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实验中,纸板应______于平面镜
(1)因为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画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只有垂直放置时,三条线才会都体现出来,因此纸板必须垂直放置;
(2)对比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A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第二次实验中,入射角为40°;
第三次实验中,反射角为20°.
故答案为:(1)垂直;(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3)会;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40°;20°.
② (1)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图中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
(1)反射不变(2)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③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图甲中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说明物体的重力G=4N;图丙中物体浸没在浓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则物体浸没在浓盐水中的浮力为4N-1N=3N; (2)浮力的大小除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外,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在乙、丙实验中没有对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进行控制,导致结论不准确. 故答案为: (1)4;3; (2)不对;实验中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④ 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3)根据表格数据可得:2.6N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6与接触面积的大6无关,侧放时一4木块产生的压力和平放时应相同. (2)两4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得:它们受到的滑动变阻器等于拉力为4.4N; 上面的木块不受拉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不受摩擦力作用,即两木块间的摩擦力为零.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木块平放与侧放滑动摩擦力相同,这说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由此可得:滑动摩擦力大6与接触面积无关,压力越大,接触面积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图示可知,实验改进后,只要拉动木板运动即可,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A、由于木板与木块间相对滑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拉力与滑动变阻器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6相等,方向相反,拉力水平向右,则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故B正确; C、滑动摩擦力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的压力决定,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 D、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取决于木板与木块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它们间的压力大6,在木板底部加装滚珠轴承,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D错误; (5)6华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在实验时,他没有控制躯体间的压力相同. 故答案为:(3)2.6;(2)4.4;0;(3)滑动摩擦力大6与接触面积无关,压力越大,接触面积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需要匀速拉动;B;(5)不正确;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
⑤ 图甲是小明同学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将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用曲线连起来,如下图所示:
 (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波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且其熔点是48℃; (3)当海波的温度在5min时,恰好处于熔化过程,故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4)刚撤去酒精灯时,水的温度大于海波的温度,因此海波能继续吸热,故会继续熔化,当水温和海波温度相同时,停止熔化. (5)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6)A.换用初始温度低一些的水进行实验,只能延长海波熔化前的加热时间,不能延长海波的熔化时间. B.把海波放到冰箱去降低其初始温度,只能延长海波熔化前的加热时间,不能延长海波的熔化时间. C.用更大质量的海波进行实验,海波质量大,需要热量多,熔化时间长,可以延长海波熔化时间. D.把酒精灯的火焰调得更大一些,海波吸收热量更快,熔化时间更短. 故选C. 故答案为:(1)略(2)晶体,48;(3)固液共存状态;(4)继续熔化;(5)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6)C.
⑥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1)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可行/不可
(1)①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不可行的;由图乙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故冰为晶体; ②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固在第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冰处于固液混合状态; ③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 200g冰从-10℃到0℃吸收的热量(5min吸收的热量): Q吸=c冰m冰△t=2.1×103J/(kg?℃)×0.2kg×10℃=4.2×103J; (2)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图示的液柱对应的刻度读出示数为97℃,即水的沸点为97℃.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100℃. 故答案为:(1)不可行;晶体;固液混合态;小;4.2×103;(2)97;低于.
⑦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
(1)两支温度计示数(或变化)(2)质量相同(3)电阻
⑧ 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因此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A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B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98℃; (4)由图丙可知,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B;(3)98;(4)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⑨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他装置中的一个错误之处是;______.(2)
(1)他装置中的一个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 (2)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
(3)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的先快后慢,最后温度不变; (4)水在沸腾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 (5)水沸腾后若将酒精灯撤去,水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水将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2)图象如上图;(3)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的先快后慢,最后温度不变;(4)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5)停止沸腾. |
⑩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把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请分析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由图乙可知u=10.2cm,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与小明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测量轴承座
发布:2025-09-17 08:55:46
浏览:2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