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工艺参数为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工艺参数为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发布时间:2022-09-18 03:12:23

❶ 调注塑工艺参数的依据是什么谢谢啦!

• 温度的控制
热电偶也广泛应用作温度控制系统的感应器。在控制仪器上,设定需要的温度,而感应器的显示将与设定点上产生的温度相比较。在这最简单的系统中,当温度到达设定点时,就会关闭,温度下降后电源又重新开启。这种系统称为开闭控制,因为它不是开就是关。
• 温度
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在注塑中是十分重要的。虽然进行这些测量是相对地简单,但多数注塑机都没有足够的温度采点或线路。
在多数注塑机上,温度是由热电偶感应的。一个热电偶基本上由两条不同的电线尾部相接而组成的。如果一端比另一端热,将产生一个微小的电讯;越是加热,讯号越强。
• 熔胶温度
熔胶温度是很重要的,所用的射料缸温度只是指导性。熔胶温度可在射嘴处量度或使用空气喷射法来量度。射料缸的温度设定取决于熔胶温度、螺杆转速、背压、射料量和注塑周期。
您如果没有加工某一特定级别塑料的经验,请从最低的设定开始。为了便于控制,射料缸分了区,但不是所有都设定为相同温度。如果运作时间长或在高温下操作,请将第一区的温度设定为较低的数值,这将防止塑料过早熔化和分流。注塑开始前,确保液压油、料斗封闭器、模具和射料缸都处于正确温度下。
• 注塑压力
这是引起塑料流动的压力,可以用在射嘴或液压线上的传感器来测量。它没有固定的数值,而模具填充越困难,注塑压力也增大,注塑线压力和注塑压力是有直接关系。
• 第一阶段压力和第二阶段压力
在注塑周期的填充阶段中,可能需要采用高射压,以维持注塑速度于要求水平。模具经填充后便不再需要高压力。不过在注塑一些半结晶性热塑性塑料(如PA及POM)时,由于压力骤变,会使结构恶化,所以有时无须使用次阶段压力。
• 锁模压力
为了对抗注射压力,必须使用锁模压力,不要自动地选择可供使用的最大数值,而要考虑投影面积,计算一个适合的数值。注塑件的投影面积,是从锁模力的应用方向看到的最大面积。对大多数注塑情况来说,它约为每平方英寸2吨,或每平方米31兆牛顿。然而这只是个低数值,而且应当作为一个很粗略的经验值,因为,一旦注塑件有任何的深度,那么侧壁便必须考虑。
• 背压
这是螺杆后退前所须要产生及超越的压力,采用高背压虽有利于色料散布均匀及塑料熔化,但却同时延长了中螺杆回位时间,减低填充塑料所含纤维的长度,并增加了注塑机的应力;故背压越低越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注塑机注塑压力(最高定额)的20%。
• 注塑速度
这是指螺杆作为冲头时,模具的填充速度。注塑薄壁制品时,必须采用高射速,以便于熔胶未凝固时完全填充模具,生产较为光滑的表面。填充时使用一系列程序化的射速,避免产生喷射或困气等缺陷。注射可在开环式或闭环式控制系统下进行。
• 射嘴压力
射嘴压力是射嘴里面的压力。它大约就是引起塑料流动的压力。它没有固定的数值,而是随模具填充的难度加大而增高。射嘴压力、线压力和注射压力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在螺旋式注塑机上,射嘴压力大约比注射压力少大约百分之十左右。而在活塞式注塑机时压力损失可达到百分之十左右。而在活塞式注塑机时压力损失可达到百分之五十。

❷ 钢化炉工艺参数的设定有什么用,怎么设定

钢化炉工艺参数的设定对产品的质量及成品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玻璃钢化炉钢化玻璃工艺过程控制当中,钢化炉工艺参数设定的是否合理对产品的质量及成品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每一个参数进行设定时必须了解这项参数的作用和设定的依据以及相关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才保证优质工艺的实现。
钢化炉工艺参数包括玻璃厚度、上部温度、下部温度、加热时间、急冷风压、急冷时间、冷却风压、冷却时间和风栅距离。加工小规格玻璃的情况下,加热时间应适当减少,反之则适当增加;加工有色玻璃时,应减少加热时间;加工弯玻璃时加热温度和急冷风压适当提高;加工镀膜玻璃时,根据不同膜层厚度,适当增加加热时间;真正最佳的工艺参数应以最佳的产品质量而确定。
加热均匀是钢化玻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和加热有关的参数是上部温度、下部温度、加热功率、加热时间、温度调整、平衡装置、强制对流(热循环风)装置。
由于玻璃厚度的不同,加热温度的设定也不相同。其原则是玻璃越薄温度越高,玻璃越厚温度越低。加热温度确定后,加热时间的确定就非常关键,这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参数,加热时间确定的原则是3.2-4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为35-40秒左右。5-6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为40-45秒左右。8-10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为45-50秒左右。12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为50-55秒左右。15-19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为55-65秒左右。由于各单位用的原料不同、软化点不同、颜色不同、其厚度的误差也各不相同,设定的温度和功率又各不相同,需要各单位在实践中总结。当玻璃出炉后在急冷时间段里破碎,那就说明加热时间不够;如果玻璃表面出现波筋和麻点就说明加热时间过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加热功率指的是钢化炉加热的能力,一般都设为100%,这是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的,由于上、下部加热方法不同,上部主要是靠辐射,而下部则是靠传导和辐射来进行加热,当玻璃进炉后的初始阶段,玻璃的下表面由于先受热而卷曲,随着上部温度逐渐辐射到玻璃的上表面,玻璃也就会逐渐展平。如果在这几十秒内玻璃卷曲得太厉害的话,出炉后玻璃的下表面的中间会有一条白色的痕迹或者光畸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把下部温度设定得比上部低以外还要把下部的功率降低,让陶瓷辊的表面温度降低,使玻璃在这个阶段卷曲得少一点。如果白雾消失后,又大量做玻璃的话,可能玻璃会破碎,就可以再把功率逐步加上去。
温度调整的功能是采用矩阵式加温后设置的,每个加热控制点都能单独调整,它对调整钢化玻璃的工艺有很大的帮助。

❸ 化学药物从实验室开发到工业生产一般要经过哪些主要过程和阶段

1、 新药研发的探索阶段:实验室研究

该阶段会采用反复分馏、多次重结晶、各种层析技术等一切分离纯化手段,来制备少量的样品供药理筛选,很明显这样的合成方法与工业生产的差距很大。实验室研究阶段在化学药研发流程中比较重要,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了解合成路线是否存在知识产权问题、生产成本能否接受;

(2)合理设计化合物尽快完成该化合物的合成;

(3)采取各种手段,确证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4)测定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参数;

(5)对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作过多的研究,只需要了解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2、小量试制阶段

新药苗头确定后,要进行小试研究,小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

为了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需要做到:

(1)通过小试研究改掉实验室的那些不符合工业生产的合成步骤和方法;

(2)在小试阶段需要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通过小试找出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4)通过小试研究尽量去掉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参与的合成反应,选择工艺路线时要考虑三废问题。

3、 中试生产阶段

根据小试实验研究工业化可行的方案,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

原料药中试生产也是原料药小试生产的扩大,中试生产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验证小试工艺路线是否符合工业化生产条件

考核小试提供的合成工艺路线,在工艺条件、设备、原材料等方面是否有特殊要求,是否适合于工业生产。一个合格的工艺应当能够稳定、连续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2)验证小试工艺路线的经济性

验证小试提供的合成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接近生产要求;

在放大中试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考核和完善工艺路线,对每一反应步骤和单元操作,均应取得基本稳定的数据。

(3)原料药、中间体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根据中试研究的结果制订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分析鉴定方法。

(4)确定中试工艺参数

制备中间体及成品的批次一般不少于3-5批,以便积累数据,完善中试生产资料,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工艺数据的积累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判断工艺的可行性、稳定性与产品质量的重现性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有助于过程控制方法和终点检验标准的建立。

(5)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

根据原材料、动力消耗和工时等,初步进行经济技术指标的核算,提出生产成本,为正式生产提供最佳物料量和物料消耗。

(6)回收和套用试剂,并处理三废

对各步物料进行步规划,提出回收套用和三废处理的措施。

(7)建立中试工艺规程

提出整个合成路线的工艺流程,各个单元操作的工艺规程,安全操作要求及制度。

中试平台是药品产业化的孵化器,在科研和生产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与药品生产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中试平台实施GMP管理,为产业化提供了完善的产品标准和工艺规程,解决了规模生产的关键技术,对于中试平台规划化管理、促进产品的可生产性、提高产品转化率、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工业化生产阶段

原料药的工业化生产,其重要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于相应的制剂生产,二是以原料药及化工原料的形式进行国内外销售。在将工艺由实验室转向工厂、将样品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无外乎路线优化阶段,这是成功转向生产的基石。

❹ 工艺参数是什么

工艺参数是指在完成某项工作的工艺的一系列基础数据或者指标,也就是说这些基础参数构成了工艺操作或者设计的内容。

焊接工艺参数主要有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层数、电源种类及极性等; 有温度 、数量(重量、体积等)、 压力、pH、 搅拌速度、 时间、其他等参数。

(4)工艺参数为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扩展阅读:

一、分类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有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层数、电源种类及极性等。

1、焊条直径

焊条直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焊件厚度、接头形式、焊缝位置和焊接层次等因素(表6-5)。平焊时焊条直径可选择大些,立焊时焊条直径不大于5mm,仰焊和横焊最大焊条直径为4mm,多层焊及坡口第一层焊缝使用的焊条直径为3.2~4mm。

2、焊接电流

焊接电流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焊接质量,所以其选择应根据焊条的类型、直径、焊件的厚度、接头形式、焊缝空间位置等因素来考虑,其中焊条直径和焊缝空间位置最为关键。在一般钢结构的焊接中,焊接电流大小与焊条直径关系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进行试选:

I=10·d2(6-3)

式中I——焊接电流,A

d——焊条直径,mm

另外,立焊时,电流应比平焊时小15%~20%;横焊和仰焊时,电流应比平焊电流小10%~15%。

3、焊接层数

焊接层数应视焊件的厚度而定。除薄板外,一般都采用多层焊。对于同一厚度的材料,其他条件相同时,焊接层次增加,热输入量减少,有利提高接头的塑性,但层次过多,焊件的变形会增大,因此,应该合理选择,施工中每层焊缝的厚度不应大于4~5mm。

二、目的

1、识别可能影响API关键质量特性的工艺参数,识别关键和潜在关键工艺参数。

2、确定预期会在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用到的每一个关键工艺参数的参数范围。

3、工艺参数确认是工艺验证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❺ 怎么来实现对生产制造设备的运行数据掌握,对生产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生产的运行数据有设备运行状态,如停止、待机、运行、故障、检修;设备运行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转速、计数、风速、位移;设备运行能耗,如电流、功率、电能,这些数据可以通过XL60智能测控装置无线采集,通过XL66智能转换器读取机器设备控制装置及现场监控仪表采集的信号,然后用XL90智能网关无线汇集信息到终端管理软件,经过处理分析,直观的表现在电脑、平板或手机界面,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希望对你有用

❻ 设置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时间的依据是什么

1、产品的重量,决定熔胶量
2、材料的特性决定熔融温度,产品外观要求决定模具温度
3、产品结构决定了进胶的分段和时间,压力。

阅读全文

与工艺参数为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化学实验蒸馏装置如何安装 浏览:873
机械加工要求符号有哪些 浏览:381
泰安市江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27
钢筋机械连接头个数怎么计算 浏览:730
自动供水装置设计图 浏览:785
机械手的论文提纲怎么写 浏览:970
水管阀门漏水是什么原因 浏览:96
轴承蜕皮怎么 浏览:326
x5排气阀门 浏览:491
铁桶改成工具箱 浏览:855
轴承运输多少钱 浏览:731
超声波玻璃管用什么颜色 浏览:530
进水阀门怎么包 浏览:512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自动化装置 浏览:539
塑料筐生产设备哪里买 浏览:85
自动扣紧装置 浏览:33
捷达运动仪表怎么刷431 浏览:279
台州光谷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加装可变排气阀门有影响吗 浏览:288
注塑机机械手吸盘吸不住怎么办 浏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