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达西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

达西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

发布时间:2022-10-06 17:57:08

A. 达西定律的相关信息

地下水在土体孔隙中渗透时,由于渗透阻力的作用,沿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损失版。为了揭示水在土权体中的渗透规律,法国工程师达西(H.darcy)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1856年总结得出渗透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为达西定律。
达西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的①是横截面积为A的直立圆筒,其上端开口,在圆筒侧壁装有两支相距为l 的侧压管。筒底以上一定距离处装一滤板②,滤板上填放颗粒均匀的砂土。水由上端注入圆筒,多余的水从溢水管③溢出,使筒内的水位维持一个恒定值。渗透过砂层的水从短水管④流入量杯⑤中,并以此来计算渗流量q。设△t时间内流入量杯的水体体积为△V, 则渗流量为q=△V /△t 。同时读取断面1-1和段面2-2处的侧压管水头值h1,h2,Δh为两断面之间的水头损失。
达西分析了大量实验资料,发现土中渗透的渗流量q与圆筒断面积A及水头损失△h 成正比,与断面间距l 成反比,即
式中i=△h/l,称为水力梯度,也称水力坡降;k为渗透系数,其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水的渗透速度,cm/s 。
式(1-1)和(1-2)所表示的关系称为达西定律,它是渗透的基本定律。

B. 实验二 达西渗透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稳定流条件下的渗透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线性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2)加深理解渗透流速(v)、水力坡度(I)、渗透系数(K)之间的关系,并熟悉实验室测定渗透系数(K)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了解达西渗透实验装置(图B-2、图B-3)。

2)验证达西渗透定律。

3)测定不同试样的渗透系数。

3.实验原理

在岩石空隙中,由于水头差的作用,水将沿着岩石的空隙运动。由于空隙的大小不同,水在其中运动的规律也不相同。实践证明,在自然界绝大多数情况下,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服从线性渗透定律:

图B-2 达西仪装置图(底部进水)

水文地质学概论

式中:Q为渗透流量,m3/d或cm3/s;K为渗透系数,m/d或cm/s;ω为过水断面面积,m2或cm2;Δh为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差,m或cm;L为渗透途径的长度,m或cm;I为水力坡度(或称水力梯度), ;v为渗透流速,m/d或cm/s。

利用该实验可验证达西线性渗透定律:Q=KωI或v=KI。其主要内容为:流量(Q)(或v)与水力坡度(I)的一次方成正比。在实验时多次调整水力坡度(改变水头),看其流量(Q)(或v)的变化是否与水力坡度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实验时,可直接测定流量(Q)、过水断面面积(ω)和水力坡度(I),从而可求出渗透系数(K)值

室内测定渗透系数,主要采用达西仪。其实验方法有两种:①达西仪由底部供水,出水口在上部(图B-2)。实验过程中,低水头固定,调节高水头;②达西仪是由顶部供水,水流经砂柱,由下端流出(图B-3)。实验过程中,高水头固定,调节低水头,即调节排水口的高低位置。由底部供水的优点是容易排出试样中的气泡,缺点是试样易被冲动。由顶部供水的优缺点与前一种正好相反。本实训以顶部供水的达西仪为例进行介绍。

4.实验仪器及用品

1)达西仪(图B-3)。

2)量筒(500mL)1个。

3)秒表。

图B-3 达西仪装置图(顶部进水)(编号说明见图B-2)

4)捣棒。

5)试样:①砾石(粒径5~10mm);②砂(粒径0.6~0.9mm);③砂砾混合(①与②混合)样。

5.实验步骤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测量:分别测量金属圆筒的内径(d),根据 计算出过水断面面积(ω)和各测压管的间距或渗透途径(L),将所得ω、L数据填入表B-2中。

2)装样:先在金属圆筒底部金属网上装2~3cm厚的小砂石(防止细粒试样被水冲走),再将欲实验的试样分层装入金属圆筒中,每层3~6cm厚,捣实,使其尽量接近天然状态的结构,然后自上而下进行注水(排水管2和水源5连接),使砂逐渐饱和,但水不能超出试样层面,待饱和后,停止注水。如此继续分层装入试样并饱和,直至试样高出上测压管孔3~4cm为止,在试样上再装厚3~4cm小砾石作缓冲层,防止冲动试样。

3)调试仪器:在每次试验前,先给试样注水,使试样全部饱水(此时溢水管7有水流出)待渗流稳定后,停止注水。然后检查3个测压管中水面与金属圆筒溢水面是否保持水平,如水平,说明管内无气泡,可做实验。如不水平,说明管内有气泡,需排出。排气泡的方法是用吸耳球对准水头偏高的测压管缓慢吸水,使管内气泡和水流一起排出。用该方法使3个测压管中水面水平,此时仪器方可进行实验。

以上工作也可由实验室教师在实验课前完成。

(2)正式进行实验

1)测定水头:把水源5与排水管2分开,将排水管2放在一定高度上,打开水源5使金属圆管内产生水头差,水在试验中从上往下渗透,并经排水口流出,此时溢水管7要有水溢出(保持常水头)。当3个测压管水头稳定后,测得各测压管的水头,并计算出相邻两测压管水头差,填入表B-2中。

2)测定流量:在进行上述步骤的同时,利用秒表和量筒测量时间(t)内排水管流出的水体积,及时计算流量(Q)。连续两次,使流量的相对误差小于5%(相对误差(δ)= ,Q1、Q2分别为两次实验流量值,取平均值填入表B-2中。

表B-2 达西渗流实验报告表

3)按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调节排水管口的高度位置,改变Ⅰ、Ⅱ、Ⅲ3个测压管的水头管读数。重复步骤1和2,做2~4次,即完成3~5次实验,取得3~5组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注意:①实验过程中要及时排除气泡,并保持常水头;②为准确绘制v-I曲线,要求测点分布均匀,即流量(水头差)的变化要控制适度。

(3)资料整理

依据以上实验数据,按达西公式计算出渗透系数值,并求出其平均值,填入表B-2中。

6.实验成果

1)提交实验报告(表B-2)。

2)抄录其他小组另外两种不同试样的实验数据(有时间时,可自己动手做)。在同一坐标系内,以v(渗透流速)为纵坐标,I(水力坡度)为横坐标,绘出3种试样的v-I曲线,验证达西定律。

复习思考题

1.当试样中水未流动时,3个测压管的水头与溢水口水面保持在同一高度,为什么?

2.为什么要在测压管水头稳定后再测定流量?

3.三种试样的v-I曲线是否符合达西定律?试分析其原因。

4.比较不同试样的渗透系数(K)值,分析影响K值的因素?

5.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常水头?

6.将达西仪平放或斜放进行实验时,其实验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C.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下水具有流动性,为了确定其水量,就必须研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多孔介质饱水带重力水的运动,但在解决地下水的补给、潜水蒸发以及污染质在包气带中的运移机理等实际问题时,却涉及到包气带水以至结合水的运动,因此包气带水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地下水在孔隙岩石中的运动称为“渗流”(或渗透),渗流占据的空间称渗流场。地下水在松散岩石粒间孔隙和宽度不很大的裂隙中流动时,流速很慢,加之受到介质固相表面的吸力较大,故水的质点排列有序,多呈“层流”运动。在个别宽大的洞穴和裂隙中,水流速度较大,水流质点呈无秩序的互相混乱流动,则属于“紊流”运动。

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当各个运动要素(水头压力、流速、流向)不随时间变化时,称为稳定流;当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时称为非稳定流。严格地讲,自然界中的地下水运动都属于非稳定流,但为了便于分析和运算,当上述运动要素变化微小时,也可看作为稳定流。

一、饱水带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有关饱水带重力水运动的第一个规律,是法国水力学家达西(H.Darcy)在1856年通过实验得到的。

达西通过圆筒砂柱的渗透实验装置(图3-4)得到了水头高度不变条件下,砂层的渗透流量(Q)与水力坡度(I)和过水断面(W)的关系式:

趋于零,则Vt=K,即入渗速度趋于定值。

D. 求助: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渗流计算水力学法的公式来源

达西渗流定律
在某一时段t内,水从砂土中流过的渗流量Q与过水断面A和土体两端测压管中的水位差⊿h成正比,与土体在测压管间的距离L成反比,q=Q/t=k⊿hA/L=kAi,v=q/A=ki,q是单位时间渗流量,v是渗流速度,i是水力坡度,k是图的渗流系数。当水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很小时,其生产的惯性力远远小于由液体粘滞性产生的摩擦阻力,这时粘滞力占优势,水的运动是层流,渗流服从达西定律;当水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惯性力占优势时,由于惯性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西定律就不再适用了。当雷诺数Re﹤10时,渗流服从达西定律。达西实验 编辑本段
(稳定流)在《水文地质学基础》中我们做个这个实验,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实验由法国水力工程师亨利·达西(HenryDarcy)在装有均质砂土滤料的圆柱形筒中做了大量的渗流实验(图1-2-1),于l856年发现:渗透流速与水力坡度成正比,即线性渗流定律,这是渗流基本定律,后人称之为达西定律,其形式为达西实验
达西实验
式中:Q为渗透流量;A为渗流断面面积;H1、H2为l和2断面上的测压水头值;L为1和2两断面间的距离;J为水力坡度,圆筒中渗流属于均匀介质一维流动,渗流段内各点的水力坡度均相等;K为比例系数,称为砂土的渗透系数(也称水力传导系数)。相关连接
该书出自什么地方不晓得。

E. 达西定律的基本假定及应用条件适用范围.(百度上的答案我已经看过了)

达西定律有三个基本的限定条件,这主要是受达西实验本身的条件限内制:

1、达西定律容又称为达西直线定律,因而限定该流动必须是线性流动;

2、流体必须为单相流体;

3、流动为稳定流动。

另外,由于气体的流动阻力较小,流动速度一般较大,且存在滑脱效应,其流动一般不符合达西定律。

(5)达西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扩展阅读:

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多孔介质的渗流量与渗流路径长度成反比,与过水断面面积和总水头损失成正比。从水力学已知,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Q等于流速v与过水断面F的乘积,即Q=Fv。

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一次方成正比。说明水力坡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故又称线性渗流定律。达西定律适用的上限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达西定律适用于地下水的层流运动;另一种认为并非所有地下水层流运动都能用达西定律来表述,有些地下水层流运动的情况偏离达西定律,达西定律的适应范围比层流范围小。

这个定律说明水通过多孔介质的速度同水力梯度的大小及介质的渗透性能成正比。

F. 达西的物理量单位名称

为了纪念水力工程师达西为水文地质学所做的贡献,在地下水动力学中,特将“渗透率”(量纲为[L^2])这一物理量的单位定名为“达西”。
达西是这样定义的:当液体的粘滞系数为0.01达因·秒/平方厘米,压力差为1个大气压(等于1013250达因/平方厘米或0.1MPa)的情况下,通过面积为1平方厘米,长度为1厘米的岩石样品的流量为1立方厘米/秒,此时介质的渗透率作为渗透率的单位,为1达西。
1d=1000md,1md = 0.987×10^(-3)um^2 =0.987×10^(-11) c㎡= 0.987×10^(-15)㎡

G. 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稳定流渗流实验,进一步理解渗流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2. 加深理解渗透流速、水力梯度、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熟悉实验室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达西实验装置与原理。

2. 测定 3 种砂砾石试样的渗透系数。

3. 设计性实验: 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

三、达西仪实验原理

达西公式的表达式如下: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

式中: Q 为渗透流量; K 为渗透系数; A 为过水断面面积; ΔH 为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差; L 为渗透途径; I 为水力梯度。

式中各项水力要素可以在实验中直接测量,利用达西定律即可求取试样的渗透系数 (K) 。

四、实验仪器和用品

1. 达西仪 (见图Ⅰ2-1) 。

2. 试样: ①砾石 (粒径为 5 ~ 10 mm) ; ②粗砂 (粒径为 0. 6 ~ 0. 9 mm) ; ③砂砾混合 (试样①与试样②的混合样) 。

3. 秒表。

4. 量筒 (100 mL,500 mL 各 1 个) 。

5. 计算器。

6. 水温计。

图Ⅰ2-1 达西仪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1.测量仪器的几何参数(实验教员准备)。分别测量过水断面的面积(A),测压管a、b、c的间距或渗透途径(L),记入表格“实验二达西渗流实验记录表”中。

2.调试仪器。打开进水开关,待水缓慢充满整个试样筒,且出水管有水流出后,慢慢拧动进水开关,调节进水量,使a、c两测压管读数之差最大;同时注意打开排气口,排尽试样中的气泡,使测压管a、b的水头差与测压管b、c的水头差相等(实验教员准备,学生检查)。

3.测定水头。待a、b、c三个测压管的水位稳定后,读出a、c两个测压管的水头值(分别记为Ha和Hc),记入实验记录表中。

4.测定流量。在进行步骤3的同时,利用秒表和量筒测量t时间内出水管流出的水体积,及时计算流量(Q)。连测两次,使流量的相对误差小于5% ,取平均值记入实验记录表。

5.由大到小调节进水量,改变a、b、c三个测压管的读数,重复步骤3~4。

6.重复第5步骤2~4次,即完成3~5次试验,取得某种试样3~5组数据。

7.换一种试样,选择另外一台仪器重复上述步骤3~6进行实验,将结果记入实验记录表中。

8.按记录表计算实验数据,并抄录其他实验小组不同试样的实验数据(有条件的,可用3种试样做实验)。

9.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要及时排除气泡。

2)为使渗透流速-水力梯度(v-I)曲线的测点分布均匀,流量(或水头差)的变化要控制合适。

六、实验成果

1.提交实验报告表,即达西渗流实验记录表。

2.在同一坐标系内绘出3种试样的v-I曲线(实验二用纸),并分别用这些曲线求出渗透系数(K),与根据实验记录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七、思考题(任选2题回答)

1)为什么要在测压管水位稳定后测定流量?

2)讨论3种试样的v-I曲线是否符合达西定律?试分析其原因。

3)将达西仪平放或斜放进行实验时,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4)比较不同试样的K值,分析影响渗透系数(K)的因素。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

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记录表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

实验一用纸

实验二用纸

附 设计性实验

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稳定流、变过水断面条件下砂性土的渗透系数。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稳定流条件下达西定律的理解,加深理解渗透流速、过水断面、水力梯度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性实验内容 (供参考)

1. 将两个砂样柱装同一种砂样,求取砂样的渗透系数。

2. 将两个砂样柱分别装两种砂样,求取两种砂样的渗透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用品

1. 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仪 (图Ⅰ2-2) 。

2. 不同粒径的砂样。

图Ⅰ2-2 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仪装置图

四、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仪简介

本仪器主体结构包括横卧变径式有机玻璃试样柱两个,可升降的供水装置以及测压板。每一个试样柱上设有两个测压点与测压板相连,可以测定试样土层对应点的测压水头,了解同一砂样柱或不同砂样柱的水力梯度变化特征。仪器通过升降装置可调节供水装置 (稳定供水箱) 水位,通过进水开关控制流量大小。

五、设计实验要求

1. 查阅相关文献,实验前详细地写出一种砂性土渗透系数测量的实验方案。

2. 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要求表达直观,内容齐全,有利于计算分析。

3. 根据设计方案自己动手装样与实验,实验中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现象。

4. 对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成果。

H. 达西渗流定律的达西定律

达西在1856年通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得出渗流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即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
达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圆筒横断面积为A,其中充填均匀的砂粒,砂层厚度为l,由金属网支托。水由稳压水箱经水管A流入圆筒中,再经砂层渗滤后由出水管B流出。其流量由量筒C量测,在砂层上下两端装测压管以量测渗流的水头损失。由于渗流流速极小,所以流速水头可以忽略不计,总水头可用测压管水头来表示,水力坡度可以用测压管坡度来表示:

达西分析了大量实验资料,得到圆筒内的渗流量Q与圆筒横断面积A和水力坡度J成正比,并和砂层的透水性能有关。达西建立的基本关系为:Q=kAJ,也可以写成V=Q/A=kJ,式中 k为渗流系数,反映了土壤的透水性能。
实验发现,随着雷诺数Re的增加,多孔介质(砂层)中的流动状态经历三个区域:①线性层流区:粘性力占优势,达西定律成立,上限约在Re=10左右;②非线性层流区(过渡区):为主要被惯性力制约的层流,达西定律不成立,上限约在Re=100左右,在上限附近开始有层流到湍流的过渡;③湍流区:惯性力占优势,达西定律不成立。由此可见,从上限雷诺数方面偏离达西定律与层流到湍流的过渡不是完全等价的。
在渗流速度很低时,流体与介质间的表面分子力作用显得更为重要。部分液体的滞流现象使孔隙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渗透率的相应变化。实验表明,这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随渗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速度到某一临界值后不再变化,因此不遵循达西定律。
在雷诺数大于上限Re数的情况下,应该用“渗流的二项式定律”代替达西定律,即

式中A、B为决定于流体和介质性质的常数。
在雷诺数小于下限Re数情况下,非线性渗流定律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式中f(J)为小雷诺数情况下渗透率随水力坡度的变化函数关系,由实验确定。
以上主要是单相流体达西渗流定律;对于多相流体,达西定律对每一相仍然成立,只需将渗透率修正为该相的相渗透率即可。

I. 达西渗流实验中为什么在测压管稳定后测流量

达西渗流定律流体在多孔介质内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从宏观角度描述渗流过程的统计规律,这个定律是1856年法国水利工程师达西为解决水的净化问题从大量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达西在1856年通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得出渗流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即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
渗流的达西定律
渗流的达西定律
达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圆筒横断面积为A,其中充填均匀的砂粒,砂层厚度为l,由金属网支托。水由稳压水箱经水管A流入圆筒中,再经砂层渗滤后由出水管B流出。其流量由量筒C量测,在砂层上下两端装测压管以量测渗流的水头损失。由于渗流流速极小,所以流速水头可以忽略不计,总水头可用测压管水头来表示,水力坡度可以用测压管坡度来表示:
达西分析了大量实验资料,得到圆筒内的渗流量Q与圆筒横断面积A和水力坡度J成正比,并和砂层的透水性能有关。达西建立的基本关系为:Q=kAJ,也可以写成V=Q/A=kJ,式中 k为渗流系数,反映了土壤的透水性能。
实验发现,随着雷诺数Re的增加,多孔介质(砂层)中的流动状态经历三个区域:①线性层流区:粘性力占优势,达西定律成立,上限约在Re=10左右;②非线性层流区(过渡区):为主要被惯性力制约的层流,达西定律不成立,上限约在Re=100左右,在上限附近开始有层流到湍流的过渡;③湍流区:惯性力占优势,达西定律不成立。由此可见,从上限雷诺数方面偏离达西定律与层流到湍流的过渡不是完全等价的。
在渗流速度很低时,流体与介质间的表面分子力作用显得更为重要。部分液体的滞流现象使孔隙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渗透率的相应变化。实验表明,这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随渗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速度到某一临界值后不再变化,因此不遵循达西定律。
在雷诺数大于上限Re数的情况下,应该用“渗流的二项式定律”代替达西定律,即式中A、B为决定于流体和介质性质的常数。在雷诺数小于下限Re数情况下,非线性渗流定律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式中f(J)为小雷诺数情况下渗透率随水力坡度的变化函数关系,由实验确定。
以上主要是单相流体达西渗流定律;对于多相流体,达西定律对每一相仍然成立,只需将渗透率修正为该相的相渗透率即可。

J. 考虑铁离子影响的元素硫沉积伤害实验

水力压裂技术和酸化技术是目前改造低渗透油气储层的主要手段,对于含硫气藏,水力压裂技术和酸化酸压技术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74]。针对高含硫储层的酸液配方还值得深入研究和评价,也面临单质硫沉积和硫化亚铁沉淀对储层的二次伤害。

有效解决储层改造中的控硫控铁难点问题,必须立足于对含硫化氢气藏储层特性和硫化氢特定理化性质的系统研究,弄清高温、高压、高含硫条件下Fe(Ⅱ)—H2S、Fe(Ⅲ)— H2S的反应特性、储层酸—岩反应机理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强的酸液体系与酸压工艺。对含硫化氢气井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控铁沉积上以及相应的溶剂研究方面[75]。但对于实际储层高温高压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没及时返排出地层的残余酸液中铁离子对储层产生的伤害及伤害程度还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

为更好地模拟施工结束后残余酸液中铁离子对储层产生的伤害,利用溶解有饱和元素硫的天然气通过含铁离子的露头砂压制的人造岩心,建立并模拟完成了储层元素硫沉积衰竭式伤害渗流实验。

3.2.1 酸液中铁离子对高含硫气藏储层产生的伤害

作为酸压工作液的工业级盐酸,本身含有相当数量的Fe3+,这是硫化氢油气井酸压作业中三价铁的主要来源。从而酸压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铁离子(Fe3+,Fe2+),在H2S存在的条件下,Fe3+和Fe2+的沉淀行为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与常规条件相比),极易形成硫化亚铁沉淀,引起严重的地层伤害。与不含硫化氢的情况相比,铁沉积的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外来流体中只要存在Fe3+,便立即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被还原成Fe2+,同时S2-被氧化成S0从溶液中析出:

图3.5 平均压力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整个实验伤害来源于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源于铁离子与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其次则是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元素硫沉降所产生的伤害。从图3.5中可以看出,初期斜率普遍较大,主要以化学反应为主,后期曲线偏向平缓,这更加说明了化学反应的产生对储层伤害的严重性。

阅读全文

与达西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青岛巨型抛光设备哪里有 浏览:144
天然气管道外面的阀门在哪个位置 浏览:396
crv仪表盘出现扳手什么意思 浏览:618
开料机自动上下料装置 浏览:7
莱州东升阀门厂有限公司 浏览:379
单个轴承晃动怎么解决 浏览:739
cad煤气管道阀门 浏览:992
店透视工具箱准吗 浏览:438
机械制造厂有多少车间 浏览:116
帕萨特仪表灯暗怎么调 浏览:286
超声波为什么不能用塑料模 浏览:566
慈溪健身器材怎么样 浏览:381
汽车仪表显示六角花表示什么 浏览:709
小区为什么没有水表阀门 浏览:76
制冷设备属于什么材质 浏览:501
车用工具箱的价格 浏览:248
阀门开关处漏小怎么办 浏览:228
不需要皮带传动装置防护 浏览:832
阀门手动两用启闭机套什么定额 浏览:278
机械自动表不带了怎么办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