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探究铁生锈的实验中,为了证明铁生锈有氧气参与反应,小明改进了教材的装置(导管中有水)如下,试回答
(1)隔绝了空气能够更充分的得出铁生锈确实与氧气有关;
(2)能够作为干燥解答固体常见的为氯化钙和氢氧化钠;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所以温度升高会使氯化氢挥发出来,而使盐酸的酸性降低;
(4)铁钉生锈要消耗氧气,由于氧气的减少而使I试管内压强减小,II试管内的水被吸入I试管;
故答案为:
(1)证明铁生锈确实有氧气参加;
(2)氯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
(3)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加热盐酸时挥发出氯化氢,盐酸的酸性降低;
(4)铁钉生锈消耗氧气,使I试管内压强减小,II试管内的水被吸入I试管.
Ⅱ 铁一周养锋老师
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会观察到蘸水一端的铁丝在通入氧气后会生锈,故填:蘸水一端的铁丝在通入氧气后会生锈;水和氧气.
Ⅲ 铁定生锈试验
1实验用品
铁架台、硬质玻璃管(标上五等份刻度线)、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止水夹、铁架台(含铁夹)、烧杯、铁丝网、红墨水、食盐水等。
2方法步骤
(1)如图1所示,用铁夹把硬质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事先经过除锈并在清水中漂洗干净的铁丝网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先塞紧下端,用止水夹夹住下端乳胶管,并从上端向硬质玻璃管中注满食盐水,再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上端,并用止水夹夹住上端乳胶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图1快速铁生锈实验装置
(2)实验时,只需要打开两端止水夹,排净其中的食盐水后,再夹住上端的止水夹,然后把硬质玻璃管下端导管插入烧杯中红墨水液面以下。大约5min左右就可以看到红墨水开始缓慢上升,40min左右就能明
显地观察到铁丝网表面有铁锈生成,烧杯中的红墨水进入硬质玻璃管大约1/5处,效果非常明显。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便于观察实验现象,铁生锈时间短,现象明显。一节课时间即可明显观察到铁生锈现象和红墨水缓慢上升情况,大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2)操作简单,学生可以充分参与。有利于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该实验可同时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具有启发性。
(4)装置注满食盐水保存,可以多个班级重复使用。
4注意事项
(1)食盐水浓度以饱和或接近饱和的食盐水为宜,浓度太小影响铁生锈的时间。
(2)采用酸洗方法除锈。用稀盐酸浸泡除去铁丝网表面的铁锈,再用清水洗净,根据玻璃管大小裁剪铁丝网,以绕成圆筒状正好放入玻璃管为宜。
(3)注意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漏气,则水面不能上升。
Ⅳ 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铁生锈条件的
【实验结论】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填: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思考】(1)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则空气中的氧气全部被消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 |
5 |
1 |
5 |
Ⅳ 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
有药品就用,没就用醋啊,洗衣粉啊什么的代替
由于铁钉的锈蚀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大约一周左右),所以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和讨论工作。
可参考以下思路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也可以设计别的方案。
将五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五支试管中。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使蒸馏水浸没铁钉,然后加入适量植物油以隔绝空气,使铁钉只与水接触,不与空气接触;
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棉花和干燥剂CaCl2,并塞上塞子,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与水接触;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1/2的铁钉,使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
4�在第四支试管中加入NaCl溶液(盐水)至浸没1/2的铁钉,使铁钉既与NaCl溶液接触,又与空气接触;
5�在第五支试管中加入CH3COOH溶液至浸没1/2的铁钉,使铁钉既与CH3COOH溶液接触,又与空气接触。
观察以上试管的反应现象,可以得出铁钉与空气、水同时接触才会发生锈蚀;与NaCl溶液、CH3COOH溶液等电解质溶液接触会加速铁钉的锈蚀等结论。
Ⅵ 教材中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所需时间过长,为此,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改进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催化作用.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故答案:干燥气体;
(3)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C中铁制品只与氧气没与水接触,E装置中的铁制品只与水接触和极少量的氧气接触,只有D中的铁制品同时和水、氧气接触生锈最快,
故答案:氧气和水;氧气的浓度大
(4)防锈的方法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
故答案:刷漆、涂油等.
Ⅶ 设计铁生锈的实验. 假设: 实验材料: 试验方法: 现象: 结论:
实验器材及药品:汽水瓶4个,酒瓶塞2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为A、B、C、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将蜡烛融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后的纯净水,使纯净水将铁钉完全没没.再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并用相用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6.将4个试验瓶放在家中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分析与结论:
A、B瓶不生锈,说明只有水或者只有氧气,铁都不生锈;C瓶既有水也有氧气,但没有盐,而铁生锈,说明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只是水和氧气;对比D瓶,其铁生锈的速度比C瓶快,说明盐在铁生锈的过程中起到加速生锈的作用.因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l.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2.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心得体会: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便可以解释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器比干燥的地方的铁器更容易生锈是因为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器比干燥的地方的铁器更容易与水接触;而涂了油漆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则是因为油漆起到了隔绝空气中和水的作用.而如果要减少铁的生锈,则可以从实验的结论出发,任意切断生锈条件中的一个便可.如把铁上面涂上油漆,便切断了铁和空气的接触.而把一些铁制品如菜刀等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则可以切断铁和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
根据实验结论,我们便猜想海南岛的铁应该比吐鲁番的铁更容易生锈.而经过我们的调查,事实的确如此.同时我们发现,由于生锈而报废的铁的数量竟然占全世界铁的产量的四分之一!这是一个十分触目惊心的数字.地球的资源正日益紧张,铁的含量也正在直线减少.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再采取措施,减少铁制品的使用量和报废量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很可能只能在化学书上看到铁这种曾经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金属了.所以我们应当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保护和利用好铁资源.同时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给铁制品涂上油漆,镀上锡或锌,或加入镍和铬制成不锈钢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相信如果我们一起努力,地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崔老师在讲铁生锈时,为了提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启发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放在潮湿的铁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器则不生锈;涂了油漆的铁器不生锈,而在一般情况下的铁器放在空与中则生锈等.再经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下述三个假说:⑴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和空气中的氧化合;⑵生锈是因为水分了的存生,水和铁起了化学变化;⑶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说正确,则在干燥的情况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铁;如果第二个假说正确,则铁在水中并和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果第三个假说正确,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份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
Ⅷ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
(1)①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