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 1
(1)AC。(2)4.00.(3)等效替代。; F
⑵ (1)甲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cm.乙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mm.(2)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0c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游标读数为:0.05×10mm=0.50mm=0.050cm,所以最终读数为:10cm+0.050cm=10.050cm; 1 | 2m | |
⑶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
①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3.8”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 ②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而力的图示可以比较准确的表示出里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故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图示. ③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的力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时的拉力F′. ④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其方向一定沿AO方向, 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由于误差的存在F与AO方向即实际值F′方向要有一定夹角. 故答案为:①3.8;②图示;③F′;④F′. |
⑷ 如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减小实验误差的做法哪些是有效的()A.尽可能使定
A、尽可能使定滑轮的轴光滑,减小摩擦,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不需要一定竖直向下,故B错误;
C、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故C正确;
D、实验要方便、准确,两分力适当大点,读数时相对误差小,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不需要夹角一定为90°,故D错误;
故选:AC.
⑸ (1)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若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应保
①若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应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小车上的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②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在没有牵引的情况下让小车拖着纸带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计时点,如果计时点间距相等,就说明摩擦力和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③实验过程中,放开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然后再放开小车故AD正确,选AD. ④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s×5=0.1s,C点的速度v C =
故答案为:①小车质量;②相等;③AD;④1.07;3.10. |
⑹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
(1)根据测力计指针的指示可读出其示数为:2.60N;
(2)以FB、FC为临边,作出平回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答,对角线表示合力:
⑺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合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
(1)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5格,则1格就等于0.2N.图指针落在3N到4N的第3格处,所以3.6N.
(2)A、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A正确;
B、该实验中不一定需要OB水平,故B错误;
C、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两细线的力的大小,同时画出细线的方向即为力的方向.虽悬挂重物的细线方向确定,但大小却不知,所以要测重物重力,故C正确;
D、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D正确;
E、该实验中,改变拉力时,只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弹簧拉力的合力与M的重力等大反向,因此O点不用每次静止在同一位置,故E错误
故选:ACD
故答案为:(1)3.6;(2)ACD
⑻ 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四位同学在做该实验中作出的图示,图中F′是根据平行四边
F′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的,由于误差可能不与橡皮筋共线;而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即F一定与橡皮筋共线(二力平衡),由此可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⑼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