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ST是什么意思
CS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缩写。
计算机专业涵盖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1)cst传动装置基本原理概论重点扩展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
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计算机英语等。
B. 柴油机上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1、螺杆式单级压缩空压机
螺杆式单级压缩空压机是由一对相互平行齿合的阴阳转子(或称螺杆)在气缸内转动,使转子齿槽之间的空气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空气则沿着转子轴线由吸入侧输送至输出侧,实现螺杆式空压机的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全过程。空压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阴转子的槽与阳转子的齿被主电机驱动而旋转。
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变化。由於气缸内压力的变化,通过进气阀使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消声器)进入气缸,在压缩行程中,由於气缸容积的缩小,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阀的作用,经排气管,单向阀(止回阀)进入储气罐,当排气压力达到额定压力0.7MPa时由压力开关控制而自动停机。当储气罐压力降至0.5--0.6MPa时压力开关自动联接启动。
2、旋叶式压缩机
每种型号的压缩机对润滑油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润滑油功能是润滑在压缩过程中滑入和滑出的叶片。润滑油也作为叶片与机架间的密封剂使用,使气体压缩成为可能。通常ISO68-150产品满足旋叶式压缩机的粘度要求。
3、 往复式压缩机
往复式压缩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流出压力容量范围从1bar g至1000bar g(4)。往复式压缩机的油润滑汽缸,曲轴箱部件,线圈,活塞,阀门和装填杆。曲轴箱部件包括十字头轴承,十字接头,十字头导承和曲柄销。近来的制冷应用表明操作粘度小于10 cSt的ISO15润滑油可提供合适的润滑作用。然而,依靠气体分子量和流压操作,加工和碳氢化合物气体往复式压缩机的经典使用是ISO68-680产品。
4、螺旋式压缩机
注满螺旋式压缩机通常使用压缩烃和生产气体,流压范围从1-25 bar g(5)。它们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改进压缩效率,低流出温度,高可靠性和由于简单的机械构造所致的较少维护。螺旋式气体压缩机必须具备几种功能。它们润滑轴承,在螺杆与机架之间提供足够的密封,移去压缩过程中的热量,冲去压缩机中的任何微粒以及保护系统免于腐蚀。较低的粘度限制是10-20cSt在对轴承的油供温度以及5cSt在流出条件下以确保合适的密封。上部的润滑油粘度取决于为轴承提供足够的润滑油的能力。典型的上部粘度限制是30-100cSt。通常ISO68-220润滑油满足螺旋式压缩机的粘度要求。准确的粘度级别依赖于操作条件和气流成分。
由于系统的闭环设计,合成产品特别适用于螺旋式压缩机(图表1)。润滑油与压缩气体进入分离器。分离的油经过一个油冷却器再回流入压缩机。在这个过程中润滑油的降解可导致如轴承故障,密封不够或腐蚀等压缩机问题。在许多应用中,合成压缩机润滑油的使用能造成有效的烃压缩和生产气体
离心压缩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大部分组成。转子包括叶轮和轴。叶轮上有叶片,此外还有平衡盘和轴封的一部分。定子的主体是机壳(气缸),定子上还安排有扩压器、弯道、回流器、迸气管、排气管及部分轴封等。
5、离心压缩机
离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当叶轮高速旋转时,气体随着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气体被甩到后面的扩压器中去,而在叶轮处形成真空地带,这时外界的新鲜气体进入叶轮。叶轮不断旋转,气体不断地吸入并甩出,从而保持了气体的连续流动。
与往复式压缩机比较,离心式压缩机具有下述优点:1、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2、排气连续、均匀,不需要级间中间罐等装置;3、振动小,易损件少,不需要庞大而笨重的基础;4、除轴承外,机件内部不需润滑,省油,且不污染被压缩的气体;5、转速高;6、维修量小,调节方便。
离心式压缩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把原动机的能量传送给气体,使气体压力和速度提高,气体在压缩机内固定元件中将速度能转换为压力能。主要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
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气体进入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后,在叶轮叶片的作用下,一边跟着叶轮作高速旋转,一边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叶轮出口流动,并受到叶轮的扩压作用,其压力能和动能均得到提高,气体进入扩压器后,动能又进一步转化为压力能,气体再通过弯道、回流器流入下一级叶轮进一步压缩,从而使气体压力达到工艺所需的要求。
C. 请问cst是什么就是连接电动机和动力装置的那个设备,谢谢
CST的准确中文名称为可控启动传输,属于减速器的一种类型,主要是通过二级减速达到使用要求。第一级减速为齿轮传动,二级为摩擦片的行星轮传动。如果还有不懂可以加我!
D. 简述CST的工作原理
空压机工作原理简述 螺杆式单级压缩空压机是由一对相互平行齿合的阴阳转子(近来的制冷应用表明操作粘度小于10 cSt的ISO15润滑油可提供合适的润滑作用。
E. 大众发动机CST机油感应塞都在什么位置
一般在发动机后面,缸体上,机油滤芯座旁边。上面有一跟线的插头,位于机油滤芯的前面油道上。
电子式机油压力传感器由厚膜压力传感器芯片、信号处理电路、外壳、固定线路板装置以及2根引线等组成。信号处理电路由电源电路、传感器补偿电路、调零电路、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等组成。
图1是传感器的结构图,图2是其原理框图。厚膜压力传感器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型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利用印刷烧结在陶瓷弹性体上的厚膜电阻的压阻效应研制而成。在陶瓷弹性膜片上直接印刷、烧结4个厚膜电阻,并通过导带连接成惠斯顿电桥。
当所测量的液位压力作用在陶瓷弹性体上时, 弹性膜片产生挠曲变形,与此同时,印烧在弹性膜片上的厚膜电阻也产生同样大小的应变,其中2个厚膜电阻受压应变,阻值减小;另2个受拉应变,阻值增大。这样,所测的压力值即被转换成桥路输出信号,而且信号大小和压力成正比。
F. 空气压缩站工作原理、设计标准是什么
空压机工作原理简述
螺杆式单级压缩空压机是由一对相互平行齿合的阴阳转子(或称螺杆)在气缸内转动,使转子齿槽之间的空气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空气则沿着转子轴线由吸入侧输送至输出侧,实现螺杆式空压机的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全过程。空压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阴转子的槽与阳转子的齿被主电机驱动而旋转。
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变化。由於气缸内压力的变化,通过进气阀使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消声器)进入气缸,在压缩行程中,由於气缸容积的缩小,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阀的作用,经排气管,单向阀(止回阀)进入储气罐,当排气压力达到额定压力0.7MPa时由压力开关控制而自动停机。当储气罐压力降至0.5--0.6MPa时压力开关自动联接启动。
2.压缩机润滑油
2.1 旋叶式压缩机
每种型号的压缩机对润滑油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润滑油功能是润滑在压缩过程中滑入和滑出的叶片。润滑油也作为叶片与机架间的密封剂使用,使气体压缩成为可能。通常ISO68-150产品满足旋叶式压缩机的粘度要求。
2.2 往复式压缩机
往复式压缩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流出压力容量范围从1bar g至1000bar g(4)。往复式压缩机的油润滑汽缸,曲轴箱部件,线圈,活塞,阀门和装填杆。曲轴箱部件包括十字头轴承,十字接头,十字头导承和曲柄销。近来的制冷应用表明操作粘度小于10 cSt的ISO15润滑油可提供合适的润滑作用。然而,依靠气体分子量和流压操作,加工和碳氢化合物气体往复式压缩机的经典使用是ISO68-680产品。
在大多数往复式压缩机,一种流体作为润滑剂使用于所有部件。较小的往复式压缩机使用喷溅润滑油。较大的装置通常使用一种油泵系统以润滑上方的曲轴箱部件。一些大型设备使用两种不同的润滑油,一种用于汽缸而另一种用于其它需润滑的部件。由于汽缸润滑油须与气体共存,故必须与向下液流过程兼容。汽缸润滑油可设计成为特殊气体或操作条件提供润滑作用。(2)
2.3螺旋式压缩机
注满螺旋式压缩机通常使用压缩烃和生产气体,流压范围从1-25 bar g(5)。它们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改进压缩效率,低流出温度,高可靠性和由于简单的机械构造所致的较少维护。螺旋式气体压缩机必须具备几种功能。它们润滑轴承,在螺杆与机架之间提供足够的密封,移去压缩过程中的热量,冲去压缩机中的任何微粒以及保护系统免于腐蚀。较低的粘度限制是10-20cSt在对轴承的油供温度以及5cSt在流出条件下以确保合适的密封。上部的润滑油粘度取决于为轴承提供足够的润滑油的能力。典型的上部粘度限制是30-100cSt。通常ISO68-220润滑油满足螺旋式压缩机的粘度要求。准确的粘度级别依赖于操作条件和气流成分。
由于系统的闭环设计,合成产品特别适用于螺旋式压缩机(图表1)。润滑油与压缩气体进入分离器。分离的油经过一个油冷却器再回流入压缩机。在这个过程中润滑油的降解可导致如轴承故障,密封不够或腐蚀等压缩机问题。在许多应用中,合成压缩机润滑油的使用能造成有效的烃压缩和生产气体(7)。
螺杆空压机的保养方法
一、保养项目,除三级保养项目外,另需:
1、检查螺杆空压机电气部分的接头接触及绝缘阻值;
2、更换电机润滑脂(每运行8000小时更换一次),如设备说明书有参数则以说明书为准;
3、清洗减荷阀(进气阀);
4、清洗最小压力阀(压力维持阀);
5、清洗回油单向阀;
6、清洗温控阀;
7、清洗冷却器;
8、清洗水气分离器;
9、校正所有参数。
注:以上保养应在设备确认无电、无压力后方可进行。
二、操作方法:
1、检查螺杆空压机电气部分的接头接触及绝缘阻值:
空压机的电气部分分为主电路、控制电路和信号变送(温度、压力传感器)电路。空压机由于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常时间后部分电线接头会出现松动现象,电线接头松动轻则引起机组不能起动,重则引起保护功能失效、电弧短路、触电等严重性灾害。因此,电气部分应定期检查。
检查时可用手逐个摆动电线,感觉线头的松紧度,松动的线头则应紧固;
另外,需用摇表检测电动机、设备与地的绝缘,绝缘电阻应控制在500兆欧以上,否则应做烘干或维修处理。
2、更换电机润滑脂适当的润滑下才能保证寿命
3、螺杆空压机清洗减荷阀(又称进气阀):
3.1减荷阀组成:减荷阀由阀体、阀芯(活塞)、气路集成块、电磁阀及比例阀(容调阀)等部件组成。
3.2减荷阀作用:减荷阀主要控制空压机的加载(螺杆空压机重车)、卸载(空车)、比例(容调)控制作用,另外可防止空压机停机时润滑油从主机喷出
3.3减荷阀拆卸:1拆下减荷阀与空气过滤器连接的软管;2拆除其它所有部件与减荷阀相连的气管;3拆除电磁阀线圈;4拆除减荷阀与主机组装的螺母并取下;5将减荷阀移至铺有洁净纸皮或相关洁净铺设的地面。
3.4清洗减荷阀:(螺杆空压机清洗剂应选用肥皂水、柴油、清洁汽油、天纳水等,应根据污垢的程度选用上述清洗剂,一般推荐使用肥皂水或柴油进行清洗)
3.4.1拆电磁阀:拆下电磁阀并检查电磁阀内的O型圈及密封片是否需要更换(提醒:如果不熟悉进气阀还请记下所拆卸的该元件位置,以免装回时出错),如无须更换的将拆卸的螺丝、O型圈、密封片、电磁杆、芯等元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内,并放入适当清洗剂浸泡(注:在选用汽油和天纳水作清洗剂时请不要将O型圈等橡胶制品浸泡过久,以免腐蚀);
3.4.2拆比例阀:将比例阀从阀体上拆下,然后拧出调节螺母(拧前最好在螺母上做一下记号,以免装回时比例值偏差太大),取出阀芯、O型圈、U型圈、弹簧并检查O、U型圈是否需要更换(螺杆空压机拆下的所有密封圈和弹簧都须做该项检查,在下面的讲述中就不重复说了),将拆下的元件放入清洗剂中浸泡。
3.4.3拆气路集成块:将集成块从阀体上拆下,在集成块的四侧有气孔(螺杆空压机该孔是在集成气路出现堵塞时起到疏通的作用),将气孔上的密封螺母拧出并将集成块一起放入清洗剂中浸泡。
3.4.4拆减荷阀阀芯:用卡簧钳取下位于阀芯与阀体连接处的卡簧,再用管钳拧出阀芯,取出里面的气缸、阀片、O型圈、U型圈、弹簧并放入清洗剂中浸泡,再拆出阀体上的进气口,将整个阀体放入浸泡,此时,减荷阀的拆卸过程已完成。
3.4.5清洗:如进气阀的污垢较严重时,则清洗时换一份新的清洗剂,清洗过程中应先洗较干净的部件后洗污垢多的部件,清洗过的部件应用清水再次冲洗,以免腐蚀而缩短部件的使用寿命,用清水洗干净的部件应放到干净的地方晾干,以免含铁的部件生锈。
在清洗阀片和阀体与阀片接触的地方时应注意该表面的平整性,并应清洗干净,必要时更换,否则会引起空压机带负载起动(螺杆空压机大机组带负载起动时会产生无法起动现象)。
3.4.6安装组件:组件安装则按拆卸的反步骤进行,应提出的是,在安装组件时,装密封圈的位置和活动的组件应涂上适量机油,可使密封圈更好安装、活动的部件更灵活。
说明:由于减荷阀的零件较多,如果没有把握记住每个零件位置时可以每拆一个部件清洗后再装上该部件,但部件先不要装到阀体上,待所有部件都清洗后再一起组装到阀体。
3.4.7减荷阀整个清洗过程完成后放到一旁待装入空压机。
4、清洗最小压力阀(螺杆空压机又称压力维持阀):
4.1最小压力阀组成:最小压力阀由阀体、阀芯、调节螺母、弹簧、密封元件等组成. 4.2最小压力阀的作用:最小压力阀主要起建立机组内压,促使润滑油循环、满足减荷阀的工作压力等作用,另外最小压力阀也起单向阀的作用,防止机组在卸载运行时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倒流至空压机。
4.3最小压力阀的拆卸:最小压力阀的结构非常简单,拧开阀芯与阀体间螺杆空压机的螺母即可取出里面的元件了,小机组的最小压力阀阀芯内置于阀体,其拆开阀体盖即可取出内部所有元件。
4.4清洗最小压力阀:按清洗减荷阀的方法清洗最小压力阀。
4.5最小压力阀的组装:按拆卸的反步骤组装元件,由于最小压力阀的结构非常简单,组装过程就不一一讲述了,但需注意,如内部有U型圈时,需注意U型圈的方向。
4.6螺杆空压机最小压力阀整个清洗过程完成后放到一旁待装入空压机。
5、清洗回油单向阀
5.1单向阀的组成:单向阀由阀体、钢珠、钢珠座、弹簧等元件组成. 5.2回油单向阀的作用:主机压缩出的油气混合体首先在油气罐通过离心力初步分离,因于油的重量大于空气,固油气混合体中大部分的油通过离心力而落到油罐,螺杆空压机再在内压的作用下返回到主机作一下个润滑循环过程,而含有少量油的压缩空气经油气分离器再次分离,此时油气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润滑油将落到油气分离器的底部,为了不让这部分油随压缩空气带走,机组在设计时用一油管插入油气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内压作用,将这部分油直接引入到主机润滑,而该油管上有一单向阀,螺杆空压机称谓回油单项阀,它的作用就是将油气分离器的油顺利回收到主机而不让主机的油倒流到油气分离器。
5.3回油单项阀的拆卸:在阀体有一连接处,从该处拧开,取出弹簧、钢珠、钢珠座。
5.4清洗回油单向阀:用清洗剂清洗阀体、弹簧、钢珠、钢珠座,部分单向阀内部还有滤网,如有则一起清洗。
5.5回油单向阀的组装:按拆卸的反步骤安装单向阀。
5.6单向阀整个清洗过程完成后放到一旁待装入空压机。
6、螺杆空压机清洗温控阀
6.1温控阀的组成:温控阀由阀体、阀芯、感温元件、弹簧等组成
6.2温控阀的作用:温控阀起恒温控制作用,当温控阀感温元件所测的油温低于动作值时(感温元件动作值一般为71度),则润滑油直接从油气桶回到主机,当温控阀感温元件所测的油温高于动作值时,温控阀感温元件顶针动作,推动阀芯打开自身装备的旁通阀,使润滑油进入冷却器冷却(若感温元件测的温度越高,旁通阀开启的越大),冷却后的润滑油再回到主机。
6.3温控阀的拆卸:螺杆空压机温控阀的则面有一则盖,则盖上有螺丝孔,找个合适的螺母拧入则盖,然后用卡簧钳取出固定则盖的卡簧,再用钳具拉刚才拧入的螺母,即可拿下则盖及内部的所有部件。
6.4清洗温控阀:按清洗减荷阀的方法清洗温控阀所有部件。
6.5温控阀的组装:按拆卸的反步骤安装温控阀。
6.6螺杆空压机温控阀整个清洗过程完成后放到一旁待装入空压机。
7、清洗冷却器:
7.1冷却器分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7.2冷却器的清洗:
7.2.1风冷型冷却器
1 、打开导风罩清理盖板,或拆下冷却风扇。
2 、用压缩空气反吹将污物吹下,再把污物拿出导风罩;如果较脏,应喷一些
除油剂再吹。螺杆空压机当无法用以上方法清理时,需要将冷却器拆下,用清洗液浸泡或喷冲并借助刷子(严禁使用钢丝刷)清洗。
3 、装好盖板或冷却风扇
7.2.2水冷型冷却器
1 、拆开冷却水进出水管。
2 、注入清洗溶液浸泡或用泵循环冲刷(反冲效果较好)。
3 、用清水冲洗。
4 、装好冷却水进出水管。
当油冷却器结垢较严重,用以上方法清理不理想时,可以单独拆下油冷却器,打开两头端盖,用专用清理钢刷或其他工具清除水垢。当清理冷却器介质侧不能有效降低温度时,螺杆空压机需要对油侧进行清理,方法如下:
1 、拆开进出油管。
2 、注入清洗溶液浸泡或用泵循环冲刷(反冲效果较好)。
3 、用清水冲洗。
4 、用干空气吹干或用脱水油除水。
5 、装好进出油管
8、清洗水气分离器
螺杆空压机水气分离器的结构类似油气罐,进气口靠壁设计,固型成离心力,由于水和气的重量因素,因此可以有效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水份。
水气分离器的清洗:拆开水气分离器盖,即可用清洗剂侵泡清洗。
9、校正所有参数
以上部件全部清洗完并晾干后开始安装到空压机,所有部件安装到空压机后应再次检查有无疏漏并清理安装时所使用过的工具等物品。
空压机的运行参数可按以下数据调整:
1、 螺杆空压机开机前的准备:
1.1皮带(联轴器)校正:如空压机是采用皮带传动,则皮带的松紧度应为10~20毫米之间.如空压机是联轴器传动,安装好后应手盘动电机及主机并查看联轴器转动时的平衡度。螺杆空压机联轴器基本都采用弹性联轴器,固平衡度偏差不大时可忽略。
1.2螺杆空压机主机转向校正:如在保养过程中拆除过主电源,电源接回后应注意电机的正反转,电机的转向应根据主机的转向,主机的正确转向请查看标示在主机上的转向图标.
校正方法:交换三相电中的任意两条电源线即可。
2、加载、卸载、比例值效正:设置该三种参数时,应首先确定卸载值,卸载值应根据空压机的额定压力和用气端所需的压力结合确定,确定好卸载值后,再设定加载值,两者的压差应为0.1~0.2Mpa之间,设置好卸载和加载值后,最后设定比例值,比例值应设在卸载值与加载值中间,螺杆空压机举例说明:如某工厂需要空压机的供气压力0.8Mpa,并且供气要求相对稳定,则应如下设置三种参数:卸载压力设定0.8Mpa,加载压力设定0.65Mpa,比例控制压力设定0.73~0.75Mpa之间。
螺杆空压机校正方法:在微电脑控制器中设置该参数(如空压机的控制采用按扭控制的,则加载与卸载参数应从压力开关调节,比例值应在减荷阀上的比例阀的调节螺母处调节该值)。
3、机组内压效正:机组内压应在0.2~0.45Mpa之间。
校正方法:该压力值应在机组卸载运行时进行,值的大小在最小压力阀的调节螺母上调节,为了方便读取所调定的值,应在最小压力阀之前取压力检测点并安装压力表(部分微电脑控制器有内压参数显示功能,如没有该功能的应在最小压力阀之前装设压力表)。
4、高温保护值效正:螺杆式空压机正常工作时,其温度应在65~98℃之间。温度过高保护的自动停机温度不得超过105℃。
校正方法:在控制器中调节高温自动停机温度值。
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活塞式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
活塞式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由压缩机主机、冷却系统、调节系统、润滑系统、安全阀、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等组成。压缩机及电动机用螺栓紧固在机座上,机座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工作时电动机通过连轴器直接驱动曲轴,带动连杆、十字头与活塞杆,使活塞在压缩机的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完成吸入、压缩、排出等过程。该机为双作用压缩机,即活塞向上向下运动均有空气吸入、压缩和排出。
2、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由螺杆机头、电动机、油气分离桶、冷却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润滑系统、安全阀及控制系统等组成。整机装在1个箱体内,自成一体,直接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即可,无需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螺杆机头是1种双轴容积式回转型压缩机头。1对高精密度主(阳)、副(阴)转子水平且平行地装于机壳内部,主(阳)转子有5个齿,而副(阴)转子有6个齿。主转子直径大,副转子直径小。齿形成螺旋状,两者相互啮合。主副转子两端分别由轴承支承定位。工作时电动机通过连轴器(或皮带)直接带主转子,由于2转子相互啮合,主转子直接带动副转子一同旋转。冷却液由压缩机机壳下部的喷嘴直接喷入转子啮合部分,并与空气混合,带走因压缩而产生的热量,达到冷却效果。同时形成液膜,防止转子间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及封闭转子间和机壳间的间隙。喷入的冷却液亦可减少高速压缩所产生的噪音。
螺杆式空压机的主要部件为螺杆机头、油气分离桶。螺杆机头通过吸气过滤器和进气控制阀吸气,同时油注入空气压缩室,对机头进行冷却、密封以及对螺杆及轴承进行润滑,压缩室产生压缩空气。压缩后生成的油气混合气体排放到油气分离桶内,由于机械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绝大多数的油从油气混合体中分离出来。空气经过由硅酸硼玻璃纤维做成的油气分离筒芯,几乎所有的油雾都被分离出来。从油气分离筒芯分离出来的油通过回油管回到螺杆机头内。在回油管上装有油过滤器,回油经过油过滤器过滤后,洁净的油才流回至螺杆机头内。当油被分离出来后,压缩空气经过最小压力控制阀离开油气筒进入后冷却器。后冷却器把压缩空气冷却后排到贮气罐供各用气单位使用。冷凝出来的水集中在贮气罐内,通过自动排水器或手动排出。
特点
1、活塞式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
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气缸内的活塞环和填料装置内的填料均采用具自润滑特性的填充聚四氟乙烯作为密封元件。因此,气缸和填料装置无须注入润滑油润滑,正常情况下经过压缩后的气体基本纯净不含油污,无需增加除油装置。该机的缺点为电机功率偏大,排气压力不够稳定,排气温度高,噪音偏大,检修工作量大,维修费用偏高。
2、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阴、阳转子间以及转子与机体外壳的精密配合减小了气体回流泄漏,提高了效率;只有转子的相互啮合,无气缸的往复运动,减少了振动和噪音源。独特的润滑方式具有以下优点,凭借自身所产生的压力差,不断向压缩室和轴承注冷却液,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注入冷却液可在转子之间形成液膜,副转子可直接由主转子带动,无需借助高精密度的同步齿轮;喷入的冷却液可以增加气密的作用,减低因高频压缩所产生的噪音,还可吸收大量的压缩热,因此,单级压缩比即使高达16也可使排气温度不致过高,转子与机壳之间不会因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磨擦。因此,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具有振动小,无需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电机功率低、噪音低、效率高、排气压力稳定、且无易损件等优点。该机的缺点为所压缩出来的空气含油,其含油量为1~3×10-6,对压缩气含油量要求严格的工序需增加除油装置。该厂的压缩空气系统就增加了两级除油装置。由于ADC工序的压缩空气直接与产品ADC发泡剂接触,因此对空气的质量要求更加高,ADC工序用气增加了三级除油装置。压缩机性能参数对照情况见表1。
主要故障
1、活塞式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
该机活塞环和填料装置均无需注油润滑。正常情况下经过压缩后的气体基本纯净不含油污,但由于刮油环经常刮油不彻底,密封不好,导致常常有油跑到填料装置甚至活塞环上,以致压缩气含油。另外,排气温度高,有时高达200℃;冷却器堵塞,以致冷却效果不好;活塞环沾到油污,特别容易磨损;阀拍漏气;缸套磨损等。
2、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螺杆式空压机的故障很少,只要定期保养油气分离器、空气及油过滤器等,就能保证其正常运行。使用的2台10m3螺杆机保养外的检修为排污管堵塞、控制面板故障,2年来,主机系统运行一直正常。
G. 运输机械选型设计手册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带式输送机工艺设计基础资料
第一节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及辅助计算
一、应用范围及选用2
(一)型式及应用范围2
(二)带速的选择3
(三)输送带的选择3
二、设计辅助计算6
(一)带式输送机几何尺寸计算6
(二)头部卸料轨迹的计算8
(三)防逆转设计计算9
(四)橡胶输送带计量方法11
(五)输送带的参数计算14
第二节带式输送机附属设施
一、皮带秤16
(一)电子皮带秤16
(二)核子皮带秤22
(三)皮带秤实物校验装置26
二、除铁器32
(一)悬挂式电磁除铁器32
(二)滚筒式电磁除铁器38
(三)永磁除铁器40
三、金属探测器42
四、重锤护栏44
五、跨越梯46
六、栏杆47
七、硫化器48
第三节带式输送机用建、构筑物
一、带式输送机通廊49
(一)非采暖地区单机通廊49
(二)非采暖地区双机通廊50
(三)采暖地区单机通廊51
(四)采暖地区双机通廊52
(五)装有电动卸料车带式输送机通廊53
二、带式输送机平台53
三、转运站54
(一)转运站类型54
(二)转运站布置要点55
四、带式输送机同层转载56
(一)ZJT1A型带式输送机同层转载56
(二)DT型带式输送机同层转载57
第四节带式输送机的驱动
一、型式及选用58
二、液力偶合器61
(一)带后辅腔限矩型液力偶合器61
(二)调速型液力偶合器65
三、MPG可控减速器66
四、CST可控驱动系统70
(一)CST可控驱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70
(二)CST可控驱动系统规格参数72
五、驱动装置常用配套件72
(一)电动机72
(二)减速器76
(三)联轴器91
(四)胀套107
(五)制动器108
(六)逆止器112
第五节带式输送机操作控制
一、控制系统设计116
(一)设备联锁116
(二)操作方式116
(三)安全设施117
二、安全保护监测装置117
(一)双向拉绳开关117
(二)跑偏开关117
(三)打滑检测器119
(四)溜槽堵塞检测器120
(五)料流检测器121
(六)纵向撕裂开关122
参考文献122
第二章DTⅡ(A)型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应用范围124
二、产品规格124
三、整机结构、部件名称及代码125
四、整机典型配置126
五、部件系列127
第二节部件的选用
一、输送带132
(一)输送带规格和技术参数132
(二)输送带的选用132
二、驱动装置133
(一)驱动装置的型式133
(二)驱动装置的选用133
三、逆止器134
四、传动滚筒134
五、改向滚筒135
六、托辊136
(一)辊径选择136
(二)托辊型式选择140
(三)托辊间距141
(四)受料段和机尾长度142
七、拉紧装置142
八、清扫器142
(一)头部清扫器142
(二)空段清扫器143
九、机架143
(一)滚筒支架143
(二)中间架及支腿143
(三)拉紧装置架144
十、头部漏斗144
十一、导料槽144
十二、卸料装置144
(一)犁式卸料器144
(二)卸料车145
(三)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145
十三、辅助配套设施145
十四、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147
第三节设 计 计 算
一、计算标准、符号和单位148
二、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149
三、输送量和输送带宽度149
四、圆周驱动力152
五、输送带张力157
六、传动滚筒轴功率159
七、逆止力计算和逆止器选择161
八、电动机功率和驱动装置组合161
九、输送带选择计算162
十、拉紧参数计算164
十一、凸凹弧段尺寸165
十二、启动和制动165
十三、双滚筒驱动计算166
十四、下运带式输送机计算169
十五、典型计算示例171
(一)例题1:头部单传动,垂直重锤拉紧171
(二)例题2:中部双传动,垂直重锤拉紧174
(三)例题3:下运带式输送机180
第四节主 要 部 件
一、传动滚筒183
二、改向滚筒185
三、承载托辊188
(一)35°槽形托辊188
(二)45°槽形托辊189
(三)35°槽形前倾托辊190
(四)过渡托辊191
(五)35°缓冲托辊194
(六)45°缓冲托辊195
(七)平形上托辊195
(八)摩擦上调心托辊196
(九)锥形上调心托辊197
(十)摩擦上平调心托辊198
四、回程托辊198
(一)平形下托辊198
(二)V形下托辊199
(三)V形前倾托辊200
(四)平形梳形托辊201
(五)V形梳形托辊201
(六)反V形托辊202
(七)螺旋托辊202
(八)摩擦下调心托辊203
(九)锥形下调心托辊203
五、托辊辊子204
(一)普通辊子204
(二)缓冲辊子205
(三)梳形辊子206
(四)螺旋辊子207
六、拉紧装置207
(一)垂直重锤拉紧装置207
(二)车式重锤拉紧装置209
(三)螺旋拉紧装置216
(四)电动绞车拉紧装置217
七、清扫器219
(一)头部清扫器219
(二)空段清扫器220
第五节驱 动 装 置
一、驱动装置的组成及选择表220
二、Y?ZLY/ZSY驱动装置228
三、Y?DBY/DCY驱动装置270
四、驱动装置和传动滚筒组合312
五、驱动装置架364
(一)Y?ZLY/ZSY型钢式驱动装置架364
(二)Y?ZLY/ZSY板梁式驱动装置架370
(三)Y?DBY/DCY板梁式驱动装置架378
六、护罩390
(一)梅花联轴器护罩390
(二)液力偶合器护罩390
第六节电动滚筒和减速滚筒
一、概述392
二、DTYⅡ型电动滚筒392
(一)DTYⅡ型电动滚筒选用表392
(二)DTYⅡ型电动滚筒尺寸表395
三、YTH型减速滚筒396
(一)参数、结构类型及代号396
(二)滚筒尺寸及质量402
(三)滚筒驱动部分选择表403
(四)驱动部分组合表411
(五)低速级处外装逆止器安装尺寸420
(六)护罩421
(七)电动机支架423
第七节结构件
一、传动滚筒头架427
(一)角形传动滚筒头架427
(二)角形传动滚筒头架(H型钢)428
(三)矩形传动滚筒头架450
二、角形改向滚筒头架(H型钢)461
三、中部传动滚筒支架464
四、改向滚筒尾架466
(一)角形改向滚筒尾架466
(二)角形改向滚筒尾架(H型钢)468
(三)矩形改向滚筒尾架476
五、中部改向滚筒吊架478
六、垂直拉紧装置架479
七、车式重锤拉紧装置架480
(一)带滑轮车式重锤拉紧装置尾架480
(二)标准型车式重锤拉紧装置架481
(三)塔架484
八、螺旋拉紧装置尾架485
九、中间架486
(一)轻中型系列中间架486
(二)重型系列中间架488
十、支腿490
(一)轻中型系列标准支腿490
(二)重型系列标准支腿491
(三)轻中型系列中高式支腿492
(四)重型系列中高式支腿493
十一、导料槽494
(一)矩形口导料槽494
(二)喇叭口导料槽495
十二、头部漏斗496
(一)普通漏斗496
(二)带调节挡板漏斗498
(三)进料仓漏斗499
(四)普通漏斗(矩形传动滚筒头架专用)500
第八节辅 助 装 置
一、压轮501
二、输送带水洗装置502
三、输送带除水装置503
四、输送机罩503
五、犁式卸料器505
(一)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器505
(二)电动单侧犁式卸料器506
(三)犁式卸料器漏斗506
六、卸料车507
(一)卸料车507
(二)卸料车中部支架508
七、重型卸料车509
(一)重型卸料车509
(二)单侧卸料重型卸料车510
(三)重型卸料车专用中部支架511
八、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512
九、重型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516
(一)整体式重型配仓输送机517
(二)二节拖挂式重型配仓输送机518
(三)三节拖挂式重型配仓输送机519
附录
附录一D?YM96运煤部件典型设计522
(一)头部支架522
(二)尾部支架528
(三)中部支架及支腿533
(四)头部漏斗及配套件536
(五)导料槽547
(六)车式拉紧装置548
(七)Y?ZSY系列驱动装置组合及驱动装置架549
附录二其他部件554
(一)清扫器554
(二)固定式卸料车556
(三)电动犁式卸料车557
(四)全封闭式导料槽和全封闭式带式输送机558
附录三B>1400mm带式输送机部件561
(一)传动滚筒561
(二)改向滚筒568
(三)承载托辊571
(四)回程托辊579
(五)托辊辊子583
(六)拉紧装置588
(七)清扫器592
(八)辅助装置593
(九)机架593
(十)拉紧装置架612
(十一)中间架615
(十二)支腿617
(十三)导料槽619
(十四)头部漏斗622
参考文献624
第三章QD80轻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应用范围及选择
第二节部件选用说明
一、输送带627
二、驱动装置631
三、传动滚筒631
四、改向滚筒632
五、托辊632
六、拉紧装置633
七、中间机架633
八、头架635
九、尾架635
十、清扫器635
十一、导料槽636
十二、犁式卸料器636
十三、带式逆止器636
十四、全密封罩636
第三节设 计 计 算
一、原始数据636
二、输送带速度选择636
三、输送带宽度计算637
(一)堆料面积计算637
(二)带宽的计算637
四、输送量计算638
五、功率计算639
(一)传动滚筒轴功率计算639
(二)附加功率的计算639
(三)电动机功率计算640
六、最大张力计算640
七、输送带层数计算640
第四节轻型带式输送机部件
一、传动滚筒641
二、改向滚筒642
(一)D=?164~320mm改向滚筒642
(二)D=?108mm改向滚筒642
三、托辊组643
(一)平形上托辊643
(二)下托辊644
(三)槽形托辊644
四、拉紧装置645
(一)螺旋拉紧装置645
(二)中间螺旋拉紧装置646
(三)重锤拉紧装置647
五、卸料器649
(一)手动单侧犁式卸料器649
(二)手动双侧犁式卸料器649
六、清扫器及逆止器650
(一)弹簧清扫器650
(二)空段清扫器650
(三)头部转刷清扫器651
(四)尾部转刷清扫器651
(五)带式逆止器651
七、头架652
(一)h=500mm平形低式头架652
(二)h=500mm槽形低式头架652
(三)h≥800~1200mm平形中式头架653
(四)h≥800~1200mm槽形中式头架654
(五)h≥1200~1600mm平形高式头架656
(六)h≥1200~1600mm槽形高式头架657
(七)h≥1600~2000mm平形高式头架658
(八)h≥1600~2000mm槽形高式头架659
八、尾架660
(一)β=0°~5°螺旋拉紧装置用尾架660
(二)β=5°30′~20°螺旋拉紧装置用尾架661
(三)中间拉紧装置用尾架662
(四)直角尾架662
九、中间架及中间支架663
(一)标准中间架663
(二)凹弧中间架664
(三)凸弧中间架666
(四)中间支架673
十、头部漏斗675
(一)漏斗675
(二)护罩676
十一、导料槽676
(一)后部导料槽676
(二)中部导料槽677
(三)前部导料槽677
第五节驱 动 装 置
一、QDF风冷电动滚筒678
(一)QDF风冷电动滚筒系列选用表678
(二)QDF风冷电动滚筒安装尺寸680
二、QDN驱动装置681
(一)QDN驱动装置选用表681
(二)QDN驱动装置安装尺寸684
附录
附录一QD80轻型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685
附录二QD80轻型带式输送机质量估算686
附录三油冷、油浸式电动滚筒686
(一)QDY型油冷式电动滚筒686
(二)YD型油浸式电动滚筒688
参考文献689
第四章特轻型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应用范围691
二、主要参数及设计选用691
三、布置形式及安装要求692
(一)布置形式692
(二)安装要求692
第二节各 类 部 件
一、传动滚筒694
二、改向滚筒695
三、托辊695
四、托板696
(一)平形托板696
(二)槽形托板697
五、拉紧装置697
(一)尾部拉紧装置697
(二)中间拉紧装置698
六、驱动装置699
(一)特轻型风冷式电动滚筒699
(二)蜗杆驱动装置700
(三)摆线针轮减速器驱动装置701
七、机架701
(一)头架和尾架701
(二)中间机架和弯曲段机架703
(三)支腿704
(四)横向支撑704
第三节特轻型带式输送机整机组合
一、水平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06
二、水平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08
三、低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10
四、低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12
五、高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14
六、高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16
七、双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18
八、双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19
九、矮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21
十、矮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23
参考文献725
第五章深槽型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深槽型带式输送机提高输送倾角的原理727
二、深槽型带式输送机托辊组结构类型728
第二节半圆形深槽型带式输送机
一、半圆形深槽型带式输送机的结构730
二、输送机倾角决定因素731
三、半圆形深槽型带式输送机的特点732
四、设计计算方法及算例732
(一)过渡段732
(二)弯曲段733
(三)功率计算734
第三节U形带式输送机
一、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735
二、U形带式输送机的特点735
三、U形带式输送机与普通、O形、吊挂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特性比较736
四、规格及性能736
五、输送带张力及驱动功率计算738
(一)不水平拐弯运行时738
(二)水平拐弯运行时741
六、设计要点及托辊配置742
(一)设计要点742
(二)托辊配置744
参考文献747
第六章气垫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气垫带式输送机的特点和工作原理749
(一)工作原理749
(二)主要特点749
(三)主要结构类型750
(四)应用范围750
(五)产品规格及主要参数752
(六)典型布置形式754
二、气垫带式输送机的部件名称和用途754
第二节部件的选用
一、气室755
二、风机756
三、托辊756
四、中部卸料装置756
五、机架和中间支腿756
六、密封垫756
七、消声器和隔声罩757
八、输送带757
九、其他部件757
第三节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
一、对电控的要求757
二、安全保护装置757
第四节设计选型要领
一、对凸弧段的处理758
二、对凹弧段的处理759
三、头尾过渡段759
四、盘槽边角759
五、受料点及多点装料问题的处理759
六、输送机长度760
七、关于逆止问题760
八、气垫带式输送机的计量760
第五节设 计 计 算
一、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760
二、输送带宽度和输送量计算761
三、圆周驱动力和驱动功率计算764
四、各种参数计算767
五、带负荷启动验算768
六、风机选型计算769
七、风机功率计算772
八、计算例题772
第六节气垫带式输送机部件
一、概述783
二、气室783
三、双曲气室784
四、风管785
五、气室支架785
六、双曲气室支架786
七、防雨罩787
八、风机支架788
九、风机795
十、消声器804
参考文献805
第七章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产品特点和应用范围807
(一)产品特点807
(二)产品应用范围808
二、产品主要性能参数808
三、产品名称和规格809
四、布置形式810
第二节部件的选用
一、波状挡边输送带811
(一)基带811
(二)波状挡边814
(三)横隔板815
(四)空边宽和有效带宽816
(五)挡边带标记方法及示例817
二、驱动装置817
(一)驱动装置的型式818
(二)驱动装置的选用819
三、传动滚筒819
四、改向滚筒820
五、改向轮和改向辊组821
六、托辊822
七、挡辊823
八、清扫器823
九、拉紧装置824
十、机架824
第三节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
第四节设 计 计 算
一、输送量825
二、许用的最大物料粒度和最大带速828
三、参数选择829
四、功率和张力的计算830
五、整机布置设计831
六、应用实例831
(一)参数选择831
(二)功率和张力计算831
第五节整机基本设计尺寸
一、上水平段基本设计尺寸833
二、下水平段基本设计尺寸833
三、凹弧段机架辅助尺寸计算834
四、中式、高式凸弧段机架辅助尺寸计算834
五、S形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几何尺寸计算(其余机型参考此法)835
第六节DJ?JB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部件型谱
一、Y?ZJ型驱动装置836
二、传动滚筒855
三、改向轮856
四、托辊857
(一)上托辊857
(二)下托辊857
五、挡辊861
六、清扫器862
七、头架863
(一)中式头架863
(二)高式头架864
八、导料槽865
九、凸弧段机架866
十、凹弧机架874
十一、中间架支腿881
十二、中间架882
十三、受料段中间架883
参考文献884
第八章圆管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产品特点和应用范围886
二、性能特点886
三、原理与结构888
四、产品规格和参数888
第二节圆管带式输送机的部件结构及选用
一、输送带890
二、托辊组结构892
三、框支架895
四、圆管带式输送机的纠偏结构897
五、特殊保障结构900
(一)弯曲段900
(二)头部和尾部901
(三)中间加载902
(四)回程过渡段输送带的支撑903
第三节圆管带式输送机的线路布置
一、过渡段长度及其托辊的布置904
二、圆管带式输送机空间弯曲布置及曲率半径905
三、圆管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搭接方向906
四、特殊物料输送时对线路布置的要求907
五、托辊间距907
第四节圆管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
一、体积输送量的计算908
二、直线段阻力计算908
三、输送带张力的计算909
四、驱动滚筒功率计算909
五、圆管带式输送机线路的确定及驱动功率概算法909
参考文献910
第九章吊挂管状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结构及工作原理913
二、特点914
三、使用范围915
第二节规格与性能
一、带宽、带速系列及输送量915
二、允许输送的物料最大粒度915
三、各种物料的最大输送倾角915
四、满载水平输送时的最大单机长度916
五、输送机最小曲率半径916
第三节设计要点及计算
一、线路设计要点916
二、张力及驱动功率计算918
第四节部 件 选 用
一、机头922
二、机尾922
三、吊具924
四、输送带925
五、张紧小车926
六、滑轮组、重锤吊架和重锤块926
七、驱动装置927
八、保护装置938 附录一吊具数量计算938
附录二输送带长度计算938
附录三国内生产使用实例938
参考文献939
H. cst集控知识
融调速、减速于一身的传动设备,该装置与自身配套的信号系统,各类辅助保护传感器等配合,通过CST自配的控制箱能够可靠地实现胶带输送机的软启动、启动预警、正常停车、紧急停车、故障保护等控制
I. 汽车上的CST是什么
cst,通用汽车卡迪拉克的一款车子
名 词 介 绍』-ESP.TCS.ABS.EBD.EBA.DSC.CBC.HDC.EDS.EBV.
ESP-电子稳定装置
●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简称ESP)
△.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ESP包含以下部件:
△.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旋转的角度,帮助确定汽车行驶方向是否正确。
△.车轮传感器:监测每个车轮的速度,确定车轮是否在打滑。
△.侧滑传感器:记录汽车绕垂直轴线的运动,确定汽车是否在打滑。
△.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它对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起反应,确定汽车是否在通过弯道时打滑。
●ESP目前有3种类型:
△.能自动向全体4个车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四通道或四轮系统;
△.只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双通道系统;
△.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而对后轮只能一同施加制动力的三通道系统。
TCS-驱动防滑系统
TCS(ASR):traction control system驱动防滑系统(或称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汽车的牵引力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或者由制动器控制和轮打滑来达到目的,装有TCS的汽车综合这两种方法来工作,也就是ABS/TCS。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系统可使汽车在任何工况下,对汽车的4个车轮通过4个独立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并对各个车轮独立控制,使4个车轮均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能够保障汽车在任何的路面上,特别是在雨水路面和冰雪路面制动时,保证汽车的任何一个车轮都不抱死,避免汽车发生侧滑、甩尾及无法转向等,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和转向性,提高汽车的制动安全性。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BD是ABS的辅助功能,EBD的全称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保证汽车的四个轮胎在不同的路面上制动力均衡。另一个是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紧急制动时,车后部不甩尾。即使ABS失效,EBD也能保证车辆不出现因甩尾而导致翻车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EBD是ABS的升级软件EBD不是硬件,它是通过软件来实现制动力的合理分配,并不增加新的硬件。带有EBD的ABS,通常会用“ABS+”来表示,相当于ABS的软件升级版。对于汽车厂家来讲,选择哪种ABS如同普通人用电脑选择Win95还是Win98一样。
EBA-紧急制动辅助装置
EBA系统靠时基监控制动踏板的运动。
它一旦监测到踩踏制动踏板的速度陡增,而且驾驶员继续大力踩踏制动踏板,它就会释放出储存的180巴的液压施加最大的制动力。
驾驶员一旦释放制动踏板,EBA系统就转入待机模式。
由于更早地施加了最大的制动力,紧急制动辅助装置可显著缩短制动距离。
EBA会在几毫秒内启动全部制动力,其速度要比大多数驾驶员移动脚的速度快得多。EBA可显著缩短紧急制动距离并有助于防止在停停走走的交通中发生追尾事故。
DSC-动力稳定性控制
由BMW(宝马)公司开发的第三代DSC系统采用了防抱死制动器(ABS)、四轮牵引控制以及“转弯制动控制”(CBC)机制,即使在最恶劣的驾驶条件下,亦能确保汽车的稳定性。
如果检测到汽车可能正在滑行,DSC系统降低发动机功率,必要时对特定的车轮施加额外的制动力,从而对汽车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因此,DSC能在1秒钟的时间内使汽车在所选道路上稳定下来。
然而,即使如此先进的系统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因此驾驶员应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了解路况,用心驾驶。
DSC蕴涵复杂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即“稳定性算法”,它能识别挂车负重,并对增加的汽车负重进行自动补偿。
J. 带式输送机有哪些机械保护装置各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带式输送机的的保护装置有防跑偏保护装置、防滑保护装置、堆煤保护装置、防撕裂保护装置 、烟温报警灭火系统装置 、逆止保护装置、沿线保护装置、飞带保护装置和综合保护与集中控制装置。
1,防跑偏保护装置的作用原理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中输送带跑偏是常见的一种故障,如不加以保护将会因跑偏而撕裂输送带。目前,带式输送机大多采用行程开关防跑偏保护装置。它由防跑偏传感器和控制箱组成。当输送带跑偏时,输送带立即碰触传感器传动杆,使传感器的动触头和固定触头接触,通过控制箱控制带式输送机断点停机。一般利用带柄的滚式行程开关对输送带的跑偏进行检测。
2、防滑保护装置的作用原理
防滑保护装置,又叫打滑保护装置。它是通过检测输送带的速度变化,查知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是否发生打滑的装置。因为驱动滚筒上的输送带打滑,会导致带速降低,如果长时间打滑,可能发生输送带着火事故。保护装置在输送机正常运行中,当带速降低到一定值时发生打滑低速报警信号,持续一定时间驱动滚筒转速低于正常转速的70%后发出自动停机指令,使输送带停止运行,这样即可保护输送带,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频繁制动。
3、堆煤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它是一种用来检测煤仓是否装满或转载点是否堆积堵赛的装置。当发生堆煤时,堆煤保护装置控制带式输送机停机。堆煤保护装置主要有碳极式和偏摆式两种。
(1)碳极式堆煤保护装置,由堆煤传感器和控制箱构成。堆煤传感器(一条电缆或特制的煤位探头)置于煤仓或转载点某一高度处,作为固定触头,以煤作为动触头,当煤堆到一定高度与堆煤传感器相接处时,控制箱便控制带式输送机断电停机。
(2)偏摆式堆煤保护装置,由偏摆传感器和控制箱构成。偏摆传感器安装在煤包上或两部带式输送机的搭接处。偏摆传感器内有一钢球和延时开关,悬挂的传感器处于垂直状态时,钢球压在延时开关上。当煤位上升使传感器倾斜超过动作角度时,钢球滚开,开关延时动作发出信号,控制箱便控制带式输送机断电停机; 当煤下降后,传感器恢复垂直状态,钢球又压住延时开关,使其瞬时复位。
4、防撕裂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防撕裂保护装置由防撕裂传感器和控制箱构成。防撕裂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给煤机前方或装载点几米处的上层输送带下方。煤矿中常用DJS—BA—1型输送带纵向撕裂保护装置,防撕裂保护装置的作用就是当带式输送机发生胶带纵向撕裂事故时,及时控制带式输送机停机,防止撕裂事故扩大。
当发生纵向撕裂的输送带经过纵向撕裂传感器上方时,输送带上面的煤延纵向撕裂的缝隙撒落在传感器上,导电橡胶板被压变形,贴靠在电极印制板上,将常开的触点闭合,通过控制箱,控制输送机停机。这种防撕裂保护装置的缺点是,当输送带发生纵向撕裂而输送机上无煤时,就不能起到防止输送带撕裂事故扩大的作用。
另一种防撕裂保护装置由一个绕性吊挂托辊和限位开关组成,安装在装载点的托架内,当输送带被利器刺透撕开时,输送带托辊通过插入输送带的利器而改变位置,从而带动限位开关使输送机停机。
5、烟温报警灭火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
烟温报警灭火系统装置能够连续监测矿井带式输送机系统温度和烟雾的变化情况。当带式输送机周围温度和烟尘浓度达到设定值时,装置中的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断电停机,洒水灭火。
烟温报警灭火系统装置主要由控制箱、传感器、声光报警器和喷水装置组成。一般烟雾保护的传感器为光敏和气敏元件,它的安装位置一般在机头卸载滚筒下风口的5m范围内的巷道内。
温度保护通常采用热电偶元件或热敏电阻作为监视温度的传感器,对于运动部件(如传动滚筒)是利用铁磁材料的磁导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用磁感应脉冲发送器作为传感器,一旦温度过高,保护装置动作,输送机便停止运行。
6、逆止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逆止保护装置的作用就是防止倾斜上运的带式输送机发生逆转而飞车。
7、沿线保护装置 的工作原理
沿线保护装置的作用就是在带式输送机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人为地停止输送机的运转,及时控制带式输送机事故的发生和扩展。
(1)按钮式沿线保护装置,即每隔40—50m安装1个紧急停机按钮,并接入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通常安装在带式输送机巷道碹帮上。
(2)拉线式沿线保护装置,又称沿线急停开关。它用铁丝或细钢丝控制一个小的行程开关,行程开关接入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这种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带式输送机机架靠人行道一侧。
8、飞带保护装置 的工作原理
飞带保护装置用在倾斜下运的带式输送机上。它的作用就是在下运带式输送机失控的情况下或制动后输送带与滚筒打滑的情况下,及时捕捉输送带,防止产生飞带事故。液压式飞带捕捉器由液压系统、滚筒和橡胶轮构成。这种飞带捉捕器是用油压来控制的,当带速超过额定值时,控制系统打开油路阀,橡胶轮带动液压泵将油通过管路排到液压缸内,推动液压缸内活塞使缸体向下运动,缸体与滚筒相连,从而推动滚筒向下运动。橡胶轮固定不动,输送带被压在滚筒与橡胶带式输送机的保护及常见故障轮中间。因此,增大了输送带的运行阻力,降低了输送带的运行速度,起到了防止输送机运行超速和飞带事故发生的作用。当输送带速度降低至额定速度时,控制系统关闭油路阀,在弹簧的作用下,滚筒抬起来,输送带由受压变形状态恢复成自由直线状态。
9、综合保护与集中控制装置 的工作原理
随着煤炭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先后研制出多种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与集中控制装置。它由各种传感器和集中控制台构成,可实现低速、超速、断带、纵向撕裂、堆煤、跑偏、急停、烟雾、温度等保护,并可执行洒水降温。它具有电动机功率、胶带运行速度、紧急停车开关动作位置、跑偏开关动作位置、主电动机温度等数字显示功能以及各种设备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的显示,可配合CST等软启动系统工作,同时对主电机、给煤机和闸电动机等设备实施控制和保护。
综合保护装置具有集中控制和单台控制两种操作方式。集中控制时具有连锁保护功能,即某一台停机时,向其供煤的带式输送机连锁停机,具有逆煤流延时顺序起动开车功能。装置在手动控制方式下,配接开停传感器可实现顺煤流延时顺序起动开车。无论在集中方式或手动方式下,该装置均有起动开车功能、语音预警功能、故障停车保护功能、故障保护功能、及解锁功能、全线系统状态对位显示功能、全线联系及对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