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完成以下问题:①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
①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原理是v=
;
②由实验原理知:本实验必须选用刻度尺测回出长度;还要用停答表测出时间;
③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
=
=50.0cm/s;
④比较前后两个过程中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②刻度尺;停表;③50.0;④越来越快.
②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请说明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先用弹
(1)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红磷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再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便可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点燃 |
③ 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及原理
实验室制取溴苯 1.药品:苯液溴.装置:、、、导管.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内放入。 (2)苯和液溴 ()?经振荡后按下列装置组合()反应后将具支试管里的液体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里4.反应原理: 5. 6.注意点: (1)催化剂是(2)反应生成溴苯()怎样提纯? ? 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②? 分液? 蒸馏(先逸出的是苯)() 迁移应用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4)若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现象是 。 答案 (1)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2)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2NaOH=NaBr+NaBrO+H2O(或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3)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4)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 实验室制取溴苯及实验创新设计 (1)苯与液溴反应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图(a)装置中缺少什么仪器(如果不缺不必作答)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请分析其优点。 ① ② ③ ④ 答案 (1)取代 (2)b的优点有:①有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量控制反应的量;②加装一个用CCl4除溴蒸气的装置;③烧瓶上方的导气管较长,可以使反应液冷凝回流; ④加有防倒流装置,防止烧杯中的液体倒流 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4)若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现象是 。 解析 本实验题是课本实验的改进实验,该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制随停。(1)实验现象是课本上有明确叙述的。(2)实际上是所得产品溴苯的除杂问题。 (3)是产物HBr检验前的除杂装置。(4)是用宏观现象证明微观反应原理的考查,实际上是一种假设的验证;若发生了取代反应会有哪些现象?取代产物有哪些性质?只要设计实验验证即可。
④ 高中物理∶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光电门是什么装置用运光电门时该实验的原理
光电门是用来测速度的,小车上有挡板,光电门有宽度,小车经过光电门时,内挡板遮住光电门的光线,当经过光容电门后,电脑会自动算出小车遮光时间,再用光电门的宽度来除以时间,就可得出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运用求平均速度的原理,按两个风光电门,就可求出两个平均速度,动量可以这样测出来。
⑤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实验有两种装置形式.(1)实验的原理是什么______(2)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1)正复确书写文字表达式:磷制+氧气 点燃 |
⑥ 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原理
(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专 (2)叶是蒸腾属作用的主要器官.实验时候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图乙中C是树皮,B是木质部,C是髓. (4)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能有效的散热降温.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蒸发
⑦ 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是 运动
⑧ 求该装置的实验原理
分液漏斗中装硫酸,2中装铁这样当打开B、C,关闭A,利用装置2中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的氢气,把装置3中的空气排尽,使装置处于氧气氛围,然后关闭B,打开A,氢气产生气体压强增大,把产生的FeSO 4,压入到装置3中,产生Fe(OH) 2
⑨ 实验室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和检验
步骤来: ①连接装置源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再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 ④倒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收集氧气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⑩ 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1)该实验的原
(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用速度公式v= 计算速度;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 =0.15m/s;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 2=4s,路程s 2=0.45m; ∴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 ≈0.11m/s;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 3=0.45m,所用时间t 3=6s-4s=2s; ∴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 3= = ≈0.23m/s; (4)根据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故答案为:(1)v= ;刻度尺;秒表;0.15;(2)0.11;(3)0.23;(4)快;变速直线;(4)小;长.
与该装置的实验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管道蝶形阀门
发布:2025-09-18 01:44:47
浏览:7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