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实验方案,装置优缺点比较一般从 哪些方面入手(初中化学)
比如是否会污染空气(逸出装置的气体会不会污染)
有没有安全瓶(高温或加热时特别专注意,有液属体会不会倒吸使高温玻璃管\试管炸裂)
有没有检验装置
有没有不起效果的(比如要收集干燥CO2时,无水硫酸铜后边加一个澄清石灰水)
大概就这几点?做题常用的应该就这些ˊ_>ˋ
⑵ 智能+实验室相对于传统实验室优势在哪里
天智实业智能+实验室采用嵌入式的开放性设计,兼容不同设备。传统实验室的改造、升级不但成本低,而且安装便捷,可以全面满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校不同学科的实验需求。
⑶ 化学改进后装置和之前实验装置比有什么优点。哪几个方面答。
改进装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实验装置要简洁易于操作;
2.实验现象要直观内;
3.安全问题,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环保问题,有污染的有没有尾气处理;
6.能否彻底符合题意。比如,反应物是否有杂质,是否有余下的等。
⑷ 过氧化氢实验装置的优点
1只用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这个装置优点也就是简单,方便
2 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专的双孔橡胶塞,优点是属节约药品
3 用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 或 试管 注射器 加导管和胶塞,优点是可以产生平稳的氧气流.
⑸ 反应热测量数据采集系统测定溶解热与传统钓溶解热实验相比有何优缺点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熔解热的物理意义;
2.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粗略方法——“面积补偿法”.
二、仪器用具及实验装置
量热器,天平,温度计,停表,冰块,热水,擦布等.
三、实验内容
1、称衡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的质量;
2、装水至内筒2/3处,并称出水的质量,量出水的温度T1(一般使水温比室温高10℃左右);
3、每隔半分钟观测一次水温,要求先观察6-7分钟;
4、将冰块置于0℃的环境中(为冰水混合物),过一段时间后再取用,用干布擦干其表面水分后投入量热器水中,同时轻轻搅拌.每隔半分钟记一次水的温度和相应的时间t,当冰全部融化后,温度即将平衡(可有几个平衡点),尔后又会回升再继续测量4~5分钟;
5、称衡内筒及水的总质量,确定出冰的质量M;
6、作出T-t图,以确定T1,T2,所放的冰块应能使T1、T2分别高于和低于室温,否则,应重新调整冰块大小重做;
7、根据公式 计算冰的熔解热.
四、注意事项
1、冰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衡.
2、水银温度计容易折断,水银逸出会造成污染,所以取放温度计要小心,切不可把温度计当搅拌器用 3、水的温度不应下降太快而使内筒外壁有露珠出现.若有,应考虑到所放冰块的质量偏大,应重新调整冰的质量,否则会产生较大误差.
⑹ 自制实验装置的优点
自制实验装置的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节省成本吧,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制作合适的器具。
⑺ 分析电解饱与食盐水实验的创新理念论文
分析电解饱与食盐水实验的创新理念论文
1、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第40页中有如图1所示的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
该实验装置具有能有效收集气体、检验气体时易操作等优点,但其还是未能有效解决下列问题:①阴极产生H2量少,进行点燃或爆鸣实验比较困难;②验证氯气时,Cl2容易逃逸到空气中而污染环境。
笔者认为:电解速率不快,H2量少可能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在u型管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离子在阴阳两极间的迁移距离过长,电阻大。同样的电压下,功率消耗大,气体生成量少;第二,阴极铁棒浸入溶液部分太短,表面积小,不利于氢气的产生;第三,在检验Cl2性质时难以杜绝其泄漏,若用其他装置收集并吸收尾气,则实验步骤加多。
2、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
基于以上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思路为:①阴极和阳极尽可能靠近,以缩短离子迁移的距离,提高电解的速率;②将电解产生的氯气和氢气封闭在电解器中,便于收集、教学和减少污染。
2.1 实验仪器、药品及其装置简介
仪器:学生直流电源(1套)、碳棒2根(带橡胶塞,125×7 mm)、15×150 mL试管2根(先在底部打出小孔,D≈3 mm,这是非常关键的设计)、大烧杯(1个)、自制固定片、洗瓶、火柴、导线若干等。
药品:饱和食盐水、酚酞试剂、淀粉碘化钾试纸、蒸馏水。
试管底部的小孔用酒精喷灯将其底部加热至红热后用铁钉戳制而成,由于此时的小孔不规则,需在酒精喷灯上加热使其孔径趋于规则,制得的孔径大概在3 mm左右(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是15~150 mL试管,3mm的孔径大小效果较好,固定片是一块面积略大于烧杯的塑料片,上面的圆孔制作是先对照试管的直径画出其圆孔的大小,再用刻刀沿着画出的圆孔线(适当缩小)刻出圆孔。由于塑料有—定的形变,当把试管插入小孔的时候,即可固定试管,再根据固定片大小最后依次刻出其他圆孔。
2.2 实验步骤和现象
2.2.1 组装实验仪器
按照图2安装实验装置。安装过程中应注意:要先在底部有孔的小试管加入饱和食盐水,可以从小孔加入直至完全赶走空气,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再将两支试管置于烧杯中的饱和食盐水中。
2.2.2 接通电源,开始电解
接通电源,控制电压在28 V左右,可以观察到阴阳两极同时产生气体。阴极产生大量小气泡(H2),试管内液体逐渐被排出试管,同时无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可证明阴极产生NaOH;阳极也有大量小气泡(Cl2)生成,但试管内的液体被排出的速率不及阴极处试管快。
2.2.3 关闭电源,观察气体
当阴极试管中的液体被完全(大部分)排出时停止电解(建议保留一部分液体,便于观察现象和验证气体),此时阳极试管中大部分是气体,可看到略带黄绿色。将小试管从固定片中拿出来,让学生观察。由于空气压力的作用,试管中残留的液体不会滴下来,收集的气体也不会逃逸。
2.2.4 验证生成的.气体
(1)检验氢气。先点燃酒精灯,用手指堵住试管的小孔,试管口靠近酒精灯或点燃的火柴,可听见响亮的爆鸣声,可证明该气体是H2。
(2)检验氯气。同样用手指堵住小孔,试管靠近润湿淀粉Kl试纸,放开堵孔的手指,湿润的淀粉Kl试纸马上变深蓝色或紫色,可证明该气体是Cl2。可用手扇闻气体,嗅到刺激性气味。
2.3 对影响电解饱和食盐水速率条件的探究
本研究假设,在新的实验装置中影响电解饱和食盐水速率的条件有电压高低和电极间距等。笔者在实验中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其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图3所示,不难得到结论:在电解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解时间会随着两电极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表现为当增大两电极间的距离时,需要的电解时间增大,电解速率变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解电压时,会发现电压与电解时间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着电压的上升,电解所需要的时间减少,电解速率变快。这就为通过以改变电源电压的方式来提高电解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然而,由于实验中提供的直流电源具有一定额定电压,不可能无限制的改变电解电压,所以通过以改变电极间距离的方式来提高电解效率仍然具有—定应用价值。
3、新电解装置的运用
3.1 电解水实验
用上述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完成电解水实验,同样取得成功。实验所得气体生成物收集在底部有孔的小试管中。由于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都存在一个爆炸极限,而实验所得的H2是纯净的,所以爆鸣需要混入一定量空气。可以让集满氢气的小试管小孔朝上暴露在空气中,然后再点燃。
3.2 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
在电解CuCl2溶液时,可以发现阴极区有铜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黄绿色,而阳极区产生气体,溶液的蓝色变浅,且微微透出绿色。如果使用传统装置进行实验,无法让学生观察到上述现象,但是改进装置却能进行直观教学一一可将小试管直接从固定片中拿出来供学生观察,不必担心氯气泄露。
4、本改进实验装置优点
(1)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小试管从固定片中拿出来,供学生直接观察,不必担心气体逃逸。
(2)收集氢气的速率陕、量多。通过实验找到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最佳条件:室温,电压为28 V,两电极间距离为69.1 mm。
(3)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实验过程中,氯气没有泄露,实现零污染。
;⑻ 改造的装置与教材的装置相比,优点是
(1)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改进后的装置比图回1的装置的优点为:能防答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能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要使图2试管中的红磷燃烧,可采用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方法.
故答案为:(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
⑼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Ⅰ.这些装置都有其优点,其中发生装置的图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Ⅰ、可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如:发生装置操作是否简单,能否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等;
(1)图2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图3中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容器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漏斗,反应停止;
(3)图4的优点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且可以节约药品,操作方便;
(4)图5的优点是可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5)图6的优点是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U型管内压强增大,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边的下降,与固体分离,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尾气处理处置可从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进行分析;
(6)图7中气体通入液体,可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7)图8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图9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9)图10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故答案为:Ⅰ、(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通过控制液滴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容器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4)操作简单,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U型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6)使气体充分吸收;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
(7)防止液体倒吸;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压强减小,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9)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