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京工业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怎么样就业率如何
还是很不错的啊!
1 专业基本概况
安全工程专业于1989年由原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筹建,后设在管理工程系,并于1990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安全工程专业专科生,1994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1996年因学科发展的需要,转入机械工程系;2001年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电光源研究所合并成立南京工业大学,组建了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设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方向。
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省特色专业,拥有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本专业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硕士、学士的完整学位授予权,安全工程、矿业工程两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所属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
2 师资力量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自创建以来,就注重师资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师资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目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本专业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组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凝聚力强和整体实力强的学科队伍,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很多教师在教学、科研岗位上颇有建树,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市资金资助和专利发明。
本专业拥有国家乙级安全评价资质和国家二级安全教育培训资质;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16名;一级安全评价师5名,二级安全评价师8名,三级安全评价师5名,国家级安全评价师培训教师2名。为开展安全评价、安全教育培训社会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人才培养
(1)课程设置
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设有两个方向:
方向A(工业安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掌握现代过程工业中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能从事安全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设计、风险分析与评价、管理和监察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方向B(消防工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系统的消防工程专业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消防政策法规,具有消防工程设计、消防安全技术研究、监测、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控制及火灾事故调查分析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安全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为:
方向A(工业安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工程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B程序设计、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材料、化工原理、热工学、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燃烧与爆炸理论、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化工安全设计、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安全、介质危险及控制技术。
方向B(消防工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工程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B程序设计、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建筑技术基础、火灾动力学、消防燃烧学、火灾调查学、火灾风险评估、建筑结构与防火工程、烟气控制与安全疏散、化工安全设计、消防给水工程、火灾探测与控制工程。
其中公共课、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56.6%,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34.1%,专业课及方向课占总学时9.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0周,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化工安全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根据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专业的教师编写、出版了很多本科生、硕士生专用教材,作为信息的载体,把最新的、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近年来编著、译著的教材有《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等。
(2)实验条件
本专业具有较多的安全工程实验室,建有消防工程实验楼,实验室建筑面积2500m2,教学设备资产总值近1000万元,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有高中低温差热扫描分析仪、20L球型粉尘爆炸测定仪、可燃气体爆炸测定仪、粉尘层与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装置、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仪、危险物质爆发点测定仪、数显氧弹量热仪、燃烧效率测定仪、四合一可燃气体测爆仪、静电电压测定仪、接地电阻测定仪、固体点着火温度测定仪、超声波测厚仪、开闭杯液体闪点测定仪、氧指数测定仪、建材烟密度测定仪、防火涂料防火性能测定仪、固体材料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试验装置、高中低温差热扫描分析仪、多功能风洞试验装置等等。
安全与消防工程实验室建设了三个系统:新化学品危险特性及火灾爆炸实验系统、防排烟实验及液体蒸发实验系统、火灾基础、探测与控制实验系统。一个综合、集成的安全与消防工程实验系统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安全与消防工程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安全工程、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城市与工业安全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3)实习基地
为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分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与很多大中型企业和设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实习基地,如金陵石化、中石化南京化学化工有限公司、南京消防股份有限公司、金浦集团钟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每年还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
结合国家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还将更多地开拓一批和本专业联系紧密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观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习基地。
4 就业方向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面向市场,坚持品牌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严把教学质量关,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就业率达到100%,其中15%左右考取研究生,约20%左右的学生就职于三资企业,10%左右的学生任职于行政主管部门,60%以上的学生都在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就职。各专业方向的就业去向如下:
方向A(工业安全):学生毕业后可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安全中介机构等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安全行政执法、特种设备监察、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设计、安全工程技术研究等工作。
方向B(消防工程):学生毕业后可在武警消防部队、消防检测服务中介机构、建筑设计院、消防工程公司、各类消防产品生产企业等从事消防技术和装备、灭火剂、阻燃材料等方面的研发,消防安全监督、消防工程设计、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有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消防总队,上海市消防总队,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淮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南京地铁,南京消防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市县公安消防部门,北京燕山石化消防大队,中石化下属企业、中粮集团下属企业等。
❷ 实验室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验装置如下:(1)在
(1)利用原电池原理,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Cu2+被还原为Cu,与Zn和稀硫酸形成原电池,
故答案为:在硫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2)H2S与CuSO4溶液生产CuS黑色沉淀;氢硫酸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
故答案为:有黑色沉淀生成、否、氢硫酸与浓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
(3)把铁元素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用稀硝酸溶解,稀释后,加入KSCN溶液检;
(4)设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CuO~O
M+16 16
(n-m)g (n-w)g
则
M+16 |
(n?m)g |
16 |
(n?w)g |
16(w?m) |
n?w |
16(w?m) |
n?w |
16(n?w) |
w?m |
❸ 20L标准金属量器怎么使用
检举加油站 安全 自查报告:(1)加油站安全自查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的、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站房设备管理、防爆防火管理、防火检查及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及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营业性汽车加油站。其它加油站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3 安全自查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油站 automobile gasoline filling station 为机动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性经营场所。 注: 加油站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3.2 埋地油罐 underground storage gasoline tank 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围内地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油品储罐。 4 安全自查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 4.1 安全自查一般规定 加油站应按GB50156-2002进行设计、施工,并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加油站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职责。 加油站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建立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制度,及时反映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4.2 安全自查消防安全责任人 加油站的站长或公司经理是加油站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应履行下列职责: a) 组织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b) 组织防火检查,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检查; c) 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负责筹措整改资金; d) 组织建立消防组织,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宣传教育、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e) 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保障加油站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消防安全责任人可指定一名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开展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应至少每月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一次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4.3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加油站各班组应设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a) 检查各岗位人员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 b) 进行防火巡查,记录检查情况; c) 及时处置火灾隐患,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 4.4 其它人员 其它人员应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初起火灾扑救办法,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加油员还应对加油现场的消防安全负责,不应让车辆驾驶员等无关人员进行加油作业。计量员还应严防发生油品跑、冒、滴、漏现象,监督卸油情况。 5 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5.1 消防安全制度及制度要点 5.1.1 消防安全例会制度 应包括会议召集、人员组成、会议频次、议题范围、决定事项、会议记录等要点。 5.1.2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频次、培训对象(包括特殊工种及新员工)、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要点。 5.1.3 安全自查消防值班制度 应包括责任范围和职责、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报告程序、工作交接、值班人数和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5.1.4 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检查频次、参加人员、检查的部位和内容、火灾隐患认定、处置和报告程序、整改责任和看护措施、情况记录等要点。 5.1.5 防雷、防静电、电气设备5.1.6 、线路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施登记、检查人员的资格、检查部位、内容、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 5.1.7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重点部位和设施、电工资格、动火审批程序、检测和管理要求、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 5.1.8 灭火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备登记、保管及维护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5.1.9 义务消防组织管理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及人员、工作职责、例会、教育培训、活动要求等要点。 5.1.10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办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演练程序、注意事项等要点。 5.1.11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考评目标、内容和办法、奖惩办法等要点。 5.1.12 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加油站还应制定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管理等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注: 消防安全制度应予公布,注: 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修订。 5.2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5.2.1 安全自查卸油作业 安全自查卸油作业消防安全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卸油员上岗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装、鞋; b) 油罐车进站后,卸油人员应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检查合格后,引导油罐车进入卸油现场,接好静电接地; c) 油罐车熄火并静置3min后,卸油员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将接头结合紧密,保持卸油管自然弯曲; d) 计量员应检查油罐计量孔,确定计量孔密封良好后,油罐车驾驶员缓慢开启卸油阀卸油; e) 卸油完毕,油罐车驾驶员应关闭卸油阀; f) 卸油员拆卸连接管线,盖严卸油帽,整理静电导线; g) 卸油员引导油罐车启车、离站,清理卸油现场; h) 卸油过程中,卸油人员和油罐车驾驶员不应远离现场,雷雨天不应进行卸油作业。 5.2.2 安全自查加油作业 加油作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加油员上岗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装、鞋; b) 进站加油车停稳,发动机熄火后,开始加油; c) 不应直接向塑料桶等非金属容器加注汽油; d) 摩托车加油后,应用人力将摩托车推离加油岛4.5m后,方可启动; e) 加油站上空有高强闪电或雷击频繁时,应停止加油作业,采取防护措施。 注: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应予公布,注: 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 6 安全自查站房、设备 管理 7.1 安全自查一般规定 安全自查加油站内的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应按GBJ16-87中的有关要求采取泄压措施。 加油站内不应设置经营性的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 7.2 安全自查油罐及管线 加油站应采用埋地油罐。油罐及管线应无泄漏。埋地油罐防腐绝缘层不应低于加强级。 油罐的通气管、密闭量油孔、阻火器、进出油管、液位计、潜油泵、人孔、进出口阀门等应配备齐全,并能正常工作。 安装、验收及检修记录等资料应齐全。 7.3 安全自查加油机 加油机运转时,电机和泵温度应保持正常,计量器和泵的轴封应无明显泄露,汽油加油流量不应大于60L/min。 加油机机件应保持性能良好,油气分离器及过滤器应保持功能正常,排气管应畅通、无损,泵安全阀应保持压力正常。 加油机进油管线和付油胶管连接处应无泄漏,电动机外壳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付油胶管两端电阻不应大于5Ω。 加油机安装、验收、检修记录等资料应齐全。 7.4 安全自查采暖设备7.5 加油站的采暖设备应符合GB50156-2002中的有关要求。 加油站内设置独立的锅炉房时,宜选用小型燃气(油)热水锅炉,也可采用具有防爆性能的电热水器。采用燃煤锅炉时,宜选用具有除尘功能的自然通风型锅炉,锅炉烟囱出口应高出屋顶2m以上,且应采取防止火星外逸的有效措施。 7.6 安全自查通风设备7.7 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应采取通风措施,并应符合GB50156-2002中的有关要求。 7.8 安全自查灭火器材 7.8.1 配备7.8.2 灭火器、灭火毯等灭火器材的配备应符合GB50156-2002中的有关要求。 7.8.3 管理 6.6.2.1 对灭火器材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灭火器材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数量、部位和维护管理责任人。 6.6.2.2 灭火器应保持铭牌完整清晰,保险销和铅封完好,应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冬季应采取防寒措施。 6.6.2.3 灭火器材应设置在指定部位,并应摆放稳固,不应被挪作它用、埋压或将灭火器箱锁闭。 7.8.4 检查、维护保养 6.6.3.1 灭火器每年应由具备资格的维修单位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查。 6.6.3.2 检查、维修过的灭火器,应在灭火器的筒身和贮气瓶上分别贴上维修铭牌。 8 防爆、防火管理措施 8.1 安全自查的一般规定 加油站应明确划分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文字和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明火、摩擦和撞击、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火源。 注: 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按GB50156-2002中附录B执行。加油站的火灾危险区域按GB50058-9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2 安全自查明火控制 加油站区域内严禁烟火,加油站的醒目位置应设置带有“严禁烟火”、“熄火加油”字样的标志,在加油岛附近应设置带有“禁止拨打移动电话”字样的标志。油罐区应设置带有“禁止入内”、“禁穿钉子鞋”和“着防静电服”字样的标志。 在加油站区域内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动火作业前,应经本单位安全部门审批,并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动火期间,安全监护人员应到现场监督。动火人员应按动火审批的具体要求作业,作业场所应增设消防器材。 动火完毕,监护人员和动火人员应共同检查和清理现场。 8.3 安全自查预防摩擦与撞击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应采取下列防止火花产生的措施: a) 机械转动部件应保证润滑良好,及时加油并经常清除可燃污垢; b) 输送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应定期进行耐压试验; c)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地面应铺设不发生火花的材料,并应禁止穿带铁钉的鞋; d) 搬运金属容器时,严禁在地上抛掷或拖拉,在容器可能碰撞部位应覆盖不发生火花的材料; e) 维修作业应使用防爆工具。 8.4 安全自查防止电气火花 爆炸危险区域和火灾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应符合GB50058-92中的有关要求。加油岛附近应设置移动通信设备屏蔽装置。 8.5 防雷、防静电 加油站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B50156-2002中的有关要求。 加油站的装卸场地应设置为油罐车跨接的防静电装置。 雨季之前,应由当地气象部门对防雷、防静电设备和接地装置进行一次年度检测。 9 防火检查及隐患整改 9.1 防火检查 9.1.1 安全自查一般规定 8.1.1.1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防火检查。 8.1.1.2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防火检查。 8.1.1.3 班组每天巡查不少于两次。班组交班前,班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共同进行一次巡查。 8.1.1.4 检查结束,应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应在检查记录表上签名,存入单位消防档案。 9.1.2 防火巡查、检查内容 防火巡查、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 站内电气设备、照明设施状况; b) 油罐区的油罐口、量油口、卸油口、阀门、人孔等油罐附件及卸、输油管线、避雷针接线状况; c) 灭火器材的数量、摆放位置; d) 加油机运转情况; e) 加油车辆及人员作业情况; f) 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程的落实情况。 9.2 火灾隐患整改 9.2.1 一般规定 8.2.1.1 加油站对火灾隐患应采取措施整改。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逐级上报至消防安全责任人。 8.2.1.2 对公安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申报检查、验收。 9.2.2 安全自查整改要求 8.2.2.1 发现下列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 a) 在加油站区域内吸烟的; b) 员工着装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 c) 使用非防爆通讯电器设备和工具的; d) 违章动用明火、用电和进行电(气)焊的; e) 灭火器材被挪作它用的; f) 值班、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g) 其它可以立即改正的行为。 8.2.2.2 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业整改,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 10 安全自查宣传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10.1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10.1.1 安全自查一般要求 9.1.1.1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参加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 9.1.1.2 加油员、油罐车驾驶员等特殊工种人员应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9.1.1.3 加油站对新员工应由组织一次上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9.1.1.4 加油站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0.1.2 安全自查培训内容 9.1.2.1 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黑龙江省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 b) 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c) 石油商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预防等基础知识; d) 灭火器材使用方法; e)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安全疏散引导常识; f) 其它消防安全知识。 9.1.2.2 单位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应做好记录。 10.2 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10.2.1 安全自查组织机构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应包括下列组织: a) 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 b) 灭火行动组: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c) 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d) 疏散引导组:引导人员、车辆疏散,抢救设备、物资; e) 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护送伤势较重人员到就近医院就医; f) 其它必要的组织。 10.2.2 安全自查预案内容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要点: a) 发现火情,首先报警,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b) 通讯联络组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 c) 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电源,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d) 在火情不能控制,即将发生爆炸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e) 疏散引导组尽快有秩序地疏散站内人员、车辆; f) 安全防护救护组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g) 火灾扑灭后,派专人保护火灾现场,在事故调查结束后方可清理现场; h) 指挥员组织填写事故报告。 10.2.3 演练的组织 9.2.3.1 演练时应在加油站入口处设置带有“正在进行消防演练”字样的标志牌。 9.2.3.2 演练结束后,总结问题,做好记录,修订预案内容。 11 消防档案 11.1 安全自查一般规定 加油站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详实、准确,并附有必要的图表,不得漏填、涂改,应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11.2 档案内容 11.2.1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单位基本概况; b) 总平面图; c) 消防道路平面图; d)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图; e) 工艺流程图; f) 消防重点部位分布图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g) 加油站消防审核、验收法律文书; h) 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i) 消防安全制度; j)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登记; k) 专职和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l) 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m)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11.2.2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公安消防部门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b) 灭火器材维修保养记录; c) 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d) 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e) 动火审批记录; f) 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 g) 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h)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记录; i) 历次火警、火灾情况记录; j) 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k) 其它应备案的记录。 11.3 保管 加油站应确定消防档案保管人员。 流动保管的巡查记录等档案,交接班时应有交接手续,不应缺页。往年的档案不应丢弃、毁损,应保存10年以上。
❹ 德士模都44v20l是不是危险品
摘要 1.1
❺ 什么是球形雷
球形雷指球状闪电(物理现象):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这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亮,近圆球形,直径约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仅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至2分钟的记录。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呈多种多样的色彩。
(5)20l球型爆炸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一直以来,球状闪电形成的原因尚未有确切的解释。2012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科学家在青海省一个雷暴天气中绘制辐射地图时,拍到一个发光球,被认为就是在雷暴天气出现的球状闪电。它的视频和光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自然界球状闪电的首次科学记录。而这项研究的详细内容,已经发表在2014年1月出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上。
❻ 球形闪电的观测和研究现状
早在 1596 年,就曾经有一起出现在英格兰萨默塞特郡的韦尔斯的一起球状闪电事件的记录【1】。 几百年来,虽然有着众多的球状闪电目击记录,人们却一直没有揭开这个幽灵的面纱。
在一篇1966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 Brand 收集处理的关于球状闪电的报告,Brand 相信他所统计调查的 600项事件中,只有 215 项还算是可信。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对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一项比较初级的问卷调查,1962个被调查的人中,有 110 个人说自己看到过球状闪电,比例高达 5.6%。虽然后来对所有的 Union Carbide Nuclear Company 的所有人员的调查中,只有 3.1% 的人说见过球状闪电,但是这依然可以说明,球状闪电的目击者并不稀有。也就是说,球状闪电在某些时间段某些地区,算不上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在一份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路易斯研究中心的人员进行的调查中【2】,作者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过对比球状闪电观测频率与普通云地闪电碰观测频率的比较,发现球状闪电并不是一种特别罕见的现象。与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球状闪电的发生概率几乎与云地闪电一样。
大家对球状闪电的描述,从运动到形态,甚至消失的方式常常有很大的差异。Smirnov 在一篇论文中,根据当时大家收集的观测数据总结了球状闪电的一些特征。【1】
图1
根据调查,亮度描述最多的是大约100w-200w的白炽灯(图1)。
图2
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以橘色、白色居多,也有少量的绿色和多色同时出现的报告(图2)。
图3
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被目击的球形闪电最终以爆炸的形式消失。一部分慢慢消失,少量的裂成碎片(图3)。
图4
球形闪电的直径主要集中在10mm到50mm之间,少数大于100mm(图4)。
闪电直径的报告遵循对数正态分布。这种分布也代表了雷暴中在云地闪电电荷量的分布。这些分布的相似性,虽然不能得到某些肯定的结论,但表明这些数量可能是相关的。
图5
维持时间大多小于50s,但也有少量大于200s(图5)。
图6
近90%的球形闪电出现在导体和闪电通道附近,这是恰好都是发生闪电时电阻较小的区域,但是大部分时候声称见到球形闪电的人都没有注意它从哪里产生(图6)。
图7
这是目击时间的统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时间收到人们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还有当地气候的影响(图7)。多数目击发生在夏季,显然雷电现象在温带地区也多发生在夏季。
观察到球形闪电大多在上午和中午,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图8)。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篇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并没有在报告中把球形闪电不同的特征,如亮度、色彩、大小、消失方式和维持时间联系起来。
对球形闪电产生和消失过程的观测报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闪电击中地面后产生球形闪电,最终在地面或导体附近消失;另一类是,球首先在半空中被发现,并保持在高空,在没有明显干扰的情况下消失。【3】
对于观测的结果的调查,不但要包括大小,颜色等表观的描述,由于观测者本身的记忆和描述会有偏差,所以在一些调查中引入了用来降低这种偏差的问题【4】。例如“如果有机会,观察者是否会更倾向于观察?”。由于球形闪电发生的时刻难以捕捉,目击者的描述受到心理印象的影响,所以这些为减小人为偏差做出的努力也十分重要。
图9
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拍摄雷电时偶然捕捉到了一个球形闪电【5】,记录下了球形闪电的形成,移动和消失的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光谱分析。为球形闪电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9)。他们的研究表明,被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球形闪电的主要元素构成与土壤基本相同。并通过不同阶段的颜色确定了温度变化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表观直径不是球形闪电的实际直径。视在直径更准确地称为亮度范围。Stephan和Massey【6】的实验可以证实这一点。据报道,硅发光球的表观直径为1-4厘米,但它们只是由直径约1毫米的液体核心照亮。
球形闪电的观测可能表明土壤雷击机制。此外,有趣的是,光强在稳定阶段显示出持续振荡。观察到的频率为99.4Hz,这很容易与50Hz的电力线频率相关联。在球形闪电位置附近有一组高压(35kV)传输线,从最近传输线到该位置的水平距离约为20m 。这使我们可以推断,在稳定阶段球形闪电的波动可能是由与高压传输线相关的二次谐波效应引起的。
但是同样有球形闪电在不存在土壤的地方产生【6】. 詹尼森【7】已经描述了雷电放电后不久在商用飞机内部近距离观察到的球形闪电。当它飘落在客舱的过道上时,这种球状闪电表现出了完美的平衡状态,完美的球形,直径22±2厘米; 有蓝白光中5-10W的光辐射,但没有热辐射; 和几乎实心外观的光学厚表面,没有极性或环形结构.由于其在机舱中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显然不是视错觉或电磁影响大脑产生的幻觉【8】。
这些观测的结果或反对或支持了不止一种现有的模型,所以我们不能仅从这些观测得出结论。为了更容易地观测到自然界产生的球形闪电,美国正在使用人工引雷的方式进行球形闪电的研究【9】,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触发了8次闪电,有包括有机和无机材料共100种液体、固体和粉状材料样本被放在引雷装置的终端接受测试。所有具有与球形闪电报告类似的特性的事件都是由缓慢变化的,相对较低的幅度电流产生的。实验人员并不能确定已经产生了球形闪电。在不锈钢板上观察到的发光现象与文献中描述的球形闪电的描述极为相似,因为它具有确定的形状。并且在试验后对研究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现场的观察者描述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实际时间,实际上它不到0.5秒,这表明可能很多相关的目击者描述都有较大偏差。这个结果显然重复了Stephen和Massey和Paiva等人的实验室实验。从电弧与金属的作用中产生了小的燃烧金属球,这种现象可能代表了某一类天然球闪电的观测。在实验中也通过在自来水和含有氯化钙等盐的水中产生了类似火焰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被触发闪电击中的树木部分上方产生的发光现象可能代表另一类自然界的球形闪电。
为了解释这些观测现象,物理学家提出了各种模型,但是至今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完整地解释球形闪电从诞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对球形闪电结构的探索几乎涉及了包括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在内的现有的大部分物理学分支。一些有价值的模型直到计算机兴起、各种物理理论更加完善的最近几十年才被提出。
比较早的理论大部分从化学燃烧的角度入手。Fischer认为【10】球形闪电是闪电击中有机物后产生的细小碳微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并燃烧产生的现象。在当时无法进行实验或进行计算机模拟,这种简单的燃烧想法是很多复杂结构的基础。但这种缺乏细节和计算的描述这在今天看来似乎不成立。
一些在云地闪电与地面固体(土壤)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和实验与西北师范大学对球形闪电影像的研究相印证,都提出了云地闪电和土壤相互作用产生球形闪电的观点。其中较早在实验中被使用的元素是硅。【11】他们提出球状闪电是由于大气中的硅纳米颗粒氧化引起的。在雷击产生的高温下和电流下,土壤中的硅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反应变成了蒸发的硅和碳。当高温的气态硅在大气中冷却时,Si凝结成空气中几纳米大小的Si粒子的气溶胶。高温和强电流环境中产生的电荷聚集在气溶胶表面,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球形,由此产生的小球开始随大气中硅氧化的热量而发光。之后Abrahamson等人又将这种理论扩充【12】到土壤的其他组分和木材,金属 等材料,这样就可以解释在飞机机舱中产生的球形闪电。科学界围绕这些“燃烧”理论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如Barry测试了燃烧机理,并通过在含有少量碳氢化合物【13】的大气中触发放电来观察火球。Silberg【14】和Golka, Jr.【15】通过金属电极转换高压电流获得发光小球。Gerson在实验中【16】,顶部电极在实验开始前轻轻接触Si片,打开电路后顶部电极上升大约1至2毫米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电弧。硅片被电弧击碎产生发光的碎片燃烧形成球形的火焰,像球形闪电一样的发光球向四面八方飞去。这个实验比较受关注的原因是它不依赖于自然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能源和激发机制;它清楚地证明了硅的蒸发和氧化所起的作用,如Abrahamson-Dinniss理论提出的球状闪电形成机制;产生具有长寿命(最长8秒)的发光球,并在自然现象中观察到几个性质(至少有10个性质)相同。
大部分备受关注的模型都有其相应的实验,但是有些实验需要研究人员引入一些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能量源和激发机制。Lodge【17】认为球状闪电可能被来自闪电的电磁波驻波激发。Kapitza【18】认为球状闪电可以通过微波体制下电磁波驻波的角上的空气电离形成。Dawson和Jones【19】提出球状闪电可能是一个包裹在球状等离子体壳内的微波气泡,雷电中产生的的微波持续电离空气,从而维持稳定的等离子体外壳。对于涉及微波的球形闪电理论存在一些争议,有科学家认为【16】自然界的云地闪电无法提供如此强烈的微波。在Wu H C.的研究中【20】,引入了一个对电子束的假设。这个假设被叫做球状闪电事件中孤立的相对论性电子束的假设,它基于在云对地闪电中发现的高能现象。闪电闪开始于一个负极先导并在一个步进过程中向下传播,每一步持续数十米。这一阶导子的电晕宽度为1-10米。Moore et al.首先检测到大于1mev的辐射来自于一个阶梯型先导。然后观察到,每一步都会发出x射线脉冲,当接近地面时,x射线脉冲会增强。最近的数据显示,距离地面最近的最后一步爆发产生最强的x射线。被阶导子加速的电子解释了这些被检测到的x射线的产生,所以电子加速度是最后一步是最剧烈的。因此研究人员预期,在最后一步将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相对论电子束,激发强烈的微波辐射。后者电离了空气,辐射压力将产生的等离子体抽离,形成一个球形的等离子气泡,稳定地发光。该机制通过粒子模拟得到验证,并解释了球闪电的许多已知性质,如发生地点、与闪电通道的关系、飞机的外观、形状、大小、声音、火花、光谱、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伤害和损害。不过现有的物理实验室还没有能力创造这样的极端条件,所以也就无法验证。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的兴起,科学家试图从新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将分形和混沌引入球形闪电的理论研究中。Sanloviciu通过对自洽扩展宏观空间电荷构型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实验室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组织物理框架,阐述了球状闪电的起源和特征【21】。在可控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人员通过逐步模拟物理过程的实验来证明所提出的解释是正确的,这些物理过程的最终产物是一个气体稳定燃烧的球体,这种燃烧的球体与球状闪电有很多相同的特性。尽管涉及的能量远低于雷雨时地球大气中产生的能量,但所描述的实验模拟证据表明,自组织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球形闪电的一些特点。在这之后,M Agop等人在分形时空理论的框架下,给出了球闪电发生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表明激光烧蚀产生的等离子体与云地闪电和地面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球形闪电十分相似【22】。这些数学物理手段无疑为我们研究球形闪电打开了新的大门。
也有观点认为看到球形闪电是由于光幻视【23】,光幻视是由低频磁场与视网膜或视觉皮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因为时变磁场产生电流,从而破坏正常的电活动。研究人员发现经颅磁刺激【24】可以产生光幻视,以此为依据,研究人员分析了雷雨和闪电附近高能辐射环境对人类产生光幻视诱导的可能性。根据辐射对大脑和视力的影响,以及对常见的球形闪电的运动方式和已知的光幻视产生的光斑的运动方式的对比,光幻视的观点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球形闪电的观测告。
早在两个世纪前,球形闪电之一现象就被科学界确定。然而直到现在物理学家也没有给出完美的解释。也许这个完美的解释是不存在的,理论模型总是试图解释所有的现象,但是在不同而多变的的自然环境中也许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型。不同的雷电强度,土壤和空气条件以及其他如温度等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使得这个极端条件下产生的发光球体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土壤组分的不同,可能使球形闪电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含水量的不同可能使球形闪电有完全不同的结构,也就有不同的移动方式和消失方式;雷电强度的不同可能使其有不同的大小,也会带来不同的电磁环境,也给不同的结构带来了可能性。然而,球形闪电难以制造,难以捕捉,观测报告也难以保证足够的真实性。这些问题一直是验证模型的巨大障碍。但是新的计算方法,更精巧的实验和更多的有效观测一定可以让我们最终揭开球形闪电的真实面貌。
参考文献:
[1] J. R. McNally. (1966). Preliminary Report on Ball Lightning.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Division of Plasma Physics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Gatlinburg, No. 2AD5 [1960], Paper J-15, pp. 1AD25
[2] Rayle W D. Ball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R]. Washington, DC: NASA Tech. Note, NASA-TN-D-3188,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1966.
[3] Stekol'nikov, I. S.:Study of Lightning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Trans. No. JPRS-29,407 (TI'-65-30639), Joint Pub. Res. Service, 1965.
[4] FIRST SURVEY,The responses of 1764 observers are tabulated in table I.The question concerning attitude revealed that 930 preferred to watch
[5] Jianyong Cen, Ping Yua,n, Simin Xue. O se!"ation of the optic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ll lightning [J]. Phys. Rev. Lett., 2014, 112: 035001.
[6] DIJKHUIS, GC.MODEL FOR BOLL LIGHTING .NATURE[P]150-151.1980
[7] Jennison, R. C. Nature 224, 895 (1969)
[8] Argyle, E. Nature 230, 170–180 (1971)
[9] Hill J D, Uman M A, Stapleton M, et al. Attempts to create ball lightning with triggered lightning[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10, 72(13):913-925
[10] Fischer,E.Naturwissenschaften(1981)68:568. SpringerVerlag.ISSN0028-1042
[11] J. Abrahamson and J. Dinniss, Nature (London) 403, 519 (2000).
[12] Vernon Cooray, Gerald Cooray, Joseph Dwyer. On the possibility of phosphene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energetic radiation from lightning flashes and thunderstorms
[13] J.D. Barry, J. Atmos. Terr. Phys. 30, 313 (1968).
[14] P.A. Silberg, J. Geophys. Res. 67, 4941 (1962).
[15] R.K. Golka, Jr., J. Geophys. Res. 99, 10679 (1994).
[16] Paiva G S, Pavão A C, Alpes d V E, et al. Proction of ball-lightning-like luminous ball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s in silicon.[J]. Phys.rev.lett, 2007, 98(4):048501.
[17] Lodge, O. J. Lightning conctors and lightning guards (Whittaker and Co. and Bell and Sons, London, 1892).
[18] Kapitza, P. L. On the nature of ball lightning. Doklady Acad. 101, 245–248 (1955).
[19] Dawson, G. A. & Jones, R. C. Ball lightning as a radiation bubble. Pure Appl. Geophys. 75, 247–262 (1969).
[20] Wu H C. Relativistic-microwave theory of ball lightning[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28263.
[21] Sanloviciu M, Lozneanu E. Ball lightning as a self-organization phenomen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00, 105(D4):4719-4727.
[22] Agop M, Nica P, Gurlui S, et al. Fractal space-time and ball lightening as a self-organizing process in laser proced plasma[J].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 Advanced Materials, 2008, 10(6):1526-1529.
[23] Physics Letters A, Volume 375, Issue 42, 2011, pp. 3704-3709
[24] V. Walsh, A. Cowey, Neuroscience 1 (2000) 73.
❼ 这是什么化学仪器,有什么用
1、试管:
(1)分类:按玻璃质料分为普通试管(用于一般的化学实验)和硬质试管(用于加强热的实验)。
(2)常见规格[直径(mm)×长度(mm)]:10mm×100mm、15mm×150mm、20mm×200mm、30mm×200mm。
(3)主要用途: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用于发生或收集少量气体。加热少量物质等。
(4)使用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应对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应跟桌面成45°,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并且不停上下移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试管夹:
(1)主要用途:用于加热试管时夹持试管。(为竹制或木制。)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 1/3处(或为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时,长柄应在下,短柄应在上。
③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铁架台(包括铁圈、铁夹、烧瓶夹、直角夹):
主要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反应容器。铁圈还可代替漏斗架使用。
4、烧瓶:
(1)分类:①园底烧瓶,②短颈园底烧瓶,③平底烧瓶。
(2)常见规格:250mL、500mL。
(3)主要用途:
圆底烧瓶主要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和反应物较多的固-液或液-液试剂之间的反应。更适于反应物较多且需较长时间加热的反应。
(4)使用注意事项:
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5、蒸馏烧瓶:
(1)主要用途:
蒸馏烧瓶主要用于液体的蒸馏。也可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6、玻璃棒:
(1)主要用途:
搅拌和引流。
(2)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将其冲洗干净。
7、烧杯:
(1) 常见规格:50mL、100mL、200mL、500mL、800mL、1000mL。
(2)主要用途:用于配制酸、碱、盐的溶液;物质的溶解、加热、沉淀等。一般在试剂量较多的实验中使用。
(3)使用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8、锥形瓶:
(1) 常见规格:50mL、100mL、200mL、500mL、800mL、1000mL。
(2)主要用途:
用于滴定操作的反应器(中学主要用于酸、碱滴定。);也用于来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还用于蒸馏时的蒸馏液接受器。
(3) 使用注意事项:
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9、燃烧匙:
(1)主要用途:
用于燃烧某些物质的实验,盛放可燃性物质。
(2)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先在匙底垫上少许砂子或石棉。
10、药匙:
(1)主要用途:
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试剂。
(2)注意事项:
药匙两端分别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勺,可根据试剂用量的不同进行选择。
11、酒精灯:
(1)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的温度在500℃左右的热源。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首先在灯芯管中穿入灯芯棉纱,并用酒精浸润。多次燃烧后,若灯芯炭化太多、可用剪刀剪去。如果长期使用时发现灯芯不易点燃,或燃烧时火苗不旺,则应检查是否酒精浓度不够,若是则需及时换注酒精。
②用漏斗向酒精灯中灌注酒精时,不应超过容积的 ,否则燃烧过程中,酒精受热膨胀,易造成酒精溢出而发生事故,也不能少于容积的 ,否则灯壶内酒精蒸汽过多,易引起爆燃。
③点燃酒精灯应用燃着的火柴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添加酒精时,酒精灯应是熄灭状态下,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
④加热时需用酒精灯外焰,它的温度最高(准确地说温度最高的位置应在外焰和内焰集合部处)。如需提高酒精灯焰温度时,可加铁网或白铁皮做成的筒形灯罩(温度大约能提高到600~700℃)。
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如长期不用,灯内的酒精应倒出,以免挥发;同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应夹小纸条,以防粘连。
因为酒精易挥发,易燃,使用酒精灯时必须注意安全。万一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慌张,可用湿抹布或砂土扑灭。
12、石棉网:主要用于垫放烧杯、烧瓶等受热反应容器,使受热物体均匀受热,防止造成局部高温。
13、酒精喷灯:
(1)分类:座式酒精喷灯和挂式酒精喷灯。
(2)主要用途:用作做热源,主要用于需要加强热(800~1000℃)的实验,玻璃管的加工,分析化学上灼烧沉淀等。
14、托盘天平(附砝码),
(1)规格:100g(最小分度值:0.1g)、200g(最小分度值:0.2g)、500g(最小分度值:0.5g)、1000g(最小分度值:1g)。
(2)主要用途:用于称量药品。
(3) 注意事项:
①使用托盘天平时,一定要在桌上放平,先调整好零点。
②称量物必须放在纸上称量,对潮湿及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
③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砝码用镊子夹,不能用手拿,加砝码的顺序从大到小,最后移动游码。要尽可能将被称量物体和砝码放在盘的中心位置。大小砝码同时使用时,应将大砝码放在中间,小砝码放在大砝码的周围。
④使用完毕,砝码放回砝码盒,并将天平复原。
⑤上面几种规格托盘天平的感量(精确度)分别为0.1g、0.2g、0.5g、1g。
15、量筒:
(1)规格:5mL(最小分度值0.1mL)、10mL(最小分度值0.2mL)、25mL(最小分度值0.5mL)、50mL(最小分度值1mL)、100mL(最小分度值2mL)、250mL(最小分度值5mL)、500mL(最小分度值10mL)、1000mL(最小分度值10mL)。
(2)主要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3) 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②量取液体应在常温时进行。量液时,量简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③使用完立即在常温下用中性洗涤液清洗或浸泡。
16、容量瓶:
(1)规格: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2)主要用途: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 注意事项:
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②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转移到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在20℃左右。
③使用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水。
17、酸式滴定管:
(1)规格:25mL、50mL。
(2)主要用途:①用于滴定实验中盛装酸溶液;②盛装KMnO4、AgNO3、I2等溶液;③准确地放出一定量的液体。
18、碱式滴定管:
(1) 规格:25mL、50mL。
(2)主要用途:①用于滴定实验中盛装碱溶液;②准确地放出一定量的碱性溶液。
(3) 注意事项:
①酸式、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
②25mL、50mL滴定管的估计读数为±0.01mL。
③装液前要用洗液、水依次冲洗干净,并要用待装的溶液润洗滴定管。
④调整液面时,应使滴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使液面保持在“0”或 “0”以下的某一定刻度。读数时视线与管内液面的最凹点保持水平。
19、温度计:
(1)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2)规格:100℃、200℃、360℃。
(3)主要用途:用于测量温度。
(4) 注意事项: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蒸发皿:
(1)分类:瓷蒸发皿、石英蒸发皿、铂蒸发皿。
(2)规格:直径通常为70~90mm
(3)主要用途: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4) 注意事项:
①蒸发皿外壁不能有水,如果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蒸发皿炸裂。
②加热时蒸发皿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③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④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⑤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去拿,
21、表面皿:
(1)主要用途:常用来盖在加热溶液的烧杯上,以防液体迸溅,和利于水蒸气冷凝再滴回烧杯中,以减少蒸发和防止灰尘落入;也可盛装少量固体样品或用于以热气流加热来蒸发少量溶液;两块表面皿口对口扣在一起可构成一个气室,用于简验少量气体的存在(如检验少量CO2、NH3的生成等)。
22、坩埚:
(1)分类:瓷坩埚、铁坩埚、铅坩埚等。
(2)主要用途:用于灼热固体。
(4) 注意事项:
①瓷坩埚外壁不能有水,如果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蒸发皿炸裂。
②坩埚一般用酒精喷灯灼烧。
③烧的很热的坩埚不能用手去拿,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23、漏斗:
(1)规格:口径从40mm~120mm不等,以60mm~70mm的较为常用,漏斗锥体的锥度为60· 。
(2)主要用途:用于过滤或往小口径的容器里注入液体。
24、长颈漏斗,
(1)主要用途: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时注入液体。
(2)注意事项:在制气装置中使用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称为液封),以防气体从漏斗中逸出。
25、分液漏斗:
(1)分类:分为梨形分液漏斗、球形分液漏斗和圆筒形分液漏斗。
(2)主要用途:用于互不相溶的液—液分离,如萃取和物质分离时的分液等。也常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用来加入液体反应物。
(3)注意事项:
①首先要对分液漏斗进行检漏检查。
②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大多,以免阻塞流液孔。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姆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③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④振荡时,塞子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
⑤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加夹一纸条防止粘连。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26、洗气瓶:
(1)主要用途:内装液体体干燥剂,用于干燥气体。
(2) 注意事项: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
27、干燥管:
主要用途:内装固体干燥剂,用于干燥气体。
28、U形管:
主要用途:内装固体或液体干燥剂,用于干燥气体。也可用于气体发生装置、电解、电泳等实验装置中。
29、冷凝管
(1)分类: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和蛇形冷凝管。
(2)主要用途:用于蒸馏装置,冷凝蒸气。
(3)注意事项:
①冷凝管应蒸馏装置中为倾斜放置,蒸馏装置的那头高,接受装置那头低。
②冷凝水的流动方向要与蒸气流动方向相反。
30、集气瓶:
(1)规格:125mL、250mL、500mL等。
(2)与毛玻璃片和凡士林配合使用,用于收集气体或用于气体燃烧等实验。
31、启普发生器:
(1)规格:以球形漏斗容积为标准,常用的有250mL和500mL。
(2)主要用途:用于不加热、生成的固体易溶于水的情况,坚硬块状或较大颗粒状固体试剂与液体试剂反应制取气体。(如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 启普发生器是用固体与液体试剂在常温条件(不用加热)下起反应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3)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排尽空气后再收集气体;
②凡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可燃性气体,一是要检验气体的纯度,二是应远离火源,三是下次再制取时还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如氢气;
③移动启普发生器时,要握住球形容器的蜂腰处,千万不可单手握住球形漏斗,以免底座脱落造成事故。
④对于固体呈粉末状或固体与液体相遇后溶解或反应时产生高温者,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都不适宜用此装置制取。
⑤对于生成固体液体混合后呈糊状物的也不适宜用此装置制取,如用电石[碳化钙(CaC2)]与水(H2O)反应制电石气[乙炔(C2H2)]。{化学方程式为:CaC2 + 2H2O==Ca(OH)2+C2H2↑}
32、广口瓶:
主要用途: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33、细口瓶:
主要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34、滴瓶,
主要用途:用于盛放消耗量较小的液体试剂。
注意:广口瓶、细口瓶、滴瓶统称为试剂瓶,通常有无色和茶色(棕色)两种。茶色(棕色)试剂瓶均用于盛放见光易分解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别作他用。试剂瓶不能做反应器。盛放强碱性试剂时不能用磨口塞,要用橡胶塞或软木塞。
36、胶头滴管:
(1)主要用途:用于移取液体,滴加试剂。
(2)注意事项:
①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②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③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
④用完之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
⑤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⑥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
⑦胶头滴管向试管内的液体滴加另一种液体时,反应生成易被氧化的物质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插入试管里的液体,使其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物被氧化,如FeCl2(aq)滴加到NaOH(aq)中。{化学方程式:1)FeCl2 +2NaOH==2NaCl+Fe(OH)2↓;2)4Fe(OH)2+2H2O+O2==4Fe(OH)3}
容量瓶主要用于准确地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当瓶内液体在所指定温度下达到标线处时,其体积即为瓶上所注明的容积数。一种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量取一个量。常用的容量瓶有100、250、500毫升等多种规格。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方法是:
(1)使用前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2)把准确称量好的固体溶质放在烧杯中,用少量溶剂溶解。然后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为保证溶质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剂多次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方法是将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注意不要让玻璃棒其它部位触及容量瓶口,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3)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弯月面与标线正好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则需重新配制。
(4)盖紧瓶塞,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静置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容量瓶内极少量溶液在瓶颈处润湿所损耗,所以并不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故不要在瓶内添水,否则,将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降低。
过滤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滤纸和漏斗内壁紧贴;二低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溶液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漏斗尖紧靠烧杯内壁;玻棒棒靠滤纸的有三层的一边;盛过滤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玻棒。
❽ 科学博览馆里经常展出的静电球,人一摸就变爆炸头的那个,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是那个大球球带上电的,
那个静电球应该叫做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又称范德格拉夫加速器,是一种用来产生静电高压的装置。范德格拉夫起电机通过传送带将产生的静电荷传送到中空的金属球表面。范德格拉夫起电机非常易于获得非常高的电压,现代的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电势可达500万伏特。
我们可以站在绝缘的椅子上,用手按着起电机的球形金属罩。由于人的身体也可导电,所以当起电机启动时,电荷便传到我们的身体上。而因为头发上的电荷互相排斥,头发便竖立起来。
结构如图,空心金属圆球A放在绝缘圆柱 C 上,圆柱内B为由电动机带动上下运动的丝带(绝缘传送带),金属针尖 E 与数万伏的直流电源相接,电源另一端接地,由于针尖的放电作用,电荷将不断地被喷送到传送带B上。另一金属针尖F与导体球 A 的内表面相联。
当带电的传送带转动到针尖 F 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和电晕放电作用,传送带上的电荷转移到针尖 F 上,进而移至导体球A的外表面,使导体球A带电。随着传送带不断运转,A球上的电量越来越多,电势也不断增加。通常半径为1米的金属球可产生约 1 兆伏(对地)的高电压。
为了减少大气中的漏电,提高电压,减小体积,可将整个装置放在充有10~20个大气压的氮气的钢罐之中。
产生正极性电的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可用作正离子的加速电源,产生负极性电的则可用于高穿透性的 X 射线发生器中。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球形罩上的电荷能产生超过一千万伏特的电压。在核物理实验中,如此高的电压可用来加速各种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等。此外,这种起电机也可用来演示很多有趣的静电现象,如使头发竖立起来、吸引发泡胶球、产生电火花、用电风使风车旋转等。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的应用,像复印机、静电除尘器、静电喷漆。此外,认识静电使我们避免它可带来的危险,例如在运载易燃物品的车辆尾端系上接地铁链,把电荷传到地面,以免电火花引致火灾。同一道理,医院的手术室里,因为时常应用氧气和易燃的麻醉药物,所以地板通常是抗静电的,而所有机器亦需接地,以免火花引发爆炸。
❾ 以前的大炮打出的炮弹咋是球形的,它会爆炸吗,或是就靠惯性和重力砸伤敌人
最早的时候的弹丸是实心铁球的,在陆地上的时候主要依靠动能在地上滚动碰撞杀伤人员,在海上的时候主要依靠弹丸的撞击把木头船身砸个洞,让海水灌入从而造成沉船。
❿ 20l爆炸球做粉尘爆炸实验时为什么要抽真空
为了使得引爆瞬间容器压力为大气压,即起始压力为大气压。ASTM E1226,EN 14034以及GB/T 16426等系列标准均有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