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③ 在两个托盘上放上AB两个烧杯,烧杯内均盛有质量不同但都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
此题显然是A烧杯【加铁】放出的氢气必须比B烧杯【加锌】放出的氢气多【换句话说就是A烧杯增加的质量必须比B烧杯增加的质量小】,而如果“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全部参加反应,则放出的氢气一样多,所以B烧杯中,硫酸必须有剩余。这样一来,我们先考虑第一种可能:铁过量,锌不足。 设它们都是a克【5.6<a<6.5】,则A烧杯增加质量=a-0.2 克,B烧杯增加质量=63a/65 克,两烧杯质量增加的差=63a/65 克-(a-0.2 克)= 0.2-(2a/65),把a=6.5代入,得 下限值=0.0克。【此为答案的最小值,应该比它大,不包括它。】。再考虑第二种可能:铁锌都不足,设它们都是a克【a<5.6】,则A烧杯增加质量=54a/56克,B烧杯增加质量=63a/65 克,两烧杯质量增加的差=63a/65 克-(54a/56克)= 9a/1820,把a=5.6代入,得 上限值=0.0277克。【此为答案的最大值,应该比它小,不包括它。】。
所以,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反应前AB烧杯质量差为大于0且小于0.0277克,加入的金属质量应该是大于0且小于6.5克 。
④ 巴斯德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ab两个烧瓶瓶口形状有什么不同
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
故选:B
⑤ ab 两个烧杯装有水和酚酞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C.
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序号AB烧杯中的液体指针是否偏转1Zn他u
(1)实验1中Zn较活泼,为原电池f负极,Cu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带负电荷,由负极流向正极,即从A极流向B极f是电子,
故答案为:电子;
(h)实验4中,Al可与NaOH反应而Mg不反应,则形成原电池时Al为负极,Mg为正极,负极反应式为:Al-3h-+4OH-=AlOh-+hHhO,
故答案为:铝;Al-3h-+4OH-=AlOh-+hHhO;
(3)铜在潮湿f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为自发f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②正确,
故答案为:②;
(4)①相对活泼f金属不h定做负极,如实验4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Al为负极,故①错误;
②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活泼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故②正确;
③烧杯中f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通过离子f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故③正确;
④形成原电池f两极应是活泼性不同f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可形成电势差而形成电流,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
⑦ 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
(来1)A.没有形成闭合回路,自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两烧杯中硫酸都参加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D.乙能形成原电池反应,较一般化学反应速率更大,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故D正确;
E.原电池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乙形成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则电流方向Cu→Zn,故E错误.
故答案为:C、D;
(2)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放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乙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是由于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导致,
故答案为: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Cu2+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产生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故答案为:Cu2++2e-=Cu;
⑧ 在ab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五十毫升的澄清石灰水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会怎样
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管内气体的减少,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使烧杯内液体进入试管,因此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
⑨ 为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如图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A和B分别装入水和煤油,两个杯子中分别
(1)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两相同烧杯内液体的质量相同,液体升高的温度或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水的体积小,煤油的体积大,由图示可知,A杯中装的是煤油,B杯中装的是水.
(2)实验时,酒精灯放在两杯中间,目的是为了在相同时间内使A、B两杯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3)点燃酒精灯,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移去酒精灯,观察AB中的温度计,发现煤油的温度升高的较高,即 A杯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要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较长是水,它吸收热量较多.
(4)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故答案为:(1)质量相同;b升高的温度相同;煤油;水;(2)吸收的热量相等;(3)A;水;(4)比热容.
⑩ 用如图装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分别
(1)为了得到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应选的器材是量筒.
(2)为了比较水和食盐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应选的器材是 温度计.
(3)实验中为了使水和食盐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应该用相同的酒精灯给水和食盐水加热相同的时间.
(4)在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给水和盐水提供的热量相同,对盐水加热的时间长,所以盐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5)要探究水和盐水比热大小,需要保持两种液体质量、升高的温度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客观,而本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
故答案为:(1)量筒;(2)温度计;(3)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给水和食盐水加热相同的时间;(4)大于;(5)不能;食盐水和水的质量不同;食盐水和水升高的温度不同.