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现代的枪支是如何发射子弹的
现代枪支都是全金属了子弹,一旦头个发射火药死一体的,子弹进去枪膛,闪光前面就是枪管,然后击针撞击子弹壳底部的底火来引爆发射药,火药燃气快速膨胀产生巨大的推力,把子弹头从枪管里快速“推”出去,这就是子弹的发射过程,比较直观的就是老式栓动式步枪,比如“汉阳造”,拉枪栓(这个时候退壳,就是把前一发子弹可从枪膛里抽出来,弹出去),再推枪栓,把新一发子弹推进枪膛同时完成闭合,然后按动板机(就是击针撞击子弹壳底火)击发,自动步枪只是把这个过程变成机械自动完成。
❷ 击发枪的详细资料
早在1259年,中国就发明了以黑火药发射弹丸、竹管为枪管的第一枝“枪”—“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很少能成功开火,所以只有心理威慑作用。
到了元朝,先是火药的配比被重新调整,导致同样体积的火药,其在相同空间内所引发的爆炸气流压强比原来的压强提高了约三倍,即是说,弹丸的加速度变为了原来的三倍,出膛速度变为了原来的1.732倍;而与此相对的,竹管制的枪管被换成了生铁管,能承受的膛压大幅度提高,这样一来,火枪的使用价值由于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弹,主要以石块和铅弹为主,所以这种新式的火枪被命名为“石火矢”。不过,由于它的体积大,且十分的重,并不是替代弓箭的优秀装备。同时代,元朝也制造出了早期的手枪,其虽然便于携带,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怜,基本上没有战术上的价值。
火绳枪至于西欧方面,出现同类武器是在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其名叫“火门枪”,其实基本类似以后的“火绳枪”,但体积和重量都远胜后者,而杀伤力似乎和火绳枪差不多,所以,这种武器主要是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当时骑兵也装备了火枪,德意志的枪骑兵们就曾用“火门枪”把法军打得惊恐万分。骑兵用的火枪要短一些,小一些,射击时先用绳子把枪拴在脖子上,在马鞍上支一个“Y”形的架子架住枪管,后部的木棍抵住胸前的铁甲,右手点火。
到了十五世纪初期,战场上出现了更小型的手持火炮,原先的“火门枪”的木制握柄被重新设计过,射击时能够倚靠在士兵的肩膀上,而不再是架在支架或者地上,从而,步枪的定义被正式确定为: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而且,工匠们在新式火枪的枪膛内装进了一种能够控制点火的机械装置。但是,这种武器只有在近距离,乱枪齐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较大的威力。
到了十五世纪中叶,在日本战场上小放异彩的“火绳枪(Arquebus)终于出现。最初的火绳枪的点火机构是一个简单的呈“C”型的弯钩,其一端固定在枪托一侧,另一端夹著一根缓燃的火绳。火绳是经过硝酸钾或其它化学药物处理的麻绳捻成的,到了后期,也有用火棉(纤维素硝酸酯)拉成丝与浸过蓖麻油的麻绳捻在一起,阿拉伯地区甚至使用“燃水”(石油)浸泡麻绳制作火绳。弹丸采用铁或者铅做成,一般来说,因为铅软且易变形,所以在装填时和命中目标时,都有相当的好处,否则的话,装填弹丸时,需将铁弹丸放到膛口,用木鎯头打送弹棍,推铁弹进膛,非常的浪费时间。火绳枪发射时,可用手指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引燃点火药,继续点燃发射药。这样,射手可以一边瞄准一边推火绳点火。火绳枪使用了滑膛技术。不过,由于其是前膛单发填装且弹丸与推进药分装,所以其射速非常之慢,大约为30秒一发,而且是经过训练的高级火枪手。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绳非常容易被风吹灭或者雨浇灭,射击非常容易失败,枪手还需要用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绳,所以射击失败之后的重新射击也非常的麻烦。
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的问题被圆满解决,西欧的工匠们在枪的后部增加了一个由扳机所带动的小火炬,这个小火炬在战斗的时候一直燃烧著,当需要开枪的时候,就扣动扳机使小火炬向前运动,接触到前面插著的火绳,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团揉成,上面燃烧著的火不易熄灭。这样一来,火绳枪手在射击失败之后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折子,射程起来方便了许多。这种新式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的口径一般为15至20毫米,管径比一般为40到45毫米,而最大射程一般为60至80米,它在1543年传入了日本。“Musket”火枪——于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宝地区的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也称“步枪”(Rifle),由于内刻的膛线有效的加强了枪的准确度,枪管的长度也有所提高,能对弹药受力后的运动进行较好的导引,也就是说,其最大射程有所提高,到达了200米之多!而且,这种火绳枪还具备了由准星和照门组成的瞄准装置,所以,准确度大大提高。总之,可谓是枪界一大革命也,不过,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线膛火绳枪并没有能够广泛的被采用,只有德意志联邦中的普鲁士,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三个比较强大的邦国把它正式装备了部队,这也是德意志联邦内这三个邦国能够充分压制汉诺威等小国,以及"威慑"意大利,法兰西等大国的原因之一。不过很显然,这种线膛式火绳枪并没有传入日本,直到以后的燧发枪诞生,日本才进行了火枪的换代。之后,火枪技术又在两个领域中不断的发生著革命,一是击发技术,另一则是弹药技术。前者的发展,先是在16世纪后期,欧洲发明了一种“火种点火”的方式。技术原理是,在一个小管里放一个“火种”或一节短火绳,枪手只是在用枪时才点燃火种,不至于因枪上都带一条点燃的火绳而在夜间暴露目标。“火种”式火绳枪就是后来隧发枪的先驱。而燧发枪则在不久后的十七世纪由是法国人发明。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枪口,用木鎯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
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周的枪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如果说燧发枪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那么随之而来的爆炸式点火技术就是瞬间点火时代的开始。首先进行爆炸式点火技术激发试验的是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福希斯的苏格兰牧师。福希斯开始用的是器皿装雷汞粉。后来把雷汞粉铺在两张纸之间。在进一步制作了纸卷“火帽”,这种发明大大加快了枪械的发射速度。
19世纪
1808年,法国机械工包利应用纸火帽,并使用了针尖发火,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一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锤击发。这样一来,击发枪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纪,针刺击发枪也诞生了。其最早出现在1840年,是德国人德莱赛发明的,故又称为德莱赛针刺击发枪。其技术特征是: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用针击发火。这种武器首先由普鲁士军队装备,在普鲁士的三次王国统一战争中,其大放异彩,令丹奥法三国骑兵闻枪色变。与击发技术的发展同步的是装弹技术的发展。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标准配备的是著名的BROWNBESS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并非英军上尉派垂克·佛格森于1776年就发明成功的后膛装弹来福枪,该“佛格森”后膛装弹来福枪是佛格森上尉在参加英军镇压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线膛来福火绳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的,英军曾生产了100支这种新枪,装备了由他本人率领的一支百人队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米,最高射速每分钟六发,但因他本人战死,这种枪一直到1853年也没有在英军中推广。而后来,1860年,美国首先设计成功了13.2毫米机械式连珠枪,开创了弹夹的先河。此枪枪托里有一个弹簧供弹舱直通枪膛。子弹可以由此一发一发装进,自动输送入膛。连珠枪的出现,使步枪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次及二次大战
MG34在一战之后,各国都已经积极各种开发手枪、左轮手枪、冲锋枪、手动步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及机枪。期间先后出现了许多新型枪械,如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德国的Kar 98k毛瑟步枪、MG34、MG42,美国的M1加兰德步枪、M1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布伦轻机枪等。
至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还出现了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如1944年出现在战场上的德国7.92毫米StG44突击步枪,特点是火力强大、轻便、在连续射击时亦较机枪容易控制,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的突击步枪,亦对世界各国枪械的研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50年代
AK-47战后,苏联开发了著名的AK-47,美国亦开发了M14自动步枪及M60机枪,越战时期,冲锋枪及自动步枪己成为主要战武器,像60年代装备美军的7.62 x 51毫米M14自动步枪,战时显示大口俓子弹不适合用作突击步枪用途,其后开发出著名的小口径M16、苏联亦推出小口径化的AK-74,此时世界各国亦分成北约及华约口径作制式弹药来设计各种枪械。
近代
P90个人防卫武器在世界各国以小口径子弹作制式枪械弹药时,他们亦开始在枪械的设计上不断改进,包括改良枪机运作方式,研制新型弹药,加装各种配件等,枪械的质素也渐渐提高。
但因为环保意识关系,以枪械作为狩猎工具渐有被淘汰的趋势,而为了保安的理由,个人拥有枪械变成只属某些国家的独特文化。同时因为保安的理由,专用来做镇暴的非致命弹药,或供保护要人及供非前线军人自卫用途(如个人防卫武器,PDW)的枪械亦问世了。
未来
XM29 OICW在二十世纪中发明了导弹,开创高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对于发射后不能控制的火炮,对其作用便有争论了,可是小型的枪械尚未有可以代替的导弹。
在一些军事科技实验室和绝大部分科幻故事中,虽然有出现了名称和外表似枪械,但原理回异的新武器,如激光枪和轨道枪。可是实际上同时倒有人开发了一些,继续使用枪械的原理,但采用高技术和新的结构,如金属风暴、无壳弹、液态火药推进、电热枪炮、理想单兵战斗武器等,可见枪械还有开发展的空间。
❸ 炮弹是怎么发射出去的呢炮弹的杀伤原理是什么呢
牵拉式火炮是这样发射的:首先会有牵引车将炮拉入炮阵地,将炮下架,把炮成战斗式(就是把炮后面二个架子分开固定)。然后听指挥员下口今装定诸元(也就是各种数据如距离等)。当听到装填炮弹时装填手将一发榴炮炮弹装入炮膛,关闭弹门。当听到放的口今后炮手拉炮闩拉索,击针击发炮弹底火,弹头出去,弹壳自动退出来,整个发射过程就是这样。 自行火炮是就拿我国05式自行榴弹炮来说:PLZ-05自行榴弹炮采用了俄罗斯2C一19 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动装填技术。俄罗斯2C-19自行加榴炮的装填自动化程度较高。弹丸由自动弹丸装填机装填。弹丸贮存架的设计独特,可将各种不同种类的弹丸放在贮存架内。装填控制系统可以自动从贮存架内搜寻发射所需要的弹种,也可根据要求调整炮弹数量,并控制整个装填过程。一个活动的装弹盘可使火炮在任何方向和高低射角下以最高射速射击,而无需使火炮返回到装填位置。发射装药由半自动装填,空药筒自动退出,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使装填手操作方便、安全。值得一提的是,2C一19的炮塔后部右侧有一个弹丸传送装置;左侧有一个发射装药传送装置,这就缩短了弹丸和发射装药的装填时间,并可直接从发射车外补给弹药而不用消耗车载弹药。在火炮为非战斗状态时,弹丸传送装置折叠,并固定在炮塔上。而发射装药传送装置则折叠在炮塔内。该炮可进行间瞄射击和直瞄射击(包括在山地条件下和污染环境中进行直瞄射击)。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系统,2C一19自行加榴炮的射速也相当高,最大射速可达8发/分。
❹ 设计一个弹射装置把小球弹出去
找两条弹性系数足够大的橡皮筋,做一个与弹丸大小合适的两端带卡鼻儿的圆形均匀硬质小斗,做成像弹弓那样的形状就行了
❺ 电磁炮发射 原理 可以做个小型的 吗 像枪一样的
电磁炮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它的结构和原理很简单.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曝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由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四部分组成.目前,国外所研制的电磁炮,根据结构和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线圈炮:线圈炮又称交流同轴线圈炮.它是电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线圈和弹丸线圈构成.根据通电线圈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弹丸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洛仑兹力,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二)轨道炮:轨道炮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弹丸发射出去.它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导轨间放置一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当两轨接人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滑块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通电流的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弹丸会以很大的速度射出,这就是轨道炮的发射原理.
(三)电热炮:电热炮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电磁炮,其结构也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一种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内设置有接到等离子体燃烧器上的电极,燃烧器安装在炮后膛的末端.当等离子体燃烧器两极间加上高压时,会产生一道电弧,使放在两极间的等离子体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发.蒸发后的材料变成过热的高压等离子体,从而使弹丸加速.
(四)重接炮:重接炮是一种多级加速的无接触电磁发射装置,没有炮管,但要求弹丸在进入重接炮之前应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矩形线圈上下分置,之间有间隙.长方形的“炮弹”在两个矩形线圈产生的磁场中受到强磁场力的作用,穿过间隙在其中加速前进.重接炮是电磁炮的最新发展形式.
❻ 散弹子弹构造与原理图
霰弹基本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弹壳,底火,发射药,弹托和弹丸。
弹托(sabot)由早期霰弹里的隔板发展而来,主要用途如下:
1、起到隔离发射药和弹丸的作用,防止混合。
2、有助于发射时推动弹丸前进,增加弹丸密度。
3、有助于发射药燃烧时的闭气,使得推进效率更高。
4、保护枪管。(防止弹丸乱撞)
独头弹种主要是为了弥补鹿弹与鸟弹较远距离(远距离是与普通霰弹比较)存能不足,穿透力不足等等。
独头弹
独头弹种主要是为了弥补鹿弹与鸟弹较远距离(远距离是与普通霰弹比较)存能不足,穿透力不足等等。扩大了霰弹枪的适用性,原英文slug译为铅块。
独头弹有三种类型,福斯特式(foster),列奈克式(brenneke),萨博特式(sabot)。
最常用的为福斯特式(foster),是一个美国人于1931年发明的。其弹头一般由软铅制作。
❼ 现代炮弹的结构是什么
现代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两部分构成。弹丸包括引信、弹体和装填物,用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体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发射装药包括发射药、药筒、底火和辅助元件。发射药是发射弹丸的能源,药筒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盛装发射药,保护发射药不受潮或损坏。发射时,筒体膨胀,与火炮药室贴紧以密闭火药气体。底火受火炮机械或电的作用发火,点燃发射药,产生膛压推动弹丸运动。
❽ 坦克的自动供输弹机构设计
坦克的自动供输弹机构一般由供弹机构、推弹机构、控制机构和操纵台等组成。供弹机构将弹药送到炮尾与炮身轴线一致的待推送位置上,推弹机把炮弹推入炮膛内,送弹到位后等待发射。
尾仓定点式装弹机通过转动传送弹链/带将弹药送至装填口处,再由水平传送机推入炮闩。
旋转弹仓式装弹机通过转动弹仓进行选弹或将弹丸对准提弹器,再由提弹器和炮尾装弹配弹机完成弹丸入膛和发射药入膛。
结构设计与计算请参考《坦克构造与设计》一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典型自动供输弹机构结构数据只供参考:
空重428.6公斤,尾仓容积1.06立方米,
炮塔内容积0.32345立方米,
总宽度1.735米,
总高度1.565米,
尾舱内的高度0.7056米
炮塔内外的长度,0.88265米,1.121米,
总长为2.004米。
❾ S4M式微声手枪部件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S4M式微声手枪不装消声器,但可无声发射弹丸。外形像一支中型半自动手枪,配用上下双联的二根枪管,中间可折叠,结构非常简单,其基本设计思想与德国近代的2连发手枪相同。下面介绍各部件的结构特点。
枪管与枪管开锁杆
该枪采用上下双联枪管,膛线为右旋、6条,管壁相当厚,结构简单而坚固。枪管后端底面有一个大卡铁,可与上部的突起一起牢靠地与筒座配合。
枪管后端的左右相通切口是放入2发SP-3弹弹夹的空间,用于向枪管后端弹膛装弹。靠近前端的底面突起一个横向通孔,可与扳机前方的轴连结。枪管开锁杆位于套筒座左侧扳机后方,向下推时,枪管后端在簧力作用下绕扳机前方的轴向上打开,便于用弹夹向弹膛装弹。
手动保险
该枪的手动保险兼作枪管选择器,位于套筒座左侧枪管后方,有3个设置位置,中间位置为保险,上面位置为选用上枪管发射枪弹,下面位置为选用下枪管发射枪弹。
当枪弹装填后枪管推回原来闭锁位置时,手动保险自动置于中间位置呈保险状态,射击时操作手动保险,上推或下推并扣扳机,就可使装在上枪管或下枪管膛内的枪弹发射。
握把组件
该组件由握把座或套筒座、左右护板、后镶板、2个击锤簧、“ㄑ”字形构件和击锤待击杆组成。击锤待击杆装在握把下面,并可从后方向前方打开,打开时,握把座内的“ㄑ”字形件回转,推击锤前方的延长部位向前呈待击状态。由于S4M为单动式,所以使用时必需先使两个内装式击锤同时待击。
扳机
该枪使用滑动式单动扳机。扳机前面光滑,无防滑槽或小方格花纹。
瞄准具
准星为简单的方形准星,标尺为方形缺口照门,不可调整。枪顶部的准星与表尺之间刻有避免反光的格子花纹。
使用枪弹
该枪使用SP-3式7.62毫米微声枪弹。由于该弹的结构特殊,刚发射之后的弹壳温度极高,为了从枪管后端的膛内取出使用后的弹壳,必须借助2发连接的特殊弹夹,从而使传递到弹夹的热量大大减小。
SP-3微声枪弹
S4M式微声手枪本身完全没有消声功能,只不过是发射SP-3微声枪弹的发射器,能够无声地发射弹丸是因为使用了特殊的SP-3枪弹。SP-3是采用活塞原理的枪弹,而且在先前的SP-2微声枪弹基础上大量改进。
活塞原理
在弹壳内装入活塞,发射气体压力使该活塞前进,将活塞前面的弹丸推出,而发射气体本身仍保留在弹壳内不向外部喷出,从而起到消声效果,这就是活塞消声的原理。
在大型枪械上采用活塞原理的例子有比利时开发、中国也曾仿制的PRB微声榴弹弹射器等,而在小型枪械尤其是手枪上采用这种原理,大概前苏联做得最出色。前苏联精密机械工程研究所先前研制的SP-2微声枪弹,已采用活塞原理。
❿ (Ⅰ)某同学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法,提供的器材:①弹射器(含弹丸)
(Ⅰ)本题小球被抛出后应坐平抛运动才能测定小球的初速度,故小球飞出时的速度应为水平,即弹射器末端应保持水平;为了计算出末速度,需要小球下落的高度及水平的位移;注意在测量水平分位移时,应取多次弹射的中心;
(1)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使弹射器保持水平.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竖直位移y和水平位移x.
(3)由于弹射器每次弹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在不改变高度的情况下,多次实验,并分别测出各次的水平位移,求出平均水平位移.
(4)由x=v0t;h=
1 |
2 |
与弹丸发射装置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控阀门仪表怎么装配
浏览:81
主通风振动检测装置
浏览: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浏览:745
清洁保养维护机械或电器装置前
浏览:736
石灰石脱硫再热装置作用
浏览:780
鞋厂设备多少钱
浏览:444
阀门上开过力是什么
浏览:353
汽车改装排气阀门开关控制盒坏了
浏览:662
燃气灶离燃气阀门距离图
浏览:211
五菱宏光仪表盘上的表怎么调
浏览:202
网课批注设备哪个好
浏览:938
锋驭仪表台怎么设置中文
浏览:3
气动计数回路应用于哪些设备
浏览:500
一种可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实验装置
浏览:884
多液力元件传动装置
浏览:37
夹具中分度装置的作用
浏览:518
阀门cl4500是什么意思
浏览:495
机械键盘轴有多少种轴
浏览:640
轴承厚度英文怎么写
浏览:427
什么自来水阀门最耐用
浏览: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