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注塑件的流道如何设计
基本概念
流道是指液压系统中流体在元件内流动的通路。
模具流道系统
普通的流道系统(RunnerSystem)也称作浇道系统或是浇注系统,是熔融塑料自射出机射嘴(Nozzle)到模穴的必经信道。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PrimaryRunner)、分流道(Sub-Runner)以及浇口(Gate)。下图显示了典型的流道系统组成。
主流道:也称作主浇道、注道(Sprue)或竖浇道,是指自射出机射嘴与模具主流道衬套接触的部分起算,至分流道为止的流道。此部分是熔融塑料进入模具后最先流经的部分。
分流道:也称作分浇道或次浇道,随模具设计可再区分为第一分流道(FirstRunner)以及第二分流道(SecondaryRunner)。分流道是主流道及浇口间的过渡区域,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获得平缓转换;对于多模穴模具同时具有均匀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能。
浇口:也称为进料口。是分流道和模穴间的狭小通口,也是最为短小肉薄的部分。作用在于利用紧缩流动面而使塑料达到加速的效果,高剪切率可使塑料流动性良好(由于塑料的切变致稀特性);粘滞加热的升温效果也有提升料温降低粘度的作用。在成型完毕后浇口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塑料回流以及避免模穴压力下降过快使成型品产生收缩凹陷的功能。成型后则方便剪除以分离流道系统及塑件。
冷料井:也称作冷料穴。目的在于储存补集充填初始阶段较冷的塑料波前,防止冷料直接进入模穴影响充填品质或堵塞浇口,冷料井通常设置在主流道末端,当分流道长度较长时,在末端也应开设冷料井。
模具流道设计基本原则
模穴布置(CavityLayout)的考虑
尽量采用平衡式布置(BalancesLayout)。
模穴布置与浇口开设力求对称,以防止模具受力不均产生偏载而发生撑模溢料的问题。如图2的设计就以对称者较佳。
模穴布置尽可能紧凑以缩小模具尺寸。如图3(b)的设计就模具尺寸考量而言优于图3(b)的设计。流动导引的考虑
能顺利地引导熔融塑料填满模穴,不产生涡流,且能顺利排气。
尽量避免塑料熔胶正面冲击直径较小的型芯和金属嵌件,以防止型芯位移(CoreShift)或变形。
热量散失及压力降的考虑
热量损耗及压力降越小越好。
流程要短。
流道截面积要够大。
尽量避免流道弯折及突然改变流向(以圆弧角改变方向)。
流道加工时表面粗糙度要低。
多点进浇可以降低压力降及所需射压,但会有缝合线问题。
流动平衡的考虑
一模多穴(Multi-Cavity)充填时,流道要平衡,尽量使塑料同时填满每一个模穴,以保证各模穴成型品的品质一致性。
分流道尽量采用自然平衡式的布置方式(Naturally-BalancedLayout)。
无法自然平衡时采用人工平衡法平衡流道。
废料的考虑
在可顺利充填同时不影响流动及压力损耗的前提下,减小流道体积(长度或截面积大小)以减少流道废料产生及回收费用。
冷料的考虑
在流道系统上设计适当的冷料井(ColdSlugWell)、溢料槽以补集充填初始阶段较冷的塑料波前,防止冷料直接进入模穴影响充填品质。
排气的考虑
应顺利导引塑料填满模穴,并使模穴内空气得以顺利逃逸,以避免包封烧焦的问题。成形品品质的考虑
避免发生短射、毛边、包封、缝合线、流痕、喷流、残余应力、翘曲变形、模仁偏移等问题。
流道系统流程较长或是多点进浇(MultipleGating)时,由于流动不平衡、保压不足或是不均匀收缩所导致的成品翘曲变形问题应加以防止。
产品外观性质良好,去除修整浇口方便,浇口痕(GateMark)无损于塑件外观以及应用。
生产效率的考虑
尽可能减少所需的后加工,使成形周期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顶出点的考虑
需考虑适当的顶出位置以避免成形品脱模变形。
使用塑料的考虑
粘度较高或L/t比较短的塑料避免使用过长或过小尺寸的流道。
挤出机头流道设计
近些年来,随着异型材制品应用范围的扩大,相应的异型材挤出机头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挤出机头是挤出成型的关键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塑料熔体分布于流道中,以使物料以均匀的速度从机头中挤出,形成所需要的端面形状和尺寸的制品。流道设计是挤出机头设计的关键,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挤出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型材制品的质量,有必要对异型材挤出机头内流道设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典型结构
异型材挤出机头流道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异型材模具一般采用此结构,整个流道采用流线型,无任何死角,避免造成物料的滞留分解。按照物料流动过程可分为4个区域:
(1)发散段
将螺杆挤出的熔体由旋转流动变为稳定的平衡流动,并且通过分流锥,熔体截面形状由挤出机出口处的圆形向制品形状逐渐转变。
(2)分流段
此段中的分流支架将流动分为几个特征一致的简单单元流道,使熔体流动行为更加稳定,从而保证制品的均匀性。
(3)压缩段
使物料产生一定的压缩比,以保证有足够的挤压力,消除由于支撑筋而产生的熔接痕,从而使制品塑化均匀,密实度良好,内应力小。压缩角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引起内应力加大,造成挤出不稳定,使制品表面粗糙,降低外观质量。
(4)定型段
口模定型段除了赋予制品规定的形状外,还提供适当的机头压力,使制品具有足够的密度,并进一步消除由支承筋产生的熔接痕及由于分流变截面等原因一而产生的内应力。
2、设计
2.1基本原则
在进行流道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型材重心轴线应位于螺杆的轴线上。
(2)流道应渐变,不应急剧扩大或缩小,不得有“死点”和台阶,并遵守物料流动行为。
(3)应有足够的压缩比,消除结合缝。
(4)保证物料从机头等速挤出。
(5)熔体进入机头直至从模唇挤出时,必须尽可能恒定加速,直至在成型区之前达到所要求的出口速度。
2.2设计方法
2.2.1定型段口模流道
(1)口模间隙:型材壁厚不单单取决于口模间隙,还取决于挤出机对物料的塑化性能、挤出压力、挤出温度、物料性能、熔体离模膨胀和牵引收缩等,这些条件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很影响壁厚的变化,很难用理论来计算。对于异型材制品中经常使用的HPVC材料,制品壁厚与口模间隙的关系为:式中:
hs/hm=1.1~1.2(1)
hs——制品壁厚;
hm——口模间隙。
挤出速度较高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2)口模流道的外围尺寸与制品外围尺寸。对于HPVC材料:
As/Am=0.80.93sm(2)
Hs/Hm=0.90.97(3)式中:
As——制品宽度;
Hs——口模流道外围宽度;
H。——制品高度;
Hm——口模流道外围高度。
(3)型芯尺寸:根据口模型腔外围尺寸及口模间隙,可得到型芯各部分的尺寸。
(4)定型段流道长度:异型材挤出口模定型段主要由宽度、高度不同的矩形狭缝流道组成,可以按照所示经验公式计算:
主流道:L1=(30-40)δ1,(4)
内筋流道:L2=L1/(δ1/δ2)n+1(5)式中:
L1——主间隙定型段长度;
L2——内筋定型段长度;
δ1——主间隙;
δ2——内筋间隙;
n——非牛顿指数。
2.2.2压缩段流道
压缩比。及压缩角梦:压缩比是支承板和口模板型腔横截面的面积比,一定的压缩比能保证足够的挤压力,使塑化均匀,减小内应力。
一般压缩比ξ取3-7,压缩角ψ取15~20度
2.2.3分流段流道
经过分流锥的配料后,在支撑板中又由支撑筋分成许多小腔进一步分割。此段流道为平直区,长度一般在高速挤出时取5060mm,型腔尺寸是根据压缩比设计的最大型腔和型体外围决定。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支撑筋最大截面尺寸应尽量小,从而减少其对料流的影响。2.2.4分流锥
分流锥的作用是将供料区的材料全部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区域,角度在70度以内,物料流动性越好,角度取值越大,以便形成背压,使物、料进一步塑化。
分流锥应尽量短,从而减少对料流分配的影响。
2.2.5内筋流道
前面已经介绍了内筋定型段长度的计算公式,下面对内筋的供料形式做简单介绍。
通常内筋的壁厚为0.9-1.5mm之间,而外壁一般为1.8-3.0mm之间。对于不同外壁厚的型材,其供料腔的大小也不同,设计中应保证内筋的供料压力足够。确定内筋供料腔的大小可参照外壁供料的压缩比,预设内筋供料压缩比与外壁相同。根据内筋的成型缝隙和预设的压缩比得到初步的内筋供料腔大小,再考虑物料的粘弹性对物料流动的影响,适当调整内筋供料腔,保让内筋供料腔的物料流速接近外壁供料腔,通常要稍慢一点。这样,就得到了内筋供料腔的大小。
3、实例
下面以常用的60平开扇梃为例说明异型材挤出模头流道的设计思路,并用SolidWorks2003软件建立其三维立体模型。
将整个流道分为4段:发散段长为115mm,分流段长60mm,压缩段长20mm,定型段长60mm。其整体流道尺寸如图2所示。
按照前文所述的设计思路,其关键尺寸的具体设计如下。
3.1口模尺寸
由图4可见,口模流道的外围尺寸及口模间隙都较原制品尺寸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异型材挤出过程中物料流动的复杂性,其口模尺寸的确定并非单纯的扩大或缩小,而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不断的试模、修模,以便能够获得最佳的挤出效果。
3.2定型段流道的长度确定
主流道:L1=(30-40)δ1,
内筋流道:L2=L1/(δ1/δ2)n+1
此例中,δ1=2mm,取L1=60mm
n=0.3,占δ2=1mm,取L2=24mm
3.3压缩段流道及分流段尺寸的确定
取压缩角ψ为15度,压缩比ε为4,压缩段长度为20mm;分流段长度取60mm,适用于高速挤出,其型腔尺寸同压缩段入口处截面相同,只是增加了几个支撑筋,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支撑筋的尺寸尽量小。其截面尺寸图如图5。
3.4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
本例用SolidWorks2003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如图6所示。
SolidWorks2003软件是美国SolidWorks公司开发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全新的Windows操作界面,草图绘制灵活,并且有强大的特征建模能力,从而能大大缩短设计时间。
通过对流道三维模型的建立,可以将形成的.STEP203文件导入分析软件,如polyflow软件,有利于对流道内物料的压力、速度或剪切应力做模拟分析,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沿物料的挤出方向,截取A、B、C、D四个流道截面,其截面图如图6中a、b、c、b。
从图6中可以看出,异型材挤出成型机头流道是一个由开始的圆形逐步过渡到挤出制品型坯形状的过程。其具体尺寸的计算可参照前文所述内容,由于异型材挤出过程的复杂性,很难用理论来计算,所以设计中存在很多的经验数据,例如前后支撑板长度选为60mm,这样适用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高速挤出。
4、结束语
由于异型材截面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其机头流道设计目前还依赖大量的生产实践经验,从而增加了试模、修模,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在本文总结的机头流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先进的模具流道分析软件,如MOLDFLOW模流分析等进行分析,将会使模具产品质量达到一个全新的技术水平。
本人从事模具设计与模流分析多年,欢迎Q我技术交流与诚招学徒,见我的用户名!技术在交流中升华!
㈡ 瓶盖注射模设计 毕业论文
目录
1概论 4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4
1.2 各种模具的分类和占有量 5
1.3我国塑料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
2注塑件的设计 7
2.1材料选择 7
2.2结构设计 8
2.2.1塑件结构分析 8
2.2.2壁厚 8
2.2.3脱模斜度 8
2.2.4圆角 9
2.3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9
2.3.1尺寸精度 9
2.3.2塑件的表面质量 9
3 注射成型的准备 10
3.1注射成型工艺简介 10
3.2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11
3.3注射机的选择 12
3.3.1注射机简介 12
3.3.2注射机基本参数 12
3.3.3选择注射机 13
4 模具设计 13
4.1分型面的确定 13
4.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14
4.3浇口的确定 14
4.4浇注系统的设计 15
4.4.1主流道 15
4.4.2分流道 15
4.4.3冷料穴 15
4.5型芯型腔结构的确定 15
4.5.1螺纹型芯的结构设计 15
4.6模架的确定 16
4.6.1型腔壁厚和底板壁厚计算 16
4.6.2模架的选用 18
4.7注射机的校核 19
4.7.1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19
4.7.2锁模力的校核 19
4.7.3喷嘴尺寸的校核 20
4.7.4定位圈尺寸校核 20
4.7.5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20
4.7.6模具闭合高度校核 20
4.8模具材料的选择 20
4.9导向与定位机构 21
4.10推出机构的设计 22
4.11脱螺纹机构设计 23
4.11.1链传动结构设计 23
4.11.2齿轮的选用 24
4.11.2按齿根强度校核 25
4.12轴承的选用 26
4.12.1轴承类型选择 26
4.12.2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27
4.12.3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 27
4.1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8
4.13.1型芯、型腔工作尺寸计算 28
4.13.2螺纹型环工作尺寸的计算 32
4.14排气设计 34
4.15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34
4.15.1模具温度对塑料制品质量的影响 34
4.15.2对温度调节系统的要求 34
4.15.3冷却系统设计 34
5模具总装配图 37
6 结果分析 40
6.1脱螺纹机构设计总结 40
6.2洗洁精瓶盖塑料模具设计总结 40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㈢ 注塑模毕业设计设计~200分求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版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权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注射闹钟后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能很好的学习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等技术,使用Office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戴老师的指点。同时也非常感谢邵阳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正文部分详见:
㈣ 有哪些典型的注塑件分离
聚氯乙烯与聚乙烯混合物的分离。注塑件分离是指通过注射模具形成的塑料产品被分成两部分的方法。聚氯乙烯与聚乙烯混合物的分离是典型的例子,因聚氯乙烯的脆化温度为41摄氏度而聚乙烯的脆化温度在100摄氏度,温度相差大,分离效果明显。
㈤ 注塑模设计方面的一段 论文摘要求翻译
三通连接弯头Tee junction elbow
注塑模Plastic Injection Mould
液压元件Hydraulic components
http://www.gkong.com/learn/learn_detail.asp?learn_id=581
模具设计Mould design
工艺分析process analysis
分型面Parting Surface
浇注系统: Gating system(这里需要注意:浇注是pouring,但是浇注系统gating用的比较多)
注射机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成型零部件 Molding parts
侧浇口Side Gate
直导柱straight pillars
导向Guide
推杆puncher
液压侧抽芯Hydraulic Side Ac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of tee junction elbows, and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parts' structures. The author determined the parting surfaces and the gating system etc, choosed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alculated the sizes of the molding parts. Side gate and hydraulic side action was used, straight pillar and puncher was used for guiding and conveying the materials. The author also choosed the materials of the mould. The structure designed in such way can ensure the reliable running of the mould.Finally, the author checked the match between the mould structure and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Keywords: Tee junction elbow,Plastic Injection Mould,Hydraulic components,Hydraulic components
㈥ 底座注塑模设计 毕业论文
呵呵你做的这个论文,我毕业的时候我也做过你看看是不是这份,需要我给你发过去。
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论文介绍了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注塑产品提出了基本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冷流道注射模具浇注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和顶出系统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设计成型零部件以及设计合理的推出机构。对设计进行验证主要是对注射机的相关重要参数进行验证,包括模具闭合厚度、模具安装尺寸、模具开模行程、注射机的锁模力等。在校验合格后,进行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既要保证塑件的质量,又要兼顾经济性。
最后则是模具的装配环节,包括制定装配步骤、明确注意事项等。
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塑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AutoCAD的学习,可以建立较简单零件的零件库,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生产工艺 注射模 成型零件 装配 塑料模具 分型面
Abstract
Plastic instry is grows now one of quickest instry classes in the world, but casts the mold is development quick typ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casts the mold to understand the plastic proct the pro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s the proct quality to have the very big significance.
This design introced the injection takes shape the basic principle, specially single is divided the profile to inject the mold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to cast the proct to propos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sign; Introced in detail the cold flow channel injection evil spirit mold pours the system,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goes against the system the design process, and has give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mold intensity request. Design shaped parts,reasonable drawing mechanism and so on.
The design should be certification.Primarily related to the injection machine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the certification including die close thickness sizes,the name distance,injection machine of the die draw force and so on.After Qualified in check,the molding parts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must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Supervi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conomy.
Final assembly is part of the mold,which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assembly steps,
clear proceeding required attention.
Through this design, may to cast the mold to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notes in the design certain detail question, understands the mold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Through to the PROGRAM study, may establish the simple components the components storehouse, thus effective enhancement working efficiency.
Key word: Manufacture process Injection mold Shaped parts The plastic mold Divides the profile
1 绪 论
1.1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6.5Kg 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如天津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和烟台北极星Ⅰ.K模具有限公司制造多腔VCD和DVD齿轮模具,所生产的这类齿轮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轴度、跳动等要求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还采用最新的齿轮设计软件,纠正了由于成型收缩造成齿形误差,达到了标准渐开线齿形要求。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0.02mm~0.05mm,表面粗糙度Ra0.2μ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10~30万次,淬火钢模达50~1000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等厂家成功地在29~34英寸电视机外壳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运用气辅技术,一些厂家还使用了C-MOLD气辅软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为用户提供气辅成型设备及技术。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有的厂采用率达20%以上,一般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10%,与国外的50%~80%相比,差距较大。
㈦ 高分急求关于注塑模具方面的3000字文章
基于Pro/E毒消柜控制面板的注塑模具设计
梁江波 葛正浩 厉成龙 丁英杰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咸阳 712081)
摘 要:借绍利用Pro/E软件对消毒柜控制面板注塑模具进行辅助设计的过程,重点阐述应用Pro/E模具模块分模的流程。指明采用模具CAD/CAM软件Pro/E来实现模具三维设计,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提高产品设计准确性,降低设计成本。
关键词: Pro/E模具;分模;消毒柜控制面板;EMX4.1模架设计专家系统
3D design of disinfectant tank’s faceplate injection mould based on Pro/Engineer
Liangjiangbo Gezhenghao Dingyingjie Lichenglong
(Sh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yang, Shanxi, 712081,China)
Abstract Introce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injection mould for disinfectant tank’s faceplate
based on Pro/Engineer. Expanded the process of parting mole on emphases. directed that 3D softwares have got extensive application. the softwares of Pro/E,can shorten the period of 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t also lowered the proct cost.
Key words :Pro/E;mould;parting mole;disinfectant tank’s faceplate;manufacture
1 引 言
Pro/E是美国PTC公司开发的基于PC平台的CAD/CAM/CAE一体化软件,也是目前我国模具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设计软件之一。Pro/E有许多应用模块,在注塑模具设计中应用Pro/E制造模具模块和模架设计专家系统(EMX)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设计出模具的全部内容。不仅效率高,而且直观性好,准确性高。本文以消毒柜控制面板注塑模设计为例介绍了由制件到注塑模具的设计成型过程。
2 制品实体造型
消毒柜控制面板采用Pro/E零件模块的成形实体功能,通过创建拉伸、抽壳、复制、阵列、倒圆角、剪切、加强筋等特征命令建立实体如图1-1。
图1-1 消毒柜控制面板的零件模型
3 制品的结构特征分析
制品的材料为ABS,这种通用塑胶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低温抗冲击性,良好的电性能、耐磨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性,染色性,优良的流动性和良好的综合性能,成型工艺性好。
该制件为ZLD-38型消毒柜的控制面板,如图1-1所示。其上有6个固定孔,用螺钉将其固定在壳体上;有三个按键孔、一个VFD显示孔和一个侧向的门开关孔。控制电路板和电磁门开关在装配时要安装在其腔体内。可见面要求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无气泡、裂纹、收缩、融合纹等注塑缺陷,分型面无飞边、毛刺;壁厚偏差一致,脱模斜度应不大于0.5。在将其安装在壳体上后,其上表面要贴pop贴。为了提高其强度在其内部设有加强筋。
4 零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在模具结构中,采用侧浇口,两点进浇,采取一模两腔的布局,由于采用两点进浇,故减少了熔料在模腔内流动的距离,便于注射成型。顶出方式采用推板脱模,制件的固定柱采用顶管脱模方式。门锁孔采用斜导柱分型抽芯机构完成侧抽,内腔的控制板卡采用斜顶杆完成内侧抽。冷却方式采取水冷形式,冷却水孔布置采用直通式布置,各通道在模具外用软管连接,具体的结构见模具设计部分。
5 模具设计
利用Pro/E软件制造模块(CAM)中的模具型腔子模块进行分模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1)打开Pro/E,新建→制造→模具型腔→取文件名(kzmb.mfg) →进入分模界面。(2)将工件作为参考零件装配到界面上,由于是第一次装配,所以可以用缺省装配。(3)通过控制层的图标把参考模型的基准面遮蔽,从而使图面简化。(4)建立工件体积块。可以通过手动草绘,也可通过自动设定参数直接生成。如图1-2所示。
图1-2 工件体积块 图1-3 模具体积块 图1-4 分型面1
(5)设置收缩率。通过用比例方式,对所有尺寸用公式S=1+α进行设置。
(6)创建模具体积块。通过创建球形拉料杆体积块、销体积块、内侧抽体积块,最终生成模具体积块。如图1-3所示。(7)设计分型面。在分模过程中,分型面的设计是最为关键。本例的分型面的建构步骤如下:①新建分型面→复制→制件所有外表面→填补外表面上的所有孔;②与零件底面重合处拉伸一平整曲面;③将复制曲面与拉伸曲面合并,并选对保留侧。分型面设计完成如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
图1-5 分型面2 图1-6 分型面3 图1-7 分型面4
(8)拆模。步骤为:模具体积块→分割→2个体积块→所有工件→选取分型面,将工件分割开来,并分别定义名称rest、rest1、 rest2、rest3。将生成的体积块抽取生成模具成型零件,步骤为:模具元件→抽取。
(9)开模仿真。步骤为:模具进料孔→定义间距→定义移动。如图1-8所示。
图1-8 制件开模仿真图
6 用塑料顾问做模具的流动模拟分析
打开制件文件kzmb_molding.prt,单击应用程序菜单下的塑性顾问,单击 按钮,启动塑料顾问应用程序。对填充质量和压力降做出可视化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1-9 填充质量示意图 图1-10 预期质量示意图 图1-11 压力降示意图
在菜单条中依次点击Results→summary,打开“Results summary”对话框,制件的加工参数和流动的相关参数见图1-12。
图1-12 加工参数与流动的相关参数
7 制品注射模具的3D总装配设计
调用模架专家系统EMX4.1,选好模架类型和各模板尺寸, 把型腔和型心装进模架,设计完成浇注冷却系统、顶出系统及抽芯滑块装置,并装配好螺钉、导柱、导套等标准件如图1-13所示。
图1-13 完成后的模具总装配模型 图1-14 模具开模状态图
8 开模仿真
.依次点击EMX4.0→模具基体→装配元件→在弹出的“装配元件”对话框中按下 ,将所有的元件装配到模具总装配模型中去,完成后的模具开模状态图如图1-14所示。
9 结束语
本文以消毒柜控制面板为例介绍了利用Pro/E建立实体模型,并进行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设计发现基于Pro/E的模具设计有如下优点:①能直接根据产品的三维数据生成模具的型心和型腔,提高设计的准确性。②利用标准模架库,减少了模具标准件的绘制,提高了效率。③实现了全三维的设计,直观,可靠。④统一的数据库使零件修改、模具修改非常方便。⑤根据加工要求可通过数控模块生成刀轨文件,通过后
置处理生成数控程序。
参考文献:
[1] 林清安. Pro/Engineer模具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何满才.模具设计与加工-MASTERCAM[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 葛正浩.Pro/ENGINEER Wildfire塑料模具设计入门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史铁梁.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㈧ 求一篇4000字左右的鼠标注塑模具设计论文,最好带图片!
一、龟裂
龟裂是塑料制品较常见的一种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应力变形所致。主要有残余应力、外部应力和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应力变形。
(-)残余应力引起的龟裂
残余应力主要由于以下三种情况,即充填过剩、脱模推出和金属镶嵌件造成的。作为 在充填过剩的情况下产生的龟裂,其解决方法主要可在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由于直浇口压力损失最小,所以,如果龟裂最主要产生在直浇口附近,则可考虑改用多点分布点浇口、侧浇口及柄形浇口方式。
(2)在保证树脂不分解、不劣化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树脂温度可以降低熔融粘度,提高流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注射压力,以减小应力。
(3)一般情况下,模温较低时容易产生应力,应适当提高温度。但当注射速度较高时,即使模温低一些,也可减低应力的产生。
(4)注射和保压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应力,将其适当缩短或进行Th次保压切换效果较好。
(5)非结晶性树脂,如 AS树脂、 ABS树脂、 PMMA树脂等较结晶性树脂如聚乙烯、聚甲醛等容易产生残余应力,应予以注意。
脱模推出时,由于脱模斜度小、模具型胶及凸模粗糙,使推出力过大,产生应力,有时甚至在推出杆周围产生白化或破裂现象。只要仔细观察龟裂产生的位置,即可确定原因。
在注射成型的同时嵌入金属件时,最容易产生应力,而且容易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产生龟裂,危害极大。这主要是由于金属和树脂的热膨胀系数相差悬殊产生应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力超过逐渐劣化的树脂材料的强度而产生裂纹。为预防由此产生的龟裂,作为经验,壁厚7"与嵌入金属件的外径通用型聚苯乙烯基本上不适于宜加镶嵌件,而镶嵌件对尼龙的影响最小。由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小,比较适合嵌入件。
另外,成型前对金属嵌件进行预热,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外部应力引起的龟裂
这里的外部应力,主要是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应力集中,特别是在尖角处更需注意。
(三)外部环境引起的龟裂
化学药品、吸潮引起的水降解,以及再生料的过多使用都会使物性劣化,产生龟裂。
二、充填不足
充填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脂容量不足。
2)型腔内加压不足。
3)树脂流动性不足。
4)排气效果不好。
作为改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长注射时间,防止由于成型周期过短,造成浇口固化前树脂逆流而难于充满型腔。
2)提高注射速度。 3)提高模具温度。
4)提高树脂温度。
5)提高注射压力。
6)扩大浇口尺寸。一般浇口的高度应等于制品壁厚的1/2~l/3。
7)浇口设置在制品壁厚最大处。
8)设置排气槽(槽深在0.01~0.03mm之间变化,宽约5~10mm,随塑料品种而定)或排气杆。对于较小工件更为重要。
9)选用低粘度等级的材料。
10)加入润滑剂。
三、皱招及麻面
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在本质上与充填不足相同,只是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方法也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特别是对流动性较差的树脂(如聚甲醛、PMMA树脂、聚碳酸酯及PP树脂等)更需要注意适当增大浇口和适当的注射时间。
四、缩坑
缩坑的原因也与充填不足相同,原则上可通过过剩充填加以解决,但却会有产生应力的危险,应在设计上注意壁厚均匀,应尽可能地减少加强肋、凸柱等地方的壁厚。
五、溢边
对于溢边的处理重点应主要放在模具的改善方面。而在成型条件上,则可在降低流动性方面着手。具体地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降低注射压力。
2)降低树脂温度。
4)选用高粘度等级的材料。
5)降低模具温度。
6)研磨溢边发生的模具面。
7)采用较硬的模具钢材。
8)提高锁模力。
9)调整准确模具的结合面等部位。
10)增加模具支撑柱,以增加刚性。
11)根据不同材料确定不同排气槽的尺寸。
六、熔接痕
熔接痕是由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熔融树脂前端部分被冷却、在结合处未能完全融合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主要影响外观,对涂装、电镀产生影响。严重时,对制品强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在纤维增强树脂时,尤为严重)。可参考以下几项予以改善:
l)调整成型条件,提高流动性。如,提高树脂温度、提高模具温度、提高注射压力及速
度等。
2)增设排气槽,在熔接痕的产生处设置推出杆也有利于排气。
3)尽量减少脱模剂的使用。
4)设置工艺溢料并作为熔接痕的产生处,成型后再予以切断去除。
5)若仅影响外观,则可改变烧四位置,以改变熔接痕的位置。或者将熔接痕产生的部位处理为暗光泽面等,予以修饰。
七、烧伤
根据由机械、模具或成型条件等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烧伤,采取的解决办法也不同。
1)机械原因,例如,由于异常条件造成料筒过热,使树脂高温分解、烧伤后注射到制品
中,或者由于料简内的喷嘴和螺杆的螺纹、止回阀等部位造成树脂的滞流,分解变色后带入制品,在制品中带有黑褐色的烧伤痕。这时,应清理喷嘴、螺杆及料筒。2)模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排气不良所致。这种烧伤一般发生在固定的地方,容易与第一种情况区别。这时应注意采取加排气槽反排气杆等措施。
3)在成型条件方面,背压在300MPa以上时,会使料筒部分过热,造成烧伤。螺杆转速过高时,也会产生过热,一般在40~90r/min范围内为好。在没设排气槽或排气槽较小时,注射速度过高会引起过热气体烧伤。
八、银线
银线主要是由于材料的吸湿性引起的。因此,一般应在比树脂热变形温度低10~15℃的条件下烘干。对要求较高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列,需要在75℃左右的条件下烘干4~6h。特别是在使用自动烘干料斗时,需要根据成型周期(成型量)及干燥时间选用合理的容量,还应在注射开始前数小时先行开机烘料。
另外,料简内材料滞流时间过长也会产生银线。不同种类的材料混合时,例如聚苯乙烯和ABS树脂、AS树脂,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都不宜混合。
九、喷流纹
喷流纹是从浇口沿着流动方向,弯曲如蛇行一样的痕迹。它是由于树脂由浇口开始的注射速度过高所导致。因此,扩大烧四横截面或调低注射速度都是可选择的措施。另外,提高模具温度,也能减缓与型腔表面接触的树脂的冷却速率,这对防止在充填初期形成表面硬化皮,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十、翘曲、变形
注射制品的翘曲、变形是很棘手的问题。主要应从模具设计方面着手解决,而成型条件的调整效果则是很有限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可参照以下各项:
1)由成型条件引起残余应力造成变形时,可通过降低注射压力、提高模具并使模具温度均匀及提高树脂温度或采用退火方法予以消除应力。
2)脱模不良引起应力变形时,可通过增加推杆数量或面积、设置脱模斜度等方法加以解决。
3)由于冷却方法不合适,使冷却不均匀或冷却时间不足时,可调整冷却方法及延长冷却时间等。例如,可尽可能地在贴近变形的地方设置冷却回路。
4)对于成型收缩所引起的变形,就必须修正模具的设计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使制品壁厚一致。有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通过测量制品的变形,按相反的方向修整模具,加以校正。一般结晶性树脂(如聚甲醛POM、尼龙PA、聚丙烯PP、聚乙烯PE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比非结晶性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ABS树脂及AS树脂等)的变形大。另外,由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具有纤维配向性,变形也大
十一、气泡
根据气泡的产生原因,解决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制品壁厚较大时,其外表面冷却速度比中心部的快,因此,随着冷却的进行,中心部的树脂边收缩边向表面扩张,使中心部产生充填不足。这种情况被称为真空气泡。解决方法主要有:
a)根据壁厚,确定合理的浇口,浇道尺寸。一般浇口高度应为制品壁厚的50%~60%。
b)至浇口封合为止,留有一定的补充注射料。
c)注射时间应较浇口封合时间略长。
d)降低注射速度,提高注射压力,
e)采用熔融粘度等级高的材料。
2)由于挥发性气体的产生而造成的气泡,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a)充分进行预干燥。
b)降低树脂温度,避免产生分解气体。
3)流动性差造成的气泡,可通过提高树脂及模具的温度、提高注射速度予以解决。
十二、白化
白化现象最主要发生在ABS树脂制品的推出部分。脱模效果不佳是其主要原因。可采用降低注射压力,加大脱模斜度,增加推杆的数量或面积,减小模具表面粗糙度值等方法改善,当然,喷脱模剂也是一种方法,但应注意不要对后续工序,如烫印、涂装等产生不良影响
㈨ 急求塑料桶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
摘要:[页数]:44 [字数]:14921 [目录] 一、引言二、塑料制品设计三、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四、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五、型腔尺寸计算六、冷却水道的设计七、吊环的选择八、模具安装的校核 [摘要] 本设计介绍了塑料桶以及塑料桶注射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注射成型是塑料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可以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精密塑件。本设计就是将塑料桶作为设计模型,以注射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桶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 本设计对塑料桶进行注塑模设计,并对塑件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塑料桶的设计包括:制品的各种规格,如制品的分类、尺寸偏差、质量偏差;制品的各种技术要求,如制品的外观、变形、配合等;制品的应用条件,如机械力、温度、工作环境等。在塑料桶注射模具的设计中,主要介绍了注射机型号的选择、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模具分型面的选择、脱模机构及导向机构的设计、排气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冷却水量、冷却水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状态等。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最后用Auto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正文] 一、引言 1.1 塑料注射模具发展状况 模具行业是一个高新技术密集型,而且又重视经验的产业。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塑料模具的发展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用品轻量化及美观和手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塑料制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注塑模具工艺空前发展,依靠人工经验来设计模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注塑模流分析技术来辅助塑料模具的设计。利用此类CAE软件,设计人员可以仿真出塑料成型过程中的充填、保压、冷却及脱模后的翘曲变形等过程,准确预测塑料熔胶在模腔内的流动状况。利用注塑模流分析技术,能预先分析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减少试模次数,加快产品研发,提高企业效率。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塑料模热流道技术更成熟,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已开始采用。模具CAD/CAM/CAE技术相当广泛地得到应用,并开发出了自主版权的模具CAD/CAE软件。电加工、数控加工在模具制造技术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模具标准件应用更加广泛,品种有所扩展。模具材料方面,由于对模具寿命的重视,优质模具钢的应用有较大进展。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工业电器、建筑材料、电子通信等塑料制品主要用户行业近年来都高位运行,发展迅速。应该说,塑料模具的应用潜力不可低估的
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来参考自己需要的开题报告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课题名称: 浅谈盒盖注塑模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黄xx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塑料相对金属,密度小,但强度比较高,绝缘性能优良,具有非常好的抗化学腐蚀性,在机械、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塑料已经大规模的取代了金属。目前塑料制件在工业、日常生活各领域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掌握模具设计这一门技巧,对于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我们极其重要。在本课题的制做过程中,我们还锻炼使用UG、AUTOCAD等CAD,CAE绘图软件的技巧。使我们在塑件结构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分析、塑料模具数字化设计、塑料模具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塑料模具零件的制造,以及资料检索、英文翻译等方面获得综合训练,为未来工作适应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模具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3%,1999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245亿,至2002年我国模具总产值约为360亿元,其中塑料模约30%左右。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国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软件等等。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对中高档模具的需求量很大,但要求国产模具必须在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随着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增加,其模具生产正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只要国产模具的质量能够有提高,交货期能够保证,模具出口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未来我国的模具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是模具日趋大型化。二是模具的精度越来越高。三是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模具除了冲压成型零件外,还担负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逐渐提高。五、是随着塑料成型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将随之发展。六、是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七、是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八、是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发展,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九、是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塑料模具的比例将不断增大。十、是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所导致模具市场走势的变化。
三、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1.明确塑件设计要求
仔细阅读塑件制品零件图,从制品的塑料品种,塑件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各方面考虑注塑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必要时,要与产品设计者探讨塑件的材料种类与结构修改的可能性。
2、运用UG及CAD软件完成模具设计。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注塑时分型面处不可避免地要在塑件上留下溢料或拼合缝的痕迹,因此分型面最好不要选在塑件光亮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其中分模是最重要的一环。
3、模具结构设计
1).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选择;
2).模具型腔数的'确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设置;
3).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4).顶出机构设计;
5).拉料杆的形式选择;
6).排气方式设计。
4、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选购模架
模架已逐渐标准化,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模架图册,选定模架,在以上模具零部件设计基础上初步绘出模具的完整结构图。
5、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模具总图绘制必须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其画法与一般机械图画法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模具中成型制品的形状,浇口位置的设置,在模具总图的俯视图上,可将定模拿掉,而只画动模部分的俯视图。
模具总装图应该包括必要尺寸,如模具闭合尺寸,外形尺寸,特征尺寸(与注塑机配合的定位环尺寸),装配尺寸,极限尺寸(活动零件移动起止点)及技术条件,编写零件明细表等。
通常主要工作零件加工周期较长,加工精度较高,因此应首先认真绘制,而其余零部件应尽量采用标准件。
四、课题研究进程规划
1、支座三维模型的设计:根据盒盖零件的尺寸,设计出它的三维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具体特征,确定注塑模的基本结构。
2、分型面的设计:根据盒盖零件的结构进行拆模,设计型芯、模及定模的分型面。
3、创建塑模模具元件:生成型芯、动模、定模等模具的成型零件。
4、模具的充模、开模仿真:通过充模仿真,检查该模具注塑出的具有单一实体特征的塑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开模仿真,检查开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开模是否发生干涉,从而确定模具设计的合理性。
五、参考文献:
1.张维合编著,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2.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3.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3
4.刘际泽.塑料制品内与模具设计提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
5.李得群.国外注射模CAD/CAM/CAE发展概况.模具工业,1994,(9):47-53
6.刘跃军,翟金平.聚合物注射成型的过程控制[[J].工程塑料应用,2001,29(9):41-42
7.益小苏.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4-8
8.刑海涛.精品模具申城展风采高水平设备荟萃上海[[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4):1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XX年XX月XX日
摘要: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包括提高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并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素质、加强施工现场工程机械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优化管理维护体系并注重动态管理维护,进一步提升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学 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
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为保证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就有必要采用机械学设备。同时,为促进机械学设备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设备管理及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施工现场条件、管理维护人员、管理维护制度等。随着公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机械学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管理维护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施工单位注重管理维护工作,但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工作人员管理维护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管理维护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预防施工机械学设备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不必要损失,确保施工进度,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益。
1、公路工程机械学 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常见问题
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确保机械学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实现对质量和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并促进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的提升,推动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落实,提高管理维护人员责任意识。还可以将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不必要损失,保证施工进度,促进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
1.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施工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市场拓展、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方面。对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重视程度不够,未能结合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维护措施,管理维护制度没有严格落实,相应的资金、设备管理维护的投入不足,管理维护人员较少,制约施工建设顺利进行,还可能给公路施工带来不必要损失。此外,尽管公路工程监督工作在保证施工安全、提高设备性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没有对管理维护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详细规定,没有明确管理维护的地位,尚未完全确定其职能,没有清晰认识其作用,导致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
1.2管理维护措施没有落实
虽然公路施工单位普遍建立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明确管理维护的目标、流程和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但由于管理维护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没有严格落实这些制度措施,施工中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方法,难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不利于提高管理维护水平。此外,机械学设备故障防范工作不到位。一些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时,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机械学设备操作,预防性养护不足,日常巡视和维护不足,施工现场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制约机械学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
1.3设备管理及维护方面的不足
为保证公路施工安全,加强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落实管理及维护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管理维护制度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但这些制度未能有效落实,面临不少问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面临更多问题和更严峻的挑战。例如,施工单位的业务竞争越来越激励,随着管理维护制度的建立,施工单位数量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业务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不得不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自身发展,有可能忽视机械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但一些施工单位的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缺乏、实际经验不够,业务素质不高,不认真履行职责,影响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的提升。
2、公路工程机械学 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完善建议
为有效应对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不足,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2.1提高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
施工单位和相关领导应该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认识到加强该项工作对推动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和完善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措施,在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2.2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各项制度
结合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健全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的各项制度措施,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推动管理维护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明确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职责,严格落实管理维护各项制度措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将制度有效落到实处,促进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不断提升,使机械学设备综合性能得到最佳发挥。重视机械学设备管理,合理摆放,满足施工需要。重视各种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应用,掌握设备运营基本情况,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效果。加强机械学设备检查工作,开展现场巡视和检查,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促进机械学设备综合性能得到最佳发挥。
2.3明确职责并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素质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查和巡视施工机械学设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工作,掌握设备运营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缺陷,使机械学设备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为此,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对保证公路施工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促进员工遵守管理维护各项规定,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落实管理维护的各项措施: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维护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公路施工管理维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工作。加强管理维护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队伍,为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供保障。注重施工人员培训,使他们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操作,预防故障发生。
2.4加强施工现场工程机械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注重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缺陷。完善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各项制度措施。事实上,公路工程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根据这些问题与挑战,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机械学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工作状态。加强公路施工现场巡视和检测,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巡视,做好施工机械学设备日常巡视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运营状态,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建立并落实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措施,及时排除存在的各种隐患,促进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升。
2.5优化管理维护体系并注重动态管理维护
例如,优化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体系,对管理维护现状进行全面掌握,明确管理维护任务。改进管理维护方案,明确管理维护组织职能,完善相应的报告机制,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现场机械学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安全事故预控能力,有效预防机械学设备安全事故发生。进行机械学设备动态管理与维护,加强现场基本情况调查,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管理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建立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数据库,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相关数据资料,为健全和完善管理维护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3、结语
文章主要对公路工程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措施进行研究,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重视管理维护措施的有效应用。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完善。例如建立管理维护预警机制,实施动态管理维护等,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将其应用到管理维护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琳.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常见问题[J].汽车维修,2015(2):2-3.
[2]张清江.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探讨[J].江西建材,2016(3):202-203.
[3]曹明辉.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学设备管理[J].建筑机械学技术与管理,2011(3):145-47.
[4]刘义丰,滕居根.公路工程的机械学设备维护及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6):119-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