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能不能帮我设计一个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来表示的:
Rf = 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 / 原点到容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器材
1、层析缸 2、毛细管 3、喷雾器 4、培养皿 5、层析滤纸(新华一号)
四、试剂
1、扩展剂 650mL
是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 mL正丁醇和5 mL冰醋酸放人分液漏斗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取漏斗内的扩展剂约5mL置于小烧杯中做平衡溶剂,其余的倒人培养皿中备用。
2、氨基酸溶液 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溶液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份浓度均为0.5%)。各5mL
3、显色剂 50~lOOmL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五、操作
1、将盛有平衡溶剂的小烧杯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取层析滤纸(长22 cm、宽14 cm)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 cm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2cm作一记号。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6个位置上,干后再点一次。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 mm。
4、扩展 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 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 cm)。待溶剂上升15―20 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 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
思 考 题
1、何谓纸层析法?
2、何谓及f值?影响只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怎样制备扩展剂?
4、层析缸中平衡溶剂的作用是什么?
『贰』 初中生物化学实验有哪些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热,有白雾生成。
2、铁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钾在纯氧中燃烧,有浅紫色火焰,产生黄色固体。
4、镁在氮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产生淡黄色固体。
5、氢气在溴蒸汽中点燃,放出热量,红棕色逐渐褪去,产生白雾。
6、镁与氯化铵的反应。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当加入镁粉之后,镁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铵根离子的水解产物——氨水,受热之后,则发生分解。故此反应可以得到两种气体。
7、铜与氧气的反应
铜是不太活泼的重金属,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如果继续在很高温度下燃烧,就生成红色的Cu₂O:
的时候,还没有物理和化学。那时候,生物做过 “淀粉遇碘变蓝”,还有就是 在显微镜下观察青菜叶表皮细胞 、(这个实验初二的时候要考试的)。
初二的时候,物理实验做得比较多,首先是 光学方面的,“凸透镜成像”,然后动力学里面会遇到许多用小车、砝码等做实验的,还有就是 物体的属性,会用到托盘天平等。
初三的时候,物理方面主要是攻下 电学。会有许多电路图,还有会做关于电的实验。 还有之前的杠杆平衡条件,我们也是做的实验的、 化学方面做的实验比较多。包括了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关于氧气的制取及氧气与其他物体反映。之后还有二氧化碳、主要学习 置换、分解、化合、复分解(其中包括重要的酸碱中和)、四大反应。在学到酸、碱、盐 一章中反应很多,因此做的实验也很多。
值得一提、我期末的时候。生物是在初二考的、考的是 显微镜下观察植物叶表皮细胞。物理是初三考的、考的是测电阻大小。化学也是初三考的、考的是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及其性质。
『叁』 需要生物化学层析柱的一些介绍 大学生来
1概念:
层析是“色层分析”的简称。利用各组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及测定的方法。有吸附层析、分配层析两种。一般用于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氨基酸等的分析。
层析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同的分配比例,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层析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的混合物的分离分析有极高的分辨力。
2类别:
◆按层析的机理划分:
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等。
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之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
凝胶层析: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
◆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不同划分:
气相层析、液相层析。这两大类层析是以流动相不同来划分的。如同时区分流动相和固定相,划分为:气固层析、气液层析、液固层析和液液层析等。
◆按操作形式划分:
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
柱层析:将固定相装于柱内,使样品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达到分离。
纸层析:用滤纸做液体的载体,点样后,用流动相展开,以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薄层层析: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铺成薄层,以纸层析类似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以上划分无严格界限,有些名称相互交叉,如亲和层析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吸附层析,纸层析是一种分配层析,柱层析可做各种层析。
3几种常用的层析:
◆吸附层析
吸附剂的吸附力强弱,是由能否有效地接受或供给电子,或提供和接受活泼氢来决定。被吸附物的化学结构如与吸附剂有相似的电子特性,吸附就更牢固。常用吸附剂的吸附力的强弱顺序为:活性炭、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磷酸钙、石膏、纤维素、淀粉和糖等。以活性炭的吸附力最强。吸附剂在使用前须先用加热脱水等方法活化。大多数吸附剂遇水即钝化,因此吸附层析大多用于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较少用于无机化合物。洗脱溶剂的解析能力的强弱顺序是:醋酸、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醚、氯仿、苯、四氯化碳和己烷等。为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常用两种或数种不同强度的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合适洗脱能力的溶剂系统,以获得最佳分离效果。
◆分配层析
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两相系统。一般是水相和有机溶剂相。常用支持物是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这些亲水物质能储留相当量的水。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比率不同,展层时就会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动的区带。
◆离子交换层析
支持物是人工交联的带有能解离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凝胶等。带阳离子基团的,如磺酸基(—SO3H)、羧甲基(—CH2COOH)和磷酸基等为阳离子交换剂。带阴离子基团的,如DEAE—(二乙基胺乙基)和QAE—(四级胺乙基)等为阴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层析只适用于能在水中解离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对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及核苷酸的分离分析有极好的分辨力。离子交换基团在水溶液中解离后,能吸引水中被分离物的离子,各种物质在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浓度与周围溶液的离子浓度保持平衡状态,各种离子有不同的交换常数,K值愈高,被吸附愈牢。洗脱时,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如改变pH,增加盐浓度,离子被取代而解吸下来。洗脱过程中,按K值不同,分成不同的区带。
◆凝胶过滤层析
支持物是人工合成的交联高聚物,在水中膨胀后成为凝胶。凝胶内为内水层,凝胶周围的水为外水层。控制交联度以形成不同孔径的网状结构。交联度小的孔径大,交联度大的孔径小。凝胶只允许被分离物质中小于孔径的分子进入,大于孔径的分子被排斥在外水层,最先被洗脱下来。而进入孔径的分子也按分子量大小大致分离成不同的区带。选择不同规格的凝胶,可把一个混合物按分子量的差异分成不同的组分。这种方法曾被称为分子筛。目前常用的凝胶商品有:葡聚糖凝胶(sephadex)、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琼脂糖凝胶(sepharose)和聚苯乙烯凝胶(styragel)等。
◆亲和层析
在一对有专一的相互作用的物质中,把其中之一联结在支持物上,用于纯化相对的另一物质。常见的亲和对如:酶和抑制剂,抗原和抗体,激素和受体等。支持物为琼脂糖或纤维素等。
◆气相层析
属于分配层析或吸附层析,仅适用于分析分离挥发性和低挥发性物质。固定相是在惰性支持物(如磨细的耐火砖)上覆盖一层高沸点液体,如硅油、高沸点石蜡和油脂、环氧类聚合物。外涂层约为支持物重量的20%。分析时操作温度范围,一般从室温到200℃。特殊的层析柱能达到500℃。流动相常用氦、氩或氮为展层气体。气相层析分离的区带十分清晰,是由于挥发性物质在两相间能很快达到平衡,所需分析时间大为缩短,一般为数分钟至10余分钟。检测记录系统绘出的各峰是测定流出气体电阻变化的结果,因而测定样品量可到微克和毫微克水平。具有快速、灵敏和微量的优点。气相层析也能用于分离制备样品,但需增加将流出气体通过冷冻将分离物回收的装置。
◆纸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组成滤纸的纤维素是亲水物质,能形成水相和展层溶剂的两相系统,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保持平衡关系。纸层析用于分析简单的混合物时可做单向层析。对于复杂的混合物,可做双向层析。1944年A.J.P.马丁第一次用纸层析分析氨基酸,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开创了近代层析的发展和应用的新局面。70年代以后,纸层析已逐渐为其他分辨力更高、速度更快和更微量化的新方法,如离子交换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所代替。
◆薄层层析
在玻璃片、金属箔或塑料片上铺上一层约1~2毫米的支持物,如纤维素、硅胶、离子交换剂、氧化铝或聚酰胺等,根据需要做不同类型的层析。聚酰胺薄膜是一种特异的薄层,将尼龙溶解于浓甲酸中,涂在涤纶片基上,当甲酸挥发后,在涤纶片基上形成一层多孔的薄膜,其分辨力超过了用尼龙粉铺成的薄层。薄层层析较纸层析优越在于分辨高,展层时间短。例如用纸层析做氨基酸分析,往往需要两天时间,而且对层析条件要求严格,不易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如用薄层层析做,一般约需半小时,分离效果更好。薄层层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也能用于定量分析和制备样品。
◆高效液相层析(又名高压液相色谱)
70年代新发展的层析法。其特点是:用高压输液泵,压强最高可达5000psi(相当于34个标准大气压)。用直径约3~10微米的超细支持物装填均匀的不锈钢柱。常用的支持物是在玻璃小珠上涂一层1~2微米的二氧化硅,经硫酰氯反应生成Si—Cl,进一步连接疏水的烷基,如Si—C18H37,或阳离子交换基团—Si(CH2)n—C6H4SO3H,或阴离子交换基团—Si(CH2)nNH2。这种支持物能承受很高的压力,化学性能稳定。用不同类型支持物的HPLC,可做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其分析微量化可达10-10克水平。但用于制备,可以纯化上克的样品。展层时间短,一般需几分钟到10余分钟。其分析速度、精确度可与气相层析媲美。HPLC适于分析分离不挥发和极性物质。而气相层析只适用于挥发性物质,两者互为补充,都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层析法。HPLC配有程序控制洗脱溶剂的梯度混合仪,数据处理的积分仪和记录仪等电子系统,成为一种先进的分析仪器,在生物化学、化学、医药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相层析
在吸附层析中,高极性物质在层析柱上吸附较牢,洗脱时发生拖尾现象和保留时间长的问题。如果在支持物上涂上一层高碳原子的疏水性强的烷烃类,洗脱液用极性强的溶剂,如甲醇和水的混合物。则被分离样品中的极性强的物质不被吸附,最先洗下来,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这种层析法与普通的吸附层析法相反,故称为反相层析。目前用HPLC做反相层析常用的ODS柱,即在支持物的表面上连接了C18H37Si—基团。
◆同系层析
在核酸分析中,将样品经核酸酶部分裂解成不同长度的核苷酸片段,用同位素标记后,在DEAE纤维素薄层上分离,用含有未标记的相同的核苷酸片段作展层溶剂,这样,未标记的核苷酸把标记过的核苷酸推进,使按分子量大小不同把标记核苷酸片段,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达到分离的目的。于是把这种层析法称为同系层析。同系层析和电泳相结合曾用于寡核苷酸的顺序分析。
纸层析是层析法的一种,要了解纸层法还得从层析法开始.层析法又称色层分析法或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例如:我们利用物质在溶解度、吸附能力、立体化学特性及分子的大小、带电情况及离子交换、亲和力的大小及特异的生物学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或称分配常数)不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层析法的最大特点是分离效率高,它能分离各种性质极相类似的物质。而且它既可以用于少量物质的分析鉴定,又可用于大量物质的分离纯化制备。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分离手段与方法,它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上。现在,它在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层析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分类,层析可以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其中纸层析是指以滤纸作为基质的层析。
『肆』 请问:生物化学实验中抽滤的有关问题。
一个真空泵加一个抽滤瓶加一个抽滤漏斗。都是常规仪器,很容易买到。合算不合算就看你自己了。抽滤都是用定性滤纸抽的,没有孔径这么一说。
『伍』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的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名: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2版)
书号:9787302237228
作者:余冰宾
定价:32元
出版日期:2010-9-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2版)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的结晶。本教材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理论部分论述了生物大分子制备、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免疫化学技术等内容,补充了新的蛋白质技术;实验部分,除经典的生物化学实验外,增加了生物化学综合大实验的内容,并更新了生物软件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部分内容。生物化学实验的英文参考资料及优秀学生实验报告举例见所附光盘。
修订再版后的教材,删除了陈旧、过时的内容,补充了一些新内容,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结合更紧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内容新颖、科学,实用性强,可供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学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理论部分
1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1.1 概述
1.2 生物大分子制备的前处理
1.2.1 生物材料的选择
1.2.2 细胞的破碎
1.2.3 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1.3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1.3.1 沉淀法
1.3.2 透析
1.3.3 超滤
1.3.4 冰冻干燥
1.3.5 样品的保存
1.3.6 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
2 层析技术
2.1 层析技术概述
2.1.1 引言
2.1.2 层析的基本理论
2.1.3 层析的基本概念
2.1.4 层析法的分类
2.1.5 柱层析的基本装置及基本操作
2.2 凝胶层析
2.2.1 简介
2.2.2 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2.2.3 凝胶层析的基本概念
2.2.4 凝胶的种类和性质
2.2.5 凝胶的选择、处理和保存
2.2.6 凝胶层析的基本操作
2.2.7凝胶层析的应用
2.3 离子交换层析
2.3.1 简介
2.3.2 基本原理
2.3.3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2.3.4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处理和保存
2.3.5 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操作
2.3.6 阴离子交换树脂Q-Sepharose
2.3.7 离子交换层析的应用
2.4 亲和层析
2.4.1 简介
2.4.2 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
2.4.3 亲和吸附剂
2.4.4 亲和层析的基本操作
2.4.5 亲和层析的应用
2.5 高效液相层析(HPLC)
2.5.1 简介
2.5.2 HPLC的特点
2.5.3 HPLC的分类
3 电泳技术
3.1 发展简史
3.2 电泳基本原理
3.3 影响电泳分离的主要因素
3.4 电泳的分类
3.5 纸电泳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3.6 琼脂糖凝胶电泳
3.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8SDS-PAGE
3.9 梯度凝胶电泳
3.10 等电聚焦电泳
3.11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12 蛋白质的检测、鉴定及回收
3.13 蛋白质印迹
3.14 毛细管电泳
3.15 芯片毛细管电泳
……
4 离心技术
5 分光光度技术
6 免疫化学技术
7 其他新技术概览
实验部分
实验1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实验2 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
实验3 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实验4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5 小牛胸腺DNA的制备
实验6 小牛胸腺DNA熔解温度的测量
实验7 脱辅基血红蛋白的制备和重组
实验8 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核苷酸
实验9 猪胰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活性测定
实验10 亲和层析纯化胰蛋白酶
实验11 兔肌肌酸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测定
实验12 免疫化学实验
实验13 生物软件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14 热休克蛋白16.3的分离纯化和活性测定
附录
参考文献
『陆』 PBL理论及其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PBL理论及其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 PBL;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瞓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1],旨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目前PBL已经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
1 PBL的特点
1.1 PBL中的“问题”与“学习” PBL中的“问题”不同于一般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问题。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理解。但由于传统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因此作为辅助性的提问式教学只是强调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且问题本身也是结构良好的,即在限定的条件中寻找到预先设定好的答案。良构性的问题对于学生习得某种特定的方法、步骤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于真实问题的思考和把握,这也正是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主要原因。PBL中的“问题”是置于真实情景中的,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具有结构不良的特征,通常是多变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新情况的出现发生变化。同时问题的解决不是单一或一成不变的,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概念,而且往往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这就使得多途径收集信息和资源成为必要,也使得小组的分工和协作成为必要[2]。在一个接近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中训练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并确保这些能力可以有效迁移到未来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中。
PBL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高水平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复杂联系并能灵活地应用其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而解决问题是为了从问题解决中反思和抽象出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学习策略,即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元认知反思活动。因此,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高层次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借此高水平学习过程而得到充分发展。
1.2 PBL中的“学生”与“教师”角色 PBL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简单的被动学习者[3],而是积极的问题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PBL培养他们自主协作的精神。PBL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作,学生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盲目变为有目的地探寻问题的答案和实质的主动探索过程,并且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多种技能,如思考、创新、协作等能力。在该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中心,其角色退居为资源提供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或辅导者,基本任务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一致[4]。
2 PBL学习流程与应用实例
据Barrows在医学教育中所用的典型模型,PBL大致包括组建小组、创设情境及提出问题、探究及解决问题、展示汇报成果、问题后评价及信息反馈等环节[5]。我们将该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步骤如下:
2.1 前期准备 对教师开展PBL课程培训,学习PBL的理念及实施方法;定期召开教师会议,制定修改适应PBL教学的配套实验课教案;设定2005级七年制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组建PBL小组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PBL教学模式)和对照班(传统教学模式)。将实验班再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1名组长以及1名记录员,分别负责小组讨论的主持和讨论记录的整理工作。
2.3 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劣构情境问题,如针对“蛋白质含量测定—Lowry法”实验,提出如何鉴定劣质奶粉?针对“激素对家兔血糖的影响”实验,提出如何排除某肝脏肿大患者为糖原累积症患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多样性,而实验内容是其中一种可以应用的手段。在实验之前教师将设计的`问题及部分参考书目留给每个PBL小组,由小组讨论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学生决定自己要学什么。在这个阶段教师发挥“引导者”作用,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促使其自己发现缺乏哪些阻碍问题解决的知识,从而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
2.4 解决问题 PBL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小组确定的学习要点分头查找资料,然后小组成员集合,在组长主持下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再根据假设进一步查找资料,完善解决方案。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发挥“协调者”和“学科专家”的作用,协调小组矛盾,为小组成员提供一定咨询服务。该阶段是小组成员分享学习成果的时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是促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2.5 汇报成果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实验课上向老师和其他小组从解决问题方案设计、原理解释、基本操作流程、预期结果等角度汇报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该阶段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的成就感得以满足,同时汇报后学生通过实验实际操作,可进一步对比验证其解决问题的方案。
2.6 评价及反馈 对问题解决及学习的评价要结合成果展示和传统的测评方法,如考试等。我们采用的就是问卷调查及实验课笔试方式相结合。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课程期终考试(笔试)成绩比较显示:实验班平均66.9分,对照班平均58.7分;不及格率:实验班2%,对照班7%。调查问卷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应用于生化实验教学,88.9%的学生认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92.5%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学能力,96.2%的学生认为可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93.4%的学生认为拓宽了知识面,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 PBL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3.1 教材方面 目前生化实验教材及其他学科实验教材,所设实验教学内容基本都属于针对本学科理论内容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PBL教学的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及传统教学体系,学习过程不再依赖于某本具体的教科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合理组合传统实验项目成为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验,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案,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3.2 教师方面 师资相对不足是目前PBL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首先教师相对学生人数比例上难以满足PBL应用的需求,PBL采用小组教学法,小组学生人数过多会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还需要教育和时间,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经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在PBL教学实践中很难坚持“隐退”,往往在小组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为过度热心、主动教学。所以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转变教育观念的教育活动,加强PBL教学法培训十分必要。
3.3 学生方面 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到PBL教学的效果。如在小组讨论阶段,表现强势的学生会积极讨论发言,而一些学生较为沉默,无法真正融入PBL的教学模式中来。另外,存在平时表现与考核成绩不相符的现象:一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讨论问题时思维活跃、思路清晰的学生在笔试中的成绩却很低;在实验操作考核中,也有部分学生一上考场就不知所措、频频错误。提示我们要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评价系统。
总之,在具体应用并实施PBL时,不能照搬国外原创性的PBL典型模式,应当对PBL的内涵和特点等关键问题有合理的认识,并结合我国国情及学校教学现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利用它实践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
【参考文献】
1 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 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5.
2 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现代教育科学,2005,(6):79.
3 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中国大学教育,2006,(2):2426.
4 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2,12(3):1718.
5 Barrows HS,Tamblyn RM. An evaluation of problem瞓ased learning in small group utilizing a simulated patient. J Med Ec,1976,51(1):5254.
;『柒』 实验室废物,废液处理办法有哪些
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废液可以分别收集进行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处理方法: 2.1、 无机酸类: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 废碱互相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2.2、 氢氧化钠、氨水: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冲洗。 含氰废液: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 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2.3、 普通简单的废液: 如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直接倒入废液桶 中,废液桶尽量不要密封,不能装太满(3/4即可)。 2.4、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倒入另一个废液桶内立即封盖,统一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3.1、 沾附有有害物质的滤纸、包药纸、棉纸、废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东西, 不要丢入垃圾箱内,要分类收集。 3.2、 废弃不用的药品可交还仓库保存或用合适的方法处理掉。 3.3、 废弃玻璃物品单独放入纸箱内;废弃注射器针头统一放入专用容器内, 注射管放入垃圾箱内。 3.4、干燥剂和硅胶可用垃圾袋装好后放入带盖得垃圾桶内;其他废弃的固体药品包装好后集中放入纸箱内,放到液体废液集中放置点由专业回收公司处理(剧毒,易爆危险品要先预处理)。
『捌』 生化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都有哪些
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有:
烘箱、高压灭菌器、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安全柜、低温保存箱、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移液器、离心机、倒置显微镜、PCR仪、电泳仪、脱色摇床等。
而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有:
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烘箱、加热板、电炉、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摇床、离心机、低温保存箱、移液器、PH计、分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扫描显微镜、均质器等。
组织培养实验室常用仪器有:
高压灭菌器、烘箱、摇床、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培养箱、分析天平、普通天平、超净工作台等。
而从实验室工作流程来看,则分为样品保存、样品前处理、培养过程、观察分析等。在不同的工作环节则需要不同的仪器。一般来说,样品保存常用仪器有冰箱/超低温冰箱、液氮罐等。样品前处理常用仪器有移液器、天平、均质/搅拌系列、离心机、冻干机、高压灭菌器以及电泳仪等。
在培养过程常用实验室仪器有培养箱系列、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发酵罐、摇床、水浴、转瓶机、PCR仪、酶标仪等。观察分析时常用仪器有显微镜、菌落计数仪、流式细胞仪、DNA测序仪、高效色谱系列等。在生物实验室中还可能会用到洗瓶机、超纯水系列、超声波清洗机等仪器。
简单介绍下几款仪器设备的作用:
显微镜: 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电子秤:是用来对货物进行称重的自动化称重设备,通过传感器的力电转换,经称重仪表处理来完成对货物的计量,适用于各种散货的计量。
离心机: 该机适用于生物,化学,遗传学,医药学,医院,实验室对学业,生物体,叶绿素,蛋白核酸等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电子天平: 是实验室分析或质量控制所必须的仪器,具有称量大,精度高,在较差使用环境下亦可达到精密称量的要求。
干燥箱 :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用来干燥样品,也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环境。
实验室其它的辅助器材:
1、吸滤瓶、布氏漏斗2、三脚架 3.混三角 4、铁夹5、铁环 6、铁架台7、洗瓶 8、试管架
9、锥形瓶 10、量筒11、漏斗 12、烧杯 13、滴瓶14、表面皿 15、细口瓶 16、药勺 17、称量瓶 18、干燥器 19、广口瓶 20、石棉网2l、蒸发皿 22、毛刷23、滴管 24、研钵25,试管夹 等等
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对你有些用处
『玖』 求实验室减压蒸馏装置图
实验室减压蒸馏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原理
1.减压蒸馏适用对象
在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即已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
2、减压下的沸点
(1)通常液体的沸点是指其表面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
(2)液体沸腾时温度是与外界的压力相关的,即外界压力降低沸点也降低;
(3)利用外界压力和液体沸点之间的关系,将液体置于一可减压的装置中,随体系压力的减小,液体沸腾的温度即可降低,这种在较低压力下进行蒸馏的操作被称为减压蒸馏。
注意事项
1.真空油泵的好坏决定于其机械结构和真空泵油的质量,如果是蒸馏挥发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其蒸气被油吸收后,会增加油的蒸气压,影响泵的抽真空效果;如果是酸性的蒸气,还会腐蚀泵的机件;
另外,由于水蒸气凝结后会与油形成浓稠的乳浊液,破坏了油泵的正常工作。因此,在真空油泵的使用中,应安装必要的保护装置。
2.测压计的作用是指示减压蒸馏系统内部的压力,通常采用水银测压计,一般可分为封闭式和开口式两种。使用时必须注意勿使水或脏物侵入测压计内。水银柱中也不得有小气泡存在。否则,将影响测定压力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