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氯化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装置的区别
氯化钾制氧气是加热氯化钾固体制取,主要用试管(要酒精灯)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用过氧化氢液体(加二氧化锰)反应,主要用
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不用加热
『贰』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什么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是指在实验化学中制取气体时的一种方法。在气体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时,用此方法。气体的密度明显比空气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氧气等。密度小的则用向下排空气法。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1、发生装置内导管不宜伸人过长,以刚露出胶塞为宜,以使气体顺利导出。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人集气瓶底部,以便使集气瓶中空气排尽,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
3、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此时的氧气不够纯;当均匀并连续产生气泡时开始收集.导气管伸人集气瓶中不宜过长。
当瓶口有气泡逸出时,证明集气瓶内氧气已收集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2)氯化钾的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总结成几个字: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1、连接装置。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以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准备检查装置气密性。
2、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如果导管末段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装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应平铺在试管底部,有利于均匀受热。
4、固定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因为过一会要加热药品,所以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以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有利于空气的排出和氧气的导出。
5、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请注意,如果直接进行加热,试管底端有可能冷热不均引起炸裂,所以首先要对试管底部加热区域进行预热,再用外焰直接加热。
6、收集气体。刚开始加热产生的气体,主要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因为我们的实验的目的是收集高纯度的氧气,所以需要等待导管末端有均匀稳定的气泡产生的时候,再进行收集。
7、将导管移出水槽。
8、熄灭酒精灯。再将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
『叁』 氯化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仪器
(1)实验室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用到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2)实验前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装配仪器时,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并使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集中加热放药品的部位,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火焰,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5)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铁架台;(2)气密性;向下;中上;(3)均匀;(4)导管;(5)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未伸入集气瓶底部.
『肆』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是什么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MnO2催化剂)设备: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导管若干,积气瓶,水盆。此设备也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我不会画图,因此,只有你自己去想怎样安装,初中化学书上有)
『伍』 用录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检验验满存放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原理:氯酸钾与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进行混合加热到200℃,可以释放出氧气与氯化钾。这种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制氧法。
步骤:架好实验装置,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然后加热。
实验装置如图:
检验是否装满集气瓶:可以采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火星复燃,那么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是充满集气瓶的。
注意事项:
危害性
健康危害:对人的致死量约10g。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害,甚至窒息。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主要是氧化钾)。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陆』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是什么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是指在实验化学中制取气体时的一种方法。在气体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时,用此方法。气体的密度明显比空气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氧气等。密度小的则用向下排空气法。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注意事项
1、连接装置。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以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准备检查装置气密性。
2、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如果导管末段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装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应平铺在试管底部,有利于均匀受热。
4、固定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因为过一会要加热药品,所以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以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有利于空气的排出和氧气的导出。
5、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请注意,如果直接进行加热,试管底端有可能冷热不均引起炸裂,所以首先要对试管底部加热区域进行预热,再用外焰直接加热。
『柒』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什么
试管,铁架台,导管,酒精灯——组成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水槽,集气瓶
——组成收集装置。一般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实验应该选择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捌』 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制取氧气装置图
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制取氧气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实验注意:
①试管口略向下版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权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玖』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什么
试管,铁架台,导管,酒精灯——组成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水槽,集气瓶
——组成收集装置。一般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实验应该选择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拾』 加热分解氯酸钾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二氧化锰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实验装置: 排水法: 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带有铁夹的铁架台. 收集装置:导管,集气瓶,水槽. http://..com/question/14774492.html?fr=q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