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智能输液装置控制设计论文

智能输液装置控制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1 03:40:50

Ⅰ 计算机软件毕业论文哪些题目好写

学术堂来整理了十五个好写自的计算机软件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基于西门子S7-1200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2、基于ArcGIS Engine工程施工自动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

3、基于云平台的光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4、基于移动终端的变电站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5、人造板在线同步图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6、基于LoRa的园区能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7、电厂机组一次调频参数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8、基于组件技术的船舶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9、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0、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11、无人驾驶喷雾机电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12、国产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

13、大型医院医技检查自动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4、高校计算机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5、基于移动物联网的智慧教室设计与实现

Ⅱ 哪位兄弟姐妹能帮我找篇论文(有关医疗器械的)

你要的可是这篇?????

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及其应用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对流体的流量或流速进行精确控制,如化工领域里对微量化学元素的检测和分析常需精确控制流量。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流量与流速有时也要精确控制。

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临床上应根据药物和患者情况不同配以适当的输液速度。输液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更严重时会导致水肿和心力衰竭;
输液过慢则可能发生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受影响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常规临床输液,普遍采用挂瓶输液,并用眼睛观察,依靠手动夹子来控制药滴速度,不易精确控制输液速度,而且工作量大。

癌症病人的化疗和病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需要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灌注,通过调节输入的速度和时间将化疗药物均匀持续地注入,既达到化疗的最佳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糖尿病人遭受病痛的折磨,需要以一定的速度给他们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往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次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药效作用时间也较短,因此极需一种流量和流速能控的持续输送装置,来输送少量的药物并精确控制其输送速度和流量。

对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输送某些特殊药物,如麻醉药、降压药硝普纳、TPN(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等时,输液速度和用药量尤其需要认真精确控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血液非常容易凝固,输血时很容易阻塞输液管。要保证血流速度大于某一值,才能顺利输血。

另外,不管是输液还是输血,普通输液器对输液完毕和输液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故障,如气泡、阻塞等都不能自动报警,也不能及时切断输液通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应该及时处理,以避免血液倒流或其他后果。

因此需要用智能型输液泵来控制药液的输送,并进行异常报警。

二、智能型输液泵的功能
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可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归纳起来,输液泵能实现以下功能:

(1) 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

(2) 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

(3) 液流线性度好,不产生脉动;

(4) 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心率异常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

(5) 实现智能控制输液。

三、智能型医用输液泵的系统结构
智能型输液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图1是智能型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框图。

1. 微机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单片机系统。

2. 泵装置: 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输送液体的动力源。目前有很多种泵装置,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3. 检测装置:
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控制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4. 报警装置:
传感器感应到的信号经微机处理后,得出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发光二极管)和声音报警(扬声器和蜂鸣器)等。

5. 输入及显示装置:
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多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和LCE液晶显示。

四、泵装置
泵装置的种类很多,分类也多种多样,就驱动原理来说可分为电磁泵、气动泵和压电泵等;
就结构来说有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等。医用输液泵需要精确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有些类型的泵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且考虑到输液管要安装方便,药液不能污染泵装置等因素,因此用得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指状蠕动泵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指状蠕动泵(Finger-like Peristaltic Pump),又称线性蠕动泵(Linear
Peristaltic
Pump),它体积小,重量轻,定量准确,使用方便,输液管安装方便。如图2所示,这种泵有一根凸轮轴,凸轮轴上有多个(一般为12个)凸轮,这些凸轮的运动规律相差一定的角度,每个凸轮与一个“手指”(即滑块)相连。工作时,由步进电机带动凸轮轴转动,使滑块按照一定顺序和运动规律上下往复运动,像波一样依次挤压静脉输液管,使输液管中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定向流动。这种泵比较精确,容易控制。输液时不希望产生脉动,要求泵的线性度好。泵的线性度与“手指”的数目有关,当“手指”数目超过8个时,就有很明显的线性度,脉动也明显减少。

2. 盘状蠕动泵

这种蠕动泵具有圆弧形内周面的泵壳,有一中心轮,中心轮的边缘呈轴对称分布安装着一定数量的可转动的挤压轮,输液管夹在挤压轮和泵壳的圆弧形内周面之间。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中心轮转动,中心轮又带动其周围的挤压轮转动,中心轮像“恒星”,挤压轮像“行星”,挤压轮既绕中心轮公转,又绕自己轴线自转。几个挤压轮沿着中心轮顺序挤压输液管,使液体以一定的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

3. 注射泵

这种泵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丝杆和支架等构成,具有往复移动的丝杆、螺母,因此也称为丝杆泵。螺母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注射器里盛放药液。工作时,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而步进电机带动丝杆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把注射器中的药液输入人体。示意图如图4。

4. 弹性输液泵

这种输液泵靠的是机械力,它由气球状容器、输液管和输液调节器组成,如图5所示。气球状容器即是泵体,其内层膜是合成弹性橡胶(不是乳胶)。工作时,先用注射器往泵体里注进药液,然后使泵体密封,这样泵体里就有正压力,打开输液调节器,利用合成橡胶的弹性挤压作用,就可把药液连续或间断地输入到人体。这种泵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多用于长时间或间断地输液。

五、产品简介及发展趋势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输液泵,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固定点泵(Stationary)和非固定点泵(Ambulatory);
标准泵(Standard)和便携泵(Portable); 体外泵(External)和可植入泵(Implantable);
机械泵(Mechanical)、电子泵(Electronic)和重力泵(Gravity);
容积泵(Volumetric)和蠕动泵(Peristaltic) ,如图6所示。固定泵控制精确,报警齐全,但体积较大;
便携泵体积小,病人可随身携带,用电池作为电源,只适用于小量输液;
可植入泵使用方便,输液时病人移动不会产生影响,但需要外科手术;
机械泵用正压力来输送药物和液体,没有电源(电池或交流电),体积小,可携带,主要用于输送小体积,长时间或间歇输液,通常用于化学医疗、止痛或抗生药类的输液;
电子式泵输液速度可达999mL/h,可实现智能控制。

国外对智能型输液泵的研制较早,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行了输液泵的研制。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国外产品,类型多样,性能较好,如日本JMS株式会社的OT-601型输液泵(控制精度为10%)和SP-500型注射泵,美国IMED公司Gemini
PC-2TX型输液泵可实现四路控制,还有德国贝朗(B|BRAUN)公司的Multifuse型、Perfusor
Compact型(控制精度可达到2%)、Infusomat P型和Infusomat
fmS型,型号众多,以色列也有相应的产品。

国内对输液泵的研制起步较晚,大都在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输液泵,如北京科力丰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ZNB系列产品,深圳康福特公司也有输液泵产品。不过总体说来,种类较少,性能也需改进。

输液泵将向更小型化、更便携化、控制更精确、更安全可靠发展。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泵现在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大多数日常生活,甚至可带着泵洗澡或游泳,如MiniMed公司的507型产品。

输液泵还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以后将在糖尿病患者皮下植入连续血糖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小型传感器,它每隔一段时间检测皮下体液并获得血糖数据。当血糖过高时,系统将发出警报。胰岛素泵根据血糖传感器测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后自动控制泵向患者体内注射胰岛素,真正实现智能输送。

六、结论

智能型医用输液泵能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及时自动切除输液通路。智能型输液泵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水平。输液泵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心血管科、急诊科和手术室,尤其适用于ICU和CCU病房的输液治疗。

在医疗保健领域里,对精确控制药液的流速和流量,智能型输液泵将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她将成为精确输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Ⅲ 什么是静脉输液泵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根据药物性质、患者体质的不同,静脉输液速度也不同。输液过快、过慢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护理安全。

静脉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病人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同时是一种智能化的输液装置,输液速度不受人体背压和操作者影响,输注准确可靠,有助于降低临床护理工作强度,提高输注的准确性、安全性以及护理质量。

美瑞华医用科技有限公司输液泵

Ⅳ 哪位好心人有类似《液体点滴速度监控器的设计》毕业论文~~发我一份~ 万分感谢

医用便携式点滴监护装置研究
推荐 下载阅读CAJ格式全文 下载阅读PDF格式全文

【英文篇名】 Study and design of portable medical drop speed monitoring equipment
【作者中文名】 宋卫东; 雷万军; 张海潮; 师波;
【作者英文名】 SONG Wei-Dong1; LEI Wan-jun1; ZHANG Hai-chao2; SHI Bo1(1.College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Henan; China; 2.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hina);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省洛阳市;
【文献出处】 医疗卫生装备,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1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光电检测; 点滴速度; 单片机;
【英文关键词】 photo-electric detect; drop speed; MCU;
【摘要】 目的:研制能够方便、快捷地控制输液点滴速度的便携式点滴监护装置。方法:以单片机89C51为核心,设计了主控制器、键盘输入、滴速检测、滴速控制、数码显示、声光报警、电动机驱动等单元,单片机将各单元电路模块连接在一起;将采集到的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给单片机,经运算、分析、处理后通过输出口将数据传给显示模块、电动机和声光报警电路。结果:该装置可以由点滴速度差自行进行点滴速度控制,可以在5~10 s内迅速达到要求的点滴速度,并且稳定在要求的点滴速度下工作,误差为每分钟12滴。结论:便携式点滴监护装置达到了课题设计目标[7],能够满足临床应用要求,值得推广。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o develop a portable medical drop speed monitoring equipment which can conveniently control the drop speed in infusion.Methods Taking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of 89C51 as a core,such units were designed as the master control unit,keyboard input system,drop speed detection,drop speed control,digital display,acousto-optics alarm circuit and electromotor drive.All circuit mole units were connected in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The gathering data were transferred to monolithic integrate...
【DOI】 CNKI:SUN:YNWS.0.2007-11-00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查看检索历史 关闭

人体便携式自动输液器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英文题名】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Research on Portable Automatical Transfusion Facility for Human Body
【作者中文名】 付心钊;
【导师】 王伟杰;
【学位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机械电子工程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8-12-02
【关键词】 输液器; 可靠性; 安全性; 故障树; 输液精度;
【英文关键词】 transfusion facility; reliability; security; fault tree; transfusion precision;
【中文摘要】 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以微型电机代替普通的重力输液,能够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测,当出现如管路堵塞、有危险气泡等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地自动关断输液通路,防止输液事故的发生;输液结束后自动停机,并通过声光报警提醒病人或护理人员;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在精确输液,战场救护,紧急抢救等情况下,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能够大大提高安全性、精确性和工作效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医疗设备。 本文在分析了便携式自动输液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输液器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首先,根据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系统的单元之间在可靠性功能上的联系,建立了便携式自动输液系统的可靠性模型。采用改进型模糊分配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可靠度的分配,得到了客观准确的结果。针对输液器的两个失效率较大的单元:输液速度控制单元和气泡监测单元,建立了它们的故障树,并采用故障树工程加权分析法对其可靠度进行了定量计算。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单片机控制系统和气泡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英文摘要】 Portable intellective transfusion facility replaces the ordinary gravity transfusion by using the mini-electromotor, so it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peed and quantity of the transfusion. By supervising the transfusion process, when abnormal cases happened, such as a pipeline jam or danger air bubbles, it can rapidly shut down transfusion way automatically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ccidents caused by transfusion. The facility could stop automatically when the transfusion end up and reminds patient or parame...
【DOI】 CNKI:CDMD:2.2008.194311

正在获取知网节信息,请稍等......

论文已经发送至邮箱,请注意查收。 别忘了给分啊。

Ⅳ 输液泵的作用

输液泵通常是机械或电子的控制装置,它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常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如在应用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药物,婴幼儿静脉输液或静脉麻醉时。

输液泵能实现以下功能特点:

1、 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测定和控制输液量,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替,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



所以需要一种通电就可以按照护士的意愿运行和控制打点滴时速和时间的医疗仪器。 生物制药研制方面和化工方面,比如有些液体药物原料要按严格的比例来配置,现在最常见的是试管滴管配置的,这种通过人眼来配置的方式弊端很多,所以需要一种可以精确测量输出液体的仪器。

(5)智能输液装置控制设计论文扩展阅读:

延长输液泵的使用寿命和维持其输液的稳定性请按照以下注意事项操作:

1、 防止任何固体微粒进入输液泵体,因为尘埃或其它任何杂质都会磨损柱塞、密封环、缸体和单向阀,因此应预先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流动相最好在玻璃容器内蒸馏,而常用的方法是过滤,可采用Millipore滤膜等滤器。泵的入口都应该连接砂滤棒,输液泵的滤器应经常更换。

2、 流动相不应含有任何腐蚀性物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不应保留在泵内,尤其是停泵过夜或更长时间的情况下。如果将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留在泵内,由于蒸发或泄漏,甚至只是由于溶液的静止,就可能析出盐的微小晶体,这些晶体将和上述固体微粒一样损坏密封环和柱塞等。

Ⅵ 写电气毕业论文,介绍1个电气原件,可以写什么

电气毕业设计目录_电气毕业设计论文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一流设计吧 发布者:16sheji8 发布时间:2008-07-20 11:11:34 阅读:2575次 电气毕业设计目录0018031单片机实现电阻炉温度的控制002IC卡003PLC温度控制系统004RTX-51005玻璃退火006测温系统以数据采集系统007车高控制传感器008车辆定位追踪系统009车载摇控无线打卡器010大功率激光二极管的精密恒温制冷系统011单片机控制制冷机来达到控制温度012单片机实现的步进电机通用控制器013单片机实现电阻炉温度的控制014滴数计算方法确定015电动机的调速控制016电热恒温箱017电渣重熔炉工艺018电阻炉019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020多点温度检测控制仪021多功能出租车计价器022多控点温度检测仪023多效蒸馏水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024反馈控制025废水处理微机控制系统026负荷控制027附加于普通模拟示波器的多功能智能装置028工业废水工业处理029工业自动小车位置检测及控制030锅炉汽包水位031锅炉汽包水位的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032函数发生器033航空发动机034航空发动机电气部分设计035红外物质水分测量仪036环境监测系统037机车电线路检测是一038基于计算机的测试仪器039加球机040家庭及住宅小区智能化041家庭自动化042胶订包本机 http://www.16sheji8.cn/ 043近距离温度检测系统。044竞技型投篮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045静脉输液控制仪046静脉输液自动看护仪终结版047卡式远传仪表048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049开关电源050空调控温系统设计051冷干机的设计052离散系统的皮特里网监测控制理论的关键问题053智能型纸张平滑度测试仪054粮仓检温 055粮仓温度实时检测系统056粮情电子检测分析控制系统057粮情自动检测及控制系统058粮食的烘干059粮食温度060粮温监控系统061两线制瓦斯报警仪062脉宽调制(PWM)直流调速系063煤矿安全生产监测064煤气泄漏的实时监控065尿液分析仪066啤酒发酵微机控制系统邹鸿雁067切纸机068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069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的设计070全自动洗衣机071全自动洗衣机电气部分072全自动智能防火卷闸门电气控制系统073热能计量仪表的研究074热能计量仪表的研究与设计076三表一卡077三维探测传感器系统078砂轮动平衡079砂轮动平衡测控仪080乳粉干燥微机控制系统设计081湿度控制系统082视频监控系统 http://www.16sheji8.cn/ 083砂轮的平衡084视频切换系统085数控机床的设计086数字化无线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087数字化无线温度088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089水泥090水泥回转窑091伺服跟踪系统092DSP为主控制器设计(一线制汽车控制器)092DSP为主控制器设计(一线制汽车控制器)093太阳能电动小汽车094太阳[ 本文来自: 一流设计吧( www.16sheji8.cn )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16sheji8.cn/onews.asp?id=694

Ⅶ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电气自动化应用逐渐深入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信息及其自动化工程,常见的家用电器都与电气自动化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自动化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运用 》

【摘要】所谓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技术,就是希望透过不同类型自动检测途径,以及专属控制器具,进行远程性电力系统精准调试和监管,进一步确保对周边不同区域企业、居民的电力供应质量,同步处理好内部各项经济、安全类事务。尤其最近阶段,我国不管是经济或是高新技术研发实力,都产生本质性的变化结果,这对于后期一线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等,更提出较为严格的规范要求。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依据如今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和发展态势,进行后期各项全新应用方案筹备,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 措施

电气工程,在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支撑地位毋庸置疑,其主张时刻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媒介,透过本质层面上整改基层人员生活、工作模式。而电气自动化涉足行业类型繁多,如电气开关设计和航天科技研究等,毕竟电力才是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针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细节,加以充分论证解析,绝对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1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内部电气自动化技术设

计规划的核心原则论述(1)其主张利用有限地资源,进行不同产品工艺制备流程电气自动化改造诉求满足。(2)电气自动化应用方案切勿过于复杂,旨在清晰划分处置机械、电气之间的关联特性。截至至今,大多数民用或是高新科技产品,都主张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予以改造,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工艺形式创新、制造成本缩减、维护便捷性控制等问题。归根结底,技术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方案布置应用过程中,需要精准地控制不同类型电器部件,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可靠状况,以及人工智能操作维护的简单、人性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灵活拓展沿

用的措施内容解析在电气工程领域内部改良延展自动化应用技术,其优势特征包括:①大幅度提升电气设备全程运行的安全、稳定水准。②全面深入地克制以往定期故障检修方式下遗留的诸多弊端,同步提升电力系统日常工作绩效,获取更多企业的广泛认知和大力推广沿用成就。尤其是透过技术应用层面观察,全新时代背景下的电气工程,有关内部状态检修技术,具体倾向于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资产管理系统事务,将其在工程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功能如数发挥,届时提供状态检修过程所需中的状态数据信息;同时,结合相应的数据,准确预测电气工程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存在的安全故障以及故障出现的因素等。有关诸多应用控制细节表现为:

2.1电网调度层面

处理电气工程内部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改造事务,需要快速集合调度中心内的 显示器 、打印装置、计算机网络、服务终端等,其核心动机在于针对电网运营质量加以经济化调度,使得电网运行细节,都能够得到细致地监控、验证解析,方便在任何时间范围内,快速搜集电力生产期间的数据,使得发电控制、电力系统状态科学评估、合理调度、电力负荷预测等工序,都能够自动交接。如若当中衍生任何事故,电气自动化系统会快速追踪发生源,辅助技术人员在当下制定实施合理对策,尽量防止事故扩散,节省合理数目的成本资金。

2.2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应用层面

此类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工程师工作站等分层分布结构单元,可以直接接受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以及脉冲量等信号,经过自行处理过后,针对既有设备运行参数加以实时显示,稳定内部信号输出效率,并将最终结果予以打印,妥善的处理设备与设备,线路与设备,线路与线路之间的关联,长此以往,对于快速贯彻电气生产中各类细节的实时监、保护指标,辅助功效异常深刻。

2.3变电站、配电工程层面

就是说在变电站透过不同类型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替代过往复杂的人工作业,顺势提升变电站整体运作实效。透过此类角度观察验证,变电站内部自动化技术,主要是用以多层次、全方位地监控相关设备安全运行状况。技术人员需要全程利用微机设备,进行电磁式装置替代,顺势衔接自动测量、远程监控、事故信息自动记录等设备,完成操作监视图像、智能化改造指标,使得最终变电站能够顺利朝着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扭转。

3结语

按照以上内容论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结果,是一类国家综合式经济、科研实力的象征产物,特别是经过全球化、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过后,我国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功能获得全面新生,开始朝着不同学科领域内自由扩散。今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做的便是,主动联合不同实际状况进行思维创新,争取为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全面改造沿用,创设应有的支撑辅助贡献。

作者:张诗淋 赵新亚 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8(36):123~130.

[2]牟佳媛.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01):88~91.

[3]乔荣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17):123~138.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运用 》

1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占据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提高了我国供电系统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对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提高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效果。

1.1应用选型原则

选择恰当的自动化设备是确保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有效应用的重要物质性前提。因此,在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相应的选型原则,即主要从远程调动及自动化系统监控的角度进行自动化设备功能选型,亦要注重自动化设备选型接线的简便性以及性能的稳定性、价格的合理性,以便于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维护。

1.2应用设计原则

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电系统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应用设计原则:一是开关设计原则,即在供电系统中,对于需要远程操控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关,必须选用同时具有远程分闸和合闸功能的智能开关,以便于计算机监控系统远程操作功能的顺利实现;二是继电保护原则,即在供电系统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以便于实现继电保护装置效用发挥的最大化。

2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重要性

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有利于供电系统电力管理目标的实现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电系统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亦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运行的连续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使整个电力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从而更好的实行对供电系统的管理控制工作,实现供电系统的电力管理目标。

2.2有利于实现供电系统中设备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

在供电系统规划设计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将无功补偿技术、节能结束等相关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亦可通过节能机械设备的选用实现供电系统运行的低损耗,并有效对供电系统中的超负荷运行进行调整,实现供电系统中设备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方向

3.1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的应用设计方向

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供电系统自动化保护理论的不断发展,微机技术、综合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控制的智能化,亦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用性,而基于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则在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供电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设计方向

供电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是在实时仿真建模以及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逐渐成熟而引入了实时数字模拟仿真系统,为供电系统的暂态试验、稳态实验等营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并经过实验提供了更加接近供电系统真实运行状态的实验数据,为新装置的实验测试提供了安全、稳定以及可靠的实验条件。

3.3供电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设计方向

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等都是供电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设计方向,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并广泛应用在供电系统及其相关元件中,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的运行分析以及元件故障诊断等;与此同时,随着供电系统中相关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人工智能逐渐与机械智能等结合在一起,不仅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亦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3.4供电系统配电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设计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设计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且截止到目前,已达到国际的标准规范。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实现供电系统配电网电气自动化的关键性技术,该技术在配电网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其将高级现代化软件、配电网信息一体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克服了传统配电网系统技术路由以及载波消耗等技术的缺点,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载波接收的精准度。

4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的应用设计

就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的应用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操作灵敏性、远程跨界操作方便等方面的特点,且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设计相对较为简单。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是由统一处理器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这就导致处理器的功能处理任务较为繁重,且速度较为缓慢;与此同时,由于要对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控,不仅会造成主机冗余下降,亦会导致电缆数量的增加,加大投资成本;此外,长距离电缆亦会影响影响到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效用的发挥。因此,在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关因素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以便于保障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基于此,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被常用在小型电气自动化监控中,并没有在全场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2外电缆设计和电力监控器的选择

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应用的逐渐成熟,变配电站中的外部电缆设计越来越简便,不仅能满足变配电站的功能需求,亦降低了设计成本。就目前我国变配电站外部电缆线的设计来讲,一般只有两部分构成:一是额定电源为220V的交流电源线;二是通信电缆,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屏蔽电缆和双芯屏蔽双绞线。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选型的过程中,一般每种类型的通信电缆都需要选用两对,其中一对正常使用,而另一对则用于备用,以备不时之需。而在对电力监控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电力监控器的抗干扰性;二是电力监控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在供电系统电力监控器具体选型的过程中,要根据供电系统的电源类型进行选型,具体表现在:一是当供电系统为220V的直流电源时,一般选择直流屏作为电力监控器,以便于供电系统进行集中供电;二是当供电系统为10kV以下时,在进行电力监控器选型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供电的集中性,亦要考虑到设备的监控功能。

4.3变压电站综合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选用

就目前电力市场的生产状况来看,存在众多变压电站综合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生产商,且各生产商所设计和生产出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标准、参数等各有不同,如国外比较好的西门子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选型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我国供电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功能性需求以及相关参数要求,以便于所选用的设备能够正常应用在我国供电系统中,满足网络互联、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功能需求,以为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支持。

5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发展前景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逐渐成熟以及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体现出以下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国际标准化,如IED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的兼容性和信息共享性等已达到国家标准;二是以太网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具有数据传播速度快、数据载量大等方面的特点,其在满足供电系统通信实时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三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数字化、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在基于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组合成由多维空间信息、动态变化信息以及高分率信息共同构成的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创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6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极大的提高了供电系统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我国供电系统技术与国际的接轨。因此,在进行供电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 种植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在遵循相关应用原则的前提下,将人工智能、仿真设计、实时监控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供电系统的配电网、变电站等中,提高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1现代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应用特点

1.1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飞跃,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信息交流的简便性、服务设备的完善性等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这就给建筑设施的健全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功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给照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消防控制系统等的管理和运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1.2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特点与技术优势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智能楼宇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化楼宇方面的技术,其子系统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建筑整体的进行楼宇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电梯控制、照明电气控制等。随着全球智能化的发展,可以预见,楼宇建筑的自动化性将会越来越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用于供配电、各种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案设计、设备维护、技术改进、产品的开发及管理中。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联动性较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采用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对包括采暖、通风、电梯、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配变电与自备电源监控,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安全保卫等系统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管理,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进行沟通和互动。其次,有很强的安全性。由于电气系统本身就具有危险性,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不规范,以及环境突变等都可能是导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风险的原因。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使系统在发生危险时快速发现并解决,另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远程遥控还可避免故障对维修工作人员产生直接的危害。最后,具有健全的数据以及精准的计算。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完善健全的数据库以及精准的计算,为后期进行信息优化决策提供条件。

2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的实现

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实时的数据采集;实时的控制决策;实时的控制输出。其系统包括自控给排水系统、照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消防安全系统等。其中,给排水系统包含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市政水处理(包括给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建筑给排水、 雨水 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等。照明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和实现不同的灯光效果,而且还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延长灯具寿命,减少用户维护费用等等。供配电系统先从发电厂发出经过升压变压器(升压)到线路,中枢变电所这一部分为供电系统从中枢变电所经线路到用户变压器,开关柜这一部分完成大的配电系统从用户变电所到各个厂区或用电负荷,最后完成全部的配电。消防控制系统是指接到火警后,发出信号,相关设备自动转到到消防状态。例如电梯,在接到火警信号后,电梯自动关门转为下行至首层,由进入轿厢的消防员控制运行。除了以上所说的控制系统之外,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功能的需求,可以相应的根据建筑环境设置一些特定的子系统,如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物业管理应用系统等,实现个性化的自动管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现代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丰富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数字化控制体系,这是实现控制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建立远程控制管理中心,这样可以对本地控制台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以此提高数字控制体系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就加快了智能楼宇进程的日新月异。智能楼宇主要包括安防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控制是智能楼宇功能发挥的技术保障,在智能楼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1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安装前,制定科学的计划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不仅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而且还影响该建筑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盲目地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全面了解设计方案,及时对设计图纸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工程返工的情况。此外,还要依照业主的需求及利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装计划,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施工,以此满足建筑本身以及业主的相关需求。

3.2电气设备的安装

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需进行以下步骤:首先,一定要理解整个设备的工艺流程、控制流程,熟练掌握电气设备要用到的各种仪表。其次,仔细研究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纸。最后,根据设计图纸对电气设备内部的接线了解清晰,接着就可以对设备进行实际的接线。在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后,再对其进行安装施工。在设备安装时,必须严格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与规范进行安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线前一定要先进行校线,在确定设备外观完好、接线正确、外来信号正常的基础上,方可让使用方开始带电调试,在送电之前,要将所有断路器保持断电状态。

4结束语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要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大力发展作为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然而,由于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逐渐增加,以往的传统性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智能楼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其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享受,令人们向往不已。而智能建筑的建立又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支持。换句话说,智能建筑的出现,给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及专业,其技术具有更新速度快,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及积累 经验 ,与时俱进。

有关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4. 电气自动化论文精选范文

5.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6.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

Ⅷ 关于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内容的论文

自动控制技术是能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附加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生产机械(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某种规律(控制目标)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和转速等)或加工工艺按照预定要求变化的技术。它包含了自动控制系统中所有元器件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对象或被控过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控制用计算机(能作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控制机)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自动控制技术是当代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技术之一;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控制技术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无论是在炼钢、轧钢、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上,或是造纸、纺织、皮革和食品等工业上;无论是在航空、航海、汽车和铁路运输工业和国防工业上,或是图书资料的管理、实验室技术设备上都得到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研究原子能的应用,研究飞机和导弹的空气动力和结构强度也是有用的。没有应用背景的“控制理论”就缺乏生命力。如何巧妙地运用控制的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和研究控制理论本身不同的另一种创造性工作。

近年来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使人们籍助于许多使能技术的进步和一些开发工具的扩大,将人们构思的自动操作得以付诸实现。如网络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均属于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使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正向着网络化、集成化、分布化、节点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的科学数据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软件技术、自动控制设备、可靠性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等6个数据集。

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数据集: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其中包含决策分析和博弈、多级递阶和分散控制、稳定性和鲁棒性、决策支持系统、自适应、自学习、自校正等数据。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计算与控制均有大量基础数据。并且提供了自动控制最新理论与方法,其中包含基于网络的控制、对象模型不确定系统和鲁棒性、协调控制相关数据。

自动控制系统数据集: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系统体系结构,技术规范,系统集成及典型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FCS)、可编程自动化系统(PAC)、数据采集和监督控制系统(SCADA)相关数据,在典型系统中我们采集了每个系统的应用实例及一些国际知名厂商的典型产品,为用户提供最新、优质、全面、可靠的技术规范。

控制软件技术数据集:包括了常规PID控制和先进控制软件:多变量模型预测控制、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组态软件相关基础数据。详细介绍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包含制造执行系统概述、制造执行系统有关的国际标准、实用的制造执行系统软件等数据。

自动控制设备数据集: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分布式I/O、变频驱动器以及运动控制和伺服控制设备的体系结构、性能参数、技术参数及工业控制用编程语言,并且提供典型产品的基础数据。

可靠性技术数据集:包括可靠性概述、可靠性有关国际标准、故障诊断、可靠性设计数据,为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功能安全技术数据集:包括其基本概念、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以及行业适用的功能安全国际标准及风险评价、安全性设计、网络通信安全等数据。

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自动控制技术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科研、生产乃至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自动控制的例子是很多的。工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军事装备的自动化,可以提高武器的精度、速度和战术技术性能;在许多人们无法接近的场合,自动控制将是解决问题的惟一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了普及自动控制知识,满足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以及自动控制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

本书主要讲述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从基本知识讲起,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常用传感器、基本单元电路和终端执行机构等的原理和应用技术。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动控制电路的一般设计思路、分析方法;以及设计自动控制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详细讲解温度自动控制、灯光自动控制、时间自动控制、液位自动控制、湿度自动控制等自动监控类电路的特点、原理、识图方法以及实例分析。学习这些典型实例,可以开拓读者的设计思路,从中得到启发,并可作为实际制作时的参考。.

自动化控制(automation control ),广义来说,通常是指不需借着人力亲自操作机器或机构,而能利用动物以外的其他装置元件或能源,来达成人类所期盼执行的工作。更狭义地说即是以生化、机电、电脑、通讯、水利、蒸汽等科学知识与应用工具,进行设计来代替人力或减轻人力或简化人类工作程序的机构机制,皆可称之。

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指的是在没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
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我们今天称作自动控制的是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控制论的一个分支。基础的结论是由诺伯特·维纳,鲁道夫·卡尔曼提出的。

Ⅸ 急需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毕业论文 (设计)指导书

(适用于2007届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控制专业)
目 录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程序和步骤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与要求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及对学生的要求
五.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的时间安排
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
七.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八.附件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
2007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 职 称 需要学生人数及专业
课题名称
课题内容及意义
对学生的要求
进度安排
参考文献
备注:学生分为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等专业。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前要进行撰写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统称毕业环节),这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是迈向实际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演练。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软、硬件知识,独立分析解决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问题,掌握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模式和步骤,以达到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学生论文(设计)要完成的任务是:
1.根据所选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到各有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和调研,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文献。
2.根据实习和调研所掌握的资料,对论文(设计)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见解,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完成论文(设计)。
二.毕业实习与论文(设计)的程序和步骤:
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
(一)选题阶段
根据给出的论文题,按自身的理解和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填报论文题目,学生也可自行选择未给出的论文题。学生须明确所选题目的要求及深度。学校根据学生填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志愿,在综合评定后,最终确定学生的论文题目,并指定指导教师。自选题须经指导教师认证。
(二)撰写论文阶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选题目目前的状况及用户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画出系统流程图,编写程序,进行上机调试,最终完成论文(设计)。
(三)毕业答辩阶段
学生按期做完毕业论文(设计)后,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教师要写出审阅意见,并在论文上签字。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学生均须进行毕业答辩。
答辩按以下程序进行:
1.学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本人论文的主要内容;
2.答辩委员会和参加老师对论文提出问题;
3.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答辩;
4.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与要求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12000字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可选)
◆前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状况介绍等。
◆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需求、本课题任务及目的等。
◆系统开发工具:本课题使用的软件工具介绍等。
◆系统设计与开发:本课题程序结构、数据结构、算法、系统开发流程、主要模块及其原程序注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代码调试与系统测试:应用程序测试、系统测试等。
◆总结:系统的功能、使用说明、存在的问题、收获和体会等。
◆附录
◆参考文献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
指导学生拟定论文进度,布置给学生应完成的工作并检查其执行情况,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对所带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帮助学生分析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对方案的可行性、流程的正确性、程序的严谨性等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做好论文的审阅和学生的释疑工作。
(二)对学生的要求
1、拟定个人工作计划,搜集、阅读、分析、整理有关资料;
2、复习有关专业理论及编程需用的程序语言,做好实习、撰写论文准备工作。
3、在毕业环节过程中,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对论文内容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应简单抄袭资料。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
4、遵守实习、劳动纪律,注意安全。服从教师指导,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工作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
五.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的时间安排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设计时间 备注
1 电子信息专业(04级普通、对口)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2 计算机控制及应用专业(04级普通)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答辩时间另行通知。以上时间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
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
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毕业论文的成绩将综合考虑毕业环节个人表现、论文水平及毕业答辩的情况。
七.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设计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
1、 任务
设计一个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电机转速保持在设定转速上。
2、要求
(1)、电机转速控制范围为0-1200RPM。
(2)、要求设置相应的按钮使用户能够设置电机转速、算法参数大小以及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等。
(3)、电机控制算法可以采用PID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等。
(4)、电动机的转速调整通过晶闸管调压模块调整加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压来实现。
(5)、要求在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系统的设置值与实际输转速之间的误差(即稳态误差)控制在15%以内。

设计题目二 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
1、任务
设计一个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电烤箱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上。
2、要求
(1)、温度范围为0-200℃。
(2)、温度值、控制参数等可以手动设置并能显示设定温度、实际温度、控制参数等
(3)、系统的启动和停止等操作可以通过键盘控制。
(4)、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在正负5℃。

设计题目三 自动往返小车的设计
1、任务
设计制作一款具有智能判断自动往返功能的小车,能沿设定轨道自动往返。路长20厘米,并在路的两边贴有黑线轨道,路中间贴有数片铁片,路两头有路障。
2、要求
(1)、能在路两头自动往返行驶
(2)、寻迹功能(按路面的黑色轨道行驶)。
(3)、检测路面所放置的铁片的个数的功能。
(4)、计算并显示所走的路程和行走的时间,并可发声发光。

设计题目五、自动水温控制系统
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1升净水,容器为搪瓷器皿。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2、要求
(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
(2)环境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
(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水的实际温度。
设计题目六、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
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同时对一路工频交流电(频率波动范围为50 ±1Hz、有失真的正弦波)的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进行测量的数字式多用表。参见附图。
2、要求
(1)测量功能及量程范围
a、 交流电压:0~500V;
c、 有功功率:0~25kW;
d、 无功功率:0~25kvar;
e、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0~1 。
为便于本试题的设计与制作,设定待测0~500V的交流电压、0~50A的交流电流均已经相应的变换器转换为0~5V的交流电压。
(2)准确度
a、 显示为 位(0.000~4.999),有过量程指示;
b、 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0.8%读数+5个字),例:当被测电压为300V时,读数误差应小于±(0.8%×300V+0.5V)=±2.9V ;
c、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1.5%读数+8个字);
d、 功率因数:±0.01 。
(3)功能选择:用按键选择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测量与显示
设计题目七、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2、要求
(1)在滴斗处检测点滴速度,并制作一个数显装置,能动态显示点滴速度(滴/分)。
(2)通过改变h2控制点滴速度,如右图所示;也可以通过控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等其它方式来控制点滴速度。点滴速度可用键盘设定并显示,设定范围为20~150(滴/分),控制误差范围为设定值 ±10% ±1滴。
(3)调整时间≤3分钟(从改变设定值起到点滴速度基本稳定,能人工读出数据为止)。
(4)当h1降到警戒值(2~3cm)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3、说明
(1)、控制电机类型不限,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自定。
(2)、储液瓶用医用250毫升注射液玻璃瓶(瓶中为无色透明液体)。
(3)、受液瓶用1.25升的饮料瓶。
(4)、 点滴器采用针柄颜色为深蓝色的医用一次性输液器(滴管滴出20点蒸馏水相当于1ml±0.1ml)。
(5)、赛区测试时,仅提供医用移动式点滴支架,其高度约1.8m,也可自带支架;测试所需其它设备自备。
(6)、滴速夹在测试开始后不允许调节。
(7)、发挥部分第(2)项从站功能中,c中的“异常情况”自行确定。
设计题目八、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
1. 任务
设计一个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升旗和降旗,升旗时,在旗杆的最高端自动停止;降旗时,在最低端自动停止。
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的机械模型如图所示。旗帜的升降由电动机驱动,该系统有两个控制按键,一个是上升键,一个是下降键。
2. 要求
(1)、按下上升按键后,国旗匀速上升;上升到最高端时自动停止上升;按下下降按键后,国旗匀速下降,下降到最低端时自动停止。
(2)、能在指定的位置上自动停止。
(3)、为避免误动作,国旗在最高端时,按上升键不起作用;国旗在最低端时,按下降键不起作用。
(4)、升降旗的时间均为43秒钟,与国歌的演奏时间相等。
(5)数字即时显示旗帜所在的高度,以厘米为单位,误差不大于2厘米。
附件一: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一、论文印装
(一)装订要求
论文一律用A4(210mm279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论文在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和批注。每页的上边距和左边距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下边距和右边距(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
(二)字体要求
1. 论文标题: 小2宋体字,黑体;
小标题1: 小3宋体字,黑体;
小标题2: 4号宋体字,黑体;
2. 正文标题: 参考(五)正文部分;
3. 正 文: 小4宋体字;
4. 参考文献: 5号宋体字;
5. 英文摘要: 标题:小3, 正文:小4,字体 :Times New Roman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1.封面;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正文;
7.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10.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
(一)封面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上包括下列内容:
1.论文题目,用三号宋体字标注在题目栏;
2.论文的作者和指导教师;
3.所属系(部、中心)、专业、年级、学号。论文封面(见附件八)。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部、中心)或教研室主任签字后生效。
(二)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和自由词: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
每篇论文中应列出3~5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撰写要求有英文摘要的论文,还应列出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三)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四)绪论
1.绪论
其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绪论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2.绪论的内容有如下几项:
(1)研究的目的、范围和背景。
(2)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
(3)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
(五)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它要占主要篇幅。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差异很大,所以对正文中要写的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但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或数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正文必需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
1.对正文主题的要求
(1)主题新颖,研究、解决、创立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主题深刻,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总结出事物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3)主题集中,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要使主题集中,凡于本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应涉及,不过多阐述,否则会使问题繁杂,脉络不清,主题淡化。
(4)主题鲜明,论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论文的题目、摘要、前言、结论部分明确地点出主题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题。
2.对结构的要求
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几种格式: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一、 第一章 第一章 1.
(一) 一、 第一节 1.1
1. (一) 一、 1.1.1
(1) 1. (一) 1.1.2(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字,黑体。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四号宋体字,黑体。
第三层次(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宋体字,黑体。
(六)结论
结论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七)致谢
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2.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例:
[1] 刘国均,陈绍业.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傅秉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447
[3]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
三、其他要求
(一)表格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二)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 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 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三)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四)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50;2.00不能写作0.5;2。
(五)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
(六)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七)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八)附录
1.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为了体现整篇论文的完整性,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论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炼性,这些材料可以写入附录段,但对于每一篇论文并不是必须的。
2.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
(1)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2)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
(3)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4)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5)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1”,“图2”;“表1”,“表3”;“式(1)”,“式2”;“文献[1]”,“文献[2]”等。
四、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
(一)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三)中文摘要、关键词
(四)英文摘要、关键词
(五)目录
(六) 正文
(七) 附录
(八) 封底

阅读全文

与智能输液装置控制设计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需要皮带传动装置防护 浏览:832
阀门手动两用启闭机套什么定额 浏览:278
机械自动表不带了怎么办 浏览:201
永发精密五金制品厂 浏览:615
自己关停暖气先关哪个阀门 浏览:158
上海第二机床厂导轨怎么拆除 浏览:986
乐陵汽车五金制品 浏览:614
阀门rtj是什么 浏览:591
旧电机轴承如何加油 浏览:857
敲瓶底火焰摇动为什么不是超声波 浏览:862
fpc行业设备多少钱 浏览:694
哪些设备销售提成高 浏览:548
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的故障分析 浏览:711
机械制图标识有什么特点 浏览:725
暖气片温控三通阀门怎么调 浏览:618
145压盘配什么分离轴承型号 浏览:698
防伪税控专用设备包括哪些 浏览:195
自行车怎么配轴承 浏览:388
江淮瑞风工具箱在那里 浏览:510
自动投入装置调试是什么 浏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