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过氧化钠碳酸钠实验装置

过氧化钠碳酸钠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09-23 11:54:12

❶ 呼吸面具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1)反

实验原理为:A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B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防止影响氧气的检验,再用排水法收集满剩余的气体,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说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证明过氧化钠可以作供氧剂,
(1)反应管A中加入Na2O2固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Na2O2;2Na2O2+2CO2=2Na2CO3+O2
(2)由于生成的氧气中混有未二氧化碳气体,应用NaOH溶液洗气,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防止影响氧气的检验,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说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证明过氧化钠可以作供氧剂,
故答案为: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❷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

(1)该反应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所以所需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型,所以排除图1;图2中只能制取少量二氧化碳而不能制取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排除图2,故选图3;
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水蒸气,氯化氢和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除去HCl气体;
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所以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故答案为:图3;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变蓝色;带火星的,复燃;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说明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
故答案为: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
(3)若D中的3.9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所以E中可能会因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而生成较多沉淀,而且E气体的量基本不,则E中液面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E中石灰水的白色浑浊明显增加,瓶内液面的下降接近停止;
(4)3.9g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
2Na2O2----O2
2mol 22.4L

3.9g
78g/mol
V
V=0.56L=560mL>500mL,所以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
560mL-500mL=60mL;
原因是因样品中含有不与CO2反应生成气体的杂质,导致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小;60;因样品中含有不与CO2反应生成气体的杂质;
(5)D装置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❸ 将过氧化钠与碳酸钠

将过氧化钠转化为碳酸钠
直接通入CO2气体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也可以将其先与H2O反应得氢氧化钠,再通入CO2气体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❹ 过氧化钠样品中常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下面的装置来测定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 C中是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作用。

  2.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CO2+2OH-====碳酸根离子+H2O

  3. 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D中,影响实验结果。

    快采纳

❺ 怎样用过氧化钠来制取碳酸钠

过氧化钠溶于水后通适量二氧化碳

❻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1)过氧化钠与二氧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大于;
(2)盐酸和碳酸钙反应时可能会带出一部分氯化氢,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该可用稀硫酸和小苏打反应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c;
(3)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先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来判断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打开的止水夹为K 2 ,故答案为:K 2
(4)(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全部反应,所以应该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
故答案为: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 2
②根据查阅资料部分可以知道,水也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判断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水与Na 2 O 2 反应生成氧气;
(5)Ⅲ中固体若有碳酸钠,盐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❼ 过氧化钠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

(1)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2)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晶体CuSO4?H2O,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白色固体变蓝;取下集气瓶,竖立起来,用带余烬木条深入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当D中的1.95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由于生成氧气的量减少,压强变小,所以E中可能会因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而倒吸.
故答案为:由于生成氧气的量减少,E中可能会因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而倒吸;
(4)1.95g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
2Na2O2----O2
2mol 22.4L

1.95g
78g/mol
v
v=0.28L=280mL>250mL,所以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
280mL-250mL=30mL;
原因是Na2O2可能含有其它杂质,
故答案为:30;Na2O2可能含有其它杂质;
(5)生成氧气物质的量=
5.6L
22.4L/mol
=0.25mol,
由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是2mol反应生成1mol氧气,故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25mol×2=0.5mol,设CO2物质的量为xmol,水蒸气物质的量为(0.5-x)mol,则:
44x+(0.5-x)×18=16.8;
解得:x=0.3mol,
所以水的物质的量=0.5mol-0.3mol=0.2mol,
原混合气体中C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

❽ 怎么证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设计一种合理的实验方案

初中知识解法:

①将固体溶于水;

②用试管A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③用试管B取少量溶液,加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无气泡证明不是NaHCO3,因为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

④用试管C取少量溶液,加入C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若A中有气泡产生、B中无气泡产生、C中有白色沉淀,根据题目即可证明产物是Na2CO3

❾ 下图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在看一下题目,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关闭K3,
注意K3是关闭的,CO2没有和石灰水反应,这证明二氧化碳没有经过装有石灰水的试管,所以说二氧化碳依旧是干燥的(其中不含有水蒸气,石灰水里肯定含有水啊),然后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不是NaOH,所以不用担心NaOH腐蚀玻璃管
2 Na2O2 + 2 CO2 = 2 Na2CO3 + O2

我发现楼主真爱学化学啊,看见你好几次了,和我一样,我高中时就爱学化学,如有意,可加我QQ共同讨论QQ1185280981

❿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


【设计实验】(1)从所给图可知,此题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①锥形瓶、长颈漏斗;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MnO2
.

与过氧化钠碳酸钠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水商用厨房设备哪里有 浏览:666
samp工具箱手机下载 浏览:775
荧光笔怎么开安全阀门 浏览:114
数控车床后轴承怎么紧 浏览:218
设备日常检查注意哪些 浏览:646
煤矿井下设备三证一标志是什么 浏览:111
铸造企业土地使用税怎么计算 浏览:780
管道蝶形阀门 浏览:703
家用燃气阀门怎样安装 浏览:906
阀门铭牌的压力是什么压力 浏览:406
轴承代号LF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822
手动控制喷泉用什么阀门 浏览:148
阀门阀杆阀芯怎么制作 浏览:970
用图1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 浏览:861
空调阀门结冰是怎么回事 浏览:968
怎么把默认设备扬声器改成耳机 浏览:569
复合材料的轴承用什么润滑 浏览:486
dec在数控机床上是什么意思 浏览:964
冰柜换什么制冷液效果好 浏览:916
全自动洗衣机轴承坏了需要多少钱 浏览:121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