7和7DL正确动作于跳闸,保护5动→跳5DL,则越级跳闸(非选择性)
小结:选择性就是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区外不动作.当主保护未动作时,由近后备或远后备切除故障,使停电面积最小.因远后备保护比较完善(对保护装置DL、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绝动作均起后备作用)且实现简单、经济,应优先采用.
(二)速动性:
快速切除故障.○1提高系统稳定性;○2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动作时间;○3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一般的快速保护动作时间为0.06~0.12s,最快的可达0.01~0.04s.
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0.15s,最快的可达0.02~0.06s.
(三)灵敏性:
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地反应出来.
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lm.
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最大计算值是根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系数Klm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
(四)可靠性:
指发生了属于它改动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拒动);而在不改动作时,他能可靠不动,即不发生错误动作(简称误动).
影响可靠性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
内在的:装置本身的质量,包括元件好坏、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工艺水平、内外接线简明,触点多少等;
外在的:运行维护水平、调试是否正确、正确安装
上述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也是贯穿全课程的一个基本线索.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

阅读全文

与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液压保安装置 浏览:272
如何通过qq查询设备 浏览:92
大众低配仪表盘怎么显示油耗 浏览:137
什么等机械在自行车上能找到 浏览:716
惠州五金制品企业黄页 浏览:956
中山市小榄头灯铝圈带牙五金制品厂 浏览:671
铸造用不锈钢用什么料 浏览:307
传送带设备哪个好 浏览:319
机械装置可以用什么清洗 浏览:74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装置的价格 浏览:523
手机k歌要哪些器材 浏览:689
南方轴承质量怎么样 浏览:152
幼儿为什么机械记忆占优势 浏览:634
新装的暖气前两组热怎么调节阀门 浏览:169
新奇骏后工具箱软 浏览:65
烧结机柔性传动装置 浏览:277
制冷机温度低怎么处理 浏览:643
机械液压助力如何保养 浏览:717
轴承如何确定自由端与固定端 浏览:617
机械位移光电测量装置的设计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