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毒气体国家标准是多少如何检测空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
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等。利用有毒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
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生产环境光气浓度在20~30mg/立方米时,可发生急性中毒,100~300mg/立方米,接触10~15min可致严重中毒或死亡。
有毒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的气体有C2H3O;乙炔;丙烯腈;氨气;胂;溴气 ;丁二烯;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氧硫化碳 ;氯气;二氧化氯;乙硼烷;二甲基硫醚;乙醇;乙硫醇;乙烯;环氧乙烷;氟气;甲醛;锗烷;肼;氢气;溴化氢;氯化氢;氢氰酸;氟化氢;硫化氢;甲醇;甲硫醇等。
(1)氟化氢装置设计规范扩展阅读:
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
1、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大量有害气体的重要发生源,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石油化工厂和有大型锅炉的工厂、用煤量大的工矿企业以及家庭日常生活用的炉灶都是有害气体的发生源。
2、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如石油化工企业、冶金企业以及电镀、喷漆、印刷、塑料、制药等行业排放出来的含有大量酸气(如氯化氢、硫酸、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3、在地下采矿和掘进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氡(岩石中普遍存在着铀,铀的衰变不断产生氡气,可进入采空区)。
㈡ 氟化氢压力25公斤温度130度使用什么阀门好
使用衬聚四氟乙烯不锈钢阀门,耐温200度,耐压32公斤或40公斤。
1、氟化氢(化学式:HF)是由氟元素专与氢元素组成属的二元化合物。英文名:hydrogen fluoride,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一元弱酸。氟化氢的水溶液称作氢氟酸。氟化氢及其水溶液均有毒性,与五氟化锑混合后生成氟锑酸(HSbF6)。
2、衬聚四氟乙烯不锈钢球阀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中酸碱等强腐蚀介质的调节、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密封面与球面常在闭合状态,不易被介质冲蚀泄漏,适用于各种高腐蚀化学介质。
㈢ 实验室制取HF用什么装置
是的,不能用HCL同样的发生装置。因为HF可以腐蚀玻璃
!!一般用铅制器皿来制备。
㈣ hf是什么意思
hf是氟化氢。
氟化氢是一种无机酸,化学式为HF,在常态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具有非常强的吸湿性,接触空气即产生白色烟雾,易溶于水,可与水无限互溶形成氢氟酸。氟化氢分子间具有氢键,可表现出一些反常的性质,如沸点要比其他卤化氢高得多。
氟化氢贮存注意事项:
氟化氢钢瓶贮存于阴凉、通风、室内温度不超过40℃的仓库内。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和雨淋;气瓶应载有安全保护帽,直立存放并固定。仓库内设置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备有止漏及紧急处理装置(如自动喷淋装置等),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贮存的时候注意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氟化氢
㈤ 氢氟酸运输车辆要求
一般用钢衬塑罐车运输,外壳为碳钢设计,内部衬塑料,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可在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区停留。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
㈥ 无水氟化氢取样过程中如何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众所周知,无水氢氟酸(://www.sdqingfusuan.com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中毒、灼伤、触电等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因此在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免留下安全隐患。在此主要针对中毒、灼伤、触电等危害提出安全对策措施,限于篇幅,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不在此进行讨论。
1、防中毒危害的对策措施
无水氢氟酸生产存在一些有毒物质,如无水氢氟酸、氢氟酸、硫酸、发烟硫酸和煤气等。尤其是无水氢氟酸、氢氟酸具有毒性高的特点,应作为防范重点。
(1)应当注意工艺参数的选择及量的控制,使无水氢氟酸生产装置在尾气风机抽吸下呈负压状态,在无水氢氟酸灌装口也设负压接口,以防止生产装置中的氟化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造成人员中毒。
(2)注意设备材质选型,为使泄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要注意设备和材质的选择。通过其他装置及同类工程的实践经验以及装置设计知识,选择耐腐蚀材料,确保设备的完整密闭性。
(3)对无水氢氟酸生产工段及岗位,如有毒物料在不正常操作时的排出口、取样口、贮罐阀、输送泵及压缩机等处可能泄漏或聚积有毒气体的地方,以及煤气站等处需设置有毒气体探测器,防止有毒物质浓度超标;若控制室、配电室与有毒物料的设备相距30米以内,也宜设相应的有毒气体探测器。
(4)设置不间断电源,在外电源断电时,可确保负压系统正常运转,以防止生产装置中的氟化氢气体外泄。
(5)无水氢氟酸生产厂房和煤气站等设计为半敞开式结构,以利于通风,减少有毒物质在工作场所的积聚。
(6)加强设备、管道、阀门密封材料检查和保养维修及岗位巡查,严防设备跑、冒、滴、漏。
(7)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个体防护,有毒生产场所和岗位应配备专用的防毒面具、空气呼吸面具、手套和防护镜等劳动防护用品,并经常进行检查,对超过使用期限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滤毒罐等应及时更换。对有毒岗位操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防止慢性中毒。
2、防灼伤对策措施
(1)对高温设备如热风炉、回转炉、高温循环风机、煤气发生炉等采取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设备及管道的保温设计应符合《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以减少对操作环境的影响,预防发生灼烫事故。
(2)对存在无水氢氟酸、氢氟酸、硫酸和发烟硫酸等属强酸性腐蚀性物质的设备设施,在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流程、设备和管道结构及材料,防止物料外泄或喷溅。
(3)具有化学灼伤危害作业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管道化和自动化,并安装必要的信号报警、安全联锁和保险装置,禁止使用玻璃管道、管件、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仪表。
(4)对无水氢氟酸等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生产装置,其设备布置应保证作业场所有足够空间,并保证作业场所畅通,危险作业点装设防护措施。
(5)对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3、防触电措施
(1)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时可能带电的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按《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的要求设计可靠接地装置。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并根据中国气象局第八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防雷装置请有资质的单位实行定期进行检测。
(2)移动式电气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对设备内检修等应采用安全电压的场所,应采用安全电压。
(4)设计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确保检修、试验或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电气设备检查检修时,要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为电气操作人员配备完好的电工作业工具;进行电器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拉闸、断电、挂牌、接地、联锁等电力安全规章制度,防止误操作造成触电伤害。
(6)加强电气安全的技术培训,电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掌握触电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㈦ 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的文件全文
氟化氢是萤石等含氟资源实现化学深加工、发展氟化工的关键中间产品。为优化氟资源配置,提高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氟化工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配置,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技术创新,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产业布局
(一)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新设立氟化工企业应当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有稳定可靠的萤石等资源保障,必须进入具有环境容量和安全容量、拥有含氟污染物(包括含氟渣料、液体和气体,下同)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以及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开发区(包括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下同)。
(二)在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城市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铁路、水路干线两侧,及居民聚集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环保、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
(三)虽然满足上述各种边界要求,但不在开发区内的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除开展安全环保改造外,不得新增氟化氢产能,鼓励这些企业停产退出或向开发区搬迁。
(四)除开发生产高纯、超净的电子等行业专用氟化氢产品和生产自用的氟化氢原料外,不得新建、扩建非原料用的氟化氢生产装置。
二、规模、工艺与装备
(一)为满足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生产要求,提高氟资源利用率,实现合理的规模经济,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生产氟化氢的除外)。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用节能、环保、安全的设备,主要工段、关键设备应当实现在线控制和远程视频监控,整个生产线应当建立综合控制性能先进的DCS等在线远程自控系统。
(三)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同时配套建设含氟粉尘收集利用系统、含氟污水治理系统和含氟渣料资源化系统。
(四)禁止以萤石为原料,采用水直接吸收工艺新建、扩建氢氟酸生产装置。
氢氟酸应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平衡实际需要,就地以氟化氢为原料建设氢氟酸生产装置,实现氢氟酸生产的清洁化。
三、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经连续72小时生产考核,每吨氟化氢产品萤石(粉)(标准号YB/T 5217,氟化钙含量不低于97%)消耗不得高于2.25吨、综合水耗不得高于1吨、年均综合能耗不得超过450千克标煤。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梯次利用和萤石、含氟石膏渣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含氟石膏渣硫酸钙含量不得低于90%、氟化钙含量不得超过2%、硫酸含量不得超过0.5%,年综合利用率必须在90%(包括签订长期合同委托加工利用)以上。
(三)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水循环利用率不得低于95%。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通过改造,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四、环境保护
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同步建设配套的环境设施和资源化设施。
废渣排放应当达到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废液排放应当达到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废气排放应当达到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相关地方有更为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同时满足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含氟石膏渣应当有效回收并综合利用,禁止随意堆存、填埋。含氟石膏渣应当封闭存放,存放区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清洁生产评估,应当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五、主要产品质量
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氟化氢产品质量应当满足GB 7746《工业无水氟化氢》要求。
利用氟化氢生产的氢氟酸产品质量应当达到GB 7744《工业氢氟酸》或生产企业内控使用要求。
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由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环境、健康、安全评价和节能评估,由有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各项管理规范和规定,健全管理制度。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氟骨病等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七、监督与管理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项目的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价、安全许可、节能评估、信贷融资、生产许可等,应当依据本准入条件。
对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安全许可,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质检部门不得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地方人民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可依法决定撤销或责令暂停项目的建设。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及以上工业、投资、国土资源、环保、安全、质检等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按照本准入条件要求进行检查,经检查未达到准入条件的,应责令限期整改。
(三)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氟化氢生产企业执行本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四)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定期向社会公告,并实行动态管理。
(五)萤石(粉)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提供萤石(粉)产品;氟化氢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萤石行业准入条件的萤石(粉)生产企业购买萤石(粉)产品。
八、附则
(一)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所有类型的氟化氢生产企业。
(二)本准入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的执行。
(三)本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氟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本准入条件进行修订。
㈧ 七氟丙烷的遵循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七氟丙烷还是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是符合美国消防协会(NFPA)制定NFPA-2000规范要求的洁净气体灭火剂,其特点是“不导电、挥发性强的气态灭火剂,在使用过程中不留残余物”,同时,七氟丙烷洁净灭火剂对环境无害,在自然中的存留期短,灭火效率高且一定设计浓度下无毒、害,适用于有工作人员常驻的保护区。1996年12月经过国家检测中心的检测,它和二氧化碳都是替代卤代烷的主要产品。
七氟丙烷即FM200,七氟丙烷灭火是采用全淹没灭火设计,施放灭火时,以化学灭火方式为主。在设计浓度的范围无火情的状态下内对人体没有损害!(设计标准一般是10%,有毒反应是10.5%)
但是首先你要了解系统的工作方式,出现了问题才会有的放矢的解决,其次建议在发现火情需要灭火时,不管是自动还是手动的条件下,都要先让人员撤离,而且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七氟丙烷本身所具有的毒性,当浓度达到10%以上时,不适的感觉就会出现,时间长了,还会有生命危险。
二是要考虑七氟丙烷在高温下进行分解所产生的分解物可能具有的危害性,这种分解物主要是灭火剂中的氟,在有氢元素存在的情况下会产生具有辛辣气味的氟化氢(HF)。即使其浓度很小,也会给人造成很大程度的不适和伤害。这种分解产物的多少取决于火势的大小和七氟丙烷接触到火或受热面的时间长短,若灭火剂浓度积累很快达到灭火浓度,那么火很快被扑灭,分解物也就很少。
三是保护区中物质燃烧可能产生的毒气对人员的伤害也是不可预计的。
参考: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第7.0.2条 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设置在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装置应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在自动控制程序中,应安排0~30s可调的延迟喷射的环节。延迟时间的设置,应根据人员安全尽快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为0s。
在灭火设计浓度大于9%的防护区,应增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有人进入防护区时,将灭火系统转换到手动控制位;当人离开时,恢复到自动控制位。
第7.0.3条 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并且,其操作方式应经两步完成。
第7.0.4条 灭火系统与预制灭火装置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需联动的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和防火阀等设备的操作与控制。
设有消防控制中心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动作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中心。这些信息包括火灾信息捕获灭火动作、手动与自动转换和系统故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