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利用孵化器孵鸡、鸭、鹅
使用孵化机孵鸡、鸭、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孵化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孵化技术。
(1)孵化前的准备①制订孵化计划:首先根据设备条件、孵化能力、种蛋供应、雏禽销售信息等情况,周密、妥善考虑,编制适宜的孵化计划。同时安排好孵化工作人员及勤杂人员。②孵化室、孵化机的消毒:入解前一个星期,在检修机械各部位的同时,要对解化室和孵化机进行清理消毒。室内屋顶、地面、各个角落都要清扫干净,机内刷洗干净后,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消毒,或与人孵种蛋一起消毒。③检查蛋盘:检查蛋盘框是否牢固,铁丝是否有脱位、弯曲、折断等现象,蛋盘必须逐个仔细检查。④机体检查;反复开、关机门,仔细观察是否严密,机体四璧、上顶、底板是否因受潮变形或开缝,如有毛病要及时修补.⑤校正检修机器:在孵化前一周,要检查电孵机各部件安装是否妥当、牢固,各电器系统是否接好、灵敏、准确。检测温度计准确度的方法:将体温计与孵化用温度计插入88℃温水中,观察温差,如温差超过0.5℃以上,更换或用胶布贴上差度标记.接通电源,扳动电热开关,观察供温、供湿、警铃等系统的接触点,看是否接触失灵。调节控温、控湿水银导电温度计至所需温度、湿度。还要检查电机及传动系统是否正常,风扇皮带是否松弛,翻蛋装置是否安装牢固。上述部分均无问题,要试机运转1~2天,一切正常后再正式入孵。
(2)孵化期管理①种蛋入孵:装盘后的种蛋,经过预热、消毒即可入孵。为使种蛋码盘后很快达到孵化温度,种蛋应在入孵前12小时左右装入蛋盘中,移入孵化室内预热,然后将蛋盘装入孵化机内的蛋架,经熏蒸消毒后开机孵化,要注意保持蛋架的平衡,防止蛋车翻倒。开孵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这样大批出雏的时间正好是白天,便于出雏操作。一般立体孵化机每5~7天入孵一次,可在同一台解化机内进行多批次解化,为了便于区别,在分批上蛋时,每次上的蛋盘要记上特殊显眼的标记,并使各批入孵的蛋盘一套间一套地交错放置,这样“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调节温度,既省电,孵化效果又好。②温度调节:温度经过设定之后,一般不要轻易变动。刚入孵时,由于开门放蛋,散失部分热量,种蛋和蛋盘又要吸收部分热量,而使孵化机内温度骤然下降,这是正常现象,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恢复正常,在孵化期间,要时常注意特化温度的变化。当温度偏离给温要求0.5℃以上时,就应进行调节。每次调节的幅度要小,逐步调至机内温度允许波动的范围内。当整批孵化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孵化温度时,逐渐降温也应遵循小幅度调节的原则。孵化机内的温度要每隔半小时观察1次,每隔2小时记录1次,《③湿度调节:将干湿球温度计放置在孵化机内,工作人员通过机门玻璃窗观察了解机内的相对湿度、如果机器没有调湿装置,湿度的调节主要靠增减水盘、升降水温等措施。当湿度偏低时,应增加水盘,提高水温,加速蒸发,或向孵化室地面酒水,必要时可直接喷雾提高湿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应注意防止湿度偏低,沿海及降雨量较大的地区要注意防止湿度过高。一般每天加水一次,外界气温低时应加温水,④通风与翻蛋:如导化器没有自动通风装置,应采取人工通风。一般入孵后第一天可不进行通风,但从第二天起就要逐渐开大风门,增加通风量,夏季高温高湿,机内热量不易散出,应增大通风量。在孵化时,每2小时翻蛋一次,并记住翻蛋方向,注意手工翻蛋要“轻、稳、慢”。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立体孵化器均有自动通风系统和翻蛋装置,因而省去了不少麻烦。⑤照蛋:一般于孵化第5~7天和第18~19天(鸭在第25天,鹅在第28天)进行两次照蛋,也可在孵化第11~12天(鸭、鹅在第15~16天)再进行抽查照蛋,以便及时检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并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在进行照蛋时,要提高孵化室温度,尽量缩短时间,要稳、准、快。移盘与拣雏;在解化第18~19天(鸭在第25天,鹅在第28天)最后一次照蛋后,剔除死胚蛋,把发育正常的活胚蛋移入出雏箱的出雏盘中准备出雏,称为移盘或落盘。移盘时间可根据胚胎发育情况灵活掌握。如发育得好,此时气室已斜口,下部黑暗,应及时移盘。如果气室边界平整,下部发红,则为发育迟缓,应稍晚些时间移盘。移盘时要轻、快,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减少破蛋或蛋温下降。移盘前出雏箱内的温度要升至36.6~37.2℃,移盘后要停止翻蛋,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保证顺利出雏,鸡蛋孵化满20天就开始出雏,孵至20.5天时大批出雏,当30%以上雏鸡出壳时,就可以拣出羽毛基本干了的雏鸡,同时拣出空壳,每隔4小时拣雏一次。拣雏时不要同时打开前后机门,以免出雏器内温度、湿度下降过快,影响出雏,⑦清扫与消毒:出维完毕,必须对出雏器、孵化器、孵化室等进行清扫和消毒。出雏盘、水盘冲洗干净后放入出雏箱内,进行熏蒸消毒、③孵化记录:在孵化期间,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记录工作。每次照蛋后,应将检出的无精蛋、死胚蛋、破蛋的数量,以及出雏数、毛蛋数分别统计,记录填写要及时、准确,以便统计孵化成绩,为孵化工作积累经验。
② 小型孵化机是不是要加水
不管是小型的,还是中型大型的,只要是孵化机,都要加水的,这样才能保持机器里面的湿度,如果机面不加水,机器就会烧掉的。
③ 自动小鸡孵化器水槽加水麻烦,蛋盘下水槽里塑料袋装水放到下面可以吗
摘要 放到下面也可以的
④ 半自动鹦鹉孵化器怎样加水
摘要 亲,您好,在的呢,我正在为您查询相关信息,稍等片刻,马上回复您
⑤ 孵化器加湿器要放水里吗
不需要。
孵化时进行温湿度管控是为了加快孵化速率,提高孵化成功率,而孵化器的自带加湿器能使孵化器内的湿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并自动控制。但是一旦坏了的话,也是可以用空气加湿器代替的,不过代替之后难以控制其湿度范围,建议在孵化器内放一个湿度计,维持在60%±10%范围内的湿度,或者按照孵化器原来的湿度范围来操作。一旦超出湿度范围,则先停止加湿一算时间。
⑥ 家用自动孵化器刚才加水怎么一直滴滴滴的响
湿度过高或过低会滴滴滴响,大概是你加水太多湿度过高了,或者是孵蛋器盖子打开湿度过低了。
⑦ 电孵机孵化时,怎样操作管理
(1)种蛋入孵
上盘后的种蛋,经过预热、消毒即可入孵。为了种蛋码盘后很快达到孵化温度,种蛋应在入孵前12小时左右装入蛋盘中,移入孵化室内预热,然后将蛋盘装入电孵机内的蛋架上,经熏蒸消毒后开机孵化,要注意保持蛋架的平衡,防止蛋车翻倒。开孵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这样大批出雏的时间正好是白天,便于出雏操作。一般立体电孵机每5~7天入孵一次,可在同一台电孵机内进行多批次孵化。为了便于区别,在分批上蛋时,每次上的蛋盘要记上特殊显眼的标记,并使各批入孵的蛋盘一套间一套地交错放置,这样“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调节温度,既省电,孵化效果又好。
(2)温度调节
温度经过设定之后,一般不要轻易变动。刚入孵时,由于开门放蛋,散失部分热量,种蛋和蛋盘又要吸收部分热量,而使电孵机内温度骤然下降,这是正常现象,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恢复正常。在孵化期间,要随时注意孵化温度的变化。当温度偏离给温要求0.5℃以上时,就应进行调节。每次调节的幅度要小,逐步调至机内温度允许波动的范围内。当整批孵化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孵化温度时,逐渐降温也应遵循小幅度调节的原则。孵化机内的温度要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
(3)湿度调节
将干湿球湿度计放置在电孵机内,工作人员通过机门玻璃窗观察了解机内的相对湿度。如果机器没有调湿装置,湿度的调节主要靠增减水盘、升降水温等措施。当湿度偏低时,应增加水盘,提高水温,加速蒸发速度,或向孵化室地面洒水,必要时可直接喷雾提高湿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应注意防止湿度偏低,沿海及降雨量较大的地区要注意防止湿度过高。一般每天加水一次,外界气温低时应加温水。
(4)通风与翻蛋
如电孵机没有自动通风装置,应采取人工通风。一般入孵后第一天可不进行通风,但从第二天起就要逐渐开大风门,增加通风量,夏季高温高湿,机内热量不易散出,应增大通风量。在孵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的关系,在管理上掌握下列原则:绿灯常亮时,加大风量;红灯常亮时,稍闭风门;红绿灯交替时,正常工作。在孵化时,每2小时翻蛋一次,并记住翻蛋方向,注意手工翻蛋要“轻、稳、慢”。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立体孵化器一般均有自动通风系统和翻蛋装置,因而省去了不少麻烦。
(5)照蛋
一般于孵化第5~6天和第18~19天进行两次照蛋,也可在孵化第11~12天再进行抽查照蛋,以便及时检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并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
在进行照蛋时,要提高孵化室温度,照蛋尽量缩短时间,要稳、准、快。
(6)移盘与拣雏
在孵化第18~19天最后一次照蛋后,剔出死胚,把发育正常的活胚蛋移入出雏箱的出雏盘中准备出雏,称为移盘或落盘。移盘时间可根据胚胎发育情况灵活掌握。如发育得好,此时气室已斜口,下部黑暗,应及时移盘。如果气室边界平整,下部发红,则为发育迟缓,应稍晚些时间移盘。移盘时要轻、快,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减少破蛋或蛋温下降。移盘前出雏箱内的温度要升至36.6~37.2℃,移盘后要停止翻蛋,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保证顺利出雏。
鸡蛋孵化满20天就开始出雏,孵至20.5天时大批出雏。见有30%以上雏鸡出壳时,开始拣出羽毛基本干了的雏鸡,同时拣出空壳,每隔4小时拣雏一次。拣雏时不要同时打开前后机门,以免出雏器内温度、湿度下降过快,影响出雏。
(7)清扫与消毒
出雏完毕,必须对出雏器、孵化器、孵化室等进行清扫和消毒。出雏盘、水盘冲洗干净后放入出雏箱内,进行熏蒸消毒。
(8)孵化记录
在孵化期间,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记录工作。每次照蛋后,应将检出的无精蛋、死胚蛋、破蛋的数量,以及出雏数、毛蛋数分别统计。记录填写要及时、准确,以便统计孵化成绩,为孵化工作积累经验。常用的孵化记录表见表2-1。
表2-1孵化记录
⑧ 家用五十枚蛋水床孵化器怎么加湿
家用50枚蛋水床,孵化器加息的过程中,一般他都是自动驾驶有加水系统。
⑨ 孵化器怎么孵1
1)孵化机应安装在混凝土地面上,地面应保持平整,安装时孵化机应稍向前(有的机型向后)倾斜,以便于清洗时排放污水,机门前要留2~3m的把持空间。
(2)孵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7℃,温度高于27℃或低于20℃时,应考虑安装空调设备或采用其他措施。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室内要有良好的透风换气条件,孵化机(特别是出雏机)排出的废气要用管道引至室外
2
(3)整机安装完毕后要通电试机,检查温度、湿度节制系统是否正常,并根据请求调好温度。
(4)应用中随时留心观察机门上温度计唆使的温度,如有不正常现象要及时检查控温系统,消除故障。
3
(5)随着胚龄的增加应适当开启进气口和排气口,后期应全部打开,以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对氧气的需要,但前期不应开启过大,以免加温较慢,浪费电能。
(6)要留心翻蛋角度是否达到请求,定时是否准确,最好使所有的孵化机翻蛋方向一致,以便于治理。每翻蛋一次都要做好记录。
4
(7)要留心控湿装置的水箱(盘)内不能断水,感受元件的纱布与水盒内要经常换水,纱布被脏物污染后要洗净后重装。对于无主动控湿装置的孵化机,要定时往水盘内加温水并根据不同孵化期对湿度的请求,调剂水盘的数目,以确保胚胎发育对湿度的请求。
⑩ 孵化器水槽在哪里怎样加水
1、使用前要保证电源安全;选择正常的蛋;不能孵化器规定的盛蛋总重量;把机器放在房间里,温度保持在14~30℃,房间不能有化学品、震动性大的物品。
2、在准备孵化前16~24小时左右要给孵化器接通电源运行,并且孵化器内的水槽不要加水。
3、运行16~24小时之后,开始加水,水位不能超过标示(A,B),水位在50%~65%。4mm水深以下。加好水后,把已选好的蛋放入栅网上。
4、把孵化器盖好,把底合上,通电测试机器是否正常,发出响声则是不正常的表现。
5、2分钟后,红色指示等发亮,说明孵化器开始加热;8分钟左右,孵化器的指示灯会一闪一闪的,说明进入恒温工作。
6、每天检查水槽内的水位,水少了,就要及时加水。一个水槽内加水,湿度在50-60%,两个水槽加70-85%。水深在水槽内不高8mm。水位不要超过两个水槽面。
7、第三天开始每天早晚或间隔12小时翻蛋一次,保证一天最少二次翻蛋,翻蛋角度180度,把蛋的另一面朝上,在翻蛋的时候,把机器内的蛋,中间的放边缘,边缘的放中间,这样有利提高孵化率,翻蛋的同时也要检查水槽内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