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英国的装置艺术家室内设计

英国的装置艺术家室内设计

发布时间:2022-09-26 18:11:35

A. 全球顶尖艺术家顶级装置艺术家

那个戴帆。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他“宇宙宣言”的理念,极富感染力。艺术以独专特而深刻的观念,不同凡属响的的视觉张力独树一帜,充满了残酷的幽默和华丽的荒诞,不断刷新表现形式。作品极具感染力和冲击性。具有表征心理、人格、感情、人际关系、文化和社会影响的作用,

B. 我想知道世界著名室内设计师 都有谁 急急急

邢灵敏教授,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2019年12月与郎平、郭兰英等十人荣膺“2019中国文体产业十大领军人才”,邢灵敏老师是唯一代表与文体人物同台竞技的设计师。
他是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名人圈成员,与林学明、姜峰、琚宾、任清泉、符军等大咖在名人圈一个同框画面,中国著名设计师邢灵敏老师,从事建筑、景观、室内设计,旅游规划、民宿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等。
邢灵敏教授他是全案设计专业人才和文化艺术复合型人才。

邢灵敏老师拥有职称资格:
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高级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高级景观设计师、高级室内设计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英国牛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硕导,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2019年12月与郎平、郭兰英等十人荣膺“2019中国文体产业十大领军人才”,邢灵敏老师是唯一代表与文体人物同台竞技的设计师。

2019年9月入选“庆祝建国70周年纪念”发行个人珍藏版邮票一套。
2019年9月荣获出口中国设计品牌计划-“中国十佳设计品牌人物”称号
2019年9月荣获中美国际设计文化交流-“全球影响力华人设计师”大奖
2019年12月入选中国国务外事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人才),享受国务院(艺术人才)津贴,是设计师圈子以绘画唯一入选的画家。

以上是仅此一年的荣誉业绩!历年来他获得数十项国内外设计大奖与称号。

邢灵敏教授曾发表专著、课题研究、专业论文、艺术评论及各类设计作品九十多篇、幅。
邢灵敏教授多次出席全国设计师活动,担任演讲嘉宾、学术论坛主持嘉宾、颁奖嘉宾等。兼任全国设计师大奖赛轮值主席、评审团主席、学术导师、专家评委等,为我国的建设行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认为他是国内大师级设计师。

C. 当代著名装置艺术家有哪些

摘要 1、Ernesto Neto巴西

D. 英国室内设计专业有哪些好大学呀

室内设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如此,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大多数室内设计人才都是从艺术院校出来的。所以,今天美行思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国外室内设计专业大学排名,供大家参考。

美国室内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1、普瑞特艺术学院

普瑞特艺术学院提供建筑、平面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珠宝设计、插图、室内设计、数字艺术、创意写作、历史、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其中,室内设计系排名全美第一,众多的艺术类人才均曾在此学习,其中不乏知名画家、设计师、作家等。

2、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室内设计系课程既包括民居住宅设计,又包括商业室内设计,而且延伸到布景设计,甚至包括网络设计。虽然在建筑艺术分院内有250多台计算机和有3个专门的室内设计实验室供学生们使用,教师们还是强调,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真正的设计,真正的设计源自大脑、源自心灵、源自手中的铅笔。

3、罗德岛设计学院

罗德岛设计学院是一所集艺术与设计学科为一体的世界顶尖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各专业都位于领域前端,工业设计(Instrial Design)、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插画(Illustration)、摄影(Photography)、建筑(Architecture),室内建筑(Interior Architecture)及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尤为突出。

4、纽约室内设计学院

纽约室内设计学院,常简称为NYSID,专业性极高,1916年成立至今,并无设置其他科系,完全致力于室内设计领域,并在此领域持续保持全美顶尖地位,毕业生遍布知名工作室。NYSID是一所小型的私立学校,、位于纽约的精华地,也就是曼哈顿上东区70街,学校不大,没有校园,但是该有的设备如艺廊、书店,也是应有尽有。

5、帕森斯设计学院

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是全美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学校,与世界时尚最高学府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巴黎ESMOD并称世界四大设计学院。

在1906年,帕森斯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室内设计项目。帕森斯和其他程序的早期领导人、一个世纪以后,室内设计专业才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老师经常参与同学们的设计过程,老师会对他们的创作进行一些专业的指导和点评。大四时,学生会加入到设计工作室,为客户设计一个不盈利的项目。

英国室内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1、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

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室内与空间设计课程的独特之处就是它专注于室内的设计,包括复杂的建筑空间及小面积的空间设计。这将使你对于设计目标有亲切感,并且帮助我们理解反馈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准确。这门课程是切尔西所有室内设计课程的核心,也是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以及空间设计研究组集体工作的基础。

2、爱丁堡艺术学院

爱丁堡艺术学院是欧洲最大、建校历史最长的艺术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60年的爱丁堡美术学院。现分为两个相连的校园,位于市中心,现有学生两千名,分别来自世界三十八个国家。爱丁堡艺术学院以其独创能力和研究著称,与许多工业企业及国有部门都有联系。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到欧洲、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学习的机会。

3、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是英国最古老的,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独立艺术院校之一。学院下属3个学院,分别为设计学院、美术学院以及麦金托什建筑学院。历史与评论研究系主要承担艺术和设计本科程度的教学,数字设计工作室除了负责最新的研究生科研外,还开设二维、三维动画的研究生课程。

4、英国创意艺术大学

创意艺术大学学院是1980年三所兴盛的院校合并的结晶。学院现在有三个主要校区,分别位于Maidstone,Rochester和Canterbury。学校在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经济和文化生活上起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在艺术、设计、建筑学、媒体和交流等教育上尤为出色,受到了世界各国学生的肯定。

5、伯明翰城市大学

伯明翰城市大学是英国现代化、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约25,000名学生,6大学院,300多种课程。学校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开设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BCU在伯明翰共有8个校区,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较好的硬件设施,包括图书馆,活动中心等。

以上内容就是对国外室内设计专业大学排名的介绍,哪个是你向往的院校?如果还有关于室内设计留学疑问,可以在美行思远艺术留学网站留言,我们将有专业的老师会为你一一解答。

阅读此文章的人还阅读了...

E. 当代著名装置艺术家有哪些

中文版 | English 网站首页
关于XYZ
行云座画廊
XYZ影像空间
学宜诗画
展览
信息
联系我们

行云座画廊
--------------------------------------------------------------------------------

当代装置艺术家-庆庆
--------------------------------------------------------------------------------

雾里看花

端庄

1953 出生于北京

1972-80 中国传统医学专业,北京

1980-86 外国语言文学(英德)专业,北京,奥地利维也纳

1983 迁居奥地利,维也纳

1994 开始装置艺术创作,职业自由艺术家

1998 移居回国,北京,职业自由艺术家

个展

1995 庆庆软雕塑作品展,北京世纪艺苑

1996 庆庆"头"的雕塑展,维也纳前卫工作室

装置作品"家"首次展出于奥地利现代艺术博物院

1997 庆庆灯光装置艺术展,奥地利维也纳亚非学院

装置作品 城市之光 -"欲" 北京工作室开放展

"城市之光"大型灯光装置展,北京赛特购物中心

1998 "城市之光"庆庆装置作品展,维也纳Wort und Bild画廊

1999 Nomadin der Seele,(流动的灵魂)个展,维也纳 AAI- Galerie- Karl Strobe画廊

庆庆综合材料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

2000 庆庆综合材料新作品展,中国当代画廊,英国伦敦

2002 “庆庆回来了!”庆庆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

2003 庆庆装置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2004 《性。物。物。性——盒中物》,大山子艺术区

2005 庆庆装置作品展,东京画廊,日本

2006 “798的海市蜃楼---神秘的光”庆庆装置作品展, 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大窑炉展场联展

1996 点与线,书法与装置双人展,维也纳Atrium ed Art画廊

1997 直觉,体验,观念,三人装置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der Gross Hallamasch,维也纳SUR画廊

青迈国际装置艺术节,泰国青迈

1998 偏执,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

维也纳森林纺织品艺术节,获二等奖,奥地利下奥州

活着,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云峰画院

1999 第二届国际妇女艺术交流展,泰国曼谷Saranrom公园

2000 世界博览会,德国汉诺威

2001 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家资料展,日本福岗美术馆

"现象艺术展",北京,凡·画廊

非亚克国际比赛艺术博览会, 法国, 巴黎

“煲”,中国当代艺术大展,Kunstnernes Hus, 挪威

2002 东亚妇女艺术节,韩国, 汉城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美国,芝加哥

2002 中国艺术博览会2002,北京

2003 “前景广阔的三十年”,科学与艺术博览,中华世纪坛

“金色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大展,Zagreb,克罗地亚

从洛桑到北京——2002年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优秀奖)

2003 《听女人讲男人的故事》,四川重庆

2004 《她们——十名女艺术家联展》,北京季节画廊

《梦想。困惑。现代女性特质》女性艺术家作品展,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猫知道》陈庆庆、袁耀敏作品展,北京紫禁轩画廊

中法艺术家作品巡回展

<< 民主万岁>>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联展, 美国,纽约

2005 << 语言的阁楼>> 女性前卫艺术节术的8个案例, 北京,四分之三画廊

<< 透明的盒子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

当代艺术家作品联展,建外SOHO.

2005 << 无题>>, 平摇国际摄影节, 山西省平摇

<< 理想的书 >>,中国爱尔兰当代摄影作品展

上海,艺术景画廊

<<汉字世纪>>, 大型汉字装置展, 北京世纪坛

<<情劫 >>, 北京,大山子艺术区,仁艺术中心

<<一界两端 >>,当代试验艺术中的设计呈现,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女性之手>>,中.日.韩 三国女艺术家作品展

2006 << 废墟>> 美国, 维斯康森大学.

<< 国际数码艺术节 >>,奥大利亚

<<米兰国际艺术博览会 >>,意大利,米兰

<< 游园 >>,北京孔画廊开幕展

<< 内伤>>, 当代艺术展, 北京, 玛芯乐画廊

<< 冷能>>, 当代艺术展, 北京, 表画廊

<< 超验的中国>> 当代艺术大展,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

行为艺术

"扫天",1997年12月,泰国曼谷,国际行为艺术节,

"文化鱼",1998年夏,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畔

"生为女人",1999年春,第二届国际妇女艺术交流展,泰国曼椹

"艺术圈",2000年11月,上海原弓美术馆

"哭泣",2001年10月,北京芥子园

收藏: 英国,法国,奥地利,德国,非洲,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挪威,冰岛, 日本,意大利和中国等多件私人收藏

第 [1] [2] [3] 页 请继续浏览下一页>>

F. 装置艺术的构成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装置艺术的发展如同其它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

装置艺术简介
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时髦,许多画家、雕塑家都给自己新添了“装置艺术家”的头衔。在西方已经有专门的装置艺术美术馆,例如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由1983年的一栋楼发展到2000年的四栋楼。纽约新兴的当代艺术中心,几乎就是一个装置艺术展览馆,在它的庭院中,修筑了露天装置艺术的专用隔间。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在英国,哈德斯费尔得大学已经设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学士学位。在西方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中,装置艺术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1969年至1996年期间,就举办了67次装置艺术展览。近年在美国美术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装置艺术家。

装置艺术产生的原因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Anthony Janson)对后现代主义时期装置艺术如此引人注目是这样解释的,“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text),装置艺术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艺术家创造一个另外的世界,它是一个自我的宇宙,既陌生,又似曾相识。观众不得不自己寻找走出这微缩的宇宙的途径。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引发观众的记忆,产生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其结果是,‘文本’的写作,得到了观众的帮助。就装置本身而言,它们仅仅是容器而已,它们能容纳任何‘作者’和‘读者’希望放入的内容。因此,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最顺手的媒介,用来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者个人的内容。”。另一位评论家麦克(Michael Kimmelman)则指出,装置艺术在当代兴起,与它的文献记录功能有关。它在这方面的潜能,远远超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此外,装置艺术的兴起,也可以看作是对“极少主义”美术的反动。如果说“极少主义”几至虚无的直接和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工业社会对速度、效率的崇拜,那么,装置艺术的多多益善,则迫使观众放慢节奏。因此,装置艺术似乎满足了繁忙的当代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平衡。由于装置艺术中众多的艺术门类,以及众多实物的非逻辑,非再现的陈列,它们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无穷大的观念的“排列组合”关系。同时,装置艺术还充分反映变化中的世界,因为装置艺术中静止的物品并不是绝对静止的,它们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和社会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因此它们本身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

后现代社会的另一特征是摒弃极端,拥抱兼容。地球村的逐渐形成,意识形态的对立被经济合作所取代。折衷、含糊成为国际的主调。在瞬息万恋的时代,就像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他们的宣言中所说的,“试图使用逻辑来精微准确地解释一切,来解释其因果关系,是一种愚蠢的想法。因为我们周围的现实,互为牵连的事物向我们劈头袭来,它们契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混沌无序。”装置艺术正是这样一个说不清的世界--杂乱的实物,令人目不暇接的录像,昏乱怪异的声响,玄言断句,雕塑加绘画。这体现西方当代人迷茫而又无可奈何,不得不以自我为中心,放弃传统宗教,在神秘中寻求对不可知的答案。装置艺术解读的不确定性暗示这种神秘,承认人类的认知是相对的,而无法逾越的不可知才是绝对的。

与传统艺术的区别
在艺术上,装置是对传统艺术分类的挑战。每个时期的艺术分类是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状态的产物。19世纪,美术家们试图用各种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有的以主体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器官或听觉器官来分类;有的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或时间艺术,有的把艺术分类成再现艺术或非再现艺术。这种探索艺术分类新方式的努力,首先说明在18世纪法国美术学家阿贝·马托的分类原则上所建立的艺术分类已不能系统地界定日趋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人们在不断从新的角度深究艺术的本质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正像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中所指出,现当代艺术“粉碎了每一种艺术已往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认可的那种传统尺度和界标。这一变化首先带来的是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传统标准的意义上对各种艺术进行分类,而不得不去重新研究各门艺术的特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进行对某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本质进行研究,或在此基础上转入对构成各种艺术的最共同的本质加以研究。”装置艺术自由使用各门类艺术手段,表明人类表达思想观念的艺术方式是无法用机械的分类来界定的。由于现代艺术表现手段和材料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依靠不断更新艺术分类原则,把规律化强加给无规律变化的艺术现象,不但无助于认识日日更新的艺术,到头来只会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不受限制地综合使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追求表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必然产物。

在展览和收藏方面,装置艺术藐视美术博物馆的权威。很多装置艺术最初都是在“非正式”的展览场所,即不是博物馆也不是画廊的地方展出。例如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就是由分散的一栋栋经过翻修的民房组成。在西方,博物馆的艺术基本上是中产阶级的艺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广大劳动阶层,去美术馆画廊的微乎其微。由于装置艺术把展览的场所搬到室外,移进翻修过的民居、废弃的厂房、简陋的仓库,以“平民化”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具有艺术普及的意味,把艺术带给那些几乎不进画廊、美术博物馆的劳动人民。同时,装置艺术还反对美术博物馆用象牙之塔把艺术与生活隔离。它不仅“平民化”,还直接进入生活。有的室外装置以声响雕塑组合的形式出现,有的建成奇异的园林,有的又像梦幻世界的建筑,有的则用来装饰大楼外墙,真正成为人们可观可游,可坐可卧的生活环境。但是装置艺术进入市民的生活环境,往往不是出于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而是经济原因。很多美国城市都有公共环境艺术基金,这些基金是装置艺术家的重要赞助资金来源之一。

装置艺术的特征
装置艺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内。
2.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3.就像在一个电影场里不能同时放映两部电影一样,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4.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
5.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6.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7.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8.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9.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或重新组合。
自然,装置艺术本身也在变化,例如,当代装置艺术不再是对传统的博物馆展览的一种反叛,相反,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宠儿。最初以反对博物馆永久收藏为其宗旨的“环境艺术”(也就是装置艺术),也被“招安”,进入博物馆的永久收藏藏品名单。再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它举办的67次装置艺术展览中,有58件被博物馆收购,成为永久收藏品。

装置艺术在中国
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因为,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曾于80年代来中国美术馆办了一次展览。由此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以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不仅为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民众所认识、理解、认可与接受。而且,“装置艺术在90年代前期的中国美术中,已作为极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形式,积极的、深刻的表现着世界之今日中国之今日以及个人之今日”。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方面,当代国际艺术的整体性发展对中国艺术家的刺激和推动。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的观念也呈现出工业或后工业社会的情势。所以,装置艺术在中国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正如张晴所言:中国装置艺术家在装置艺术探索中,分别对当下经验、文化迁徙、观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较有深度的挖掘与表现。而在艺术形式方面分别对分析的立体主义以来的,特别是针对后现代艺术中多元的形式进行探索,并将中国当代精神注入其中进行有机的媒合与升华。由此可见,在逐渐推进工业化发展的中国,在材料、特质越来越现代化并日趋丰富之同时,人们的观念变迁、文化取向、生活态度与方式必将日趋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化。为此,作为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度里,将艺术“走向物化”对于中国美术而言已不再遥远。同时,在一个创造物质、追求物质、享用物质的现状与前景中,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必将越来越快地取代中国探索性艺术中领衔主角之地位。如果是这样,那么,待到中国的经济与欧美的经济相近之期,首先与世界艺术直接交流与媲美的艺术形式,那亦必推动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因为,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不但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前景,对于世界美术发展同样具有前景。

G. 世界著名装修设计师艺术家世界室内著名设计师

戴帆(DAI FAN),当代前卫室内空间设计的先驱,融合了尖端的技术和富有冒险的创造力。戴帆只对能改变社会意识的设计感兴趣,他认为只关注美学价值的设计是不完整的。

H. 英国艺术设计发展史中,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特征有哪些

英式风格又包括了路易十五,路易十六,里面有洛可哥风格跟巴洛克风格

英式家具多以纷繁的花卉图案为主。碎花、条纹、苏格兰图案是英式田园风格家具的永恒的主调。设计上讲求心灵的自然回归感,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浓郁气息。

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建筑上和室内设计上都有相当的建树,不论私人住宅设计或公众建筑设计,都有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上采用简单强烈的色彩和金属色作为装饰的趋向,可以说是向国际“装饰艺术”运动的转化。在某些私人住宅设计上,这种方式还与比较富于想象的一些装饰动机结合,比如1930 年雷蒙·麦格拉斯(Raymond McGrath)设计的位于剑桥的芬涅拉住宅(Finella House)就利用各种特殊的几何图形、金色金属和大量的镜子造成奇特的效果。
英国装饰艺术风格最主要的成果表现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上,比如1929 到1930 年间,由巴希尔·爱奥尼德主持设计的伦敦克拉里奇旅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爱奥尼德雇用了大批独立设计人员参加这个庞大的项目设计,其中包括一位很重要的设计家奥斯华德·迈呐,他设计了大宴会厅和走廊、阳台等部分。这个设计项目中大量采用强有力的简单几何造型,色彩也非常强烈,采用了罕见的黑色与米白色作为地毯的基本色,墙壁采用大面积的镜子装饰,镜子是利用腐蚀和雕刻的手法以植物纹样为中心装饰的。这些手法的目的,都是为了造成内部空间更加高大和宽敞的视觉错觉。旅馆的各个客房、餐厅和其它部分,包括用具、灯具等等,都体现了英国“装饰艺术”的统一风格。室内大量采用大理石,造型上大量采用曲折线,都更加强了这种风格的特征。
1930 年伦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装饰艺术”运动项目是奥里维·伯纳德设计的斯特兰宫殿大旅馆(strand Palaoe Hotol)。这个旅馆的室内设计集中了英国“装饰艺术”运动的精华,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内部大量采用玻璃镜子和玻璃壁版,广泛运用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图案,如曲折线、闪电图案、放射形图案、扇形图案等等,还采用了大量古埃及风格的装饰人体图案,室内摆设了一些巨大的黑色的装饰陶罐。这个旅馆的大厅也设计得非常辉煌,墙面采用银色树叶图案装饰,加上金色辅件和漆器的点缀,更显得鲜艳夺目。英国的奥迪安电影连锁公司在伦敦等地兴建的大量电影院,也都体现了“装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更多地受到美国传来的好莱坞风格的影响,其中一座电影院是韦登与马塞(Weeden and Mather ) 1937 年设计的,位于莱塞斯特广场上,以美洲豹的皮革作为椅子的套垫装饰,墙面采用金色点缀,效果非常强烈;另外一座位于里奇蒙的奥迪安电影院则采用北非的摩尔人风格(Moorish style)进行设计装饰,充满异域风情,很受欢迎。
与美国不同,伦敦在30 年代基本没有卷入纽约、芝加哥式的摩天大楼热,高层建筑不太多,其中波特兰广场上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大厦可以作为“装饰艺术”运动高层建筑的重要代表。这是一栋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采用标准的现代主义玻璃幕墙结构,但是,并没有德国现代主义简单立体形体的那种刻板,而是采用了温和的建筑圆角结构,因而具有明显的装饰主义特征、另外一座重要的建筑是位于伦敦郊区佩里瓦尔(Perivale)的胡佛工厂大楼(Hoover Factory )。这座巨大的建筑项目是1932 年由华尔·吉培尔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它将“装饰艺术”风格的豪华特征和流线型运动的特色合为一体,外型的边角都用曲线和温和的曲面处理,窗户也是半圆形的,墙面采用白色石料,加上红色、黑色、蓝色的釉彩磁瓦镶嵌,兼而具有俄国芭蕾舞团设计风格、美洲阿兹台克文化传统纹样和埃及古典装饰的动机,这种高度的折衷装饰主义建筑,在英国是不太多见的。
英国“装饰艺术”运动的装饰艺术品和实用品
英国在本世纪20 到30 年代之间,设计与生产出相当多奢华的"装饰艺术"品。伦敦阿斯柏雷公司(Asprey ' s)的银器、沃林(waring)、吉娄和希尔等公司生产的昂贵家具,都具有明显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特别反映在材料的运用和在装饰的动机上。钢管家具到20 年代末期已经非常流行,大量利用镜子作室内装饰也已经蔚然成风,到30 年代,"装饰艺术"风格在英国终于全面流行了。
首先流行的是家具设计和餐具、咖啡具、茶具的设计,这些产品都是由诸如斯波特(Spode ' s)等大公司组织设计与生产的。陶瓷餐具和茶具、咖啡具风格往往趋向简单的几何造型,米色、翡翠色和银色比较普遍,这种类型的陶瓷被称为皇家茉莉式。伦敦的大型百货公司,如哈罗德( Harrods)和谢富里奇(Selfridges)等都出售各种各样的“装饰艺术”风格的首饰、陶瓷、服装装饰配件。特别是首饰设计,深受法国这场运动风格的影响,很快成为最流行的风格。
30 年代,英国进入“装饰艺术”风格高潮,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设计家,其中包括克拉里斯·克里夫(1900-1970 ) ,他主要设计餐具和陶瓷装饰品,这位女设计师的作品一方面畅销英国国内市场,同时还大量出口。她是从学徒开始学习陶瓷设计的,一直为布斯莱姆陶瓷厂(the Burslem Pottery of A . J . Wilkinson)从事设计工作,她最著名的陶瓷系列叫“怪诞”系列(Bizarre serles)。另外,她还利用“装饰艺术”风格的典型几何形式设计出其它一些陶瓷系列来,比如“德里西亚”系列、“克罗库斯”系列(crocus)和“我的花园”系列( My Garden)等等。她的陶瓷系列往往采用非常强烈的对比色,图案比较抽象,有时也用装饰化的人物作装饰动机,30 年代在英国普遍流行,广受欢迎。她的一些陶瓷还请当时英国的一些著名艺术家作绘画装饰,使陶瓷的身价更高。
这种风格的另一位重要的陶瓷设计家是苏丝·库柏(susie Cooper)。从1925 年到1932 年期间,她一直为格雷陶瓷公司工作。她从事咖啡具设计,在银色或者绿色的釉底上手绘葡萄图案作装饰,作品基本都在伦敦的彼得( Peter Jones)出售。
第三位重要的陶瓷设计家是夏洛特·里德,她为皇家杜卡陶瓷厂从事设计工作,主要设计餐具,色彩艳丽,造型也很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特征。英国著名的陶瓷工厂维奇伍德(Wodgwood)在30 年代期间出产过一批价格低廉、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陶瓷,在当时社会上影响很大。大部分这类陶瓷都具有简单明快的造型,鲜明的风格特征,釉底色往往比较淡雅,比如浅绿色、淡灰色等等,几何与人物图案都比较严谨。主要的设计师是吉茨·穆雷(1893-1981 ) ,他也设计过不少其它产品,特别是玻璃制品,也是很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另外还有一些设计师,比如弗兰克·布兰温(Frank Brangwyn)等等,在设计上也很有成就。
大众化也成了英国“装饰艺术”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在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上,这种倾向在法国和美国都很少见。克拉里斯·克里夫设计的肥皂盒、爽身粉盒就是一个典型,表现出英国在“装饰艺术”风格的广泛应用上有其独到之处。
如果答案对您有帮助,真诚希望您的采纳和好评哦!!
祝:学习进步哦!!
*^_^* *^_^*

I. 世界最有名的室内设计师是谁

我不能提供具体的排名,这个其实也没有排名,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我自己的理解我列出以下几位:

梁志天
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拥有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多个显赫学历。

邱德光
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正会员、中国室内设计协会正会员

梁建国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制造·中创始人、北京集美组创意总监、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倡导: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通过敏感而睿智的状态,获得描绘本土新兴贵族生活的极佳角度。

吴滨
跨界艺术家、著名设计师,WS世尊/无间设计创始人。在室内设计、家居设计领域经验超过二十年。1998年创立WS世尊,旗下包括W.DESIGN无间设计、WS SPACE 、未墨、WS CAFÉ等设计和生活方式品牌。
“摩登东方”设计风格创始人,将西方人性化的优雅设计与东方人文精髓融会贯通,用东方美学和哲思营造气韵生动的意境空间。其设计理念影响中国设计十余年,2020年获得Antrew Martin年度设计大奖,成为24年来首位获此荣誉的中国大陆设计师。
梁景华
国际著名设计师PAL设计事务所创立者、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在中国室内设计业声名卓著,屡次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
沈雷
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1992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1992-1997 任浙江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2001 年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设计硕士毕业。

李玮珉
中国台湾淡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暨都市设计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硕士。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中国台湾注册建筑师。

琚宾
毕业于中央美院,创建HSD水平线设计事务所。善于用现代手法对其精髓进行提炼、诠释,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在建筑空间里的运用和创新,以个性化、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设计理念,以全新的视觉传达来解读中国文化元素。
傅厚民

毕业自剑桥大学建筑系,Afso设计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曾为著名建筑师John Pawson工作。傅厚民标志性艺术视角和具有隽永美感,改变了现代奢侈品的概念。傅厚民说:“我的设计哲学是要激发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什么是‘奢侈’”。

胡如珊&郭锡恩
郭锡恩先生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胡如珊女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
两人共同创立如恩设计研究室,综合文化背景组成了如恩的设计团队,正是团队的差异独特性增强了他们的设计理念:以全球化的观念结合多元、重叠的设计理念来创造一个新的建筑范例。

J. 请问世界上最著名的室内装潢师是谁

20世纪50名著名设计师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纳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

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纳吉于1921年来到包豪斯, 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的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就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包豪斯最有影响的作品。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恰当的功能特征和性能。
包豪斯解散后,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原包豪斯的延续,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非工业设计师。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布劳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

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在那里,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
1932-1934年,他主要在瑞士工作,从事家具的设计。1935年开始致力于胶合板成型家具、标准化模数单元家具、室内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的单元住宅等的研究。1937-1946年布劳耶任教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1947年,布劳耶设计了自己在康乃狄克州的住宅;并于1953-1958年设计了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1963-1966年,他还设计了位于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布劳耶巧妙的在自然关系中处理木,石材料,形成独特的风格。
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

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 1900-1990)

华根菲尔德出生于德国不来梅,早年曾在银具厂工作,并接受过艺术教育,1923年开始在包豪斯就学、任教。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华根菲尔德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华根菲尔德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他声称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他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这种观念的改变和他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使他得以作为一位主要的设计师在第三帝国期间继续工作,这在他先前的包豪斯同仁中是少见的。
1929年,他开始从家具,陶瓷,玻璃等工业中获得设计委托,1931-1935年,他被委任为柏林的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1935年被聘为劳西兹玻璃公司的艺术指导。由于改善了产品质量,他设计的特制精美玻璃制品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他主要的作品都是模压成型的玻璃器皿,如供餐馆、酒家所用的酒杯,商业上使用的瓶、罐,及采用模数化的厨房容器和盘子等。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装饰,而是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型变化,有克制的探索了玻璃可塑的特征。
战后,华根菲尔德一面在德国科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任职,继续从事设计教育,一面积极从事设计活动。1954年,华根菲尔德成了独立开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不少优秀的灯具,在这些设计中,灯泡刻板的几何形态被较为有机形态的塑料灯罩所缓和。
华根菲尔德作为参与批量生产最有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使工业设计的潜力在更加专业化的生产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

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她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布兰德也十分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1927年她设计了著名的有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趋于成熟。
离开包豪斯后,布兰德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金属制品设计,但后来布兰德主要从事绘画,雕塑,并担任一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重现在包豪斯时的辉煌。
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的工作的情况。最终布兰德成为了包豪斯培养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产。

波尔舍(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1875-1951)

波尔舍生于波希米亚(Bohemia),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工作,1910年时,他已在空气动力学与汽车造型的关系研究上有所造诣,成为流线型理论与实践的专家。
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兴的高速公路刺激了对流线型的极大热情,诸如梅桑德斯和巴戈利亚公司都生产了适于高速公路的优良车型,将流线型与严格的欧洲车身设计传统结合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尔舍为大众所设计的一款小型廉价车,其原型是1936-1937年间设计的,也是大众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因为体积小,采取简洁的流线型风格,外型酷似甲壳虫,因而被戏称为甲壳虫小汽车。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相比,其有机形态更富于生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希特勒本人参加了1937年大众甲壳虫小汽车的生产开幕式,并且乘坐了汽车,表示赞赏。然而1939年战争爆发,该汽车的批量生产被迫中断,超过30万的定单无法兑现,汽车厂在战争期间只能生产军用车辆,直至1945年英国占领军首先在德国恢复了该车的批量生产,大众公司紧随其后。到20世纪50年代,甲壳虫汽车作为新兴中产阶级的首选交通工具成为德国复兴的标志。

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1953年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
早在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科拉尼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的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
作为20世纪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也有人把他当作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然而科拉尼认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自然: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

拉姆斯(Dieter Rams, 1932- )

拉姆斯早年在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博朗公司,组建设计部,并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院的产品设计系主任古戈洛特发展出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而拉姆斯则成为该理论的积极实践者。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特共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一个全封闭的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色公主之匣。1959年,他们将系统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设计了袖珍型电唱机与收音机组合,与先前的音响组合不同的是,其电唱机和收音机是可分可合的标准部件,使用十分方便,这种积木式的设计是以后高保真音响设备设计的开端,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积木式的组合体系。
拉姆斯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使整个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成为德国的设计特征之一。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被称为减约风格,色彩上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成为新功能主义者。

阅读全文

与英国的装置艺术家室内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控阀门仪表怎么装配 浏览:81
主通风振动检测装置 浏览: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浏览:745
清洁保养维护机械或电器装置前 浏览:736
石灰石脱硫再热装置作用 浏览:780
鞋厂设备多少钱 浏览:444
阀门上开过力是什么 浏览:353
汽车改装排气阀门开关控制盒坏了 浏览:662
燃气灶离燃气阀门距离图 浏览:211
五菱宏光仪表盘上的表怎么调 浏览:202
网课批注设备哪个好 浏览:938
锋驭仪表台怎么设置中文 浏览:3
气动计数回路应用于哪些设备 浏览:500
一种可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实验装置 浏览:884
多液力元件传动装置 浏览:37
夹具中分度装置的作用 浏览:518
阀门cl4500是什么意思 浏览:495
机械键盘轴有多少种轴 浏览:640
轴承厚度英文怎么写 浏览:427
什么自来水阀门最耐用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