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渗透压越大,浓度越大
通俗理解:渗透压越大,里面所含的溶液物质的量很少,溶质的量很大,所以浓度比较大
Ⅱ 渗透作用到最后动态平衡后,为什么高度越高,浓度越大.
简单给你解释吧。
如果漏斗内是清水,那内外就没有高度差了;
如果漏斗内是有一定浓度的溶液,那就会产生高度差,
所以漏斗内的溶液浓度是造成内外高度差的原因,且浓度越大,高度差越大。
Ⅲ 渗透压大小怎么比较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弱,溶液渗透压越低。
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浓度大小比较扩展阅读:
渗透压的影响因素:
1、在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在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3、对于两侧水溶液浓度不同的半透膜,为了阻止水从低浓度一侧渗透到高浓度一侧而在高浓度一侧施加的最小额外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微粒数目和环境温度有关。
Ⅳ 如何比较两种溶液浓度大小 渗透作用那节的。
渗透发生的原理是分子的扩散,所以比较的浓度应该是物质的量的浓度
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应该是10%的葡萄糖溶液大
Ⅳ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
(1)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是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或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漏斗内液面高,即X液面高;KNO3溶液在水中电离成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漏斗内外液面一样高;
(4)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的30%蔗糖溶液会质壁分离,浸润在KNO3溶液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又能渗透吸水,所以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如果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提取DNA,应用洗涤剂瓦解细胞膜,从而释放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DNA析出最多.
故答案为:
(1)S1>S2
(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X
(4)质壁分离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而蔗糖溶液中的不会
(5)细胞膜0.14mol/L的NaCl
Ⅵ 渗透装置浓度大小判断
(1)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a小于b.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压力相等,渗透作用平衡,但是a仍然小于b.
(2)假如图一装置中,1为清水,2为稀淀粉糊,若分别向1和2中各滴3滴碘液,结果是只有液体2变蓝,说明淀粉(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3)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原因是细胞内有大的液泡,并且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每个外表皮细胞都可看成一个渗透装置,因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3(半透膜),细胞液
相当于图一中的2.
(4)①由于萝卜条A的重量变化大于萝卜条B,所以萝卜条A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细胞液浓度.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萝卜条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
(1)小于
(2)淀粉(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3)细胞内有大的液泡,并且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原生质层 细胞液
(4)①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的细胞液浓度(或A>B)
②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