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个10kV的铁塔的接地网怎么做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是什么接地电阻值有什么要求
不会设计,只会看图。我看别人没做成网啊,一个接地棒解决了。测量看过书,忘记了。
12 防雷和接地
12.0.1 无避雷线的lkV~10kV配电线路,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金属管杆应接地,接地电阻均不宜超过30Ω。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lkV以下配电线路和10kV及以下共杆的电力线路,其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铁横担或金屈杆,应与零线连接,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钢筋宜与零线连接。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lkV以下配电线路,其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金属杆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0Ω。
沥青路面上的或有运行经验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和金属杆,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钢筋、铁横担和金属杆也可不与零线连接。
12.0.2 有避雷线的配电线路,其接地装置在雷雨季节干燥时间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12.0.2所列的数值。
12.0.3 柱上断路器应设防雷装置。经常开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两侧,均应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线与柱上断路器等金属外壳应连接并接地,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12.0.4 配电变压器的防雷装置应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防雷装置位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其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以及金属外壳相连并接地。
12.0.5 多雷区,为防止雷电波或低压侧雷电波击穿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绝缘,宜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或击穿熔断器。如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应在低压侧中性点装设击穿熔断器。
12.0.6 1kV~10kV配电线路,当采用绝缘导线时宜有防雷措施,防雷措施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实际运行经验确定。
12.0.7 为防止雷电波沿lkV以下配电线路侵入建筑物,接户线上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30日/年的地区和lkV以下配电线被建筑物屏蔽的地区以及接产线与lkV以下干线接地点的距离不大于50m的地方,绝缘子铁脚可不接地。
如lkV以下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自然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12.0.8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lkV以下配电线路中的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在干线和分干线终端处,应重复接地。
lkV以下配电线路在引入大型建筑物处,如距接地点超过50m,应将零线重复接地。
12.0.9 总容量为100kVA以上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总容量为1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O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
12.0.10 悬挂架空绝缘导线的悬挂线两端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12.0.11 1kV~10kV绝缘导线的配电线路在干线与分支线处、干线分段线路处宜装有接地线挂环及故障显示器。
12.0.12 配电线路通过耕地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且不宜小于0.6m。
12.0.13 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敷设的角钢、圆钢、钢管或水平敷设的圆钢、扁钢。接地体和埋入土壤内接地线的规格,不应小于表12.0.13所列数值。
表贴补上来,自己下去吧。
㈡ 10kv线路接地故障查找方法
线路有支路开关的话,可以断开开关用兆欧表测量线路对地绝缘电阻,接地的线路肯定是零。
㈢ 求10kV配电线路防雷与接地规程
一般配电变压器要求100KVA以下为10Ω,100KVA以上为4Ω,避雷针为10Ω
㈣ 南方电网 10kv电缆要做什么试验
一般要求 5.1 10kV电缆附件选型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 工艺。 5.2 10kV电缆附件应积极采用节能、降耗、环保、免维护或少维护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5.3 工程使用电缆必须满足作为一个完整产品一般所能满足的全部要求,应保证电缆附件设计 寿命不小于30年。在正常的室内环境温度储存条件下, 电缆附件最少可以储存3年。 5.4 电缆附件主体材料必须采用优质液体硅橡胶材料整体模制而成,外屏蔽不得分层生产和安 装。 5.5 冷缩式电缆附件采用聚乙烯芯绳支撑方式,为保证芯绳的强度和易于抽取安装,芯绳需采 用搭扣式方式编制,并具有均匀的激光焊接点,不得采用直管环切式形成芯绳,冷缩芯绳从一 侧能够完整抽出。 5.6 对电缆屏蔽断口处电应力集中点的应力控制方法应为高介电常数折射法,即在冷缩电缆附 件中预制好高介电常数应控层以降低电场集中的情况。终端头的介电常数不小于 25,中间头的 介电常数不小于20。 5.7 电缆直通接头应提供持久的径向压力,采取安全的密封措施,防水性能优良,保证长期在水 中运行且绝缘不受影响。应以“冷缩电缆附件的扩张率”衡量径向压力大小,冷缩直通接头的 扩张率是指芯绳的直径和抽取芯绳后中间接头自然收缩的内径之比值,应不小于300%,生产厂 家应提供扩张率数值。并且保证冷缩附件在100 摄氏度下3 小时老化后永久变形率小于5%。 5.8 铠装接地线与屏蔽地线必须绝缘分开,接地线截面均不小于25 mm 2 ,接地线连接必须采用恒 南方电网公司10kV 电缆附件技术规范 6 力弹簧,微磁材料,不锈蚀,提供恒定持久弹力,以保证长久接触良好,不会产生涡流和电位 悬浮。 5.10 为保证质量,电缆附件配套的所有胶带、恒力弹簧、绝缘清洗剂、铠装带等零配件必须是 同一品牌的自有产品,并附有公司标志。 6 技术要求 6.1 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10kV 最高运行电压:12kV 额定频率:50Hz 电缆附件导体材料:电工铜(铝) 导体运行温度: 长期运行温度90℃; 短路时温度250℃,持续时间不超过5s。 电缆附件主绝缘: 主绝缘:采用交联聚乙烯 附件的载流量应大于电缆载流量。 6.2 设计和结构要求 6.2.1 终端(参数见附录) 6.2.1.1 终端的外绝缘必须采用液态硅橡胶绝缘材料(性能参数见附录),以实现较好的抗爬 电、耐污和抗紫外线老化性能。
㈤ 请问郭老师,10kV电缆常规试验需要做哪些试验
首先我不是郭老师。
10kV电缆常规试验需要做:
1、电缆主绝缘的绝缘电阻测量,目的是:
初步判断主绝缘是否受潮、老化,检查耐压试验后电缆主绝缘是否存在缺陷。
绝缘电阻下降表示绝缘受潮或发生老化、劣化,可能导致电缆击穿和烧毁。
只能有效地检测出整体受潮和贯穿性缺陷,对局部缺陷不敏感
2、电缆主绝缘耐压试验,国标规定做直流耐压、交流耐压试验;
3、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测量:目的是检测电缆在敷设后或运行中外护套是否损伤或受潮。
4、电缆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目的是检测电缆在敷设后或运行中外护套是否损伤或受潮。
5、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目的是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可以监视其受腐蚀变化情况,测量电阻比可以消除温度对直流电阻测量的影响。
6、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7、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新建线路投入运行前和运行中的线路连接方式变动后,
核对其两端的相位和相序,防止相位错误造成事故。
8、电缆线路参数测量,目的是电缆线路直流电阻、正序阻抗、零序阻抗测量、电容测量作为新建线路投入运行前和运行中的线路连接方式变动后,有关计算(如系统短路电流、继电保护整定值等)的实际依据。
9、红外及接地电流检测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对电缆终端接头和非直埋式中间头进行测量,分两种类项缺陷:
电流致热型缺陷:电缆终端接头的金属导体
电压致热型缺陷:终端接头应力锥的中后部位;非直埋式中间头
㈥ 10kV电缆耐压试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试验步骤及技术措施:
电缆主绝缘电阻测量
1、测量方法:用5000V兆欧表依次测量各相线芯对其他两相及金属套的绝缘电阻,金属套及非被测试相线芯接地。测量前将被测线芯接地,使其充分放电,放电时间一般为2—5 分钟,由于存在吸收现象,兆欧表读数随时间逐步放大,测量时应读取绝缘电阻的稳定值作为电缆的绝缘电阻值。
2、测量步骤:
1)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电缆铭牌、仪器名称及编号;
2)将所有被试部分充分放电,非被测试相电缆线芯及金属套接地;
3)将兆欧表接地端子(E)用接电线与接地导体连接好,兆欧表火线端子(L)接至被测位的引出端头上,兆欧表读数稳定后记录绝缘电阻值,拆除兆欧表各相线;
4)将被试电缆对地放电并接地;
5)依照此步骤测试其他两相。
3、试验结果判断:如果试验中未发生放电击穿现象,则认为试验通过。
二、注意事项
1、设置安全围栏。
2、升压器和倍压筒之间的距离约 2~3 米 。
3、接线必须牢靠,接地可靠。
4、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检查仪器量程是否合适,升压器升压旋钮是 否在零位,监护人看好禁止任何人靠近 。
5、E 端与电缆 B、C 相及铜辫子相连接地,L 端与电缆 A 相相连, 匀速摇动摇表,待数值稳定下来,先拿开 L 端再停止摇动摇表。
6、试验过程中如果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将降电压到零并停止试验、查 找原因。
㈦ 10kv电缆故障探测方法
1、10kV线路故障分类
1.1 速断
故障范围在线路上端,由三相短路或两相短路造成。
主要原因有线路充油设备(如油断路器、电力电容器、变压器等)短路、喷油,春季鸟巢危害、雨季雷电、暴风雨的影响、电杆拉线被盗破坏、伐树砸住导线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
1.2 过流
故障范围在线路下端,由用电负荷突然性增高,超出了线路保护的整定值或三相短路或两相短路造成。原因基本同上。速断、过流由于故障范围较小,故障原因清晰,所以查找起来比较容易。
1.3 接地
全线路范围内均可发生此类故障,基本上可分为永久性接地和瞬时性接地2种。主要原因有断线、绝缘子击穿、线下树木等原因导致多点泄漏。接地故障由于范围较大,故障原因不明显,有时必须借助仪表仪器才能确定故障原因。2、根据保护动作特点判断线路故障性质和地段
1、一般情况下,线路跳闸重合成功,说明瞬时性故障,鸟害、雷击、大风等,重合不成功,永久性故障,倒杆断线、混线等。
2、如果是电流速断跳闸 ,故障点一般在线路的前段;如果是过电流跳闸 ,故障点一般在线路的后段。
3、如果是过电流和速断同时跳闸,故障点一般在线路的中段。
在事故巡线时,除重点巡查大致地故障范围外,其他地段也要巡查,以免遗漏故障点,延长事故处理时间。
10kV线路故障快速查找
线路故障停了电,保护动作巧判断;
速断动作查前端,约为全长数一半;
过流动作值较小,故障较远在后边;
速短过流同跳闸,故障位于线中间。
3、10kV线路接地故障及处理
线路一相的一点对地绝缘性能丧失,该相电流经过由此点流入大地,这就叫单相接地。
农村10kV电网接地故障约占70%。
单相接地是电气故障中出现最多的故障,它的危害主要在于使三相平衡系统受到破坏,非故障相的电压升高到原来的√3倍,很可能会引起非故障相绝缘的破坏。
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1 线路接地状态分析
1、一相对地电压接近零值,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 √3 倍,这是金属性接地
(1)若在雷雨季节发生,可能绝缘子被雷击穿,或导线被击断,电源侧落在比较潮湿的地面上引起的;
(2)若在大风天气此类接地,可能是金属物被风刮到高压带电体上。或变压器、避雷器、开关等引线刮断形成接地。
(3)如果在良好的天气发生,可能是外力破坏,扔金属物、车撞断电杆等。或高压电缆击穿等。
2、一相对地电压降低,但不是零值,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但没升高到√3 倍,这属于非金属性接地
(1)若在雷雨季节发生,可能导线被击断,电源侧落在不太潮湿的地面上引起的,也可能树枝搭在导线上与横担之间形成接地。
(2)变压器高压绕组烧断后碰到外壳上或内层严重烧损主绝缘击穿而接地。
(3)绝缘子绝缘电阻下降。
(4)观察设备绝缘子有无破损,有无闪络放电现象,是否有外力破坏等因素
3、一相对地电压升高,另两相对地电压降低,这是非金属接地和高压断相的特征
(1)高压断线,负荷侧导线落在潮湿的地面上,没断线两相通过负载与接地导线相连构成非金属型接地。故而对地电压降低,断线相对地电压反而升高。
(2)高压断线未落地或落在导电性能不好的物体上,或线路上熔断器熔断一相,被断开地线路又较长,造成三相对地电容电流不平衡,促使二相对地电压也不平衡,断线相对地电容电流变小,对地电压相对升高,其他两相相对较低。
(3)配电变压器烧损相绕组碰壳接地,高压熔丝又发生熔断,其他两相又通过绕租接地,所以,烧损相对地电压升高,另两相降低。
4、三相对地电压数值不断变化,最后达到一稳定值或一相降低另两相升高,或一相升高另两相降低
(1)这是配电变压器烧损后又接地的典型特征
某相绕组烧损而接地初期,该相对地电压降低,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当烧损严重后,致使该相熔丝熔断或两相熔断,虽然切断故障电流,但未断相通过绕组而接地,又演变一相对地电压降低,另两相对低电压升高。
(2)平时就存在绝缘缺陷的绝缘子,首先发生放电,最后击穿。
5、一相对地电压为零值,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3倍,但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这是金属性瞬间接地的特征
(1)扔在高压带电体上的金属物及已折断变压器、避雷器、开关引线,接触不牢固,时而接触时而断开形成瞬间接地。
(2)高压套管脏污或有缺陷发生闪络放电接地,放电电弧是断续地,形成瞬间接地。
㈧ 10KV电缆检测试验的国家标准
GB/T 12706-2008《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挤包绝缘电力电缆》、GB/T 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 295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通用试验方法》
㈨ 10kV高压电缆接地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问题: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如果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绝缘或绝缘后连接成交叉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叉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㈩ 10kv电缆绝缘电阻怎么测
选择2500V兆欧表一只(带有测试线),将兆欧表水平放置,未接线前先做仪
表外观检查及开路、短路试验,确认兆欧表完好。
摇测的接线方法应正确(接线前应先放电)。
摇测方法及步骤如下:
(1)电缆停电后,先进行逐相放电,放电时间不得小于1min,电缆较长电容
量较大的不少于2min。
(2)用于燥、清洁的软布,擦净电缆线芯附近的污垢。
(3)按要求进行接线,应正确无误。如摇测相对地绝缘,将被测相加屏蔽接于兆欧表的“G”端子上;将非被测相的两线芯连接再与电缆金属外皮相连接后共同接地,同时将共同接地的导线接在兆欧表“E”端子上;将一根测试接线在
兆欧表的“L”端子上,该测试线(“I。”线)另一端此时不接线芯。 (4)一人用手握住“L”测试线的绝缘部分,另一人转动兆欧表摇把达
120r/min,将“L”线与线芯接触,待1分钟后(读数稳定后).记录其绝缘电阻
值(5)将“L”线撤离线芯,停止转动摇把,然后进行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