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诺贝尔索道的设计原理
索道(Ropeway)又称吊车、缆车、流笼(缆车又可以指缆索铁路),是交通工 具的一种,通常在崎岖的山坡上运载乘客或货物上下山。索道是利用悬挂在半空中的钢索,承托及牵引客车或货车。除了车站外,一般在中途每隔一段距离建造承托钢索的支架。部分的索道采用吊挂在钢索之下的吊车;亦有索道是没有吊车的,乘客坐在开放在半空的吊椅。使用吊椅的索道在滑雪区最为常见。
索道按支持及牵引的方法,可以分为多种:
单线式
:使用一条钢索,同时支持吊车的重量及牵引吊车或吊椅。
复线式
:使用多条钢索。其中用作支持吊车重量的一或两条钢索是不会动的,其他钢索则负责拉动吊车。
往复式:
索道上只有一对吊车,当其中一辆上山时,另一辆则下山。两辆车到达车站后,再各自向反方向行走。这种索道称为 Aerial Tramway。往复式吊车的每辆载客量一般较多,可以达每辆100人 ,而且爬坡力较强,抗风力亦较好。往复式索道的速度可达每秒8米。
循环式:
索道上会有多辆吊车,拉动的钢索的是一个无极的圏,套在两端的驱动轮及迂回轮上。当吊车或吊椅由起点到达终点后,经过迂回轮回到起点循环。台北猫空缆车属循环式吊车。循环式吊车称为 Gondola lif。
固定抱索式:
吊车或吊椅正常操作时不会放开钢索,所以同一钢索上所有吊车的速度都会一样。有的固定抱索式索道,吊车平均分布在整条钢索上之上,钢索以固定的速度行走。这种设计最为简单,但缺点是速度不能太快(一般为每秒一米左右),否则乘客难以上落。亦有的固定抱索式索道采用脉动设计,把吊车分成4、6、或8组,每组由3至4辆车组成,组与组之间的距离相同。同组的吊车同时在车站上下乘客,当其中一组吊车在站内时,钢索及各组车同时放慢速度。吊车离开车站后,一起加速行驶。这种索道行驶速度较快(站内每秒0.4米,站外每秒4米左右),乘客上下容易,但距离不能太长,运载能力亦有限。
脱挂式:
亦称脱开挂结式。吊车以弹簧控制的钳扣握在拉动的钢索上。当吊车到达车站后,吊车扣压钢索的钳会放开,吊车减速后让乘客上落。离开车站前,吊车会被机械加速至与钢索一样的速度,吊车上的钳再紧扣钢索,循环离开。这种索道的速度较慢(站外每秒6米),但运载能力大。
2. 索道的驱动轮是怎么定位的
索道工作原理:用一条无极的钢丝绳套在索道两端的驱动轮和迂回轮上,通过张紧装置使之保持一定的张力。驱动轮带动钢丝绳以 6.0 米 / 秒的速度运行。吊厢进站后,脱挂式抱索器通过脱开器将吊厢与运载索脱开,通过减速装置将吊厢速度减到 0.3 ~ 0.4 米 / 秒,随后开门将吊厢门打开,乘客在指定的位置下车。推车装置将吊厢迂回至索道另一侧,待乘客上车后,关门将车门自动关闭,然后吊厢通过加速装置加速至与运载索等速,设在站口的挂结器将抱索器挂到运载索上。吊厢经一系列的安全检测后出站。
索道运行速度一般不大于每小时13公里。为适应线路的地形条件和乘坐舒适,载人车厢的座椅应与水平面平行并呈阶梯式,以便于人员上下和货物装卸。
当车厢在运行中发生超速、过载、越位、停电、断绳等事故时,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乘客安全。由于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差,建设费用高,长距离运输效率低,因此它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
3. 高山上的索道缆车是怎样修建的
1、调研设计每一条索道缆车都是定制的。承接索道建造的公司会进行详细的地形勘测,并选择相应的索道系统设计出符合出资方要求的建造方案。这是建造索道最难的一步。
2、建造平台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挖洞,挖大洞,必要的时候用炸的,然后在洞里建造混凝土平台。无论是索道中途的塔架还是两端的终点站都需要坚实的混凝土基础,平台的大小主要由地形与塔架的高度决定。这一步骤的难点在于运送用于浇筑的混凝土。对于较好的地形,施工队可以开辟出一条土路,或搭建货索。极端地形下需要使用直升机进行运送。
3、组装塔架在混凝土平台上安装用于承载钢缆的塔架。这种塔架的零件通常由建筑公司在总部生产,并经由国际货运送至索道建设地点就地组装。组装好的塔架零件将会被直升机运送至混凝土平台所在地点,并经由地面上的工人使用螺栓连接。典型的塔架会用6个2.75英寸大小的纵向螺栓连接,六角头在下。在简单固定后,螺栓还需要经过特殊的扭力处理。工人会在塔架安装的最后初步对齐所有塔架顶部的滑车轮,确保接下来可以搭上缆绳。虽然熟练的施工队安装每个塔架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根据索道的长度不同,该步骤通常耗时数个小时。
4、搭缆绳搭建缆绳的过程相当复杂。首先,索道两端的终点站会尽可能地靠近(没错,索道的终点站是可以移动的),这一过程称作de-tension,是为了保证不让缆绳承载拉力(缆绳搭完,一切就绪以后,终点站就会移回正常位置,从而将缆绳拉直)。两队施工人员从顶部终点站出发向底部终点站前进,沿途在塔架的两侧搭上两条导缆(pilotcable)。导缆通常是0.75英寸直径的钢缆,每英尺约有一磅重。这一过程一般是人工完成,如果地形较为严峻则需要直升机辅助运送(然而将缆绳搭在滑车轮上的工作依然需要人工完成)。搭完全程后,将两条导缆在顶部终点站的那一端铰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两端都在底部终点站的导缆。这条导缆的其中一端会接在一个缠有实际用于索道运作的拖运缆(haulcable)的线轴上。拖运缆是真正负责带动缆车车厢的钢缆,通常有1.75英寸的直径。导缆的另一端会接在一个巨大的绞盘上,随着绞盘开始运作,导缆会带着线轴上的拖运缆逐渐穿过所有塔架,最终完全取代导缆的位置。这个过程相当耗时,尤其是如果在组装塔架时没有对齐好每个塔架的滑车轮的话。有时拖运缆会从滑车轮上脱落,工人就不得不把拖运缆重新搭上去(这很难,而且无法只靠手工完成)。当拖运缆就位后,就可以开始最终的铰接,通过连接拖运缆的两端来把它变成一个永久的环形。为了保证可以全程经受住巨大的拉力,这种拖运缆是多股钢缆绕着一条核心缆扭合而成,所以需要解开每一股缠绕在核心缆上的钢缆,把它们对齐并铰接在一起。
5、整体调试还记得组装塔架时初步对齐的滑车轮吗?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完全对齐了。这项精细的工作通常会持续一周到两周。待调试结束后,索道就可以进行装载测试了。安装车厢也是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缆车会有不同类型的拖运缆结构。一个普通的缆车也许只有一条拖运缆,而一个大型Gondola缆车会有多达3条钢缆,分别起拖运或者支撑作用。现如今也出现了可装卸式车厢(Detachablechairlift),大幅提高了车厢的移动速度和装载重量,不过也使搭载车厢的机械结构更为复杂。装好车厢后,通常会用各类材料(比如雪场会用冰袋)堆在车厢里进行承重测试。一切顺利的话,等到拿到正式运行的相关安全文件与证书,索道就正式搭建完成了。
4. 何谓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设计要点有哪些
单线,顾名思义就是一根线作为牵引动力线路。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一台主电机驱动一根钢丝绳线路,由吊椅作为乘坐工具的客运架空索道。
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设计要点:
1、建设者对于运载量的需求
2、地理地形环境(有无地震频发、常年平均风级、降雨量等)
5. 索道驱动装置一般采用什么形式
索道工作原理:用一条无极的钢丝绳套在索道两端的驱动轮和迂回轮上,通过张内紧装置使之保持一定容的张力。驱动轮带动钢丝绳以 6.0 米 / 秒的速度运行。吊厢进站后,脱挂式抱索器通过脱开器将吊厢与运载索脱开,通过减速装置将吊厢速度减到 0.3 ~ 0.4 米 / 秒,随后开门将吊厢门打开,乘客在指定的位置下车。推车装置将吊厢迂回至索道另一侧,待乘客上车后,关门将车门自动关闭,然后吊厢通过加速装置加速至与运载索等速,设在站口的挂结器将抱索器挂到运载索上。吊厢经一系列的安全检测后出站。
索道运行速度一般不大于每小时13公里。为适应线路的地形条件和乘坐舒适,载人车厢的座椅应与水平面平行并呈阶梯式,以便于人员上下和货物装卸。
当车厢在运行中发生超速、过载、越位、停电、断绳等事故时,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乘客安全。由于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差,建设费用高,长距离运输效率低,因此它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
6. 山里运竹的索道怎么装
摘要 此外,装车站台稍呈下坡,卸车站台却稍呈上坡。这样,重载跑车开始沿承载索运行后即与平车脱离。悬吊木捆进入卸车站台后与平车道的空间逐渐变小,最后使木捆平稳地落在平车上。承载索靠支架悬吊于空中,支架可用木材、钢材或天然立木等制成;中间立木支架应选择根系发达的立木,缠绑绷索处的树干直径一般不小于20~26厘米,支架中两立木的间距不小于6米,在两立木间的水平绷索上悬挂鞍座。
7. 缆车是怎样悬挂的
缆车(cable car)
利用钢绳牵引,实现人员或货物输送目的之设备的统称或一般称谓。
根据我国本领域专业命名规则,车辆和钢绳架空运行的缆车设备,定义为架空索道。而车辆和钢绳在地面沿轨道行走的缆车设备定义为地面缆车。
地面缆车
由驱动机带动钢丝绳,牵引车厢沿着铺设在地表并有一定坡度的轨道上运行的一种交通工具。轨道坡度不受限,一般以15°~25°为宜。缆车线路按运输量、地形和运距等可设计成单轨、双轨以及单轨中间加错车道或换乘站等多种形式。为使乘客乘坐舒适,便于乘客上下车和装卸货物,车厢内座椅应与水平面平行并呈阶梯式。为保证乘客安全,缆车配有一系列安全设施。
索道
按支持及牵引的方法,可以分为2种:
单线式:使用一条钢索,同时支持吊车的重量及牵引吊车或吊椅。
复线式:使用多条钢索。其中用作支持吊车重量的一或两条钢索是不会动的,其他钢索则负责拉动吊车。
按行走方式,索道可分为:
往复式:索道上只有一对吊车,当其中一辆上山时,另一辆则下山。两辆车到达车站后,再各自向反方向行走。这种索道称为 Aerial Tramway。往复式吊车的每辆载客量一般较多,可以达每辆100人 ,而且爬坡力较强,抗风力亦较好。往复式索道的速度可达每秒8米。
循环式: 索道上会有多辆吊车,拉动的钢索的是一个无极的圏,套在两端的驱动轮及迂回轮上。当吊车或吊椅由起点到达终点后,经过迂回轮回到起点循环。循环式吊车称为Gondola lift
当中循环式索道可再分为
固定抱索式:吊车或吊椅正常操作时不会放开钢索,所以同一钢索上所有吊车的速度都会一样。有的固定抱索式索道,吊车平均分布在整条钢索上之上,钢索以固定的速度行走。这种设计最为简单,但缺点是速度不能太快(一般为每秒一米左右),否则乘客难以上落。亦有的固定抱索式索道采用脉动设计,把吊车分成4、6、或8组,每组由3至4辆车组成,组与组之间的距离相同。同组的吊车同时在车站上下乘客,当其中一组吊车在站内时,钢索及各组车同时放慢速度。吊车离开车站后,一起加速行驶。这种索道行驶速度较快(站内每秒0.4米,站外每秒4米左右),乘客上下容易,但距离不能太长,运载能力亦有限。
脱挂式:亦称脱开挂结式。吊车以弹簧控制的钳扣握在拉动的钢索上。当吊车到达车站后,吊车扣压钢索的钳会放开,吊车减速后让乘客上落。离开车站前,吊车会被机械加速至与钢索一样的速度,吊车上的钳再紧扣钢索,循环离开。这种索道的速度快,可达每秒6米,运载能力亦大。
意外种类
因强风而停驶
索缆断裂
车卡脱轨
由于意外种类,地面缆车最重要的安全装置是:轨道制动器 用于钢绳索缆断裂时,客车可以自动抱紧在钢轨上,以保证乘客的安全,由此附带的其他安全装置是车-站间的数字信号通讯系统,用于保证轨道制动器动作时,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采取相应的停车等措施。
安全装置是特种设备监察机构验收最重要的检查内容。
8. 索道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索道的工作原理是,钢索回绕在索道两端(上站和下站)的驱动轮和迂回轮上,两站之间的钢索由设在索道线路中间的若干支架支托在空中,随着地形的变化,支架顶部装设的托索轮或压索轮组将钢索托起或压下。
载有乘客的运载工具通过抱索器吊挂在钢索上,驱动装置驱动钢索,带动运载工具沿线路运行,达到运送乘客的目的。张紧装置用来保证在各种运行状态下钢索张力近似恒定。
(8)索道驱动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客运索道按钢索的利用情况可分为单线索道(承载和牵引功能合为运载索)、双线索道(承载索和牵引索分开)、多线索道(多条承载索或牵引索)。按运行方式可分为往复式索道和循环式索道。
循环式索道又可分为连续循环式、间歇循环式(运行一停止一运行)及脉动循环式(在运行中速度可变),我国目前在用客运索道中最主要的型式是多线往复式和单线循环式两种。
往复式索道是最早出现的索道类型,常见的有双线式、三线式或四线式。其钢索不是循环运转,而是带动客车在两站间作往复运动。这类索道简便、安全,可以跨越大跨度,所立支架少,甚至不立支架。因此,在各种难以跨越的江、河及复杂地形情况下,仍是惟一的索道选择方案。
单线循环式索道只用一根钢索(承载索和牵引索合为运载索),索系最简单,是我国索道的主导类型。按使用的抱索方式分为固定抱索器式和脱挂抱索器式两种索道。其中又以固定抱索器的单线循环吊椅式索道(图2)数量最大,占索道总数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