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1)当打开K1、关闭K2时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A、B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锌与稀硫酸专反应制取氢气,属因为B中的进气管短,因此不能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
(2)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放紫色石蕊试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H2O+CO2=H2CO3
6.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①是酒精来灯,常用源作热源;②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③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④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 (2)图中的错误及其改正方法为: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错误:导管伸入试管太长;改正:导管伸入试管刚露出橡皮塞;错误:铁夹离试管口太远;改正: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错误: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改正:导管应该接近集气瓶底部;错误:集气瓶口没有玻璃片;改正:集气瓶口放上玻璃片. 故填: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错误:导管伸入试管太长;改正:导管伸入试管刚露出橡皮塞;错误:铁夹离试管口太远;改正: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错误: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改正:导管应该接近集气瓶底部;错误:集气瓶口没有玻璃片;改正:集气瓶口放上玻璃片. |
7.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用于制取SO2和验证SO2的性质.分液漏斗内装75%的浓硫酸,锥形瓶内装固体Na2SO3.试
(1)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较浓硫酸(H2SO4)在锥形瓶内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硫,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故答案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所以实验过程中,品红试液的颜色变为无色,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二氧化硫漂白不稳定,实验后加热烧瓶,品红试液的颜色恢复红色,
故答案为:无;红;红;
(3)SO2通入溴水中,二氧化硫被氧化剂溴单质氧化为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Br2+2H2O=H2SO4+2H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SO42-+2Br-;
故答案为:Br2+SO2+2H2O=4H++2Br-+SO42-;
(4)导管①用橡皮管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能平衡分液漏斗和锥形瓶内压强,使液体能够顺利流下,倒扣的漏斗溶液上升具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防止烧杯内液体倒流入左侧试剂瓶内,
故答案为:平衡分液漏斗和锥形瓶内压强,使液体能够顺利流下;防止烧杯内液体倒流入左侧试剂瓶内.
8. 欲探究氯气与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用浓盐酸和KMnO4固体反应制取氯气).请回答:
(1)氯气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发生的反应为Cl2+2I-=2Cl-+I2,
故答案为:变蓝;Cl2+2I-=2Cl-+I2;
(2)Cl2+2I-=2Cl-+I2中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Cl元素非金属性大于I,故答案为:强;
(3)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氯气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氯气;
(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氯气反应而用来吸收氯气的只有FeCl2溶液,故选:b;
9. 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

(2)__浅黄色沉淀_____, 否 _, 有溴进入锥形瓶,溴与硝酸银溶液也可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 。
(3) 干燥 ⑤ 蒸馏 。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